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钟敬文的名人名言五字 正文

钟敬文的名人名言五字

时间:2025-04-25 04:30:57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规范、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根据答题的方法和语序,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读书与思考

钟敬文

①读书,顾名思义,就是同书本打交道。也许有人会问,这也需要方法吗?当然需要。假如一个同学天天读书,投入的精力很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好的阅读之道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叫做“记诵之学”,他这样用功地读书,绝对比不读书、不记诵要好。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学问,不算是上乘的读书。因为他得来的学问是死的。读书多是好事,但还要用种种科学知识来帮助理解书本的内容。如果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给思考留下余地。你在求知时,学进来的东西,如果没有同你原有的知识碰头,就只能摆在那里,不发生“化学作用”,无法变成你自己的养料。人的'胃能够处理各种食物,自动地把它们划分为营养和废料,再根据人体的需要,分别输送给不同的器官。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吸收书本上的知识,为增长学问所用,这也和胃功能的原理是一样的。读书而能消化,书本知识就能与原有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变化,然后把需要补进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学问,把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当作垃圾处理。

③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的思想、学说涌进了国门,一时令人应接不暇。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好现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目地追逐,结果让自己的头脑成了外国理论的跑马场。里面即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加以利用,更不要说分辨良莠了。这种情况,应当引起警惕。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几近“不思”、“不学”,那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罔”和“殆”的危机。我看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的。大家要有清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外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此。因此,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能吸收营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选自《中国教育报》)

(2007年四川广安中考语文试题)

知识智囊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读书与思考》阅读答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典型误答】读书与思考

【正确答案】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的指向非常明确,要求学生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不加思考,忽略结论,一味把论题当成中心论点,正是本题误答的原因。这样的误答显然是不能得分的。

2.先回答:第③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再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4分)

【典型误答】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例如:作者引用论语中的话,证明了读书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正确答案】事例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各1分)例如:作者把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青年人盲目追逐国外思想、学说作为事例,来论证思考的重要性。(2分)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论证过程。第一问要求学生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辨认论证方法。盲目追逐外国思想、学说的这种现象就是一个不加思考的事例,它属于事例论证。误答成道理论证是没有没有正确把握好作者边举例边评论的语体。第二问要求学生阐释出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引用论语中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无非是要证明思考的重要性,没有思考的读书学习就不能区分好坏,有思考的读书学习才能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误答显然是没有把握作者的意图的。

3.结合语境,在文章第③段结尾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2分)

【典型误答】思考,才能取得成功。

【正确答案】例:思考,才能启迪智慧。(句式内容符合要求即可)

【阅卷笔记】这是典型的根据语境,仿写句子,它要求学生在形神兼备地续写一句。误答的内容从形似角度上看是可以的,从神似上看,这个思考的好处与“取得成功”就不搭配了,只能得1分。

4.文章用名言警句论述了读书时思考的作用。请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另写两条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2分)

【典型误答】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正确答案】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博学与慎思共同碰撞出智慧之光。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的补充道理论据,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学习多积累,调用储备的思考对读书的作用的句子。误答的第一句是读书对写作的作用,第二句是强调实践比读书重要。它们都与题目指向无关,究其原因,一是积累过少胡乱填写,二是不加筛选。

5.结合文章,填充下面读书卡片(其中“内容摘要”一项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分)

读书卡片

类别:文化教育 编号:001

题目: 作者:

出处:《xxxxx报》

内容摘要:

【典型误答】内容摘要:思考比较重要。其他两空大都能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题目:读书与思考 作者:钟敬文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读书方面的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了在读书中思考特别重要的观点。

【阅卷笔记】此题考查学生的读书习惯。其中内容摘要的目的正是要求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将作者在“读书与思考”论题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论点的过程表述即可;误答的根源在于没有读懂文章中心内容,很随意、很轻率地写出一个摘要。

那是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当天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北京晚报》。第二天,《北京晚报》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在第一个教师节,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国教师发出慰问信祝贺节日,首都召开万人庆祝大会,教师节期间20个省市共表彰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

其实早在1932年,反动派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

暨南大学一批学子骑自行车北上,向教育部、团中央递交了建议设立教师节的愿望,时隔一年,国务院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设定为教师节。从此,大陆的教师也有了自己的节日。

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三个行业性节日。自1931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

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师节是1931年。当时,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反动派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鉴于“六六”教师节是教师自发组织设立的,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可当时并未能在全国推行。建国后,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再存在。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早上一起床就忽然想到老师应该有自己的节日。"教师节的最早创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这样说。

1984年12月9日,王教授当天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北京晚报》。第二天,《北京晚报》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陶大镛、朱智贤、黄济、赵擎寰联名,正式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为了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提高教师地位,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中国教师节。在第一个教师节,当时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向全国教师发出慰问信祝贺节日,首都召开万人庆祝大会,教师节期间20个省市共表彰11871个省级优秀教师集体和个人。

其实早在1932年,反动派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教师没有单独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而从此以年,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每年的教师节,全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通过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学集会,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不久,国民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为教师节,后又将教师节改为8月27日(孔子生日)。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

●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

●1985年1月11日,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

关于教师节的名人名言

1、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邹韬奋

2、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佚名

3、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6、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7、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8、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昆体良

9、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西蒙

1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1、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1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1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佚名

14、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1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16、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17、假定美德既知识,那么无可怀疑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苏格拉底

18、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莎士比亚

19、养体开智以外,又以德育为重。--康有为

2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21、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幸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大仲马

22、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