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下面是意见的详细内容。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决策部署,切实发挥交通运输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重大意义。
交通运输是物流业的基础环节和重要载体,是提升物流供需匹配效率的关键,在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有力推进了物流业发展,但仍存在运输结构不合理、运输组织方式落后、装备技术和信息共享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物流需求,影响了物流综合效率效益的提升。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优化运输服务供给,对于提高实体经济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为导向,以提升运输链综合效率为着力点,以结构性调整、制度性改革、技术性创新为路径,切实推进物流业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交通运输与物流深度融合,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效运行注入新活力。
(三)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营造物流业发展良好环境。
问题导向、重点突破。以增效促降本,围绕影响物流效率提升的交通运输相关问题,补齐短板,精准施策,通过提升运输链综合效率提高物流业发展质量效益。
锐意创新、技术支撑。推广先进技术应用,大力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鼓励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以及新兴业态发展。
多业融合、协同联动。推动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制造业等联动发展,加强部门间、产业间、区域间协同联动,推进运输链、物流链、产业链“三链”深度融合。
(四)工作目标。
经过持续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便捷、高效优质的'交通运输物流服务体系,物流运行效率明显提升,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物流成本取得积极成效。
切实增强交通运输在物流业“增效”中的引领作用。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运在大宗物资远距离运输中的分担比例稳步提升。培育出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平台型物流企业,道路货运“散、孝弱”局面明显改善。多式联运进一步推广,铁路货运集装箱运输比例达15%左右,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年均增长10%左右。
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在物流业“降本”中的先行作用。货运领域不合理涉企收费基本消除。公路收费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跨运输方式信息互联应用水平显著提高,无效运输明显减少,运输时间成本有效降低。
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水平。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多式联运经营人、平台型物流企业等“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兴业态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展50个左右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交通运输在物流链中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
有效改善交通运输物流发展环境。物流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车辆运输车等重型载货汽车标准化率达到80%。交通运输物流诚信体系初步建立。冷链运输、城市配送、危险品运输、农村物流、快递等专项领域和重点区域物流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并达到新的水平。
二、完善衔接顺畅的基础网络
(一)进一步完善物流大通道。聚焦物流大通道短板,提升大通道设施网络通行能力。大力拓展干线铁路网覆盖面,加快复线建设和电气化改造,基本贯通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推进繁忙路段扩能改造,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进一步改善物流大通道跨境设施条件。努力形成货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物流大通道。
(二)提升交通物流枢纽服务水平。引导全国交通物流枢纽合理布局,推动上海、广州、武汉等一批骨干交通物流枢纽建设。优化中心城市及周边物流基础设施布局,重点支持具备多式联运、干支衔接、口岸服务等功能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和不同运输组织形式间有效衔接、高效转换。有序引导内陆无水港发展。
(三)畅通枢纽节点“微循环”。重点围绕港口、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等枢纽节点,加强集疏运铁路和公路建设,强化重要枢纽节点与干线铁路、高等级公路和城市主干道等间的连接,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打通枢纽节点微循环“最后一公里”梗阻。
三、构建集约高效的服务平台
(四)促进物流相关信息互联应用。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综合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类基础和专用信息,推动建设国家物流大数据中心。加快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行业数据交换节点建设。强化与相关部门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行业监测能力。推动与日韩、东盟、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鼓励企业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应用。
(五)鼓励平台型物流企业和企业联盟发展。鼓励物流企业创新合作模式,大力发展分享经济,加快资源优化整合。在公路港、快递、冷链运输等领域,引导和支持一批全国统筹布局、线上线下交易的平台型物流企业发展。支持龙头骨干物流企业网络化布局,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引导物流市场集约化发展。
(六)推动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发展。鼓励依托互联网平台的道路无车承运人发展,通过试点工作,探索完善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在许可准入、运营监管、诚信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健全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在信息共享、运输组织、运营服务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培育一批理念创新、运作高效、服务规范的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
(七)推进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鼓励运输和物流企业利用“互联网+”发展一体化、全过程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提升物流增值服务能力,补齐定制化、专业化、精益化服务短板,引导实体经济企业物流需求社会化。推动交通物流枢纽与制造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协调发展,形成产、购、销、运、储一体化产业生态圈。
四、提升运输链条的组织效率
(八)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铁水、公铁、陆空等多式联运发展,重点支持以集装箱、厢式半挂车为标准运载单元的联运组织形式,提高一体化衔接水平和中转换装效率。积极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鼓励企业间创新合作模式,优势互补,提高多式联运全程服务能力。统筹制订多式联运标准规范和服务规则,推进联运服务“一单制”。加快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推动快递“上车上船上飞机”。
(九)深入推进甩挂运输发展。继续推进甩挂运输试点工作,重点支持多式联运甩挂、企业联盟甩挂、网络型甩挂、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衔接甩挂、中置轴汽车列车甩挂、挂车互换及接驳甩挂等模式的发展。加快完善相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推动站尝车辆、信息等甩挂资源的共享利用和优化配置,优化甩挂运输发展条件。
(十)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推进农村地区资源路、产业路等功能性道路建设。鼓励农村地区充分利用邮政、供销网点以及客运站,积极发展农村物流末端节点。结合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分布特点,积极发展农村“货运班线”、快递班车,开展县至乡镇、沿途行政村的双向货运服务。鼓励合规利用农村班线客车代运邮件和小件快递,健全末端小件快运服务体系。
(十一)推进区域交通物流一体化发展。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要求,大力提升区域交通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以三大战略为引领,通过示范带动,研究建立跨区域交通物流一体化发展合作机制,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组织协同高效、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管理政策规范统一。
(十二)推进跨境运输便利化。依托“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促进中欧班列优化布局和集约利用,推进中欧班列国内节点建设。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管理部门的合作,协助推进海关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完善双边、多边运输合作机制,推动实施国际运输便利化公约,重点推进与东北亚、东南亚、中亚等周边国家的运输便利化。实施快递向外工程,支持跨境电商物流发展,鼓励企业在重点口岸城市建设国际快件处理中心。
五、健全匹配协调的标准体系
(十三)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协调推进货运车辆生产、检测、注册登记、营运等环节的标准衔接。加大对车辆运输车、低平板半挂汽车列车、液体危险货物运输罐车等重点车型标准化治理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厢式化、模块化、轻量化等先进车型发展。推动城市配送车型标准化、清洁化、专业化发展。推进城市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管理。
(十四)建立多式联运标准体系。推动建立多式联运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制修订相关标准并监督实施,鼓励发展集装箱、厢式半挂车、托盘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加快完善快速转运设备、专用载运设备技术标准。推进商品车运输、冷链运输、快递等专业化多式联运装备技术标准建设。制定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标准规范。健全多式联运有关信息标准,推进多式联运单证票据的通用化、标准化。
六、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十五)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取消和调整交通运输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简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年审手续,优化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考核制度。加快《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制修订工作,推动跨省超限运输许可申请由起运地省级公路管理机构统一受理。落实《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取消营运车辆强制性二级维护检测。简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和进出境快件通关手续,探索快递企业工商登记“一照多址”。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危险货物运输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水平。
(十六)完善公路收费管理和监督执法。推进《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科学合理确定公路收费标准。探索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政策和标准货运车型计重收费的ETC应用,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制定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指导价,加强对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及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乱收费行为。规范车辆超限处罚标准,杜绝“乱罚款”“以罚代管”等现象。
(十七)规范铁路港口机场收费项目。全面清理铁路、机场经营性收费项目,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项目外,禁止指定经营、强制服务、强行收费等行为。在大幅压减港口收费项目和标准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港口相关费用的征收管理。畅通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公众监督渠道。优化国家铁路与地方铁路的衔接,逐步清除制度性障碍。引导取消不合理涉铁收费。
(十八)建立健全物流市场诚信体系。强化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信息归集、共享、公开和使用,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研究解决道路货运司机异地从业诚信结果签注问题。充分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作用,促进与工商、税务、银行、保险、法院等诚信信息共享互认,建立跨区域、跨行业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完善失信行为通报和公开曝光制度。
(十九)推动完善物流业“营改增”政策。促进物流各环节增值税税率统一,探索物流领域增值税差额抵扣。针对交通运输进项税抵扣不足问题,研究推进落实将过路过桥费、房屋租赁费等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支持企业实行汇总申报缴纳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导落实,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加强与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商务、海关、铁路总公司等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支持政策。统筹利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车购税等财政性资金以及专项建设基金等,加大对“三大战略”等重点区域、扶贫攻坚重点地区和交通物流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的政策倾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物流领域,支持交通物流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三)发挥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交通物流运行监测、标准制修订与宣传推广、交流合作、人才培训、诚信体系建设、统计工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共同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
(四)加强运行监测。研究建立交通运输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指数,加强市场运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密切跟踪物流业发展新业态、新形势,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适时开展工作效果评估总结,形成典型经验,加强推广交流。
交通运输部
2016年8月11日
关于工匠精神的
“世界上的百年老店中,日本占三成”这样的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一直以为中国是对传统老店保留较好的国家,为什么仍在营业的老店竟不及日本?直到我了解到日本手艺人的“匠人精神”。山本酱油的第三代传人山本太郎为了酿出最好的酱油竟用了一年时间去学习怎么制作最好的木桶。有人问他这是不是浪费时间,他却认为这是他对父辈们以及对顾客们的责任。这样的精神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如同一缕清风,沁人心脾。
工匠的精神便是专注于眼前手下,踏踏实实地做好职责内的事。工匠从不关心自己的产品卖的价格,只关心人们觉得哪里还可以改进。人的心思是有限的,不能用同样的热情去同时对待多件事情,工匠们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专注于手中的工件,心无旁骛,剩下的事情便交给别人。每个人如果都能有这样的工匠那么只要分工明确社会便永远不会混乱,但现在人们看到电影业赚钱快,于是不管是作家,歌手,出吃人全去当导演,最后只落得本职工作没做好,电影口碑也很差的尴尬地步。
工匠精神的首要条件便是塌下心来。面前有很多条路时,或许有的路看起来是捷径,有的路看起来又长又艰难,但你又怎么会知道这两条路有着相同的终点呢?我始终认为没有努力是没有结果的,没有任何弯路是不用走的。孟剑锋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尝试了几十种材料,推翻一套又一套的方案。如果没有那些看似无用的尝试又怎么会得到被外国宾客们争先称赞的成果。工匠们塌下心,不急求成,只为做出最优质的产品的精神大概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的。
说到工匠,我们总会觉得“踏实”、“放下”,因为他们可以不被社会中整体的浮躁氛围所带动,为这社会带来一抹清凉。
关于工匠精神的周记2
在如今这个科技发展,向高层迈步的社会,我们齐奔富裕的“小康”目标。可是城市的繁杂,让许多人抛弃或遗忘了“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大众面前,体现出敬业、刻苦、以逸待劳。不光这些,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自然态度是放第一位;再其次为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乱干不如不干,乱干毁坏形象与道德,不干反倒是沉稳。
我的记忆中,工匠是一种低调艺术,它们隐藏自己的光彩,置身于幕后,显得默默无闻而不染风尘。
美术是人内在的体现,画出的不止是华丽景象,更将心灵的细节展现清楚。画家在作画时会有情绪波动:他兴奋,狂躁,平静或悲伤中带着无奈……都能隐约表达在纸上。美术为视觉的满足提供一系列条件,高档次的美术更可以引发视觉冲击。美术是立体艺术与平面艺术,还能在平面内表现立体。它可以夸张放肆,豪迈且富有想象力。
比如《蒙娜丽莎》的画像,梵高的《向日葵》等全是工匠的“结晶”,后无来者的骄傲。为什么著名画家一直流传于世?因为他们有种对人生,对自己,对艺术的执著;他们满怀希望与热情,哪怕失望亦不会绝望。画家们不光坚持,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开放自由的心。心自由了,看他们作品的人才不会感觉一潭死水,而是感到胸襟开阔,走入这个世界之外的境地享受。
我所说“工匠”精神包括:文学家赠予读者的修养品质,心理的改变和抚慰。作家是文学的“工匠”,他们把每种感情、思想筑成文坛的殿堂,其中饱含丰富的知识内涵,有这些东西陪伴,灵魂不再寂寞空虚。所以说作家和文学家是人心的“工匠”,他们给世人陈述爱和底线。
在这世俗纷扰的年代,许多人一味追求物质与外在,却忽略追求精神的高贵。无论是文学家还是美术家,灵魂共同存在着执著和专注。
关于工匠精神的周记3
当某样东西慢慢远离生活视线的时候,人们猛然回头才惊觉它的重要性,并一呼百应保留要传承要发扬,例如文化遗产,又如工匠精神,今天不说前者,我们来谈谈工匠精神。
工匠,见文推义,显而易见它诞生于农业社会,大概在人类甫一出现的时候已经伴随而生,因为基于生存需要。《诗经·小雅·伐木》第一章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你看,西周的这时候就有一位工匠,他的专职工作是伐木,就是砍树,在幽静深茂的森林里专心伐木,这就是基本的工匠精神:专心、细致、耐心、单一,还有一点耐得住寂寞的况味。
这个工匠精神延伸开来可谓在各行各业:陶冶、编织、工玉、雕琢、冶炼……没有机器作业的时代,人工劳作成为工匠形成的必要条件。纵观种种工匠,他们深埋在岁月的尘埃里,卑微而辛勤,为日复一日的生存,忍耐着单一冗长而辛苦的劳作,他们也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在为后人制造着价值连城的艺术宝物,也正因为这种不为名利的卑微在默默形成一种民族的坚韧精神。
而今天,我们可上天、可下海、可日行万里,机器劳作代替了大部分人工劳作,工匠在慢慢消失,变成了部分机器不能加入的手工行业才有的工种,手工行业又多与艺术领域相关,物以稀为贵,于是工匠上升到了艺术家的高度。
重拾工匠精神,就是不要以快为目的,继而专注于品质,专注于生活的体验,所以手工研磨咖啡、手工面条、手工戒指、手工木器等等慢生活艺术品位的标志才被大家所推崇,才有了木心诗歌《从前慢》里写的“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被交口称许。
其实无论何时,工匠精神都值得学习,它是一种面对茫茫生涯的坚韧不拔,是生命力源源不断的根基。
关于工匠精神的周记4
《论语》有这么一句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何为“无欲速”,从生活角度,可称之为慢的生活态度;从工业角度,则强调的是一种专注、精细化的“匠人精神”。我们常听说,在瑞士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让0、3克重的陀飞轮上承载更精细的零部件,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我们也曾耳闻,在古代有这么一群人,对工艺的要求一丝不苟,吹毛求疵。这便是匠人,一种把产品做到极致,把专注精神奉为圭臬,带着虔诚与向往的信徒,我想这也是时代的感召,世代的追求——于当下,更需倡导匠人精神。
倡导“匠人精神”是企业长存的坚定基石。匠人精神是一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执着理念,古人常言:“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利他,不急功近利,不急功冒进,才让其企业虽风雨不停,仍屹立而不倒。与此相通,同仁堂坚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信条,才能成其百年的基业,长盛不衰,坚若磐石,稳若泰山。
倡导“匠人精神”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柱。如急速的快车一样,中国经济的发展正遭遇前所未有下行压力,探寻新的经济支柱成了命运攸关的生死话题。在今年两会上,高屋建瓴地提出供给侧改革,可谓精准把脉,对症下药。而真正打开供给侧改革这扇紧闭大门,则需握紧“工匠精神”的密码。通过对互联网的精耕细作,迎着“互联网+”的强大风口,从提升企业生产专注度,到提升产品质量美誉度,再到提升技术创新新高度,互联网所实现的低端产业的优化升级,高端产业的优势再造,为“匠人精神”所实现的产业支撑提供了最好的示范。
倡导“匠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庄子》记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可谓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然而庖丁却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可见其不在乎解牛之技,更在乎专注、精益之道的传承。清朝魏源也如此说道:“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可见精益求精的精神早已为人称道,更成为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功利主义盛行、浮躁之风益盛的当下,我们更应让这样的“匠人精神”成为新时代民族精神的脊梁。
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当社会经济发展“乱花渐欲迷人眼”,当物转星移“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应该做到“多闻数穷,守中归一”,坚守“匠人”之道,这便是经济发展之道,社会进步大道。
关于工匠精神的周记5
“工匠精神”是怎样的精神?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笨”精神。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难得“四两拨千斤”的创新。所谓的终南捷径,不过是自欺欺人。如今,工业化、“互联网+”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内涵和精神却不会变。能够在风雨中岿然不动的,或者风雨过后看到彩虹的,永远是那些坚持自我、坚守“工匠精神”的人。
有人问德国的菲仕乐锅具负责人:“你们德国人造的锅说要用100年,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因为没多少人能活100年。你看别人造的锅,10年20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顾客就得经常来买。你们把产品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
听听很有道理,“菲仕乐”似乎有点笨。事实也是如此,甚至国内外很多好的产品,都预设了一定的使用期限,也吸引了回头客,扩大了产品销量。
这位菲仕乐锅具负责人却这样回答:“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来买。”
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西门子公司总裁维尔纳·冯·西门子说:“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
“工匠精神”是一种“轴”精神。
北京人形容一个人“轴”,说的就是他钻牛角尖,不懂变通。用浙江人的话来说,就是脑子“一根筋”,不会转弯。
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在日本被称为“寿司之神”。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饕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寿司第一人”超过50年的精湛技艺。让人惊讶的是,他的餐厅只有10个座位,小小的店面也从来没有扩张过,坚持“一根筋”半个多世纪。
“轴”不“轴”?可是,慕名而来的顾客都得提前几个月预定。但凡吃过的人都会感叹,这是“值得一生等待的寿司”。
所谓的“轴”,就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专业专注的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珍视“身后名”,不贪“眼前利”。
“工匠精神”是一种“苦”精神。
在具有“工匠精神”的人看来,工作是修行,产品是修炼,不浮不殆,不急不躁,筚路蓝缕,久久为功。
在最珍视“工匠精神”的德国,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的。他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极少有“差公司”,更没有“假公司”。
尤其是如今日新月异的世界,每天都有众多企业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更有一夜爆红的互联网神话。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定力,用“苦行僧”一样的意志和信念办企业、做产品,坚持“工匠精神”,殊为不易。
其实,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改革,也难得“四两拨千斤”的创新。所谓的终南捷径,不过是自欺欺人。如今,工业化、“互联网+”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内涵和精神却不会变。能够在风雨中岿然不动的,或者风雨过后看到彩虹的,永远是那些坚持自我、坚守“工匠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