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走的,任凭你怎么哭叫也呼唤不回来,不走的,任凭你怎么驱赶,也不会弃你而去远离你的!
2、次次的别离,浪迹天涯,放纵,摧残你自己的躯体,肆意,折磨你自己的灵魂,我总是在日落的时间里,身心疲惫,忧伤相伴,文字为伍。
3、深沉的孤独中,无法控制的一次次回想你的微笑,你的温度,你的纤手,你的话语!一种渴望一种期待一种失落,一种真情,让我此刻如此的难过。
4、经常听一支支寂寥的曲子,让我那孤单的灵魂与影子和你一起舞蹈,精疲力竭,不知所措,却又心甘情愿。
5、失去了太多,舍去了太多,放下了太多,埋葬了太多。
6、悲伤逆流成河,蔓延了我那过往的曾经,侵蚀着那段远走的岁月。十月已不是十月,而是蚀月。视线渐渐模糊,记忆慢慢远去。这个十月,我依然未能拾起那久违的快乐,反而,蚀进了更多的伤悲。
7、牵念,轻捻着如风的时光,无奈捣碎着凌乱的思想,这样一个微凉的夜,心,为谁妖娆,为谁感伤。
8、别离,离我们不再遥远,现在总是美好,终将成为过去,匮乏太多。
9、回忆在无数次的发酵中膨胀成了苦涩,这苦涩滴穿着温柔,蛰伏在每个长夜的背后,惊醒了隐藏的疼痛,变成了雨在外面的天空飘洒着!一滴滴的泪,一阵阵地雨凝结成了张望,慌乱着,流淌着!
10、伤心也许总是难以避免,落泪成为不舍的表现,而无言的挥手更需要莫大的勇气。一个脚步,一段距离;一次离别,一份伤感。
11、指尖触掠着匆匆流失的'东西,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是不是悲伤消磨了傲气,让我成为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12、抬起了自己粗糙厚大的手掌,捂住了渐渐变红的眼睛,在悲痛欲绝的痛楚传来之前,爆发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13、不明白,别人都说痛苦的记忆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可它在我心里,总是在这样的深夜,悄悄袭上心头,不断的蔓延,不断的重复。
14、因为你,我懂得了什么是遗憾。
15、不曾等待,不知等待的滋味,不曾迷恋,不知说不出的爱的痛苦,你是否还记得,曾经还有一个人是那样深深的爱你?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人,引起泛滥成灾的那股洪流,淹没了这个伤情的季节。
17、多美的幻想,多美的你,多美的过去,多美的回忆。梦想与现实交错,颓废与纯真相依。
18、曾经说过:试着把你忘纪,其实忘记,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19、悲伤逆流成河我为谁而不顾一切。
20、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撕毁我的满腔热情,我是一个笨拙的舞者,独自迈步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开始离去,最后剩下我孤寂一人靠在墙角,紧握青丝,无力的眼神不再憧憬,呼吸着社会肮脏的气息,孤独的离开这个世界。
2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22、从此,只是孤单一人,守护着自己的孤独,卸下所有的包袱,蹒跚前行,期待着下一个幸福的轮回。
23、失去了所有,沉寂在过去的记忆不能自拔,不愿有新的选择。
24、触摸不到的幸福,再努力也是徒劳。
25、无数个黄昏,单薄的身影,徘徊在飘满落黄的深巷,风,轻抚着卷曲的秀发,街灯照着泪痕划过的脸颊。一季季的草香,一片片的落叶,素颜难描落叶怨!爱到魄散不知倦!心,在秋天的荒草中茫然慌乱。
26、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曾经认为真正的爱不用说出来,但是我错了,其实爱要说出来,让她明白让她知道你的爱,但我却错过了。
27、爱上你,缘于那一滴泪。晶莹剔透中饱含着凄美,轻轻滑落的瞬间,为我种下了今生刻骨的相思。
日出的名言
杲杲日出。
《诗经伯兮》。杲(gǎo搞):形容太阳的明亮。本句大意是:明亮的太阳出来了。这是古代诗歌中最早描绘出的句子,文字筒洁,又能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可用以描写日出,也可以用来比喻刚刚诞生的充满了生命力的事物,还可用来比喻朝气蓬勃的人生。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诗经伯兮》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日出名言
清沈德潜《古诗源》引古谚《击壤歌》。作:,起。这两句大意是:太阳出来时起来干活,太阳落下后躺下休息。原诗相传为尧时击壤老人所唱的歌,这两句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单纯、质朴。后世常引用以形容往古之时人们生活条件的原始、落后,现在可供引用以描写有些人早起晚睡,生活很有规律;也可用以形容有些人自甘寂寞,不问世事。
清代诗人 沈德潜 《古诗源》
拂晓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唐李世民《春日望海》。布:布置,安排。这两句大意是:拂晓的天空,云彩正布置着色彩,朝阳穿过海浪升起,正舒展开光辉。写拂晓时的美丽景色。以“云布色”展示东方天空五彩斑斓的朝霞,以“日舒光”描摹苍茫海面上喷薄而出的朝阳,“布”和“舒”两个动词运用得传神生动。可用来描写海边日出。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春日望海》
海曙云浮日,江遥水合天。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引唐刘仓句。这两句大意是:海上晨光初露时,一轮红日像是浮在云霞之中;江水从遥远的上游流入大海,望不到边际,水天相连,合为一体。诗人描写海上日出和江天相连的景象,极为壮观。可用来描写江水入海处的日出景象。
南宋诗人 魏庆之 《诗人玉屑》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曜(yào耀):照耀。青春:黄节注曰:“此诗作于夏日,而言青春者,谓雨后日出,可爱如春。”时雨:及时雨。这两句大意是:雨过天晴,阳光可爱如春地照耀着大地;时雨刚洒过地面,使涤滤过的空气中没有半点灰尘。这两句写雨过天晴、白日照耀的美景。在原诗中本是比喻太于曹丕的,除去喻意,用来描写雨后日出,清丽可爱的自然环境,也是很好的句子。
三国文学家 曹植 《侍太子坐》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唐代诗人 李白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林霏(fēi飞)开:树林间的雾气消散。霏:云雾之气。云归:古人以为云是出自山中的,归,谓回到山中,指日落时分。岩穴:岩洞。暝:阴暗。这两句大意是:早晨太阳出来,树林间的雾气消散了,山林顿时晴朗起来;黄昏时云归日落,山林岩穴又归于阴暗之中。两句描绘出山林在朝暮之间阴晴晦明的变化,在对美景的赞赏之中,流溢出作者娱情山水、悠闲自适的心境。可用来描绘山林间朝暮晦明之变化。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醉翁亭记》
旱一轮端正,和海色、飞出天东。
清吴锡麒《春从天上米》[台古山空]。这几句大意是:在湛蓝的海色衬托下,一轮火红的朝阳早已从东方天际飞出,端端正正地悬在空中。以海色衬红日,色调鲜明。以“飞”字状日出之速,富于想象力。可用来描写海日升起的景象。
清代文学家 吴锡麒 《春从天上米》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唐王维《桃源行》。栊:此指养家畜的栅栏。这两句大意是:月亮透过青松筛下班驳月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从云彩中钻出来,鸡鸣狗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桃源行》是王维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改写的一首七言乐府计。~两句描绘了桃花源中的夜景与晨景,虽为世外桃源,却充满了人世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可以借用来表现人间宁静的村野景致和美好的农家生活。
唐代诗人 王维 《桃源行》
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
日出名言
唐柳宗元《渔翁》。烟销:指早晨江雾慢慢散开。G乃(ainai矮奶):形容摇橹之声的象声词,这里指渔歌。唐代民间渔歌有《G乃曲》。这两句大意是:等到迷蒙的晨雾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消散的时候,江证中已不见人影,只听得渔歌一声从青山绿水中悠悠传出。诗句描绘了渔翁闲适恬淡的生活.反映了诗人既愤世嫉俗,又自甘孤寂的思想情感。“G乃一声山水绿”一句,韩愈说它六字寻常一字奇,指的是一个“绿”字。当“烟销日出”幽寂无声的时刻,著此一字,既为山水生光,又给人以盎然生气,使诗句灵活飞动,为全诗生姿添色。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渔翁》
东边日出西边南,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晴,与“情”谐声双关,这两句大意是:东边太阳出来.西边还在下雨.说是没有晴天,却又有晴天。这首诗写一个浸沉于初恋中的少女的微妙心情。诗的前两句写她在柳条垂青的春江之滨.忽然听到从江上传来极为熟悉的歌声。心上人的歌声,似乎有意专唱给地听的、又似乎别无用意地信口歌唱。这捉摸不定的歌声,搅乱了她平静的心境,她不无怨恨地想道:你这个小滑头呀.就像晴雨不定的天气那样,“~”.这两句诗用民间情歌习用的谐声双关语,极其形象地表现丁陷入情网的少女眷恋、迷惘、敏感、猜疑、期望、等待而又忐忑不安的微妙心情。因其比喻生动,启人鞋想,民歌昧很浓,所以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竹枝词二首》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唐韩《晓日》。这两句大意是:远在水天相接的天际,首先出现了红色的霞光,水中天际一时间通红一片,预示着一轮红日就要在霞光中喷薄而出了。这两句是写海日将出面未出时的景色。登过泰山日观峰或罗浮山子日亭看到过日出的人,都会亲身感受到那绚丽、壮观的片刻。此名句可用于写海上日出的壮美景观。
唐代诗人 韩 《晓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花:江边的.野花。胜:胜过,超过。蓝:蓼(liāo)蓝,也称靛(diàn电)蓝,叶茎可制作青蓝色的染料。这两句大意是: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朝霞使江岸上的春花色彩格外艳丽,红得比火焰还要炽烈;一江春水清澄碧澈,在朝霞的映照下显出比蓼蓝还要谌绿的颜色。作者运用贴切的比喻和工整的偶句,把江南春色写得极为明媚,富于生气,读之令人如身临其境,心驰神往。词句可用于描写江南早春秀丽景色,表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烈感情。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忆江南》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关于日出的名言
清姚鼐(nài耐)《登泰山记》。这两句前面的文字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这几句大意是:天边,天云相接处出现一线奇异的颜色,片刻之间便五彩缤纷,红如丹砂的太阳升上来了,旭日之下有晃动着的红光承托着。这是姚鼐在泰山日观峰上所看到的日出奇观,是写日出景色的极有名的句子。作者以亲身观感,把东海日出前后“须臾”间瞬息万变时奇丽景象描绘出来,读后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些名句写日出可资借鉴,登泰山看日出可增添你的游兴,同时还可从中学习桐城派散文家记事扼要,文笔简练的写作特色。
清代散文家 姚鼐 《登泰山记》
天鸡大叫海水动,海中涌出金盘圆。
清梁佩兰《惠州王紫诠太守筑罗浮子日亭落成作歌寄之》。天鸡:神话中的一种鸡名,每当啼鸣,天即破晓。这两句大意是:天鸡高声啼鸣,海水开始翻腾,一轮圆圆的金盘从海中喷薄而出。先以天鸡大叫、海水翻腾渲染气氛,再以“涌”字状写海日升腾的壮观景象,采用的是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涌”字用得有神,以“金盘”喻金色的朝阳也很形象。可用来描写海日初升的磅礴气势和壮观景象。
清初诗人 梁佩兰 《惠州王紫诠太守筑罗浮子日亭落成作歌寄之》
须臾一线吐复落,砉然万丈车轮红。
清黄景仁《登衡山看日出用韩韵》。一线:指天际水天相接处。吐复落:指海日从海底吐出时,“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姚鼐《登泰山记》),那被霞光映红的海波托日而上,当海日离开海面脱颖而出时,红光就落下了。砉(huā花)然: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这两句大意是:过了一小会儿,海天相接处的一线红光把太阳吐出后又迅速落下,万丈红日像车轮一样砉然升入太空。这两句把日出时瞬息万变的奇伟景观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它可诱发人们看海日的逸兴,对描写日出也有帮助。
清代诗人 黄景仁 《登衡山看日出用韩韵》
炎炎红镜东方开,晕如车轮上徘徊。
见李贺《十二月乐辞六月》。炎炎:火红的样子。晕(yùn运):此处指阳光透过云层,折射出环绕太阳的彩色光环。这两句大意是:火红的朝阳刚刚升起,像是在东方张开一面红色的妆镜;环绕着太阳的彩色光环,宛若圆圆的车轮在空中徘徊。以红镜高悬喻朝阳之初升,以车轮徘徊喻朝阳之光环,想象新奇,形象逼真。可用来描写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样子。
唐朝诗人 李贺 《十二月乐辞六月》
你是千堆雪我是长街,怕日出一到彼此瓦解。 原名梁伟文,香港乐坛专业作词人 林夕 《邮差》
团团出天外,煜煜上层峰,光随浪高下,影逐树轻浓。
南朝梁萧纲《咏朝目》。煜煜(yù玉):明亮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一轮圆圆的朝阳自东方天际升起,明晃晃地跃上山顶,阳光投向水面,随着波浪的起伏而忽高忽低地晃动,日影追透着树林,随着树木的疏密而或浓或淡地变幻。作者写朝日,表现它圆而亮的特点。用了“团团”和“煜煜”两组叠字,增强了形象性和感情色彩;又以“随浪高下”、“逐树轻浓”表现阳光和日影随物而移、变幻不定的特点。笔法灵活,描写细腻。可用来形容山水之间朝阳初升的景象。
南朝梁文学家 萧纲 《咏朝目》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明朱元璋《雪竹》赞美竹子的高洁,它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的品质。给予竹的刚正之誉。同事暗喻了诗人不屈服的昂扬斗志。
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 《雪竹》
每天日出而写,日落而止,太阳和我一起翻晒着那颗沉寂多年的心灵。主持人,演员,作家 倪萍 《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关于日出的名言
汉刘向《说苑建本》。阳:鲜明,光亮。炳烛:燃烛照明。这几句大意是:人少小而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光明鲜亮;壮年而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光线强烈;老年而好学,就像燃烛照明一样,在黑暗中闪光。此条采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概括了人生学习的三个阶段。它通过日出之阳、日中之光、炳烛之明三个比喻,表现出学习在人生道路中的极端重要性,其目的在于鼓励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共同投入学习。即使老年人也不要丧气,因为.老而好学,毕竟还能发挥出黑夜灯烛般的光亮。此条在两千年的中国教育史中每每被人引用,产生过相当积极的教育作用。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说苑建本》
思欲南走扶馀,东穷日出,西行欧美。万里投荒,消减尽,当日豪游情味。近代文学家 王蕴章
鸣沙山上。女人对沙漠有天生的归属感吧,因为无边无际的景致更容易让人想到永恒。曾看过加缪的一篇小说,寂寞的女人整天在沙漠边缘看日出日落,与黄沙私通,生命渐渐和沙漠融为一体。青年女作家 蒋方舟
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郊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虽然,女奚患焉!虽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颜渊向孔子问道:“先生行走我也行走,先生快步我也快步,先生奔跑我也奔跑,先生脚不沾地迅疾飞奔,学生只能干瞪着眼落在后面了!”孔子说:“颜回,你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颜回说:“先生行走,我也跟着行走;先生说话,我也跟着说话;先生快步,我也跟着快步;先生辩论,我也跟着辩论;先生奔跑,我也跟着奔跑;先生谈论大道,我也跟着谈论大道;等到先生快步如飞、脚不沾地迅速奔跑而学生干瞪着眼落在后面,是说先生不说什么却能够取信于大家,不表示亲近却能使情意传遍周围所有的人,不居高位、不获权势却能让人民像滔滔流水那样涌聚于身前,而我却不懂得先生为什么能够这样。”孔子说:“唉,这怎么能够不加审察呢!悲哀没有比心灵的僵死更大,而人的躯体死亡还是次一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而隐没于最西端,万物没有什么不遵循这一方向,有眼有脚的人,期待着太阳的运行而获取成功,太阳升起便获得生存,太阳隐没便走向死亡。万物全都是这样,等候太阳的隐没而逐步消亡,仰赖太阳的升起而逐步生长。我一旦禀受大自然赋予我的形体,就不会变化成其他形体而等待最终的衰亡,随应外物的变化而相应有所行动,日夜不停从不会有过间歇,而且竟不知道变化发展的终结所在,是那么温和而又自然地铸就了现在的形体。我知道命运的安排不可能预先窥测,所以我只是每天随着变化而推移。我终身跟你相交亲密无间而你却不能真正了解我,能不悲哀吗?你大概只是明显地看到了我那些显著的方面,它们全都已经逝去,可是你还在寻求它们而肯定它们的存在,这就像是在空市上寻求马匹一样。我对你形象的思存很快就会遗忘,你对我的形象的思存也会很快成为过去。虽然如此,你还忧患什么呢!即使忘掉了旧有的我,而我仍会有不被遗忘的东西存在”。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田子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原意是说: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出处
【原文】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字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河南淅川)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出处】屈原《离骚》97句
【引义】到达目的的路虽然模糊不清,但我要不失时机探索而行。
朝发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赏析解读
【四库全书】版本“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原意解读
弈之
对于在屈原《离骚》中的这第97句诗,已经成为很多人用以自励的千古名句了。之前流行的解释为:“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愚却以为,这已经不是此句在原诗中的本来意思了,它只是一些不识古文、没有诗词修养的后人在未看懂全诗时仅对这一句的一种望词生义、自行发挥的理解而已。虽然很豪气,很给力,很能启发人的上进之心,但却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魅力,显得苍白、单调、教条。而且听来会令人感觉到有一股“但求目的,不择手段”的冰冷邪气暗暗袭来。若把本句放回到原诗中,与前后文一起贯通理解,不作断章取义、语录式的随意发挥,便可接触到屈原要向后人表达的完美的艺术内涵,见到一个丰满生动、合情合理的艺术形象。其得益将远远大于仅把它当做一句标语口号来叫喊,也可除去先前解释上的暴戾、固执之气。
9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原诗)【四库全书】版本
从句子的文言文结构可知:曼曼:不清楚,模糊;其:代指前面提到的“路”;修远:修长,狭窄。
97.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
(可参考原文第178、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是否应该译为:路狭窄险阻多兮,人先过车后行。)
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是:黄昏已临,想到神殿过夜,但天色昏暗,要慢慢走,以便找到那条到达神殿的窄小山路。屈原在这里要上下求索出来的是那条路,那条在昏暗中显得模糊不清的能到达神殿的窄小山路,而不是有人虚构出来的什么“真理”!下面是本句所在诗段的译文及其文表解读。
五律·屈原叩天(六)
驾凤迎风上,捧兰献阙前。
孤身追落日,深夜叫开天。
宫卫倚门望,哲王恋枕眠。
乌云忽聚散,暴雨下涟涟。
第三章《再试》92至129。 经过反思,更觉得唯有推行美政,皇朝才有出路,于是再求进。
(8)叩天门。92至107。16行。
分为“白天行状”、“入夜休息”、“将雨赶路” 等三小节。第三小节最后一行总结。
92.和衣跪下发誓兮,我坚持推行美政。 决心坚定。<白天行状> 6行
93.驾凤凰骑白龙兮,我乘风飞天行。 交代交通工具和行进方式“飞”。比喻:急迫。
94.朝从苍梧启程兮,夕到昆仑仙境。 苍梧、昆仑山。强调高远艰难;
95.想找灵殿投宿兮,日速落夜将临。 灵殿、黄昏。点出投宿地,强调天时已晚;
96.我叫羲和缓鞭兮,向日落处慢进。 缓鞭、慢进。强调小心翼翼。
97.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 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
98.放马咸池饮水兮,拴马扶桑树旁。 日落前到达灵殿后饮马歇马。<入夜休息> 4行
99.折桑枝赶日去兮,且放松躺一躺。 太阳完全落山后安然睡下。
100.月神在前开路兮,风神随后跟班。 夜深后突然刮起大风。
101.鸾鸟凤凰惊叫兮,雷神提醒带雨伞。 雷声隆隆,鸾凤不安,就要下暴雨了。
102.我令凤鸟飞腾兮,夜行趁天开。急忙起身赶路,希望下雨前到达天宫。<将雨赶路> 6行
103.大风呼呼旋转兮,卷乌云漫涌来。 此时天上乌云随大风聚集。
104.云团忽聚忽散兮,翻滚变幻色彩。 乌云翻滚,暴雨将至。
105.呼守卫开天门兮,他倚门不理睬。 终于赶到天门前,但叫门不开。
106.雨茫茫天尽蔽兮,抱幽兰直发呆。 立时大雨滂沱,天路尽闭。屈原怀抱着那束要献给天帝的兰花呆立雨中。用一束兰花比喻“美政”,与第92句的“中正”遥相呼应。
107.慨叹世间混浊兮,美丽被妒掩盖。 (总结)因见不到天帝而深深感叹。
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