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是一则老掉牙的佛经寓言,《汉语成语词典》解释道:几个盲人摸大象,摸着腿的说大象像根柱子;摸着身躯的说大象像堵墙;摸着尾巴的则说大象像条蛇,相互争论不休。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据此有云:“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后人用来比喻仅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以偏代全,妄加揣测。
千百年来,国人对“盲人摸象”定义“以偏代全、妄加揣测”似乎从来以为天经地义的,竟无人对此“各说异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以笔者愚见,“盲人摸象”正是人们以自己的体验、从自己的视角,对事物作出一种自己分析判断的方法,这种分析虽不失片面,但绝对是一个人真实的看法和观点。须知,没有片面,就不会有全面,盲人把象的一部分当成象的整体诚然是片面的,但由于每一次片面都发现了象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又是以前所没有接触到所发现的,这就是对事物新的认识、新的观点,当所有的盲人把象的每一部分组合起来,就发现了一只大象的整体,亦即全面的东西。
片面的东西往往是深刻的,因为这种片面只及一点不及其余,而这一点恰恰是以往所谓全面的东西中所未容纳的,譬如说,孟德斯鸠之“摸”寻法意,是片面的,但绝对是深刻的;贝卡里亚之“摸”建公理,是片面的,但绝对是深刻的;黑格尔之“摸”求理性,是片面的,但绝对是深刻的等等,在人类思想史上,正是这一点点片面才构成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深刻的片面其实总是要突破平庸的全面的,在旧的全面面前,它是显得多么的叛逆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当片面与我们无缘之时,深刻也就离我们远去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说过:“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于“摸象”的“盲人”来说,又有多少人能“解其中味”?以我们现代刑法理论研究为例,似乎正在以一种全面折衷与调和的形式出现:汲取古典学派和实证派之所长,形成所谓的综合理论,如所谓二元论的理论:犯罪本质二元论、刑罚目的二元论、罪刑关系二元论等等。诚然,在我们身边,亦不乏甘于“盲人摸象”的,著名的'法学博导何家弘,就长年累月坚持“摸象”不止,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于是便有了今天的集律、法、文之大成。但纵观今日中国整个法学研究领域,不难发现,仍有太多的地方只是限于对貌似公允、全面的东西敞开门户,而对一个个看似浅陋、片面的“摸象”之“各说异端”拒之千里。
法学研究既需要理论家,也需要实践者,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法学“盲人摸象”者,是必要的、亦是有所作为的。因为惟有成千上万个“盲人摸象”,才能构建起整个中国法律“大象”的丰碑。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人长期以来要嘲讽片面而热衷于全面呢?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的法学“盲人”们无“摸象”之缘、无“各说异端”呢?粗究起来,笔者以为:
一、中国法律传统权利精神的贫瘠,使得法学研究者天生的神经衰弱,“摸象”不足,“惧象”有余。
中国的传统法律是离不开统治者、离不开国家、离不开用刑法手段处理民事关系的。在古代文献中,只有刑、法、律互训,如《尔雅·释诂》云:“刑,法也”,“律,法也”;《说文》道:“法,刑也”;《唐律疏议·句例》则说:“法,亦律也”,三者的核心都是刑,而无权利、正义于其中。古代的这种法,源于君主的意志,从属于专横的权力,以刑为标志,一方面既窒息了国人的人性,另一方面又窒息了从事法律研究者的思想,于是,中国古代的法学研究最成熟、最全面的表现往往不是法律常识和条文法律,而是孔孟的“仁学攻心术”、“德治”、“仁学”的“无法之法,乃为至法”,除此之外,“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至于有人胆敢“盲人摸象”,指出它是“法自君出”,旨在统制臣民,则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在统治者眼里,正是这种防范、镇压臣民“犯上作乱”的法才是最全面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其余的统统不过是“各说异端”,除非你不想活命,否则,是谁也不敢“盲人摸象”而“妄加揣测”的。
二、中国法律传统的排外思想,使得法学研究者天生的自欺欺人,“毁象”有余,“摸象”不足。
就在中国传统法律以人治和****为核心且代代相传之时,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当地就有了其内容涉及各城邦各个时期的法律和其他法律文件,如条约、契约、法院判决等建立在权利本位基础上的先进法律,即便是以今天的目光来看,其仍不失为民主国家的法律观,是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国家相继步入“启蒙时代”,展开了民主与贵族特权的较量、公正与暴政的较量,产生出诸如从探讨法意的孟德斯鸠到关切目的的李斯特;从建构公理的贝卡里亚到诉诸理性的黑格尔;从古典学派到人类学派,再到社会学派等一大批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阶层“摸象”的法哲大师,以至于今天的西方,形成了代表世界先进水平、全面的民主法治社会和公民法治意识。
与此同时,中国的法律研究者却始终无缘或无心与这些先进的法律知识“接轨”,他们要么还陶醉在董仲舒所描绘的从“天人合一”到“天人感应”中国法律的“象”境里,对外来的“象”很是不屑一“摸”的,以为泱泱中华,自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不议”自是“不摸”;要么即便是“摸”了一番,亦要“王顾左右而言它”,而绝对不敢“妄加揣测”的,偶尔“各说异端”,亦几乎异口同声地变成“前进中的不足”,致使到头来,中国的法律似马非马、似象非象。直到二十世纪,日本著名的中国法律史专家滋贺秀三还从诉讼形态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法文化考察中这样评价:“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
三、新中国成立后对司法的传统定位,使得法学研究者们如履薄冰,“视象”有余,“摸象”不足。
20世纪初,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与****皇帝,建立了中华民国,给中国实现民主和法治开辟了前无古人的新时代,但由于几千年封建****的传统势力根深蒂固,加上外国势力的入侵,使得中国的民主化法治化进程丧失了一次历史机遇,而被蒋*石的一党*政和“以党治国”的独裁统治所取代,这其中,法学研究过程中的“盲人摸象”几乎难觅踪影。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治进程一日千里,但由于我们把司法机关角色的传统定位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定位于“为中心工作服务”,从土改、反右、大跃进、四清到今天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具体到重点保护投资大户,莫不如此,致使新中国的民主法治走过了一个极其艰难曲折的历程。直到1997年,党的xx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目标,并将它纳入宪法,才使国人真正开始告别人治的历史。半个多世纪来,尽管许多法学研究者坚持“摸象”不止,但更多的人无非是隔岸观“象”或在“象”的旁边擦擦边球,而鲜有“各说异端”的。个中最重要的因素,大概是面对新旧交替之时,“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比如,仅一个“人权”二字,即从闻所未闻、到闻之色变、再到举国公认并写入最新修改的宪法,当中就不知有多少法学研究者视而不见、见而不“摸”、“摸”而不“揣”。
“任何一个新思想新理论,在开始的时候总难被人理解,嫩弱的新芽也总易被人摧折,这可以说是一个必然的规律”(郭道晖《法的时代挑战》)。邓小平有句名言,叫做“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正所谓“盲人摸象”。世界各国法治的突飞猛进的事实,已给我们每一个法学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及其法学的信念,有为民众争权利理想,有为国家行法治责任,有执着的学术追求的毅力,善于和勇于“盲人摸象”。中国要真正建设成为法治国家,尚要走过一个很长的的路程,我们究竟应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和步骤,亦需等待众多的法学研究者们去积极“盲人摸象”,并即时为国家的法治进程“各说异端”。据此,笔者以一孔之见,认为今后的法学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盲人摸象”。
1. 即便世界以痛吻我,我依然会主动地报以欢歌。
2. 没有什么会天长地久,除了爱;爱过了,就是永恒。
3. 旅行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生命质量的一种延伸。
4. 网友的提问很尖锐,诸如打开电脑,一片黑暗;打开电视,一片光明。眼睛在自己身上,选择看什么怎么看看后有何判断,我决定不了。我想说,咱们都别忘了盲人摸象的故事,真实有大真实小真实局部真实整体真实之分。黑暗和光明都在那里,小时周而复始,只是,白天,你是否还睡着?
5. 一切迂回的人生路都不白费,相依相伴,慢慢变老。
6. 当一个人面对死亡,不舍的不是金钱地位别人的`赞誉生活的享受。锥心之痛的,只是亲情,是和亲人在一起相濡以沫,即使什么都不说,你坐床头我坐床尾也能感觉到的那种脉脉温情。
7. 北京那么小那么小的雪,细碎的雪片轻轻落在脸上,却似割着肌肤,锤击心脏。没有恬静,只有烦躁,没有暖,只有痛。因为在那一刻,我知道,我要带领全家,学会理解生命,面对死亡,学会更好地度过每一天。
8. 阅读是决定素质的关键。
9. 火灾火灾,火灾火灾!愤懑无奈,悲伤无奈!人命无常,托汝主宰,何故伤我,痛哉哀哉!逝者去矣,惟祝往生,平安世界!
因果关系的名言警句 1
1、种其因者须食其果。——德国
2、知其所以然,才能知其然。——(英)培根
3、掌权的人因权而亡,有钱的人因钱而亡,卑躬屈节的人因侍奉而亡,寻求乐趣的人因纵欲而亡,而荒原狼则因它的孤立而亡。——(瑞土)海塞
4、在罪恶中游泳的人,必将在悲哀中沉没。——英国
5、在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的,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的锁链。——(法)霍尔巴赫
6、运动的规律就是因果的规律。——(印)辨喜
7、原因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种子与果实是无法割裂开的。因为结果孕育在原因之中,目的事先存在于手段之中,果实隐含在种子之中。——(美)爱默生
8、原因是不显露的,但结果却大家知道。——意大利
9、原因明显地残存于原因所发生的结果中。——柏格森
10、有什么样的征兆,就有什么样的事端。——(古罗马)西塞罗
因果关系的名言警句 2
1、有什么样的前因就有什么样的后果。——(古罗马)马可奥勒利乌斯
2、因为原因是独特的,已形成结果的一部分,而且与结果同时形成,既决定结果,又为结果所决定。——柏格森
3、一个为什么,都有其所以然。——英国
4、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英格索尔
5、无风不起尘埃,无祸不起事端。——蒙古
6、蛋未孵先别数小鸡。——英国
7、树叶沙沙响,必定有风来。——捷克斯洛伐克
8、事情一开始,就要想到它的结果。——日本
9、人人都承认,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所以存在的原因。——(英)休谟
10、你有一天将遭遇的灾祸是你某一段时间疏懒的报应。——法国
11、你既种下一颗恶的种子,就休想获得善的果实。——伊朗
12、每一生成或被创造的事物必然是由于某种原因而造成的,因为没有原因,任何东西都创造不出来。——(古希腊)柏拉图
13、没有因就没有果。——(印)迦那陀
14、没有火星不起大火。——法国
15、没且件事是由一种原因引起的,而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汉姆生
16、果与因之间的均衡极大,所以很难将原因视为结果的“生身父母”。——柏格森
17、恶行结不出善果,污水当不了镜子。——意大利
因果关系的名言警句 3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一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一一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一一人的知识构成不同 , 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会不同。
3、先入为主一一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因地制宣 ; 因势利导 ; 因材施教 ; 量体裁衣 ; 对症下药 ; 随机应变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掩耳盗铃 ; 画饼充饥一一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 , 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画蛇添足一一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 , 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5、闭门造车一一做事主观 , 不从实际出发。 听天由命 ; 生死有命 , 富贵在天一一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6、好高莺远一一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主客观相脱离。 郑人买履 ; 按图索骥 ; 即郭学步 ; 对牛弹琴 ; 生吞活剥 ; 削足适履 ; 照本宣科一一 —做事情死板、教条 , 不从实际出发 , 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 生搬硬套。
7、抱薪救火 ; 扬汤止沸 ; 饮鸠止渴——不从实际出发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 , 必然事与愿违。 户枢不蠢 , 流水不腐一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8、种瓜得瓜 , 种立得豆一一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 ;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杞人忧天一一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 片面地看问题。
9、刻舟求剑一一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 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生方死 ; 朝令夕改一一否认事物的稳定和相对静止。
10、高瞻远瞩一一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人无远虑 , 必有近忧一一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 , 局部关系也难处理好。
11、继往开来一一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知彼知己 , 百战不殆一一深入调查实际 , 全面分析情况 , 才能获胜。
12、城门失火 , 殃及池鱼 ; 天外有天 , 山外有山 ; 蜡蝉捕蝉 , 黄雀在后 ;点唇齿相依 ; 唇亡齿寒一一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一一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13、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 ; 只见树木 , 不见森林 ; 坐井观天一一只见部分 , 不见整体 , 用形而上学的孤立的点看问题。 必竭泽而渔 ; 杀鸡取卵一一无视联系的客观性 , 只顾眼前利益 , 不顾长远利益。
14、盲人摸象一一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经验来判断事物 , 以偏概全。 喜鹊叫喜 , 乌鸦叫丧一一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5、当局者迷 , 旁观者清一一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 , 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一着不慎 , 满盘皆输 ;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一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6、沧海桑田 ; 斗转星移; 物竞天择一一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除旧布新 ; 推陈出新 ; 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一一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我们要促进和支持新生事物的发展。
17、士别三日 , 当刮目相看一一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欲速则不达一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客观的 ,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18、星星之火 , 可以撩原 ; 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一一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最终能战胜旧事物。 以卵击石 ; 撞臂挡车 ; 多行不义必自毙一一与社会发展规律或人民群众的利益背道而驰 ,必然会自取 灭亡。
19、抱残守缺 ; 因循守旧一一思想保守 , 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讳疾忌医一一回避和掩盖矛盾 , 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20、物极必反 ; 否极泰来 ; 乐极生悲 ; 因祸得福一一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吃一整 , 长一智 ; 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一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 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21、塞翁失马 , 焉知非福 ; 居安思危一一要善于从矛盾的转化方面来看问题。 教学相长一一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2、满招损 , 兼受益 ; 谦虚使人进步 , 骄傲使人落后一一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 但这种转化必须具备 一定的条件。 兼听则明 , 偏信则暗 ; 金无足赤 , 人无完人 ; 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一一坚持两分法 , 全面地看问题 ,反对一点论。
23、放之四海而皆准一一真理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八仙过海 , 各显神通 ; 人与人不同 , 花有百样红一一矛盾的特殊性。
24、同病异治 , 异病闰治一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见微知著 ; 一叶知秋 ; 万变不离其宗一一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
25、张冠李戴 ; 良莠不分 ; 指鹿为马一一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 , 混淆事物的不同性质。 白马非马一一—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以矛盾的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26、画龙点睛 ; 提纲契领;纲举目张——一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统筹兼顽一一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 又不能忽略次要矛盾。
27、舍本求末 ; 本末倒置一一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 颠倒主次矛盾关系。 隔靴搔痒一一没有抓住事物的关键 ( 主要矛盾 ) 。
28、白壁微瑕一一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一叶障目 , 不见泰出一一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 否则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 ,得出错误的结论。
29、凿壁偷光一一事物发展的根 原因在于内因 ,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 ; 南橘北枳;名师出高徒一一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30、千里之行 , 始于足下 ; 千里之堤 , 溃于蚁穴 ; 水滴石穿; 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一一事。
因果关系的名言警句 4
1、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这两件东西是结合为一体的;工作的失败都起于对因果关系的无知。
2、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
3、因果链并不是直接从事实导向事实,而是从事实导向认知,再从认知到事实。
4、然因果关系,至复赜而难理;一果或出数因,一因或产数果;或潜伏而易代乃显,或反动而别证始明。 5、诚则灵!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不可不信。
6、人世间,云谲波诡,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7、所谓命运,并不是在因果法的范畴之外,不过是一种在更深刻的法上的因果的现象的表现。
8、人与人之间已无所谓单纯的清浊、强弱、枯荣,大家都变成了一个自然过程,渐次分担着不同的基调,每一个基调间互为因果又互相惩罚,互相陌生又互相嘲弄,断断续续接成所谓人生。
9、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10、知谨言慎行,便不错因果而无挂碍。
11、在人的一生,有些细微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事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却发现其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12、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13、付出多少,得到多少,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因果法则。回报也许无法立刻得到,却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
14、其实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骗别人容易,骗自己更容易,只是,骗这个世界的因果,有点难。
15、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