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道德经中的十六句名言 正文

道德经中的十六句名言

时间:2025-01-10 01:34:49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5、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6、轻诺必寡信。——《老子》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8、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9、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1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干象》

1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2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2、修辞立其诚。——《周易干文言》

2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24、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25、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26、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27、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28、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2、仁者寿。——《论语雍也》

3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3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3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9、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40、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1、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2、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43、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44、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6、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47、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48、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49、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50、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51、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5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53、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54、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5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56、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57、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58、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5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61、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62、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63、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64、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6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6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6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6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0、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71、终日干干,与时偕行。——《周易干文言》

72、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7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7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7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7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7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78、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79、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80、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名人

8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82、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8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84、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85、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8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8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8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8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9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给大家介绍一些老子的名言。为什么要学习老子名言呢?我们先来了解以下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二)

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

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十一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十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十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十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

【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十五

物壮则老。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十六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十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十八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十九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二十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三)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十一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二十二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二十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二十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二十五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二十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二十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二十八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为中华美德名言警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明志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持节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自强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7、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9、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诚信

2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23、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4、轻诺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知耻

26、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2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9、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30、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改过

3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3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3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厚仁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38、仁者寿.------《论语·雍也》

39、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贵和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43、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敦亲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8、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5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重义

5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52、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53、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54、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55、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尚勇

56、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57、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58、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5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60、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好学

6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6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6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65、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审势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6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6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6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0、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求新

7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72、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73、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7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75、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勤俭

76、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7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7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79、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80、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奉公

81、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82、大义灭亲.------《左传·隐公四年》

83、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8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8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务实

8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8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88、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8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90、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