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二、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三、尾生抱柱,至死方休。
四、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
五、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
六、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七、吾身也有涯,而知无涯。
八、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十、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十一、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十二、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十三、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十四、独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十五、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十六、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
十七、随意漂流,不知道有何追求;任心狂放,不知道去向何方;无拘无束,游于无穷。我又知道什么。
十八、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十九、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二十、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二十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二十二、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二十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曷若相忘于江湖。
二十四、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
二十五、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二十六、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二十七、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二十八、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二十九、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三十、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三十一、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而不虚。
三十二、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三十三、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三十四、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三十五、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
三十六、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十七、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三十八、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只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也。
三十九、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四十、今日适越而昔来。
四十一、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是谓诚忘。
四十二、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四十三、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四十四、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四十五、无有所将,无有所迎。
四十六、薪尽火传,不知其尽。
四十七、不仁则害人,仁则反愁我身;不义则伤彼,义则反愁我己。
四十八、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四十九、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五十、一气之变,所适万形。
五十一、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五十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五十三、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五十四、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五十五、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
五十六、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五十七、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五十八、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五十九、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
六十、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六十一、盖之如天,容之如地。
六十二、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六十三、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六十四、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六十五、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六十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六十七、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
穿越千年,那一首首回荡在耳边的`千古名句,如余音绕梁,绵绵休休,碰撞着内心的角落。平仄间,无不彰显中国文化的渊源流传!古文名句大全,美丽千年。赶紧来围观吧!
1、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7、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0、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2、流水不腐,户枢不
1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14、灾人者,人必反灾之。——《庄子》
1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6、莫道桑
1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8、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红楼梦》
1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
20、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礼记》
21、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晏子春秋》
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2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
25、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
26、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2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8、落
2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3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后汉书》
3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33、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礼记》
3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3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3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37、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尚书》
38、声溢金石,志华日月。——颜之推《祭屈原文》
39、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
40、得众而不得其心,则与独行者同实。——《管子》
4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
42、仁者之勇,雷霆不移。——苏轼《祭堂兄子正文》
4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三侠五义》
44、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
45、老
4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司马迁
47、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
4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4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50、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
51、人之才有大小,而志有远近也。——王安石《送陈升之序》
5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53、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序》
5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5、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孔子家语》
56、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韩非子》
57、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58、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59、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
60、进不为盈,退不为抑,荒凉昏默,卒不自克。——柳宗元《愚溪对》
61、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战国策》
6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
63、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64、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当虞。——《战国策》
6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
66、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苏轼《贾谊论》
6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68、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69、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柳宗元《箕子碑》
70、宁以一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欧阳修《纵囚论》
7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
72、虽然是我身贫,我身贫志不移;我心经纶天下,志扶持社稷。——关汉卿《裴度还带》
73、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诸葛亮《后出师表》
7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7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76、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77、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韩愈《原毁》
79、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左传》
80、为山者基于一
81、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孔稚
82、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韩愈《原毁》
83、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于时,乃与天通。——韩愈《送穷文》
8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
1、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2、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3、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6、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7、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8、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9、今日适越而昔来。
10、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11、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
12、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13、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
1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15、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16、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17、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18、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9、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0、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21、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2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3、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24、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6、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27、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28、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29、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30、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31、鹏之徙于南冥者,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2、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33、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
3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5、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賷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36、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37、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38、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39、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40、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41、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42、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4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44、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
45、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46、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47、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4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49、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
50、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51、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52、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5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5、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56、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57、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者,智也!
58、尾生抱柱,至死方休。
59、汝非吾,焉知吾思。
60、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