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名言事例中,都蕴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以下是蕴含哲理的名人事例,一起看看吧。
蕴含哲理的名人事例1
“妈妈,我再也不和他们一起玩了!”那天,6岁的布里奇特跑回家时,扑到母亲安娜的怀里哭诉着,“乔治说,像我这么矮的人,他用两根手指就能捏扁!”“珍妮故意把玩具放到最高的凳子上,我踮起脚也拿不到,她们就一起嘲笑我!”
静静地听完女儿的哭诉,安娜轻轻擦去她的泪水。然后从桌子上的水果盘里,选出一大一小两个苹果,分别把它们切开了,让布里奇特品尝。她先是咬了一口大苹果,哽咽着说:“甜!”又咬了一口小的苹果,惊讶地说:“好像更甜!”
安娜点点头说:“孩子,你说得没错!同样的苹果树,结出的果子却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从外表上看,大的苹果可能更惹人喜爱。但只有用心品尝过的人才会发现,小苹果因为生长周期缓慢,反而贮存了更多的糖分,口感比大苹果更甜!上帝其实偏爱更小的苹果呢!”
妈妈意味深长的讲述,让小布里奇特茅塞顿开。因为患有先天性发育不良侏儒症,她的身体很早就停止了发育,69厘米的身高,一度让她无比自卑。可是既然连上帝都偏爱小苹果,她为什么不能做一个袖珍版的快乐天使呢?
从此以后,布里奇特彻底走出了自卑的阴影,在母亲安娜的指引下,她的爱好一天比一天广泛,从幼儿园到大学,她渐渐喜欢上了唱歌、跳舞、体操、篮球和魔术表演。她会骑着特制的电动滑板车,呼啸着穿过人群。她会在学校的集会上发言,劝诫学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灰心。她会突然出现在电视广告中,成为某个品牌产品的代言人。她会在学校举办的跳舞比赛中大出风头,因为她是最疯狂的拉拉队队长。
19岁那年,不幸再次降临到布里奇特的身上。她被汽车撞倒住进了医院,全身多处骨折,在整整半年多的时间里,她身上缠满了各种绷带,生活无法自理。在这段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在双手勉强可以活动时,就躺在病床上开始用电脑写作,每天至少在个人网页上更新1000字。
布里奇特的顽强,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很多人成为她的忠实追随者,他们不仅在网络中留言支持她的作品,还寄来各种各样表达祝福的小礼物。布里奇特感动之余,通过视频向远方的“粉丝”们问好,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关注和支持。
2011年7月,就读于伊利诺伊州一所大学,已经22岁的布里奇特,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组织方认定为世界上最矮的女性。同年8月,她的自传体小说《矮处的风景》出版,日销量达1000多册,成为当年美国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在一次签名售书活动中,布里奇特应读者的要求,现场表演了一段舞蹈,她身穿迷人的粉色连衣裙,戴粉色发卡,连指甲也涂着透明的粉红色,像极了一个美丽的天使。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布里奇特笑着说:“上帝会让最小的苹果更甜。所以,我一直坚信,最矮的我,也可以让生命焕发不一样的风采!这也是上帝对我的偏爱!”
蕴含哲理的名人事例2
意大利的卢兹(1907-1982)并不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心理学者,他只写过一本自传式心理学阐述性作品,将自己的经历与一些心理学观点结合起来。这本形象而有趣的小册子里,提到卢兹儿时的一件事:卢兹的母亲擅长烹制Pizza。卢兹家境并不富裕,经常出现在饭桌上的是蔬菜Pizza。但不定时的,卢兹盘子里的那块Pizza下,会出现美味的腌肉,这是母亲偷偷留给卢兹的。卢兹回忆说那块薄薄的腌肉让平淡的童年充满期望和惊喜。
卢兹根据这个回忆,在自己开的餐厅内对顾客进行了一次不动声色的试验。卢兹在每份Pizza里面都藏了一张写着祝福的话的纸条,几乎所有的顾客都表现出惊喜,没有人质疑这张纸的卫生状况,而这种内藏了祝福话语纸条的Pizza被称为“卢兹Pizza”,并成为意式的一道文化大餐。
卢兹通过这些印证了心理学上的“表层心理”和“转折点”两个理论。所谓“表层心理”指的就是个体最初看到的事情或者物品的表面现象以及最直观的原因等,例如上面提到的Pizza。“转折点”指的是出乎意料出现的事物,并能够改变由表层心理带来的心理感受,即腌肉和小纸条。
在我们完成一张试卷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一些解答不出来的试题。绕过它们,我们会发现其他擅长的题目。如果绕不过这些,我们就会被表层心理迷惑:这么难啊!我一定做不出来的!完了完了,这次考试我肯定挂了!
在我们面对一段感情的时候,不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小麻烦、小误解、小波折。如果绕不过去,它们将影响我们对一段感情的审视。
工作上也是如此。可能某一个环节的失误,会对心理产生很强烈的影响。说不定会自我否定得过早,失去了一位宝贵的客户,以及一些提高自身的机会。
“表层心理”比较容易带给我们忐忑不安的情绪,不利于生活和工作。不少心理学研究者提出找出“转折点”这种自我调整的方法。即在“转折”出现的前后,为自己也给别人找一些理由。比如当发现笔下的试题很难做,我们不妨给自己找理由,有些地方复习得不好,但是只要认真做就没有问题啊!在感情和工作方面,我们可以这样想:“感情上的小矛盾两个人都有责任啊!”“虽然我有了失误,但是也许在客户的眼里不算什么!”这样,就很容易稳定我们的心理,并克服心理逆差。
蕴含哲理的名人事例3
利奥.罗斯顿是美国最胖的好莱坞影星,腰围6.2英尺,体重385磅。1936年在英国演出时,因心肌衰竭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抢救人员用了最好的药, 动用了最先进的设备,仍没挽回他的生命。
临终前,罗斯顿曾绝望地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
罗斯顿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哈登院长,作为胸外科专家,他流下了眼汨。为了表达对罗斯顿的敬意,同时也为了提醒体重超常的人,他让人把罗斯顿的遗言刻在了医院的大楼上。
不久以后,一位叫默尔的美国人也因心肌衰竭住了进来。他是位石油大亨, 经济危机使他在美洲的10家公司陷入危机。为广摆脱困境,他不停地往来于欧、亚、美三大洲之间,最后旧病复发,不得不住进来。
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了一层楼,增设了5部电话和两部传真机。当时的《泰晤士报》是这样渲染的:汤普森——美洲的石油中心。
默尔的心脏手术很成功,他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就出院了。不过他没回美国, 苏格兰乡下有栋别墅,是他10年前买下的,他在那儿住了下来。
1948年,汤普森医院50周年庆典,邀请默尔参加。记者问他为什么卖掉自已的公司,他指了指医院大楼上的那一行金字。不知记者是否理解了他的意思,总之,在当时的媒体上没找到与此有关的报道。
后来在默尔的一本传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牲畜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
高尔基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
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
洛克
中考
关于积累的名言事例
名言:
1、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子
2、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
2、 搞学问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不滚就化。 ——贾兰坡
3、 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鲁迅
4、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荀子
5、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7、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事例:
1、锦囊出珍品
唐朝“鬼才”诗人李贺,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为了搜集素材,他早上背上锦囊,骑着毛驴,外出游历,观察生活,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于锦囊中。一天下来回到家中,将锦囊中积累的纸条拿出,在灯下选择整理,将有用的纸条再存入另一个锦囊中供以后写作用。
2、陶瓷积累知识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的贴着标签,整齐的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把平时收集到的资料按不同门类放到各自的陶罐中。等到资料积累的可以写作时,便函将
关于勤奋读书的名言事例
名言:
1、 三更灯火五更明,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4、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自学,是不必担心不成才的。 ——华罗庚
5、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谚语)
6、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高明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8、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
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言。 ——陶渊明
10、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
事例:
1、达·芬奇画蛋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2、孙康映雪夜读
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3、头悬梁锥刺骨
战国时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
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来督促自己努力攻读。
4、被认为是傻子的科学家
本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童年时并不显得聪明,3岁时才学会说话,父母因而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学后,有位老师对他父亲说:“你的孩子将是一事无成”,甚至勒令他退学。16岁时,他报考苏黎世大学,又因成绩差而名落孙山。但他并不恢心。通过勤奋学习,成了杰出的物理学奠基人。曾有青年问他是怎样成功的,他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学习、工作,Y代表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