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南开大学校长名言名句 正文

南开大学校长名言名句

时间:2025-04-24 15:56:45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亲爱的2017届本科、硕士毕业生同学们:

今天,这个庄严隆重的典礼,有三重含义:

第一,这是一次出征会。学校为大家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用这样的形式,不仅是要见证、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更是勉励同学们在新的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次“毕业”都是一次新的出征。

在上周六送毕业生晚会上,我想到了一首曾经比较流行的歌,它的歌名叫毕业《Graduation》。有一句歌词说,“I keep, keep thinking ,that it is not goodbye .I keep thinking it’s a time to fly ”。Yes, on behalf of all Nankai faculty and staff, l wish you all, from Nankai fly to higher sky.

第二,这是一次感恩会。感谢所有帮助了你们的人们,他们是你们的老师、同学,他们是你们的父母、亲友,他们是为你们服务的辅导员、实验员、炊事员、保安员、保洁员以及在教务、学务、财务、仪器设备、出国出境、图书馆、体育馆、信息网络等各个方面为大家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他们是社会上曾以各种方式帮助过你们的人们。在这个庄严时刻,让我们怀着真诚感激之心,向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常言道:你若怀恨,则事事可憎,你若感恩,则处处有爱。希望你们永远怀着爱心继续前行。

第三,这也是一个研讨会。大家即将接受南开大学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它们能证明什么呢?它们证明你们曾经在南开完成了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学业;它们证明你们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发展的相关能力。然而,如果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同学们,在设计这个证书的时候,学校精心地加入了一些南开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的校训。我们衷心希望这份证书将能证明你们是真正的“南开人”。在此,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南开是什么?我想先说一下我的粗浅的体会,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更加深入的思考。

南开,是对国家民族的担当。80年前,当日寇野蛮地摧毁了我们的校园并试图亡我中华的时候,南开人刚毅坚卓地和北大清华一起合组西南联大,为雪“千秋耻”的“中兴业”“育人杰”。整整八年间,“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做一世之谔谔”,这就是担当!当新中国百废待兴,六亿人民尚不能饱腹的时候,杨石先校长和他的同事们、学生们毅然把研究方向转向农药学,为解决当时国家最为紧迫的粮食问题呕心沥血、全力以赴,这就是担当!在2017届毕业生中,有254名同学选择到急需人才的、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就业,比如计控学院的赵兴辉同学,放弃回到家乡在航空公司任职的机会,转而奔赴西藏昌都地区做最基层的服务工作,这就是担当!我提议,我们一起鼓掌向他们致敬!我们南开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哪怕是做细小琐碎的事情,都要秉公尽能地担当起为国家、为民族、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责任。

南开,是为人做事的标准。南开标准的底线,就是诚信守法。张伯苓校长告诫南开毕业生,“诚之一字,是一切道德事业之本源,吾人前途进取应一以是为标准”,“既深知之,即力行之”。当下社会上失信情形不少,我们南开切不可随波逐流,害人误己。毋庸讳言,在你们的同学中,也有极少数人因为学习中作弊而不能获得学位,大家都该汲取教训。南开标准的高线,就是“世界一流”。南开自筹办建校起,就立志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决不瞠乎欧美开流之大后,而毕与之并驾齐驱。”一流大学的要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它的毕业生要有一流的作为。一流未必轰轰烈烈,但是一定要扎扎实实。不论在何时何地做何事,你们都要脚踏实地的做出一流的工作,才不愧是合格的南开人。

南开,是公能日新的修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不是南开人的口号,而是南开人知行合一的修为。当今中国,最大的公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为此,我们南开人要秉持大公志向,努力增进并竭尽自主学习之能,团结协作之能,尤其是创新创造之能。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6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充满期待地对我国留苏同学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25年前,邓小平同志委托中央办公厅致信首都大学生。信中说,“实现我国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光荣使命,将历史地落在你们肩上。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

9月17日,南开大学分别在八里台校区与津南校区举行201x级新生开学典礼。“我真诚希望并相信,201x级新南开人,将铭记父母师长的养育、教诲之恩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之恩,带着他们的殷殷期望砥砺前行。”在校长龚克饱含深情的演讲中,来自54个国家、地区和中国各地的7000余名201x级本科、研究生,500多名留学生新生,聆听了自己

“入学第一问”与“南开解”

“各位为何而来?何为有价值的生活?怎样的学习才是为中华崛起和世界和平进步而学习?”龚克在致辞中向各位南开新人发出“入学第一问”。他说,思考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思考人生,思考怎样做人。大学本科之所以不是“高四”至“高七”,而是人生学习的一种”转折”,就在于大学之学习是“成人之学”。因此,希望同学们按成年人要求自己,像成年人那样自觉自主的学习,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的责任。对于研究生同学来说,学习也不是本科的线性延伸,而是向“创新之学”的转折。没有创新,就不成其为真正的研究生,就无法达到学位要求。作为研究生,要达到创新之“才”,更要成为创新之“人”。因此,怎样学好“做人”或如何“为人”,是在座所有新南开人面临的共同课题,对这道题的“南开解”,就是“立公增能”。

“立公增能” 传承南开精神

龚克勉励新生要确立公之志向、公之操守、公之襟怀。龚克说,南开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公”字当头的校训是“以德为先”教育理念的南开表达,南开人之为人首在“立公”。要确立“公”之志向,即振兴中华、实现人类和平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志向,有了为公的志向,才能摆脱追求分数的应试学习模式,才能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和内生的学习动力,才能激发出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勇气。要坚守“公”之操守,做有公德之人,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维护法治、维护大局、维护集体,服从公意、做事公道,讲原则,守诚信。要有“公”之襟怀,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只有以公为怀,才能修炼出理性平和、开放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才能摆脱对个人利益的斤斤计较,才能公道地处理好人际关系,做到南开容止格言所要求的“勿傲、勿暴、勿怠”与“宜和、宜静、宜庄”,达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境界。

龚克说,立公,就是要以“天下为公”的准则,处理好个人与国家、与集体、与他人以及与自己的关系,就是要自觉地将大学学习研究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为此,同学们要努力“增能”,增“学习之能”,能深入浅出,能动手躬行;增“协作之能”,能求同存异,能识人之长;增“吃苦之能”,能耐受劳苦,能克服困难;增“创新之能”,能发现问题,能创新方法,能为建设创新强国作出贡献。

龚克说,尽管八里台校区的生活设施相对老旧,但校园有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陈省身、郭永怀等学长曾在这里孜孜求学,杨石先、郑天挺等名师曾在这里诲人不倦,希望新一代南开人在这里续写辉煌。尽管刚刚落成的津南校区谈不上历史积淀,但为同学们带来绿荫和光明的“校友树”“校友灯”也是南开文化的传承,作为津南校区最初的学生,希望大家以自己的修为,留下在津南校区“立公增能”的历史记录。

三点承诺 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最后,龚克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新生做出三点郑重承诺:“我们要严守师德,把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诚信为人,严谨治学,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尽心尽力做同学们的良师益友,为同学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助力;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光大南开的公能品格,弘扬南开的青春精神,坚持南开的爱国道路,践行我们南开人的社会责任,为同学们实现人生价值指路;我们要扎实工作,努力改进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为同学们开展探究式、实践性、创新型和国际化的学习与研究提供更好的条件,为同学们自主发展搭台。”

在这个收获的九月,各大高校都迎来了开学典礼,下面是语文迷网为大家带来的开学典礼校长寄语,供大家参考。

篇1:充满激情 引领未来

“你在未名的石舫上,弦歌咏归。我在静园的芳草间,夕阴朝晖。如果你还记得开学季,如潮涌的人群。转眼之间,五四路,一段情……”8点半,在北大版《南山南》动情的歌声中,北京大学2016年开学典礼准时开始。典礼上,校长林建华鼓励同学们要以天下为己任,做引领未来的人。

数学科学学院2016级刘上代表新生发言。他坦言,在学校、专业选择的过程中自己曾经犹疑。曾听说北大数院不少都是集训队甚至国家队的“大神”,担心进入“牛棚”跟不上进度。为此他特意与学院的老师交流,“老师以《哈利·波特》作比,保送生就像是‘巫师’血统,高招生就像是‘麻瓜’血统。虽然‘巫师’血统有着天然优势,但‘麻瓜’里不也出了赫敏这样优秀的魔法师吗?”刘上备受鼓舞,决定鼓足勇气选己所爱,“挑战的意义不在于登顶,而在于每一次尝试中发现更为卓越的自己。”

接下来,一位来自英国的金发碧眼的美少女——白若汐,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入学北大读研的感受。“15岁,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并爱上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国家。那时,对于一个来自英国乡下,从没离开过欧洲的少女来说,将来在北大就读如同童话。”大学时,她如愿来到北大交流,“如今重回北大读研就像回家一样。”白若汐表示,毕业后将把中国文化传递给更多外国人,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迈上新台阶而努力。

在掌声与欢呼中,校长林建华走上演讲台。他首先对2016级新生表达了欢迎和祝贺,“择校、择专业激励同学们独立思考,对此我表示赞赏。此外,我还要对大家最终选择北大表示感谢!”林建华指出在人生的旅途中,北大并不是最终目标,而是探寻的开始,“为什么上大学?在北大如何生活或学习?将来希望成为怎样的人?这些都需要在学习中细细思考。”

“如今,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地球‘变平’了。这对大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网上就能方便地获取知识,那大学存在的意义何在?”针对该问题,林建华表示北京大学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的陪伴者、引路人。”为此,北大今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培养方式上更加灵活、主动、有创造性。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问题摆面前等待着发现和解决。问题就是召唤,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林建华激励同学们要以天下为己任,“你们的北大之旅今天开启,这将是一个探索之旅。希望你们能够始终保持好奇,充满激情,成为引领未来的人。加油吧!新北大人!”

篇2:

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寄语新生三句话:“首先要有复旦魂;复旦人要有本事;复旦人就要爱复旦。”而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研究生导师代表汤其群教授明确表示,反感“老板”提法,亦反对“一言不合换导师”。在他看来,研究生和老师的关系应该是:研究生“和”导师工作,而不是“为”导师工作。

来自复旦大学任重书院的何逸萌同学代表新生发言。在她的提议下,现场的同学们向出席开学典礼的各位高中校长们鞠躬致敬,表达对老师们辛勤育人的真挚敬意。

许宁生在致辞时说,今天要重提三句话,就是你们要真正成为复旦人,首先要有复旦魂;复旦人要有本事;复旦人就要爱复旦。他希望同学们体验复旦“学术为魂”这一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为真理而不计名利的学术风骨。

在复旦大学2016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被同学们推选为“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之一的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汤其群代表全体导师发言。他表示,在研究生

篇3:

同学们下午好:

今天,迈入第三个甲子的天津大学又迎来了4896名新生。在此,我代表全体天大人,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在今年招生录取期间,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妈妈在微博上晒出了天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晒出了连续100天不重样的早点,在这位平凡的母亲身上,投射出的是所有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关爱。所以,在你们人生的这个重要时刻,希望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向养育你们的父母,表示深深的敬意!也向所有给予你们关心和帮助的师长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历经十余载寒窗苦读,从今天开始,天津大学将正式写入你们的人生履历,你们将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了解、融入和热爱她。那么大学到底是什么?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西方哲学家康德认为“大学是学术共同体,它的品格是独立追求真理和学术自由”。在理想的维度下,大学是超越功利的象牙之塔,是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而大学之于学生,一是修炼才识,二是涵养德行。但在经济飞速发展和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大学校园中也面临着大学精神缺失的问题,有的人拘囿于个人的成败得失,而丧失了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用中国学者钱理群的话讲,就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即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路易斯所说的“失去灵魂的卓越”。在批判与反思中,作为大学生应该怎样成长,是你们必须要身体力行回答的问题。你们要坚决拒绝利己主义。你们要努力追求有理想的卓越。在你们收到的录取通知书上有这样一句话:“立天大志向、展天大襟怀、承天大责任”,这就是学校对你们的期待和要求,希望你们做名副其实的“天大人”。

天大人坚守家国情怀。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创建之初就确立了“兴学强国”的办学宗旨。121年来,天津大学始终将兴衰荣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以“兴学救国”为宗旨培养中国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上世纪30年代,北洋大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被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在西北联大时期西迁办学,为抗战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建国初期,天津大学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为国家解决了一系列科技难题,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兴学救国”“科学建国”“科教兴国”到今天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不断丰富着“兴学强国”的精神内涵,成为学校发展生生不息、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将家国情怀写了入学校章程。并开展以家国情怀为核心、具有天津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希望你们的未来能受益于此,用激情与担当谱写北洋的绚丽多姿。

天大人始终独立自省。在这一届新生中,有26个“00后”,年纪最小的是机械学院的'陶莎莎,今年只有15岁。初次告别父母、来到异乡,你们将面临“不得不”独立的生活和“突如其来”的自由,有的人会在茫然中失去自我,更多的人会努力让自己更加充实。我希望你们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独立而不依赖他人,勇敢面对挫折和难题;希望你们不忘初衷,时刻保持自省的状态;希望你们保持学习的欲望,用阅读和思考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旅程。在今年的毕业生中有一位天津大学的自强之星,她叫宣丽燕,媒体评价她是天大“

天大人不断超越自我。四天前,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里约热内卢闭幕,在见证不断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舞台上,也有许多天大故事。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的王正廷是北洋大学1900届的毕业生,正是在北洋大学求学期间对现代体育课程的学习,激发了他对于体育事业的浓厚兴趣,他最终成长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在他的努力推动下,体育在中国扎根并走向了世界。2008年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李兴刚、赵小均、韩庆华、崔恺等天大校友成功会师奥运,彰显了天大人“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的追求。经管学部2014届毕业生赵瑾是我校第一位世界冠军,她也曾代表国家征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天大人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里约奥运会的口号是“A new world”,我想,“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只有敢试敢为、超越自我,才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抵达人生的新境界。

同学们,到2020年的未来四年,是实施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四年冲刺,你们身处改革、发展、创新的时代,也是梦想成真的时代。希望你们不负韶华,勇敢担当,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成长!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