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励志语录 > 毛坦厂中学励志语录 正文

毛坦厂中学励志语录

时间:2025-01-11 10:00:05

  《哈佛凌晨四点半》虽然描述的只是一个假象,却被人们在网上疯转,使哈佛大学变成了一所学生起早贪黑,几近彻夜苦读寒窗的类似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的励志学府。

  如此“苦大仇深”,恨不得一天24小时能用作48小时来学习的场面,之所以能被人们深信热捧,极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背景——不是衡水,也不是毛坦厂,而是世界顶尖大学、上流精英的摇篮——哈佛。

  在大多数人眼中,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在人们看来,能去到哈佛大学的学生,都会使那些愿意舍弃睡觉、吃饭、娱乐时间,而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在书海中的人。由此,哈佛大学凌晨四点半坐满学生的图书馆场景,便被轻易相信了。

  《哈佛凌晨四点半》虽然不真实,最多算得上是抹了点鸡油的假鸡汤,但也确确实实让那些正值青春最美年华,却只知道成天打打王者、追追剧、逛逛街、聊聊天的佛系青年,看到了处在同样竞争激烈的社会,拥有同样花季的别人,是怎样拼搏,怎样用汗水来争取那属于自己、而不属于别人的美好未来的。若这掺了不少水的假鸡汤,真能唤醒那些平庸之辈的.麻木心灵,便也是好的。

  鸡汤再假,既然能被疯转到如此程度,也必然有其无可非议的作用。这样的鸡汤为什么在中国火爆?为什么不是在西方?又为什么中国的学子特别为之痴迷?无庸置疑,是源于中国现阶段的教育状况——竞争极为激烈,高考更是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绩平庸的学生,在家长、老师的鞭促下,顶着压力,逆流向前;成绩优异的学生更是一刻也不敢松懈,独怕给自己喘口气的时间又比别人少刷了一道题,少拿了一些分。

  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中,人们不得不给自己寻找精神粮食,好在自己感到疲倦、劳累之时,看看别人努力的模样,再重新找回动力,快马加鞭,《哈佛凌晨四点半》便是一款极佳的精神饮料,干了它并学习书中所描述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便有了努力便能有所成就的动力。

  《哈佛凌晨四点半》无论真假,它都给了中国学生不少的精神能量。何必追究其真假?尚且带着它给我们的力量,在追梦路上砥砺前行!

  【素材回放】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莘莘学子“一个萝卜一个坑”,静静看书、认真思考、埋头苦读……朋友们一定不会忘记这篇曾经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疯传的10万+神文,或许你还瞬间如同打了鸡血一般转到朋友圈,配上一两句“向哈佛人致敬,从明日起发奋”的豪迈誓言,抑或是毫不犹豫转给自己正在上学的孩子,不忘叮嘱两句:“看看人家是怎么学习的,就你这样还想上哈佛?”

  可最近一个叫李柘远的90后年轻人告诉世人:这一切都是造谣!李柘远去哈佛念MBA之前,在微博上问网友“最想知道关于这所大学的哪些事”,结果不少人请他“验证”哈佛图书馆凌晨的景象。于是,李同学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官网资料查询、学生现身说法、图书馆实地走访三步调研,发现哈佛几乎所有图书馆都在零点前闭馆,绝不可能学到后半夜,不少学生表示“学习效率更重要,熬夜没有必要”、“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做”。

  【素材解读】

  由此可见,网上热传、国人热捧的“哈佛凌晨四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不存在的想象,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哈佛大学真正的校训是拉丁文“VERITAS”,即中文“真理”的意思。由此我想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话固然也是真理,然而真理向前一步即是谬误。强调勤奋没错,一旦超过适当的度,或一定的临界值,例如人的生理极限,就有可能走向极端、形成谬误。在这个人人“感觉身体被掏空”的时代,不要再盲目崇拜“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了,也不要以学习、工作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勤奋与否,那显然是一个不太明智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

  【适用话题】

  盲目崇拜戳破谎言泥人经不起雨打,谎言经不起调查

  不要以学习、工作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勤奋与否

  超越人的生理极限,就有可能走向极端、形成谬误

  【素材锐评】

  “哈佛凌晨4点半”骗了多少人?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话当然是成立的,但是,一旦超过一定的`度,或一定的临界值,例如人的生理极限,就有可能走向谬误,真理不能再向前多走半步。对此,李柘远有一个感悟和总结:以学习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与否是一个不太明智、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在哈佛和耶鲁,没有看到谁以“刷夜”为荣,更没有学生暗自较量谁能熬得更晚。这些学校学生崇尚的,是一个叫做“productiveness”(效率,多产)的词。

  讲究学习方法和效率既是哈佛学子成才成功的奥秘,也否定了“刷夜”、熬夜和通宵达旦的做法,因为后者既有违科学,也超越大多数人的正常行为方式。当然,考过托福和在国外学习过的人都知道,有的人学习是dayinanddayout,即日以继夜不休不息地学习,但那只是极个别人,或者是在考试前的拼命恶补,并且不能持久,这并非是真正懂得学习方法的人和大多数学子所采用的学习方式。

  现在,随着对睡眠的机理的认知不断加深,不仅揭开了人必须每天睡6-7个小时的奥秘,也证明,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其实是“颠倒黑白”,这会造成很多危机。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聂德卡·尼德瓜德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在睡眠时能够最有效地清除大脑中的垃圾。人的睡眠不只是有助于高效活跃的大脑类淋巴系统清除废物,还能清除引发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毒素。

  如果天天都刷夜,就既没有精力学习,反而可能日积月累形成痴呆和弱智,更不用说正常的睡眠对于保持和维护人的生物钟的重要意义。即便睡眠时间有保障,但如果黑白颠倒,晚上工作和学习,白天睡觉,这样的睡眠节律紊乱也会对超过1000个基因造成严重破坏,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没有谁能长期违背自然规律而获得成功和成就,只是在名校的光环面前和没有亲历眼见为实和调查确认时,“颠倒黑白”的《哈佛凌晨4点半》才能骗到人。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_范文一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这幅流传在网络上的照片,令人震撼。

  据说,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很少见到哪个学生光吃不读,也很少见到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

  于是,哈佛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人的梦想,为什么在哈佛就能实现?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

  她回忆说:“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

  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

  谢娟说,有一个在哈佛学习的北大女孩,她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得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那个北大女孩说,她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很大。“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

  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上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

  对此,谢娟也非常感慨:“我们也对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采访,但却很难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

  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

  旅美教师吕老师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

  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

  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

  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比较中国,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而中国大学生认为,终于摆脱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把大多时间用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我们在最该学习的时候断档了。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大学生被甩得越来越远。

  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篇1

  《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是在西西弗,查阅出版次数时,看到尾页有推荐的欧美排名前100的学校,于是回来后下了电子书在Kindle上面阅读,大约花了两个小时时间,总结来看,如下几点:

  1、从各个方面(学校的历史,学生入校的门槛,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信能力,未来的发展等)说明哈佛的学子为何优秀。

  2、通过一些心理问题和数学及逻辑问题的问答来启发青少年。

  3、对青少年将来出国择校提供了一些指引。

  其实这里面,我想补充一个前提条件:为何国外的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可以这么自律和学习能力超强。

  这里涉及到一个学习黄金期的问题,人在16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这个时候是通过左脑直接学习的,而16—30岁是人记忆力最佳的年龄,也就是说:国外的教育理念是,16岁以前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16岁以后养成了学习习惯和创新思维后,自学能力自然就上去了,于是大学的这几年就像海绵一样的吸收知识,而且是学生们自己非常有针对性的去完成课题,知识非常容易内化,这是一个很科学的正循环。

  而国内恰恰相反,小时候就要求被不知所云的各种三字经和古诗,填鸭式的教育毁掉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进入大学后又是放羊式的教育,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很多人就白白浪费了这四年宝贵的黄金学习时间。

  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不在朝夕之间,不能指望学校;只能靠父母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系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出来优秀的人才。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篇2

  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畅销书的书名或许可以带来更多的启示。天赋异禀的哈佛学子在凌晨四点半进入图书馆学习,如此勤奋,如此聪慧,向美国以及世界输送各领域最顶尖的人才。本书以小故事串联,无疑是一本成功学著作,初看会激起内心被搁浅的性格闪光点。比如:要行事果敢,在机遇面前不要优柔寡断等人皆向往的优势性格,难免沦为一般成功学的假大空,以务实的姿态做事,或许是最大的教义。

  这本书没有什么不妥,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更有帮助。他们迷惑、无助、前途无方向、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可是这样欺瞒不了多久,到最后你也许会心生厌烦,没耐心把它读完——即使它是一本世界级畅销书。书中有的故事是谣传,本子虚乌有。比如衣着简朴的夫妇决定给哈佛大学捐赠善款,原因是他们的儿子在哈佛读了大一,之后染病身亡。这份好心却被傲慢?冷漠的哈佛校长搞砸了,由此建立了斯坦福大学——这仅仅是一则故事,然而却大大损伤了它在读者心中的价值,无心读下去也在情理之中。

  我分三次读完本书,只是没读最后一些篇章,阅读本书带给我思维的活跃,联想到自身的优势、弱点,还有现在工作中的细节。读书的乐趣还是有的:放下,合上,转入其它。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篇3

  任何事情都要竭尽全力,而不是尽力而为。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花费大工夫。

  懒惰就像灰尘,再硬的铁碰上也会生锈。

  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为时已晚!

  如果今日不走,明日就只能奔跑!

  这些脍炙人口的人生格言都是我摘抄自《哈佛凌晨四点半》里的人生箴言。每当我读到这些令人振奋的哈佛警句时,我都会心潮澎湃。

  《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哈佛大学培养社会精英和优秀青少年的制胜法宝和成功秘诀。书中大量的举例证实在哈佛大学里只有通过勤奋和毅力以及不断进取的学习作风来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其中,竭尽全力的卡特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了一家大公司的CEO,并出版了个人自传,鼓励人们竭尽全力的去学习;花甲之年的雷史东先生依然走在时间的前沿,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娱乐企业;从一个自卑的黑人小男孩成长为一个自信的心理学教授的基恩博士,他体会到一个人的成败并不取决于他的出生,而在于他有没有自信心。他们都是哈佛大学学生和老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实了哈佛的精神。

  当你在埋怨学习地辛苦之时,哈佛的学子正在思考一个又一个复杂的问题;当你在被窝里熟睡的时候,哈佛的学子还在大学的图书馆夜读;当你拿着平板电脑废寝忘食的玩游戏时,哈佛的学子们早已经拿出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了。尽管我还是一个小学生,我从这本书里已经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勤奋、努力、专注、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够获得不同于常人的成就。

  联想到我自己,联想到自己有那么一次不漂亮的成绩,我开始反思。一直觉得是个还不错的学生,学习也不是很吃力,成绩还不错,所以每次学习都只是花很少的时间完成必须完成的作业。而剩下的很多时间都用来游戏,偷懒了。久而久之,自己就对学习懈怠了,也不踏实了,有一种自我满足的不好的状态,果然,成绩就下降了,自己也很郁闷很难受。现在的我很庆幸看到了《哈佛凌晨四点半》真本书,很庆幸在我最需要反思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让我浑身充满了力量和激情,让我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新学期马上就到来了,我一定能带着这份力量走向我全新的学习道路。就好像书中的一句箴言:“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才是最早的时候。”我一定要不断努力,不断磨练,不断超越最好的自己!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篇4

  暑假里,我读了《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哈佛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力、不折不扣的行动力的象征。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普通的凌晨四点半,哈佛的图书馆里坐满了认真地看书、专心地做笔记、积极思考问题的哈佛学子。除了哈佛的图书馆,像学生餐厅、教室、医疗室里,仍然不乏认真学习的哈佛学子。他们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感染着每一位学子。对他们来说,哈佛大学就像一座不夜城,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地方就是一个图书馆,甚至他们自己就是一个移动的图书馆。

  这真是太震撼了。当我还在睡觉时,当我还在埋怨睡的太少时,哈佛大学的学子们已经在学习了。到底是什么让哈佛学子如此勤奋学习?我想着和哈佛精神与哈佛学风有关。我知道了:如果没有勤奋,天才也将一事无成;每一个伟大的奇迹,都源于自信的力量;拥有热忱,你就有了改写命运的能力;现在偷懒流瞌睡留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泪水;学习要全面,而不仅仅是“半桶水";利用你的创造力,打破思维的枷锁;用心跳来计算时间,而不是让光阴带走心跳;人贵有自知,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混淆理想与白日梦;要抓住身边的每一次机遇。

  不要只看到别人的光环,要知道那光环后面不为人知的血与泪!人生都是一个奋斗过程,就连哈佛的那些优等天才都不辞辛苦扎实勤奋的学习。我们就更不能放松懈怠了,否则只会和别人差得更远。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我们要端正我们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始终保有对知识浓厚的兴趣,努力学习吧!学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用我们点滴的积累来创造我们的未来!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篇5

  哈佛大学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学习天地。对于这一座百年老校,我们只知道那是理想的大学,是世人都想要进入的大学。哈佛大学之所以可以培养出这么多栋梁,不仅是因为那里有全世界最好的老师,质量最高的教育方法。“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在哈佛求学的学子们在进修期间也十分努力,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书也从来不离手。路灯旁、医务室、餐厅和图书馆都是他们学习的场所。清晨、中午、傍晚哪怕是凌晨四点半都是他们学习的时间。

  今年暑假里我阅读了《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哈佛大学学子的认真以及竞争的激烈。书里全面介绍了哈佛大学的精神、独特的思想和精英教育。让我们从各个方面加深对这座“思想宝库”的认识。书中的主要内容是哈佛对人生理念的观点,由勤奋、自信、热诚、快乐、勇学、创新、实践、自律、梦想和机遇这是个板块组成。书中的语言严肃,每讲一个道理就会有一个小故事,那是一个个成功者的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之后是一道道让你脑洞大开的思维题和心理测试,可以让你在心乱了,看书看累了时轻松一下。这样你可以懂得更多,学得更好。

  精英的教育、独特的思想、勤奋的氛围、自觉地学习,让哈佛凌晨四点半不再无人问津,让哈佛大学焕发它应有的风采。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篇6

  我有一个缺点,就是想到了什么事,却喜欢先放着等会儿再做,结果就是忘了。最近在看《哈佛凌晨四点半》时读到了一个小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索菲娅是哈佛大学艺术团的歌剧演员。在一次校际演讲比赛中,她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最为璀璨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先去欧洲旅游一年,然后要在纽约百老汇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天下午索菲娅的心理学老师找到她,问了她一句:“你今天去百老汇和毕业后去有什么差别?”索菲娅仔细一想:“是啊,大学生活并不能帮我争取到去百老汇工作的机会。”于是,她决定一年以后就去百老汇闯荡。

  这时,老师冷不丁地问她:“你现在去跟一年以后去有啥不同?”索菲娅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对老师说,她决定下学期就出发。老师紧追不舍:“你下学期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一样?”索菲娅有些晕眩了,想想那个金碧辉煌的舞台和那双在睡梦中轻盈跳跃的红舞鞋……她终于决定下个星期就前往百老汇。

  没想到,老师又乘胜追击:“所有用具都能在百老汇买到,我已经帮你订好了明天的机票,你明天就去吧。”索菲娅激动地说:“好!”

  第二天,索菲娅就来到了百老汇,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在招一部电影的主角,要经过百里挑一地艰苦角逐才能胜出。索菲娅也报名了。

  她闭门苦练了两天,第三天,她是第48个出场的,当导演看完索菲娅的表演后,当即选索菲娅为主角。

  于是,这个只来了百老汇三天的年青人,穿上了人生中第一双红舞鞋。

  如果是我,可能在老师问第一个问题时,就会想出不少理由来安慰自己:我需要在大学里学到更多的知识,练习的时间更长些,准备得更充分,成功率更高些等等,然后就是一直拖着,梦想永远只是梦想。而索菲娅不怕失败,勇于尝试,正是我们这些初生牛犊应该具备的精神,只有不断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也不用定什么伟大的目标,就从小事做起,该做的事情马上就做,不要拖拉。从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没有什么来不及,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和“想到就立即做”的道理。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篇7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这幅流传在网络上的照片,令人震撼。

  据说,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很少见到哪个学生光吃不读,也很少见到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哈佛的医院,同样的宁静,同样的不管有多少在候诊的人也无一人说话,无一人不在阅读或记录。医院仍是图书馆的延伸。

  于是,哈佛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

  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人的梦想,为什么在哈佛就能实现?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

  她回忆说:“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2时,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

  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

  谢娟说,有一个在哈佛学习的北大女孩,她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晕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得飞快,不管你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你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那个北大女孩说,她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在哈佛的作业量很大。“我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否则,你是无法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的。”

  哈佛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来自学校的淘汰机制。哈佛平均每年有大约20%的学生会因为考试不及格或者修不满学分而休学或退学,而且淘汰的20%的学生的考评并不是学期末才完成,每堂课都要记录发言成绩,平均占到总成绩的50%,这就要求学生均匀用力、不能放松。

  在哈佛不仅学生有压力,老师一样有压力。在哈佛的课堂,要求老师讲的东西都是新的。老师每年讲课的内容都要跟上前沿科学的发展变化。因此,哈佛的老师必须处在最前沿科学的研究阵地。哈佛认为,教授首先应当是个学者,能够享受挑战和创新的乐趣,而且能与他人进行有说服力的交流。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相比之下太轻松了。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著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我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大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时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

  对此,谢娟也非常感慨:“我们也对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采访,但却很难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

  到了哈佛,你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在该储备能力的阶段不仅没有积蓄能量,而是大量消耗了这种能量。

  旅美教师吕老师说,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基础教育。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

  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

  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

  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比较中国,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哈佛的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如果挺过去,以后再大的困难也就能够克服了。而中国大学生认为,终于摆脱束缚,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于是,把大多时间用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我们在最该学习的时候断档了。这就注定了,我们的大学生被甩得越来越远。

  哈佛老师经常给学生这样的告诫: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的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当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你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另一个结局。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不起眼的停车位。

  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有人称史华慈是哈佛的一位类似东方的大儒,在他动过癌症手术的82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天天早上按时去办公室工作,即使有时要倒下。而他办公室里挂大衣的两个衣架,竟是用铁丝胡乱缠绕而成的。

  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

  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

  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有怎样的发挥潜力?

  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哈佛告诉你——在哈佛的凌晨四点半。

  哈佛图书馆墙上训言

  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5、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6、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都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7、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8、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9、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