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十大经典佛教名言 正文

十大经典佛教名言

时间:2025-04-24 22:57:45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5、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6、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7、下下人有上上智。

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1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12、佛法是不二之法。

13、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14、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15、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1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8、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19、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2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21、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22、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23、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24、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25、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26、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27、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28、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29、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30、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31、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32、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33、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34、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35、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36、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37、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38、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39、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0、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41、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42、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43、慈悲心是拔出一切众生的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

44、菩提心是为度化一切众生而修持成佛。

45、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别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46、慈悲心、菩提心发出来了,无论做什么都有功德,都是为众生,说话和念咒没有区别,说什么都是咒语,都是智慧。你自己就是佛。一切都是你,你就是一切。

47、发自内心的去为众生着想,为众生服务,所求的自然就有,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48、缘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欢你,有的人不喜欢你,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别人吗?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执着这些。

49、只有自己的心障碍自己,别的没有什么障碍。不相信不可思议的东西,就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

50、有分别心念佛是杂修杂念,无分别心念佛是专修专念。

一切皆为虚幻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经典二

不可说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眼睛有病,空中见花,花为幻化;说生说灭,皆是颠倒。

经典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色不二,性相不二。

经典四

不要胡思乱想,现量见物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空性圆融,万法无碍 一一相皆具无量义

经典六

因果循环,六道轮回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

无相为体,相用无穷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

迷者为苦,觉者成佛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

空性为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

我不入地狱谁,谁入地狱

地藏法门 诸佛之师

佛经的.十大经典名句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扩展阅读:佛经的作用

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在我们看来,有许多对佛提持心印的经文的解读文章,大多是从义理到义理的东西,可能会误人子弟,怪不得声闻乘的人要讲,不提倡读经书,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即可。

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