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人与自然的关系名家名言 正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名家名言

时间:2024-10-15 20:20:25

大自然就像是一个忙碌的母亲。

〔英〕哈代:《远离尘嚣》

我……将把元素的组合的一个现实的一般结果或许多一个接一个的一般结果称为自然。

〔法〕狄德罗:《论解释自然》

自然是我们的一切观念所生出的源头。

〔英〕越诺尔兹:《读杜弗列诺瓦的〈论画艺〉》

自然是亲切的向导———贤明、公正,而且善体人意。

〔法〕蒙田:《随笔集》

自然的本质就是活动。

〔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自然是万物的总汇。

〔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自然界是一切感性的力量、事物和存在物的总和。

〔德〕费尔巴哈:《哲学笔记》

大自然是一位难以接近的女神。

〔德〕爱因斯坦:《科学·艺术·哲学断想》

从生命一开始,大自然就向我们人类心灵里灌注进去一种不可克服的永恒的爱。

〔古罗马〕朗吉弩普斯:《论崇高》

大地获得母亲这个称号,是完全恰当的。因为一切东西都从大地产生出来。

〔古罗马〕卢克莱修:《物性论》

自然这个卷轴,简直是一本知识之书。

〔英〕哥尔斯密:《世界的国民》

自然是陶冶心胸的伟大学校!

〔德〕贝多芬:《贝多芬

对我来说,大自然一直是万书之本——知识的源泉。

〔法〕罗曼·罗兰:《罗曼·罗兰回忆录》

动物自然界是植物自然界的真理,植物自然界是矿物自然界的真理,地球是太阳系的真理。

〔德〕黑格尔:《自然哲学》

自然在它的物质创造中为我们规划了我们在道德创造中所必须走的路。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大自然充满了一种使人心平气和的美与力。

〔俄〕列夫·托尔斯泰:《一个地主的早晨》

大自然蕴藏着尚未被我们所利用的丰富的能量,没有比大自然和人们的意志与智慧所创造的现实更大更全的大学了。

〔苏〕高尔基:《苏联记游》

大自然的风云变幻会影响人的性情、思想和神经。

〔苏〕安德列耶夫:《青春激荡》

最伟大的药方就是大自然。自然界里蕴藏着治疗一切疾病的秘诀。

〔美〕欧文·斯通:《心灵的激情》

自然喜欢躲藏起来。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

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用对立的东西制造出和谐,而不是用相同的东西。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世界》

从自然这个造物者手里出去的任何事物,本是善良无比,一旦进入人类手中,全部变坏了。

〔法〕卢梭:《爱弥儿》

在人们面前,我见到的全是敌意,但大自然却随时都在向我微笑。

〔法〕卢梭:《孤独的者之梦想》

大自然待人,如同待动物一样:弱者毁灭,留下来的只有强者。

〔法〕巴尔扎克:《巴尔扎克

大自然是无情的。

〔法〕雨果:《九三年》

自然里并不包含有永恒不变的形态。

〔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自然界心目中没有固定的目的,一切终极原因都是人们的虚构。

〔荷〕斯宾诺莎:《伦理学》

她(指自然——引者注)本身就完满无缺,可是她还在追求那永无止境的完满。

〔德〕歌德:《歌德的和感想集》

创造个性好像是她(指自然——引者注)唯一的目的,可是她对个人又毫不爱惜。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只有大自然自己知道她的现在和过去。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大自然以其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充满了一切空间。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在大自然中,没有嫉妒,没有尔虞我诈,也没有不诚实。

〔德〕贝多芬:《处在世纪交替的贝多芬》

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

对于人类,大自然既是母亲,又是凶狠的后娘。

〔苏〕普利什文:《大地的眼睛》

大自然本身就在人与人之间安置了够多的栅栏。

〔印度〕泰戈尔:《摩诃摩耶》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

〔中〕荀况:《荀子·天论》

大自然是不会怜悯弱者的。

〔中〕郑彦英:《少妇》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中〕韩愈:《送孟东野序》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古希腊罗马哲学》

美是自然的一种作品。

〔意〕塔索:《论英雄体诗》

我们似乎偏向于观赏自然,绝少与自然一起生活。

〔英〕王尔德:《狱中记》

自然总是美的。

〔法〕罗丹:《罗丹艺术论》

美,生活,就是性格和表现。而且,“自然”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

〔法〕罗丹:《罗丹艺术论》

美的东西是在自然中,而它以最多种多样的现实形式呈现出来。

〔法〕库尔贝:《给学生的公开信》

大自然的秩序,证明了宇宙确有它的建筑家。

〔德〕康德:《语丝》

一切光辉灿烂的东西总令人想起太阳,而且沾得太阳一部分的美。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论文选》

自然的巨大力量不是以丑恶而是以美来显现它的真相的。

〔印度〕泰戈尔:《民族主义》

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

〔中〕宗白华:《美学与意境》

一切艺术与教育,只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而已。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断片》

艺术或有谬误,自然却从不犯错。

〔英〕德莱顿:《寓言》

“自然”以造物者的神工,与我的灵魂紧紧结合。

〔英〕华兹华斯:《早春之歌》

自然永远灵光焕发,毫不差错,它是唯一的、永恒普遍的光辉,万物从它得到力量、生命和美,她是艺术的源泉、目的和检验的标准。

〔英〕蒲柏:《批评论》

没有一种传授给人类的艺术技巧不是以大自然的作品为其主要对象的。

〔英〕锡德尼:《为诗一辩》

人们说:艺术家,研究自然吧!可是从平凡中创造出奇伟,或者从单调中创造出瑰丽都不是小事。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人类自身的存在也是舞蹈的一个来源。舞蹈运用不同于自然界的独特语言来表现人体美,反过来,舞蹈又使人体变得更美。

〔美〕邓肯:《邓肯论舞蹈艺术》

大自然无疑是一切艺术的泉源,舞蹈无疑需要运用自然界和谐的、有节奏的动力,但舞蹈家的动作又永远有别于自然界的任何运动。

〔美〕邓肯:《邓肯论舞蹈艺术》

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所以他是自然的奴隶,也是自然的主人。

〔印度〕泰戈尔:《榕树》

怎样才能看得出自然之美,最要紧是观察自然之真。能观察自然之真,不惟美术出来,连科学也出来了。

〔中〕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美术与科学》

意大利文艺复兴一个杰出成就便是自然美的发现。

〔中〕赵鑫珊:《哲学与当代世界》

大自然把人带到宇宙这个生命大会场里,让他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

〔古罗马〕朗吉弩斯:《论崇高》

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英〕弗·培根:《新工具》

自然既不会因为我曾经是一个聪明人而给我报偿,也不会因为我曾经是一个傻子而给我惩罚。甚至也不会因为你曾是一个坏人而惩罚你。

〔法〕狄德罗:《哲学思想录增补》

人是自然的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越自然,就是在思维中也不能走出自然。

〔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所有的人都在她之中,而她(指自然——引者注〕又在所有的人之中。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自然!她环绕着我们,把我们拥抱在她的怀里;我们既离不开她,又无力更接近她。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自然从来不开玩笑,她总是严肃的,认真的,她总是正确的,而缺点和错误总是属于人的。

〔德〕歌德:《歌德谈话录》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共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

不仅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而巨人必须与自然多少有一点同型(这就是说近似于自然),以便能够在自然中存活。自然使人演化发展。

〔美〕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韵律关系。

〔印度〕泰戈尔:《泰戈尔评传》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中〕《尚书·泰誓上》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中〕《礼记·孔子闲居》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

〔中〕庄周:《庄子·齐物论》

自然对有生血气之伦,无不一视同仁地善意看待。

〔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人们普遍认为,大自然施恩于每个人最公正的部分是那样一种感觉:没有人不满意自己分得的份额。

〔法〕蒙田:《随笔集》

自然在创造物种时,犹如钻进了一条死胡同;她无法穿过去,可又不愿退回来。由此就产生了民族性格的执著性。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大自然里一切都是为了正常而安排的,一切都是为了神圣和无罪而安排的。

〔苏〕普利什文:《大地的'眼睛》

爱的能力看来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实际上,正是这种爱情使我们接近自然界。

〔苏〕扎采宾:《夫妻生活论》

大地永远是公正无私的裁判,你付出多少,他就会报偿你多少。谁流的汗多,谁的蕃薯就多,用不着争执,用不着埋怨。

〔中〕席慕蓉:《芊芊芳草》

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断片》

无论什么,若逆自然的航线而动,都终究是令人讨厌的;但只要顺应自然之道而行,就将始终令人愉快。

〔古罗马〕西塞罗:《人生随笔》

我们的口号是:顺应自然而活。

〔古罗马〕辛尼加:《书简集》

你若顺从自然,你就最易于征服自然。

〔英〕弗·培根:《新工具》

让我们顺从自然吧!它给人类以羞耻之心,使从羞耻受到鞭责。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

〔法〕卢梭:《爱弥儿》

人类的智慧是不可能战胜的,可是自然也是难于攻破的。

〔法〕雨果:《海上劳工》

人是自然的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越出自然,哪怕是通过思维,也不能离开自然一步。

〔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日〕长冈半太郎:《随笔》

人类文明就是在与自然力量保持一致的过程中利用自然力量,而决不是针锋相对地抗拒自然。

〔美〕邓肯:《邓肯论舞蹈艺术》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中〕孟轲:《孟子·离娄上》

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

〔中〕刘禹锡:《天论上》

万物有自然之理,圣人只是顺之,不曾增加得一毫。

〔中〕胡居仁:《居业录·圣贤》

人类对大自然的最后“征服”,不在于力的征服,而在于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钱钢:《唐山大地震》

自然的景色的生命,是存在于人的心中的,要理解它,就需要对它有所感受。

〔法〕卢梭:《爱弥儿》

人工为了模仿自然而作出的种种探索,使人们判定自然也在探索。

〔法〕拉美特利:《各派体系的提要》

人只因为对自然缺乏认识才成为不幸者。

〔法〕霍尔巴赫:《自然的体系》

我们生活在自然之中,可对她又一无所知。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自然对无能的人是鄙视的;她对有能力的、真实的、纯粹的人才屈服,才泄露她的秘密。

〔德〕歌德:《歌德谈话录》

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由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谁要认识自然的最大秘密,那就请他去研究和观察矛盾和对立面的最大和最小吧。

〔意〕布鲁诺:《论原因·本原和一》

失去观察未来的先见力,忘净了现实之外的一切——这样的人,到头来只会破坏自然。

〔德〕史怀哲:《随感》

你,大自然啊,你是我的女神,我对你的规律所作的贡献毕竟是有限的。

〔德〕高斯:《哲学与当代世界》

我们不是爱人之心太薄,而是爱自然之心太深。

〔英〕拜伦:《随笔》

在价值世界里,自然本身是中立的,无善亦无恶,既不该受赞美亦不该受贬谴。

〔英〕罗素:《罗素文选》

自然已经存在于人工之前,人工是在自然的足迹上形成的;人工来自自然,犹如子生于母。

〔法〕拉美特利:《各派体系的提要》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很多人欣赏大自然,但关心它的只有少数人,就连那些关心它的人,也往往做不到和大自然这样息息相关,能在大自然里感觉到自己的心。

〔苏〕普利什文:《大地的眼睛》

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由此也。

〔中〕班固:《汉书·贡禹传》

善用自然,必能为众生带来莫大的幸福。

〔古罗马〕柯鲁认亚奴斯:《短诗》

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2.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3.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4.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5.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 ——埃斯库曼斯

6.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7.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

大自然从来不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

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

——佚名

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佚名

保护动物的名人名言

1.关爱生命停止杀戮

2. 没有动物,生命没有了动力

3. 保护珍稀动物,关注地球生态

4. 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安全!

5. 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6. 野生动物不是人类的附属品,它们的王国是大自然。

7. 爱护一切生灵,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8. 请爱护人类最亲密的朋友

9. 爱护动物,让人类不孤单!

10. 如果你是动物,你该怎么办?请爱护我们吧!我们也是地球上的一员!

11. 我们是同一个星球上的一家人,我们生命应该是平等的!

12.希望有更多人成为爱心天使,一起保护动物。

13. 地球没有了动物,就如蓝天没有了白云;

14. 请您留步吧,核心区是我们最后的家园!”

15. “谁都惜命,请高抬贵手,放我们一条生路吧!”

16. 一个民族环境意识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17. 作为现代社会的文明人,我们不仅要具有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社会道德,还要培养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为核心的生态道德。

18. 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球是个大家园,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应培养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化,坚决摒弃滥吃野生动物等陋习。

19. 我们应当倡导“天人合一”的生态社会、过一种返璞归真的绿色生活。

20. SARS提醒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21. 天地生万物。人与动物的关系就象多米诺骨牌。

22. 生态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人类仅仅只是这个链条中高智慧物种的一节。

23. 正是由于野生动物的存在才使我们的地球生机勃勃,人们才可以听到鸟鸣深涧,才可以看到雨游滩底。

24. 摒弃滥吃野生动物陋习,采取文明健康饮食方式。

25. 捕杀、贩运野生动物就是犯罪。

26.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27.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8. 在自然界,任何打破平衡的行为都是极其危险的。

29. 大自然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圈。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引起相关联的20多个物种的消失,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30. 过度掠夺自然的短期效果势必引发长远的灾难。人们不能不反思一句经典格言。“生存,还是毁灭?”

为了创新

低年级创新作文教学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作文是一项创新性很强的实践性活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外现。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从教师方面来看,不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作文,而是囿于传统作文教学的樊篱,多习惯用“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这一僵死的教学模式。从学生方面看,不能联系生活,作文内容失真;不能大量阅读,作文言之无物;不能读中学写,作文言之无序;不能张扬个性,作文千篇一律。长期以来,习作评价没有真正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与其他的教育评价一样,更多地体现了它的选拔功能。忽视形成性评价,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评价主体形式单一,评价内容狭窄,评价语言生硬,对学生的习作方法、习作习惯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不够重视。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小学创新作文指导及评价模式的探究”的实验与研究,将创新教育等有关理论运用于作文教学实践,我们的做法是:

过程创新把作文与生活连接起来,让生活的真实,凸显习作的原生态。     生活是作文的广阔天地,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先丰富其生活。我们的

1、习作源于生活

一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有没有“独特感受”,有没有“创意”,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我们的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发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一些人和事,记录下他们对生活、学习的思考、感悟,要让学生明白写事不一定非要惊天动地的大事,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一样能触发“独特感受”。另外,要

二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挖掘生活的真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深深认识到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感受最深,写起来既具体又生动,甚至还有一些让你意想不到、惊叹不已的见解。也就是说,经历的事情多了,学生们已自发地由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到力图能正确地理解生活,而作文为他们提供了倾述自己对生活理解的园地

2、把作文与读书结合起来,让阅读与积累 ,开辟习作的快车道。

读与说,读与写是不可分家的。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平时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所以要写好文章,必须多读点书,有了丰富的积累,学生才会“文如泉涌”。在加强阅读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

(1)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根据各年龄特征,推荐一些优秀图书篇目(如中外名著、优秀童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每个学生备有读书积累本,用于课外摘抄或写课外随笔,每月展评一次,并开展相关的读书征文活动,让学生在与文字,与人物,与自然的对话中增长见识,播种个性,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生命的必需。

(2)每周开设一节“美文赏析”课,一节《国学》课,让学生在经典中走近名家,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汉语的无穷魅力。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自然就有“蝴蝶是飞的花朵”的美丽,有“黑眼睛的梦是五彩斑斓”的羞涩……

(3)每周刊出并要求背诵一首古诗词,学生幼小的心田在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中滋润着,个性在诵读中健康向上地发展着,积淀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生命抱负,才能书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豪气。

(4)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努力打通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通道,以读促写,让阅读似一道彩虹,架在同学与语文圣殿之间,指引同学们直奔创新作文的殿堂。

3、放飞想象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执教者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正如一颗种子的发芽生长过程需要适宜的气候、水份等条件,让学生大胆地放飞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感知一些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客观事物,或者回忆一些他们曾经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而且还需要在头脑中对旧有表象进行改组和重建,创造出新的形象。这种运用已感知过的各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做想象。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广征博采、丰富的表象和广阔的知识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

4、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给学生创新作文插上腾飞的羽翅。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我们觉得仅仅班内交流、评赏是不够的,还必须为学生搭建起展翅的舞台。

组织作文竞赛。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举行了一次作文竞赛。要求以创新为主题,体现作文个性化特色。

三、注重引导,形式多样

(1)展开式。即遵循写作作文由模糊整体到部分细化到完整整体的过程,逐步展开学生的生活。①指导学生编写文章梗概; ②指导学生分面展开,进行生活回忆和具体叙述;③指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整体优化。

(2)导引式。①引导生活,积累素材; ②再现生活,选取题材; ③范文构段,写法迁移;④认识生活,拓展题材;⑤反映生活,表情达意。

(3)拓思式:①引入阶段,打开生活记忆的窗户。采用举例拓思、追问激忆等手段。②表达阶段,炼就生活表达的能力。说一说(或写一写),尝试练习;议一议,取长补短;评一评,提出意见;改一改,练有所得。③深化阶段,在走出轻描淡写中提高认识。

(4)活动型:把作文与班级学校举行的活动相结合,在开展活动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

低年级创新作文教学2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把作文教学融入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去,使“教”与“写”紧密结合。

只有努力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才愿意写、想写,才会勤观察、勤动笔。如果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兴趣,任何好的方法指导都徒劳。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任何方法只有符合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才能有效果。刚开始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个性差异及社会阅历各异,故应对学生进行开放性训练,题目、体裁、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让学生做他们想做的,说他们想说的,语言表达上,要求不宜过高。教师批改时,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其中挑出相对于某一方面的“成功”给予更定,鼓励他们的上进。对学生的作文不足的地方,以委婉、商榷的口吻予以引导。这样,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兴趣,就会在写作上有很好的发展。把阅读和作文训练紧密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效的。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学生学习完 “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后,我问学生“作者把小兴安岭的景色写得美不美呢?”学生答:“美”。我接着问:“作者为什么把小兴安岭写得这么美呢?”学生答:“是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好,那你想不想按作者的写作方法把自己家乡的一处景物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呢?”学生高兴的说:“愿意。”这样利用有代表性的课文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

二、让学生充分利用五种感官,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教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

(1)细致地观察;

(2)有序地观察;

(3)抓住重点观察;

(4)用多种感官观察;

(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低年级注意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中年级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高年级要有意识地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直接体现了作文能力。因此,作文教学还要突出抓好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向书本学习表达,利用这一机会强化表达训练。观察发展了思维,思维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以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因此,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重要方面。

教学中,经常发现那些平时注意观察,对周围事物注意多听、多看、多想的学生,写的作文内容具体、真实,而许多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作文时缺乏材料,就只能从《优秀作文选》之类的参考书中寻找材料,生搬硬套。因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请一位学生回避以下,在课上突然提问:谁能告诉我某某同学到哪里去了?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我又问:他今天的穿着打扮是怎样的?这时一部分学生愣住了,回答也各不相同。我再追问:你知道他在各个方面有什么特点?经过一番议论,请出那位学生作对照,然后指导怎样写一个同学,指出观察的重要性。在这基础上,学生观察描写一位同学。在讲评课上,指名学生读作文,其他同学猜是谁。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就有内容可写。每次作文前,我都预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能挖掘身边的材料,以练笔的形式写成小片断。作文时,学生就觉得有话可写,写作文不再是一件难事了。学生都能成为会看、敢想、能写的“小作家”。

三、巧妙地引导,鼓励学生讲真话,把真实的东西记录下来。

学生作文为什么“假、大、空”?我觉得这可能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作文教学经常是“出题--讲解--作文”,甚至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体操”式的方法,把什么人物描写、气候描写以及特定的事件叙述搞成范本,然后让学生抄下来,背下来,也就无怪乎孩子的作文千篇一律了。

其实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物质文明发达、信息通讯渠道十分通畅的今天,即使是在农村,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了解万千社会。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闻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孩子创造了千姿百态的心理世界,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写出他们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的思想情感,那么就不怕学生写不出真话、实话、自己话。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不仅注意每一个孩子的课堂表现,更多的注意孩子们的课外表现。我经常看到课间休息的时候,几个男孩子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迪加奥特曼》,多么渴望着自己也有奥特曼那样的本领;有些孩子在谈到自己出游的感受时更是神采飞扬;女孩子们在一起比较谁的妈妈更好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如果把他们随口说出的话记录下来,就应当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为了创新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首先在作文命题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由老师命题的教学模式,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其次,很多时候我只提出小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拟定题目进行习作。比如每周星期五下午,我布置了作文题,就是星期天自己所做的事情,我没有规定具体的事情,让他们做什么就写什么。结果有的孩子写帮助妈妈洗衣服,有的孩子写自己做饭,也有的孩子写了走亲戚等,基本上都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最后是有时候根据学生的要求,我给孩子们出了多个题目让他们选择。这样的作文题目刚写出来,同学们就讨论开了,各自说出来自己喜欢的题目的理由,写起来也就十分顺手。

四、作文评改方式人性化,鼓励学生自评,教师讲评要热情鼓励。

评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作文技能技巧,认识自己作文的不足并改正。教学中,学生初稿时,教师适时指导、浏览,收集优秀作文和带有普遍性毛病的作文。待学生初稿完成后,组织学生欣赏其中的优秀作文和共同评改带普遍性毛病的作文。例如在学完《金奖章》(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让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童话故事。首先,小组内的四名同学分别读一读自己的文章,然后组内成员说说每一个同学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作文基础好的同学评评某某同学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如何,使同组的同学受到教育和启发;作文基础差的同学也学着评评某某同学哪个句子写的好,哪个标点用的不对。这时教师要参与几个小组的讨论,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鼓励学生在班上大胆评议。这种形式的评议可以使同学们取长补短,使那些容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同学相得益彰,既学到了别人作文的优点,又找到了自己作文的不足。在欣赏中学习,学习中积累、积累中运用,互相交流、共同进步。为了更好地修改,还可以把修改的作文在小组或班上进行朗读,发现问题及时弥补,借鉴、阅读修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流畅多了。这种方式简便快捷、讲究效率。

由此可见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而不能唱独角戏。教师可以充当作文讲评的组织者,教师把表演的舞台还给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各抒己见。这样的讲评比教师一个人口干舌燥的讲述生动有效的多。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的课程理念下,作文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引导积累素材和自我修改,注重习作讲评,让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作文的主人。

低年级创新作文教学3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童年是人生最好的时期,这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时期,而是真正的、灿烂的、独特的、不可重现的一种生活”。所以,在小学传统作文经验中最应当扬弃的糟粕,便是作文的“去儿童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儿童作文深陷“拟似成人作文”的泥沼,是一种不正常写作,是小学生的“伪作文”。近日,清英全体语文教师在E学习教室观摩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勇妙趣横生的作文指导课,聆听了作文指导的专题讲座。

为有源头活水来——轻松作文 快乐表达

特级教师吴勇不愧为全国小学习作教学的领军人物,对习作教学有着系统、深厚的研究。今天的这堂《提建议》的习作指导课,他从引领学生观看新闻开始,以“书包的负担”为题展开教学,讨论“怎么提建议”、“提怎样的建议”,和学生一起互动归纳提建议的“独门秘籍”,再到指导学生展开片段写作。果不其然,孩子们在这样的精妙设计下,达到作前愤悱状态,想一吐为快。吴勇老师顺水推舟,满足孩子“我要写”的需求,让他们放胆作文。孩子们无一例外地现场成文。吴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简约凝练的技法分享,故事完整性的重构思考,这些都为高年级儿童完整感受习作创生的全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这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枝枝红杏出墙来——创造语境 建构体系

为什么作文会这样困扰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呢?在把问题抛出来之后,吴老师为我们呈现了《让儿童成长为立足社会的公民》的讲座,从中美写作内容对比,引导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用心思考世界的公民”。他从功能性习作的“主要特征”、“基本类型”、“语境构建”、“语境的创设”等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通过生活来营建适合儿童身心健康的写作。整个讲座,吴老师都激情澎湃,妙语连珠,燃烧自己的同时也把老师们点亮了,使大家在专注的讲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把自己头脑里的知识进行了更新、替换,完成了新教学理念生成的过程。

一次听课一个心得,一次心得一次积累,一次积累换得一次经验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前进之路!吴勇老师的作文教学,真正让习作教学回归到一种真实而丰盈的童年状态,用故事打开一扇通向儿童言语和精神世界的窗户!

低年级创新作文教学4

从“创新作文教学研究”开展以来,笔者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着重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侧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旨在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写出立意“深、新、活”的好作文。

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续,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当郑公停笔,掌声四起。郑公能赢得一片掌声,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做出了令人羡慕不已的突破性发明创造。是板桥的逆向思维助他赢得掌声。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如果,我们创新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方法,写出来的文章就有独创性,以达到立意深刻的目的。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等拐杖,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拾人牙慧,步人后尘,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

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教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教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教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二、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宋徽宗时的一次科举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

著名美术家齐百石老人有句

美国著名科学家,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有次学生作文,是学生司空见惯的文题《可爱的家乡》,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家乡的山美、水美、人美,写家乡的土特产,写家乡的……。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颖感。惟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写家乡人民毁掉神庙建文化楼,反映家乡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时代风貌,创意新奇,别开生面。

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三、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当前,高考、中考都趋向

如,《由牛所想到的》一文训练,我就引发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引发若干观点:

1、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

2、从牛作业时昂首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象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

3、从牛到“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

4、从牛的各种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领想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牛那样耕田、运输、提供牛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

5、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

6、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想到“我为人人”的高尚品格;

7、像牛一样吃苦耐劳、不计报酬……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作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付之于文,还愁达不到“奇、新、美”的境界吗?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在创新作文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学生就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