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见字如面里的名言警句 正文

见字如面里的名言警句

时间:2024-10-11 18:16:42

67、注意在大学里为了以后就业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68、参加其他系的跨学科的活动是非常有好处的。

69、多看本学科的一些杂志,掌握本学科前沿的动态。不要都大学生了还死读书。

70、大学里男生要有风度一些。女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男生来解决,这个时候男生总是充当修理工,电工,木匠的角色,要乐于助人。

7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后就没有父母唠叨你了,比如常洗澡,晚上睡觉不要老是吹电扇什么的,自己就不要放纵自己了,要不然肯定生病。这样的教训谁都要来几次,要不然是长大不了的。

72、千万不要把贵重物品随手放在桌子上和床头。大学宿舍里不是你家,防人之心不可无。

73、要勇于学自己不会的东西。比如电脑,可能在一开始你是很厉害的,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可能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一段时间以后,由于他们见了人就请教,最后很可能成了不错的电脑高手。在大学里面一定要不耻下问,不要怕丢面子。

74、如果你有创业的念头,不妨平时多跟同学联系,或许你们可以组成一个团队来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呢。

75、大学里时间比较充裕,如果没有计划,很容易荒废过76、大学教育将赋予一个自然人人格的提高,灵魂的升华;将引导一个人去认真思考怎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将重新树立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总的说来,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将接受灵魂的洗礼。

77、应该说安全始终是做任何事情的第一要素,上大学同样也不例己,是很重要的!因为没有什么比失去健康,比失去生命更重要!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爱惜自己。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自暴自弃! 大学生励志100条 这样读大学

78、军训是新生们入学的第一课,至于苦与乐,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感受。至今,我都很怀念军训的那一段短暂的时光,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样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还望大家好好珍惜为重!

79、虽然电子邮件E-mail的问世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传统的写信发方式仍然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正所谓“见字如面”,手捧着远方的你亲手写的信纸,那种亲切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朋友们,当你有空的时候不妨写封信吧。

80、作弊要靠别人,慢慢地你就会明白有时别人是靠不住的,到那时就晚了,还是相信自己,靠自己吧。做一个讲诚实,守信用的人吧!

8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9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更多内容分享: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

见字如面观后感1

在办公桌上,我喜欢摆一本小台历,在家里客厅的墙上,我也总喜欢挂一本挂历。

每到年终,我都会着急地去找台历和挂历。朋友们都笑我老土,他们说现代社会了,信息时代了,手机电脑里到处都有想看的东西,既方便又快捷,没必要用那些过时的。

而我,却不是这么样认为的。之所以喜欢看台历和挂历,那是因为这些都是纸质的,我喜欢在台历上圈日期,记东西,写几个只有自己看得懂的字,能充当我最简单的记事本和

时常,我翻出以前用笔写的日记和别人寄给我的信件, 一个字一个字地咀嚼着,思绪慢慢地又回到了从前……

记得有位初中的男同学,给我写了封很简单很普通的信,大概告诉了我他要去创业了。之后我回信给他的时候,也很简单很普通,末了不忘在最后祝他“飞黄腾达”。我自认为用这个成语时完全没有讽刺的意思,可是男同学误会了,马上回了封信骂我,说我讥讽他,要和我决裂。我想他一定很生气,因为字迹写得很重很粗。我当时也气了,就没有再回他信。于是,我们从此断了往来,一直到现在。这件事,虽然带着误会和遗憾,但每次拿出信件来看时,都还是感慨万千,回味无穷。往往遗憾产生美,朦胧出经典。

宋朝的欧阳修在一次宴会上,结识一位风尘女子并爱上了她,交往了几年后,欧阳修要动身别处,因为种种无法克服的原因,这一去将难再回来,且将无法再联系,于是感情丰富的他写下了“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经典名句,触动无数后人的心。

唐朝诗人王维在送友人元二出塞的时候,想到这一分别,将再难相见时,心里感到无比难过,于是二人相互劝酒,酒后的王维一挥而就写下了《送元二使西安》,其中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道出了诗人的心情,更因为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传诵至今。那时的阳关,在如今的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个连信件都无法传递的地方,他们这一别,真的是再难相见了。

试想,若那时的信息都如现在这般发达,怎可能还会有李白、王维、李清照、欧阳修……那么,又怎会有这么多经典

经常地,我会在小区门口的传达室里翻看信箱里的信件,希望能在那里找到用笔写的信件,可是看到的却总是机打的文字,不禁很是失落惆怅……在如今电话、QQ、微博、短信、email泛滥的年代,已经看不见手写的字迹,犹如看不见人的脸一样。键盘代替了笔,屏幕代替了纸,我们不再需要面对面,不再担心真情流露的羞涩被对方看到,当然,也就可以变冷漠了。

世界像夜幕下的夜总会,上演着一场又一场化妆舞会,人们忙着佩戴面具,换了一个又一个。面具后面的生活不再充满豪情灵感,不再充满原始的激情,当然也不再充满最纯的真情。

谷峰的歌曲《见字如面》,把爱唱得伤心哀怨,而我在此引用的意境,是我们这一代失掉的——那些写满字迹的人生,还有那些真实的面孔,更多的是怀念那些最原始最纯洁的美好瞬间。

见字如面观后感2

今日下午观赏了《见字如面》,尤在读闻一多信件时不知觉潸然泪下。节目制作方成功地营造出文学氛围,让人确是搭载着信件,穿越时空,对话于古人。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也许你是严谨的科学家,也许你是只跟数字说话的程序员,但在这个节目中,导演成功地将你拉入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殿堂。

除却节目配以优秀的朗诵者、合适的灯光、精挑细选出的信件这些因素,我谈谈让我深有感触的两点。

一、100%的真实感

唯有当事人亲身经历的、最真实的情感,足以感染他人信件乃当事人所写,不假他人之手,不被粉饰涂改,所以显得真诚厚重。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的心不同意他口中所言时,他的姿态与表现是令人尴尬的,而这种尴尬断难使旁人产生共鸣。

今年春晚许多人在回忆陈佩斯,有这样一则评论让我印象深刻:“那时的演员表演时透出一股子自信,把自己内心认同的观点、现象幽默的表达出来,自然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现在的演员机械式的演绎、生硬的情感切入,脱离了实际,他们现实生活中会是这样吗?肯定不是的。”这评论恰是精辟,真实是真人秀的实质,共鸣因它、尴尬也因它。

二、历史的交互

这样一封信件,它不是来自于这个时代,它描绘的不是这个时代的物欲纵横、房价飙升,而是浓缩了那个时代,或是抗日将领的民族大义,或是五四青年的高远志向,或是三毛的爱情与孤独。。。。。。这些信与我们隔了一个时代,或是一段历史,我们感觉新奇,更甚至,它使我们感觉清醒。活在当下历史前进步伐当中的你我,通常无法突破时代的限制,因此我们的认知、思维、价值观都刻上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那么,同样的事情,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地思考与选择呢?因此,这种历史的交互确是令人陶醉。

下文附上闻一多在五四期间写给父母的信件《孩儿在此帮忙,绝不会有任何危险》内容节选: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人民瞢然如梦,或则敢怨而不敢言,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且男在校中,颇称明大义,仅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养育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见字如面观后感3

尽管手写书信的时代已经悄悄溜走,但是《见字如面》仿佛文化界的一股清流,将书信最纯粹的一面展现在了大众面前。带领的观众重新温习书信里不为人知的感动与记忆。《见字如面》以书信的方式重新唤起了中国人民心中对书信的那份情愫。

节目入选了差不多有一百多封信,不分时代、人物,真实全面的再现了中国各个阶段。从春秋到民国,一直到现在,人性的善恶交织,时代的重檐迭荡,在书信里都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第一季的《见字如面》邀请了娱乐圈的诸多明星,例如林更新、张国立等人,他们用声音扮演写信人,在各大媒体以及现场观众的注视下把信件一封封读出来。这些信件里饱含着太多的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当每读一封信是,我都感觉是在重温一个历史场景,使自己置身其中,国破家亡、羁旅悲愁、盛世王朝一一通过文字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出来。当时的社会气象以及历史人物,仿佛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你的面前。

书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一大成就之一,守住传统,匠心以成。在当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生活里,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充斥着人们太多太多的生活时间,书信仿佛渐渐被人们所遗忘。而这样一、一档的综艺节目,仿佛又唤起了我对书信的热爱。心急的我立马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书信仿佛就是通往心灵的快递列车。每当落笔写信,或者读信,都能感觉到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沉浸于情感之中不能自拔。

书信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嬉笑欢腾,但它却用最实在的方式打开人们的心灵。

我爱《见字如面》,更爱书信。

见字如面观后感4

看了两期《见字如面》,喜欢得紧。它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犹如文化界拂过一丝春风,心旷神怡。听信中内容,也如饮清泉,甘之若饴。

嘉宾老师说,书信正在走向消亡,但它承载的文化及文明不应该被消亡。它应该转移到电子媒体和互联网上去,我们现在就在做这样的事。

不觉便想到曾经的自己,与家人、好友、笔友通信的年岁。十月回老家,还将那一盒子保存完好的一百多封书信翻出来,夜深人静坐在灯下,通读了一遍,内心沉浸于对当日情景的回忆中。一边回想是哪些年,哪些月的事,一边不禁感慨万千。

写信人早已不知去向,只剩读信人怅然若失。世事无常,万物都不足以长久倚赖。

看那时的信,有种纯粹的美。在信中聊的尽是些细微的`心绪起伏、变化,一种情绪都要写满几页信笺来表达,好像那样才完整,搁笔时,竟还有种娇羞之感。

后来那些与我通信之人,都失去了消息,他们曾在我生命里出现过,而后便渐远无书,那些不便宣之于口却全藏在字底的情愁,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见字如面》的第一期,我很喜欢萧红写给弟弟的信,文字返璞归真,像是唠家常一样,情感并不是呐喊式的浓烈,却也承载着不可说的手足情深。

我会想念在大学时期,与妹妹通信的日子。妹妹走上社会较早,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早已懂得世事艰辛,可她从来不与我说。我在学校念书,住在象牙塔里,与她说的都是些理想主义的话。于她而言,她的理想早已死在弃学的前夜。

但她仍然支持我,每次在信里无比骄傲的告诉我,姐姐是她最崇拜的人,并以此激励自己,要努力工作,助姐姐实现愿望。现在读来,无比触动。

印象深刻的是,20xx年我北上抵京,在一家做书画的公司上班,我去报道的那天,因为行李较多,是妹妹送我去的。返回的时候,老板开车送妹妹去地铁口。

在车上,老板与妹妹唠家常,闲聊起我时,妹妹很骄傲地说,我姐姐以前成绩好,会写文章。她很厉害的,以前

那时候,我非常不情愿她在别人面前如此说,若是有个地洞,当时必定钻进去了。我全程都是黑脸的,只有妹妹还是一副骄傲的表情,真正是以我傲的。现在想来,家人以你为傲,打心底崇拜你,那是真的爱你啊。当归亚蕾读到萧红写给的弟弟的那封信的最后几句,只觉明天的明天又在哪里?

虽然我给的你信,你没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道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的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给忘了。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没有。而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想象萧红独自孤零零的躺在香港的病床上,来写这样一封信,何年何月再与弟弟见面,竟遥遥无期,只叹,那一别从此永诀。我又感慨,从前车马都慢,书信很远,一别再也不见,也有伤怀,并不尽是“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般美好。

现在通讯发达,智能时代,想见一个人,几个小时后就能见到。即便不能当面见,通电话也能听到声音,视频连接还能在屏幕这端见到对方。总能很有效的一遣相思之苦。时代的发展,使其一些东西消亡,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人类进入更便捷的社会,到底好与不好?

见字如面观后感5

从《见字如面》合集第一期,观众可以看到,每期60分钟的时长里有至少七封信,除了明星的演绎之外,还有文化嘉宾坐阵第二现场,品鉴明星的表扬,并对每封信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逐一进行阐释和解读。

第一期节目,《见字如面》就如同开出一部时光穿梭专列,大千世界,人生百味,云集至此。

8位写信人跨越古今,既有2200多年前的秦扫六合军中的大头兵黑夫和惊,又有唐代大家韩愈,民国洛神萧红,当今艺坛宿将黄永玉、曹禺,宝岛歌后邓丽君和蔡琴;而收信人更是洋洋洒洒,父母高堂,好友亲眷、吃瓜群众,甚至还有一条鳄鱼!

8封信给出情感体验也非常丰富:黑夫与惊与家人的儿女情长、与他们的大哥衷至死不渝的兄弟情深;萧红把对弟弟的思念上升为对抗战取胜的信念:中国有你们,中国不会亡的;韩愈借骂鳄鱼,祭出这篇指桑骂槐敲山震虎的檄文,一片拳拳爱民之心;蔡琴为前夫杨德昌去世致媒体的公开信,呈现出一个女人的深情与失落、痛苦与超脱,更表达了一个女人的大爱;黄永玉与曹禺之间呈现的是君子之交真如铁,披肝沥胆,见骨见血,而邓丽君和她亦师亦友的老师庄奴的交往,则呈现了友情的另一面,欢快轻灵,心心相印。

第二期即将上线的节目,从前两天推出的单曲看既有民国才女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分手信,又有“三体老爸”刘慈欣用科幻向女儿抒情,真可谓跨度奇伟。这一集,即将给观众带来什么样的情感巅峰体验?销魂蚀骨的爱情?感天动地的亲情?奇幻美妙的友情?让我们拭目以待,洗耳恭听。

见字如面观后感6

作为一个纯粹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的出现无疑是带着些冒险意味的。不似某些情感节目中以拆信为表、窥探家庭丑闻为实的做法,《见字》走的是文化争鸣的路子,它选取的信件远至公元前223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近至十多年前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读信人不仅有时下热俏的鲜肉林更新,也有演艺界的泰山北斗张国立、归亚蕾老师等。

根据撰信者真实身份的不同,读信人的选择也兼顾了性格、年龄等考量。另一边,因着信件年代久远,节目组还将涉及文言文的部分做了准确又保留意蕴的白话翻译,观众理解方便,也更易将思绪沉浸在信件诠释的过程中。而在第二现场,还有主持人翟毓红与杨雨、许子东两位文化嘉宾进行对谈,分享信件由来或解读深层涵义。这么看,倒有些《锵锵三人行》的意思。

说起《锵锵》,儿时最爱看窦文涛、梁文道、许子东三大才子指天说地、谈笑风生,而今再见许老,脾气稍敛,但论事更为透彻直接。许是担心审核问题,主持人小翟与杨雨总是强加打断,观众与许老皆未能尽兴,十分可惜。

另一位嘉宾杨雨是百家讲坛的常客,对纳兰容若偏爱有加的她是典型的感性派学者,解读时除偶尔掉书袋外,总不免将自我情感投射在信件中,于此,有观众戏称道:“杨雨读了很多书,而许子东读明白了很多书。”也是见仁见智了。

除此之外,小翟作为主持人的控场能力也亟待提升,安静深沉的第一读信讲台,混搭着嘈杂急切的第二抒发现场,总归显得突兀。毕竟节目初衷,不过也是为了交待一句:我们总说得太多,却察觉不到想得太少。

尽管第二现场略有缺憾,但读信现场却是诚意满满。三期里,个人最喜欢何冰和归亚蕾老师的演绎。何冰其人,二度摘得中国话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表演功底自然不容多说,但令我讶异的是,他打动我的并非慷慨激昂的情绪张力,而是在诠释一封由普通父亲撰写、以表达为子前途担忧的家书时,那份面对孩子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的真切。那封信的名字叫《其实爸妈也是装的》,拿捏“装”,多一分则油滑,少一分便拘束,幸而是何冰,让“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主题显得并不那么生硬、悲戚。

三期节目里,我曾为两封信落过泪,一封是萧红在临终前写给弟弟的《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另一封是张晓风作为母亲写给全社会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而两封信的演绎者,都是归亚蕾老师。此处,原谅我无法用言语准确形容她声音的力量,只得截取她读张晓风的片段,让大家聊以感受。

如今,《见字如面》在豆瓣的评分已高达9。3了,但我深知,与其他消费着颜值、笑料、绯闻的节目相比,《见字》注定只能是小众的狂欢。可我却期望它能撑得久一点,有第二季、第三季,有更多的人知道它,愿意停下小驻,并被它打动。笺短情长,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时光。

见字如面观后感7

关正文说,筹备《见字如面》,最艰难的莫过于信件选择,最让人惊喜也是这些入选信件。几乎每一封信件都会让人感到意外,每一封信都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敲击人心。

数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了节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荐工作。

节目入选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晴民初一直到现在。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

最终入选的信件,包括那些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

一百多封信件呈现出对应复杂历史的丰富的多样性。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有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平静通信,也有父子间唇枪舌剑的激越交锋,有名人不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锥心往事。无论是情感状态、价值观念还是文字风格,都是多元呈现。

历史的不断重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信中的生活跟今天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有的历史因此也都成了当代史,成了人们身边的历史。

入选的那封2249年前由秦国将士黑夫和惊两兄弟写的家书中,已然定型了今天信件的模样。

兄弟俩除了殷殷问候家人之外,也毫不隐晦地直接向家人要钱要新衣服,此外还告知,官府因为他俩卫国有功已经给家里授予爵位,文书应该已经送到。

这封信是黑夫和惊的大哥衷的陪葬品。用两封信陪葬,其中的兄弟情深可见一斑;此外,从信中也可看出:分封授爵光宗耀祖从来都是将士敢死的动力;即使强盛如秦,也管不起将士的衣服和零花钱。

记现场宣读的所有古代书信都被翻译成了生动的白话文。古文变得亲切,也变得陌生。

在关正文眼里,这是一个回到常识的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异常丰富的,不然也活不到今天。我们今天世界几乎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情感,古人全都经历过。大家未必要去爱古文,但通过读懂他们写的那些信,大家一定不会感觉那是发生在古代,一定会感同身受,也一定会爱上古人。”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前些日子,我读了《傅雷家书》读后感想很大。

这本书主要讲了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以及夫人在1954——1966写给孩子傅聪 、傅敏的家言摘编。

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对孩子说:有些过错不能洗刷只能救赎。是啊,在小时候如果一个家长让孩子的童年充满了压力,那么这个过错再怎么洗刷也是刷不掉的,只能救赎,真心的叹息,悔恨,虽然能很好地缓解仇恨但仍然会在心中留下一个洞,傅雷老师就这么对他儿子说,他太想给儿子道歉了,因为他和他的妻子回了他儿子的童年。还有就是他觉得自己很舍不得儿子,在晚年,他很爱自己的儿子,他想弥补自己的过失,但能挽回什么呢,他的儿子就要出门打拼了,他做的只能和儿子沟通,好让能多留住儿子的一秒钟。

到了后来儿子离开后的第一天他就想给儿子写信,而且说出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一点他做的淋漓极致,他把父爱发扬得很大,他又道出了儿子变朋友,是一个上帝的恩赐,即使他没有信仰宗教,这说明了众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自己的朋友,能经常和他们谈心,这也许是家长最开心的时光了,但这些,可能我们已经忘了吧。

这本书很有意思,建议大家都去读一读。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读书就应该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是逆境中的慰藉。阅读一本好书是一个人吸取人生养料的重要一步。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的著作。他的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用色彩变化。

书中所学的《傅雷家书》两则让我们记忆犹新。傅雷和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上的朋友,而且还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的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送着自己惦念和祖国的声音。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这是傅雷在启发他的孩子,报效国家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为国家、社会作贡献。每个人都是社会前进的车轮,我们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都与国家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祖国作贡献,创造美好的明天。

当傅聪忙于演出、练习而时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惫,傅雷劝告傅聪劳逸结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馆。“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劝诫傅聪爱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还告诫傅聪,“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们心系祖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就一定能为自己和国家造福。

傅雷还常劝诫傅聪不要放弃,多虚心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成功时保持虚心,这些都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文革之后,傅聪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千里赶来,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体现。一个人一生要面对许许多多难题。傅聪身上具备的优良品质,是在傅雷的教导中获得的。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为创造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

“谦虚是很重要的,要学习非谦虚不可,谦虚才是聪明人。”大多数人得到一些小小的成就或有着过人的本领,便会四处宣扬。这便是人的本性,这是我在《傅雷家书》悟出的道理。

谦虚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只有人具有这种品格,才能在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远。傅聪在每一次上课都有所收获,渐渐的他发现老师有时会弄得你莫名其妙。老师错题时你发现却不能马上说出来。这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更是自己谦虚的表现。老师明白自己教错时,便会马上纠正你的错误。

骄傲使人落后,就比如说秦朝时期的白起,白起身为秦国的大将是一个爱兵如子,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人。他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令人闻风丧胆。白起是秦国有史以来最威名显赫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白起将军有着赫赫战功,课时到最后却落下自刎的下场,看着了这本书我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会这样?仔细想来,其实白起的死于他自己的性情有关。他虽然能文能武,战功赫赫,但是他很不谦虚,不尊重上级,不尊重秦王,他多次直接拒绝赏识自己的昭王,之前至少三次亲自请这位将军出马,而他坚决称病不出。大敌当前,国军国命无效;他遨自己的同僚,他飞扬跋扈,喜欢炫耀,所以引起别人的不满,最后被逼得自刎。

白起给我的教训是谦虚的人才会永久辉煌,《傅雷家书》中有许多名言警句,他启示着我。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

编入了1954年至1966年间的家书180多封,其中大部分是父亲傅雷写给长子傅聪的,一部分是 母亲写给儿子的。作为文学翻译家的傅雷,一生译著达三十二本,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不仅仅是家书,更是傅雷对远在万里之外的傅聪的教育的文字篇本,其中最长的家书达七千多字。只有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赶一封家书才可达到如此字数。在家书中傅雷和现实中大不相同,完全颠覆了那个冷酷的傅雷,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慈父的形象。

在1955年1月26日的信中,当时傅聪正在"得意"之时,傅雷劝戒孩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首先,说明控制 情绪的必要,其次,冷静客观的分析前因后果引以为签,从而越来越坚强。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封信写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儿子时刻保持谦卑,不惧怕孤独,要勇于攀登艺术的止境,同时他借儿子成功之机给予他更多,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

"坚强"是贯穿这封信的内在精神。傅雷对孩子说:"只要你能坚强,我就放心了!"可见坚强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坚强有两个方面的体现:a不怕挫折,b永远保持谦卑之心。也就是胜不骄,败不馁。这也是我们可以学到的。

傅雷严谨的治学态度

傅雷严谨的治学态度可以从。的字里行间中看的出来。傅雷身为一个教育家,文学家,自然想要教育孩子成为和他一样的得人。但孩子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于是用信传达爱意的接力开始了。傅雷在每封家书中都不写白字,这是很重要的。像我们再考试时都写白字。这一点傅雷做的不错,这既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教育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做事要认真的一个极好的机会。

此外,傅雷还在信中教儿子识更多的外文,甚至整篇都用法文或英文 书写而成。另外看你还会发现傅雷是个做事雷厉风行得人例如有的信就十分短小,简要地说明用意就好了。傅雷治学严谨在他的绝笔中也可以看出,事物的清单为完成的事一项一项的,一点也不凌乱,一点也不像出自面临死亡的人的手笔。从他的绝笔中我们 还可以看出他不但治学严谨,而且富有责任心和强烈的爱国和爱子之情。此外绝笔简洁明了一目了然,不会去猜测后面隐藏的东西。从而产生新一轮的文字灾祸。傅雷一辈子坚信自己的信念,他没有死。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是: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常听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起跑线划定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不喜欢“起跑线”一说,如果非有起跑线一说,那我觉得孩子的起跑线只有父母。

这本书共336页,我拖拖拉拉看了快有四个月,起初想看这本书是因为侄女她们语文老师布置给她们的暑假读书计划,让她读《傅雷家书》,我手头上恰好有这本书,借给她看之前,这本书外面的塑料封皮还没有拆,为了不被她鄙视,我先看了二十几页后借给她。

她拿了十几天后归还我,我每天看几页,看的速度慢,多数时候看不进去,书中很多篇幅是傅雷与儿子谈音乐,谈美术,谈艺术修为,表现技巧,傅雷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经常给他邮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和有关绘画,雕塑等艺术理论方面的书籍,鼓励他多从诗歌,戏剧,美术等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硬着头皮把这方面的书信看完,傅雷写得真诚,是父子间的一种平等交流。

书信中既有阳春白雪的交流,也有为人处世柴米油盐父母心的描述,天底下为人父母心都一样,对孩子总有操不完的心,盼着孩子的来信,哪怕只写寥寥数语也好,见字如面,常常一封信读好多遍。看到有些地方,我都觉得未免啰嗦,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千叮咛万嘱咐,叮嘱傅聪写信时注意字迹工整,用词准确,注意劳逸结合,多到大自然中走走……

书中还选取了母亲写给傅聪的一部分信。

看到最后一封遗书不免泪目,连遗书都考虑得周到。

这样一位博学多才,刚正不阿的人就那样离世而去。

想到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张图说,“大多数家长只有在小学阶段陪读时,才容易情绪暴躁,那是因为他们知识水平有限,小学知识还能应付,到了初高中还能辅导学习的家长越来越少,你见过几个爹妈能随口咆哮出楞次定律,布尔代数”?

家长成长的速度跟不上孩子,更谈不上向傅雷先生那样,身体力行,透过书信的方式,不断地告诉孩子美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值得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值得过活。

几天前晚上,蹦蹦听故事听到哈雷彗星,问我,什么是哈雷彗星?我却答不上来,不能为孩子答疑解惑,深感无能。

身为家长原地不动,却望子女成龙成凤,怎么觉得有种无能无力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