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通过实验证明的名言 正文

通过实验证明的名言

时间:2024-10-09 06:24:54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写过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1

今天,我翻阅积累簿时,目光无意间落在了这样一句话上:“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杨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妈妈以前给我讲的小故事。赵括是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读过不少兵书,满腹才华,但缺少实战

赵括“纸上谈兵”,只研究理论、缺乏实践而导致战败,这印证了上面那句警句。居里夫人说过:“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所以,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勇于尝试,只有多次实践之后,才能获得宝贵的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水平,如果只学而不练,最终只会像赵括一样走向失败。

我不禁也想起了一个事例。外国人断言在中国找不到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可李四光却始终不相信,他亲自跋山涉水到处找寻,最终在山西大同附近找到了冰川遗迹,又在庐山、太行山等地发现了许多强有力的证据,推翻了外国人的“定论”。这个例子同样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如果李四光没有深入探索,就不能推翻外国人的言论,也不能推进我国地质事业大步前进。

实践确实非常重要。我们小学生就开设有科学课,通过做科学实验能够让我们更形象深刻地理解科学原理。比如上学期邺老师布置我们回家做热空气实验,我在家用了一根筷子、两个纸杯、两条细线做了一个平衡模型,通过加热空气很快就领悟了热空气较轻且会上升的原理,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多实践、勇于尝试,相信成功的大门终向我们打开!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2

今年的八月份,妈妈带我参加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虽然三天的实践很苦也很累,但我却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更多在学校、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通过这三天的实践让我有了在这个社会基层立足的心得。

炎炎烈日当空,天气并没有随着秋季的到来而转凉,这时的我本打算在家吹着空调睡午觉,可妈妈却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告诉我她替我报了"三日社会实践"的活动。

从第二天起,我连续三天早晨六点半起床,一直忙乎到下午的六点半,一刻都没有休息。在这三天,我想看到自己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生活,同时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加的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加知识,磨练意志。让自己学会在社会生存的本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说的一句话,也是我在实践里得来的最佳综合点,其实对于我们这些还未踏入社会,只知道课堂学习,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们来是说,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某些方面有不理想的发挥,而通过实践,就能使自己在无形中找到正确的定位,增强自己学习的信心和意志力。让自己的缺点变成优点,让思维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所以只有实践才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更加的明白了钱的来之不易,平日的我们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丝毫不去

我们大部分都是在父母的襁褓下长大,独立得晚,所以我们更应该参与实践,热爱实践!老师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3

记得暑假里的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做在沙发上津津有味的看电视,这时候,妈妈从外面回来了,手里拿着包饺子的材料,便来到厨房,忙碌起来,一番料理后,妈妈就在桌前灵活的包饺子:把适量的肉馅饺皮上,用水在边上沾一圈,再对折,叠个花边,三下五除二就包成了漂亮的饺子,这时爸爸也从外边回来了,连忙被妈妈叫当苦工,我看爸爸笨手笨脚的,不禁捧腹大笑,包饺子这么容易的事,爸爸竟然不会,真够笨的!

我想,包饺子这么的容易,我也来显显神手,于是,我挥挥衣袖,洗了洗手,坐到桌前,胸有成竹地拿起一块饺子皮,用收在饺皮边上沾了一圈水,再往中间放了一大堆肉馅,再用手一捏,捏了个漂亮的花边,可是放馅太多,馅露了,我补完这边那边又露了,我又补那边,哎,大肚将军映入眼帘。爸爸妈妈哈哈大笑,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这时,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包饺子最关键的是放馅,放的馅过多,饺子皮就会包不,馅就会露;放的馅过少,饺子就会小小扁扁的,不太美观。”还边说边示范。听了妈妈的话,我顿时恍然大悟,我又试试,次,我照着妈妈的话去做,拿来一块饺子皮在边边上沾了一圈水,再在中间放上了适量的肉馅,再把饺皮对折,小心翼翼捏了个漂亮的花边。精致的饺子映入眼帘,我照着的方法包,比包得更漂亮,不一会儿,大功告成了,望着的劳动果实,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我会包饺子了,我了!”

是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地去尝试实践,就能透彻地认识事物和明白道理,正所谓实践出真知!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4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生活和学习中,如果我们做事时断章取义、人云亦云,就会失去许多知识和真理。

那天,老师大步走进教室,神秘兮兮地对我们说:“你们相信纸锅煮蛋吗?”我掻搔后脑勺,心想:纸锅怎么可能用来煮蛋呢?纸锅被火烧,毋庸置疑,纸锅破掉,水则漏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乱成了一锅粥,老师安顿好同学们,踏上了纸锅煮蛋的探索之旅。

老师拿出准备好的酒精灯、纸锅和鸡蛋,端起纸锅,接了半锅冷水,取来几个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入锅中,点燃酒精灯,架起三脚架,将纸锅稳稳地放在架子上,火苗在锅底躁动不安起来,竭力想把纸锅穿透,然而事与愿违,纸锅安然无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纸锅上方冒出了一条条白色的丝绸,一些密集的水泡浮在水面,鸡蛋也调皮地在锅里跳动,不时在锅里翻起了跟头。眼看火苗越来越旺,纸锅的边缘被烧糊了,我的心里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生怕实验失败。就在这时,老师捞起一个鸡蛋,剥开蛋壳,只见蛋清已凝固。“鸡蛋熟了,实验成功。”老师宣布道,这一刻,我紧绷的心终于放松下来了。

我疑惑不解,凑到老师跟前,问道:“为什么鸡蛋煮熟了,纸锅却完好无损呢?”“这是因为纸的燃点高,水的沸点只有100摄氏度,纸把热量传递给了水,水沸腾了,蛋就煮熟了。”听了老师的话,我茅塞顿开,原来是热传递的原理啊!

吃着美味的鸡蛋,我心想:纸锅煮蛋的速度挺快的,如果发明一款便捷式纸锅,会不会比传统的铁锅更省时呢?这个问题激发了我的兴趣,以后我要不断探索,勤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能有自己的发明专利——便携式纸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5

真知就是事实,事实,得需要人的实践。

现在,现在,我们都知道,雷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在18世纪,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还因此受到了嘲笑。而面对人们的指责,我们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来证明一切。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那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变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根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地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瓶中。

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通过实践,他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他提出了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并在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那时候,伽利略对几个小孩说过,当一条金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中,水不会溢出来,当时,所有的小孩都信以为真了,她也不例外。但她回到了家里,怎么都搞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于是自己动手试试看,这才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说的,也不完全是事实。只有自己动手试试看,才能判断这是不是真的。

在最初,就连科学家们也认定,蜜蜂发出声音是靠翅膀的振动产生的,几十年过去,一直没有人推翻这个结论。直到有一位小学生,他对此产生了怀疑,决定自己动手试试看。他把蜜蜂的翅膀剪掉了,结果蜜蜂还是能发出嗡嗡嗡的声音,他又通过用放大镜的观察,通过仔细的观察,他发现了,蜜蜂并不是烤翅膀的真的产生声音的,在它的下颚,嘴角处,还有着一个发声器,它就是靠这个发出声音的。他用他的实践来推翻了科学家们几十年以来的结论。他的名字叫......

所以,实践出真知,唯有自己动手试试看,才能确定这是真的。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6

今天,当我还在床上美美地熟睡时,妈妈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说是今天要带我去乡下采菱。我一听到这个喜讯可着实乐坏了,一骨碌从床上爬起,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早饭,和爸爸妈妈一起坐车直奔乡下。就这样,采菱生涯就这样悄然无声地拉开了帷幕,而我今天的生活也随着采菱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富有乐趣。

来到河边,我一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菱叶,把水塘挤得满满的。菱叶又大又宽又绿,就像许多小绿伞,而红彤彤的菱,就躲在这几把小绿伞中,若隐若现。仿佛是个害羞的小姑娘,可爱至极。

看着一只只可爱的菱,老爸已经等不及了。你瞧,他已经把一只小船放入水中开始采摘了。他坐在船上,两只手像船桨一样划着,木盆所划过的地方,便留下了一条水路。随后,妈妈也坐在菱桶里采起来。我东张西望,只见他们俩人采得真可谓是不亦乐乎,忙得不可开交。没多久,我就开始抗议了,我难道在这儿只是看爸爸妈妈采菱的吗?不,我也要采!我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所以,我也加入了采菱的队伍,忙活了起来。

我跳上船,兴致勃勃地采起来。但不一会儿,我就发现我不怎么懂得技巧。我便开始注意观察大人们采菱时的细微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通过妈妈采菱时发现:要采菱的话,就一定得把菱盘先翻过来。我这才看见原来在菱盘下面有一个个大小不等的菱角,把成熟的菱角摘下来即可。是呀,听起来似乎毫不费吹灰之力似的,但做起来却是相当辛苦的。因为我还发现:采菱不仅要用手把菱盘翻过来挑成熟的菱,还要弓着背。哎,你说这能不称得上是辛苦吗?当然有时候一定有一些小意外,就是我不小心把菱连根扯断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不知不觉,已近中午了。啊!腰酸死了!我挺起背,坐在船上,把一只红菱去皮,放进嘴里。哇!咬起来脆生生的,吃起来甜津津的,果然是刚摘下来的菱,新鲜得不得了!

不一会儿,我们采菱都采好了,菱可真多,足足有两大筐呢!更令人欣喜得是:吸在泥土和菱叶上的螺蛳也堆了小半桶!分给左邻右舍一些,我们还剩很多,中午我们开开心心地吃起了菱饭,可真是味道鲜美可口啊!更重要的是,这里面有我自己靠双手劳动的成果啊!因此,我吃了满满一大碗耶!(我可是很少吃一满碗的噢!)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7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的学习终究是要离开书本,去往更广阔的课堂。当学生们跟随老师踏上实践的旅途,看过了岳阳楼的胜景,行过了丝绸路的艰辛,走过了藤王阁的斑驳,他们学会的,领悟的,将远远超出书本。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提升的过程。

实践,是遍尝百草,只为书华夏药典。

一部《本草纲目》,不知惊艳了多少世人。而这部奇作背后的故事,却更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旧有药典的模棱两可,李时珍毅然决定踏上寻药之旅。他一点一点地探寻,每一种药材都要见到实物,描摩样貌亲尝甘苦,试验疗效……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本草纲目》赫然出世,带给世界的是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更是实践出的巨大成效,它雕缕人心,携刻山河,永不漫患。

实践,是踏千山万水,只为寻旧时文化。

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的序中这样说道:“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旧物,听它们讲述过去的兴衰。”的确,当我们看着那少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四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别的风声鸟声。就仿佛触摸到文化的生生不息,吞土千年。城市里的图书馆留藏着许多古籍,而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之间,落在这苍莽大地之上。余秋雨历时近半生,踏阅中国几乎所有故事的土地,终于将自己所见所感,凝炼成一部《文化苦旅》向后辈娓娓讲述着实践的力量。

实践,是步步前行,只为圆复兴之梦。

人需要实践来充沛自己,国家更是如此。中国在政策上的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促成了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梦的实现。改革开放,一国两制,这些原本存在于纲领中的事,被敢于实践的中国人用于国家的管理。在中国之前,极少有人相信,一个国家可以存在两种制度,但我们的实践告诉世界,不仅可以,甚至还促使国家更富强,民众更安康。

实践,是对书本知识的总结,它让我们看到事物真实的一面。因为实践,所以思考,因为思考,所以那灵魂丰盈的花蕊也灼之其华。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8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一名伟大的哲学家,他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十磅中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一磅重的十倍。”可是,对于这种说法,伽利略却不同意。当他提出质疑时,大家都嘲笑他所提出的看法,大家都认为,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的权威,他所说的是不可被质疑和挑战的,你一个无名小辈,怎能对伟大哲学家所说的观点提出疑问呢?可伽利略仍就坚持自己的观点,经过无数次的试验,都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终于,在大家的质疑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公开试验,公布真相。他站在比萨斜塔上,拿出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他同时放开两个铁球,这两个铁球同时下落,令人们大吃一惊的是:两个铁球竟然同时落下。

这件事使我们知道:权威的话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应该敢于挑战,必须要相信事实。

数学课本上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一个钟每小时慢三分钟,照这样计算,早上五时对准标准时间后,当这个钟这着晚上十二时的时候,标准时间是什么时候?

全班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想的:早上五时到晚上十二时一共相差十九小时,每小时慢三分,也就是慢了五十七分钟。十二时加上五十七分就是第二天的零时五十七分。

可我却认为是一时,因为他们算得是五时到错误时间的,所以他们不对。

我不相信权威,我只相信事实!

我晚上回家和“知识渊博”的妈妈一起讨论,结果妈妈也说正确答案是零时五十七分。这使我十分沮丧,我要用行动证明一切。

我列了一长串的表,把他分为两类:一、标准时间,二、错误时间。每标准时间加一时,错误时间要加一时和减三分钟,终于把错误时间算到十二时,看看上面的标准时间,耶!是凌晨一时!我兴奋得大呼起来,我的看法是真的!

我把这个结果给妈妈看时,一向我行我素的妈妈对我大加赞赏。

第二天一大早,老师把我们叫到班上,更正了自己之前错误的说法,他的思路和我想的一模一样。

这件事告诉我:权威也不是绝对相信的,只要实践才会得出真理,这才是真正的权威。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9

“哈哈哈……”一阵阵欢笑声从我们班传来。咦,这是怎么回事呢?推开门一看,哦!原来是花老师正在给我们表演魔术呢!

作文课一开始,花老师就问我们:“大家都见过魔术师吗?”随即又神秘的一笑,从一个精致的盒子里拿出一个魔术棒——筷子,说:“我也是一位魔术师,今天我也要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说着,拿出了一瓶墨汁和半盆清水。这可真是:“半盆清水好戏开。”啊。只见花老师一手拿着墨瓶,一手拿着筷子,并把筷子伸进墨瓶里蘸了蘸,再蜻蜓点水般的在水面上轻轻一点,水面立刻多了一朵木蘑菇,墨在慢慢下沉,从木蘑菇变成了一个黑水母。

看完了点墨,我们接着往下看它如何开花。花老师请了一位助手上台,并问她借“颜料”,花老师见我们一头雾水的样子,接着用棉签棒放在助手的头上摩擦了几下,放入水中,水中的墨立即向四周扩散,而被点的那部分变成了一朵白色的大花朵,我们不禁惊讶地张大嘴巴。

水中作画已经完成,花老师拿出一张宣纸,轻轻放在水面上,我们异口同声的喊着咒语“变!变!变!”只见花老师轻轻拿起宣纸,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水墨画映在我的眼帘: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现在正是涨潮时,一朵朵浪花拍打着岸滩,水中各种各样的鱼儿尽情嬉水……但我的心中也冒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会这么神奇呢?花老师问助手借的什么颜料呢?花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因为棉签棒在头皮上摩擦,涂上了少量的油,影响了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所以印出了美丽的图案。”哦!原来是这样,我顿时恍然大悟,真是印证了“问画哪得美如许?为有头顶油彩来。”

今天这堂课使我再次想到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学会观察自然,多实践!因为大自然中有无数的奥秘等着我去探求啊!

何谓知?了解,明白,最终大彻大悟?何谓行?尝试,实践,终而学以致用?二者是人们提升自我的两个阶段,并无非孰轻孰重,孰难孰易。如果非要划一个界限,那只能说知是行的前提,而行是知的升华。

“知,识也。”不论是技巧还是经验,抑或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测,这些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一同构成了人生中所有的所谓知识的东西。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继承他人的记忆和经验,也就是最通常的学习过程。读一本好书,听他人的谆谆教诲,从家人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有太多太多的媒介可以让我们学习。诚然,记忆不等同于知识,只有融会贯通当然,知识得以拓展并随着历史的发展愈走愈深,得益于人们不断地思考,探索。踏在前人铺好的基石上继续建设,这种模式适用于全部学科的知识积累。知不应只停留在嘴边,只会侃侃而谈者和鹦鹉学舌没有差别,只有将知识深深印在心中,这些知识才能真正改变人的行为,丰富人的底蕴。

“行,人之步趋也。”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大概是对“行”的最通俗的解释了吧。然而天下的实践,并不只是出去走走就都能透彻地了解了的。实地考察当然是实践,还原书本中的实验也是实践;验证一个理论是实践,发掘理论并探索更多价值更是实践。不仅仅是验证,更多的是拓展,这便是实践的真正意义。没有拓展,人类谈何进步。

由此可见,二者都是在求知进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并且同等重要。人们总是试图说明“行”应该是“知”的后续阶段,并且想要完成也不甚容易,然而不曾想过,难道对于知识的探求不也是“行”一种的方式吗?运用掌握的知识来探寻更深层次的真理,不也就是对于这些知识的实践与利用吗?如此,“知”与“行”不再是那么对立,反倒是在某一点上交融了,这一点也就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求的临界点。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只知其中一个而忽视了另一个,或是死记硬背生怕漏下什么,或是没有方向地乱做一气。或许,人的能力本就不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用尽毕生心力也就只能达到其中一个的极致境界。而有人或许连极致也难以触及,刚刚入门就浅尝辄止。与其讨论两者到底哪个更难一点,不如说其实两个都很不易,尤其对于想做到精通的人而言。

实践与真知,两者不仅是因果关系,更是并列关系。它们同等重要,也同样值得我们用心地去做,去实现,去力学笃行。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10

实践是学习的动力,是创新的源泉。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气息,因此提升语文素养,需要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创新,在生活中实践。

美好的生活是充满诗意的。因为语文无处不在。小到我们学校的每次

“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常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在《劝学》中告诫我们,空想只能让我们离目标越远。实践且脚踏实地才能帮助我们收获真知。实践就是连接现实和梦想的桥梁。只有仰望星空的诺言,没有脚踏实地的坚强是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的。没有实践,就会把梦想变成空空的幻想,把美丽的现实变得残酷不堪。想当年,我们国家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历经诸多艰辛,最后将马列主义付诸于实践,才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一次次载人飞船升空成功,不是科技创新口号的空喊,而是宇航员们不畏艰辛,将全国人民的梦想实践之后得到的辉煌成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大学研习课本理论知识之后,没有在实验室里闲坐,而是走向田间地头,亲自筛选优质水稻,培育高产稻株。他用坚毅和勤奋的劳作诠释了实践带给人们的智慧。

隋唐时期,我国就用科举制的形式对人才进行选拔,读书人通过层层考试,经历秀才、举人、状元等不同阶段。几十年寒窗灯下的夜读,只为了进京做官。四书五经六艺他们都烂熟于心,他们一个个都才华横溢。倘若他们被封为官员之后,仍旧整天诵读诗书而不闻政事,那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出谋划策?由此可见,只有实践才能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进而提升个人的整体素养,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种子播种后未发芽时无法辨认是好是坏,箭在弦上未射出时不能预知是中是偏,一项理论成果未付诸于实践时不能预料其成败与否。师者,虽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也不能完全跟随其思想,唯有将自己的知识身体力行,加以实践,才能育出真知的花朵,闪烁智慧的光芒。

高三实践出真知的作文11

撸起袖子加油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题记

我的爸爸是一名珠宝鉴定师。他常对我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鉴定师,一定要多看,多想,多问,多实践。”这个道理说得一点也没错。

一天,我去爸爸店里帮忙。哇,有那么多玉石财宝啊,我看得眼花缭乱。突然,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熊,肚子是一块红色宝石。我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呀?”爸爸正埋头鉴定一堆石头,随意地说:“红珊瑚。”“那个坠子也是红珊瑚吧?”我指着小熊旁边的另一块宝石。爸爸飞快地瞟了一眼:“玛瑙。”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对,这不明摆着忽悠人吗?两个一模一样呀!”

爸爸忙得满头大汗,没空理我。我想:“哼,还什么国家级珠宝鉴定师呢,肯定看走眼了!”我把两块宝石放在一起,都是红色的,都发出亮闪闪的光芒,好像在嘲笑我:嘿嘿,你不懂了吧?

我要让爸爸知道我的厉害。鉴定第一步——看表面。我先拿上爸爸所说的玛瑙,在台灯下一看,它的表面有几个像小石头扔进水中,荡出了一圈圈水纹的纹路。我又拿上了爸爸所说的红珊瑚,仔细一看,它的表面呈现了大小不同的沙眼。玛瑙可见水纹纹路,红珊瑚具有沙眼,这是不是真的呢?于是,我找来爸爸的《珠宝鉴定学》,翻开一查,果然如此。不过,我还是不放心,接下来鉴定第二步——听声音。我先把玛瑙在桌子上一敲,发出了清脆的“咚咚”声音,有如泉水滴答的声响。我拿起红珊瑚也敲了一下,却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是闷雷在滚动一样。怎么会这样呢?店里一位员工告诉我:“这是因为玛瑙比珊瑚硬得多的多,当然撞击桌子的声音就不一样!”虽然鉴定结果大概已经确定了,但是我不追根问底不罢休,不见黄河心不死,开始鉴定第三步——测光泽。我拿起爸爸工作时的手电筒,学着爸爸的样子,好像自己也是经验老到的珠宝鉴定师。玛瑙在灯光照射下是透明的,而红珊瑚只有边缘透出一圈光晕。怎么回事呢?没办法只能去请教专家了。爸爸笑着说:“你还这么喜欢刨根究底呀,玛瑙和红珊瑚的组成不同,晶体不一样,当然透光度就不同了。”

原来鉴定一块玉石也是一门大学问啊,不仅要多看、多问、多想,还要有一颗寻根究底的心。快下班了,爸爸又拿出了三块翡翠,让我辨认AB货。天啊,这比登天还难的鉴定。不过,我还是会慢慢研究出来的,毕竟,我还想当一个有学问的人。实践出真知,碰到问题时,要善于动脑筋,好学多问,勇于实践探索,这样才能获得知识,检验真理。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一篇

《能量》读书笔记1

暑假里重温了一本名叫《能量》的科普读物,曾经遗忘的点点滴滴又变得清晰起来,现在结合物理知识,再来看这本书,更有一番心得。

“给我力量吧!”当奥特曼对着苍天呐喊的时候,它已经得到并使用了能量。对于世间万物来说,能量标识它产生热量、进行运动的能力,物理学上称之为做功。

我们的祖先从远古狩猎、采摘为生,仅仅从食物和阳光中摄取能量;到发现并使用火;到农业、畜牧业发展人们学会使用风能和水能……而如今从汽车到烤面包机,从电吹风到电子游戏,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能源。我们消耗着巨大的能量,它们主要来源于太阳、地球和月亮这三个天体。

太阳辐射发出的光线提供给我们能量,所以称之为生命之源、健康之源。动物和人类都不能直接利用光能,要生存必须通过食物链、生命链和能量链获得能量。地球内部是一个核反应的中心,释放大量的热,火山、温泉是最常见的地热现象。月亮也是一个小小的能量源,它对洋流的饮料能造成潮汐现象已被人类利用,建成了潮汐电站。

能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化学能、电能、核能、机械能、势能等。我们每天使用的能源一种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和天然气;另一种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核能。这些能源中很大一部分都可以转化为电,电不是一种能源,而是一种便于传递和利用的能量形式。

电力生产有很多途径,有通过煤、气或燃料油的燃烧来实现的火力发电厂,有核电站,水力发电厂,以及太阳能传感器、风力发电机、秸秆生物质发电站、垃圾电站等等。借助直流发电机,我们甚至可以利用肌肉力量来发电。我忽然想起暑假参观科学馆时,还亲手做了转动摇柄让灯珠发亮的试验。

我们使用每一件物品、运行每一台机器都需要能量。我们大量消耗的原材料,如纸、水泥、木材等,它们的提取和转化也需要许多能量,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然而地球变暖、环境污染、核危机、能源储备枯竭种种问题的出现,给我们地球公民提出了:节约能源,开发无污染能源,发展新技术,为子孙后代提供可持续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新课题。

科学无处不在,激励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与发现其中的奥秘。世界如此奇妙,我们怎能不爱科学?

《能量》读书笔记2

“宇宙有始末、能量有正负”,读完这本《正能量》,我有许多感受,想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那里讲的正能量,不就是传统物理学上的讲的正负能量。而就是一种十分神奇的力量,它就是一种透过自身行为引发的促使心灵向着完美、期望、向上去奋进的进而引导你改变自身行为去达成完美愿望的神奇能量。这种能量,对每一个向往完美生活的人,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让我们为此疯狂。正因我们渴望正能量,渴望完美的生活。

其次,改变,心灵上的改变。这本书给我很大的触动就是有其原因的,主要就是正因讲的一些状况和自己的经历相符,以前的自己,也就是感觉自己过的就是一种暗无天日的生活,看不到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也许就是自己运气好,之后发生的一些状况让自己警醒过来,开始反省自己,从而改变自身,告别以前的自己,重新看到了期望。那时,我便感觉到,要想取得成就,就只有改变,不仅仅仅就是行为的改变,还有心灵的改变。当然,就是要我们朝着完美的方向改变,也就就是本书所说的“正”的方向。

本书从真正好处上讲,就是属于心理学范畴,透过行为的改变导致心理的改变,进而由心理的改变促使行为进一步的改变,使自己成为一种具有行为向上、心怀完美、待人真诚、富有引力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行为习惯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从此刻开始,从自身做起,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奋做一个杰出、自信、用心、完美的人。

再次,要有正能量,就就是要我们摒弃负能量,不做环境的破坏者。时时刻刻都要心怀完美,用心向上,要知道你的情绪能影响大家的情绪,进而影响团队的氛围。因此要时刻注意吸收与释放正能量,这样我们的人生也会一步步朝着光明、完美的方向前进。

最后,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谢拥有的这次学习机会,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让我们懂得了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生活。

《能量》读书笔记3

《正能量》这本书就是理查德·怀斯曼所写的心理学巨作,它告诉我们坚持正能量,人生不畏惧。那么到底什么就是正能量呢,科学的解释就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小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在《正能量》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正能量指的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期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本书作者理查德。怀斯曼严谨又趣味十足地阐释了“表现”原理与正能量之间的“亲密”关联,揭示了什么样的行为模式能够影响人的信念、情绪、意志力。它透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提升我们内在的信任、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规避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的负能量。

本书在简介中明确提出只有改变才能提升正能量!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就要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例如创造快乐的情绪你就会感到幸福;像一个百万富翁一样的思考你就会奇迹般的致富。既然如此我们就应怎样改变我们自己呢?本书的第三章中就为我们带给了对抗负面情绪获得心理健康的方法。我们要消除疼痛、愤怒和焦虑,就要表现的坚强和勇敢。

实验证明:表现的强壮有力能帮忙人们赶走不好的情绪,激发体内的正能量,而抬起下巴确实能够让人鼓起勇气。我们要学会释放怒气,表现的简单平静,从而激发出用心正向的能量。正因透过表现的咄咄逼人而降心中的怒气释放就是不对的,并且可能会使状况变得更糟。事实上,有一个更加快捷有效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就是表现的彬彬有礼,举止平和。

透过本书的阅读,我明白了如何用行为改变性格,如何变得更加自信。我准备运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阅读《正能量》,受益匪浅!

《能量》读书笔记4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我是正能量小孩》。整个假期里,我每天都津津有味的阅读这本书,简直是爱不释手。

这本书里讲的是一个胆小害羞、不善表达、没有朋友、对自己也没有信心的小男生-永哲。他每天为自己身上这些“负能量”感到苦恼却又无法改掉这些缺点。这时,来自霹雳霹雳正能量星球的钟点工,许诺可以每天帮他三个忙。永哲因为有了钟点工的鼓励和帮助,变得自信起来。

不久,钟点工要暂时离开去补充能量,他和永哲约定如果每天能独自完成三件事情,他就会在两个星期后回来。永哲努力地遵守着约定,上课积极发言,主动和同学打招呼,坚持跳绳练习。他的优秀表现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表扬。永哲身边的朋友多了起来,他也越来越感到快乐。后来,永哲发现自己不依靠钟点工,也能做得很好。他终于认识到:只要有梦想,有信心,以及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敢于挑战的勇气,这些正能量就会驱散负能量的黑暗,给他带来成功的喜悦和开朗的性情,他终于变成一个正能量十足的帅气小孩。

看完这本书我被主人公身上的“正能量”深深感动了。我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有“负能量”需要改正呢?我要在新的学期里改掉我上课不认真听讲,好动爱玩的缺点。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实现它,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充满正能量的人!

《能量》读书笔记5

树立用心的心态,摒弃负面的思想,持之以恒,坚持正向能量,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我想这也就是理查德怀斯曼教授撰写《正能量》的初衷,书中的正能量就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期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我比较喜爱心理学,书中讲到的数十个案例和实验,对于我并不陌生,我印象较深的津巴多监狱实验和治疗抑郁症的额叶切除手术,都就是从心理学电影中知晓。电影《死亡实验》就就是根据津巴多监狱实验为基础改编,这个科学实验,找来二十个普通良民,随机分成两组,八个狱卒十二个囚犯,来模拟一周的监狱生活。

开始时大家嘻嘻哈哈,之后狱卒开始使用权力维持秩序,随后发展到滥用权力、私刑、发泄个人情绪、最后组织实验的几个科学家都被“狱卒”们抓了起来,项目负责人被杀。看完电影后,我感觉浑身冰冷,心里空空的,我开始反思社会主角,大部分狱警一开始,所谋求的也就就是一点尊重而已。

当尊严遭到蔑视,狱警开始反击,各种体罚、暴力轮番上演,社会主角进入意识层面,真真假假参杂其中,人性中恶的本质彰显出来,原罪、本罪,我们一向在救赎中生存,荀子提出的人性本恶就是真的吗?

我一向认为人性本善,应对实验的结果,我哑口无言,想法被击打得粉碎,人性就是发展变化的,剧中“狱警”伯瑞斯原本胆怯、自卑,最后竟然变得十分残忍,这种性格的转变,我个人觉得就是自卑,隐藏的“自我”,在获得权力后,疯狂的利用手中权力,欺压他人,借已证实自己的权威,证明自己的成功,或许美国大兵虐囚事件,纳粹和日本军人在战场的表现,正如这个实验所揭示就是对身份认同和权力的服从。

培养用心情绪,踏上幸福人生。

《能量》读书笔记6

暑假到了,和每年的暑假一样,除了规定的假期数学语文两本作业外。我们还留了读课外书的作业。妈妈说我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很差,假期让我多读点书能提高我的写作能力。所以把老师提到的书都买来了,这五本书其中《我是正能量小孩》特别吸引我。

我就先读的这本书,觉得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永哲和我太像了,书中的永哲是一个胆小怕事,没自信,不善于表达自己,没有朋友的孩子。

来自霹雳霹雳正能量星球的钟点工,可以帮他三个忙。永哲因为有了钟点工的鼓励和帮助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后来钟点工要暂时离开一段时间去补充正能量,他和永哲约定如果每天能自己完成三件事,他就很快回来。钟点工走了永哲努力的完成约定,上课注意听讲,积极发言,主动和同学打招呼,慢慢的永哲发现不用依靠钟点工也能为完成一些事。最后他终于认识到只要有信心,决心,勇敢的勇气就能做好任何事,就会赶走负能量的黑暗。给他带来成功开朗的性格。

《能量》读书笔记7

执行力,是由“知”到“行”的实践力,只有将沟通和执行完美结合起来,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就。——《带着正能量去工作》

通过阅读《带着正能量去工作》这本书,我对工作的更好开展有了很大的启发。我负责的是生产一线工作,涵盖了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一线日常事务繁杂,物料、异常、生产,事无巨细,都是我的管辖范围。

而工作中最难协调的当属员工的管理工作了。新能源是个大厂,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性情、性格、风俗习惯各异。“今天不舒服,请假”、“这个月绩效怎么这么差,太不公平了”、“怎么又让我去做这个事,我不做”、“加班不够,向上面反映一下”……每每听到这些意见,心里就觉得管理工作怎么就这么难啊,负能量困扰着我。

带着疑惑我继续阅读这本书,里面的“故事”让我不断转换思维,慢慢用正能量来攻克一个个困难。我开始尝试加强沟通,不断改变策略、方法,提前公布工作安排、多征求员工的意见,私下也经常沟通,加深感情,争取员工的理解,凡是尽量公平、公正,一段时间后,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基层管理工作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团队的一部分,而要想使团队更有效地运作,高效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良好沟通,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带着正能量去工作,释放正能量,感染身边人。

《能量》读书笔记8

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为什么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贫穷?为什么有的人快乐,有的人悲伤?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品尝爱情的甜蜜,有的人只能饱受失恋的痛苦?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闲适的生活中功成名就,有的人却在艰苦奋斗中半生依旧落魄?……所有的问题看了《正能量》这本书后才知道答案:那就是“正能量”的问题。到底什么是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小于真空物质为负。而在此书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给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其实,每一个人都具有能量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耗能过程,如不人为地加以调控,人的能量场就只会减弱而不会增强。人的正能量好比充电池,其放电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它的容量和它的疏导系统。它可以积聚很多的能量,在恰当的操作下可以释放出强劲的电流,在某个事件或者某种特殊的情况刺激产生能量。因而,一个能自觉修炼正能量的人,将获得无比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能够完全控制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能够引导人的心智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正能量会帮助他克服各种困难,并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当你拥有不服输的信念时,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一股用不完的力量;为了梦想不断坚持时,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种解决所有问题的能力;为了获取成功不懈奋斗时,你会发现自己身上有一种超越自我的能量……所有成功人士的辉煌也正是植根于这样的正能量之中。如果你一直保持积极乐观,并对自己的既定目标有着强烈的渴望,正能量就会以常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帮你实现你的目标。

人们对正能量的运用存在于社会的每个角落,政治家运用正能量赢得大多数选票;企业家运用正能量赢得市场;明星们运用正能量打动观众;推销员运用正能量成功推销……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正能量用到你的身上。有一些人清楚地知道正能量的武器在哪里,而且经常熟练地驾驭这些武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样一个要求,从一个没有正能量的人口中说出,你可能毫不理会;但如果从一个具有强大正能量的人口中说出,你可能立即与之积极合作。这就是正能量的威力。正能量本质上就是一种控制力。更确切地说,正能量是一种让人乐于接受的控制力,它发挥作用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以一种潜意识的方式来改变他人的行为、信念和态度。没有人能够抗拒它,因为它来得悄无声息,等你察觉时,早已被它虏获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常常是他们正能量的较量,只有正能量强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正能量,它是无形的,但其力量却是巨大的,你奋斗的决心和信念、你的成功、你的财富、你的健康、你的人际关系……一切都来源于你强大的正能量。一旦正确使用这种能量,就足够成就丰功伟业。相反,如果你心理能量没有得到正确使用,就会产生巨大的负能量,足以让你一生一事无成。正能量已成为当下的流行语,被人们广泛接纳,它不仅仅是成功法则,更是直接呈现一个人学识、修养、心智和品位的综合能力指数,也是每个人提升自我、成就事业、获得尊重、得到幸福、改变命运的人生必修课。

《能量》读书笔记9

《正能量》就是一本十分不错的世界级心理

这个月读了这一本书,真正的豁然开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正能量,正因正能量能促进工作,使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正能量能幸福生活,但人生的正能量怎样汲取?《正能量》用很多个实验案例和训练方法,来指导我们如何激发并引导自身的正能量,同时消弭负面情绪,让我们的心灵健康成长。

不管你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不管你从事何种工作,正能量都就是你所渴望的。《正能量》这本书不就是简单枯燥的说教,而就是具体实在的案例和训练方法,让我们很快就能受益。

不管如何,我都想让自己拥有正能量,将每个生活细节坚持下去,说不定哪天就会突然发现,我们不再就是那个仅仅麻木重复自己旧行为模式的人,而就是变成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对身边的环境作出反应的人。以此支撑起一个强大的内心,并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拓宽生命的广度,在有限的人生里,享受无限的思想和爱带给自己的愉悦。

《能量》读书笔记1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正能量”这一词汇正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已然成为了当今社会的时尚热词,掀起了一股“正能量”的热潮。怀着好奇、激动的情绪,我抓紧时刻在工作之余拜读完这本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的著作《正能量》,心中感慨无限,这不愧为就是一本排除负面情绪、传递正向能量的心灵成长之书。

阅读这本书,就是从好奇和心中无限的期盼中开始的,一看书名,我不禁遐想,什么就是正能量?怎样获得正能量?随着阅读的一点点深入,我的思维跟随作者的文字,内心变得逐渐光明。爱国

书中所说的正能量,就就是一切予人向上和期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透过种种实验和数据,理查德·怀斯曼严谨又趣味十足地向我们阐释了伟大的“表现”原理,运用“表现”原理激发出的正能量,能够使我们产生一个新的自我,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充满活力,破除了我们过去秉持的“性格决定命运”、“情绪决定行为”等认知,更好地去指导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工作中,我们需要正能量来激励自己。地税工作,辛苦就是自然的,但就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我们完成了工作时,内心却就是满足的。有压力时,我们深感身上职责重大,“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容不得一丝丝差错。只有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只有把工作的压力和挫折,激励自己不断进步提高,转换一个角度,凝聚更多的正能量,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激励自己用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激情去迎接下一个挑战,不断积聚正能量来激励自己更好地工作。

生活中,我们亦需要正能量。用正能量的传染力向外辐射出用心和乐观的处世态度。不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往好的方面去想,无论经历怎样坎坷的生活,内心始终持续对生活的热爱,始终用一颗温暖的心去应对人生。用心、乐观、豁达、善良、宽容、简单。这些都就是生命的正能量。用昂扬用心的姿态迎接初升的太阳,用自己的洒脱和热情影响身边的人和事,用正能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联,用自己的正能量塑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构成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

当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人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在工作中,总就是用用心地心态调整自己,摒弃负面的思想,远离消极,坚持正向能量,持之以恒,还有什么困难会困扰我们呢?每一天给人一个微笑、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传递的便就是乐观和用心,促使社会风气向着用心健康的方向前行。心静

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学会坚持正能量、充满正能量,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正能量。不管怎样,从这天开始做出一些用心的改变,哪怕从一个小小的微笑开始。也许,你的生活将会更加完美。

热爱科学的名言

1、最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狂热者的热情。 贝弗里奇

2、自尊心、幻想、情思的早熟和智能的呆滞,再加上必然的后果。懒散,这些就是祸根。科学,劳动,实际工作。才能够使我们病态的,浪荡的青年清醒过来。 冈察洛夫

3、在学习中,在劳动中,在科学中,在为人民的忘我服务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捷连斯基

4、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来创造自己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 高尔基

5、战争已经变成一种神秘的科学,令人高深莫测。但是战争其实是一个极自然的东西,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必要的东西.....战争就是生活。 希特勒

6、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爱因斯坦

7、哲学是理性和科学的朋友,而神学是理性的敌人和无知的庇护者。 狄德罗

8、真理高于太阳,在科学的世界里,谬误如同泡沫,很快就可消失,真理这则永远永在永存。 佚名

9、在科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新的书,在文学著作中,你最好读最老的书。古典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衰老。 布尔韦尔·利顿

10、在任何科学上的雏形,都有它双重的形象:胚胎时的丑恶,萌芽时的美丽。 雨果

11、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阿·费尔斯曼

12、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科学中。 达·芬奇

13、真正的科学家应当是个幻想家,谁不是幻想家,谁就只能把自己称为实践家。 巴尔扎克

14、在科学思维中常常伴着诗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想象过程。 爱因斯坦

15、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

16、正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科学的真理必将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广泛传播,无往而不胜。 富兰克林

17、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的“个人”。 居里夫人

18、在科学上最好的助手是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别的东西。 法布尔

19、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蠢便自命为科学。 萧伯纳

20、天才是不足恃的,聪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顺手拣来的伟大科学发明是不可想象的。 华罗庚

21、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斯宾塞

22、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 伽利略

23、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以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24、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马克思

25、一个研究人员可以居陋巷,吃粗饭,穿破衣,可以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只要他有时间,他就可以坚持致力于科学研究。一旦剥夺了他的自由时间,他就完全毁了,再不能为知识作贡献。 坎农

26、一切自然科学知识都是从实际生活需要中得出来的。 阿累尼乌斯

27、艺术和科学的价值在于没有私欲的服务,在于为亿万人的利益服务。 罗斯金

28、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 高尔基

29、优秀的科学家必定是某种程度的狂人。 卡皮察

30、有两种人是在白白地劳动和无谓地努力:一种是积累了财富而不去使用的人,另一种是学会了科学而不去应用的人。 萨迪

31、再没有别的任何艺术或科学,比战争艺术或战争科学更困难的了。 劳埃德

32、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33、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 巴斯德

34、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无知者才会自信地断言,科学永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达尔文

35、现代科学,面广枝繁,不是一辈子学得了的。惟一的办法是集中精力,先打破一缺口,建立一块或几块根据地,然后乘胜追击,逐步扩大研究领域。此法单刀直入,易见成效。 王梓坤

36、学会集体工作的艺术。在今天的科学中,只有集体的努力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如果你一个人工作,即使你有非凡的能力,你也不能在科学上做出巨大的发现,而你的同事将始终是你的思想的扩音器和放大器,正如你自己——集体中的一员——也是别人的思想的扩音器和放大器一样。 泽林斯基

37、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 张广厚

38、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居里夫人

39、我愿用我全部的生命,从事科学研究,来贡献给生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和人民。 巴甫洛夫

40、无论鸟的翅膀是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着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巴甫洛夫

41、要想获得科学知识,就得从字母学起。 (法国)谚语

42、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 斯大林

43、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达尔文

44、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作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 华罗庚

45、所有的科学都是错误先真理而生,错误在先比错误在后好。 沃尔波斯

46、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

47、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48、一旦科学插上幻想的翅膀,它就能赢得胜利。 法拉第

49、一分时间,一分成果。对科学工作者来说,就不是一天八小时,而是寸阴必珍,寸阳必争! 童第周

50、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华罗庚

51、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信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居里夫人

52、实践是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 (美国)谚语

53、世界上变革的最强推动力不是统治群众的科学认识,而是赋予群众以力量的狂热,有时甚至是驱赶民众向前的歇斯底里。 希特勒

54、数学家毫不顾及声明或猜想,他们仅仅根据定义和公理,并用论证和推理来演绎每一件事。事实上,现在把那些仅由猜想或假说建立起来的理论称之为科学事不正确的,因为猜想往往求助于某种见解或主张,因而他不能由此而产生知识。 Reid,Thomas

关于科学的名言(2)

55、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巴尔扎克

56、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为科学和技术开拓新道路的,有时并不是科学界的著名人物,而是科学界毫不知名的人物,平凡的人物,实践家,工作革新者。 斯大林

57、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

58、天生的能力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直觉能做的事很多,但是做不了一切。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最好的结果。 斯宾塞

【拓展阅读】

谈论21世纪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属于老生常谈。发达国家的人类存在完全依赖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当然,这些影响是好是坏可以争论,不过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健康、工作、通讯、娱乐和交通的事实是无法否认的。

社会中科学知识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让人们相应地对科学证据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尊重。为了被看作可靠、理性、值得信赖、让一个主张或者观点看起来是建立 在科学基础上的就非常重要。我们认为由科学支持的观点比其他主张更可靠,任何一个销售商,任何一个观点都要寻求科学证据的支持。

但是,政治、宗教和经济目前正在就如何正确理解科学而争吵不休。在当今科学和伪科学无处不在的气候下,科学家以外的人要弄清楚媒体、健康或者消费领 域所谓的科学主张,应该想什么或者相信什么是非常困难的事。现在正进行着一场企图影响非科学家的公众观点战斗,我们接受或者不接受科学上的可靠性会产生重 大后果。

因此,所有人都严肃思考科学的本质就显得更加重要。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要用深奥的哲学问题让我们发疯,或者穿上白大褂戴上并不诱人的眼睛加入实验室里 满脑子检验的科学家群体。但是,它确实涉及对科学证据的一些思考,反思我们尊重科学观点的理由。真正的科学家欢迎公众对他们观点的仔细检查,而冒牌的科学 家就不这样。认真花些时间和精力探讨科学的本质和科学观点因此成为避免权利被剥夺的简单方法。或者更坦率的说,思考这些问题会帮助我们防止吃亏上当。

科学证据在人类文本的任何领域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如果洗发水生产商想说服我们他们的商品值得购买,他们典型的做法是添加这样一些话“科学研究证明” 本产品能够增强头发光滑度和弹性。同样的,湿润剂经过皮肤病学测试,牙膏被证明可以减少齿菌斑,香水经过临床证明可以吸引男士拜倒在你石榴裙下。

在更严肃的场合,如刑事审判胜诉与否取决于专家的科学证据。如果证人声称她看到甲先生杀人,那么这对于甲先生是坏消息,但是如果尸体上和犯罪现场发 现甲先生的指纹和DNA结果得到法医专家的证据支持,甲先生的鹅就被科学煮熟了。科学证据有独特的,优先于其他任何证据的地位。

这些例子表明科学观点和证据的特殊作用。科学观点受到具体条件,测试方式的限制,需要仔细检验,更重要的是,如果出现新证据的话需要改变和发展。科 学家的证据被认为可靠就是因为它一直受到检验而且在每一个阶段都进行交叉检验。这当然不是说科学观点就是没有任何错误可能的,因为科学家也可能像普通人一 样犯人的(道德的)错误。但是过程标志了科学思维和科学观点的特殊性,普遍认为比别的主张或者证据更可靠。

科学方法被有些人认为是让科学成为理性实践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受到科学界的监督制衡,完全根据证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但是那种认为存在单一的、确 定的科学方法的观点仍然引起争议。有些理论家认为没有这样一个可以用在任何学科上的单独的方法,而且科学方法的标准描述与实验室里的行为没有多少联系。

但是科学确实在不断前进。科学知识在增加,技术上的革新非常迅速许多人根本就赶不上。挽救生命的医学发展而提高健康标准和生活质量的程度在50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不管有没有单一的科学方法,科学家肯定在做一些正确的事情。

这个简短的介绍目的在于粗略回顾科学方法的观点和科学本身的一些哲学思考。我们的目的是帮助科学家以外的人区分科学观点和非科学观点,同时试图解释科学观点和科学证据在我们的社会中享受的特殊地位。

方法

一般来说,在小学,中学和大学科学课程中讲授的科学方法是下面的四个步骤的过程:

1)对一个现象或者一组现象的观察或者描述,

2)形成一个试图解释这个现象的假设,

3)运用这个假设预测其他现象,

4)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假设。

一旦科学家开始这个过程,假设可能被认为已经获得某种程度的证实了,它就可以被叫做“理论”。假设和理论的区别是重要的。虽然这个界限有时候比较模 糊,但是区别在于假设是个有一定根据的猜想,一种某些事情如何或者为什么是那个样子的想法,而理论是一个已经经过证实或者实验证明了的假设。请注意对“理 论”的这种理解和把“理论”等同于假设的非科学使用之间的区别。

也请注意理论是从来都无法证明是正确的。它能够被显示可能性非常非常大,或者通过相反的证据证明是错误的。但是理论从来都不可能被证明是百分之百正确的。而且,没有一个好的科学家宣称保证他的科学工作的百分之百准确性。

宣称没有所谓科学方法的有些理论家(包括有些科学家)也认为上文描述的四步过程是虚假的,是杜撰的“研究秘诀”。但是,假设验证的基本原则和不断对 主张和理论的检验是所有学科领域的标准。不管是否存在单一的,具体化的得到普遍认可的方法,分享信息,把研究放在公共监督下和对假设不断验证的重要性确实 得到科学界普遍赞同和认可。

科学界的作用

在学术杂志上发表

同行审阅的进出都非常复杂和耗费时间。但是,它为科学家提供了基本的质量控制,确保达到标准的文章得到在杂志发表的机会,获得认可。因此,同行评议对于科学证据的总体上的可靠性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了。

但是同行审阅的过程也不是没有问题的。考虑一下最近的丑闻,被认为取得干细胞研究重大突破的黄禹锡(Dr Woo Suk Hwang)发表在同行审阅的名牌杂志上的成果后来被发现是伪造的。其他的事例,包括80年代后期的“冷聚变”(cold fusion)争议涉及到科学家得出夸张的结论,根本无法复制。而曾经做出重大科学成果的科学家故意伪造欺骗是很难被发现的。但是这些例子是非常罕见的, 一旦一项明显突破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公布出来,它一般都被科学家团体拿来进行检验。如果这些发现被证明是伪造的,或者是不能复制的,弄虚作假的行为不可避免 要被揪出来。

因此,科学界在维持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同行审阅和新研究的不断检验和验证,科学家们相互监督对方的研究工作。

哲学问题

虽然上文描述的科学方法,多数本科生科学课程上讲授的科学方法把它描写成为科学家们普遍同意的东西,它的确切形成与其说是科学倒不如说是哲学问题。合法性的哲学关心在于许多常见的对科学本质的误解后面,对科学最有趣的有些问题实际上是哲学意义上的,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

科学哲学是一个大海,大部分内容是专业性非常强的,与科学本质的日常问题关系不大。但是进入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和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关于科学革命和科学实在论(scientific realism)问题的著作将会带领我们穿越科学哲学提出的一些最核心和最迫切的问题。

波普尔和证伪主义(falsificationism)

波普尔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家。我们现在称为科学方法的讨论的许多归功于他对科学理论的证伪性著作。他也是对科学家本身有最大影响的哲学家,这可以从他被选为皇家科学学会成员这个事实得到证明,这个荣誉是很少授予非科学家的。

波普尔生平的描述倾向于指出他早年对马克思主义和心理分析的兴趣作为他对科学哲学兴趣的可能根源。年轻的时候,波普尔是维也纳马克思主义政治小组的 积极分子,而且对弗洛伊德和阿德勒(Adler)的心理分析理论表现出浓厚兴趣。但是,据说在听了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一次演讲后,波普尔被爱因斯坦的科 学所震撼,对最近让他感到有点幻灭的政治和心理分子理论与科学之间的区别所吸引。他决心揭示这种分界线的根源,也就是发现到底什么东西让爱因斯坦的物理学 和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以及弗洛伊德心理理论区别这么大。

答案就是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的基础,而且是他影响很大的著名的证伪主义的基础。区别在于爱因斯坦的物理学风险很大。它预测可能性很小的物理现象。如果这些现象不 像预测的那样出现,爱因斯坦的假设将被证明上虚假的。而这个风险不管在马克思的政治理论还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中都不存在。

下面这个例子显示了这种差别:

一女子爱她的父亲,竭力要证实她是幸福的,得到充分关爱的。这个可以被弗洛伊德理论家解释为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的例子,姑娘受到父亲性的吸引力。

或者一女子非常讨厌她的父亲,成年后避免与他接触,放弃他的爱,转向其他家庭成员。这也可以被弗洛伊德理论家解释为恋父情结的例子,因为姑娘感受到 的对母亲的排斥被转移到或者指向父亲了,或者广泛的家长制社会。马克思主义有类似的特征,两个明显矛盾的现象可以归结在同一个马克思理论对社会的理解上。

像马克思理论和心理分析之类理论的问题只是解释太多。几乎任何现象都可以靠这两种理论的任何一种来解释。但是,爱因斯坦的物理理论风险就很大。它预 测可能性很小的物理现象,而且是从前没有观察过的现象。如果实验显示这些预测是错误的,那么这个理论就会被显示是错误的。根本不存在马克思理论或者心理分 析实际上证伪实验的可能性。正是这种被证明是错误的特征或者具有可以被证明是错误的可能性的特征是波普尔认为的科学理论的确定性特征。

但是,波普尔没有认为马克思理论或者弗洛伊德理论是没有价值的。实际上,他觉得它们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社会的本质和人类行为。只不过按照波普尔的观 点,这些理论不能被成为科学因为它们不能通过实验来证明,或者没有可证伪性。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实践的基础的观念从根本上说也是反对专制的。一个理论不因 为为它辩护的人的权威就成为科学,也不因为科学家们都同意这个观点就成为科学,理论成为科学必须是因为它提出了经得起证伪检验的预测。

自从波普尔的《科学发现的逻辑》出版后,科学哲学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理论。实际上,他通过可证伪性来解释进步存在许多问题,不仅仅是这样的信念有些 科学证据包括盖然性的证据是无法证伪的,以及认为在实验室里科学家常常忽略证伪。但是,波普尔对科学哲学的永久性贡献是他强调实证主义和不断验证科学观点 的重要性,这些原则已经成为好的科学工作普遍接受的要求。

托马斯库恩,范式改变和科学革命

虽然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总是应该能被证伪的,他也相信科学是积累性的,也就是说建立在前辈科学家工作的基础上,科学稳定地朝向对宇宙及其运行的更准 确理解。托马斯库恩是20世纪哲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史家,他的著作挑战科学进步是积累性的信念,认为科学前进是通过剧烈的革命,或者范式转变,而不是 稳定的、理性的、实证指导的证伪性。库恩的著作不仅影响大而切引起争论,导致有些人怀疑对科学理性和科学进步的信任。

库恩1962年的.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认为科学发展的历史常常是被科学家歪曲了的。比如,从传统的亚里士多德行星理论转向哥白尼天文学普遍被认为是理性战胜宗教的胜 利。但是库恩认为这些事情要复杂得多,地方和历史背景影响科学理论的选择与实证经验考虑同样重要。他还指出科学家自己的价值观也影响理论选择,科学家宣称 的理性和严格的实证主义在真正的科学实践中并没有严格遵照执行。

范式的观念是库恩著作的核心。虽然他对这个词的定义非常宽泛,它普遍被认为是潜藏于科学研究背后的假设和信念的背景。古典或者牛顿物理学就是科学范 式的例子。其他的范式包括燃烧的燃素理论和托勒密天文学。按库恩的描述,所有的科学都是在某个范式背景下进行的,因而受到背景的影响。他的科学革命理论认 为后面发生的事情是挑战这个范式的证据能被发现。这些往往被忽略直到积累的权重越来越大无法再忽略为止。这个时候科学就发生激烈的革命,范式转变开始出 现。

库恩的历史著作当然显示对科学家作为理想的理性代表的传统理解,他们的观察和实验是不受主观价值观的干扰的,明显是不准确的。但是,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后的几十年里,库恩试图保持与激进理论家的距离,他们声称他的著作表明科学里没有理性存在。

或许科学理性的信念实际上和库恩对科学范式的信念不一致。关于库恩著作的争论仍然出现在哲学界,他的影响也传播到学术界的众多领域。有人引用他的观 点为他自己肯定反对的许多结论辩护,包括那种认为科学里没有真理,科学完全是没有理性的,或者科学进步是实证上没有根据的,就像相信炼丹术。

科学实在论问题

科学实在论(Scientific realism)是我们应该相信最好的科学理论的信念。这包括相信那些理论指出的无法观察的东西。这样的讨论倾向于造成下面这样的反应,即使哲学家也不能幸免。

“你瞧,这种现实和玄学的讨论都非常好,但是我们多数人使用手机,开汽车,乘飞机,吃抗生素当我们受到病毒感染的时候。科学理论肯定是真理,因为科学家做了那么多正确的东西。”

但是,科学的“反实在论”(anti-realism)就比典型的单纯否认实在论复杂得多。比如,许多反实在论者不挑战科学进步的事实,也不挑战科 学是理性探索的过程这个信念。反实在论者的观点集中在科学知识的局限性或者科学观察内在的一些问题。科学的成功被看作恩赐的,待解释的词,而不是要面对的 挑战。实在论/反实在论的辩论因此非常微妙,认为科学整体上是彻底虚假的或者错误的理论家是绝对的,常常狂热的少数分子。

科学实在论辩论是广泛,复杂的,简单的评述是不公平的。因此,我这里不讨论它,而是推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莱德曼(Ladyman)非常好的著作 《理解科学哲学》(Understanding Philosophy of Science)。我这里提到它只是要说一方面哲学辩论仍然关于科学理论的地位,以及科学观点的真理价值,另一方面,这些辩论是在不断预测科学进步的背景 下进行的。关于科学整体上是正确与错误的议题并不成为辩论科学实在论的真正哲学辩论。

结论---我们该相信谁,相信什么?

考察科学方法和科学进步本质的哲学问题提出了许多看来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是这个过程显然是有价值的,因为它迫使我们面对科学的先入之见,以及科学的可靠性基础。

简要提到的哲学辩论显示对于科学方法和本质或者科学观点的真实性没有绝对的共识。但是,科学实践有些主要的特征使得科学观点不同于其他观点,虽然并不总是普遍实践的,标志着科学证据是一种具有特殊优越性的证据。

弄清科学和非科学观点的区别在哲学上被称为“界限问题”。这曾经是热烈辩论的领域,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像从前那么有争议了,任何试图提供一个科学是什 么的公式将是简单化的,不能让人满意的。但是科学哲学历史上的辩论,对科学家行为的普遍观察让我们得出科学观点的如下几个关键结论:

1)科学观点在发表之前受到清楚界定的实验条件下的不断检验。

2)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前经历同行审阅过程,发表后继续受到检验。

3)科学观点得到证据的支持。

4)科学观点往往可以通过相反的证据来证伪。

这四点结论并不能确定科学实践,但是它们形成了区分科学和非科学观点及其证据的非常好的初步的指南。这些观点隐含的基本原则是透明性,愿意让发现接 受公众和同行的检验,愿意被相反的证据证明是错误的。虽然我们已经看到波普尔证伪性的描述是有问题的,如果一个科学理论解释太多,包括看起来相互矛盾的现 象,那么,这就可能是怀疑其可靠性的一个理由。

科学观点和伪科学观点时刻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从食品生产商到高保真专家都渴望在他们的商品上贴上科学证据的标签。更重要的是,现代世界的有些最紧迫的辩论也是用科学对宗教,科学对伪科学来作为框架的。

科学哲学不能为我们提供一套确定性的答案,实际上,有时候它甚至让我们更加困惑。但是,哲学实践为我们提供方法上的工具箱,帮助我们考察分析关于科学的信念和成见。我们已经知道科学的重要性,但是对科学本质的哲学思考能让我们知道科学为什么重要。

现在我们把科学观点和它值得获得的尊重一致起来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通过挑战它们,检验其可靠性的基础,首先质疑其科学身份。这样做肯定让不同的人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结论将是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基础上。

译自:“Why Science Matters” Elanor Taylor

致谢:本文从詹姆斯莱德曼(James Ladyman)的《理解科学哲学》(Understanding Philosophy of Science )(罗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 2002)获益颇多。同时还感谢爱丁堡大学哲学系阿莱斯达尔里士满博士(Dr Alasdair Richmond)的指导和帮助,文中的错误概由作者本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