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道教关于行善的名言 正文

道教关于行善的名言

时间:2024-10-09 06:24:35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必敬之。

2、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

3、力到处常行好事,礼亏处常存好心。

4、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5、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如戈兵。

6、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7、你不同情跌倒的人的痛苦,在你遇难时也将没有朋友帮忙。

8、缺衣少食贫苦人需加温恤,鳏寡孤独残疾者应多扶持。

9、一颗好心,抵得过黄金

10、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11、礼貌是儿童与青年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12、礼貌使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喜悦。

13、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14、凡是行为善良与高贵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15、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

16、多梦和多言,其中多有虚幻。

17、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

18、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

19、听智慧人的责备,强如听愚昧人的歌唱。

20、惟独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

21、行为纯正的穷乏人,胜过行事乖僻的富足人。

22、相近的邻舍,强如远方的弟兄。

23、摇牛奶必成奶油,扭鼻子必出血。照样,激动怒气必起争端。

24、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

25、贫穷而有智慧的'少年人,胜过年老不肯纳谏的愚昧王。

26、愚昧人张嘴启争端,开口招鞭打。

27、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

28、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处处谨慎。

29、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30、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

31、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32、铁磨铁,磨出刃来。朋友相感,也是如此。

33、诱惑正直人行恶道的,必掉在自己的坑里。

34、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

35、聪明人的心得知识,智慧人的耳求知识。

36、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37、弯曲的不能变直,缺少的不能足数。

38、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

39、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

40、瘸子的脚,空存无用。

41、与盗贼分赃,是恨恶自己的性命。

42、为非作歹的,被义人憎嫌。行事正直的,被恶人憎恶。

43、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口自夸。

44、亵慢人煽惑通城,智慧人止息众怒。

45、生活,就是这样,永远占领着绝对领导的位置,当无数的傻子高呼着自己控制了生活,掌握了命运,却没看到,生活在更高的苍穹上,露出讥笑的嘲讽的面孔

46、执子之手,将子拖走。子说不走,好吧,关门放狗!

47、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4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

49、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50、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5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52、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冲着镜子做鬼脸;年老的时候,镜子算是扯平了。

53、请在珍惜的时候,好好去爱。在放手的时候,好好祝福。

5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55、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6、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不过要是修行不到家的话,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嗔念。

57、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壮烈的牺牲,成熟男人的标志的可以为了理想卑贱的活着。

58、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只好认输,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所以到底是要选择哪个要相信缘分,一切顺其自然。

5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60、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61、生活就像宋祖德的嘴,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

62、少年不胡作妄为,大胆放肆,试问老年时哪来的题材话当年。

63、不要指望,麻雀会飞得很高_劝人孝顺的名言_劝人向善的名言。高处的天空,那是鹰的领地。麻雀如果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样会过得很幸福!

64、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65、我以神的姿态,闪耀在这美的瞬间,凡人勿扰。

66、生别人的气,是拿别人犯的错来惩罚自己。你认为值得吗?再说花两千快钱买一次教训,买一个朋友的真面目,也不算什么,记着以后交友要慎重!

67、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等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68、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69、我不是天桥上算命的,唠不出那么多你爱听的磕。

70、树愈静而风不止,我愈恋而他不在。

71、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72、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等至严丽,如妙花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

73、你的亲人去世了,不要太伤心难过,在天国,他不会喜欢你这样消沉的,打起精神,努力吧,为了你的亲人。

74、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75、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76、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77、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方得坚固本心,任眼前千般景像都是虚幻,本心自巍然不动。

78、如果你还爱他,你应该会希望他过得幸福快乐,希望他跟真正爱的人在一起,绝不会阻止,你要是阻止他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经不爱他了,而如果你不爱他,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变心呢?爱不是占有,真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你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心情好坏,你都希望这个人陪著你。

导语: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大意: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大意: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大意: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大意: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大意:想要关闭它,就要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强化它;想要废除它,就要先兴旺它;想要夺取一些东西,就要先给予一些东西。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大意: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大意: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大意:过分的爱惜会招致巨大的付出,过多的拥有会招致沉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便不会遇到危险,如此就可以长久安全了。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意:最大的祸患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19、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大意: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2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意: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这不正是因为无私吗?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23、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大意: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大意: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难。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大意: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2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大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2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大意: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28、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大意: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2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大意:举世赞誉也不感到得意,举世非议也不感到沮丧。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31、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大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3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大意: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此时此境)却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

33、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大意:小的迷惑能够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3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35、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大意:极致之人的内心就像一面明镜,对于外物来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实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摆脱外物牵累而不损心劳神。

3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大意: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37、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大意:竹笱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笱;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3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大意: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39、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40、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大意: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叫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41、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

大意:一个人如果迷失在物质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这个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4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大意:知道是无可奈何的,就当作命运一样去接受,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4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大意: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终会利断义绝。但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4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马跳过一个很小的缝隙,忽然一下而已。

45、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大意: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

4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大意: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47、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大意:古代的人,随外物变化而内心保持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多变而不能随外物变化。

4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大意:如果情绪上放纵自己悲伤或快乐,那么自身的德行就会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无法体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恶,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会缺失。

4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50、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列御寇》

大意:有手艺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无能的人无所求,所以逍遥自在。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玻夫唯病病,是以不玻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7、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6、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7、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8、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1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2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29、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0、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31、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2、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33、治人事天,莫若啬。

34、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3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37、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0、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4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42、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4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5、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6、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7、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5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附加阅读:关于老子的记载

老子的本人,就极其赋有传奇的色彩,传说他生活于前600年左右—— 前470 年左右,时值春秋时期。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东太清宫镇)人。

《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子一生下来的时候,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他的.容貌极似老年人,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

而无论传说中的老子是怎样的,他确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而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被尊为“道德天尊”道教所尊崇的三清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友之史”,他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亦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而晚年在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即《老子》(又名《老子道德经》、《道德五千文》、《道德经》等),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而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也有一说是:老子归纳了庄周的学说,然后总结得以成书《老子》。但据可考史料,而老子的学说渊源于三大古神书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中的《归藏》,扼腕于现世只存下《周易》一书,前两大古神失传,呜呜,长歌当哭!由此可推,确系庄周发展老子的学说。)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

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亦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