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读书创造精神财富,精神变物质;实践创造 物质财富,物质变精神。
3、书是子孙成长的摇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各种书籍因性质不同,阅读方法也不能一样。但是就一般说,总得像精读时候的阅读那样,就其中的一篇或一章一节,逐句循诵,摘出不了解的处所;然后应用平时阅读的经验,试把那些不了解的处所自求解答,得到了解答,再看注释或参考书,以检验解答的对不对;如果实在无法解答,那就径看注释或参考书。不了解的处所都弄清楚了,又复读一遍,明了全篇或全章全节的大意。最后细读一遍,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全书的各篇或各章各节,都该照此办法。——叶圣陶
5、怒海不及我们顽强,雄狮不及我们自信,山岩不及我们坚定,不,残暴的死神也不及我们果决。
6、一字绕龙蛇,书法不儿戏。
7、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在谈话。
8、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宋)程颢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谚语
11、好学则老而不衰,可免好得之患。
12、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作者:爱默生
13、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
14、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袁枚
15、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佚名
16、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17、韦编三绝。——司马迁
18、知识是种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佚名
20、最好的作品来自于对某种独特写作方式的认真尝试之中。
2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欧阳修
22、读书对于智慧,也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佚名
23、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天生的笨拙,而是习惯的懒惰。——杨静
24、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25、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勤勉是好运之母。
26、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27、我拼命读书为了将来,谁知道没有将来!出处:后天
28、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朱熹
29、读书翻页时感觉朋友很多,等到细品一个段落时朋友突然变少,等到细读一句话时朋友已经寥寥无几,等到我想用着重符号标出几个重点字词时却发现没有了。
30、因为读书是一种习惯,不读书就像我不抽烟那样难受。二是为了解放我自己。……在我看来,一个人仿佛一个包得紧紧的蓓蕾,一个人所读的书或者做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他毫无作用,然而,有些事情对一个人来说确实具有特殊意义,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使得蓓蕾开一片花瓣,花瓣一片片接连开放,最后便开成一朵花。作者:毛姆
31、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俄]普希金
3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33、真正的书籍应是黑夜和沉默的产物,而不是白昼和闲聊的果实。——马塞尔·普鲁斯特
34、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35、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
36、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陶行知
37、黑发不知好学早,自首方悔念书迟。——颜真卿
38、买书没有念书难,念书没有消化难。——奥斯勒
39、必需有所知,不然不如死。——罗曼·罗兰
40、不念书的人,思想就会遏制。——狄德罗
1、哲学是做人学问,知识是做事本领。
2、如果一个人深入思考所读课文的内容,那么,虽然他并没有努力去记住材料,而材料却能很容易地印入并牢固地保存在记忆里。——赞科夫
3、我们读书,必须明确专门的业务知识是主要的,应该求得精深。但也必须懂得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文常识、政治常识、史地常识、自然常识等。——曹方
4、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5、没有艰苦劳动,就没有科学创造。——南斯拉夫
6、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有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陈善
7、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约·诺里斯
8、书籍是培植的工具。——夸美绍斯
9、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
10、为学贵如疑,知疑贵问师。 ——书摘
11、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 ——书摘
12、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 作者:列宁
13、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赫尔岑
14、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唐· 高适
15、通过读书,使我深刻地领悟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道理。
16、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佚名
17、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18、养性不须烹紫雪;读书何但出青云。
19、就让我们在——读书中,感受一会书趣吧!
20、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21、读书对于智慧,就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佚名
22、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23、人们都说现在决定未来,其实真正地是未来决定现在。
24、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5、自己拼命学习的事会变成才能。——维基
2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7、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2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作者:朱熹: 出处:《训学斋规》
29、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30、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31、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32、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交友;在思考中择友,在思考中择书;在朋友中阅读,在朋友中思考。读书、思考、交友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融会贯通的。
3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匆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郑板桥
34、第一次读到一本好书,就象找到了一个好伴侣;再一次读这本好书,就象和伴侣重逢。——(法国)谚语
35、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本身引到深处的对象,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脑子承担过重和会把本身诱离要点的一切。
1、只要努力,万事皆有可能。
2、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读书在古为今用,实践在立异标新。
5、读书,要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的,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6、自学的人在读书收获和成功方面往往超过受过专门教育的人,是因为他们的目的明确,愿望强烈,深知自己要研究什么,要读哪些书。——诺·波特
7、书,要算是人类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8、凡读书即如古人面命,何书不当,以敬对之。若不衣冠端坐看书,即是侮慢古人,须戒之……读书无他道,只须在行字上着力,如读"学而时习",便要勉力时习,读"其为人孝悌",便要勉力孝悌,如此而已。——颜元
9、绝对不要读死书……只有能够批判,才能把前人科学工作成果中对的承继、吸收,错的去掉。——钱学森
10、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穿壁引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葛洪
11、图书馆收藏图书,如不讲究版本,势必使读者时读误书,其害非浅。——郭绍虞
12、只有书背与封面才是那本书最好的部分——这样的书,世上何其多。——狄更斯
13、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有精神。——郑板桥
14、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耩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程端礼
15、与君一席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一柳亚子
16、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乐处也。——林语堂
17、读书要做到"博、精、新"三个字。"博"是博览勤闻,这样可以"多闻阙疑",要反对"孤陋寡闻"。过去说"闭门自精",是不确切的。无选择,无目的的泛览,是不易于精的。精是精密,精通连贯,详明严密,反对"浅尝辄止",也反对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读书的目的在于用,这就要求新方法,新研究,新努力,新结论,新见解的五新,反对故步自封,人云亦云。——郑天挺
1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9、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
2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21、读一书,专取一个注意点;读第二遍,另换一个注意点。这是最粗的方法,其实亦是最好的方法。
22、少而好学,如曰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曰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3、读书对于我来说是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没有一种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2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25、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26、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27、为善最乐,读书更佳。——阮葵生
2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者:韩愈
29、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唐· 高适
3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请保留此标记——《汉乐府。长歌行》
31、读书不可以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要义。—— 林语堂
32、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和读者在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鸣,共同去塑造人生。—— [日]池田大作
33、识字要读书,种地要养猪。
34、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作者:章学诚
35、与时俱进,奋力拼搏。
36、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王晫
37、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朱熹
38、环境于人的影响极大,亲师取友,问道求学是创造环境改进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你们于潜心独研外更要注意这一点,万不要一事不管,一毫不动,专门只关门读死书。——佚名
39、为政,不在于用一己之长,而贵于有以来天下之善。
40、我们可以由读书而搜集知识,但必须利用思考把糠和麦子分开。——(富斯德)
41、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42、充分的利用自己的头脑,去创造自己该拥有的机会。——米数勋
43、优秀的书籍像一个智慧善良的长者,搀扶我一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秦牧
44、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45、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46、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47、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48、嫩绿卷新叶,残黄收故枝。
49、人心如良苗,得养才生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世界读书日,把读书作为一项生命里的长久工程,坚持读书。
50、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达·芬奇
51、自古圣人无常师,如果有,那就是书籍。博览群书辅以学思并重、兼收并蓄,皓首穷经自可学究天人、超凡入圣。
52、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53、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作者:曾国藩 出处:曾国藩家书
54、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55、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56、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学历,不是大学的学历,是读了多少。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就是这个道理,行万里路是阅历。——熊召政
57、为学读书,须是耐烦。作者:朱熹
58、三步写一题,心停手不停。书卷堆如山,纤手辍不耕。神倦惟思睡,铃声蓦然响。壮士征战罢,倦枕书山眠。放眼世界上下五千年,何处状元不读书。
59、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作者:乔治马丁 出处:权力的游戏
60、浪费少年头,何时再回头。
61、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
62、阅读有益好书,能让压力减轻,能让烦恼止步,能让勇创有路,能让追求顺利,能让精神丰富,能让事业成功;4.23世界读书日,愿你读读好书,迎来快乐生活无数,安享人生美好无度!
63、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该品味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须读读他们的一局限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用过于细心性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该全读,我不知道百家讲坛苏轼观后感。勤读,而且专一性读。
64、好书像星星,读不完,看不厌。
65、一生与好书相伴,一世与智慧同行。
66、书香盈耳,茅塞顿开;书香沁心,胸怀大爱。
67、不尽读天下书,不能相天下之士。——汤显祖
68、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之推
69、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 [德]考尔登
70、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71、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卡耐基
72、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73、书籍是科学的成就,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就。——英·培根
74、念书心在书,为事心在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75、发愤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76、书不知义,便是嚼树皮。
77、读书不行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
78、阅读使人充分,交涉使人火速,写作与条记使人准确。 ——[英]培根
79、人家不必论繁华,惟有念书声最佳。 —— 唐寅
80、念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