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荀子说的修身的名言 正文

荀子说的修身的名言

时间:2025-01-16 13:13:52

荀子名言名句:

1、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2、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3、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名言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7、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8、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0、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4、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17、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18、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19、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20、学无止境。

2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2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24、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25、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2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27、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8、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29、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30、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31、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3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3、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4、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3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36、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37、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38、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3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40、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4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42、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4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44、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

4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4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47、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荀子·富国》

48、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49、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5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1、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52、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名言

5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54、君戒专欲,臣戒专利。

55、酒乱其神也。

56、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5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58、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59、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60、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1、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6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3、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荀子经典

64、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65、公生明,偏生暗。

66、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6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6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荀子·礼论》

69、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70、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71、思索以通之。

72、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73、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74、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7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6、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77、笃志而体,君子也。

7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7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80、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81、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82、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8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8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8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8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从以上这些荀子的名言可以看出荀子的思想核心:

孔子中心思想为“仁”,孟子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荀子的.主要观点是“隆礼重法”,“尊贤爱民”。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子思和孟子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弓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和孟子的“性善”说相反,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古书“伪”与“为”相通,指心透过思虑、抉择而后作出的行动,特别是在经过学习之后,就叫做伪,也就是礼义),须要“师化之法,礼义之道”,通过“注错习俗”、“化性起伪”对人的影响,才可以为善。荀子强调后天的学习。

从哲学上说,荀子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在天人关系上,荀子反对天命、鬼神迷信之说,肯定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主张“明于天人之分”,认为天有“天职”,人有“人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的人定胜天思想。既说明规律的不可抗御,也强调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荀子主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荀子继承孔子的地方,还在于他对于礼和师法的重视,坚持儒家“正名”之说,强调尊卑等级名分的必要性,主张“法后王”即效法文、武、周公之道。又由于主张“性恶论”,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荀子成为后来出现的法家的开启者。另外,荀子在经济上主张“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和“省工贾、无夺农时”等主张。为以后历朝历代所遵守,至今仍有借鉴之处。在军事上,其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以德兼人,反对争夺。荀子认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在乎善附民”。而要做到这些,就要隆礼贵义,好士爱民,刑赏并重。此外,还论述了为将之道,如六术,五权等。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位卑未敢忘国。——陆游《病起书怀》

5、学不可以已。——《荀子》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7、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8、报国之心,死而后已。——苏轼

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0、一寸山河一寸金。——左企弓语

1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5、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7、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19、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0、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21、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2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3、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2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7、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曹植《求自诚表》

28、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2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0、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陈蕃语

3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3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33、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34、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3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3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陆九渊

3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40、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4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4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5、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46、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4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5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5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53、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54、三思而后行。——《论语》

5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6、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5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8、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59、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6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61、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6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6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6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关人赴安西》

65、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66、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6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6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70、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71、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72、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

7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7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75、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7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78、好学而不贰。——《左传》

7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80、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8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2、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8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8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85、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8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7、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88、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程颐

89、对心灵来说,没有微不足道的小事。心灵能将一切放大。——巴尔扎克

90、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德扬名,可以不朽。(www。lz13。cn 名言警句)——曹丕

91、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

92、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恩格斯

93、给青年人最好的忠告是让他们谦虚谨慎,孝敬父母,爱戴亲友。——西塞罗

94、道德之所以有如此崇高和美好的名声,就是因为它总是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康德

95、良心平静,在雷声中也睡得着。——托马斯·富勒

96、一个人只有在他努力使自己升华时,才成为真正的人。——安德烈·马尔罗

97、对任何事情都一知半解就等于一无所知。——狄更斯

98、倘使一个人不以知识作为目的,是很可能会失败的。——德莱塞

99、不论你的威望有多高,务必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总是无知的。”——巴甫洛夫

100、一个人若是年轻而且孤独,完全专心于学问,虽然“不能自给”,却过着最充实的生活。——艾芙·居里

1.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5.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6.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7.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8.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

9.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 ,柔自取束。

1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1.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3.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14.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1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6.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 荀子名言

17.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18.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19.公生明,偏生暗。

20.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2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2.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2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24.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25.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26.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27.居必择乡,游必就士。——《荀子劝学》

2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9.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30.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31.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

32.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33.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

34.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

3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36.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37.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8.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39.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40.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

41.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

42.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43.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44.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45.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46.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47.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 荀子名言

48.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9.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50.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5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52.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53.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54.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5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6.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

5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8.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59.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60.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6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62.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63.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64.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65.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6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67.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

68.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69.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70.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71.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72.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73.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74.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75.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

76.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

77.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78.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79.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荀子礼论》

80.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81.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荀子富国》

82.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

83.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 —— 荀子

84.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85.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86.下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下臣事君以货,所愿不得遂毁之。组织里若有人送礼太大,必有所求,如所求未遂,则常反向攻击。

87.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8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89.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90.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91.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92.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93.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94.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9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96.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97.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98.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99.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100.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