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①论证“困境能造就人才”这一道理,相关的语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中心论点句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 《左传》
①曹刿认为可以取信于民措施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 诸葛亮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表现作者高洁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④表述作者写此表文的目的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③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者: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三峡 郦道元
①侧面描写夏季水流的汹涌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抓住清幽闲静的特点,描写春冬江水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柽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三峡》中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马说 韩愈
①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②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③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陋室铭 刘禹锡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写潭边茂盛的植物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 写潭中游鱼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③借景生情,寄寓作者孤寂凄清的失意心情的语句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随着洞庭湖景“一阴一阳”,观景者心中之情也“或悲或喜”,而抒发悲哀之情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抒发喜悦之情的句子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语句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③描写醉翁亭所在群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④主旨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14、爱莲说 周敦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高度慨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感慨真的`隐士少,而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多的句子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传达作者心中苦闷又自命清高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湖心亭看雪
①用白庙手法描写景物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 反映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的句子:独往湖心亭看雪。
18、答谢中书书
①通过两个特定时间段生物活动的描写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直接抒发作者对美好山川赞美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③表达作者与林泉高士相比肩的得意和自豪感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A)
教材分析
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教学设想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3、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4、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规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
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陋室铭>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出示挂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为什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引导。)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因此深得人们喜爱。它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的笔下。在他们的作品中,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可以这样说,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他是怎样赞美莲花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解释:说是古文的一种文体。
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分读后集体朗读。
三、研读课文。
1.让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课文。稍作准备后指名学生讲述第1段意思。
教师讲评,强调实词蕃、染、植的意义,要求同样以沾染为意,说出一个带染字的成语。(答:一尘不染。)
提问:作者赞美莲的这些句子包含了莲的
哪几方面的特点?
讨论后归纳:不同流合污,不妖艳媚俗,刚正不阿,傲然坚贞。
齐读第1段,试将赞美莲的句子背出来。
2.学生自读第2段。
提问: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第一层,是作者对三种花的评价;第二层,是作者的感慨。
提问:两个层次的句式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层三个并列分句,句末都有一个也字,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句末的也是帮助表示判断的语气词。这种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呀的形式,也等于呀表示感叹。
第二层,句式基本相同,但语气各不相同:第一句陈述,第二句设问,第三句感叹。想一想:这三个句子作者用不同语气来表达,其中有什么道理?
分析:第一句表明像陶渊明那样爱菊花的人不多,语气比较平稳,所以用陈述。第二句要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用问句形式加强语气。第三句是说爱牡丹的人很多,言下之意是说世上追求富贵的人多,这里隐含着作者对当时不正世风的批判,感情强烈,所以要用感叹语气。
强调:鲜,这里读作xin,意思是少。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里也有,如鲜为人知的鲜就是这种用法。
思考:这一段两层意思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第一层以三个比喻来评价菊、牡丹和莲三种花,这里虽然没有贬褒之词,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三者之中,君子最为高尚。第二层作者发表感慨,突出自己对莲的喜爱。前后联系,我们不难理解,作者爱莲,是要以莲自况,表明自己是一个像莲那样品格高洁的君子。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齐读第2段,试背诵。
四、总结课文。
1.教师归纳: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课文第1段主要用记叙句法描述了莲花优美的姿态,突出它的高洁品格,表明自己对莲花的喜爱。第2段先用议论对三种花进行评价;再抒发感慨,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不良世风。真正体现了言简意丰、文笔多变。
2.提问: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
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如果不提菊和特丹,只是一味赞颂莲是多么美好,多么高尚,自己对它是多么喜爱,文章就显得单调,意思不容易表达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莲来比较着写,就更能突出莲花的可贵。这就是映衬手法的好处。另外,映衬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这里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可在课后认真地加以揣摩。
3.评价: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里,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能做到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他因为愤世嫉俗而流露的那种目空一切,自视清高的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也是不足取的。
五、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熟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爱莲说>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和作者
同学们学过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七言律诗,知道作者是谁呢?明确:刘禹锡。这首诗里有一句富有哲理流传至今的名言大家还记得吗?明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诗再背一遍呢?(要求学生背齐,老师提示第一句,学生背完好老师给予称赞)。
像这样好的作品和好的诗人都是流芳千古的。刘禹锡不仅在诗歌领域大有作为,而且在散文方面也颇有成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板书题目)
所谓陋室,顾名思义就是简陋的房子。铭,古代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补充其特点:①篇幅短小②一般是押韵的。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1)给下列字注音。
禹yu锡xi馨xin鸿hóng 儒rú牍dú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试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再读课文,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
明确:
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五、研读课文
刘禹锡身居陋室,反说陋室不陋,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间陋室有那些独到之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那些地方是写陋室之美的,在找以前,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
1、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学生翻译,答案见书本。老师重复解释,随后提出疑问:这两句诗着重在于哪两个字呢?
2、明确:绿和青.
我们能不能想象一下这样一个景况:远看,一个小木屋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若隐若现;近观,小木屋四周绿树环绕,郁郁葱葱.再走近一点,可以看到碧绿的苔痕铺满石阶,青葱的草地撒满阳光,草色映入眼帘,也使小屋充满青绿之色。同学们想一想生活在这样一种景色之中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
明确:安静,祥和,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正如<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芳草鲜美,落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乐土,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作为一个情致高雅之人何不喜居于此呢?何不钟情于这个小木屋呢?板书:景色清幽
但是同学们在想一想,作者喜爱陋室,说陋室不陋仅仅是因为景色优美吗?明确:当然不是,还是陋室中的.生活。
3.请一位同学读出文中描写陋室生活的语句,然后全班齐读。
4.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都在和哪些人交往?
明确:鸿儒。鸿儒:博学之人。白丁;没有学问的人,浅薄之人。
5.学生翻译此句。
6.老师补充翻译:只和博学之人来往,不结交那些世俗浅薄之人,可见作者志趣之高雅,品德之高尚。板书:友人博学。
7.那么除了交友之外,作者还有那些生活情趣呢?
明确:弹琴,读经。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佛经。
8.从素琴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
明确:联系生活中的琴,可见作者不喜奢华。
9.那么该怎样理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呢?
明确: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书桌和木简,这里指官府的公文。
10、为什么作者一方面调素琴,一方面又认为乐声乱耳?
明确:刘禹锡是憎恶官僚权贵的。他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生活在陋室之中,和博学之人谈笑,弹弹素琴,读读经书,而不是声色犬马,活得怡然自得,高雅脱俗。能够在纷扰世俗的社会中保持一份高洁傲岸的节操,在看似简陋的屋子里却活得逍遥自在,安贫乐道。板书:情志高尚
11、由此可见,陋室虽然简陋,但关键看是谁住了。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样的人住进去才不感到简陋呢?
明确:像刘禹锡那样品德高尚之人。
12、这正是应验了哪一句话呢?能不能在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主题?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学生翻译此句。
板书:惟吾德馨。并重译此句,加强印象。
13、那么文章到此已经告诉读者,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那为何还要写前面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呢?那不显得多余吗?这两句话和紧接在后面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找一位同学把这三句话连在一起翻译一遍看一看,然后再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这三句话到底有何关联。
明确:山不在于有多高,只要有仙就有名了。水不在有多深,只要有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同样,房子不在乎简陋,只要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显得简陋了。我们可以发现,这三句话在表达上极其类似,由前两句话可以很快的导入到本文的主题。我们把这种形式称之为类比引题。
14、与此相类似,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后面还有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有何作用呢?
明确:南阳诸葛亮的茅草屋,西蜀扬子云的亭子都很简陋破旧,但因为住的人赫赫有名,所以同样被人们景仰。
我们这一课是讲刘禹锡的陋室,干嘛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呢?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呢?
明确:这两句话是再一次证明了我们的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前面开头是用山和水来证明,后面结尾是用历史人物来证明,中间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因此刘禹锡在最后能够水到渠成地引用大圣人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来结束全文。抒发了一种追求高尚情趣,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志向。因此我们把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板书)。
15、学生一齐大声朗读此文。
16、当堂背诵《陋室铭》。
六、布置作业。
1、默写这篇短文。
2、由刘禹锡我们可以想到很多,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有较好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条件,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条件呢?同学们能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板书设计
景色清幽
陋室不陋
友人博学
惟吾德馨
情志高尚
1、“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乐声动听,久久萦绕。你知道这个成语的出处吗? 《列子汤问》
2、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风”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不超过30个字。
背景一:冬天 早晨 风
背景二:夏日 傍晚 风
3、巧填成语
最小的邮筒(难以置信)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4、巧填成语
最大的被子(铺天盖地) 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改头换面)
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 a、这首诗是谁写的?(李商隐)
b、“东边日出西边雨”,猜一个字,是什么字?(汨)
6、爱因斯坦有一个很著名的公式,x+y+z=A,A表示成功,x表示艰苦劳动,y表示正确方法,那么z表示什么?(少说空话)(先天禀赋、虚心好学、科学态度、勇于实践)
7、 说出古代的年龄称谓: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弱冠 (二十岁的男子)
期颐 (百岁之人)
8、我国古代“二十四史”的第一部是什么?最后一部是哪一部?(《史记》《明史》)
9、我国古典诗歌样式有律诗、词,曲,请你各举一个例子:
律诗:杜甫的《春望》
词 :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曲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10、恒山是“五岳”之一,请写出其它四“岳”:
东岳 (泰山) 西岳 (华山)
南岳 (衡山) 中岳 (嵩山)11、说出下列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141岁)
12、准确读出明代徐谓的对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hǎo hào hào hǎo)
13、请说出《红楼梦》的别称:( )
(《石头记》《风月宝鉴》《情憎录》《金陵十二钗》)
14、请说出下列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谁?
《套中人》——别里科夫
《警察与赞美诗》——苏比
《老人与海》——圣地亚哥
15、诺贝尔奖是( )国的科学家( )设立的?从( )年开始的?
(瑞典 诺贝尔 1901年)
16、罗曼.罗兰的名人传都包括那些作品?
(《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
17、人人都需要友情,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的`有关友情的名言、古诗词吧,选两句你最喜欢的写下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18、按要求写出带有“马”字的成语
马( )( )( ) (马到成功)
( )马( )( ) (老马识途)
( )( )马( ) (人困马乏)
( )( )( )马 (心猿意马)
19、中国历史上,称为圣人的是( ),称为亚圣的是( )?(孔子 孟子)
20、“后来居上”原是说后生在哪方面超过了前辈?(B)
A.财富 B.官职 C.书法 D.绘画 E.武艺
21、国产动画片《宝莲灯》当中“二郎神”是主人公“沉香”的:(A)
A.舅舅 B.叔叔 C.伯伯 D.堂兄 E.表哥
22、说出下列雅号是哪位诗人的?
A、诗魔(白居易) B、诗鬼(李贺)
C、诗瓢(唐球)
23、 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豁然开朗)
24、改正下面一段话中的错别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在这温新的烛光里,我仿佛看到奶奶那慈祥的模样,我的心被思念和忧伤笼罩着,不禁潸然落泪。 (mó shān)
25、 请说出金陵十二钗中的任意五个人物:
林黛玉 薛保钗 贾元春 贾迎春 贾探春 贾惜春
26、“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最早是指哪“三不知”?(B)
A. 天、地、人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爷爷、爸爸、哥哥
D.邻里、亲朋、好友 E.儒、释、道三教
27、成语“趋之若鹜”中的“鹜”是哪一种动物?(C)
A.马 B.乌鸦 C.野鸭 D.老鹰
28、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话是( )写的(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29、判断对错: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对)
30、写出两条具有怀疑精神的名言:((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学者先要会疑。
(3)学则须疑。)
31、数字成语谜语。
A、1X1=1 (一成不变)
B、9999 (万无一失)
C、1÷2 (一分为二)
32、请说出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
33、数字成语谜语
A、7÷2(不三不四)
B、2 4 6 8 10(无独有偶)
C、5÷4(四分五裂)
34、说出下列成语和那些人物有关系
1、百步穿杨(养由基)
2、慷慨悲歌(项羽)
3、投笔从戎(班超)
35、说出下列成语和那些人物有关系
1、横槊赋诗(曹操)
2、完璧归赵(蔺相如)
3、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36、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金钱可以买到房子,但买不到( )。(温暖)
金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 )。(美丽)
金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 )。(健康)
金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 )。(学识)
37、在下列方框中填成语,表示前后两个字之间的变化关系。
例如:念——有――口――无――心——含
杭—— ―― ―― ―― ——航(木已成舟)
忍—— ―― ―― ―― ——想(拔刀相助)
感—— ―― ―― ―― ——喊(有口无心)
题—— ―― ―― ―― ——页(一无是处)
3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近代(
A、秋瑾 B、谭嗣同 C、鲁迅
39、将下列成语归类
A肝胆相照 B片甲不留 C怒发冲冠 D抛砖引玉
E胆小如鼠 F目不识丁 G千钧一发 H垂涎三尺 B) )的诗句。(
比喻:1、4、5 夸张:3、7、8 借代:2、6
40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 中的( ),( )两句意思一致。("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2、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 )。
4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的是:( ),(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4、有的人不能正视自身缺点,对批评者持有偏见,就像《扁鹊见蔡桓公》中的 桓公对扁鹊的看法一样:( )。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5、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 ),(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6、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 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瑕"指的是( )。
(林黛玉 贾宝玉)
47、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在古诗文中,不少句子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思。请写出两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伤思为国戍轮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2)江山代有才人出,( )。 (各领风骚数百年)
(3)(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
49、成语接龙:
生死离别——别开生面——面目全非——非同小可——可乘之机——机不可失
50、说出下列作品集的作者
《孟襄阳集》——( )孟浩然
《樊川文集》——( )杜牧
《昌黎先生集》——韩愈
51、写出下列诗句的上下句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B、( ),月有阴晴圆缺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人有悲欢离合)
52、写出两句描绘边塞风光的古诗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53、说出我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至少三个)
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54、“三言二拍”中的“二拍”指的是什么?做这是谁?
明代小说家 凌梦初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55、说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的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荷花淀派(孙犁) 山药蛋派(赵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