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唯才是举名言解释 正文

唯才是举名言解释

时间:2024-10-05 23:20:20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与才能,博览群书,在他的诗词名句中就有体现。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曹操 《让县自鸣本志令》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

夫有其志必成其事。 ——曹操 《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曹操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曹操

世人都说我是奸雄,可都又拿我这个奸雄无可奈何,你们这些自诩为君子的人,也都败在了我这个奸雄手里,如果当君子的代价就是被欺凌,被践踏,被消灭,甚至被 杀的话,我 宁愿当一 个能够实现自己报负的奸雄,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忠义和奸恶,都不是能从表面就能看出来的,也许你们从前看错了我曹操,现在又看错了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错看我。 ——曹操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 《龟虽寿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曹操 《短歌行》

不要愤怒,愤怒会降低你的智慧;不要仇恨,仇恨会使你丧失判断力。( 闪点情话网) ——曹操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之变化,可比世之英雄! ——曹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 嘉宾,鼓 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

老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曹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曹操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曹孟德 《短歌行》

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曹操

扩展阅读:曹操轶事典故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迎回文姬

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于是派遣使者用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重嫁给陈留人董祀,并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横槊赋诗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绝妙好辞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受(盛纳)五辛的器具)。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分香卖履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唐朝诗人罗隐在《邺城》中写到:“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宋朝才女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曾言:“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说曹操曹操就到”有何典故?

问题:“说曹操曹操就到”有何典故?为什么是曹操,而不用别人的名字?

解释:说曹操曹操就到意思是正在讲谁,谁就出现在你面前。

典故: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戏说曹操:

生肖属羊的曹操(公元155--220年)已经是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人物了,《三国演义》把他的性情刻画得入木三分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

曹操中年时曾立下志愿“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没想到风云际会,“偶然”地封了候拜了相便不愿放下权位, 理由是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既为子孙计,又已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江湖未静,不可让位!” 后来又很快地蹿升为“ 魏公”“魏王”,心态上也从“父子相誓终身,灰躯尽命”以报答汉朝“三世厚恩”,转变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既然已经说清楚讲明白了,因此在他死后9个月,儿子曹丕就把汉献帝拉下来,自己当了皇帝,哪里还管他厚恩不厚恩的!不过曹操的心愿只实现了一半,他是被尊为“国父”了,他的儿子曹丕却偏偏只肯尊他为“武帝”。根据《谥法》,“武”比“文”略逊一筹而且有“博闻而无德不得为文”的说法曹操想当“文”王的心情,连儿子都认为不切实际他能不遗憾九泉乎!

曹操当权时,曾经两次下令求才,“唯才是举”,却并不要求德行。于是把东汉以来将近两百年好不容易重整的道德观念完全破坏了。这么样得来的“人才”,司马懿就是个中国翘楚;司马懿的为人,史传上说是猜忌多权变 “有狼顾之相”,看来与曹操的心性是差不多的。曹操曾梦见“三马食槽”的景象,对儿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然而曹丕对司马懿已经是言听计从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就更明目张胆地表露了“天下皆知”的篡夺之心;司马昭死后4个月,儿子司马炎就老实不客气地取代了曹魏。祖孙三代轻易地就把曹操年辛苦经营的“槽”给吞掉了。

曹操说的可能是“真心”的话,连他儿子都不相信、不肯做;然而他说得很动听的“假话”,天下却有三分之一的人深信不疑。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这岂不是莫大的讽刺吗!

曹操歇后语1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背时遇蒋干,胡豆背时遇稀饭——倒霉透了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打徐州——报仇心切

曹操的人马——多多益善

曹操割须——以己律人

曹操杀蔡瑁——操之过急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杀吕布——悔之莫及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遇蒋干——误大事

曹操遇庞统——中了连环计

曹操张飞打哑谜——你猜你的,我猜我的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歇后语2

故事:

曹操杀吕伯奢是《三国演义》中极有意味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说,曹操与陈宫路过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的家,受到吕伯奢的热情款待,杀鸡宰猪的设置晚宴,由于家中无好酒,吕伯奢出门沽酒,结果曹操就起了疑心,来到草堂观察动静,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曹操吓出一身冷汗说,“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接着与陈宫一起二话不说拔剑杀了吕家八口人,当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猪时才知道错怪了好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也一起杀掉,并说出了一句奸诈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个故事给我们印象很深,也凸显了曹操奸诈多疑的性格及形象,通过这个故事及其以后的演绎情节,使曹操这个“乱世之奸雄”予以了定格,也使他阴险恶毒的形象更加脸谱化。

但是,根据史实记载,曹操杀吕伯奢其实并不存在。

一、《魏书》的记载:

太祖(曹操)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数人。

意思是说,曹操为了躲避董卓的追杀,与随从路过吕伯奢家,吕伯奢不在家,他的儿子伙同宾客盗取曹操的马和物品,曹操才下手杀了人。

二、《世语》的记载: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三、孙盛《杂记》的记载: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世语》和《杂记》的记述已经很直白,易于理解,无需注解)

综合以上三种史书的记载可以概括为两种说法:一是曹操在吕家杀人是因为吕伯奢的儿子劫夺了他的马匹和财物,曹操正当防卫并无过错。但此说难以成立,因为,曹操路过吕伯奢家的时候,有很多随从,吕伯奢即使有五个儿子加上宾客,也不敢轻易对曹操一群人动手。二是吕家对曹操待以上宾,好酒好菜相待,曹操却因疑心太重而杀人。此说也难以服众,曹操在亡命之中,吕伯奢又是他父亲的结义兄弟,曹操没有任何理由滥杀无辜。如果是怕吕伯奢“报警”,就没有必要投宿吕家,再说,那个时候又没有“网上追逃”“AAAA级通缉令”,杀人不是更留下踪迹吗。所以,无论哪种说法正确,都绝没有杀吕伯奢一说,因为吕伯奢不在家。

《三国志》根本就没有相关记载,而且,曹操与陈宫投宿吕伯奢家纯粹是子虚乌有,是小说的虚构。曹操杀吕伯奢成了历史上最冤的人(图片来源网络)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是采用《世语》和《杂记》的

一部《三国演义》使曹操蒙冤近20xx年,曹操真的成了历史上最冤屈的人,他若在天有灵,不知作何感想。

不过曹操似乎早有预料,故作《短歌行》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曹操歇后语3

一、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三国演义》中说,陈宫和曹操逃走后,途中宿在吕伯奢家,夜间听有磨刀声,误认为要杀他,他先杀了吕的全家。知道错杀后,又将错就错杀了吕伯奢。

[例] 赵淑梅笑了笑说:“你们这种做法我不同意,已经知道错了,为何还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二、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三国演义》中讲,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进不能攻,退不能守。有人请示夜间口号,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吃着不可口,扔了又可惜。比喻取舍不定,心情矛盾。

[例] 这事在他看来是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没办法最后还是收留起来了。

三、过时的萝卜--网(枉)操心

“网”与“枉”谐音。萝卜老了心里要起纤维(细丝)。比喻考虑或料理某件事,白费了心思,没有效果。 (例)卢萍说:“他做了许多工作,结果还是过时的萝卜--网(枉)操心!”

狗尿苔做点心馅儿

四、“仁”与“人”谐音。双关语。骂人的话。

[例]“红辣椒”先是一愣,接着笑道:“哎呀,我当是谁呢,原来是咱们的大队长!新官上任三把火,好厉害呀!狗尿苔做点心馅儿--成了仁(人)儿了”

曹操歇后语4

曹操杀华佗歇后语

华佗作为中国古代神医,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至今让后人景仰。一代神医死于何因一直是一个千古之谜,但在中国的歇后语中却有一则道出了华佗死因。你知道是哪一则歇后语吗?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以怨报德

【释义】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一、关于曹操杀华佗的故事

《三国演义》对此的解释可谓深入人心。在该书的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详细地描写了曹操杀华佗的经过。

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

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麻肺汤”(按: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剂),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而华佗所着的《青囊书》也因此失传。华佗本为“士人”,入仕为官才是他的人生目标,从医仅是“业余爱好”。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时期,社会上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点,公卿大多数是熟悉经术者,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3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名医弃医从政的例子很多。这种社会风尚不能不对华佗有所影响。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徐少锦的文章认为,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入仕做官也是华佗的人生目标,从医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是,该书还记载,沛国相陈珪荐举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辟他做官,他都不去。这又是为什么呢?林振清在文章中指出,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华佗才气大,颇自负,认为陈珪、黄琬荐举的`官职都不大,不肯为之。二是他已经迷恋上医学,不愿为此小官而抛弃所喜好的医学。走上从医道路后,华佗深以为耻,经常后悔,时刻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该书的《方技传》中写道,“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一语道破了华佗走上从医道路以后的心态。在行医的过程中,华佗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他的医术是高明的,名气越来越大,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在跟这些高官权贵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客气地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的再度降临。《一家之言,何以为信?》 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两度要挟,意图求取官爵。

曹操请华佗为他治疗“头风”顽症,华佗用针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华佗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曹操的病果真那么严重了吗?

据中医界人士讲,“头风”病确实比较顽固,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想要彻底治愈确实很困难,华佗虽为神医,也未必有治愈的良策。但若说即使“恒事攻治”,也只能苟延岁月,死期将近,就未免危言耸听了,很明显有要挟的成分在内。

在文章中,林振清认为,华佗正是想利用为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要挟曹操给他官爵。曹操后来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能治好这病,他为我治病,想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这说明曹操当时是明白华佗的言外之意的。但是他并没有立即满足华佗的要求。于是,华佗便以收到家书,想回家小住几天为借口,请假回家,到家后又托辞妻子有病,一直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曹操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华佗服罪伏诛。

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回家后,曹操曾经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曾命令郡县官员将华佗遣送回来,但是华佗还是不肯回来。 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真病了,就赐给四十斛小豆,并放宽期限;如果华佗说谎,就拘捕押送他回来。于是华佗就被交付许县监狱,审讯后本人认罪。荀彧替华佗向曹操求情,曹操不理,将华佗给处死了。

曹操杀华佗是不是一时意气用事呢?判处华佗死刑有法律依据吗?

曹操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在历史上以“动以王法从事”着称。无论是理政还是治军乃至齐家、诫子,曹操都以汉律为基本准则。徐少锦在文章中指出,依照汉律的规定,华佗犯了两宗罪:一是欺骗罪,二是不从征召罪。主要是后者。汉律中有“大不敬”罪,对“亏礼废节”之犯者要处以重刑,《汉书·申屠嘉传》便载有人“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的案例。“大不敬”的具体内容较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

二、关于曹操的歇后语

(一)正面:坚决果断、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严于律己

1、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2、曹操做事——大刀阔斧。

3、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4、曹操遇关公——喜不自喜

5、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6、曹操割须——以己律人 (众将愿为他出生入死)

三、曹操考华佗

华佗的医术高明和医学知识的渊博,三国时期就驰名中外。魏武帝曹操是一个不信诈的人,他想考考华佗,看他对中药精通如何。于是口授徐庶写了下面一首四言诗句:

胸中荷花,西湖秋英。

晴空夜明,初入其境。

长生不老,永远康宁。

老娘获利,警惕家人。

五除三十,假满期临。

胸有大略,军师难混。

接骨医生,老实忠诚。

无能缺技,药店关门。

以上诗句,若是旁人看了还以为是批评和指责华佗无能。可是华佗看了之后,自言自语地说:“相爷又在考我也。”于是挥笔行墨,写了十六种中草药的名字,由徐庶转交给曹操,曹操看了大喜,说:“果真是有能之悲也!”

你知道曹操的诗句是什么意思吗?

谜底:每一句诗是一句中药名: 穿心莲 杭菊 满天星 生地 万年青 千年健 益母 防己 商陆 当归 远志 苦参 续断 厚朴 白术 没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