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环境优美的好词好句
好词精选:
山清水秀
【解释】:形容风景优美。
【出自】: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烟波浩渺
【解释】:烟波:雾霭苍茫的水面;浩渺:水面辽阔。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出自】:唐·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乌飞处认乡关。”
世外桃源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美轮美奂
【解释】: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青山绿水
【解释】:泛称美好山河。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
潺潺流水
【释义】拟声词。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或是形容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示例】 走在山里,随处可以听到潺潺流水声。
别有洞天
【解释】: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
【出自】: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湖光山色
【解释】: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出自】:宋·吴自牧《梦梁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锺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寇。” 好句精选:
碧波荡漾,绿水环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刑。一环接着一环,微风拂过,似有万千愁绪,湖中泛起了涟漪。
草原多么像海啊!只是比海寂静;草原多么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广漠得望不到边际。
高原的气候,真叫人无从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风满天,忽而平静得纹丝不动。
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闪便不见了。
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袒露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
那霏霏的雨丝,宛如一片朦胧的烟雾,遮掩了绵延千里的淮河平原。
山野里,金黄的油菜花夹杂在绿油油的麦苗里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春色画卷,使人赞叹不已。
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象她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
西边天际出现了比胖娃娃的脸蛋还要红还要娇嫩的粉红色。太阳的周围最红,红得那样迷人。红色向四下蔓延着,蔓延了半个天空,一层比一层逐渐淡下去,直到变成了灰白色。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
夜幕笼罩着草原,一盘圆月从鱼鳞般的云隙中闪出,草原上弥漫起朦胧的月光,像是升腾起来的一片淡淡的银雾。
一片连绵不断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没有山丘,像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的海一样平静。
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微风扶着泥土散发出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庄稼吹得如涟波荡漾。
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也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远远地眺望,草地上有团团白云在蠕动,原来这是牧场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壮可爱,使草原更加生机勃勃。
描写环境的诗句:
1 杜甫的<望岳>中,表现杜甫蓬勃朝气和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杜甫的<春望>中采用移情于自然的手法表达情感,产生万物同悲的艺术效果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次北固山下>中,无意说理却在写景中包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 <次北固山下>中,流露着作者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鸟儿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钱塘湖春行>中勾画出西湖早春美丽景色的名句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使至塞上>中写塞上景物,流露出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8 <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壮阔景象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0陆游<游山西村>被后人用来比喻自爱遇到困境时生出许多希望的诗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1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心里突然悟出某个道理而感觉明朗起来的成语是: 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的环境优美 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
勾画了桃源人安居乐业和乡村安宁和谐的氛围;用来形容桃林迷人景致的成语是: ;由后遂无问津者”演化而来的成语是:
豁然开朗 世外桃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落英缤纷 无人问津
12<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孔子劝诫弟子要实事求是的句子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3<陋室铭>中表现自己不受世俗牵累的安适惬意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恶案牍之劳形.
14<爱莲说>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船行之快的句子是: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前月光月影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7出自<论语>中,原指重新温习过去已经学过的知识,会有新的收获,现在也用以指借鉴历史的
温故知新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不耻下问
18 我们向往幸福快乐的生活,<桃花源记>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美景,请你写出最能表现源中人生活和平美好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原本”草无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杜甫在<春望>中却以含情之眼视物,表达感时恨别之情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古人很重视环境对人成长熏陶的作用,<陋室铭>中就有表现主人因品德高尚而居住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1 陆游的<游山西村>诗中,用于描写农村自然风光而又给人启发,被后人用于体现人生境遇,具有千古不灭的比喻价值的诗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2陆游的<游山西村>诗中写人在困境中会萌发出新的希望,也暗示世间事物的消长变化的诗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3 同样是咏物,刘禹锡的<秋词>通过”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描述,写出了秋天明艳美丽的景致,而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以一句” ”写尽了秋天肃杀之气.
枯藤老树昏鸦
24 当前,在全球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中外文化正在进行着史无前例的交流与碰撞,如何承传传统,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论语>中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即: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5 宋朝人写诗往往蕴含哲理,引人思考.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朱熹的<观书有感> 陆游的<游山西村>,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请从上述作品中任选两篇,写出其中蕴含的哲理 引人思考的诗句:
26 郦道元的<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时的三峡景观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7 小强学习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入一个新的班级,不为同学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王老师引述了<论语>中的两句话 ,
.使他茅塞顿开,解开了心中的结.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8 <望岳》中表达心中的豪情和理想的句子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9《春望》中,接家书的珍贵来表现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的句子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0《春望》中,诗人妙用通感,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1 《钱塘湖春行》中,表达对春天欣欣向荣的喜爱的句子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一课时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lǒnɡzhào huījìn qīnluè lóu ɡě
hǒnɡwěi màn yóu liúlián zuìzhènɡ
二、一锤定音(在黑体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损失( xǔn sǔn ) 掠夺 ( luè luō )
瑰宝( ɡui ɡuī ) 环绕( ráo rào )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郊( )消( )博( )秦( )
效( )销( )搏( )泰( )
四、辨析字义(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奇珍异宝( )1奇特2不同3害怕4惊奇
众星拱月( )1环绕2隆起3顶动4抱拳
西洋景观( )1景象2观看3庙宇4看法
名胜古迹( )1超出2赢 3优美4承受
举世闻名( )1推选2提出3全4动作
五、臭味相投(写近义词)。
估量( )流连( )任意( )
根据( )漫游( )破坏( )
六、补充词语。
( )( )剔透 ( )情( )意
( )( )辉煌 ( )南( )北
七、照样写词。
亭台楼阁花鸟鱼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莺歌燕舞草长莺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句子整容。
1、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1)圆明园中有民族建筑。圆明园中有西洋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侵略者放火烧了圆明园。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景观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天的游览是最有趣的一天。(病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你知道吗(文学常识)?
圆明园位于北京__________,原为____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_侵略者侵入园内,先是抢掠财物,后又放火焚毁了圆明园。
第二课时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一)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数周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仿照划线句子用关联词造句。
2、写出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 ) 幻想( )
3、圆明园中的景观大致包括哪些类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第一句话的写法写一个句子,描绘一个节日热闹纷繁的景象。(用上加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圆明园昔日壮美的景观依然还在的话,身临其境,你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谁把强盗引入了圆明园?
近日读史,看到清代伟大爱国诗人龚自珍之子龚半伦的一段丑事,颇有感触。
龚自珍作为爱国诗人而名垂青史,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去世后,逆子龚半伦却卖国求荣,成了侵略者的帮凶。
据《清朝野史大观》、《圆明园残毁考》等载: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中国,龚半伦随英舰北上来到北京后,将辫发盘到头顶,戴洋人帽,穿白色西装,出入洋兵营盘,狐假虎威,好不得意。随后,他将联军引进圆明园,并抢先一步单骑直入,取珍宝重器以归,大发横财。然后,就有了那场震惊中外的大火这场大火燃烧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还烧得所有的中国人心痛,也让世界上所有有良知的人心痛。
与龚半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父亲龚自珍。父子俩一个爱国,一个卖国,一个名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清人赵翼说,名父之子多败德,这虽然不是必然规律,但名父不幸而有逆子,按照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龚自珍自然也难辞其咎。
一家如此,一国也如此。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荣,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也有汉奸、走狗、卖国贼引狼入室,认贼作父。戚继光,抗击倭寇,出生入死,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林则徐,临危受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左宗棠以花甲之年,请缨出征,抬着棺材行军,率部收复新疆大片领土;杨靖宇,战斗在白山黑水,英勇无畏,洒尽最后一滴血;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惊天地,泣鬼神国难当头,也难免会有像秦桧、龚半伦、汪精卫那样的大小汉奸沉渣泛起,为虎作伥;和平年代,照样有种种危害祖国的行为存在,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
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历史代谢,人事更迭,但无论怎样沧海桑田,爱国志士都将永远被人纪念景仰,爱国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而那些危害祖国的历史罪人,不论以什么形式出现,都是极其可耻而不可饶恕的,他们最终必然身败名裂,受到人民的惩罚。
1、 写出两个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学。
在文中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花甲之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危受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历史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了文中提到的爱国仁人志士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人的什么事迹?请写一写。
(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类别从文中摘录四字词语。
(1)含褒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贬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文中出现的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你还能够另外再写出两句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教益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爱国的名言警句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 司马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 李白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 陆游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
立于地球之上。
── 詹天佑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 陈辉
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寸寸山河寸寸金。
── 黄遵宪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植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细读课文2、3、4节,抓重点词句了解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重点词句了解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预设:
一、名句引出
出示句子: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法国作家雨果
(1)指名读这段话。
(2)引出——圆明园
(设计意图:语文课上无处不激情,但都应该以朗读为本,一个导入,通过读读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让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我国的圆明园是很了不起的,为下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第二自然段导入
出示圆明园图和第二自然段。
(1)仔细读读这段话,找出一个词来概括圆明园。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理解这两个词语
(2)1860年10月6日那一天,他的命运完全改变了,北京城里来了一批强盗,点燃起一把熊熊大火,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将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给毁灭了,化为了一片灰烬。(补全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3)读一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第二自然段的两个重点词语“举世闻名”和“众星拱月”入手,既理解了词语,又丰厚了情感——圆明园很了不起。接着引入“毁灭”,学生心中的愤怒、惋惜之情就迸发出来了。)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初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遇到难度的词、句就多读几遍。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想一想,课文除了写圆明园的毁灭,还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预习情况
A检查字词
出示:
举世闻名建筑宏伟蓬莱瑶台玲珑剔透金碧辉煌众星拱月
一片灰烬不可估量烟云笼罩统统掠走销毁罪证任意破坏
注意:“剔”和“量”的读音
比较两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概括地写了圆明园的价值以及毁灭后所带来的损失。)
(设计意图:两组词语的排列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也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昔日的圆明园里到底有些什么?他的价值何在?读第三自然段,在书上划一划,写一写。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教师巡视)
交流:圆明园里有什么呢?
2)交流
A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板书有……也有……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也有……
指导朗读
B圆明园中还有些什么?
模仿各地的风景名胜
诗情画意的建筑还有……
西洋建筑不仅……还有……)
齐读这两句话,赞美圆明园建筑之多!
小结:用连词介绍得更条理。
(出示组图)
C当你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皇家园林,你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出示句子: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图片和重点句朗读的指导,充分让学生理解园内景观的风格各异、千姿百态,从而接受思想美和语言美的熏陶。)
3)补充资料:圆明园里著名的景点有四十处,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圆明园内。
课件出示正大光明、天然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碧桐书院、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学生自由读)
难怪作者这样说:
出示句子: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设计意图:昔日的圆明园巳不复存在,它的宏伟壮观只能通过文中的文字去品味、去想象,适当地拓展课外的资料,可以丰富文本的内涵,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的宏伟景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产生对圆明园的喜爱之情。)
4)指导背诵:选择其中一句背下来。
2、学习第四自然段:
A其实,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我们来看看句话。
(出示句子: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生读)(看图片)
B写话:用上一些连词向大家介绍这些历史文物,并且写出这些文物的特点?选择其中的一句写在书本的旁边。(学生试着写)
C段落比较:
师小结:所以说我们写文章并不是越详细就越好,应该有详有略,这样才能突出重点部分。
(设计意图:将第三自然段中学到写作方法运用到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平时的写作并不是把每一部分都写得越详细越好,巧妙地进行了写法的指导。)
五、总结
法国的大作家雨果要这样说:
(出示句子:“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黄金,施以脂粉。……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 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设计意图:用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结尾,将学生对圆明园的赞叹、喜爱之情进一步升华,下节课再学圆明园的毁灭就水到渠成了,更能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情。)
拓展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综合资料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惨,爱恨交织。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部分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学习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法建议
1.本文对圆明园当年辉煌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因为介绍的内容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使学生对当年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凭借插图,也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教师还可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分清文章的主次”是前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在本组教材教学中应得到进一步训练。 “分清文章的主次”首先应该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知道课文每部分写的是什么,使学生能了解介绍 “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是文章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