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中兴4大名臣名言 正文

中兴4大名臣名言

时间:2024-09-30 15:22:07

1、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2、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3、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4、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5、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6、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7、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8、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9、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

10、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边贡《重赠吴国宾》

11、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12、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13、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14、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15、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16、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7、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李颀《送陈章甫》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20、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21、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于谦《岳忠武王祠》

22、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3、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24、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陈毅

25、秦城岁芳老,越国春山秀。——李益《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26、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m空林。——郑思肖《二砺》

27、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苏轼《念奴娇中秋》

28、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李白《秦女卷衣》

29、今宵求梦想,难到青楼上。——牛峤《菩萨蛮柳花飞处莺声急》

30、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32、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3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4、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35、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赵鼎《寒食》

36、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3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38、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9、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40、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41、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42、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44、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4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46、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47、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48、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谢觉哉

49、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50、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

51、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杜甫《岁晏行》

52、衔冤只合甘先死,何待花间不肯言。——汪遵《息国》

53、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54、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55、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汪遵《咏昭君》

56、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朱敦儒《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57、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h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58、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59、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60、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後。——潘希白《大有九日》

61、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62、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63、龙虎方交争,七国并抗衡。——张华《游侠篇》

64、望上国,山呼鳌,摇k炉香。——柳永《送征衣过韶阳》

65、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66、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67、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杜甫《为农》

68、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李益《隋宫燕》

69、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刘因《观梅有感》

70、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李商隐《茂陵》

71、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72、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73、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74、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75、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76、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虞集《听雨》

77、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78、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79、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80、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81、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82、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范云《效古诗》

【人物介绍】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1、大丈夫生世,惟血气养性不可磨灭,否则入魔道矣。

2、夫人惟气之盛者,能舍人之所不能舍,而为人之所不能为。

3、然病者,身也,而心志则不能病也。当病之时,宜息养其身,而不可灰颓其志气。立心坚确,阴阳亦退而听命也。

4、人生遭遇本有一定,但当尽其在我,以待事会之来。

5、谣诼之来本非意料所备,息谤莫若自涤,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

6、得失常事,不足虑,总以发奋读书为主。

7、体气多病,得名人文集,静心读之,亦足以养病。

8、平日遇事不能持平,威信无从服众,以至一发难收,柔远二字须看的通透,柔克高明。柔克者,非事事将順之谓柔也,绕指柔中自有百炼刚在。

9、出水芙蓉,光华夺目。曾几何时无复当初颜色?苍松翠柏,视似平常,而百年不谢也。

10、凡论事,只论是非,不能顾毁誉利害。

11、办事久则阅历透,必多沈著痛快之处,非文人空谈所及。

12、人才随风气为转移,须自上而率之,此议实为探源。

13、法待人而后行,事因时为变通,若徒墨守旧章,拘牵浮议,则为之而必不成,成之而必不久。

14、从来御侮之道,必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和,无论用刚用柔,要当预修武备,确有可以自立之基,然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和则久。

15、办天下大事,贵实心,尤贵虚心。非真知灼见不能办事,亦不能论事,贵耳贱目,最足误事。

16、实心实力,廉政为本,精核为用,先自立于不败之地,始终不移,庶几可大可久。

17、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18、庙堂内外议论,人心皆难画一,无真能主持之权,即断无通力合作之日。

19、从前历佐诸帅,茫无指归,至此如识指南针,获益匪浅。

20、我不想批评美国,我对美国政府给予我的接待毫无怨言,这些都是我所期待的。

21、只是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而我只对其中一部分有所了解。

22、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

23、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中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

24、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中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层建筑若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25、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

26、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得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上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

27、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

28、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所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雇请女家庭教师。

29、我们现在还没有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

30、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包括欧洲和美国)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导语: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名人

十位历史名人故事及话题分析

1.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2.曹雪芹戏谑权贵

清末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送礼。曹雪芹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

分析:在清贫的生活中,能做到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节操的人,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话题:“人的品格”“自尊与他尊”

3.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4.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5.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话题:“骨气”“人格和国格”

6.陆游气吞残虏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分析: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话题:“文学的力量”

7.王国维之死

王国维的文化生命中,最深奥的一笔是他的死。

关于他的死,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有如下记载:“五月初二日夜,阅试卷毕,草遗书怀之。是夜熟眠如常。翌晨(即1927年6月2日)盥洗饮食,赴研究院视事亦如常。忽于友人处假银饼五枚,独行出校门,雇车至颐和园。步行至排云轩西鱼藻轩前,临流独立,尽纸烟一支,园丁曾见之,忽闻有落水声,争往援起,不及二分钟已气绝矣,时正巳正也。”

由此大体可以推测,王国维的死,不仅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而且平静得很,如同去赴一位老朋友的`约会,没有丝毫激昂的成分。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的平静,为王国维在文化史的坐标系上圈定了一个独特的位置。他并非死于具体的时事,而极可能是死于对他身处其中的文化精神的失望,对于中国文化中某些无法补救的缺失的绝望。从大的历史观来看,他的死,不仅不拘泥于一些具体时务,更超越了个体生命;他以死来将自己同沦落的文化分割开来——他看到,倘肉体不死,精神必定走向泯灭,所以,只有以肉体的死,换取精神的永生。这正是他的大清醒、大智慧处。当时恐怕只有少数有同感者看穿了这一点。

分析:宁静无悔的选择,似乎在追求着什么,也许是中国知识分子那内心深处的一种恬然吧!

话题:“选择和追求”“死亡与永生”

8.绝不气馁的贾平凹

贾平凹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他连连在校报上发表诗作,并逐步将作品投向社会上的大小报刊,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一如既往地看书、写作、投稿,终于获得成功。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着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

分析:毅力是一种闪烁着勇敢者光芒的品质。失败了,不可怕,做一个有毅力的勇敢者,成功定是你的。

话题:“写作之路”“坚持就是胜利”

9.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话题:“理想和现实”“选择”

10.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

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分析: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话题:“爱国”“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