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说个体差异的名言 正文

说个体差异的名言

时间:2024-09-29 13:23:18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孩子在父亲和母亲的潜移默化中启蒙成长,也就是说:欲改变孩子,家长必须先改变自己。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时代,人人都在抢跑,孩子若慢悠悠地会不会成为一个失败者?”于是,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落后于人,疯狂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上各种课程,学钢琴书法,期盼孩子早点成才,从而陷入家庭教育的误区。

01.感受比道理更重要

在《焦点访谈》的一期节目中,有些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经常遭父母呵斥、打骂,家庭管教也特别严,每天要学到11点,玩得机会很少,最后导致孩子抵触情绪严重,出现明显的强迫症。

这些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总忍不住把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强加给孩子,而很少考虑孩子是否接受,更难做到心平气和,与孩子平等交流,也就是缺少对孩子的尊重。

实际上,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有自身的内心规律,违背了规律做事,甚至拔苗助长,都不会有好结果的。孩子虽小却也有独立人格,只相信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尽量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讲话;尊重他的选择,认同他的感受;把孩子的感受用适当的词表达出来,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被孩子接受。

无论任何年纪,都要懂得,错了是经历,对了是幸运,内心的感受比大道理更重要。不在于你说什么做什么,在于孩子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02.习惯比智商更重要

智力是许多父母评定一个孩子是否优异的指标,于是不惜一切手段造神童。高智商的人解决问题容易一些,但不等于成功就容易一些。也可以说,如果孩子不能按时上交作业,再聪明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在《学习与个体差异》一书中提到,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拥有最有帮助的好习惯,就能够比普通学生的成绩提高整整一个档次。一个天才不思进取也会被埋没,大脑不用总会生锈,变得迟钝。可见,好习惯比智商更重要。

尽管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神童,至少孩子拥有的好习惯里,有一个是优秀。事实上,优秀不一定要出类拔萃,只要孩子能尽责把事情力所能及的办好,把一个好习惯坚持下去,长大后他就会成为计划性很强的人,这样的人更具备成功者的潜质。

03.品德比分数更重要

一个孩子善良、真实、有爱心、爱读书,这些都是优点。相比那些考高分却自私、不懂得感恩、狂妄自大、虚伪的人而言,拥有一个良好品德与素质的孩子更值得。

世界500强企业有一门面试题:一家企业招聘员工,一些怀揣高学历文凭的学生去面试,包括本科生、硕士和博士,这些人递上应聘材料后,得到的答复是待定。

后来一个大专生试探性的去轻轻敲门,得到允许后,他轻轻推开门发现墙角的扫把倒了,就弯腰捡起它并放好。

就这样一个细节,让他得到了一个工作岗位,面试官是这样解释的:连这样不起眼的小事情都看在眼的人,一定非常有责任心。

品德好的`孩子,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发生矛盾常思己之过,出了问题常想进步之策。认为自己只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好就行,并坚信先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家庭教育是一个根基,一个成人的基础。你要知道,成人永远比成才更重要。而成人的关键要素,就是德,鼓励孩子从小就做一个真善美、品德高尚的人。

04.心态比能力更重要

《龟兔赛跑》的故事里,兔子跑得快能力强,却反被乌龟超越。故事很平凡,却告诉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任何事情都可以战胜,高傲自大的人生就算再有能力也会逆流而退。因此,有能力取得成功的前提是看心态是否摆正位置。

孩子消极心态,喝凉水都塞牙缝;孩子心态积极,可以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风景。保持一种好心态,除了能提升孩子的魅力,还能提升整体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健康,提高享受幸福的指数的程度,令孩子懂得自尊自爱。

所以,一个人无论拥有什么样的成就都并不是最重要的,去保持一个更好的心态,才是真正最重要的,这比只是寒窗苦读几十年最终变成了一个书呆子要强上千万倍。

05.兴趣比知识更重要

笋干老师一直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

当学习对孩子没有了吸引力和挑战性而沦落为简单、无聊的重复劳动时,孩子就失去了求知欲和好奇心,要么消极怠工,要么支吾差事,这就是孩子厌学的源头。

在培养孩子兴趣时,家长不应该片面的去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和欣赏孩子去培养他获得新知识的兴趣,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任的做法。当兴趣向痴迷发展时,爱好就会成为孩子最大的优势,他们也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情。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自己!”孩子在父亲和母亲的潜移默化中启蒙成长,也就是说:欲改变孩子,家长必须先改变自己。

马云有句名言:“当你成功时,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的确,无论古今中外,成功者都以为自己手握真理,特别爱煲“心灵鸡汤”,当然,他们也有这个资格,且销路一向不错。谁要不信,他立马可以现身说法:我就是最好的例子。颇像旧时街头卖大力丸的汉子。

不过,成功者的心灵鸡汤,即他们的经验体会、成功诀窍、人生感悟、励志名言,却未必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毕竟,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个体差异,时空不同,机遇有无,投入多少,若被这些复杂因素一除,心灵鸡汤就可能会立刻变得淡如白水。

李嘉诚是蝉联多年的华人首富,也是煲心灵鸡汤的大户与高手。记录他励志名言与成功经历的书有多种版本,且一直都很畅销,譬如,“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这是讲信心;“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这是讲勇敢;“勤奋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这是讲勤奋;“抓住了时间就抓住了成功”,这是讲惜时;“世上从不缺少机会,只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这是讲善抓机遇。这些名言都好理解,做起来也未必有多难,有信心、敢拼搏、能敬业、善惜时的人数不胜数,可是到目前为止,在财富塔尖上长袖善舞的也还只有一个李嘉诚。

白手起家的俞敏洪,把“新东方”做得风生水起,中外闻名,创造了商界、学界一个奇迹。踌躇满志的俞董,自然也没少烹制心灵鸡汤。在电视节目里,博客里,报刊人物专访里,个人传记里,俞敏洪的励志名言俯拾皆是,无不精彩。譬如,“哪怕是最没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个勇敢者去坚持做,到最后就会拥有希望”;“光有奋斗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做”;“时间+目标+努力=成功”;“一辈子的目标要定得高远,但每个阶段的目标要现实,要永远比周围人做得好一点”……估计听过俞敏洪演讲的人数以万计,看过他的'励志书的人更多,但如果想复制俞董奇迹,像他一样辉煌,不夸张地说,几无可能。

还有创建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的马云,也是励志名言满天飞,心灵鸡汤遍地是。马云说,“看见10只兔子,你只能抓一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又说,“发令枪一响,你没时间看你的对手是怎么跑的。只有明天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他还说过,“如果早起的那只鸟没有吃到虫子,那就会被别的鸟吃掉。”这些名言无疑都是经验之谈,都很有道理,很鼓舞人心,但要真想做到马云那样成功,还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制约因素,因而,在电子商务界,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还是阿里巴巴在一枝独秀。

除了成功的企业家,还有成功的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学问家,他们的心灵鸡汤,虽风格不同,语言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归纳起来,其精神内核也基本上不外乎这几个要点:志向远大,坚持不懈,善抓机遇,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这些话看似简单,做起来其实难之又难,往往需要为之付出终生努力也不一定奏效,因而,能始终践行的寥寥无几。因此,依我管见,名人的心灵鸡汤能养人,也能误人;说其全没用,不是事实,说其有大用,也不合实际。如果相信它是十全大补,喝了就一定能成功,经商成为第二个李嘉诚,办学成为又一个俞敏洪,那就会误人;如果不迷信它,随意读读,受点启发,像萝卜白菜一样吃下,则能养人。

另外,人生固然渴望成功,但成功不是唯一目标。只要我们活得愉快、幸福、有价值,未必一定要把自己绑在成功的战车上,让未必有用的心灵鸡汤把我们灌得胃满肚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是教育家和行政管理者喜欢引用的一句话,我不知道这句话最早出自那里,只是觉得用此话使用频率过高,社会影响过大,而且很多时候用在了很特别的地方,大多时候不但没有激励起教师的永担重任决心,反而起到了打击教师自信的负面作用。

该名言没有定语做条件限制,从语法的角度重新定义,解释此话,还原过来的意思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好,学生教不好,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的问题。”

从上句话很显然可以看出,目前的教育专家对教育现象了解的不是很到位,而且十分的肤浅和狭隘。说这句话的人通常忘记了一个基本的常识,任何行为必须都要设置一个环境,即是前提。

我们再回到这句话里来,学生都可以教好,“好学生”标准是什么呢?甲可以说学习好,乙可以说体育好,丙可以说品行好,丁还可以说……。总之,好的标准在此话里面没有做出任何的定义,就是说“好”的范畴没有规范出来。国家的教育政策说的“好学生”应该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发展的完美境界而已,世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人。所以,这个方针实施起来就是空中楼阁,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这样的人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如果“好”的标准是五育里面的任何一个,只要占一个,就是一名好学生,那我可以自豪的说,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标准,他们走进学校就能够找到自我价值,就能够实现自我的满足。所有的教师在这样的条件下,也都可以找到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都能够成为出色的教师。

可是,目前的“好”大多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学习好,成绩好,分数高。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我认知结构的差异,决定着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有着层次和区别,但如今的教育将所有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室里,大家都靠一种方式自我成长,用一种评估标准衡量一个学生的潜质和发展机遇,就是成绩。所谓的“好”学生,就是以成绩好,每次考试得分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好学生"y永远都是有限的。因为学生自身的`智商和情商,还有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家庭教育等问题,你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成为考一百分的尖子生,你说这可能吗?五根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有短了,怎么可能将所有的学生拉到一条水平线上吗?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确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教不好,学生成绩考不高,全部责任都在于教师,就在于某些老师教不好,就在于某些老师能力低下,如此推理和定性,这样的谬论,我想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捧腹大笑的,荒谬的判断!对教师职业极度的不尊重和不知情。

如果好的标准是以学生的个性成长和自我发展为依据的话,我想所有的学生的确都可以教好。如果学生还不能好起来,那就说明教师没有履行职责,应该受到管理部门的训诫和谈话,或者降岗处理。目前的教育体制如果能够真正的、全面的、大胆的推行素质教育,营造构建灵活、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健全各项管理模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学校里研究每一个单独的个体,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如心理机制、认知特点、性格核心、思维模式,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质,激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视野,制定出他们的发展纲要,我想每一个学生都会快速的成长起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塑造成功,那样教育的理想就实现了:的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可惜的是,很多人在说此话的时候,对于“好”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对于“好”只有一种判断,就轻易草率的说某某老师不怎么样,某某老师无能、差劲等等,以至于严重的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信,从而降低了教师对职业价值的怀疑和自身价值的迷惑,所以整个教师群体就陷入了一种失落和颓废的状态。我建议,再说这句话,不妨变更一下,“真正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