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朱子家训最深刻的两句名言 正文

朱子家训最深刻的两句名言

时间:2024-11-17 06:34:22

《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为清代学者朱柏庐所着,是我国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仅五百多字,却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张的勤俭持家、不贪便宜、公平厚道、诚实待人、与人为善、力戒色1欲和浮华,反对见利忘义、谄媚宝贵等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朱子治家格言》是“经典诵读口袋书”的一种,又名《朱子家训》、《朱柏庐治家格言》,与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训》是不同的,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是朱用纯(1617-1688),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中国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和翻译: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以下灰色内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 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译文):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

(评说): 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原文):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译文):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译文):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

(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注释): 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注释): 谮(zèn)诉:诬蔑人的坏话。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译文):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评说):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

(原文):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注释): 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译文):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会在自己的妻子儿女身上;怀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注释): 饔(yōng)飧(sūn):饔,早饭。飧,晚饭。

国课:国家的赋税。

囊(náng)橐(tuó):口袋。

(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译文):读圣贤书,目的在学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译文):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原文):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译文):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1、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劝学诗》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

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

6、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近思录》

7、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朱熹《朱子语类》

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熹《朱子全书》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10、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11、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4、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15、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朱熹《范纯仁语》

16、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17、蹉跎莫谴韶光老。朱熹《四时读书乐》

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20、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朱熹《近思录》

21、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2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3、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朱熹

24、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25、心统性情者也。朱熹《近思录》

26、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四书集注》

27、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朱子全书》

28、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2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3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1、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32、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33、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朱熹

34、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35、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36、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37、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朱熹

38、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39、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40、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

41、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朱熹

42、礼即理也。朱熹

43、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朱熹

44、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45、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朱熹《近思录》

46、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朱熹

47、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朱熹

48、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49、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朱熹

50、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朱熹

51、为学读书,须是耐烦。朱熹

5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朱熹

53、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朱熹

54、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论语集注》

55、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朱熹《朱文公集》

56、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

57、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58、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59、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6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61、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朱熹

62、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朱熹《朱子家训》

63、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64、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6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熹

66、天下事,坏于懒于私朱熹

67、守正直而佩仁义朱熹

68、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朱熹

69、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

70、当务之急,不求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朱熹

71、人之操履无若诚实。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72、志者诗之本也朱熹

73、仁者,以天下为已责也朱熹

74、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朱熹

75、朋友,以义合者。朱熹

76、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朱熹

77、涵养、致和、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和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78、心平则气自和。朱熹

79、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朱熹

80、师严道尊,教乃可施朱熹

81、嘉赏未尝喜,抑挫未尝惧。朱熹

82、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开也朱熹

83、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朱熹

84、我们的性格即我们的自身朱熹

85、读而不晓就思,思而不晓就读。朱熹

86、月盈则亏,日中则昃朱熹

87、四书五经之所以能获得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从各个方面提出了封建社会人们安身立命、治国齐家、交往相处的`法则。论语的仁者爱人宣扬的是忠恕;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的是坚韧;诗经教会人们感受和抒发;尚书教会人们开拓和创新礼记是人际关系的准绳;春秋是治理国家的法宝朱熹《四书五经》

88、年份:南宋光宗绍熙年间,一代大儒朱熹将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汇集一起刊刻,合称四书。再加上先秦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朱熹《四书五经》

89、邻,犹亲也。德不孤立,必以类应,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如居之有邻也。朱熹《论语集注》

90、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朱熹

9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92、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朱熹

93、俱收并蓄,待用无遗朱熹

94、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朱熹《劝学文》

9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96、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

97、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也。朱熹

98、真正的中庸是在追求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就是要淡泊名利,客服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说的是做到至诚,那么就可以做到见微知著,可前知祸福。朱熹《四书五经》

99、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道德素养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秦汉儒学偏重为政治民小学教人掌握文字知识,而大学教人如何为人大学诚意篇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修身在正其心朱熹《四书五经》

100、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朱熹《茶坂》

10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修身是齐家的前提条件,只有自身具有良好而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才会有地位,才会受到众多家庭成员甚至社会成员的尊重与爱戴,所以身不修何以治家?朱熹《四书五经》

10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

103、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

1、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2、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3、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4、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5、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

6、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7、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8、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9、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11、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4、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15、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16、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