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三国志名言引经据典 正文

三国志名言引经据典

时间:2024-11-17 13:34:35

引导语:曹操的诗歌造诣极高,所有作品悲凉雄浑,气势磅礴,代表作品就有《观沧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曹操的《观沧海》。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作为汉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也极富争议,历代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的诗句也成为流传百代的名言。比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等。

东汉末年,汉家王朝衰微,群雄争霸,逐鹿中原。曹操凭借其文韬武略,智勇全才,联袁绍伐董卓、灭“黄巾”、打袁术、破陶谦、灭张邈、战吕布、最后打败袁绍,平定北方四洲(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建安十二年,东征辽西柳城(今辽宁朝阳一带)。消灭了收留袁绍儿子的少数族乌桓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

曹操的诗歌造诣极高,所有作品悲凉雄浑,气势磅礴,字字千钧,绝唱千古。在他的奖掖提携下,周围聚集了一批优秀文人,出现了著名的“建安文学”,这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第三次高峰。(第一次是“诗经”,第二次是“楚辞”,第三次“汉乐府”中建安诗派为其高峰,代表人非曹操莫属。)“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东征乌桓得胜班师时登临碣石山所写的诗,是他著名诗作《步出夏门行》第一首。曹操的诗多慨叹人生或写人生哲理,而描写大自然,用诗歌的形式表现眼前所见真实景物,抒发自己澎湃激情与豪情壮志的诗篇《观沧海》却是独一无二的。诗歌天然浑成,灵感神来,纯净无暇,声振寰宇。就观海诗词而言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难怪后世多有“碣石”之争。

那么,曹操“东临碣石”之碣石究竟在哪里呢?这个问题被历来的研究者所争论。一说是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一说是在山东省无棣县碣石山,还有学者认为是在乐亭县东南沿海没入海中,以及在昌黎沿海沉没等,更有北戴河金山嘴、山海关孟姜女坟说等等。各派研究者均是饱学古今的专家,皆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让一般读者莫衷一是。笔者不是专家学者,对文史没有深入的研究,仅是一位诗歌爱好者,非常喜欢曹操的诗歌,又因生长在河北昌黎碣石山下,故对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有特殊的感情。对学界关于碣石究竟在何处的问题也十分关注。我县文史专家、散文家董宝瑞先生多年致力于碣石山的研究,对这一命题多有论述,结论也十分明确。笔者仅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历史资料的阅读、对《观沧海》一诗的'理解,以及对碣石山及周边地理地貌的了解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观沧海》的历史解读

《观沧海》一诗是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乌桓,德胜回师中途经(昌黎)碣石山登山观海所写。这并非臆测推断,而是通过历史记载与诗中描述的景物分析得出的结论。《三国志》卷一《魏书一》用了简练的文字记录了曹操东征乌桓的过程:“十二年春二月,公自淳于还鄴。丁酋,令曰:“吾起义兵诛动乱,於今十九年,所征必克,岂吾功哉?乃贤士大夫之力也。天下虽未悉定,吾当要与贤士大夫共定之;而专飨其劳,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备,劝公行。夏五月,至无终。

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馀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各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

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公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兄弟可禽也。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曹瞒传曰: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

诸将或问:“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3、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李群玉《书院二小松》

4、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

5、为学习而读书,可以说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有强迫性的东西,非读不可。——郭沫若

6、读书能使人寡过,不独明理,此心日与道俱,邪念自不得乘之。当事者若执一薄书,寻故事,循弊规,只用积年书乎也得。凡智愚无他,在读书与不读书,祸福无他,在为善与不为善,贫富无他,在勤俭与不勤俭,毁誉无他,在仁恕与不仁恕。——吕坤——李贽

7、我确实不能像著作家那样引经据典,我认为,在经验的指导下读书,价值要大得多,因为经验是他们的老师的老师。他们趾高气扬,得意洋洋,而不用自己的劳动来争光,却拿别人的劳动给自己装点门面,甚至不许我凭自己的劳动来争光。他们瞧不起我这个发明者,而他们自己无所发明,只是吹嘘、背诵别人的著作,难道不该受到更大的谴责吗?——达·芬奇

8、我爱好书,好书和好女子一样,你不能一五一十地说着它的短长,只有一种想与之亲近的冲动。当你将身子放平,带着思想的欲望和摩挲书页的快感与其共享你生命的时间时,你将无意追寻任何意义和见识,你只有一份过后才能体味的愉快。书也是人。——陈林

9、一本书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一头毛驴向镜子里盯着看,你就别指望从镜子里向外看的会是个圣徒。——利希滕贝格

10、读书有不解处,标出以问知者,慎勿轻自改窜,银根之误,遗笑于古。——申涵光

11、教义通过读书可以习得,而更上层的必要的教养,即世界知识则只有通过读书的人们,进而学习所有种类的印刷本的人们才能习得。——柴斯特菲尔德

12、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

13、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积金不积书,守财一何鄙。——刘岩

14、吾人身体由口腔进食物以养之,吾人心神当由目腔纳书籍以养之。——佚名

15、五车载书不堪煮,两都觅官自取忙。一元好问

16、公自少至老,惟知读书,而吾辈汩没尘缘,不亲韦编。——袁中道

17、不爬一次崎岖的高山,就不知道大地的平坦。有对比,才会有认识。

18、只有善于用脑,善于思想,使自己的思想丰富,人生才是最充实的。

19、鸟儿精心照管自己的巢只不过几天功夫,我则要终生精心照看自己的心巢。

20、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幽婉的安慰者。——伊萨克·巴罗

21、不是每一次努力都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葛颖

22、读书不可以兼看未读者,却当兼看已读者。

23、书籍是人全人类的营养品。

24、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

25、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癫癫。 彼特拉克

26、对于一个读者来说保持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修养。

27、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28、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作者:(宋)程颢

29、为善最乐,读书更佳。——阮葵生

30、提防那只念一本书的人。——拉丁语

31、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

32、坏书如同坏朋友,能使我们堕落。 作者:菲尔丁

33、人们对博览群书的人推崇备至;这一点足以被视为对文学的赞扬。 ——[美]爱默生

34、书籍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全读不可能也无此必要,但是选读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张广厚

35、有阅读能力而不愿读好书的人,和文盲没有两样。 作者:马克·吐温

36、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英国)培根

37、非读书,不畚入圣贤之域。非积德,不能生聪慧之儿。作者:《格言联壁》

38、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佚名

39、识字要读书,种地要养猪。 作者:谚语

40、读书如吃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饭者生疾病。 作者:章学诚

41、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42、读书不可无师承,立论不可无依据。——王晫

43、读书是好的,可怕的是读书不带脑子。

44、如果活学而不好好用,读书也变成了坏处了。这也是个人的害处吧。

45、在数学中,我们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是归纳和模拟。

46、日出照亮大地,读书清醒头脑。——佚名

47、书籍是屹立在时间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4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49、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成绩来。

50、书是人类的朋友,爱护书籍就是关爱朋友。

51、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路,如征新土壤。

52、应当用深刻的知识的火炬来照耀劳动,应该对劳动加以思索,而提到最高的程度。

5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

54、书能令你找到人生的阶梯。——佚名

55、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佚名

56、读书是一缕清幽的灯光,从轻盈的书页照亮心灵的眸子,逗起了几分智慧的愉悦,闪烁着几分宁静的光辉。——杨义

57、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

58、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

59、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

60、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61、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蒲松龄:《阿宝》

62、有人读书为了消磨时光,有人读书为了荡气回肠,有人读书为了黄金万两,有人读书为了滴滴娇娘,有人读书为了救死扶伤,有人读书为了事业辉煌,我们读书是为了家国两旺。世界读书日,传递正能量!

63、古往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64、没有一种娱乐比读书更低廉,也没有一种乐趣比读书更持久。

65、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作者:爱迪生

66、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作者:高士其

67、虚心学习短变长,骄傲自满长变短 。

68、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

69、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70、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作者:臧克家

71、家长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没有家长的改变,就不可能有孩子的改善。比如,你想让孩子多读书少玩游戏,就把孩子硬从电脑前拉开,塞给他一本书,告诉他要多读书少玩游戏——这样做其实更破坏了他读书的兴趣,强化了他对游戏的欲望。出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72、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作者:陆九芝 出处:世补斋医书李冠仙仿寓意序

73、人生就像一本难以解读书,岁月充当着翻阅者,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有完全读懂书里的意思,岁月已经将它翻阅了一大半,因为不懂因为总在摸索,所以一颗心常常会觉的很累。

74、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作者:(英国)培根

75、凿壁偷光,聚萤作囊;忍贫读书,车胤匡衡。 作者:(元)许名奎

76、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77、初以弋猎为事,中便折节读书,常慕傅介子、班仲升为人。

78、时间只是我垂钓的溪。我喝溪水,喝水时我看到它那沙底,它多么浅啊。它那浅浅的流水逝去了,可是永恒留了下来。

79、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80、"和书籍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81、"读书越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82、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作者 谚语

83、大海有珍珠,书海有真知。——作者:郑天皓

84、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哑口无言,就是对那些机械读完了书而不会从死字母中吸取思想的人,也是哑口无言。——乌申斯基

85、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力糊口的担任者。——钦宁格

86、缔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87、赞叹号是勇士滴在攀缘路上的血,也是怯夫失望时流淌的泪。

88、立品以立学为先,立学以念书为本。——(宋)郑耕老

89、劳于念书,逸于作文。——(元)程端礼

90、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念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91、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念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 吴梦祥

92、非念书,不畚入圣贤之域。非行善,不能生聪慧之儿。

93、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知道奈何用眼睛去调查,用脑筋区思想才行。——茅盾

94、没有比念书更快乐的。

95、真诚的体贴,让人心里那股兴奋劲儿就跟清晨的小鸟迎着春天的向阳一样。

96、让我们一起来:体贴集团,爱惜公物,掩护情况!

《三国志》摘抄

        1、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

        2、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

        3、勿与恶小而为之,勿与善小而不为。

        4、慎之于始,慎之于终。

        5、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7、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

        8、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9、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10、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

        11、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12、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

        13、福来有由,祸来有渐。

        14、生有七尺多,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15、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16、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17、多才自劳苦,无用只因循。

           共17条

三国志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