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或写景,或抒情,或问答,丝丝入扣,娓娓叙来。作者把“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的空谷之兰的底蕴和神采,和盘托出。这些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它不俗,叶纯,开的花纯,有灵性,”原因在于“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作者借父亲之口,赞美了兰花的不俗,直透人生的真谛,切入生活的本质,让人读来可思,思之有悟。
课文以兰喻人,探寻做人处事之理,行文如风行水上,极为自然。全文以“访兰”为线索,结构谨严,层次清晰。以“我”和父亲访兰过程中的对话为重点,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对比,揭示了父亲约“我”赏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尤其通过“家兰”和“野兰”的鲜明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旨。文中写野兰的生存环境,尤见功力,只觉扑朔迷离,别有洞天,风光旖旎,极为感人,为下文议论铺了有力的基础。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家兰”的“甜、媚、俗”与“野兰”的“清爽、纯朴、有灵性”比较,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联系上下文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学习。
2、抓住描写兰的关键词句,通过对比以及联系实际等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父亲以及作者对野兰的喜爱、赞叹和敬佩之情。
2、感悟兰的.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要不失自己的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面对挫折,不在挫折面前低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对比,了解家兰与野兰的不同特点。
2、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句、图片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兰花的名言、诗歌、图片等资料。
课型:精讲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出示兰花图片
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所了解的兰花,好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是呀,兰花的确很美,人们把它和“梅、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幽静韵高,诗人常以它为题材写了不少诗篇。
3、生交流搜集到的写兰的诗句。
如:兰花
(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4、揭题。
兰花形态绰约多姿,幽香清远,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先生笔下的兰花。(板书课题:访兰)
5、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师作补充)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美丽的图片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本节课充满了期待,随后鼓励学生把搜集到的诗句进行展示,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二、初读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扫清字词障碍。
2、指名分节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读书及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4、默读课文,要求:理清条理。
提示:按照访兰的缘由、观赏兰花、访兰后的感想分为三部分。
(设计意图: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此环节,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三、探究质疑
1、孩子们,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边读边思,看有什么疑问?
2、生交流。
问题预设:
(1)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一样?
(2)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围绕重点段落,主要问题展开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读与交流中,把握重点、加深理解,为后面的研读文本做好铺垫。)
四、快乐温故。
1、抄写生字词。
2、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家长听,并请家长提提意见。
(设计意图: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及时的复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新知,还可以在复习中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设疑激趣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父亲种植的兰花很美,家兰虽然很美丽,可是作者为何还是更钟情于野兰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文中,到文中去找寻答案吧。
(设计意图: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让学生对阅读充满了期待,激起了探究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认真读课文,看“我”随父亲去山中访兰,我们交谈些什么?找出有关的语句。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
三、品读课文。
1、同桌合作读,看从“我”和父亲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3、问题预设
问题一: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野兰:清妙、清爽,“兰草是空谷的幽物……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家兰:叶更嫩、花更繁更大,美,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重点研读句子:(出示)
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
1、指导学生读出源自自然的美。
2、对兰草生长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
(出示)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1、野兰的不俗还表现在哪里?(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2、相对而言,我们可以推测作者认为家兰的俗是什么?(为别人的欣赏而生长,丢失了自己的本色,丧失了自我。)
问题二:“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从兰的香味和品格引导)
问题三:“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作者要挖到不敢挖,可以看我由对兰赏玩的初衷发展到了敬仰的情感。)
问题四:父亲带“我”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和父亲去深山访兰,然后就野生的兰草与家养的兰草的区别发生对话,自然引出父亲希望儿子达到的一种做人的境界:保持真性,不媚俗。)
4、作者从自己和父亲的谈话中,更进一步认识了野兰,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请自读最后一段。读后反馈:说说“不敢”“后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喜爱、敬佩野兰;人生态度:做人要不失自己本色,不见风使舵,不随波逐流;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在挫折面前不低头。)
5、再读课题,知道课题为什么不是“赏兰”,而是“访兰”了吗?(“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字,把兰草人格化,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升华情感。
同学们,作者笔下的野兰“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它不俗,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有灵性,因为“它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从野兰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是呀,作者赞美野兰的不俗,更赞美具有野兰秉性的人们,尤其是父亲的话更令我们深思。
(设计意图:在学生逐层深入情感的铺垫下,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水到渠成,可谓是情动而辞发,学生倾吐的欲望从心底涌出,内化为语文素养,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五、拓展延伸
1、孩子们,贾平凹先生作为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作品《秦腔》获第七届矛盾文学奖,很多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越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传播,多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课下我们可以走进贾平凹先生的其它作品,跟这位大师进行心灵的交流。
2、搜集赞美兰花的诗篇,并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这一环节,通过向课外延伸,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厚了文化底蕴,打下了文学功底,可谓是一举多得。)
板书设计:
得天地自然原气
空谷幽物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
长山野水畔趣姿
1、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 《浪淘沙》
2、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 《王楼春》
3、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欧阳修 《玉楼春》
4、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欧阳修 《长相思》
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 《生查子·元夕》
6、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庭院深深深几许。萧瑟寒烟,梧桐协细雨。楼前芳草自凝绿,行人更在天涯处。 远山漠漠不见树。花落潇湘,寂寞终黄土。皆道留春春不住,烂柯归来秋已暮。 ——欧阳修 《蝶恋花》
7、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欧阳修 《木兰花》
8、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 《浪淘沙》
9、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蝶恋花》
1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蝶恋花》
11、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阙,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欧阳修 《玉楼春》
12、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 《浪淘沙》
13、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欧阳修 《诉衷情》
1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一》
15、樽前拟把归期说 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 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 《玉楼春》
16、把酒花前欲问君,世间何计可留春,纵使青春留得住!。虚语,无情花对有情人!任是花好须落去。自古。红颜能得几时新!今岁春来须爱惜,难得。须知花面不常红,待见酒醒不见君。千片。不随流水既随风。 ——欧阳修
1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18、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欧阳修 《浪淘沙》
19、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并时。花枝难似伊。 玉如肌。柳如眉。爱著鹅黄金缕衣。啼妆更为谁。 ——欧阳修 《长相思》
20、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欧阳修 《诉衷情》
21、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欧阳修
22、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欧阳修
23、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欧阳修 《玉楼春》
24、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欧阳修 《蝶恋花》
25、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 《伶官传序》
26、人在舟中便是仙 ——欧阳修 《采桑子》
27、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欧阳修 《诉衷情》
28、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欧阳修 《玉楼春》
29、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蝶恋花》
30、经年种花满幽谷,花开不暇把一卮。 人生此事尚难必,况欲功名书鼎彝。 深红浅紫看虽好,颜色不耐东风吹。 绯桃一树独后发,意若待我留芳菲。 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来何迟。 无情草木不解语,向我有意偏依依。 群芳落尽始烂熳,荣枯不与众艳随。 含花意厚何以报,唯有醉倒花东西。 盛开比落犹数日,清樽沿可三四携。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 ——欧阳修 《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
31、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欧阳修 《玉楼春》
32、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33、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欧阳修 《南歌子》
34、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欧阳修 《采桑子》
35、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 《踏莎行》
3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 《醉翁亭记》
37、余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欧阳修
38、有贤豪之士,不须限于下位;有智略之才,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撙其贫贱。 ——欧阳修
39、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敬免,贪者不可以敬得也。 ——欧阳修 《唐华阳颂》
4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
41、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欧阳修 《宿云梦馆》
42、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 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欧阳修 《蝶恋花》
43、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欧阳修 《木兰花》
44、棋罢不知人世换,酒阑无奈客思家 ——欧阳修
45、谁羡骖鸾 人在舟中便是仙 ——欧阳修 《采桑子》
46、"《长相思》 欧阳修 花似伊 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 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欧阳修 《长相思》"
4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
48、古人相马不相皮,瘦吗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欧阳修
49、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欧阳修 《浪淘沙》
50、桃花无语伴相思 ——欧阳修
附加阅读:欧阳修人物总体评述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致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其中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亦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亦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其中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的`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
正是欧阳修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修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深邃的读书精神,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教具课文音频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文中每则大意。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
2、作者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3、整体感悟
(一)生字: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gdài不悱不发fěi举一隅yú奕之为数yì辟若掘井(pì)流杵也chǔ
(二)翻译课文。《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它。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
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会儿晒它,一会儿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下去的。……现在,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一位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从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我读《武成》,只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道之君挥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质询疑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要遵循什么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文章主旨
孔孟认为,追
在于“学以致用”。
二、重点语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析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孔子讲学习,不是学过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在学习中还要有体会,有心得,所以说不也喜悦吗?正因为学了有体会,所以感到喜悦。学习时有朋友来共同切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这样,孔子讲的学习,不光讲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提高品德教育。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这一句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三、文章思路:
(1)要有好的求知态度
好学——谦虚老实——以学习为乐
(2)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按时复习——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思结合——注重启发
(3)要有好的学习原则
居之安,则资之深——积累重要——坚持不懈
(4)要有好的学习原则——修养身心
四、写作特点:
论学的这几则也能充分地体现《论语》的文学特点。首先,它们全是用当时的规范性口语写成的,可以说是明白如话。其次,语言自然流畅,简约朴实,不事雕琢,不求辞采,却能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再次,它们有一种从容不迫、多方启发的风格,体现出所谓“文如其人”的文章规律,使读者如同亲眼目睹那位被学生们誉为“循循善诱”的师长。最后,《论语》不以善譬称;但偶尔也有生动确切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关于《孟子》的语言特色,一般认为与《论语》基本相同,属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温习的重要(第一,二则)。
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第三则)。
3.虚心好学(第四、五、八则)。
4.情感、态度于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第六则)。
5.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则(第七则)。
6.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第九则)。
7.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动学习,主动获得(第十则)。
8.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第十一则)。
9.做学问要有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第十二则)。
10.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第十三则)。
课后反思
教研(备课)
组长签字教务处
(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