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不大亮,我们就出发了。一行三十人,在太月的带领下,踏上由大自然组织的长江三峡旅程。
大巴行驶在乍嘉苏高速上,天色逐渐放亮。路两侧,一层一层虚无漂渺象轻纱那样的薄雾悬浮在地面上。抚摸着渐渐成熟的稻穗。田野宁静,唯美。离开乡村多年,很久没有见到如此曼妙的风景了。
导游小岳为我们讲解旅程安排与注意事项。看得出,这是一位热情而又富有责任心的小伙子。据说还是嘉兴市十佳导游呢。
八点二十分到苏州火车站。我们将在那乘动车去武汉。
苏州站修建得古香古色,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与整个苏州的建筑风格十分协调。车站广场正对着苏州古城的平门。广场上耸立着宋代名人范仲淹的塑像,神态安详(范仲淹生于江苏吴县,也算是苏州人。曾做过苏州知州)。底座上刻着他的名言: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整个车站恢弘大气,又不失柔和秀美。很有姑苏持色。
我们乘坐的D3022次动车九点四十八分发车,说来惭愧,很少乘动车,竟找不到我们乘坐的车厢,寻觅中却发现萌萌的两个象鸭嘴兽那样的动车头也深陷热恋中,在广庭大众之下热吻着,被我拍个正着。
列车以每小时250公里的速度向武昌驶去,车厢里十分平稳。使用了车上的卫生间,其整洁程度不亚于飞机上的卫生间,而且更宽敞舒适。
看来苏南的的经济还好,苏北就逊色了。这从铁道两侧的民居就可看得出来。苏北民房相当于我们这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
车近武汉,两侧望去给我的感受是乱。高楼大厦旁往往是拆坍的楼房,马路两侧时不时看到一堆堆建筑垃圾。大武汉是个大工地?我在问自己。
二点二十二分,列车正点到达武昌站。但武昌站没有自己的风格,我对它印象不深。天很热,我与宠英穿多了,汗滋滋的.。武汉的导游来接我们。在车上她吹武汉之大.一开口就是咱大武汉。我想想也是,人们称大北京,大上海。在解放前的抗日战争中就称保卫大武汉。也没听人说什么大杭州。杭州与武汉没得比,就武汉的东湖也要比杭州的西湖大好几倍,西湖放在东湖肚子里呀,摇得响的!
马不停蹄的,大巴把我们载到一个叫楚河汉街的地方。我有点不解,为啥不去大名鼎鼎的汉正街,而去这名不见经传的什么楚河汉街呢?说起汉正街,导游叹了口气说,一二十年前汉正街确实十分红火,现在被你们浙江的义鸟超越了,慢慢地在衰落下去了。现在的武汉只有这楚河汉街还可拿得出手。
这楚河汉街据说是万达投资数百亿在二零一二年建起来的。所谓楚河是一条人工开挖的连接沙湖与东湖的城内河。而汉街则是沿着楚河修建的一条商业街。总长1.5公里,是目前中国最长的城市商业步行街,,主体采用民国建筑风格,被誉为“中国第一商业街”。宽敞,整洁。两侧开满了如星巴克,周大福之类的高挡店铺。用导游的话来说,这是到目前为止整个武汉最干浄最漂亮最有挡次的商业街。
自带的照机机不行,多亏太月帮我们拍了好多照,还发给了小宇。小宇贴到网上,大概宠英太出彩了,引得一阵狂赞。
一般来说,出去旅游,吃得都不怎么样。一是菜肴质次量少,二是不合我们的口味。而令我惊喜的是,晚饭吃到了一顿丰盛且合口味的晚餐。特别是吃到了正种的武昌鱼。我原以为,这武昌鱼就是我们这儿的鳊鱼,肉质鲜嫩,但小刺极多。其实不然。武昌鱼学名团头鲂,它与鳊的区别是,武昌鱼有十三根半的刺。而鳊鱼只有十三根刺。
可能是导航出了毛病,更可能是大巴司机路不熟。大巴在去宾馆途中竟迷路在夜色中的大武汉了。兜了好大的圈子才到宾馆。这宾馆不错,是四星级的。
累了,没有精神去欣赏大武汉夜景,洗冼就睡了。
《圆明园的毁灭》大部分篇幅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一难点。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细读课文2、3、4节,抓重点词句了解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重点词句了解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一、名句引出
出示句子: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法国作家雨果
(1)指名读这段话。
(2)引出——圆明园
(设计意图:语文课上无处不激情,但都应该以朗读为本,一个导入,通过读读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让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我国的圆明园是很了不起的,为下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第二自然段导入
出示圆明园图和第二自然段。
(1)仔细读读这段话,找出一个词来概括圆明园。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理解这两个词语
(2)1860年10月6日那一天,他的命运完全改变了,北京城里来了一批强盗,点燃起一把熊熊大火,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将圆明园,这座皇家园林,给毁灭了,化为了一片灰烬。(补全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3)读一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第二自然段的两个重点词语“举世闻名”和“众星拱月”入手,既理解了词语,又丰厚了情感——圆明园很了不起。接着引入“毁灭”,学生心中的愤怒、惋惜之情就迸发出来了。)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初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遇到难度的词、句就多读几遍。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3).想一想,课文除了写圆明园的毁灭,还写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预习情况
A检查字词
出示:
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清代钱塘诗人汪
瘦西湖风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古典园林群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组合巧妙,互为因借,构成了一个以瘦西湖为共同空间,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艺术境界,历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诸胜,颗颗明珠镶嵌交织在玉带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而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景区是这幅画卷的神来之笔。
瘦西湖的美丽景致,很早就为人们所向往。清人刘大观言:“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另一位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赞道:“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
瘦西湖风景区正因其悠久、丰富的人文景观、秀丽典雅的自然风韵,成为古今中外宾客纷至沓来的著名的游览胜地。
瘦西湖风景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的重要对外窗口,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殊荣。近年来,瘦西湖风景区不断开发建设景区、景点,面积已达168.32公顷,食、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随着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认证,将为新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内涵。
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绵滴翠,亭台楼
五亭桥
瘦西湖在全国园林中独树一帜,五亭桥又是瘦西湖的标志,在全国园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阴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确实,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
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
白塔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传说是无稽的,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因喇嘛塔,原属藏语系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制,元代以降,渐行全国,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就旧塔基建造。《扬州画舫录》点明,该塔是“仿京师万岁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区别。北海的白塔是寺庙塔,肚大头细,高35.9米,下为高大的砖石台基,塔座为折角式的须弥座。扬塔虽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仅为点缀,系园林塔,另则扬州的建筑都以柔秀见长,因此取其形式,改换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扬州的白塔仅27.5米;二是外形轮廊线变得秀美,使之身子缩小,其相轮(十三层级)也较北海塔瘦长,这样扬州的塔形似花瓶了;三是发挥砖刻特长,塔座全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砖雕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十二,一天十二时辰,筑台五十三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参图,相轮为十三层,象征天的最高处十三天。
处处有象征,处处有暗示,扬州造园艺术的手法巧妙揉合于外来景致之中。著名建筑家陈从周在《园林谈丛》中曾将北海塔和扬州的搭进行对比,说:“然比例秀匀,玉立亭亭,晴云临水,有别于北海塔的厚重工稳。”可见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随乡入俗,雄壮之气锐减,窈窕气质倍增了。
小李将军画本
扬州瘦西湖的“小李将军画本”景点,是郑板桥为景题匾,东有望春楼,西有熙春台,这是按唐代画家李昭道的画意建的阁。唐高宗时,宗室画家李思训,受封为右武卫将军,时人称大李将军。1961年纪念古代十大画家,李思训即为其中之一。高宗时他任江都令,他们一家人俱善丹青。弟思诲,曾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子李昭道,称小李将军。三人均善山水。
“花为画本,月为诗源”,此建筑西面是两个扇形窗,东面是两个六角窗,站在屋内的不同角度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景色时时变换,窗框俨然画框,这种框景艺术正是李渔所说的“无心画”,而窗外所见正是花和月,是诗人画家的“本”和“源”。可见该景区实在是为诗人、词人、画家所设,按其生活创作喜好安排建筑,配上相应的匾额联对,人们可感受到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