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老子道德经孔子名言 正文

老子道德经孔子名言

时间:2024-11-14 05:09:43

老子的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精选100句)

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12、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7、将欲取之,必先之。

1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2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5、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26、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30、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3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3、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3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3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3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9、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4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3、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4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4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4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7、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48、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4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0、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5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52、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3、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54、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5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56、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57、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5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6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1、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62、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63、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64、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65、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66、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67、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68、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6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0、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7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7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7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6、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77、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78、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79、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80、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81、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8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84、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8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8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87、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88、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9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9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2、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93、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9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9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9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9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9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0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道德经》名言欣赏【经典篇】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4、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5、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0、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名言欣赏【精选篇】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强者强、自足者副,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

【译文】 能了解别人的成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强者。知道满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译文】 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

【译文】 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4.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道德经》

【译文】 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5.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

【译文】 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6.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8.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

【译文】 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9.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弟子规》

【译文】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10.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弟子规》

【译文】 未成年人不要饮酒,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喝醉酒的人的行为和状态是十分丑陋的。

11.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弟子规》

【译文】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由于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12.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弟子规》

【译文】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13.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弟子规》

【译文】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14.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弟子规》

【译文】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5.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弟子规》

【译文】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了。

16.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译文】 坚持不懈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雕刻成功。

17.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译文】 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草更深。

18.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译文】 水既能拖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颠覆。

1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20.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文】 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他们的交情就像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道德经》名言欣赏【热门篇】

1.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韩非子》

【译文】 做贤德的事情却不以贤德自居,还有什么事是办不好的。

2.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韩非子》

【译文】 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3.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文】 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译文】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5.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译文】 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6.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译文】 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和做法回应对方。

7.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

【译文】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8.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文】 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9.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三国志》

【译文】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志》

【译文】 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小心谨慎,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1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志》

【译文】 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1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译文】 人生大学问的宗旨,就在于发扬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知道所要达到的境界,然后志向就能有所确定。志向确定以后就能静下心来,心静以后就能安闲舒适,安闲舒适以后就能认真考虑,认真考虑之后就能有多收获。任何事情都有根本和枝节,任何事情都有终了和开始,知道什么在先,什么在后,就接近于合理了。

13.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诗经》

【译文】 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14.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1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文】 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1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译文】 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1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译文】 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

18. 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答宾戏》

【译文】 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假名声。

19.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译文】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实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20.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文】 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21.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文】 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2.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文】 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23. 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 ——曾国藩

【译文】 我以为天地的运转不息,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业的发扬和持久,关键在于真诚。

2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

【译文】 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25.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译文】 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26.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

【译文】 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27.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译文】 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会被打开。

28.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大学》

【译文】 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29.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太傅箴》

【译文】 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30.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文】 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1、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0、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5、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9、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道德经》第五章

2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道德经》第七章

2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 《道德经》第二章

2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24、希言自然。 --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7、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2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正臣。(8月30日名言) -- 《道德经》第十八章

2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3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1、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 《道德经》第九章

3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道德经》第十九章

3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34、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35、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