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宋·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下面是《陆九渊》阅读答案,快来看看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陆九渊①,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②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③,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日:闻人诵伊川④语,自觉若伤我者。又日:伊川之言,奚为⑤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日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宋史·陆九渊传》)
【注释】①陆九渊:江西金溪人,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②何所:为什么。③总角:古代指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④伊川: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的别称。⑤奚为:为什么。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及( )(2)类( )(3)省( )
12、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13、为什么人们对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见者敬之?(用原文句回答)(1分)
14、短文中的哪些事例可以说明陆九渊自幼好学?请你概述。(2分)
15、陆九渊自幼好学的.事对你有什么启发?请你说说。(2分)
参考答案:
11、(1)等到,到了(2)相同,类同(3)明白,醒悟(1分1小题,共3分)
12、长到三四岁时,就向他的父亲发问天地之间为什么无边无际,他的父亲只是笑着并不回答。(基本意思答到即可,2分)
13、举止异凡儿(1分)
14、四个事例:①三、四岁时,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穷际;②读程颐书,发现其所说的话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至有矛盾之处;③初读《论语》,就对《有子》三章表示怀疑;④读古书到宇宙二字,看见解者的解说,忽然大有省悟。(2分。答到2个给1分,3个以上2分)
15、示例:陆九渊自幼好学,他的好学不在于博览,而表现在善于思考和大胆质疑上。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酌情给分)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宋陆九渊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杨万里
好学而不贰。 ——《左传》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秦伯》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学不可以已。 ——《荀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晋葛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