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孝的名言故事简便 正文

关于孝的名言故事简便

时间:2025-01-11 14:10:40

孝的名言名句1

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5、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7、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8、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9、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10、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

11、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2、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13、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14、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

15、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6、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7、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8、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9、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

2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

21、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22、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3、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4、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

26、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7、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8、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

29、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

30、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3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增广贤文》。

32、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出自《动报亲恩篇》。

33、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34、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35、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

3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37、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38、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39、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40、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41、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4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43、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4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45、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4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47、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48、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9、长幼有序。——孟子

5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5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5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53、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55、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56、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57、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58、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孝的名言名句2

1、要想子女孝,自己先敬老。

2、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

3、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

4、孝敬父母以情为上。

5、尊生老人,就是尊重自己的未来。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太阳光大,父母恩大。

8、对父母最大的爱,莫过于管好自己。

9、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

10、尊老爱幼喜笑颜开,知足常乐永葆青春。

11、敬田得谷,尊老得福。

12、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13、扶老携幼扬美德,尊老爱少讲文明。

14、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

15、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帮助老人。

16、自己如何对待父母,儿女就如何对待自己。

17、每个人都要走向衰老,每个人都要尊重老人。

18、少年莫笑白头翁,人人都有夕阳红。

19、年少时懂得尊敬他人,年老时才受他人尊敬。

20、尊老才能老有所尊,尊老等于尊重自己。

21、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22、把挚爱留给父母,让幸福陪伴老人。

23、文明家庭敬老为先,幸福之户以德为本。

24、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老人今天就是自己明天。

25、今天为人子媳,明天为人父母;今日孝人,明天人孝。

26、在家敬父母,何须远烧香;老人开心笑,胜似灵丹药。

27、敬奉公婆,如同生身父母;友爱姑叔,胜似手足同胞。

28、姜老辣味大,人老经验多。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敬老爱老,永远记牢。

29、尊敬老人,不仅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老人精神上的关照。

30、给老人一份幸福,就是给自己一份快乐;给老人一片天空,就是给自己一片绿地。

1、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2、著名文学家鲁迅的孝顺故事

鲁迅从小到大都拥有一颗孝心。少年时,作为长子的鲁迅,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主动地承担起典当旧物和为父亲请医买药等杂务。母亲六十大寿时,鲁迅先寄回60元钱,给母亲过生日,在生日将临时,又特意从北京赶回绍兴,为母亲祝寿。

为了让母亲愉快,鲁迅特邀请演员来家里唱戏。这一天,全家热闹非凡,也是鲁迅母亲最欣慰的一天。

后来,鲁迅在北京西城八道湾购置了一套住房,购房当年,鲁迅就亲自返回绍兴,把母亲和全部家属接到了北京。母亲爱吃火腿,鲁迅在上海时,经常寄火腿给母亲吃。母亲爱读言情小说,鲁迅多次购买张恨水、程瞻庐的小说寄给母亲看。

3、国学大师黄侃的孝顺故事

国学大师黄侃,虽放浪形骸,却奉母至孝。黄侃自幼丧父,由生母和慈母将他抚养长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黄侃回到家照顾了六个月,母亲就去世了。黄侃大恸,吐血不止。当时,清政府严捕革命党人,黄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请好友苏曼殊画了一幅《梦谒母坟图》,这幅画成为他的随身宝物,一刻不离。

对慈母田氏,黄侃也是非常孝顺。他在京鄂间千里来来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随身携带一口棺材。这口棺材是其父黄云鹤留给慈母的,本为黄父当年准备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给了慈母。慈母去世后,黄侃悲痛欲绝,按照古礼服丧。以后,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黄侃必率全家设供祭祀,伤恸不已。

4、许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5、陈毅孝敬父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6、袁世凯葬母

袁世凯是个孝子,1892年带着娘亲刘氏到了赴任的朝鲜,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才派人送回。1901年6月辛丑条约谈判正急之时,刘氏去世。按常规,袁世凯要申请离职丁忧回籍营丧。但朝廷正自身难保中,当然不会批准。

1902年6月,政府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面还有成堆的中央级职衔。9月,太后赏袁的生母刘氏一品封典,并赏银3000两,给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风光至极,但遇上他那个嫡母二哥就灰头土脸了。一句话:在外你是国家大员,在家你是妾生小子,葬仪还得按家规来。所谓的家规乃中国传统,第一长门为尊,第二妻妾有别。总之,袁母身为庶妻,死后不能入祖坟正穴,也不能同嫡妻夹棺并葬,只能殡在茔外。

此时的袁世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葬母的事情上,却不得不屈就长门世敦,几次与其磋商,能否额外抬举一下,兄长就是不肯让步,甚至不着孝衣反穿上了红袍,对袁世凯伤害太大,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在对待娘亲方面,袁世凯是一点不让步的。

袁世敦的阻挡,也激起了他的反弹,他要大操大办,让身为妾妇出身的娘亲最后风光一下。在袁寨东北15里处选择了洪家洼新墓地,占有耕地120亩:坟园40亩,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数间,由看坟人常年看守;主坟40亩;茔门前占地40亩,竖牌坊、立14块石碑,石人石马排列两厢,

办事地点设了三处:一在故居袁寨,具体办理殓殡事宜;一在袁张营大帅府,大摆灵堂,接待达官贵人追悼吊祭;一在洪家洼墓地,专门办理安葬祭祀事宜。吊祭者络绎不绝,观礼者人山人海。

袁家开宴夜以继日,一次就开200多桌,据说井水都为之而干涸,附近的河南老乡可开了跟,他们激动地说:感谢朝廷,感谢太后,感谢袁宫保,几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就连孝子袁世凯坐在八人抬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场景都让他们传述至今!

7、芦衣顺母的故事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人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8、方观承千里探亲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9、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10、百里负米

仲由也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仍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却也不可复得。”孔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1.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2.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3.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

4.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劝报亲恩篇》

5.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6.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7.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8. 父母惟其疾之忧。

9.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0. 父母者,人之本也。

1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12.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13.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14.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劝报亲恩篇》。

15.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6.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7.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8.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9.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0.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1.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22.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23.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24.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25.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26.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27.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28.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29.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30.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31. 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陈宏谋

32. 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33.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34.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35.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36.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37.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38.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亚米契斯

39.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