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引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蔡尚思(现代史学家)转引自《青年文摘》1983年第11期
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
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
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高士其转引自1980年12月31日《解放军报》
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现代学者、教育家)转引自1981年6月22日《北京晚报》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华罗庚(现代数学家)转引自1980年6月20日《北京晚报》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
——邓拓(现代新闻工作者、学者)转引自1979年2月27日《忆邓拓》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毛泽东引自《做革命的促进派》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毛泽东引自《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现代革命家、政治家)引自《周恩来选集》上卷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雷锋(当代优秀战士、烈士)引自《雷锋
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
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
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高士其转引自1980年12月31日《解放军报》
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现代学者、教育家)转引自1981年6月22日《北京晚报》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华罗庚(现代数学家)转引自1980年6月20日《北京晚报》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邓拓(现代新闻工作者、学者)转引自1979年2月27日《忆邓拓》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毛泽东引自《做革命的促进派》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毛泽东引自《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引自《盐铁论。制议》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引自《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佚名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孙中山
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培根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邹韬奋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 佚 名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 阿卜·日·法拉兹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 戴震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 B.V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 利希顿堡
我的努力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 根
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高尔基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培 根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缀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可能来自他们的博学。—— 贝弗里奇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朱熹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 普良尼施尼柯夫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攀登科学文化的高峰,就要冲破不利条件限制,利用生活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并去创造新的条件。—— 高士其
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高士其
知识名言警句
1、世界之大,而能获得最公平分配的是常识。——笛卡尔
2、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罗丹
3、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上的巨人。——郭沫若
4、现在,我怕的并不是那艰苦严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学习和认识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罗蒙诺索夫
5、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
6、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鲁迅
9、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1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12、学问是心灵的慧眼。
13、少量的常识,当得大量的学问。
14、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16、科学的自负比起无知的自负来还只能算是谦虚。——斯宾塞
17、知识虽宝贵,但更可贵的却在于运用。
18、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9、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朱用纯
20、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21、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2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23、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
24、正直但无知识是软弱的,也是无用的;有知识但不正直是危险的,也是可怕的。——塞·约翰逊
25、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亚里士多德
26、常识是我所知道的最高的通情达理。——切斯特菲尔德
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8、常识很少会把我们引入歧途。——爱·扬格
29、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0、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31、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32、敏锐的感觉其有用程度及不上常识的一半;四十个智者方才抵得上一个常识丰富者。只愿带金子的人每天都会为缺少零钱而束手无策。——蒲柏
33、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
34、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5、学问不都是在书本上得来的,在事实上得的
36、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37、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们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培根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9、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0、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
4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2、黄金的宝藏比不上知识的宝藏。
43、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一生还有价值。
44、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4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46、人们常说,常识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爱献生
47、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
48、知识的用处就是夜行人的火把。
49、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5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5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知识的介绍
“知识”的“知”,字从矢从口,矢亦声。“矢”指“射箭”,“口”指“说话”。“矢”与“口”联合起来表示“说话像射箭,说对话像箭中靶心”。本义:说的很准(一语中的)。 “不知”或“未知”就是指话没有说准,就好像射箭没有击中靶心。箭有没有射准,可以由报靶员证实;话有没有说准,可以由公众检验。举例:十八世纪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声称他知道了哈雷彗星的行为规律,并预报说这颗彗星将于1759年重新出现。后来,在1759年1月21日,人们果然又一次看到了这颗彗星。哈雷说的很准,这就是“知”。
“知识”的“识”,繁体写作“识”字从言从戠,戠亦声。“戠”字从音从戈,《说文》称此字的字义已因师承中断而阙如。但其实我们现在还是可以了解其本义的。“戠”字从音从戈,本指古代队伍的方阵操练。“音”指教官的口令声(也包括号令军阵进退的鼓声、金声,军人的喊杀声),“戈”指参加操演的军人及其武器。随着教官的一连串指令声,军阵会出现整体前进或后退、整体左移或右移、横排队列依次前进、一起向左挥戈、一起向右挥戈……等等整齐划一的团体动作,在检阅台上往下看军阵操练,就好像我们在体育场看台上观看团体操表演,会看到参演人员整齐划一的动作所形成的各种图形。 因此,“戠”字本义就是“规则图形及其变换”。凡从“戠”之字皆有此义。
例如,“织”就是在布匹的制造过程中加入图案,使其成为花布。又如,“帜”就是在旗布的制造过程中加入本国的图案,作为本国的标志,如中国国旗有五星图案,美国国旗有星条图案,英国国旗有米字形图案,等等。再如,“职”就是团体操参演人员,他的任务就是用耳朵接受指令,然后作出要求的动作。每个参演人员都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团体操变换出各种图形。综上所述,我们在此给出“识(识)”的本义、引申义。本义:用语言描述图案的形状和细节。 引申义:区别、辨别。举例:“识字”就是“根据字的形状、结构、笔画认字”。
一个人只要对于学问有真正的爱好,在他开始钻研的时候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各门科学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使它们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互相阐明,哪一门也不能独立存在。虽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学问都掌握,而只能选择一门,但如果对其它科学一窍不通,即他对所研究的那门学问也就往往不会有透彻的了解。
〔法〕卢梭:《忏悔录》
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英〕培根:《论求知》
每一个人,即便是最杰出的天才人物,在某些知识领域中都必定是寸步难行。愚昧无知的。
〔德〕叔本华:《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
知道如何活用知识最重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次之,拥有知识再次之。
〔奥〕胡戈·冯·霍夫曼斯塔乐:《友人之书》
没有人会因学问而成为智者。学问或许能由勤奋得来,而机智与智慧却有赖于天赋。
〔英〕约翰·塞尔登:《圆桌谈话》
真正表明渊博知识的是那种突如其来、几乎不假思索地引经据典的习惯,它意味着知识的融会贯通,因为那种习惯只能来自于融会贯通。
〔英〕沃尔特·白哲特:《文学研究》
无知是生命本身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了解一切,我们将无法忍受片刻的生存。
〔法〕阿纳托尔·法朗士:《伊壁鸠鲁的花园》
知识,多数是从那些使印刷商赔钱的书籍中获取的。
〔英〕托马斯·富勒:《圣地与世俗地》
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
〔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
决不要企图掩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
〔俄〕巴甫洛夫:《巴甫洛夫选集》
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
〔英〕弗·培根:《培根论说文集》
学问可以改善人心,培养文雅和仁爱的品质。
〔美〕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
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
〔中〕颜元:《习斋记余·答齐笃公秀才赠号书》
略知皮毛者总爱反复谈论那点皮毛。
〔英〕托马斯·富勒:《格言集》
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学到的知识,但是圆圈之外是那么多的空白,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而且圆圈越大,它的圆周就越长,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
〔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知识犹如海洋,那些在海面上手舞足蹈和拍击作响的人,往往要比默默无闻钻入未经考察的海底去探寻宝藏的采珠者更加名噪一时,从而更加引人注目。
〔美〕欧文·华盛顿
背得烂熟不等于掌握知识。
〔法〕蒙田:《随笔集》
只有知识——才能构成巨大的财富的源泉,既使土地获得丰收,又使文化繁荣昌盛。愚昧从来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知识会使精神和物质的硗薄的原野变成肥沃的土地。
〔法〕左拉:《真理》
错误并非总是意味着无知,知识并非总是召之即来。
〔英〕塞缨尔·约翰逊:《关于莎士比亚的.笔记》
大量的知识可以塞进一个空空如也的脑袋。
〔奥〕卡尔·克莱斯:《格言与矛盾》
司知识的天使懂得最多,司爱情的天使爱得最深。
〔美〕爱默生:《智力》
凡知之贵,贵知化也。
〔中〕《吕氏春秋·知化》
使一种存在高于另一存在,使一类人高于另一类人的东西,是知识。
〔德〕叔本华:《意欲与人生之间的痛苦》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
〔英〕培根:《论求知》
人在多少世纪中积累起来的知识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总和及理论的概括。
〔苏〕凯洛夫:《教育学》
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办理个别性的事务,但若要综观整体,运筹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英〕培根:《论求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中〕庄周:《庄子·养生主》
果能日日留心,则一日有一日之长进;事事留心,则一事有一事之长进,由此累积,何患学业才识不能及人耶!
〔中〕左宗棠:《与陶少云》
天下没有一桩蠢事不会由于知识或者意外而得到纠正,也没有一种聪明的事不会由于缺少知识或者由于意外而遭到失败。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
知识会变成信仰,信仰反过来又点燃起强烈的求知欲。
〔苏〕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想知道事情的原委和经过的愿望,也即好奇心,是心智的贪欲,由于对知识的持续不辍的产生,怀着百折不回的兴趣,超越任何短暂。强烈的肉体上的快乐。
〔英〕霍布斯:《利维坦》
有力量的人,有学问的人就是主人,所有其余的人都是客人。
〔苏〕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
〔英〕柯柏:《任务》
认为世上除了书本知识以外别无知识,这是学者的一种弊病。
〔英〕哈兹里特:《文学遗迹》
学识、道德、权能,是人克服了他的穷困的胜利品,是人向控制全世界的进军。每一个人都应当有一个机会,为他自己征服这世界。
〔美〕爱默森:《人——天生是改革者》
先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
〔中〕《荀子·儒教》
知识的源泉不会枯竭,不管人类在这方面取得多大成就,人们还是要不断地去探索,发掘和认识。
〔俄〕冈察洛夫
思考和知识应该是经常同步而行。如若不然,知识就是个死物,而且会毫无成果地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