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部经理的述职报告1
大家好,我是5月10日加入本公司的,被聘任为行政部经理。回顾近一个月的工作,特作如下报告:
第一、近一个月来的工作:
1、在5月12号开始起草了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等十六项管理制度,在19号完成征询意见稿,连同说明一起发给各部门经理或主管,31号完成制度的试行文件,6月1号连同说明用电子版形式发给了公司主管级以上干部。我为什么先把制度建立起来呢?因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公司应有公司的制度,我们虽然没有依法治国、依法行政那个高度,但也要依制度管理公司噢,要不你以什么为标准来做其他的事情,很多事情是一环扣一环的,其中一环有问题就影响到全局。
2、整理了员工的劳动合同文本,准备在8号开始把那些没签合同的、临近到期的或者已经过期的劳动合同签订。
3、规范了经常使用的公司文件、表格格式,原来没有的补充上。
4、统计和了解分析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情况,初步跟部门经理或主管商讨了调整事宜。
5、正在分析员工工资结构,以后按实际情况要做到更合理、更规范,以激励员工士气。
6、对公司固定资产、办公用品进行了盘点,并详细登记在案,使公司物品管理更加完善详细。
7、其他行政部的日常工作。
第二、存在的问题:
1、员工整体工作热情不够高,工作效率不够高,部门之间沟通不足。
2、用车、出差、报销等方面还不完善。比如用车地点就写广州或江门;出差没有指定负责人,有什么改变或特别情况没能及时反馈回公司,有关外出人员,没有一定的监控机制;员工抱怨报销不及时,连累到工资不能及时收到。
3、6S管理(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质、安全、节约)和绩效考核没能真正体现出它们的功能,只是卫生检查和部门简单考评。6S管理和绩效管理这两样都是一个管理系统,没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是根本建立不起来。其中举一下例子,6S之中的“清扫”,它指的不是简单的打扫卫生那意思,它的真正意思是清扫没有用的人和事物,包括过时或不合理的制度等等,还有最关键的是“素质”,是指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你们想想难度有多高。绩效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管理系统,每一部门、每一岗位标准不同、内容不同。没有你们的岗位说明书根本搞不成,要搞也只不过挂羊头卖狗肉。
4、人力资源运用没到位,员工转正、晋升、加薪、调岗等的考核工作还未完善,目前仍处于“拍拍脑袋决定一切”的处理方法上,还未真正通过量化、客观的数据周密细致的全面考评。
5、工资结构不合理,名称相互矛盾。虽然底薪和基本工资是不同概念,但特点差不多,底薪是计算工资的基数,随当时物价而变动的,是以这基数来折算实际的工资,基本工资是工资总额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现在我们的做法是既写底薪又写基本工资,无形之中就形成一个月有两个底薪或两个基本工资,甚至搞了个基本工资两千多、四千多出来。这两个只能选择一个,基本工资是每个月基本稳定要给那么多的,只多不少。
6、部门之间协作不够,职责不明确,比如昨晚商场部要求水晶仓派四人,水晶仓只想给两人;还有就是明明是自己工作范围的事情推给我,我已经给了一些东西的.格式给你,你就按公司的实际情况去修改,该增就增、该删就删,自己不去想想到底怎样做才合理,还要求我详细做好给你。我不是万能!我可以给意见你、协助你,但实际工作还是你自己部门去做,去想,想想有什么方法会更好,效率更高,去改变,有什么好的措施或办法就要改变原来的做法,不要拿着以前的东西,而不去想想它到底合不合理、规不规范,不能拿着前人的东西一本通书读到底。
第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目标:
(一)集中力量解决上述提出的主要问题。
1、希望得到公司领导和大家中层干部大力支持和配合,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行政部将加强执行力度,在监管过程中“执行力”是人事行政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规章制度是公司管理的一个核心,但也需要各部门经理、主管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共同加强管理,保障公司规章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公司全方位发展。
2、用车、出差、报销等认真执行公司制度,各项工作环节要紧扣,提高协作的工作效率。
3、做好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我近日在与各部门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商量讨论时,有个部门负责人叫我先考虑员工的福利待遇,说没人何来公司?对呀!没人不行,但人多也不行噢,关键是多少人是最合适,(用手抓起笔来比喻)。在中国不是怕没人,怕的是人多。那负责人又说留几个人在那里学习当后备,我请问一下:公司请人来是做事还是来学习的?有个著名的企业家的名言是“要学习到学校”。他又说我精简人员是没事找事,他的部门个个都是精英。这里我首先向大家解释一下精英这个词,什么叫“精英”?
(1)精华,指事物之最精粹、最美好的。
(2)卓越人物 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
(3)是泛指在一项或多项领域上的优秀人才和领导者(如:科学家,政治家,学者,军事家等)。中华民国时代的黄埔军校和美国现代的西点军校所培养出来的就是精英,他们差不多全是将军或卓越领导者。他们才称得上精英!我想只要是对公司有利和对大多数员工有利的事都不怕找。要做好这一点,我们首先想的是公司效益,后才是员工的工资待遇,公司不赚钱,何谈员工福利待遇?就算谈也是空谈。我们要站在公司整体考虑,不能只是想着自己的部门。不同意见是可以的,因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要逐渐建立公司大部制(就是对一些部门整合)、健全储备干部制度,打造精干团队。
4、初步建立起6S(7S)科学的管理系统及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这两个都是比较复杂的工程,一时说不了,这里就不详说,以后再开专题会议。
5、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文化,公司文化的定义,就是“指导和约束公司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 公司文化是公司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治理结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看作公司体制中的“硬件”,那么公司文化就是“软件”。因为在公司没有形成一种价值理念时,要建立某种新的先进体制,实际上是根本搞不下去的。在观念上没有约束,制度约束实际上也就难以完全发挥作用。所以说,公司文化不是公司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极为重要的灵魂。公司文化不是搞给外人看的,不像穿一些漂亮的制服,而是重在解决公司存在的问题。建设公司文化的过程,就是公司发现自身问题、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我们大家要帮助员工在对公司的认识上树立起三种理念:
第一,公司是公司与员工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平台;
第二,公司是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家庭;
第三,公司是一所大学校,即学习型组织,员工在为公司做出奉献的同时,自身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只有在公司里树立起这种理念,大家才会发自内心地爱护公司,维护公司,发展公司。但我们公司要通过公司文化建设来调整观念,解决影响公司发展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人的观念,涉及利益的调整,这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而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长期的过程。作为人事行政部门的负责人,责无旁贷。
(二)在公司总体规划基础上,协助各部门逐步建立经营规划、营销规划、财务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等,把“点”型工作梳理到“线”型工作上,把工作转型到“工作系统有序”上。
(三)针对我个人不足方面,积极调整,学习博大宽广的胸怀,造就务实、稳健的人格魅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小结:当然咯,行政部的工作绝不止以上所提到的几点,它还有很大部分比较细微的地方,比如员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办理、上传下达、公务用车及司机管理、户外活动筹备、保安、宿舍、饭堂、清洁等后勤管理工作以及文书工作等等,工作中不足之处,恳请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事指导批评,我们行政部将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公司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行政部经理的述职报告2
尊敬的公司领导:
我于10月就任公司行政人事部经理以来,由于本人有行政工作经验及地产行政人事管理经验,能很快介入到实际工作中。两个月来,在董事长及总经理的帮助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工作中有成绩也有不足,下面我从两大方面进行述职,请公司领导给予帮助和指正。
对于一个新成立公司而言,行政人事部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的工作。要各部门配合共同做好的工作较多,因此需要公司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观念转变与否,各部门配合程度如何,都是行政人事部工作成效的关键,需要公司领导及部门予以大力协助。
1、公司规章制度及文字材料的拟定
根据公司组织机构,草拟和制定相关制度并下发遵照执行。有人把制度比喻成游戏规则,我更觉得制度像是尚方宝剑。有了尚方宝剑是让大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因此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薪资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印章管理制度》、《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员工离职审批流程》、《企业文化用语》、《询价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等。
2、加强沟通,做好上传下达、内外协调
搞好各部门间相互配合、综合协调工作是我工作的重点。在与上级沟通中充分领悟上级领导的意思,做好上、下联络沟通工作,及时向领导反映情况、反馈信息;搞好各部门间相互配合、综合协调工作;对各项工作和计划的督办和检查。把握方向、分析观察,有效传达到各部门;在与各部门沟通中严格贯彻执行上级决定,并收集整理各部门信息意见,做到及时反馈与完善。同时本着“真诚、谦虚”的原则,与合作单位部门和外界政府机关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3、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管理
行政主管就相当于一个管家。要想把所有的费用降到最低,首先要了解太原本地的市场价格。我特地跑去市场多家询价,货比三家,在保证商品质量的情况下,最终在低价格的三家中确定最低价。为使公司对内对外沟通更便捷,对程控电话进行了重新布线安装、按照公司科室分部情况制作了公司科室标牌,保障公司的正常办公秩序。
为有效管理公司内固定资产、更好的控制办公消耗成本,规范办公用品的发放、领用及管理工作,我目前已将公司内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归类、编号、粘贴标识并责任到人。同时按照《资产管理制度》每月进行一次资产抽查,年底与财务部门联合进行一次清查,共同点、监督,并建立电子台账与明细帐,做到帐物相符。
4、车辆管理
为加强公司车辆使用管理,合理安排调度车辆,保障正常公务用车,行政人事部制定了《车辆管理制度》及使用了《车辆派车单》,对车辆使用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办理了包括公司汽车的证照、年审、保险、日常维护、保养、检验、清洁、派车等事项,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做到管理有序。
在接手工作两个多月以来,对行政管理事务做到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积极想办法降低各种成本费用。当好“管家”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为公司开源节流、创造好的办公条件是我最终的追求。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素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再教育。国税干部再教育是指国税干部第一学历以外的各种培训教育活动。国税部门代表国家履行税法的职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税收的职能逐步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税收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所关注。同时,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入,经济理论的不断创新,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让每个人感觉到过去所学知识的浅薄与欠缺,感受到了不学就会落伍淘汰的危机。因此,与此相适应,实施国税系统再教育工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税干部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国税干部再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对国税干部进行再教育是国税事业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由粗放向集约,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率的提高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在于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而教育又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前提。国税工作也如此,一方面抓好国税干部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国税干部的整体素质是应用现代技术管理手段,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也是不断学习和运用最新税收理论成果指导国税工作的客观要求。因此,坚持不懈地开展再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税收新理论、掌握税收新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是国税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其次,对国税干部进行再教育是与时俱进做好国税工作的现实需要。我们已进入了全新的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加入wto,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等等这一切都将或正在使社会经济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对新世纪国内外出现的产业、科技、体制上的深刻变革,特别是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对全社会各行各业和每个人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而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国税工作中来。如何认清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审时度势,因势引导,从宏观上把握国税工作的走势,从微观上做好具体工作,按照总局和省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做好国税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需要建立一支高效精干、高素质的国税干部队伍。从国税干部队伍的现状看,通过机构人事改革,开展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国税干部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新的工作要求还存在着不相适应或不够知识的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国税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国税干部的整体水平,必须通过实施国税系统再教育工程来实现。
此外,机构人事改革,岗位责任制的推行,为国税干部进行再教育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根据总局和省局的统一部署,国税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基本上达到了精简效能的目的。但随着机构的撤并,征管方式的转换,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管理的加强,工作要求更高了,一部分人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必须对这部分人进行再教育。同时,岗位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使国税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具体、规范、科学。这一方面为岗位培训明确了具体内容,另一方面,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为干部的分期培训教育创造了条件。此外,ctais、金税工程、税收调查系统的推广应用,“一窗式”管理模式的推行等,也要求广大干部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由过去仅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单一型人才向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否则,就不适应工作要求,这种状况同样为干部进行再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注重实效,切实抓好国税干部的再教育工作
对国税干部进行再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注重“五性”。
教育对象的层次性。这里的层次性包括学历、年龄、领导干部、一般干部以及同一职位中不同年龄、学历等方面的层次。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各个层次的状况和要求,才能区分层次,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才能有针对性地准确地实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再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为用而学,学以致用,这就要求,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以达到为国税工作服务的目的。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脱产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集中授课与组织讨论相结合,相关知识一般了解与专业理论重点掌握相结合、基础教育与应用教育相结合,分类培训与分级培训相结合,网络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持之以恒地开展再教育。
教学活动的规范性。难于管理是成人教育的一个现实问题。为了保证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和规范对教学活动的管理。一方面,要明确教育的目的、内容和纪律,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另一方面要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评估。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教学安排的连续性。根据教学要求和目标,制定《中短期教学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分门别类地组织教学,并建立相应的培训学习档案。一方面保证再教育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另一方面防止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和漏缺问题,避免重复培训,低效教育。
三、健全体系,建立国税干部再教育保障机制
在国税干部中全面启动再教育工程,必须建立健全相关保障体系,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健全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再教育考评机制。干部参加了各种培训、教育,其收获、效果如何,一定要检验,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再教育考评机制。凡学习、培训必进行考评,坚持以考促训,以考促学,以考促教,采取评估与考试相结合,定期考评与不定期考评相结合,上级考评与本级自评相结合,全面考评与抽查考评相结合等方式,建立健全再教育培训工作考评制度。
二是建立健全再教育跟踪管理机制。动态跟踪管理是促进税务人才脱颖而出,增强再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途径,税务干部参加了再教育培训,要让他们不能认为就万事大吉,告一段落。而是要把再教育跟踪管理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时期,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管理体系。
三是建立健全再教育竞争激励机制。在再教育培训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奖优惩劣,鼓励冒尖,奖励先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实行专项奖励制,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置再教育专项奖励基金,对再教育培训优秀人员,单项考试,综合考评及其它教学活动中有特殊贡献的人员进行专项奖励,鼓励和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四是建立健全再教育智力支持,资金保障体系。税务系统的再教育光靠税务干部自身努力,难以提高质量,作为一级组织,要从税收事业发展的高度为税务干部的再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与资金保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提高科研技术含量,经常召开学术交流会,课题调研等,为税务干部再教育提供一个全面优质的发展环境。
对国税干部进行再教育是一项十分重点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各级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必须从思想上克服重初始学历(第一学历),轻再教育的片面观念,充分认识再教育工作在国税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再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方面,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另一方面,认真实施国税干部再教育工程,全面提高国税干部的整体素质,促进国税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国税事业的不断发展。
公司未来的生存发展靠的是管理进步
为什么世界上出现了IBM、微软,其实体现的不仅是技术,体现的是管理。某种意义上看某些公司不比华为差,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就是没有融入管理,什么东西都是可以买来的,唯有管理是买不来的。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工程,不是一个哈佛大学的学生就能搞出来的,要靠全体优秀的华为员工才能搞出来。我们公司保持这么大一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其目的就是要理解、接受、消化先进的管理,要抓好管理,需要先理解管理。华为公司打翻身仗就是要靠管理,现在我们管理太低下,人员浪费太大,重复劳动太多。如果完全解决管理问题,我们效益翻一番是有希望的。
规模是优势,规模优势的基础是管理。大规模不可能自动地带来低成本,低成本是管理产生的,盲目的规模化是不正确的,规模化以后没有良好的管理,同样也不能出现低成本。
华为曾经是一个“英雄”创造历史的小公司,正逐渐演变为一个职业化管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司。淡化英雄色彩,特别是淡化领导者、创业者们个人的色彩,是实现职业化管理的必然之路。只有管理职业化、流程化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大公司的运作效率,降低管理内耗。
要扎扎实实建设好一个科学管理的大平台
我们与爱立信等大公司比什么?比效率,比成本,看谁能多活一口气。
互联网不断地往新的领域走,带来了技术的透明、管理的进步,加快了各公司之间差距的缩短。因此,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我们要在管理上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比较容易,而管理进步比较难,难就难在管理的变革,触及的都是人的利益。因此企业间的竞争,说穿了是管理竞争。如果对方是持续不断地管理进步,而我们不改进的话,就必定衰亡了。我们要想在竞争中保持活力,就要在管理上改进,首先要去除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在监控有效的情况下,缩短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要严格地确定流程责任制,充分调动中下层承担责任,在职权范围内正确及时决策;把不能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的干部,调整到操作岗位上去;把明哲保身或技能不足的干部从管理岗位上换下来;要去除论资排辈,把责任心、能力、品德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团队组织协调能力等作为选拔干部的导向。
单靠技术壁垒取胜的时代很快就要转变成为靠管理取胜的时代。如果在我们领先的几年中,有可能占据了非常大的市场,从而将成本摊薄,并持续把成本也能控制得住,这个市场就可能继续是我们的。我说的这个成本并非单指产品技术成本。如果我们控制不住市场规模,技术突破别人也是可以很快追上来的。
公司要真真实实走向科学管理,需要很长时间,我们需要扎扎实实建设好一个大平台。你们是否听过,2002年华为快崩溃的时候,我们的主题还是抓管理,外界都嘲笑我们。现在社会大辩论,也说华为在这个时代必死无疑,因为华为没有创新了,华为的危险就是抓管理。但我认为,无论经济可以发展多么好,不管高铁可以多么快,如果没有管理,豆腐渣是要垮掉的,高铁是会翻到太平洋的。摆脱三个依赖,才能科学决策
未来华为战胜对手的关键因素不是技术、资金、人才,而是管理和服务。管理就是要把框架搭起来,从宏观管理走向微观管理。服务就是加强整个队伍的服务意识建设。
我们要逐步摆脱对资金的依赖、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使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管理机制。当我们还依赖于资金、技术和人才时,我们的思想是受束缚的,我们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体系还存在某种程度的扭曲。只有摆脱三个依赖,才能科学决策。我们起草基本法,就是要建构一个平台,构筑一个框架,使资金、技术、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我们企业核心价值观所确定的我们企业内在的组织流,经过不断自我优化,一旦能够自圆其说之后,即使现在的领导人不在了,这个组织流也不会终结,仍将如长江长流不息。新的企业继承人,势将顺应、继承和管理这个组织流,使之永远长流下去,我们的华为公司怎么会垮掉呢?我坚信华为红旗永不倒
当一个公司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时,那是很危险的,很脆弱的。我们不能把公司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生命和智慧之上。华为公司通过贯彻集体委员会制度后,在管理上进一步完成了体系转变,走上了良好的自我运行、自我调整、自我优化的轨道
。企业的生命不是企业家的生命。西方已实现了企业家的更替不影响企业的发展。中国一旦企业家没有,随着他的生命结束,企业生命也结束了。就是说中国企业的生命就是企业家的生命,企业家死亡以后,这个企业就不再存在,因为他是企业之魂。一个企业的魂如果是企业家,这个企业就是最悲惨、最没有希望、最不可靠的企业。我是银行,绝不给他贷款。为什么呢?说不定明天他坐飞机回来就掉下来了,你怎么知道不会掉下来?因此我们一定要讲清楚企业的生命不是企业家的生命,为什么企业的生命不是企业家的生命?就是我们要建立一系列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的管理体系,而不是依赖于企业家个人的决策制度。这个管理体系在它进行规范运作的时候,企业之魂就不再是企业家,而变成了客户需求。客户是永远存在的,这个魂是永远存在的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管理学上有一个观点:管理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控制也能达到目标。这实际上就是老子所说的那句话:“无为而无不为。”基本法就是为了使公司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好像我们什么都没做,公司怎么就前进了?这就是我们管理者的最高境界。谁也不会去管长江水,但它就是奔流到海不复还;华为公司将来也要像长江水一样,不需要管理层成天疲于奔命,就自动地势不可当地向成功奔去。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为什么成功的外国公司的大老板成天打高尔夫球,而我们的高层领导疲惫不堪?就是因为我们还未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无为而无不为”不仅仅是无为而治,它体现的是好像不需要怎么管,但事物都在前进,为什么?这是一种文化氛围在推动前进。
一个企业的内、外发展规律是否真正认识清楚,管理是否可以做到无为而治,这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员工不断探索的问题。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可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我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的最后讲到了“长江水”:即使我们睡着了,长江水照样不断地流,不断地优化,再不断地流,再不断地优化,循环不止,不断升华。这就是最好的无为而治。这种无为而治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我们不是靠人来领导这个公司,我们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对付结果的不确定。人家问我:“你怎么一天到晚游手好闲?” 我说,我是管长江的堤坝的,长江不发洪水就没有我的事,长江发洪水不太大也没有我的事啊。我们都不愿意有大洪水,但即使发了大洪水,我们早就有预防大洪水的方案,也没有我的事。
我们能够留给后人的财富就是管理体系
我们留给公司的财富只有两样:一是管理架构、流程与IT支撑的管理体系,二是对人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人会走的,不走也会死的,而机制是没有生命的,这种无生命的管理体系,是未来百年千年的巨大财富。这个管理体系经过管理者的不断优化,你们说值多少钱?只要我们不崩溃,这个平台就会不断发挥作用。我们公司上市后能值多少钱,其实就是这两项管理财富值多少钱。所以我们会很重视流程。
华为公司最宝贵的是无生命的管理体系,因为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我们花了20多年时间,终于半明白了西方管理。只要公司不垮,就能无敌天下;如果公司垮了,这个文化就报废了,管理体系也没用了。我们要维持管理体系能有活力地持续运行,保持有动能,所以我们要保持盈利,逼大家不能搞低质量、低价格的经营。当然,也不能强调大幅度的激进改进,提出些莫名其妙的口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