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宋代女子辱骂朝廷名言 正文

宋代女子辱骂朝廷名言

时间:2024-10-01 03:27:47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样式之一。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所以,诗歌教学是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里结合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谈诗词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不妥之处,诚望得到批评指正

我国历来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诗教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小胥》:(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孔子教授门徒的四科,包括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文学就包括学习《诗经》,要求熟读背诵,并能用于政治活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在先秦政治文化活动中,赋诗言志风气之所以盛行,正是当时上层社会诗歌教育的流行和普及。《论语·阳货》记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歌不仅用于政治活动,也用于日常生活。《论语·季氏》中记孔子与儿子孔鲤的一段对话: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汉代官学立有五经博士,其中就包括《诗经》。由于《诗经》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应对。六朝时期,贵族子弟从小就学诗,读诗写诗蔚然成风。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社会各阶层弥漫着浓厚的爱诗风气。不少文学家从小就能作诗。如梁简文帝幼而敏睿,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高祖惊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试,辞采甚美。昭明太子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据《南史》《北史》等书记载,庾肩吾、任丘迟八岁,谢惠连、薛道衡十岁即能属文。六朝人所说的文包括诗。唐代兴科举,作诗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唐诗的高度繁荣。读诗写诗,成为文人士子出仕和进入上流社交场合的重要手段之一。骆宾王七岁写《咏鹅》诗,王勃、李贺也都是很早就开始作诗。宋代朝廷多次选拔神童,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予官职。《宋史·晏殊传》载:(晏殊)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考的内容就是诗、赋、论。宋代谢枋得《千家诗》因为率皆显明易解之作,以此启迪童蒙甚便(清黎恂语),所以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唐诗三百首题辞》)。唐末胡曾的《咏史诗》以及宋代杨简《历代诗》等,也曾被选作教材。明代程敏政《咏史绝句·序》说:余家居,见塾师以小诗训童子,乃首以市井无稽韵语,意甚不乐。因以所记古七言绝句咏及史者,手书授之。上之三代,下及宋元,凡二千余年,以时比次,得数百篇。又以其猥杂而不便于一览也,加汰之,存者二百篇。其间世之治乱、政之得失、人才之邪正贤否,大抵略备。《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蘅塘退士)专为教学而编的唐诗选本。作者说: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百首亦莫能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成了俗谚。《红楼梦》中十几岁小姐丫环都会作诗,结海棠诗社,香菱向黛玉学诗等描写,可以间接看出当时人们对诗的偏爱

本世纪50年代,文学教育也曾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中学语文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从初中到高中的文学课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中止。60年代初,提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教育逐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禁区。直到80年代,语文教育界才又重提文学教育的任务。随着文学教育的春风吹又生,诗词才又重新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中小学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多读古诗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1.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为人们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学习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好的诗歌和好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一样,都能陶冶性情。但诗的作用更为直接。其他文学样式,或侧重故事,或侧重知识,或侧重趣味,直接调节情感的作用都不如诗。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有节奏,语短意长,易于诵记,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读《静女》《蒹葭》等诗作,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喜悦和含情脉脉,就会深深触动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千年之后,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不禁胸襟开阔,有湘江美景一览无遗之感。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自然会感到作者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中小学生多读些诗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是文学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仑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词,他们多数人还能写作精彩优美的诗词。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富于创造性,跟他们深厚的古诗词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形象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源泉,而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乌申斯基说,很难说牛顿和莎士比亚谁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一些。苹果掉在地上,引起牛顿海阔天空的想象,产生了地心吸力、万有引力的学说。瓦特看到开水壶冒气,也海阔天空地联想、想象,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而莎士比亚戏剧中那瑰丽的艺术境界,丰富多彩的人物,自然也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的结晶。这说明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需要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中小学生一般说来从六七岁到十七八岁,正是人生的花季,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从踏入校门开始,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特别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社会,积累人生经验,也需要得到启发和帮助。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诗歌是社会人生的浓缩,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多读这类作品,能够培养他们认识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诗经》就是一部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离骚》反映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对美好政治的向住,陶渊明诗中的率性自然,李白诗中的浪漫情怀,杜甫诗中的家国兴亡之叹,宋词婉约细致的柔情之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声,以及通俗精彩的元代散曲作品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人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审美范本

至于古诗词中的消极因素,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之类,正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对作品进行阐发、评价、质疑以及分析批判的能力

4.积累名言警句,开发语言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语言学习,重要的不在于学了多少语言学的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遣词造句、成功的语法修辞范例,以及准确、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规范精彩的文学语言。诗歌语言,往往又是很精练的,好的诗歌都是用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渊薮。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琵琶音乐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之五)陶渊明诗于自然平淡的语言中,蕴含了深杳的情怀。学生多读这类诗歌,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都有直接的作用

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新大纲除更加强调文学教育外,还首次以教学大纲的形式,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篇目。其中小学要求背诵古诗词80首,初中50首,高中50首,三个学段共要求背诵180首

这些篇目,大多是素有定评、千古流传的诗词名篇。选择的范围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晚清的龚自珍。可以说,中国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有选录。

200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的中小学语文新教材,根据新大纲的精神,也相应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小学、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在课文中的比例。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文学作品占60%以上

除教学大纲中指定背诵的古诗词以外,中小学语文教材还选了一些现当代诗和外国诗。仅以中学为例,如,现当代诗,选有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冰心的《纸船》,臧克家的《有的人》,闻一多的《也许》《色彩》《死水》,陈梦家的《一朵野花》,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何其芳的《欢乐》《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的《沁园春·长沙》,陈毅的《梅岭三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余光中、李广田、席慕容的《乡愁》,海子的《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梁小斌的《我爱秋天》,韩东的《山民》,杜谷的《春夜》等

外国诗选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致大海》,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莱蒙托夫的《帆》《祖国》,泰戈尔的《纸船》《萤火虫》。另外,教材还编入了诗歌鉴赏常识、诗词格律知识,还有朱光潜的《读诗与趣味的培养》等文章,以期多方面地丰富学生的诗歌知识与素养

从2000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都在起始年级使用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中小学和初中是在现行教材基础上的修订,高中则是在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试验教材基础上的修订,但对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是新教材。与过去相比,新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诗词在课文中的比例。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也不宜任意夸大诗词教学的作用。比如,有的'同志主张读古诗一定要用古音,特别是作为韵脚的入声字,否则就不押韵了;有人认为,不仅要读,而且应该要求学生写诗;甚至有同志主张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把作诗列入高考语文的命题范围,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华诗词真正走进校园,等等

关于古诗的读音问题,我认为,中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来读就可以了。当然,用现代音读古诗,自然会出现某些古诗不押韵的情况。这是由于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结果。只要给学生交代一下即可。至于古汉语的声纽、韵部、声调是怎样发展演变的,《诗经》里怎么读,六朝时怎么读,唐宋时怎么读,那是音韵学家的事情。如果要求严格按照古音来读,那么读《关雎》《蒹葭》就得用周秦音来读了,读李白、杜甫的诗,又得用唐代音来读了。正如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王怀祖广雅注·序》中所说: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为古,则汉为今;汉魏晋为古,则唐宋以后为今。再说,即使是唐诗,由于每个诗人的籍贯不同,他所使用的方言语音对他的诗歌创作肯定会有影响。中小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求之过深

关于写诗的问题。我认为,对于少数有写诗才能的学生,不妨一试。但不能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必须学会作诗。比尔·盖茨虽然大学没念完就去创业并获得了成功,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要求所有的大学生都去学比尔·盖茨。不能把少数天才才能做到的事情扩大到所有的学生。所以,在新的中学语文教材里,我们只是在高中阶段的某些诗歌单元里,以选作题的形式安排了有关诗词写作方面的练习。比如,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11课是近代诗八首,张必锟先生就在课后出了这么一道练习题:试写一首绝句,题目自拟,可以不管平仄,但要读来上口,有一点诗意。在教师教学用书里说:?

设计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更好地认识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以提高鉴赏能力,写不好也不要紧,动手写总是有益的。可以让学生互评,推荐稍好一些的,读给全班同学听听。我们的原则仍然是,不提倡写旧体诗,但如有个别学生愿意继续练习下去,也不应加以限制

第12课词六首课后有这样的练习:用学过的词牌或其他词牌填一首词,词题自定,平仄可以不管,但要押韵。教师教学用书里也有这样的话:练习填词仍然是为了读词,要求要低些。学生中有填得较好的,拿来读给大家听听,不必修改。初中学过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辛弃疾的《西江月》,词中也有《如梦令》和《西江月》,作一点比较,也许容易打开思路

关于把作诗列入高考命题范围的问题。我认为,这种意见恐怕是不现实的。第一,脱离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高考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服务的。考什么,怎么考,首先要考虑如何为这一目的服务。当然,高考也要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稳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高考虽然是指挥棒,但这个指挥棒是不可以随意挥舞的。必须充分尊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第二,也有悖于中小学诗歌教学的目的。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中考或高考,无论从考试的目的、性质,还是考试内容、范围,都与科举时代大不相同,如果再要求考生作诗,显然已不合时宜了。且不说多数学生是报考理、工、农、医类高校,即使是考中文系,也没有必要考查作诗的能力。我们今天的诗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加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所以,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逐渐加大了文学赏析能力的考查。一般是古诗词和现代新诗各选一首,并列出对这些诗歌理解(赏析)的若干选项,让考生选出理解(赏析)正确或错误的一项。我认为,对诗歌教学的要求,能够做到诵读、理解、鉴赏、评析就可以了。

《病起书怀》为宋代诗人陆游被免官后于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在成都所作的诗作。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病起书怀

宋代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译文

病体

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人)要死后才能盖棺定论的。

(期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着君主(出征)。

《出师表》传世之作,忠义之气万古流芳,深夜难眠,还在挑灯细细品读。

注释

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写了此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这句诗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是千古传诵的警句名言,值得仔细体会。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小结/《岳阳楼记》

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

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自然段为例:雨是“淫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曜”“潜形”“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