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读书笔记1
给女儿买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也跟着一起看起来,看完之后还是有些感触的。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想
第一次听到《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名字,还以为这又是一本理论性特强的一篇说教书籍,但是当我仔细研读之后才发现并非如此。《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书中以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用
当我看完这篇小说时,我很受感动,感动于教师的敬业,感动于学生对教师的爱,感动于学生对社会的爱等等,我认为爱的教育是凌驾于知识之上的教育,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受到各种宠爱与溺爱,自私刻薄,缺乏团队意识,不理解什么是真的爱,也不懂得怎么去爱人,那么对他们如何进行爱的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者共同研究的话题。
首先对学生要有爱心,教师的爱实际上是最无私最纯洁的爱,记得自己以前在中学执教的时候,班上有个女生,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打工,她跟爷爷奶奶一块生活,性格较倔强,对于老师的话一般不予理睬,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当我得知她的情况后,我就尽可能多的给她关心和爱护,在她13岁的生日那天我还特地为她组织了一次生日宴会,将班上的班干召集起来一起为她庆祝生日,她非常的感动,在我的关心下她的表现慢慢变好了,性格也变的开朗起来,师生关系也就越来越融洽了,现在她已经毕业了,但是每年的教师节她都会发个短信来问候我一下,我感觉特别的欣慰,告诉自己只要付出我们的爱,相信学生会感受到的。
其次对你的学生要有宽容之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孩子犯错误没关系,因为没有谁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好了,所以教师当遇到学生犯错误时,一定要冷静处理,有可能你的处理方式不当会影响他的一生,爱因斯坦小板凳以及华盛顿砍树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很好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记得在一节数学课上,我找学生上黑板,因为上黑板的人数有限,没有被找到上黑板的同学就有点失落,突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说你没找他上黑板,他恨你!”我一听这还得了,哪能这样呢?但是转念一想,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要上黑板,可能只是一时头脑发热,但是不能就这样算了,毕竟他犯了错误,于是我让他站起来,他觉得大祸临头了,不敢抬头,我说道:“**你意识到你的错误了吗?你现在说你现在该说的话,老师就原谅你的过错”,那个男孩一愣,没想到听到的是这样的话语,含着泪向我承认了错误,我也借机在班上进行了教育犯错误没关系,关键是要改正过来。
最后对待学生要有耐心,跟学生打交道真的是一件磨性子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很好的耐心的话,我想有的时候你会被学生气的直跺脚。有的教师发现学生错误很多,讲了一遍小孩不是很懂就不耐烦了,老是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上课不都讲过的了啊。长时间下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会减弱,而对于疑难问题,那就更害怕思考,打击了小孩的积极性。我一般对于学生的教育先认真聆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听清楚他们内心的想法,然后找到他们想法的错误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帮他分析和解决问题,总之要有耐心,耐心听他说,耐心的对他说。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要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现在的教育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这个目标的达成我会努力奋斗的。今后我将立足教育岗位,率先模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类读书笔记2
寒假里有幸拜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张文质,福建闽侯人,教育学者,诗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生命化教育”的倡导人、负责人。多年来致力于“生命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期植根于中小学课堂,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创办了1+1读书俱乐部,推广1+1式的读书理念。透过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首先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平时,我们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其次要广泛阅读,努力付诸实践,积累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详尽而又灵动地提炼、诠释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当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个观点后,很多人都提出了质疑,因为这天这个时代确实是泥沙俱下、万马奔腾的年代,有人认为教育不可能有慢的耐性,更不可能有慢的境界。但是张老师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张老师很显然给出了他自己的宣告。一个字一个词,字是慢,词为艺术。张老师认为我们的教育太快啦,快在那迅速展现而又擦去的ppt上;快在了教师应对这一大群叫不出名字却能把课演绎的完美而流畅上;快在了教师与校长们每一天似乎都在忙于应付各种各样事务性的事务上,快在了教师冷漠地看到教室里那些不解而又迷惑的目光上……正如那作者苦恼的快一样,我们这天的学校里。教室座位整齐,台下人头攒动,一派工业化大生产的气势。老实说确实难以看到具有生命个性的人。这也难怪作者所推崇的叶澜教授不断的发出呼唤,呼唤教育创新要有“具体个人”意识,呼唤要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人”的转向要从“抽象的人”到“具体个人。说到底快到了我们的课堂上都看不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了。慢又是一种什么样貌的课堂,什么样的教育呢?作者眼里慢是像W老师那样的”教师身体动作是慢的,说话的语速是慢的,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是慢的“。又如作者所说的,日本的佐藤学认为”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忙,多给他们带给创造、交流经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潜力。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
张文质老师倡导”生命化教育“。在当今教育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把对学生的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它不是仅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达和理解,它务必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
“生命化教育”的实现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起主观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要关注每个独立的学生个体,不仅仅要尊重、善待学生,还要研究学生特点;在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带给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异常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情感交流;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发思考……客观条件,就是课堂环境,教学空间。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文里的一段话:美国教育家博耶说,学校还是小的好。那么“小“到什么程度为好呢?”小到学校所有师生都能彼此叫出对方的名字,亦即人数控制在二三百人内为最佳”。博耶又说:“当班生数超过30个人时,教师的注意中心就从对个体的关注转为对班级的控制。”这些见解都令人感佩。但博耶必须想不到,在中国有那么多“名师”能够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状况下也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他更不可能想到一些更厉害的“名师”竟能够在体育馆数千名观众面前在叫不出一个学生名字的状况下把“课做得神采飞扬”,也许,从某种好处上说,这正是中国教育胜过美国教育“难能可贵之处”。
如果教学课堂环境没有保障,首先就给教师组织课堂带来了困难,信息的传输呈单向化而不是多样化,“生命化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一味地强调教学质量,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之一,也是对教师的不公,因为能把”课做得神采飞扬“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以”生命化教育“为理念,就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既要强调教师的主观作用,又要营造良好的关注学生独立个体的空间,把“生命化教育”具体落实到教育过程中的每一细节和实处。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功利的教学都是短暂的,不关注长远的,不关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我们的教学研究,也是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这个慢,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过程,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盼,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类读书笔记3
读了张平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书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切地说在开始研读的时候就已经被书中的资料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
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信。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自信感,如果儿童自己不就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就都不能再他们的身上培养出来好的品质来。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反之,如果孩子有了信心,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出世就乐观进取,做事用心主动,乐于理解挑战,正因为如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印度著名哲学家菩德曼说:播种一种行为,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培根也以前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就应透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从这些
中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说:“教育的灵魂,就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潜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孩子们都将会走上光明而完美的“星光大道”。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创新精神,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教师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我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转变我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指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分类得出的,是指在教育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景,透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过程。
教育类读书笔记4
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最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读完后给我的第一感触,那就是——爱。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述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持续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最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
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必须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忙,最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忙下,马可尔和妈妈最后重逢了……读到那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那样渺小。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就应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但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
有时候,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常常会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们作对一样,甚至抱怨这世上没有人爱自已,有的想更悲观,则会自杀,表示他的抗议,这多可悲呀!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周围的一切,必须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爱我、帮忙我、我多幸福呀!
当你能够感受那份极为普通的爱的时候,相信你必须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心给一些需要帮忙的人,是不是朋友们、请你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明天。请乘上“爱”的小舟,走完属于你自己的爱的人生。
教育类读书笔记5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刚开始看到书名,心里想着,哪有老师会不抱怨呢要抱怨的事情太多了。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抱怨,似乎也成为“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章有这么一句话:“抱怨是懦弱、无能的最好诠释,他像幽灵一样到处游荡、饶人不安。”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立刻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取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管管等等。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下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就应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好处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己的期望呢,还是苦着应对自己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持续快乐的情绪,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篇一:教育专家名言
1.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
2.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经验:严格地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学生的尊严。
3.人的素质由五大要素构成:即动机、内驱力;个性、品质;自我形象;态度、价值观;知识和技能。
4.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赏识。
5.托尔斯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说兴趣对课堂提问很重要,可以通过有效的,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6.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很好地体现注重“交往”的教育实践观,因为“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师生心理相容的体现,是师生智力活动处于高峰状态的标志,它能使课堂提问活动做到恬静和活跃统一,热烈与凝重统一,宽松与严谨统一,形成一种和谐共振(按:即师与生的积极和谐的“交往”,展现学生的生命性)的教学情境。”
篇二:幼儿教育名言格言
1、儿童的思维是在活动中、操作中形成和发展的 。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
2、 儿童的思维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
3、尊重儿童的探索。――建构主义学家
4、认为生长是生活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因此,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反对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教育为中心。――美国教育家杜威
6、 现实生活成为儿童知识的来源。――陈鹤琴
7、 主张儿童走进活生生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把儿童直接感受的丰富经验与各个学科的术语结合起来,提升为一般性、普遍性的知识。――――陈鹤琴
8、知识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即儿童基于自己的经验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融入主体世界的知识。――建构主义学家皮亚杰
9、知识既不来源于客体,也不来源于主体,而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活动?。――建构主义学家皮亚杰
10、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乃是在幼儿时期在生命最初两年建构的。3岁已奠定下了身为一个人的人格基础。――意大利蒙台索利教育家
11、孩子头三年经验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我们过去所想像的,婴儿和学步的孩子,每个生活中简单的动作都是他们日后一切发展的基础,没有什么比抚育头三年的孩子更重要。――美国哈佛怀特
12、了解孩子是一个?好老师?的前提。而家访的重要原因是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环境、文化背景。――南京师大博士生导师 虞永平
13、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老师跟孩子共同行动的过程。
14、独处与集体学习使大脑发育是不同的。――南京师大博士生导师 虞永平
15、 让孩子在不同活动中忙碌着,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杜威
16、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著名教育家 陶先知
17、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印度诗人泰戈尔
18、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陈鹤琴
19、 我们不是来读死书的,我们来创造一个新世界。――陈鹤琴
20、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的天真烂漫。――陈鹤琴
21、游戏是儿童的生命。――陈鹤琴
22、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23、 教育即生活。――杜威
24、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25、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雨果
26、 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陈鹤琴
孩子们的性格的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 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宋庆龄
教育儿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末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我们的儿童是末来的父亲的母亲,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己儿童的教育者。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母亲。但是,这还没有概括一切,我们的儿童又是我们晚年的希望。因此,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
---《马卡连柯全集》
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陶行知全集》 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我认为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政治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人才,成为真正有作为的人。
_ _ _吴玉章 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苏霍姆林斯基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剌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剌激法若用提其当,也是得好的,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要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总起来说,小孩子(1)好游嬉的;(2)好奇的;(3)好群的;(4)好模仿的;(5)喜欢野外生活的;(6)喜欢成功的;(7)喜欢别人赞许他的。
--陈鹤琴
必须掌握儿童的生理和精神的本性的发展规律。
---康斯坦丁诺夫
陈鹤琴教育格言
●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做怎样的人?的问题。通过教育,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协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应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潜力。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
――陈鹤琴
●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现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扬花、柳絮,夏天的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
――陈鹤琴
●儿童健康是幼稚园课程第一重要的.。强国需先强种,强种先要强身,强身先要重视年幼儿童的身体健康。身体强健的儿童,性格活泼,反映敏捷,做事容易。为了儿童的现在和将来,幼稚园的教育应注意儿童的健康。
――陈鹤琴
●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
――陈鹤琴
●何为整个教学法??整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因为学前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学前儿童的发展也是整个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也是以整体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所以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
――陈鹤琴
篇三:关于幼儿教育的名言警句
1、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美)威廉.〃詹姆士
2、种庄稼要不务农时,教育孩子要适时早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雪苏)
3、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张石平)
4、带孩子去旅游,去爬山,去逛公园,去看电影,这都是夸奖孩子最适当的方式。(张石平)
5、有些家长为让孩子学习进步而赏钱,此举无异于贿赂,是极其错误的。(东方)
6、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处。(东方 )
7、孩子的心灵犹如白纸一样纯洁,既容易受真善美的熏陶,也容易受假丑恶的污染。(张于义)
8、让孩子享受在风吹雨淋中搏击的快乐,让孩子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成长和成熟。(张石平)
9、让孩子吃点苦,他会倍感生活的甘甜。(薛灿芝)
10、如果夫妻教子观点不一,会让孩子分不清正误,不利于他美好品德的培养。(赵秀朵)
11、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个纯真无暇的世界!(阮庚梅)
12、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蓝天)
13、无能的人不能培养出有才华的人,名师出高徒,家长要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赵秀玲)
14、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请给孩子留点面子。成功的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了解,接受和尊重孩子,而不是揭孩子的短。(吕斌)
15、一个会爱父母的人,将来才会更好地去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赵静波)
16、只有将学到的东西通过去实践,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顾欣)
17、父母良好的情感气息,家庭和睦的生活氛围,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环境基础。(吕斌)
18、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比让孩子自信更重要的了。(元曲)
19、对孩子来说,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榜样,一个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英雄。(张海涛)
20、教会孩子回报,这是父母育儿职责中不能漏掉的一课,也是孩子日后被社会接纳的基础。(高山)
21、喜欢孩子,但不溺爱。(李旭)
22、保存丰富孩子的感受力,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让孩子关注它周围的世界。要带孩子冲破他生活的狭小圈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蓬勃与快乐。(甄世田)
23、一个人可能很贫穷,但他可以在贫乏的物质生活中感受着生命的富有。(甄世田)
一个人可能很富有,但是失去灵魂(丧失了丰富的感受能力而变得麻木不仁)的他很可能不会真正享受生活的欢乐!(甄世田)
24、父母关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马文会)
25、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26、孩子们的性格的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宋庆龄
27、教育儿童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的末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我们的儿童是末来的父亲的母亲,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己儿童的教育者。我们的儿童应当成长为优秀的公民,成长为贤良的父亲和母亲。但是,这还没有概括一切,我们的儿童又是我们晚年的希望。
因此,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
---《马卡连柯全集》
28、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29、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陶行知全集》
30、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我认为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在生活上既要给予子女适当的父母之爱,在政治上又要严格要求他们,特别要舍得让他们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在风雨中成长。这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出人才,成为真正有作为的人。
______吴玉章
31、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苏霍姆林斯基
32、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剌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剌激法若用提其当,也是得好的,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33、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要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总起来说,小孩子(1)好游嬉的;(2)好奇的;(3)好群的;(4)好模仿的;(5)喜欢野外生活的;(6)喜欢成功的;(7)喜欢别人赞许他的。
---陈鹤琴
34、必须掌握儿童的生理和精神的本性的发展规律。
---康斯坦丁诺夫
35、在道德领域以内,家长和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使儿童生长着的小天地尽可
36、能富于足以形成较好的个性的因素,并排除其它的因素。
---沛西.能
37、若要培养出健康、强壮、灵敏、机智、勇敢、既善于克服困难,又卓有信心正视前面的人,则体育和运动乃是很重要的因素。
---加里宁
38、忧愁、顾虑和悲观,可以使人得病;积极、愉快和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情绪,可以战胜疾病,更可以使人强壮和长寿。
---巴甫洛夫
39、体育和运动可以增进人体的健康和人的乐观情绪,而乐观情绪却是长寿的一项必要条件。
---勒柏辛斯卡娅
40、 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 ---爱迪生
41、形成天才的快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
---郭沫若
42、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依赖于兴趣。
---皮亚杰
43、儿童们的记忆力最强,所以想象特别生动,因为想象不过是扩大的或复合的记忆。
---(意大利)维柯:《新科学》
44、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育,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要有长远的眼光的名言【简短】
1、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
2、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几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3、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4、面对抉择,目光要长远。目标正确,结果才会圆满。
5、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要有长远的眼光的名言【最新】
自然进退
年轻时,最难看长远,太急不行。一是太想投机看着声势大的立即想取悦迎合,容易进退失据,反而不能进步;二是太想立即得到一点好处,最后发现丢掉的是长远的发展:
根子在不想实干就想浑水摸鱼捞便宜。其实,那些便宜常靠不住。古语说视外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有所放弃
年轻时,不容易学会有所放弃。一是放弃一些小利益才能有大的成功;学会分享,学会不太计较小矛盾、小纠纷。二是放弃一些没用的事情,着迷的兴趣,难以抵御的诱惑太沉迷一定会坏事。古语说人不有所舍,必无所成。是故舍无益而成有益,舍暂且小者而成久大者。"想清楚,做有价值和为长远打算的事就好。
匡俗之志
年轻时,如果有点志向,就不会总埋怨别人。若真想道德好,就先从自己做起。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轻易责人;若真有好主意好办法,多从身边尝试。不是总骂别人不好,害得自己什么也不做。古语说怀匡俗之志者,不务绝俗之行;负济时之略者,不为愤时之言。"多做一点就有成就。
不为小所困
年轻时的眼界大小常决定一个人的发展空间。一、立志,要有大理想大志向,没有较大志向,想着混吃混喝就行,往往连这都保不住;二、坚持,确定的事就坚持住克服困难,不为小利小便宜所动,不为小干扰小破坏所困,就是要努力向大目标迈进。古语说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
一迷万惑
年轻时,常因眼界限制,看问题简单。一、固执,听到风就是雨,拿着鸡毛当令箭,煞有介事,以为靠自己这一点小本事,办什么都成,但一接触事情就砸遭遇挫折也不反思;二、近视就看眼皮底下一点小利,闹得天翻地覆,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学会换位思考对人性有起码了解。古语说一迷万惑。"理智客观绝不吃亏。
志立则心定
年轻时要有志向。最怕什么事都懒得做,只要混着有吃喝就行人就没有心气;或者什么都不屑觉得别人庸俗可憎,只有自己不俗。被人排挤,大才不得发挥,说明周围社会可恶,一肚子的火气。没心气有火气,就没法真做事。古语说志立则心定心定则事成。"有志气要放下来从具体事开始。
贵在自胜
年轻时有大志向想有大作为,遇困难就怪环境,精神颓丧。
到处埋怨,牢骚满腹;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不想干事。开始不守时,放开了没约束。然后就是抱怨不停,豁出去见谁骂谁。
还是要想办法做规划,从小事做起,这是必要的磨炼。韩非子说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及时宜自强
年轻时常缺少志向一心想着过小日子。但是了看到人努力有进步,心理又不平衡。看到不如自己的同学朋友发展得好就嫉妒,觉得他不怎么样,就是看不到人家努力;小日子一开始觉得还行,后来觉得一般般,已没有条件改变消极颓丧都来源于此。不如早立志努力。古语说有志诚可嘉,及时宜自强。"
万事实为先
年轻时常忧心忡忡。一觉得自己命运把握不了,对前程没有预期觉得消极茫然,于是不愿意努力干活,索性什么都漠不关心;二觉得自己不得了,要办的都是天下大事,动辄气吞山河,就是对自己的前程事业没规划、没想法。解决方法无他:一、先想明白自己的`事情;二、开始具体做出来。古语说万事实为先。"想什么都要落在实处。
井底之蛙
年轻时,见识不开,见到一种说法就相信,井底之蛙还以为高明。还是要多了解各种说法学派,先平心静气才有进步。学习任何专业首先是坚持住,一看就有意思的,深入了还是有大量具体琐屑需要记忆的东西,要深入就得长时间熬住苦学。古语说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多了解,能坚持。
立即行动
年轻时,常有大志向,觉得人生不能埋没要干一番。一是确定目标很难”什么都不好做,只有玩容易些,任何技艺能力都有大量琐碎重复的内容必须掌握,烦了;二是想到路径很难看到别人好心生羡慕却没什么办法进入只好发泄抱怨。一、想明白;二、立即行动。古语说欲行千里,一步为初。"
期许
年轻时,对自己期许太高,总会有失落感因为这山望着那山高总会自怨自艾。一、抱怨没碰到好人周围都是害你的;二、抱怨没碰到机会,周围的氛围不正。心态失衡,反而不成事。一、努力干,真本事显出来;二、平常心”看透了。是你的跑不了,基本公平还是有的。古语说:"人心蔽于好胜。"争取更多不纠缠,有能力,机会多的是。
怕两头
年轻时怕两头:一怕志向太大,二怕没志向。没志向就没进步,当代社会温饱容易,过小曰子只抱怨没有机会也容易;志向太大,不切实际,往往受鼓励。家里人认为这样总比瞎混强外人更不点破往往志大才疏,说话口气天大具体做事无能。一要定明确目标二要有明确路径。古语说大嚼多噎大走多蹶。"
怕人骂
年轻时常会怕人骂,怕人嘲笑。一气就跳,看到外人的揣测或有深心的谣言就痛苦不堪,百口莫辩。三人成虎的事情所在多有。一要想开点,心态好些,有主见,行得正、坐得直,不怕;二也要小心,绝不贻人口实,想周全,用事实还击,就不给你留下捣乱的空间,气死想找事的。古语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春山外
年轻时要看得远些,打算得大些。年纪大了,家累重、精力差就定型了。年轻就有机会把目标定大、定远,因为一切都还在未定之天。不计较眼前的一点小利不算计一时的得失,对发展有利。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的事,如学习,一定要舍得付出。世界大得很,须知天外有天。古语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