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侠肝义胆的名人名言 正文

侠肝义胆的名人名言

时间:2024-09-24 17:21:18

唐朝散文随笔1

酡红的晚霞洒满天际,塞外大漠上的驼铃清脆,乡泪飞扬。黄钟大吕敲响浑厚的旋律,若有若无的回音中,是谁把酒当歌,挥毫亘古情怀?又是谁独守清窗在潺潺倾诉儿女情长?寻着风,去寻找历史墨迹里短暂的辉煌,盛唐——在千年风雨中泰然端视……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它富有灵魂,却虚无缥缈;它乖张开放,却沉重严肃。它以各种姿态化成淡淡的思绪碎片,洒满我的脑海,揪动我脆弱的心肠。再没有一个朝代的豪壮令我如此想一吐为快,再没有一段历史繁华到使我不敢直视。我拘谨地提笔,压抑心中冲动,缓缓展开思绪,去寻盛唐的踪迹……

是谁的声音拨动我的心弦?震乱我的情愫?像磨砺万载的宝剑瞬间出鞘时凛洌的寒光,唐诗在中国文化的积累中绽放文学奇葩。我去寻诗的痕迹,却换来满手风霜。它囊括整个盛唐的沧桑,蕴含着:李白“斗酒诗百篇”之豪壮,杜甫“浑欲不胜簪”之哀愁;王维的清孤弥漫大漠深秋,柳宗元的惆怅化作孤舟寒江;王勃在滕王阁上抚琴自惜,崔颢置身黄鹤楼叹乡关何处……那淡淡倾吐是生命的讴歌,如彩霞密布历史天空。因为宣泄了,所以他们孑然一身;因为看破了,所以他们来去自如。他们正在某个角落吞吐盛唐的华章,而我——却丝毫触不及他们的情怀,方向。

那便撑一支长篙去寻另一段踪迹,水波为我流淌,柳枝也把舞姿摇曳。是谁高歌一曲《霓裳》,婉转的音韵使我心波荡漾。那轻歌曼舞映衬着盛唐的娇羞与灵动,遥隔千年仍不染尘埃我欲随楼兰的歌舞将腰肢扭动,又闻刚劲的《秦王破阵乐》响彻苍穹。羽衣舞轻巧的舞姿令我飘飘欲仙;轻奏《紫云曲》的仙女飘逸脱俗,仿佛羽化飞升;剑舞的豪壮,文舞的娴雅,在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中勾勒出盛唐的轮廓。但它太过轻盈,如片片浮云千变万化。我投去的目光收回时只有须臾岁月的划痕,隐隐刺痛——楼兰睡了,紫云醉了,羽衣碎了,我彻夜寻找的踪迹也随之覆灭在风尘中。

让我去寻唐朝一步步走向繁盛的踪迹,是历史的沉淀?是偶然?不,是必然!有秦朝筑起的万里长城保卫边疆,有汉代的“丝绸之路”促进邻域往来,有前朝的“科举制”选拔人才,还有历代苦心治理下蒸蒸日上的国情,最终汇聚成一条条繁荣的街道,一座座华丽的宫殿,一群群海外的客商,一批批求学的使团……盛唐是历史辉煌灿烂的缩写。然而,千年的更变之中,唐朝的影若隐若现在如今林立的高楼间,繁华的都市中,却看不真切,因它更美了,更盛了。翻天覆地的变动后盛唐的踪迹永远停在千年之前。

松松衣领,长吁一口气,搁下浸汗的笔,畅快同时隐隐失望。我费尽千辛寻求唐朝的踪迹,却毫无所获。它是贯穿着五千年青史的灵魂年代,是世纪的宠儿,一颦一笑牵人心神,而它又云淡风轻,不留一丝痕迹。

卧一席沙地,听钟吕绕梁之声不觉,品香茗勾神之醉。一杯葡萄酒穿透醉人嫣红,美人的娇笑轻舞,诗人的登高傲吟,飞逝岁月里,盛唐——在丰碑之上笑看风云变幻,荣辱不惊,不着一丝踪迹……

唐朝散文随笔2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洲儿。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因声鲁句践,争情勿相欺。

——《少年行》两首李白

李白的两首《少年行》着墨于唐时的少年们,那样的青春朝气跃然纸上——鲜衣怒马,仗剑天涯,侠肝义胆,爱恨情怨,快意恩仇,潇洒不羁,朗朗清正。

这便是唐朝时的少年,长安的少年。

李唐,中国古代最为繁荣开放的时代——谴唐使东来,取经者西去,鉴真六次东渡,西域、六诏、回纥。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开放的社会,正直的风气,也只有这过辉煌的朝代才能培养出如此的少年。

盛唐,那是文人的产地,文化的高潮,古诗的颠峰,繁荣的典例!其实,在汉、在宋、在元、在明、在清,又有多少盛世局面。可是,我们没有说盛汉、盛宋、盛元、盛明、盛清。只有说到唐朝我们才会带点儿感慨带点儿自豪带点儿骄傲带点儿唏嘘带点儿憧憬带点儿慨叹地叫着“盛唐”。

那个时代的少年,佩着剑穿行于大街小巷。诗人佩着剑,击筑而歌执剑而舞;武人佩着剑,路见不平仗义出手;文人佩着剑,儒雅有礼风度翩翩;少年佩着剑,血气方刚剑走龙蛇。哦,那个剑一般的唐朝,带着剑一般锋锐凌厉,剑一般洒脱不羁,剑一般铁划银钩,剑一般兵中之王,剑一般君子之风的唐朝!

日出行游天下、入夜枕剑而眠、广行善缘、义结金兰、带月而舞、举杯而歌……兴之所至,无可不为!那样的唐朝,那样的少年,那样的青春,那样的情怀!

唐之于中国,更甚于长城之于中国。

于国外,他们或许不知道第一个朝代夏、第一个封建王朝秦;不知道盛极一时的康乾盛世,不知道震烁古今的秦皇汉武;不知道神农尝百草、女娲补青天;不知道孔孟之道、扁鹊华佗。可是,他们知道“唐”,那个中国的`代名词!

那一袭唐装,那一条唐人街,那演变成空手道的唐手道!

这就是唐——辉辉五千年文明中,最浓墨重彩、最光耀千古的一笔!

那跳脱潇洒的少年便是见证——唐朝繁荣,所以他们富足;他们无忧,所以唐朝昌盛。唐朝开放,所以他们不羁;他们豪放,所以唐朝辉煌!

少年,一个时代的见证、缩影与命脉。李白写少年,何尝不是咏盛唐!

盛唐,少年;少年,盛唐。

唐朝散文随笔3

如果给我个机会,我想生活在唐朝,而且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如果我能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那就更加完美了,不为能够顿顿山珍海味、天天绫罗绸缎,只为能够享受诗书礼法、音律丝竹、针指女红等全面的素质教育,不象现在的人,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把个人的兴趣爱好统统舍弃,等到好不容易本科、硕士、博士毕业了,才发现,原来自己所学的那一点点东西,在实际生活中又是那么微不足道。

现在社会是发达了,针指女红好象也没有大的用处了,但是这些活其实可以培养女人的气质和修养,唐朝同样是文化的鼎盛时期,那时的名人名言千古流传,我愿意接受那种文化的熏陶,能真正的吟诗作对,不象现在某些自称为作家的人,只会无病呻吟,也不象现在某些当红歌星,甚至咬字不清。诗书礼法,可以让一个人明白事理,分清是非,而现如今,不少人以破陈规为个性,视不拘泥如前卫,可他们却忘记了很多正常的、基本的礼法。

唐朝的女子相比其它封建朝代来说,拥有更大的自由,她们可以比较自由地、主动地去参与政治、文化活动。并且可以依靠自己的才能,在宫中做官,也正是那样的自由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唐朝的女子能歌善舞,传说杨贵妃首先将《霓裳羽衣》编为舞蹈且又以她的表演为最美,其舞、乐和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飘渺的仙境和仙女形象。说到杨贵妃就会想到当时的择美标准——“以胖为美”,当然她当时的胖不是臃肿而是雍容,不象现在,追求美感到骨感,很多mm为了减肥,严重牺牲了自己的健康,一个不健康的人又何以谈美?说完身材再说服饰,真正的唐代服饰是很宽松,很大气,很飘逸的,让人穿着不仅舒服而且美观。

给我这么多理由,给我一个机会,我愿意回到唐朝,做一回封建社会的奇女子。

三国志读书笔记篇1

前几天,我把《三国志》读完了。关羽这样侠肝义胆、义薄云天之人在《三国志》中也算是一大亮点。从桃园结义到败走麦城,处处体现英勇无畏、有情有义之豪情,在蜀国真的是个奇才。“吾极之曹公待我厚”《三国志》中这样说,突出表达关羽对曹操的感激之情,虽是敌,但仍对曹操心存爱戴与感谢。也许颜良、文丑就因此被关羽所杀吧!但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永不忘刘备是结义的大哥,不肯背叛刘备,即便曹操盛情相留,终究没留住关羽的脚步。在万般无奈之下,关羽选择“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当然这也是曹操的惜才,更让关羽在后人的眼里增添了几分“重情义”。如此看来,关羽是懂得回报的英雄。可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少了几分义气。朋友之间多了些许隐瞒,关云长式的人物已经十分罕见。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级里二位要好的朋友在楼梯里打闹,从而将一名小同学撞了个满怀。小同学踉踉跄跄头碰在了墙上,起了个大包。然而当老师问起时,只见两个打闹的同学其中一位手背在身后,满脸怒气;另一位身子稍稍晃动,脸上已泛起了红晕。“我和他在楼道玩,他无缘无故踢了我一脚,所以不小心撞了小同学“。那位满脸怒气的同学先开了口,语音落落大方,好似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另一位听道,忙辩护道:“是你先打我的”!满脸怒气的男生听后,更加不顾同学情谊,伸出手指着与他情同手足的伙伴说道:“明明是就是你打我的,你还狡辩。”哎!以前的情深似海在今日这件小事上,早已灰飞烟灭。望着他们你一句,我一句的争辩,我深深的叹气,怎与关云长相比,现代的情变淡了,义变浅了。

合上《三国志》,一些小精灵般的思绪飘入我的脑海,时代在发展,我们少年儿童更要像关羽那样有情有义,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懂得回报、感恩,少年强则中国强,让我们做一个有情有义的好少年!

三国志读书笔记篇2

记得小时候,第一本书看的就是三国演义曹操的阴险狡诈,孙权的运筹帷幄,刘备的求贤若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给我留下太多太多的印象。可是从我买了一本《三国志》读完后,绝对曹操整个人的印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对曹操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应该是作者陈寿的对曹操的评价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从这句话里我们明白曹操是一个胸怀天下,志向高远的人,不及原来的恶,这才使曹操能够平定河北,匈奴,冀州等24地,并且我个人认为曹操比刘备更加希才,单于于曹操在北方大战几年,但单于投降曹操后,曹操不但没有杀单于,却将单于全家都封为列候。刚刚讲了半天,都是讲曹操的希才,我现在再讲讲曹操的乐光态度,曹操在平定冀州后,在冀州城头叹息,我出征8年,各地只有富家子弟才能上学,国家怎么能强大,于是下令在他所站领的任何地方都办学,给广大学生免费上学,可你要知道,曹操当时已占领18个州,上百个县,要是在每个县都办学,那费用,可以使整个国家的百姓一年内人人吃上饭,曹操却是怎么做,国库都钱都用光了,所以人都想放弃了,可曹操没有,他每天上朝依然面带笑容,最后他居然从他自己家拿出了办学的钱。

我们应该学习曹操的乐观态度,说不定坏事会变成好事,是总有两面型的`,希望大家都能天天保持着了观的态度。

三国志读书笔记篇3

以前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就读《三国演义》。可是三国历史并不是《三国演义》记载的那样,于是我就买了本《三国志》,想要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

《三国志》是记述书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间这段历史的一部史学名著,他技术的主要是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称《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的六十年历史。作者陈寿四十八岁时开始着手整理三国史事,先后著成《魏书》、《蜀书》、《吴书》,所以称为《三国志》。《魏书》由“纪”和“传”两部分组成,纪包括武帝纪、明帝纪、文帝纪、三少帝纪四篇。传以后姬传为首。《蜀书》、《吴书》只有传没有纪。最让我印象深刻人物是周瑜。在《三国演义》里,周瑜是个嫉贤妒能的伪君子,还很阴险,几次想把刘备和诸葛亮干掉,却都没成功。但《三国志》中的周瑜却是个正义凛然的真君子。吴国其他大臣都极力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只有周瑜和鲁肃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这证明周瑜和鲁肃的眼光比其他的大臣的眼光要远。周瑜还把曹操跟吴国决战的弊端说清,使孙权抗曹的决心更加坚定了。这说明了周瑜在考虑问题时很仔细,细致,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放过。他在赤壁之战中用火攻破了曹操的连环船;在南郡以卧床不起为诱饵,把曹仁吸引过来,然后一口“吃掉”。这说明了周瑜在军事造诣上很有成就。只可惜在前往巴丘的路上病死了,死时才三十六岁。陈寿称赞周瑜“出人之众表,实为奇才也!

作者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画面,这本书不仅是史学著作,也是文学著作!

三国志读书笔记篇4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所著,详细描写黄巾起义(184年)到晋吞吴(280年)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一本后人评价极高的名人纪传体史书。我这几天研读后深有感触。

第一点,自然是《三国志》也就是史书和那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所记载的大不相同。说到底也就是史书和小说文学性的不同。史书尊重历史,就算是像陈寿这样“大文豪”似的人物,也是在历史准确才添加一些文学性的语言。而小说则会融入作者诸如“尊刘贬曹”这类个人的情感,加入历史上不存在的“连环计”,“苦肉计”来吸引读者。当然,我个人不是对小说或《三国演义》有偏见,毕竟完全照搬历史的古装电视剧很难获得高的收视率,只是希望读者在享受《三国演义》激动人心的故事时考虑一下它的真实性,而不是错误的理解“《三国演义》=三国历史”。

写史书的目的是方便后人看史,而后人看史如果不像唐太宗那样“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就毫无意义。最让我触动的仍是武侯诸葛亮,没有“火烧博望坡”没有“火烧新野”,没有“舌战群儒”,没有“草船借箭”,没有“借东风”,没有“空城计”,没有那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遁甲无一不晓的诸葛亮。但他仍是那个在刘备床前拒绝“取而代之”的诸葛亮,但他仍是那个《出师表》前“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诸葛亮,但他认识那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蜀汉写下104112个字的《诸葛氏集》二十四章的诸葛亮。失去光环,无比平凡,但正因平凡而无比伟大,日落黄昏的蜀汉,被一位老人苦苦支撑,这是何等的坚定与执着是他相信统一全国的一天终会到来。所以说我们这些远远没有面对真正的考验的青少年,在困难面前不应低头,而是要去坚决面对远方的挑战,相信希望的存在。

除此之外,曹丕对礼仪的重视,曹睿一千兵马退回孙权精良水师的智慧,诸葛瞻为民造福的仁慈,马良舌战孙权时的勇气,一个一个《三国演义》上没有的故事,让我感触良多。

三国离现在有1700多年,即使是《三国志》也不敢说记载完全属实,但只要我能在书中有所体味有所感悟,那才是高尔基

(一)名人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项羽

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5、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

6、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7、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8、感动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傅雷

9、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傅雷

10、掌声在欢呼之中响起,眼泪已涌在笑容里;启幕时欢乐送到你眼前,落幕时孤独留给自己。是多少磨炼和多少眼泪,才能够站在这里;失败的痛苦,成功的鼓励,有谁知道这是多少岁月的累积……——姜育恒歌词《小丑》

11、有些事你若是认为不该去做,无论别人怎么样威逼利诱,甚至用刀子架在你脖子上,你也绝不会去做;若是你认为应该去做的事,就真要你抛头颅,洒热血,你也非去做不可。这种了解和同情,唯有在绝世的英雄和英雄之间,才会产生。有很多看来极复杂、极秘密的事,都是往往为了一个极简单的原因而造成的。那就是爱。爱能毁灭一切,也能造成一切。——武侠小说作家古龙

12、2006年的日历已经翻过去许多页了,可是在我们很多人的脑海中,2005年的很多感动依然留在这里,并因为拥有了一段距离,反而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今天,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颁奖礼隆重举行。此刻,我们好像看见在万家灯火中,在茫茫的人海里他们向我们走来,他们带着2005年这一年春夏秋冬的阳光和细雨,更带着沉淀在心里的那一份感动。——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开场白

事例类

丛飞:向生命借贷的好“爸爸”

丛飞是个会唱歌的人。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然而,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演出,还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了出去。

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2003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2004年7月,当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学费时,已经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2005年5月17日,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这样说:“如果命运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

2006年2月9日,丛飞入选“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6年4月11日,丛飞决定捐献眼角膜。2006年4月20日去世。

[点拨]丛飞是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在他身上,我们可感受到善良的力度。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适用于“感动”“爱心”“奉献”“价值”之类的话题。

洪战辉:因为责任,所以感动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楼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个小女孩只是洪战辉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个捡来的妹妹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开始,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她12年了。

[点拨]一个从11岁就开始照顾捡来的妹妹的洪战辉,如果没有非常的毅力,坚定的责任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应用于“责任”“感动”“奉献”“恒心”之类的话题。

全力助学托起生活新希望

在人民大会堂,NEC通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卢雷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递交了援建资金,代表NEC郑重承诺:今后5年内,NEC将投资1000万元,携手“希望工程”在全国范围援建50所希望小学,以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任何人只要看过,就一定忘不了希望工程宣传照中那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真诚、质朴,“我们要读书”,那渴望

来自贵州山区的孩子,唱起了“未来在我们手上,放飞希望”。在明亮的灯光下,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最纯真质朴的歌声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的“放飞希望心愿树”上挂满了各色小卡片,“我十分感谢长期帮助和资助我们希望小学的好心人们,世界原本很大,我们要互相帮助;世界原本很小,我们是一家”……

[点拨]公益事业的价值并非单纯的在于事情本身,更大的价值在于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NEC的捐助对整个中国来说可能是杯水车薪,但从另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了爱心、看到了希望。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适用于“爱心”“希望”“感动”“互助”等类的话题。

侠之大者之乔峰

乔峰是《天龙八部》中一个让人感动的文学形象,他是侠之大者。在武侠小说的主人公中,乔峰确实是最让人钦佩的。他生在辽国,契丹族人。一场变故使他顿失双亲,他由汉人哺育长大。正当他在武林中可以呼风唤雨之时,身事暴露。在那个汉辽势不两立的年代,他在汉族无立锥之地,他虽忠于汉族,但汉人根本不接纳他。他回到故里——辽国,对契丹人忠心耿耿,却因放不下汉人而不被辽皇所容。无论是独创聚贤庄还是燕云十八骑闯荡少林寺,乔峰那种豪气无不表现的荡气回肠。最终,一代顶天立地的英雄只得自杀以谢两边百姓。

[点拨]乔峰是英雄,是在金庸笔下的一个侠肝义胆的英雄。他让人钦佩的一点除了超绝的武功,关键在于他能讲“大义”,以国家民族为重,所以能感动亿万读者的心。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适用于“个性”“大局与小利”“义气”之类话题。

班超投笔从军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班彪死了以后,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就是《汉书》(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书)。班超跟着他哥哥做抄写工作。哥儿俩都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专心致志写他的《汉书》。班超可不愿意老伏在案头写东西。他听到匈奴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扔了笔,气愤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就这样,他决心抛弃他的案头工作去从军(文言叫做“投笔从戎”)。

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出兵打匈奴,班超在他手下担任个代理司马,立了战功。

窦固为了抵抗匈奴,想采用汉武帝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他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上下五千年》

[点拨]班超的过人之处在于爱憎分明,以国家大事为重的品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班超的故事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适用于“大事与小节”“爱国”“责任”之类话题。

“英雄母亲”真情感动消防官兵

日前从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获悉,原上海市公安消防总队第一支队高桥中队胶南籍战士杨波烈士的妈妈郭胜兰,日前荣获全国消防部队“十大英雄母亲”称号。10年来,她情系儿子生前所在部队官兵,寄送花生500多公斤,为官兵缝制了400多双精美的鞋垫。

然而,郭胜兰不知道,自己缝制的绣花鞋垫被官兵们视为最高奖赏,没有一个人舍得用,都自觉交到中队部,只有最优秀的士兵才能得到一双郭妈妈的鞋垫。10年里,郭胜兰为“兵儿子”们缝制了400多双鞋垫。官兵们在信中说:“我们都是您最心疼的儿子,您老人家是我们最亲爱的妈妈。”

郭胜兰是胶南市珠山街道办事处的一位普通居民。1996年11月21日,她在上海市公

安消防总队第一支队高桥中队服役的儿子杨波,在扑救船舶大火时牺牲,年仅20岁。当部队领导送来抚恤金和地方单位及官兵的捐款时,郭胜兰将这些钱分成了两份,把其中一份交到部队领导的手中:我们虽然困难,但部队上比我们困难的官兵家庭很多,请把这些钱留给他们。——《大众日报》2006年11月29日

高考

[点拨]真情是人间永远不老的话题。郭胜兰把对儿子的爱寄托在全队官兵身上,不仅在于她的对儿子的追念,更在于她崇高的无私的品行。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用于“平凡与伟大”、“感动”“真情”类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