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黄帝阴符经》评论不一。许多注家将其神化。其实《黄帝阴符经》是一部朴素、抽象的思想著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养生之道对我国的中医理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关于治国、治兵等谋略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积极作用。我们仔细研究,此书大抵言天地阴阳运行变化,与人事之间有相生相克之辩证关系,蕴含无穷机变,包含比较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研究宇宙大自然变化规律,养心修身,谋事策略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根据自己学习以后的体会,作些浅显解释,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上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上篇解释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宇宙自然界的法则,掌握这个自然界法则来行动,也就足够了。
这里天字古代很难解释清楚, 天就是指这个世界,自然界甚至宇宙,是人力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执是掌握的意思,道是自然法则,这个道不是后世说的道教的道, 这里是指道家学说法则。中国自古以来,老子写了《道德经》,形成道家学说,后来形成道教。,但汉以后,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道家学说落败。其实汉以前我国古代思想,道家学说占有重要地位。这一句就是要按照宇宙法则行动,天之道的自然规律如人的性,是静止的。天之行是自然规律的运动,是动态的,如人的命,这一种静、动结合,道家叫性命双修,道家思想就是叫你顺应宇宙自然规律,做到无为而为。包括人的生命运动和宇宙自然运动密不可分的,如果你认识这些道理了,你就算是比较完备了。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自然界运动规律有五方面的相互破坏的力量,如果你洞察和领悟宇宙这种关系的规律,以天道为人道的法则,这样的人就能够使它昌盛了。
贼:古代解释意思是残害、伤害的意思,这里是指破坏力量。宇宙自然界有这五种伤害关系,《阴符经》中的五贼解释很多,太公批注,为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黃帝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強楚。有些注家认为,“五贼”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有人认为是身体的口、眼、耳、鼻、舌等,身体器官变化与自然变化息息相关,总之说法不一,不管怎样说,说明事物内部存在矛盾规律,如果你掌握这些矛盾规律,顺应这些客观规律办事,你就得到事功,得到万物昌盛。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心,万化生乎身。
将天道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变化规律同自身变化规律一起认识,成竹在胸,你就可以施行与天道之规律,这样宇宙虽大,如在心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变化规律之内。
五贼者为五种道术,也就是大自然变化归纳的五种客观规律,如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说小点是事物的五种变化规律,如“木火土金水”五行;再说小点是人身体中的“口、眼、耳、鼻、舌”等。古人常常讲“天五星,地五行,色五色,音五音,人五臓”等,这是对立统一的五种变化规律关系,同道家修身按照这五种变化规律关系相结合,使其自身内应适合其外应,以达天、人同一之境界。就象《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必须适应一年四季变化的气候规律一样道理,以求心理平衡,生理平衡。明白了自然规律和身体规律,你不仅保养好了身体,也能够做好事业,当然《阴符经》的道理是能大能小,大到蕴涵治国之策,小到养生之术。所以讲到明白这些道理,掌握这些规律,宇宙虽大好象在你心中,了如指掌,宇宙中万象变化无非在你自己身体变化规律中都可找到。
天性,人心;人心,机心。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其实是人原来的本性;这天人合一的人的本性,是在天地动静变化规律中无形的变化着,这就叫机心。人性的变化都是由这“机”来决定,如果用天之自然规律的道来端正人性的方向,人们才能克服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主观欲望,达到存天理定人性。
人的心是禀承于天地之性的,人性是随着的自然变化规律而变化着的,所以说人性即是天性,人们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却又不知所以然,比如人认识到自然规律中往往受到风寒要感冒,受到炎热要中暑,但是没有认识的东西很多,这就叫做“机”。天之所以能够动,地之所以静,这也是“机”在起作用。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长短,身体好坏,人格高低,事业成败等等诸多方面。“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规律来端正人性的方向,既修练自己的人性,又按照自然客观规律成就事业,
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发了杀机,星宿就要移位可陨落;地发了杀机,江海中的龙蛇就要爬上岸来;人动了杀机,就会弄得天翻地覆。
天发杀机,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反常,冬天变暖,久旱久涝,这样连星际都会脱离轨道陨落。地发杀机,就是地震、海啸、山崩,连水中动物都会逃离爬上岸。人发杀机是讲人违背人性,用所有的武器进行相互残杀,就会造成地覆天翻,面目全非的场面。指人性不能违背自然之规律,达到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比如现在气候变暖就是人违背自然规律之结果,长此下去就会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天和人共同发生了杀机,这就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大乱必然得到大治,在天下大乱,八方不守的局面时候,肯定会出现一个新的王朝,来奠定了自己万变中的基础。人的天性有灵巧和笨拙之分,但是要扬长避短,善于正确运用伏藏之术。
天发杀机是自然杀机,主要指自然灾害:如天气异常,山崩地裂,大水泛滥,虫灾旱灾。人发杀机是人为杀机,主要指人事祸乱:如坏人当道,好人受气,政治腐败,经济混乱。人的本性是和天性相通的,因此人在心理上保留着与天性相通的灵性。圣人总结出大自然的规律,尽量做到天人合一来安定社会,奠定基业。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有巧有拙的,不可能只有长处,没有短处。所以处事就应该不动声色、深藏不露,使对手难测深浅,就可以发挥长处,藏匿短处了。所以,伏藏便成为致胜的关键。所谓伏藏,就是严守机密,“大智若愚”便是这个道理,唯有善于伏藏,方能用其巧,扬其威。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就是扬长避短的谋略艺术。从道家修练角度看就是要养道育德,巧拙之性俱隐伏于身心,然后内观正性,外视邪淫,善则行之,不善则舍之,修身炼性,达到神定气和。天性的自然威力,人应该可以掌握它,人要按照自然规律变化来行动,大到国家安邦定基,小到身体道德修养,做到扬长避短,自然规律无法抗拒时候就要预测,尽量化害为利,减少社会或者自身的伤害,所以道家一直提倡大智若愚,韬光养晦,顺其自然。历史上就象孙膑、苏秦、诸葛亮、郭子仪等运用《阴符经》取得事业的正面效果。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
九窍者,耳二、目二、鼻孔二、口一,此为七窍,也叫“阳窍”,还有“阴窍”二(尿道、肛门),合称为“九窍”。九窍之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邪之要口,耳朵听到杂乱声音就会精力动摇,眼睛迷于浓艳色彩就会神光松弛,嘴巴不停多说就会内气散失,精、神、气一伤,就会心绪迷乱,九窍不通,邪不可拒。但是, 眼睛总是要看,耳朵就是要听的,口是一定要讲话的,它们不可能绝对静止,只在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人才能静观自然,心归淡泊,更何有邪气之不消灭哉!这是讲人道,人体之自然规律,懂得修心养身的人,才能够做到无为而为,有作为不以为之,无欲理事不被心身所累,万物有忍而心不生厌,无执无着,身归自然,造福人类。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火是生于木者,木干枯祸发,生大火,必然会攻克任何东西。奸邪的人生于国家内部,当他们时机成熟有动乱时,整个国家都会崩溃。懂得这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身正邪变化规律,不断加强自己的品德修炼,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圣人了。
五行相生相克中,金本克木,木反因之雕刻而成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茂盛繁荣;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滥;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曼延;火本克金,金反因之而生光明;克中有生,生中有克。同样人的五行是五心、肝、脾、肺、肾,又称五脏,也和自然规律五行差不多,只有生克适宜,五行相安。肝为木,心为火,肾为水,脾为土,肺为金,又有木对肝对目火对心对舌土对脾对口金对肺对鼻水对肾对耳。总之,自然的五行变化同身体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的,其实中国的中医理论也是有此而来。如肝为木,心为火。木火炽燃必由水降,肾水降心火,心火温肾水,达到身体平衡,身体不平衡,往往忧之伤脾、气之伤肝,火之伤心,怒之伤肾,大喜大怒伤志。不平衡产生杂念,杂念为奸,奸起妒忌,动乱必生,这样的人当道,国家就不安定。所以《阴符经》讲到人应该合乎自然五行规律,要修炼,精通动静与伏藏之术。研究事物内部发展的必然规律,以智慧来防微杜渐,以法制严加限制。这样的统治者,才是真正“天人合一”的的圣人。
中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中篇解释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生万物,又使万物走向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之道理。
宇宙中的万物都是有生到死往复循环的道理,从个体生命来看没有一个不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这就是天生天杀。但是从整个物种来说,那还是往复循环的发展,人通过生命繁衍,一代一代的发展,野草是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产生,大地在冬天的休眠中,带入来年春天的勃勃生机。人没有夜晚的休息,细胞的死亡和成长过程,就没有来日的精力旺盛。所以事物都是在生死往复循环中发展,我们必须明白这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就是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
天地精华,可以被万物摄取;万物,可以被人利用和破坏,人,过多利用万物,反而会被万物所残害,这三种盗用关系应该把握得适宜,才能够使三者相安。
盗这里指摄取、残害、利用、破坏等意思。天地精华被万物摄取,才会蓬勃生机,但是过多的摄取等于残害和破坏。比如现代工业的发展,废气过多排放,空气被污染,天地精华被残害、破坏。万物可以被人利用,比如砍伐木材可以建筑房子,开采石油可以发展工业,但是过多利用,成为了破坏,过多砍伐木材,造成生态不平衡,水土流失,过多利用石油,造成废气污染。人过多沉迷与万物,却被万物所伤害,叫玩物丧志,有的甚至使人沉溺丧生。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所以说:饮食应该按一定时间进行,才能调理身体健康;行动要合其自然规律,就能保证万物安顺和谐。
“时”者,时机也,“百骸”指身体;“理”就是调理、健康的意思;“机”者规律也。这里讲了二层意思,一是讲人的合理饮食规律。万物都有个成熟的时机,熟而食之对身体有利,比如水必须煮开,人喝了就不生病,粮食、蔬菜、肉类必须煮熟,人食了就有营养,熟则益人,生则伤及五脏,少则饥饿伤身,多则伤其胃害其体,“冬补春温夏清凉,四季调理身无妨”。二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律。机就是规律,动其机就是人要合乎大自然客观规律,使大自然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够达到万化安。所以我们必须要遵循“以时取用”的原则,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一切生物的自然本性,切不能人为的去破坏。《阴符经》给我们指出了理性之思、智慧之思,明智地懂得自身生理平衡和大自然平衡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一般人看见神奇的事物认为才是神奇,而不知道有些事物表面看并不神奇,而其实却是令人高深莫测,这才是真正的神奇也。
神是会意、形声字,小篆:神,从示、从申。小篆的示上部为二,二古通上字;下部为三条下垂的线,义作“上天垂相”解。所谓上天垂相就指现代所说的自然现象。古代对日、月、风、雨、雷、电无法解释称之为神。后来智慧才能超绝于人者曰神,德之极高者曰神,知道宇宙变化的圣人曰神,透过中国文字这一智慧符号,为我们揭示出:“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谓之神”。所以《阴符经》给了我们启示,有些平淡无奇,屡见不鲜的事往往包涵着无数的神奇,关键在于人们认识和探求。就象现代人不断探索科学规律一样的道理,瓦特发明蒸汽机无非是在茶壶煮水的渺小事物中得到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定律也不过是苹果落地时得到启发,这就是“不神之神”的艺术魅力。创造“不神之神”的境界,就需要激发人的聪明才干,需要运用人的智谋韬略,对其客观事物及其运行规律有其超乎寻常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从修道者来说,要明白宇宙外象有吉凶之兆,你必须运用智谋韬略,掌握其客观规律。同时要明白自身之神,外通天地,内修圣功,从点滴起始,积累知识,身心齐修,才能洞察一切事物变化规律。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人生焉,神明出焉。
人们对每一年的日数,月数按照自然规律来确定数字,大月、小月有明确规定;人们按照这样的原理来生存、劳作,探求天地奥秘的圣人产生了,神明的智慧也由此而出现。
一年的日数由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三百六十天,每月的日数由月亮绕地球一周定为三百六十个时辰(即三十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称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回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由此可见历法的安排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这就是自然规律。《阴符经》就是告诉我们探天地奥秘的神明,也是据此而产生的,这种准确的推算,使每年的节气符合实际气候,有利于人们的修养生息。这就是时间概念,是人民实践中的科学总结。比如人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在晚上10点到凌晨的三点是有科学道理的',说明人按照历法应该活动时候该活动,应该休息该休息,这样的人才懂得自然规律。如果常常违背自然规律,更何谈生命健康和事业成功。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契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不为天下人们的感官所察见,察知。君子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亲身实践,而小人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拼命去追求私利而玩命。
“盗机”就是前面讲的“三盗”即“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这三者关系是潜伏的契机,一般人是很难发现,而且也很难理解,所以讲是莫能见,莫能知。君子明白这种契机是自然规律,就需要好好把握,在实践中去体味,去正确把握,这就是智谋韬略。而小人呢?为把这种暂时的契机,通过权力去占为私利,滥用无度,最终会因私欲的膨胀而葬送了自身。
中篇主要讲人们如何正确运用自身和自然规律来富国强民。首先讲到人的生命和万物的新陈代谢都有其客观的规律。其次天盗、物盗、人盗,三道的规律都需要好好把握,不可能人为的去破坏这个规律。作为人就必须从自身的规律中去了解自然规律,从自身的修养中明白运用智谋韬略,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再次懂得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就象历法规律那样去遵循,才是圣明,三盗之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一般人是很难发现,必须从实践中去体会,从自身修养中去把握,如果天、人、物三者和谐发展才能够真正富国强民。
下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下篇解释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瞎子以耳代目,所以他的听觉特别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特别锐利。这是因为他们少受外界干扰,身心专注一事的结果。如果一个军队的统帅也能够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注,白天黑夜都会认真思考,反复掂量,那样十倍的兵力可以达到万倍的战斗力。
瞽:ɡǔ,(形声字。从目,鼓声。本义:瞎眼),《书?尧典》传:“无目曰瞽。”这里用瞎子、聋子作为比喻,要求军队的统帅者,做到静虑。一个人如果少受到外界干扰,静心专注,这样不但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任何事情能够考虑周密,才能够深入探究其无穷奥妙。如果一个人生性浮躁,做事不专注,或者象“小猫钓鱼”蜻蜓来了捉蜻蜓,蝴蝶来了捉蝴蝶,那么连一条小鱼都难以钓到。《阴符经》告诉我们用兵者更需要一种深思熟虑的修养。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人内心的欲望,是由于物欲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一旦沉溺于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葬送。人引起对事物的欲望的奥秘关键在于眼睛。人的心生心死也在于对事物的追求和舍弃而引起,一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奥秘也在于你一双慧眼。
人的主观意识是外界事物的信号刺激而产生的,喜、怒、哀、乐是外面事物反应到主观思想以后所产生的心理活动,比如听美好的音乐就会觉得舒服快乐,看见好吃的东西就产生想吃到的欲望,同样对美色也会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但是要没有欲望也是不客观的,但是超过客观的欲望,或者沉溺于一种物欲,就会被葬送,叫玩物丧志,也有酒、色、财、气伤英雄之说。古人把接触正面的事物叫阳,接触过多或者反面的事物叫阴,人的阴阳不平衡就会心力衰老而死亡,人接触事物的第一信号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说一个人的眼睛对人的生死奥秘起到了重要作用。《阴符经》就提出了“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的道理,一个人的心念起灭也是对物欲的追求多少而决定,而一个人的事业得失成败奥秘在于你的一双眼睛。所以修道者就要清心寡欲,身外之物不可多求。心有物造,目观心动,只有寡欲,才能心目机合,达到处理事物完善。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没有主观心施恩于万物,万物却感受到了这种莫大的恩惠,春天,一阵迅雷烈风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
天是自然的,没有主观意识,所以叫无恩,就象老子《道德经》里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说天地是自然客观的,没有主观意识,对待万物就象祭祀用草扎的狗一样,祭祀时候万人朝拜,祭祀完毕一把火烧了。天给万物以空气、阳光、雨露,万物是得到了大恩的,就象春天来了,一声春雷,一阵春风,让万物蠢然萌动,生气盎然。过去皇帝可称为天子,这里也可比作一个国家好的政策,法律,好的统治方法,作为皇帝没有认为我是有多大恩惠,而是让百姓真正去感受到恩惠,这样的国家就象春天一样,生气盎然,蓬勃发展。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一个快乐到极点的人的性情肯定是放荡有余,缺乏紧迫感,一个守静至极的人的性情一定是清静寡欲。廉明正直的。天道从统治角度看可以说绝对自私的,但是在运用方面应该是大公无私的,禽兽以弱小制服强大在于一鼓作气。
馀是繁体字,即余,余的意思是姓,是我,超过了称余。这里指放荡有余,思想麻痹。这两句话说明两种不同精神状态的人的品德修养。人需要乐观精神,但不允许狂欢放荡,骄奢淫逸;人需要冷静头脑,神清智明,但不允许过于沉静。因此这是指帝王将帅在对待战争时应有的精神状态,说明在战争中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天道自然规律也可以说是自私的,人为不可能刻意去改变它。自然之道根据物的不同特点使之成长发展,没有遗弃其中的任何一物,从运用角度看可以说是大公无私的。由此,可以探究到统治的天道、王道、政道、兵道都是如此,天道、王道与治道是相通而又是最自私的。谁不维护统治阶级的自身利益呢?但是这个自身根本利益,还是要维护的是天下人的利益,所以运用政令、军令必须是大公无私的。不容有半点违反。
动物禽兽存在自然竞争的法则,以小胜大在于一鼓作气征服对方,玄龟食蟒,颤隼击鹄,黄腰啖虎,飞鼠断猿,蜍蛭哜鱼这些现象都存在。这里借用以小胜强的军事战略,禽:古代通擒。意为俘获。箝制,致敌于死命。指:制裁、箝制,使其敌方失败,气:气势。人或动物所表现出来某种力量的趋势,也指土气。鼓舞军队的士气,挫伤敌人的锐气。创造无敌于天下的士气,以及由士气表现出来的力量趋向,这是个重要的战略战术。比如后来的道家非常讲究练气,从个体生命看,气是生命动力源泉,气血畅通,生命才能旺盛,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就是做人做事的原则。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与死是互为根本,生是死的根本,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根本,有死必有生,这是宇宙新陈代谢的客观规律。同样有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若人害里求生,得恩而生,叫恩生于害,若人恩里求害,得害而死,叫害生于恩。
这里是用生死、恩害的自然辨证关系运用于兵法韬略上是有科学道理的,比如两军交战的战场,却是横躺死尸的地方,如果抱必死决心就会打出生路,就是投之死地而后生。恩害也是同样,吴王夫差树立恩威于勾践,夫差允勾践屈服求和,为质于吴,后又释放勾践回国。反而遭到国灭身亡的祸害,勾践是害中求生。这样的辨证思想来源于生死、恩害的自然规律。智者能够举一反三而理解把握。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蠢无知的人把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弄到社会现象中来,认为自己知道这些吉凶祸福的征兆就自封为“圣人”,我以为能够依据这些天文地理的自然现象变异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的人,才是智慧卓越的哲人;愚人:蠢笨无知的人。天地文理:即天文地理,是自然现象中的事物,例如日蚀,月蚀、星变、地震等。圣:这里指超凡、预见性强的人。时物文理: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例如政治制度、方针政策、生产建设、赋税民情等等。哲:智慧卓越的人。《阴符经》告诉我们天文地理,五行变化是自然规律,作为知晓的圣人,不是把自己的知识、认识去用于卖弄玄虚,愚弄百姓,而是要树立天下为公,知识用于社会,把它运用于分析社会现象中的事物变化规律,国家盛衰兴亡,检验生死得失,这样的人才称得上真正智慧卓越的哲人。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有些人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所谓圣人,我就不以愚蠢和猜测来看待圣人;有些人以神奇、神异创造奇迹是圣人,我就不认为圣人是有神奇、神异的。
愚:是愚蠢。虞:是欺骗,猜测意思。奇:是奇迹。期:等待。圣:指智慧超群的人。
这一句说明智慧超群的圣人是定静如愚,实不愚,圣道自然,不在奇。大智若愚的的慎行是修真的极好素质,大巧若拙的平常心是不奇之奇。有些愚蠢的人认为圣人神奇多变,机智莫测,是令人感到惊奇,其实修道之人也是普通的人,只因为注重身心双修,以道修德,看上去愚愚笨笨,其实智慧超群,大智若愚。圣道自然在于守静,静至虚得用奇器为真功夫,动植生灵,皆为道侣。浮躁、欺诈、虚荣得一时之私利来看待圣人,或者以神奇、神异、矫强作用来看待圣道都是错误的。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所以说:那些对圣人愚蠢猜测或认为神奇、神异的人,他们如沉入水底,自投火中,走向自取灭亡。
那些认为追逐私利,放纵欲望,还以为这就是比别人高得多的圣人,这样的认为是绝对错误的,实际上他们是给自己掘好了坟墓,如果让这类人去治理国家,统军作战,那就等于把国家和军队沉溺在水中,投入于火海,也必然自取灭亡。他们岂知修道在于静虑,用兵在于谋略,万事必须从修身养心做起,“致虚极,守静笃”深思熟虑的人才是智慧超群的人。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宇宙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是以静应动的,所以天地万物才能够蓬勃生长;天地万物运动规律是浸透着,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事物都是正反、阴阳两面的对立统一运动而推动事物的发展。由于阴阳二气的推动,大自然变化才顺利啊。
静:指安静,守静,以静应动。浸:浸透,渐进的意思。阴阳:阴阳:本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对立、互相消长的物质运动现象。胜:胜利,这里指事物运动发展。天地万物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自然之道,道是高深莫测,寂然无声,就是至静,静是和谐之境界,由于它至静,所以无所不包。凡属有形有气的物质,都从此而诞生。道运行于天地之间,形成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整年间从没出现过平衡的现象,而是相互更替,相互为消长的发展。比如一年四季都是阴阳交替的过程,古代把冬至称阳生,从此阳气逐渐增积天气渐渐炎热;而夏至称阴生,从此阴气逐渐增积天气渐渐寒冷,于是出现了四季气候,生长了万物,这种变化是很有次序的。由此人们找到了宇宙大自然的物质运动变化这个规律。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所以,深思熟虑的圣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抗,所以顺其自然,对它加以控制和利用。
懂得自然之道,与天地合德者才可称为圣人,他们懂得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只有很好的加以控制和利用,叫借天地之力为我所用,与天地同功用。如《三国演义》火烧赤壁里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东风是不可能借的,无非是诸葛亮知道自然之道,一年四季阴阳气候变化中,冬至前后三天必然有阳生,形成东风天气,这就是与自然合德者,对自然加以很好的控制和利用。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达到守静的自然之道,即使精微填密的乐律和历法,也只能要求符合,而不能做到符契。
静:是黄帝守静的自然之道的一种观点,这里的道和后来道家的道是有区别的,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的自然之道相同,道家产生于东汉末期张道陵所创建,而老子所处时代春秋时期(约公元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黄帝是在公元前4856年前,道教崇拜老子,不等于道教教义就符合老子的政治思想,所以我们不能用后来道家的道搬用到《阴符经》来解释,黄帝讲的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平静就是事物恢复了本性,恢复本性才是事物的常态。用现代哲学观点来解释:“静,就是事物矛盾双方的同一体”。我们都知道事物没有矛盾就不能向前发展,但事物的矛盾双方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平静的共存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事物才能正常的发展。静是用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来说明统治者头脑随时都要保持清醒的重要性,只有头脑清净才能把国家治理规正。静也是指统治者要爱好和平,不要喜爱战争,没有战争国家才能安定,国家安定人民生活自然就会走向正轨。静还是一种处事方法,静才能够深思熟虑,兵家更加需要冷静考虑,冷静分析,才能够在谋略上取胜。律历:指乐律和历法。《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文中说:“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浊,谓之律也。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这里意思是即使是圣人能够精通算数,天文历法,懂得八音清浊,但是你对自然之道也只能接近它,也不可能穷尽它,就象我们能够接近科学,却不能穷尽科学一样道理。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于是,古人创造了奇门遁甲,推算出万物生长与万象纷呈的局面,在八卦甲子中又神秘地摆出神机妙算和伏藏的机道。并且用奇门遁甲中阴阳相胜之术不仅用于治国治军,还被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爰:(yuán)句首语气词,于是的意思。“奇器”即是九宫遁甲式,以九宫为框架,以八卦甲子为素材。八卦甲子:奇门遁甲中的内容,八卦甲子之中有隐藏之神机,颇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阴阳相胜之术:是阴阳相推之术的更进一步,阴阳相推之术是说阴阳两面这对矛盾势力运动都能推动事物前进,采取渐进、扩散、推动、渗透其细微组织而后消灭它;阴阳相胜之术却是指敌我双方都运用阴阳相推之术来争取自己一方胜利。所以阴阳两面这对矛盾势力运动,不论是用阴的一面,或者是用阳的一面,不论白昼行动或夜晚行动,不论进攻或防御,都可取胜。这就是阴阳相胜之术的特点。通过阴阳相胜之术可以取得战争必胜的道理。昭昭:光明,谓明辩事理。《盂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意谓:贤能者以他的明辩事理,使人也明辩事理。这里是指奇门遁甲这个神秘的《易》学,不仅仅用于战争,而且也被那些明辩事理的贤能者用于卦象测算中去了。
《阴符经》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被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谋之士所重视。《阴符经》中有养身修心之道,有富国安民之法,有强兵胜战之术,有明哲处世之方。是黄帝总结宇宙自然之道,物质阴阳调和矛盾,守静之法则,奇门遁甲之测算来取得自身调节,富国强民,战争取胜的目的。它与后来的老子的《道德经》为道学的双璧,《阴符经》和《道德经》成就了我国历史许多纵横家,军事家,谋略家。有鬼谷子和他的学生苏秦、张仪、孙膑等,又有范蠡、张良、诸葛亮、郭子仪等,他们学习《阴符经》取得了事业上的辉煌成就。《阴符经》是值得研究探讨的一部思想哲学文化极品之作。
导读: 佛家禅语:禅师同弟子外出,见一犬嫌骡子拉车慢,在旁吠叫,被骡子一脚踢开。禅师:不要自以为是,做超越自己范围的事,会招人厌。
佛家禅语:禅师同弟子外出,见一犬嫌骡子拉车慢,在旁吠叫,被骡子一脚踢开。禅师:不要自以为是,做超越自己范围的事,会招人厌。
佛家禅语:去除杂念,心静如水,人的天性便会出现。不求得心的平静,却一味追寻人的天性,那就像拨开波浪而去捞水中的月亮一样。
佛家禅语:黎明的到来不是因为钟鼓的'鸣响,月亮的辉照不是为了照亮路径。大自然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处处皆是佛法。
佛家禅语:禅师把盐撒入水杯,水咸得发苦,更多的盐撒入湖,湖水仍纯净甜美。曰:痛苦是盐,容器决定咸淡,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佛家禅语:佛经是佛的言论,禅是佛的心性,二者宗旨是一致的,如果执著于文字,寻言逐句,不知道自心便是佛性,终究不能悟道。
佛家禅语:野狗常来寺院驮供品,有次误将鸡血石当鸡蛋一口吞下,片刻就肚疼起来。禅师:不能凭直觉认识事物,否则会陷入困境。
佛家禅语: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景德传灯录》释:镜子明澈,映出影像千姿百态;心地澄清,成就众生的法力就千变万化。
佛家禅语:欲杜绝奸佞之徒的跋扈,须为其留条去路,若其无逃遁之处,便如堵塞鼠穴,老鼠无去路会将所有重要器物咬碎,灾害更大。
《鬼谷子》读后感 篇1
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很神秘的人,孙膑、庞涓、张衡、苏秦等豆出自其门下。历史上也流传了很多鬼谷子的传奇故事。这部《鬼谷子》是讲述谈判、游说技巧的专著,同时还涉及许多军事谋略,所以我们可把它看做是一部兵书。
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集中于权术谋略的研究,认为一切合理的手段都可以运用,体现着较为明显的功利思想。它的终极目标是“治人”,通过言谈辩论,以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此为“纵横之术”。“纵横之术”是我国先秦诸子学说之中的一个分支,在我国战国时期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比如苏秦借此联合六国,形成合纵抗秦之势;而后张仪又借此将六国合纵之势瓦解等。这种学说所倡导的的思想与儒家所主张的仁义道德相违背,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历史上对于《鬼谷子》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司马迁、刘勰等人对《鬼谷子》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此相对立的是以柳宗元、宋濂等为首的反对派,他们大多认为“纵横之术”是“歪门邪说”,不值一提,学之有害而无益。
相对于这两种极端的评价,清代的纪昀和阮元的看法则相对平和、中肯,也是我认为最合情理的评论。纪昀认为,若将《鬼谷子》列于诸子学说之上则过,而将其视为“歪门邪说”便是不得其要。阮元则明确了《鬼谷子》在学术上的价值,说它是“纵横家独存之子书”,从而肯定了它在先秦诸子学说中的位置。这样的评价显得尤为恰当,也是我们今人研读《鬼谷子》一书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读《鬼谷子》要带着辩证的眼光,取其精华,这也是读书的方法。
《鬼谷子》读后感 篇2
《鬼谷子》是由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鬼谷子所著,而我所读的《鬼谷子》是由任思源先生主编的。书中分别从为人处事、管理谋略、商战博弈、职场之道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经典案例阐述,并给予了简单、精辟的总结。
生活无处不充满哲学。我认为人生真正的智慧是经营好自己的生活,《鬼谷子》这本书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困惑的方法,让我们体验精彩人生。尽管该书著于战国时期,但是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高的现实意义,“读一本好书就仿佛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
《鬼谷子》就是这样的好书。它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为所面对的问题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我们要学习书中的哲学,让自己主动地去迎接问题,处理好生活中的人际问题、提高工作中的效率,把它们变得更加简单化。
《鬼谷子》读后感 篇3
《鬼谷子》是一部研究古代社会政治斗争谋略与权术的经典之作。其实我本来对它也不怎么了解,但我在书店一看到这本书就让我感到与众不同。
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让我爱不释手。其中最让我深受感发的就是第二篇《反应术》。“未见形圆以道之,即见形方见事之。”这句话最让我映象深刻。这句话还让我想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晏子使楚:晏子是春秋时的齐国人。他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看上去毫不起眼。但他才高八斗,机智灵活,举国上下没有几个人比得上他。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和满腹经纶很快就取得了尊贵的地位。一次,晏子奉楚王之命出使楚国。楚王看晏子这么矮,一心想把他奚落一番。以显示自己国家的尊贵和强大。他料定晏子受了嘲笑还会忍气吞声,但他想错了。楚王一而再,再而三地难为晏子,晏子便与楚王反唇相讥,楚王领教了晏子的厉害,从此再也不敢刁难他…
这些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面对恶意的攻击,不能一味地躲避和忍让,而要适度地予以反击,或者巧妙转换,或者反唇相讥,或者争锋相对、维护自己的尊严。否则,对方就会得寸进尺,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地步。晏子在此运用了圆融的道理诱导对方,以将计就计的策略使对方落入难堪的境地,而又保全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自己的现状:每当别人说我坏话等恶意的攻击时,我总是一味地躲避和忍让,结果我总是被他们欺负,还一次比一次得寸进尺,终于我忍不住了,来了一次‘火山大爆发’可是后果真是不堪入目…
自从有了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社会知识,这真是一部经典之作。
《鬼谷子》读后感 篇4
相信大家对鬼谷子都不陌生,但我想很多人像我一样,对他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一个伟大的古人、著名的道家人物代表,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而本月我要读的是正是《鬼谷子》一书,此书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既然要拜读此书,那肯定要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于是,我专门搜索了下鬼谷子的生平简介。结果我震惊了,天啊,一位神秘的千古奇人,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法家、名家、发明家、医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任何一项拿出来,都够我们现在为之奋斗一辈子。他是真正的天才、鬼才,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封神都不为过;更是培养了后世500多位精英名人,这些名人大部分都是能让我这历史小白,叫的出名字的。拿到现在的NBA篮球来说,其众弟子简直就是全明星阵容。
这本书呢,我是读不太懂的,文字都认识、道理全明白,但是要读透、读懂,付诸于生活,我想我是做不到了,只求可以凤毛麟角的了解一知半解,终身受用啦。
下面将我理解的一点点内容,分享给大家:
这本书是一本应用特别广泛的书籍,现实中的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为人处世,均可受用借鉴,抓住事物的关键点加以分析,从而事半功倍。
1、做人,一定要张弛有度,尤其是在生活中,语言的作用非同小可,运用好语言可以锦上添花,反之则飞来横祸,自古就有老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后半句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并且对待不同的人,应该运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去表述。
2、做事呢,要谦虚谨慎,不能锋芒毕露,否则可能让其他人产生反感的情绪,从而针对自己。尤其当别人提出自己做的事情的提出不同的看法时,更要虚心倾听,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既能不断完善改进自己,又能不得罪对方,让对方觉得自己虚心接受建议,从而产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鬼谷子》读后感 篇5
《鬼谷子》终于读完了,眼镜片上又增添一个圈圈。
《鬼谷子》这本书太“牛”了,它收集的是牛人———鬼谷子的诡辩之策、揣摩心理之术、长赢之道和做人做事之智慧。鬼谷子何许人也?春秋战国时期人,纵横家之鼻祖、先秦诸子之一。在中国古代,能称之为“子”的肯定是圣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孙子、韩非子等等。鬼谷子这人比孔子还牛。为啥这样说?圣人牛不牛,要看他门下的弟子牛不牛。孔子虽有弟子三千,但可考者只有七十二位,而且除了子贡有点出息而外,大部分只是贤德文杰、知识渊博而已,并无大作为。鬼谷子不但门生众,而且门生还牛,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随便说一个都是惊天动地的。
为啥读《鬼谷子》?说得雅一点,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得俗一点,为了升官发财、祖坟冒烟、出人头地。说得大一些,为了实现伟大中国梦;说得小一些,为了在社会上混得好一些。本大瞎读了《鬼谷子》后,十分后悔,悔自己咋个没早点去读哦,早读二三十年,弄不好就富了、发了、升了,就决不会像现在,高不成低不就,财没发、职没升,连个党都没入到起了!
现在而今眼目下,本大瞎老矣,鹄面鸠形、发秃齿豁,马上就要船到码头车到站,倦鸟归林“喝三花”了,《鬼谷子》对本大瞎来讲没啥球用了。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本大瞎认为这是每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官应有的境界。现在而今眼目下,君遇到的问题多哦,经济下行问题、社会矛盾突出尖锐问题、水灾问题、两岸问题、南海问题……在此,本大瞎愿将读了《鬼谷子》后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供君参考,期望君能更好更快地解决这些问题。本大瞎的心好好哦。
有人说,《鬼谷子》是用鲜血和脑浆写成的。它奇,奇招迭出,招招见血。它正,揭示事物发展规律。它秘,咱的国,两千多年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鬼谷子》的推崇者不多,因而人们对它知之甚少。它诡,用于正道,治国安邦,救人可造七级浮屠;用于邪道,害人整人,百发百中,效果奇好。《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十三、十四篇已失传,现剩:捭阖、反应、内楗、抵巇、飞钳、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共计十二篇。
《鬼谷子》毕竟写于2000多年前,要读懂它实属不易。若你不想在社会上混出个名堂来,就不要去读了,庸庸碌碌、平平淡淡、粗茶淡饭、当个凡夫俗子,也是一生,也挺好。
《鬼谷子》读后感 篇6
在这个书籍泛滥的时代,实在不容易,打开网络,在这个四通八达的虚构世界,没有你找不到,只有你想不到了。走在大街上,你也会看到曾经因为半部残篇而付出很多生命的《孙子兵法》、《鬼谷子》等巨著就躺在路边摊上仅售15元。
觉得好奇,就拿起那本有点发黄的《鬼谷子》翻来看看,鬼谷子这个人非常神秘,纵使我爱好文言、爱好历史,我也一点都不了解他,有关他的记载非常少,之所以他能名留青史还都是因为他的徒弟们,战国时期纵横天下的苏秦、张仪传说就是鬼谷子的弟子,还有孙膑、庞涓、毛遂、徐福、乐毅、蔡泽、邹忌、黄石、李斯等等,有了这样全明星阵容的徒弟,鬼谷子想不出名都不行。
传说鬼谷子学问非常高深,并不是人人能学会,但是只要学会一门便可以纵横天下。这句广告标语实在有感染力,它让我忍不住掏出了15元买下,然后回家细细品味如何纵横天下。
阅读完毕整整花了我一个寒假,书并不厚,可以说有点薄,但是能使我读得这么慢是因为其中隐藏的智慧需要细细品味。《鬼谷子》是一本政治谋略的书,可以那么说它在教育我怎么使用心机,怎么算计他人。未见形圆以道之,即见形方见事之,意思是在情况还未明了的时候,就用圆略来迷惑对手,在情况明了之后就用方略战胜对手。这不就是教我们做人要圆滑,外圆内方,圆方结合,不知不觉中消灭敌人。难怪《鬼谷子》一向为儒学不耻,也许这是要懂“诸侯之谋”的人要去掌握的。不过书就是一个物,一个身外之物,就看我们怎么去运用它。
第一篇的捭阖术,或阴或阳,或刚或柔,。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刚柔并济,阴阳相合。联系我的教育工作,上对领导,中对同事,下对学生,我们都因有进有退。进,则刚烈不屈,拿出自己的个性,坚持自己的原则。退,懂得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遇到不开心的事理智地解决,而不能单凭一时冲动。
第二篇反应术,因其言,听其辞。很明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听了别人表面的话语,要揣摩其中的意思,它其中还涵盖在听取对方言语的过程中要善于诱导对方发言,通过对方发表的言论推敲事情的真实情况。在教学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很难处理的问题学生,他们有时候无法沟通,心理上拒绝与老师交流,有时候说话也是词不达意,反应术便教我“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也就是说想了解对方的内情,就要善于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呼应,敲开对方的心,推敲其言论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比如告诉学生,老师小时候也是很调皮,也和你一样犯了这个错,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一旦跟学生说开了,学生自然能找到共鸣,就会开口告诉你自己的想法,再从他的言语中推敲解决他这些问题的办法。
鬼谷子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我们老师也经常提到自己的一些教育方法,我都能在书中看到或者领悟到。有人可能会说读《鬼谷子》会让人变得虚假,带着有色的面具在面对大家,其实不然,我认为把自己变得虚假了,那就是做过头了,比如金钱一样,我们需要金钱追求金钱,但是不能过分追求,我们要操控金钱而不是被金钱所操控,这就说到反噬了,反噬会潜隐,因为它无声无息,而且还忠诚的属于你!物可以人化,但人绝不能物化,物化的人会变得冷漠和残忍。总之清醒的认识自我,然后再领悟《鬼谷子》里面的智慧使自己步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的良性循环,使自己工作生活的环境更加的和谐。
《鬼谷子》读后感 篇7
鬼谷子,是我从小就深深崇拜的一个人,从听收音机中懂得,又从书中懂得,越了解越觉得思想精彩!
《鬼谷子》堪称“中国一奇书”,思想深邃,内容极为丰富。该书是运筹帷幄的智慧宝典、决胜千里的实用指南,是职场、商场智慧修炼的必读书。
而《鬼谷子全评》这本书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了精细的注释译文,阐述其微言大义,便于我们阅读和透彻的理解;还以现代人的视角,在对原著箴言进行深度解读的同时联系当下,意在扬弃封建糟粕,赋予时代新义,为我们处理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很喜欢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在战乱频繁的年代,言论也自由,思想也开放,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华文化盛景,也是一个智慧繁衍不断的时代,在这些诸子百家之中,鬼谷子是最为称奇的一个。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道家之代表。核心思想是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
鬼谷子的智慧流传千年,鬼谷子本人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
而《鬼谷子》作为纵横家游说经验的总结,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隋书》中说:“纵横者,所以明辩说、善辞令,以通上下之志也”“佞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于贼害忠信,覆邦乱家。”历史虽然对纵横学存在诸多的偏见和歧义,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认它自身有利的价值。
这本书中一共有十二篇,捭阖是全书的开篇。“捭”的意思是开启,“阖”的意思是闭藏,捭阖具体来讲其实是一种谈判术,是纵横家游说活动的根本方法。鬼谷子深知语言在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所以他提出“捭阖之道”,旨在提醒游说者要根据各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此来达到游说的目的。
之后还有反应第二,内揵第三……一直到符言第十二,在最后这一篇中,鬼谷子阐述了做事公平公正的原则。符言指言辞与事实像符契一样吻合,引申为为政者明察秋毫、奖惩分明必须奉行的准则。为政者只有做到坦然无私,才能让天下归服,这样也就顺应了自然之道,如此国家必能长治久安,自己也可以不受侵害。
这本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让我们在社会中生活的法则,加上作者对每一篇的解析,让我们更加透彻深刻的理解,读起来也会更加的通俗易懂,真的是我们生活的智慧锦囊。
《鬼谷子》读后感 篇8
最近学玛雅后,总喜欢问人生日后小算一下。昨天有人说她不敢见我,怕被我看透,我大笑之后想:自己是不是锋芒太露了?
最近也在不断的见高人,也时常有一种被人看透的感觉。
于是就找出了《鬼谷子》这本书,学习做人大智慧,一方面是识人,另一方面也是展示自己想展示的一面,让人识我。
鬼谷子说“口者,心之门户也”,即语言是心灵的门户,于是就有了“沟通从心开始”,识人,也就是识心,鬼谷子九大读心术:
第九:揣情读心术
原理: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
注解:心理出现变化,必然会在外面体现出来,所以必须通过察言观色的能力获得已经的条件而推导出对方的所知所想。
思:5月4号,一来自名企的客户谈合作。另一个朋友说:这个人,你要防着点。他从口袋里掏出名片时,只有皱巴巴的一张,我猜测,他的名片是真的吗:他不象我们这样正正当当的坐在那里听,而是东窜西窜的,所以如果我是你,先要确认他身份的真实性。
悟:要多观察身边重点人物的小动作。
第八:揣度读心术
原理: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注解:想要游说就一定要心理揣度,谋划事情一定要遵循规律。
思:最近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消费者角度思考。李倩还在做消费者练习,每天观察一个事情,写10条买或是不买的原因。
只有揣度别人,才能更好的理解别人,从而达到说服别人。
第七:通心读心术
原理: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
注解:谋划必须做到周密,必须选择与自己心意相同的人沟通。
思:周密,有两层思考。一个是说话逻辑的严密性;另一层是自己需要掌握更多无用的知识。从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第六:象比读心术
原理: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注解:象就事情之象,一切事情都有象,比就是比及、对比言辞,一切言辞都有对比性。
思:“象”是就是个故事。一个具有话题性的故事。
讲道理不如讲故事。故事更有带入感,也更容易让大家记住。
“凿壁借光”这个象是为了表达匡衡爱读书,“锥刺股”是为了表现苏秦的刻苦用功,或许这些事情是杜撰的,但却能让人们容易接受。
营销方面,三个爸爸的亲子故事;55度杯的女儿脖子上烫伤疤痕的故事,都让人记忆犹新。
其实营销也是讲故事。
第五:反问读心术
原理: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注解:双方沟通存在错位的时候,以反应术而求得对方实情。
思:以当对方的理念与我方理念出现偏差时,不妨准备几个问题,把对方引导到点上来。在沟通过程中,学会提问题,尤其是反问问题,很容易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权。再者,当对方的理念与己方不合的时候,不妨提供一个问题,作为圈套,让对方上钩,进而读出对方的心思。
昨天讨论时,曹总抛出的'一系列问题,有种瞬间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问出好问题,才能得到好答案。
第四:定情读心术
原理: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
注解:在情况还没有明朗之前就去游说的人,定会事与愿违,在还不掌握实情的时候就去游说的人,必然失败。
思:『子非鱼,焉知鱼之所思?』真正的沟通高手,必然懂得揣摩心理并加以分类。最近也更能了解那句话『你不是我,你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会做这个选择』。
很多时候,只有了解这个人的背景,才更能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
第三:观察读心术
原理: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
注解:所言即所思,所以需谨言慎行,关闭情意。
思:这句话应该贴在电脑上。很多时候,会不自觉的陷入话痨的角色,爱多说话。我也知道:说的越多,错的越多。
所以想说话就必须要学会闭嘴。
想要读心,自己先要学会沉默。只有少说,才有更多机会去观察与思考。
第二:反应读心术
原理: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注解:追溯既往,察验未来;考察历史,了解当今;洞察对方,认识自我。
思:上个月听《枢纽》时,特别有这种以古通今的感觉,了解历史,才更能了解现在。了解大环境,才更能了解市场变化;而在沟通中,我们也要学会逆向思维的换位思考,换空间,换时间思考,能让对方阐述心理共鸣,达到共情,才能更容易完成读心游说的目的。
第一:倾听读心术
原理: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词。
注解:别人说话是动态的,自己沉默是静态的,根据对方的言辞,读出对方的心理。
思:一个真正懂得鬼谷绝学,捭阖之道的人,必然是个倾听高手。好的倾听者,懂得听话听音,能听出弦外之音,并且加以利用。好的倾听者明白,观察揣摩观察,识破人心。
从今天起,做一个好的听众。
10多年前,最讨厌的是别人评价我聪明,今天也是如此。
希望我能从聪明迈向智慧……作者:妮妮
《鬼谷子》读后感 篇9
这本书中一共有十二篇,捭阖是全书的开篇。“捭”的意思是开启,“阖”的意思是闭藏,捭阖具体来讲其实是一种谈判术,是纵横家游说活动的根本方法。语言很重要,所以他提出“捭阖之道”,要根据各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此来达到游说的目的。
反应第二,这篇说的是了解别人的方法:静听法,静心听取别人的言语,考察真正意图;反听法,主动发出信息,试探对方;以己推人法,知人知己,去推知别人。感觉这部分和平时面试别人也相通的。
內揵第三,说的是策士和君主打交道的方法,用现代的话就是向上管理。取宠之法,让我想起刘邦提醒我们一定要活得老板的信任,才能做成事。制君之术,帮助可靠的君主建功立业,不可依靠的君主,设法离去。历史的范蠡比较成功的做到这点。
抵巇第四,认为社会事件初期,很难知道发展趋势,圣智的人就会在发端时进行弥补,如果缝隙太大无法弥补,就要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这篇的思想很超前,也很有争议。
飞箝第五,主要说的时察人制人,要让人敞开情怀,深知此人的性格道德水平。
忤合第六,是辩证处世技术,要在变化的连续过程中,瞅准时机,利用最佳状况,干成事情。
揣篇第七,要求把握人心,顺意而为,谋事必成。
摩篇第八,是提出要体察人性。即揣情摩意。
权篇第九,随机应变制敌之短。这是鬼谷子强调的游说术的核心。
谋篇第十,战国时代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因此计谋很重要,哦那个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能克敌制胜,计谋需要保密。商场的竞争策略也很重要。
决篇第十一,决断疑难问题是很重要的技能,当断则断。
符言第十二,在最后这一篇中,鬼谷子阐述了做事公平公正的原则。符言指言辞与事实像符契一样吻合,引申为为政者明察秋毫、奖惩分明必须奉行的准则。为政者只有做到坦然无私,才能让天下归服,这样也就顺应了自然之道,如此国家必能长治久安,自己也可以不受侵害。
做到以上这些术,当然要靠修为,要修养内心,要专一,不能过于分散。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固常守,乃能分之。
《鬼谷子》读后感 篇10
在鬼谷子一书中,他又是怎么来看待天人合一思想的
最近阅读了《鬼谷子》这本书,我感触颇多。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本书中所获得的一些感悟。
“奥若稽右圣人之在天地之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阖名命物,知在之门中。筹策万类之始终。近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奔。”
天地万物,阴阳互补,为人处世就应该有形形色色的方式。在这个充满纷纷扰扰的世上,大部分人都在努力的了解自己,掌握了《鬼谷子》的裨阖之术我们就能纵横裨阖,分纵联合,无中生有。我们能从中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为人处事,我们能游刃有余,让自己存处于不败之地。
“右以人化者,乃于无形俱有。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之积古,复以知公;反从知彼,复以如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公,反古而求之。有事而反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佛语有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生本来就是一个积极探索,刨根问底的过程,没有人会在其实现的过程之久远,没有人会在意这一辈子究竟会有多长。我们经历了漫漫岁月,经历了诸多磨难,却还一直追寻着一些未知的梦,也许这些梦就如同幻影一般,我们却还在苦苦努力,奋斗那么长的时间,到底是为什么而努力?到底为什么追求?
没有答案,但是每当休假的时候,又有什么遗憾。到底是命运禁锢了我们,还是我们低头向命运屈服了、我们是否在与命运做竞争呢?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中去,我们何尝能做到“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呢?我一直在寻找着前进的道路,存着侥幸的心理,并且偷奸耍滑,怎么可能会有回报?都没有付出努力,怎么可能会得到回报。
我们是否应该重新站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呢?是否应该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打起精神重新回到奋斗的旅途之路呢?
“人言这,动也。以默者,静也。固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仅而求之,其应必出。”思考着梦想在哪儿,在原地转了个圈,有转回到了原点。但是我们并不能屈服,只因为心中有一个信念-----明天会更好。
《鬼谷子》读后感 篇11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智慧的书,其中教会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鬼谷子》就是一部很好的书。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的人,福从天降,不会说话的人,祸从口出。情商高的人往往特别会说话,古往今来能将说话这门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就是鬼谷子。在鬼谷子的徒弟中有很多都创造了很大的成就。比如欺楚的张仪,劝说六国合纵的苏秦,魏国大将庞涓,齐国军师孙膑。他们凭借自己的口才,在战国留下了很大的影响。
鬼谷子说:与智者言,依于博。就是说我们和聪明的智者说话,一定要有广博的知识。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知识那么和有智慧的人聊天就会没有话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正所谓博之不知智之不博。如果我们和聪明的人聊天我们又有智慧,和他们聊天也能让我们自己受益无穷。
鬼谷子说:“与博者言,依于辨”。如果我们和智慧广博的人说话,一定不要比谁比谁知道得多,而是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在众多知识中,辨析出那条一以贯之的点。俗话说:理越辨越明。智者也会有困惑,我们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能够一起获得很多收获。
鬼谷子说:“与辨者言,依于要”,智慧的人喜欢辩论,和智慧的人一起讨论一定要抓住要点,如果我们要做一件事,智慧的人往往会提出很多相关的问题,和这样的交流的时候要抓住要点,不要被带偏了。
鬼谷子说:“与贵者言,依于势”,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和相信运势的人聊天我们就和他们聊大势,只有帮助他们看清大势他们才能信任我们。在今天这个提倡人人平等的时代这一点没有那么重要,但是我们要学会和别人说话。
总之,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一定要三思,现在很多人说话都是口无遮拦。但是这样往往会令人反感,话怎么说的都可以,但是不要将负能量传递给别人。任何事情都要用道理来讲,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会有差别。但是只要是正确的事情我们就应该坚持,和人聊天是一门艺术。谦虚不代表害怕,而是学会尊重。感谢《鬼谷子》让我学会的了很多人生智慧。
《鬼谷子》读后感 篇12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留下来的一本探讨语言艺术、语言智慧、语言策略的经典,是我国第一部口语修辞著作,开启了中国修辞辩论的先河。它系统地糅入和整合了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庄子等人的语言艺术,极大地扩充了语言学的内涵与外延。仔细读之,我们会深深感叹语言的深奥、精准与玄妙,堪称一部教人做思想工作的经典著述。
知己知彼,因人施策
做群众思想工作,必须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做群众工作才能有的放矢,马到成功。要做到熟悉对方,就要“审定有无与其虚实”,即考察对方才干的有无和思想的虚实;“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工作举措的可行与不可行,必须先分析对方的思路,才能比较彼此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具体工作中,要像鬼谷子所讲的,善于把握事情的关键,对工作对象要察言观色,洞察其心理,了解对方的特点及优劣势所在,把握对方言行的宗旨,找准突破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打开对方心扉,解开其思想上的“疙瘩”。要处事灵活,善于变通,注重协调,确保言出必成、成必有果。
善于倾听,适时反应
善于倾听他人说话,不只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工作方法。鬼谷子教导我们,“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即要根据别人的言谈,来了解他的辞意内涵。如果发现对方言辞有矛盾,不合乎实情,要反复地追问他,从对方的答辞中进一步了解他。因此,要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对方话里有话,要搞清楚隐含的意思,同时要抓住机会提问,从对方的回答中了解实情。轮到自己说话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简洁有力,善说通俗易懂的“群众话”。当然,对于不善表达的人,要声情并茂,注重细节,循循善诱,必要时反弹琵琶,激发对方吐露心声。要有自知之明,不该说的不说,讲话讲究技巧,切不可“忘情失道”,以致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既讲原则,又要灵活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鬼谷子告诉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有的看似很远却很亲近,有的看似很近却很疏远;有的天天在身边却不相知,有的虽只是闻其名声,偶尔一见却相见恨晚,引为知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肯定事出有因,“平常的东西都与本源相结合”,双方互不了解、互不信任或感觉言语行“合不来”都是其中的原因。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时,要先摸清楚对方的想法,在恪守原则的前提下,仔细揣摩,精心谋划,“方来应时,以合其谋”,即方法策略应适应时势的变化,灵活应对,以便与对方的想法相契合,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复杂的难题时,“先知而楗万物”,即有先见之明,能够驾驭万物。
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古语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情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微到显、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对群众思想上存在的任何细小的矛头性问题都能做到见微知著,就像鬼谷子所说的“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其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即当危机征兆出现时,圣人就敏锐地察觉到了,他们总是密切注意危机的征兆,利用事物变化的原理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计谋,进一步认识征兆的细微变化。万事万物在开始时就像秋毫之末一样微小,一旦发展起来,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宏大,这就需要我们防微杜渐,堵塞漏洞、缝隙,防止小事酿成大患。
事事洞察,善“箝”其心
在基层,诸多信访问题其实就是利益之争。要解决这些事关利益平衡的问题时,需做到恩威并举,善“箝”其心,让矛盾的双方“各退一步”,从而使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如何做到这一点,鬼谷子告诉我们,要考察“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即考察谁与谁亲密、谁与谁疏远,谁与谁友好、谁与谁相恶。在这一基础上,“察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详细考察和分析对方的想法,审察其意向,了解其好恶,然后抓住对方最关注的问题游说他,使他信任你、倚重你。
善抓机遇,顺势而为
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时,往往会有一些化解难题的最佳“窗口期”,它们倏然而来、瞬时即逝。因此,必须善抓机遇,善于统筹,协和八方,一举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按照鬼谷子所言“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即必须看清事物的发展变化,抓住有利时机,知道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由此做到先知其情,然后运用方法、措施,促进事态向有利的方面转化。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善背向者”,即做一个深知人心向背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把握大局、大势,“乃协四海”。
揣情度势,量体裁衣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鬼谷子告诫我们,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时,要审时度势、权衡利害,善于观察、揣度情理,并告诉我们,“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揣情。”即那些感情从内部发生变化的人,必然要通过形态显现于外表,所以我们要根据对方显露出来的表面现象来了解那些隐藏在内部的真情,这就是所说的“测深揣情”。只要抓住对方“甚喜”、“甚惧”两个时机,以此为突破口,就能获得更快速、更完美的成功。
深藏不露,行事有道
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认真筹划,讲究方式方法,该保密的一定要保密,只有如此,才能“主事日成”、“主兵日胜”。做群众思想工作同样需要如此。鬼谷子指出,“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就是说筹划谋略,最难的就是周到缜密;说服他人,最难的就是使其言听计从;主持事务,最难的就是确保成功。要破解这三个“难于”,就要采取诸多有效的措施,如以对方为中心,针对对方需求,有的放矢,方法恰当,合情合理,而个中关键,就是要隐蔽周密,低调内敛,谨言慎行,不事张扬,“用之有道,其道必隐。”
控制情绪,善于言谈
在与群众打交道时,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切不可口无遮拦、言语失当,这样可能导致问题复杂化。尤其要注意避免鬼谷子列举的“病”、“怨”、“忧”、“怒”、“喜”5种语言形态,即不能有病态之言、幽怨之言、忧郁之言、愤怒之言、宣泄之言。当然,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既要能够听出说话人的动机所在,善于辨别真诚抑或奉承、谄媚、欺诈等语言,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要思维敏捷,注重修辞,沉着冷静,尤其要注意看对象说话,如“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
把握规律,进退有据
鬼谷子说,“故万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即万事的变化都有一个规律,而各种方法谋略也有一定的法则。他指出,“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即强者是由不断发展的弱者形成的;直线是由许多微小的曲线形成的;富裕是由长期的节俭形成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做群众思想工作时,要研究和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依照规律办事,推动问题解决。鬼谷子还指出,“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即有了良好的说服力,就可以进;在进的过程中要谋取退路,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就可以彻底解决难题。
既重平衡,又善决断
在基层,有的问题错综复杂,涉及多种利益关系,处理起来必须要做到合情合理。鬼谷子指出,“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即在处理问题做决断时,如果只对一方有利,那么没有利的一方就不会接受,这是因为依托的基础不平衡。任何决断本来都有利于决断者的,但是如果在其中隐含着不利的因素,那么决断者就不会接受,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疏远。所以,在决策方面,如果使对方失掉某种利益,或者使对方遭受祸害,这种决断是失误的。当然,平衡利益也不能作茧自缚,要认识到“决情定疑,万事之机”,决疑断难,是办理各种事物的关键,要按照鬼谷子所言“度以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的原则,该决断的立即决断。
集思广益,从善如流
做群众思想工作,必须善于发动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正如鬼谷子所言,“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楱并进,则明不可塞”,即若能集思广益,就能明察秋毫,无可闭塞。要做到这些,就要明白鬼谷子所讲的“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的道理,对别人的进言“勿坚而拒之”,要做到广开言路,虚怀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