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名人名言与感悟200字 正文

名人名言与感悟200字

时间:2024-09-25 17:15:36

20**年岁末,莱西夏格庄三村成立岛城首个书画村,赵彦基先生为三村捐赠书画360幅,其中笔者为三村捐赠国画200幅,为此,应电视台之约,特写小文记之。

在青岛地区,赵彦基先生是一位隐逸型的学者。特别是他从退休以后,徙居岛城深居简出,在他精神的憩园里,赋诗、填词、撰联、著文,且境界高远,但仅仅是自娱而已。他年仅十八就出版过《小草》、《扬帆》两部诗集,文坛称其为 少年才子 。近五年以来,应友朋与出版社之约,撰写诗、书、书画集序言二百余篇,散文、评述一百余篇。特别是应约为中国台湾去世之十大书画名家纪念册《艺林师范》撰写之序言,曾获 金爵奖 . 彦基先生亦雅好书法,每有闲暇,即研碑读帖,偶尔临池,楷、行、草、篆,皆登堂入室,可从不张扬。彦基先生的书法非同寻常。他无心做书家,但对历代碑帖无不精心细读,故其书格甚高,透露出其深厚的学养与高尚的襟怀 隽越典雅之气,超凡脱俗之境,非通常之书家所能企及。彦基先生是学者,是诗人,他的字是以其学养与性灵取胜。书法,只是其横溢才华在生活中一个方面的显现。他的字,线条富于质感、内蕴和力度,或深入,或疾出,从点划形态到字形结构,常常生发出一些意外的变化,平素深藏不露的诗人气质,此时不自觉地显现于笔端,情思激越,蕴藉和谐,潇散淡远,饶有书卷、山林之气。字如其人,他那豪放不羁、爽直痛快的性情,充溢于字里行间,呈现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境界,有一种潜在的韵味,风姿独秀,意气渊雅。吴湖帆先生曾深情地赞之曰: 陶熔百家,自成一格,诚为超逸的学者、才子之书也。 彦基先生更钟情的业余生活是书画收藏与鉴赏。 中华民族的书法、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的祖先和同时代的`艺术家们,留下了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它的健康向上的艺术氛围,对人们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 给我们以精神上的充实和艺术上的享受,值得我们珍惜、自豪! 书画收藏的前提,应该是书画鉴赏,而鉴赏又是集学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学问。

彦基先生于国学博大精深,广览强记,吐属行文引经据典,信手可摘。大凡与彦基先生相识者,皆有此感。彦基先生童年时,曾在其胞妹督导下,熟读经史百家,对历代诗文歌赋,亦曾熟读研究,大多可以背诵。至于书画金石鉴赏,则思维独到,见地卓荦。新加坡樟宜大学曾聘请彦基先生为客座教授,不少知名博物馆、画廊、收藏家,常邀彦基先生鉴别书画藏品真赝,书画家及其爱好者,亦常邀彦基先生评点赐教 尽管繁忙,但彦基先生总是欣然应之。彦基先生还与我国著名画家、作家、诗人、学者崔子范、陈大羽、刘一闻、洪丕谟等名流多有来往,甚至成为诗友。记得,益阳周谷城前辈赞誉彦基先生 文思慧敏,学识博雅 ,诗文 格清意远,文采斐然 。 彦基先生的书画收藏与众不同,当他收藏到书画佳作之后,不像大多数藏家那样,藏之高阁,锁入箱中,或秘不示人,或待价而沽,而是沉潜作品之中,从容含咀,细心揣摩,精心考证,将艺术特征传承流绪,研究感悟,撰写

对于庞氏的自白,彦基先生另有高论,他说: 我的书画收藏,纯属为了保存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陶冶性情,增长见识,丰富生活;我的所有藏品,未来都将是祖国和全体人民的 多么宽广的情怀! 多么高尚的思想境界!一九八八年彦基先生曾在上海捐明、清、近代字画十余帧于国家,其磊落无私,慷慨丹心于此可见。 写到这里我不仅想起了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一句话: 物常聚于所好,岂不信哉!缘是知,一有偏嗜,必有浸淫而不能自已者,天下事往往如斯,亦可以深长思也! 玩物往往丧志 ,借此,我将欧阳文忠的这句话,书赠给与彦基先生有着同嗜的朋友,愿我们共思,愿我们共勉!

(一)历史人物读后感

我是个很喜欢读历史人物传记的人,在我所接触过的历史任务人物中。我认为综合能力居首的是建立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每个历史人物都有自己的功过得失,所以李世民也不例外。可惜他死得太早,只做了二十三的皇帝。这个集政治,军事,文学,武功,治国,平天下等才能于一生的英主,留给后人太多的思考,如果说李唐天下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那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李氏宗族里面出了李世民。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语去赞美他,或许任何词语都不为过。这个五十四年生命中充满传奇色彩的男人,究竟有这什么样的惊人的能力和天赋,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更多的人想到李世民第一反应就是玄武门之变。其实我觉得李世民早期的生活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了解。李家在当时也算是达官贵族。李世民之父李渊是世袭的王爵,而李世民更是因为才能出众成为隋炀帝钦点的秦王,但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远不会满足这样的王爵。所以他在天下大乱的"黄金时段"劝父起兵。在深刻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后,他选择了勤王保政,进驻长安的第一步策略。这样既可以获得民心和休养的时间,也可以使各路反王相互争斗,消耗实力,李唐却可以坐收渔利。第二步打下洛阳,作为发展的根据地。在当时,洛阳是各家反王都想得到的地方,"得洛阳者得天下".有着出色军事才能的李世民当然会清楚这一点。第三,招揽人才,以为己用。打仗除了实力,更重要的是人才。李世民对人才的渴望和他出色的首领气质,使得投奔的英雄人物不计其数。当然,最终李唐的统一根本就是取决于李世民的这三点政策。所以没有李世民就没有李唐天下,更不会有后来的强盛王朝。完成统一大业的李世民只有二十二岁。

(二)历史人物读后感

读《曾国藩传》前,觉得曾国藩只是个众人皆知、无人不晓的“卖国贼”,勾不起我的阅读兴趣。但翻阅数页之后,似乎有点爱不释手了。

从国家和民族角度而言,曾国藩的确是个置民族的安危、人民利益不顾,屈服于西方列强对华政策而又竭力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卖国贼”。对于其一生的罪恶我觉得不应该归咎于他个人品质,而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由他出身的半殖民地条件下的地主阶级决定的。从个人角度而言,我觉得曾国藩是个修养颇高,有头脑、有远见和有谋略的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之颇有感触。

首先,曾国藩精通古文,广泛猎读,在学术上向很多当时有名人士请教,这些不仅增长了个人方面的见识,也大大提高了个人声望。曾国藩能如此顺利成为二品官,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勤奋好学和聪明能干,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穆彰阿的垂青和举荐。也许是这一切对于曾国藩来说太顺利了,造就了他当初锋芒毕露、自恃清高的性格,使他在坐困江西期间处处碰壁、受到地方官员的百般排挤和刁难。

其次,曾国藩经过一年的大彻大悟再度出山,受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江总督,为其大展夙志提供了舞台。其实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是清政府为形势所逼,迫不得已,由于清政府所依靠镇压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就在此时溃败,只能依靠曾国藩集团所创建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天国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再次,湘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自剪羽翼,释清廷疑忌,自保末路,足见其经验丰富,政治嗅觉之灵敏,审事详明,处事果断。

最后,曾国藩是个爱才如命,求才若渴的贤人。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必广为访案,凡具一技之长者,必设法延至,收为己用;闻有德才并兼者,更不惜重金,驰书礼聘。他还能虚心纳言,鼓励众幕僚直言敢谏,故能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他在事业上能够取得如此成功,与其有很大的关系。

读此书不仅让我对曾国藩有了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从中受到不少启迪,而且加深了我对近代清朝历史的认识,同时引起我对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兴趣。

(三)历史人物读后感

拿破仑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意大利的科西嘉岛,小时候家人叫他拿波里昂尼,历史人物读后感。父亲夏尔·波拿巴,是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母亲莱蒂齐亚·波拿巴,是一个坚忍不拔的女子,也是一位严酷的母亲。

1778年,拿破仑9岁那年,为了生计,他跟随父亲、舅舅约瑟夫·费舍及兄长约瑟夫离开母亲从阿雅克肖港出发前往法国。从此以后,兄长约瑟夫走向了神甫,拿破仑去了军校,舅舅做了神职人员,四人去法标志着拿破仑的少年时代从此结束。

少年时代的拿破仑没有波澜起伏,但军校的生活却开始改变他的人生。家庭的清贫使得他过早的成熟,刚刚进入军校仅仅9岁的他便深知,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努力,他在这个世界上将一无所有,当时他的成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在军校时,他相信他的意志力注定会使他成功。为了毫不怀疑的取得成功,他充分利用军校提供的一切优越性,无论多么谦卑也在所不惜。

1784年,15岁的拿破仑进入了巴黎皇家军官学校。由于扎实的数学功底,他成为了14名精选出来的非贵族炮兵学员之一,开始了真正的军训生活。

拿破仑沉默寡言、勤奋好学。他对于抽象的科学他能够运用自如,其数学和地理知识扎实。他安静而孤独,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傲慢自大、雄心勃勃和抱负不凡。

拿破仑一生体现出了人类的超越性,他是个愤怒的理想主义者,读后感《历史人物读后感》。他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改变整个欧洲的丰功伟绩,还有他的勤奋与荣誉。

拿破仑自己这样形容:“事业和前程的大门是向有才华的人敞开的,而不论其出身或财产如何。”对于我来说,如果可以归类的话,自己的永不满足和大胆的欲望可以归类到野心。野心是拿破仑心智的原动力和他意志的永恒实质,它是如此紧密,以至不能同他本身区别开来,甚至有时还达到了不知不觉的程度。

法国人视拿破仑为民族英雄,但大多数欧洲国家在拿破仑的征服下深受,表示憎恨。

读书给人的启示作文1

“读一本好书,好比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答的话感染了我,让我也喜欢上了读书,尤爱读好书,因为读一本好书可以获得帮助。好书也者,益友是也。

读书如交友。不必说情谊坚贞的石友,也不必说真诚纯朴的素友,单是益友就足以在我意志最薄弱的时候启迪思想,支撑人生。

《水浒传》曾与我共枕5个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尤为难忘的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鲁智深在野猪林遇见林冲他们时,为救林冲与董超、薛霸大战,最后因为林冲的一句话,鲁智深竟饶了他们。读完此回,我不解其意:“他二人既不是兄弟也不是朋友,鲁智深何必为林冲如此拼命?我问爷爷,爷爷笑着说:“梁山好汉个个有情有义,鲁智深本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更何况林冲与自己志同道和呢?”

这是我交的第一个益友,他教会了我情义最重要。

读书如交友。凡这类友,都必是由可爱的品性和独特的个性写成的。

三十六计走为上,让我感悟世交孙武的智慧;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深交孙权虽令我尴尬,但我依然折服与他劝学吕蒙的苦口婆心。诗情画意的《芦花荡》是老友孙犁的作品,他令我获得祖国在战火中重生的启迪。啊,书友,谱写了一首首生命的赞歌,同时也为我们孙氏家族涂上浓浓的一笔,谁叫我也姓孙,怎么能不交孙氏的好友呢?

其实生活中的每本书都是一个可交的朋友,教科书像父母,辅导书像老师,参考书像同学,而古典名著则像老祖宗。

生活离不开交友,交好友。三日不交友,必定“语言乏味,面目可憎”,我愿好书源源不断,更愿好友们青春长驻。

读书给人的启示作文2

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很喜欢这句话,当然,我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从小到大,我都不知道读了多少本书。

小时候,我刚认识了字,便阅读了我生活中的第一本书——《西游记》。我彻底被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所征服。坚定、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和尚,是非不分的唐僧,还有极其贪婪的妖怪,一切都那么诱人。

拿着这本书,我爱不释手。看到唐僧被妖怪捉住,我心里非常紧张。但看到孙悟空打败妖怪,救出了师傅,我又不由得拍手称快。有一次,为了看这本《西游记》,我连饭都没吃,妈妈说我“走火入魔”了。

此后,我又阅读了《三国演义》。同样,我再次被“卷”到了书里。忠诚善良的关羽,生性耿直的张飞,喜贤爱材的刘备,勇武干练的赵云,老奸巨猾的曹操,嫉贤妒能而又聪明绝顶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罗贯中把他们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很喜欢。每看完一个故事,我都会给爸爸讲,什么“七擒孟获”啦,“三顾茅庐”啦,“草船借箭”啦……,我看着连爸爸妈妈都听入迷了。

有很多书还可以告诉我不少道理。《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要学会生存,学会坚强。《爱的教育》告诉我要怀着感恩的心面对世界,《科学家的故事》告诉我要多观察,多思索。

这就是我的`读书生活,我爱这种生活。

读书给人的启示作文3

有人喜欢养花,因为花儿让人见了就赏心悦目,有人喜欢集邮票,因为那些花花绿绿的邮票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而我却喜欢书,因为书带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培根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上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书,如果你在乎它,你渴了它就是一杯水;它在你伤心时,它会给你安慰;遇到难题时,它会给你答案。如果你不在乎它,那它就是一张没用的纸,没有任何意义。

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阅读题,大家都没有学过,成绩出来基本上每个同学那道题都是错的,而我却是对的,因为我在书中看到了它,而且记了下来,因为我知道多记一些对我有帮助。这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丝丝的自豪感。

养花的人天天看着花迟早会无聊,集邮的人天天集邮迟早有一天要邮票会集齐,可是书,不论你看多少遍,你都不会看厌,因为你看的每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和许多的知识。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镜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