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尼尔盖曼经典名言 正文

尼尔盖曼经典名言

时间:2024-10-06 01:39:19

知晓这本书源于对三体的关注。2017年刘慈欣的《三体3:死神永生》败于美国作家查莉 .简.安德斯的《群鸟飞舞的世界末日》。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是我最喜欢的科幻长篇小说,挺厚的三本书,我却是几乎一口气读完的。宏大的叙事,严密的逻辑,和让人耳目一新的设定,都是这本书令人惊艳的地方。谈起三体,可以津津乐道得谈论黑暗森林理论,谈论三体的不规则运动,谈论降维攻击,谈论人性,谈论命运和选择。虽然我的物理知识匮乏得令人发指,但是《三体》这本书却能用文学的语言把毫无物理基础的人牢牢吸引在说叙述的物理世界里,看得人热血澎湃,读罢又意犹未尽。

我渴望再次体验读《三体》时的酣畅淋漓,当得知《群鸟飞舞的世界末日》击败《三体》斩获星云奖的消息后,我对群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第一时间购入了该书。从10月10日拿到书,到10月20日读完,今天应约来写读后感,我想在这里谈谈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

书名 all the birds in the sky 翻译为群鸟飞舞的世界末日,是非常棒的一种翻译。译者没有采取直译的方式,而是在书名中增加了内容,使得书名同时具备了科幻风和文艺范,让人眼前一亮。只可惜译者翻译的最高水平就止步在本书的标题,至于原因稍后再加以说明。

书封上印有这么一段话:“让整个美国都为之轰动的传奇科幻小说,包揽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三大殿堂级奖项。一本书读完阿西莫夫,刘慈欣和尼尔盖曼三个人的故事。”这可是了不得的一句推荐,不仅刘慈欣,阿西莫夫和尼尔盖曼这两位科幻界的大牛也能一本包含。据封面介绍,本书包含了女巫魔法,刺客联盟,时间穿越,人工智能,世界末日,外星移民等内容,于是,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与期待开始了本书的阅读。

然而结果却让人失望头顶,让这篇读后感不折不扣的变成了一次不折不扣的吐槽文章。

而从何处开始吐槽还让我颇费了半天功夫。

《群鸟》读后让人产生了一种不知所云的迷茫感。文章既没有新意,也似乎找不到主题,深度和思想性更是无从谈起。如果非要将这些迷茫感理一理,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地方谈谈看。

一《群鸟》的中文翻译增加了该书的阅读难度,降低阅读的乐趣。本来说,如果一本书不好看,首先责难的应该是作者。但是作为一本英文原著小说,且是一本获奖小说的话,我觉得让人觉得难看的原因可能先从翻译角度来说比较直观。我尚存在一线希望,也许原文确实好看,翻译出了点问题才直接造成了车祸现场呢?那么,首先就来说下本文的翻译问题。

1 语句不通,费解难懂。随手翻开一页,摘录其中的一段话。“ ‘那个承诺充满了漏洞,’劳伦斯说,‘即使不算违反了也没有任何惩罚这一点。我的意思是,我从来就不应该答应,要是我没有喝得那么醉的话,我肯定不会答应的。监管别人的自大本来就不是我的工作,在任何疯狂的世界里都不是。不过在很合情况下,那都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承诺。’”这一句的意思在我认真研究后,其实就是表达劳伦斯否定了一个承诺,从该句的翻译可以清晰的想象出原文作者的句式。可惜这种充满了从句形式的表达方式不符合我们汉语背景读者的阅读习惯,看得让人费力,而整本书就是用这种弯弯绕绕的表达方式贯穿起来,不说情节如何,就是这种阅读体验,也足以让我多次产生弃读的念头了。英语的语言是一种以声音为主的语言,可以用流水来形容,说起来起伏回荡如河流奔过。在各种从句的垫衬下,一句话可以说的很长,却富有美感。而汉语自古讲究言简意赅,汉字说起来更是表意文字。汉语就像是竹节,精干有至,层层深入,过长的句子会给带来更多的歧义和阅读的疲劳感。也许,从我们的基因中早就习惯了三字,五字,七字的表达,即使现代汉语,也读不惯几十个字串成的句子,喜欢固有的语句表达逻辑,对直译的英语总觉得头痛,而《群鸟》的译者显然没有照顾我们这些固守汉语理解方式的读者,一本英语直译砸下来,让我们即没有领略到本书所宣传的“幽默的语句”,也对该书所叙述的故事产生了难以理解的困惑。

2 专有名词的翻译失败,让人觉得译者并不是科幻爱好者,只是个完成任务的生意人。这种低级的翻译错误是非常影响阅读体验的,如果发现一处,即便在其他方面译者做的是非出色,也无法抵消这种错误带来的反感。具体是这样的,在文中,女主引用了英国长寿科幻剧《神秘博士》中的几个桥段,译者把神秘博士使用的一种工具:sonic screwdriver 翻译成“音速螺丝刀”而不是通常广大中国神秘博士迷们所接受的“音速起子”。顺便说一下《神秘博士》这部电视剧,我自己是一名fan,从第十任博士追起,到现在也近10年了。《神秘博士》虽说是以儿童剧的定位开始的,但到目前为止,几乎成了英国的文化符号之一,圣诞节看女王演讲和神秘博士圣诞特别篇已经成了大多数英国人过节的传统项目。近年来,《神秘博士》在美国上映,无疑也吸引了一批美国观众,所以在《群鸟》中,作者提起《神秘博士》的一些内容,而译者显然是没有好好做过功课,就像把“金箍棒”说成“金刚棒”一字之差也难以让人接受。

二《群鸟》一书的世界观模糊,情节推进得让人莫名其妙。以下文字剧透警告,如果你还想看此书的话,本文就到此为止了,虽然我个人觉得花一天时间看这本书,完全是浪费时间。

《群鸟》有两个主人翁,女主帕特里夏,男主劳伦斯。女主会魔法,男主是科技极客。两个主角反映出本书的世界观,即这是个魔法世界和物理世界同时存在的现实。文章开头以童年的帕特里夏能动物说话,然后在鸟的指引下遇到一棵不同寻常的大树为开端。在大树下,帕特里夏被问了一个问题,“树是红的吗?”帕特里夏没有回答,然后失去了和动物沟通的能力。帕特里夏一直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似乎有着魔法的力量。她在学校里和劳伦斯相遇,因为帕特里夏德古怪和劳伦斯科技书呆子的气质,他们在学校似乎都受到了欺凌。两人长大后,帕特里夏作为魔法女巫惩善除恶,劳伦斯继续研究科技。在劳伦斯的一次失败实验中,帕特里夏依靠魔法才使得实验没有造成可怕的后果,两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劳伦斯作为一个科技天才的设定角色,似乎最大的发明是一部人工智能的电脑设备,这部做为礼物在童年时期就送给帕特里夏的初级设备,有不断学习的功能,而其中从机器到能真正具有人类思维的飞跃性转变,是帕特里夏问了人工智能那个问题,即“树是红的吗?”。当这个问题被问出时,仿佛西斯廷壁画上那神性的对指,忽然间,一台破电脑就变成了朝智能了,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即便我对本文再无耐心,作者一再在我耳边大吼“书是红的吗?”这个问题,我只能勉为其难的把这句话看成本文的.一个重点悬疑节点。在这之后,劳伦斯和帕特里夏似乎在恋爱?一堆让人入睡的文字,毫无新意的帕特里夏魔法学校的生活回忆,在翻完了三分之二的页码后,嗯,世界末日终于来了?嗯?只是一场大暴风雨?这难道不是开玩笑?劳伦斯要用宇宙新科技拯救世界?帕特里夏觉得他的方法反而会加速毁灭然后用魔法阻止他?然后两人携手找到了书本开始的大树,大树又问了“树是红的吗”的问题,好了,有点感了,帕特里夏怎么回答?帕特里夏回答不知道。于是,书和那人工智能相爱了?世界得救了?摔,我到底错过了什么?

看得出作者很想营造一个魔法世界和物理世界并行的世界观。但是,从魔法世界的描述上,比起哈利波特系列简直天差地别,任何魔法设定看起来都是《哈利波特》用的边角料,而物理世界的设定又看起来及其单薄,凸显出作者物理知识的匮乏。而作者的视角又十分奇怪,在群鸟的世界观里,普通人似乎即不接受魔法又十分的反科学,导致两个主人公在书中世界的日子都很不好过。在这里再次赞美《哈利波特》,把魔法世界和麻瓜世界做了很好的衔接,自然而趣味横生。

让我们再看看书封上的介绍,“本书包含了女巫魔法,刺客联盟,时间穿越,人工智能,世界末日,外星移民等”,全书看完,从某种意义上书封上的介绍没有错,《群鸟》的文字中确实提到了以上词语,但是绝对没能把以上任何词作作为主题表现出来。比如说时间穿越,我觉得最明显能体现时间穿越的桥段就是劳伦斯在上小学的时候做了一个能够穿越时间两秒的小装置,凭借这个小东西他解除到了一批科学怪人,除此之外,全书再无真正可以提得上和时间穿越有关的东西。其他什么魔法也好,刺客联盟也好,均是做了些浅尝辄止的描述,提到就算数,说不上是《群鸟》的看点。好在《群鸟》的全文不长,纵然阅读痛苦,也好歹时间不会花费太长时间,一目十行下,我也许漏看了很对重要情节,导致理解偏差,只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鉴于书封上对本书的大力推荐,我冲动之下买了《群鸟》的实体书,看完后真心觉得这钱白花了。如果你看完此文后对此书仍感兴趣,可以先下载电子书看看,以防上当。最后,我郑重申明,经鉴定,本书的作者完全无法和艾西莫夫,刘慈欣和尼尔盖曼相提并论,经百度,本年度的雨果奖和轨迹奖也并未颁给此书。

希望下次我许诺写读后感时,能遇到一本真正有趣的书。

●1 9 4 8年 5月 1 4日下午 4点 ,就在耶路撒冷城外 ,为保持道路畅通而筋疲力尽的拉宾和帕尔马赫士兵正在收听收音机里犹太代办处主席戴维 ·本古里安的宣言 。在特拉维夫博物馆内 ,本古里安站在赫茨尔的肖像下向二百五十名听众宣布 : “我将宣读建国宣言 … … ”他和他的助手曾争论这个国家应该叫什么 。一些人曾建议叫 “犹地亚 ”或 “锡安 ” ,这两个名字都和耶路撒冷有关系 ,而且犹太复国主义者正努力控制这座城市的部分地区 。其他一些人建议叫作 “希伯来亚 ”或 “赫茨里亚 ” ,但本古里安赞成 “以色列 ”这个名字 ,他的选择得到一致同意 。 “以色列之地 , ”他宣读 , “是犹太民族的诞生之地 。 ” ----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

●在这个萌芽的教育体系中,建立希伯来语的尝试所遇到的困难不难想像,正如当时的老师所言:“气氛浓重压抑。难以想像和描述第一颗种子是怎么种下去的。我们像哑巴,结结巴巴的,要手和眼来帮忙。” ----《犹太人》

●我们目前想到的佛教,一般说来倾向于内修的、静定的、沉思墨香的精神状态;但是,原始佛传故事及本生经变故事中其实充满了对生命极悲惨强烈的叙述与描写。有些部分十分近似于希伯来的《旧约》,借助着非理性的忍辱、牺牲,来完成宗教的崇高之感;而这种为绝对的信仰受苦到非人地步的强调,确实是原来中国本土所没有的。 ----蒋勋《美的沉思》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未见之事的确据。 ----《希伯来书》

●希伯来神话中,上帝创造给亚当的第一个女人是莉莉丝,但她与亚当起了争执,愤而离开,天使在红海边找到她时,她已经与恶魔生下了许多总称为莉莉姆的小恶魔。因为莉莉丝不肯回来,上帝才抽取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 ----尼尔·盖曼《星尘》

●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卷起来,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变了,唯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 ----《希伯来书》

●犹太人的母语是希伯来语,在希伯来语中,“学习就是重复”。在犹太法典《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句话:“念101遍肯定比100遍要好。”强调重复得价值。在《塔木德》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只要把一本书念100遍,你就有能力读懂世界上的任何一本书。”

●还有难民,幸存者,我们对待他们既怜悯,又有某种反感。这些不幸的可怜人,他们选择坐以待毙等候希特勒而不愿在时间允许之际来到此地,这难道是我们的过错吗?他们为什么像羔羊被送去屠宰却不组织起来奋起反抗呢?要是他们不再用意第绪语大发牢骚就好了,不再向我们讲述那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就好了,因为那边所发生的一切对他们对我们来说都不是什么荣耀之事。无论如何,我们在这里要面对未来,而不是面对过去,倘若我们重提过去的话,那么从《圣经》和哈斯蒙尼时代,我们肯定有足够的鼓舞人心的希伯来历史,不需要用令人沮丧的犹太历史去玷污它。犹太历史不过是堆负担。 ----阿摩司·奥兹《爱与黑暗的故事》

●可能在塔尔博特这个人心里,摄影发明这个事情只是业余爱好。首先让我惊讶的当然是人文主义者塔 尔博特所研究的古代语言。他研究古代巴比伦尼亚的楔形文字,编撰亚述语辞典,另外还研究埃及象形文字,而且擅长希伯来语。甚至,他还对《麦克白》的希腊语诗文进行翻译。人类在蒙昧无知的黑暗时代中建立起来的古代文明人的灵魂,在这个人的精神世界里,已经完全得以理解。 ----杉本博司《现象》

●但是在一个遥远的君主和起源于几百英里外的无法预见的事件能深刻影响当地事务的世界里,一神教似乎是唯一能够真正令人满意的解释。在这样的时代,宗教的地方性再也不能适应一般常识和日常

●他们的宙斯不仅以他自身的形象出现,还更为令人兴奋地将自己装扮成兽类,作为一头公牛气势雄劲地凌驾于女性之上,化作一只扑打着双翼的白天鹅以异乎寻常的方式进入她的身体。欲望所带来的一切疯狂。放荡。堕落。最粗野的欢乐。不要那绝对孤独,绝对隐晦,作为现在、过去以及永远唯一主宰的穷极无聊地整日为犹太人操心的希伯来上帝。不要那完全无性别的基督神人和他降孕怀胎的母亲以及所有某种精致的超凡性所印发的罪恶感与羞耻感,而选择纠缠于冒险之中、具有鲜活表达力、朝秦暮楚、沉醉于声色犬马、精力充沛地与他丰富多彩的生活联姻、从不单独行事、从不偷偷摸摸的希腊的宙斯。 ----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

●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因为苟且行淫的人神必要审判。 ----《希伯来书》

●没有对 「未来」 的希望,自我牺牲和相互扶持的精神就不可能养成。如果「今天」是我们仅有的全部,我们就会拼死命多抓住一些「今天」。我们会像是漂浮在一个虚无的海洋里,任何一小片船骸都会被我们当成生命之树一样,死抱住不放。反之,如果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在前头,尚未来到,我们就会愿意把自己的所有与别人分享,眼睛放在我们手中已有的东西前面。唐纳移民团(Donner party)成员怀有希望时的互助和失去希望后的互相猜忌,反映出同舟共济精神亟需要有希望作为后盾。希望一丧失,人群就会分裂,每个人都拼命去照顾自己的利益。如果只有共同苦难而没有共同希望的话,既不能产生团结,也不能患难与共。希伯来人在埃及受奴役时,生活固然万分困苦,彼此却整天争吵不休,后来,摩西靠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

●Glory 未知 光荣

Marcia 玛西亚 拉丁 女战神

Vidonia 拉丁语 葡萄枝

Giacinta 意大利语 风信子

Lydia 莉蒂亚 英国 来自里底亚的人,财富

Vera 拉丁语 真实的

Gail 英语 愉快

Lillian 丽莲 希腊 一朵百合花,代表纯洁;上帝的誓约

Valencia 拉丁语 勇敢的

Francesca 拉丁语 来自法国

Lauren 罗伦 拉丁 月桂树

Tyne 英语 小河

Fiona 凯尔特语 白色,公正

Katherine 凯瑟琳 希腊 纯洁的

Thirza 希伯来语 快乐的

Fawn 拉丁语 小鹿

●我们的希伯来《圣经》又是什么呢?除了我们认为(激进的正统派犹太人和基督徒也这么认为)它把上帝的话直接指示给摩西和先知们之外,大部分经文的惊人的、诗意的叙事不过像另一位考古学家所说的那样,只是历史真相的一种“回声”罢了。而有些情节,像根据文字记载的关于出埃及的故事写于人们认为的真实事件发生之后近500年,就很可能不是真的。在犹太史诗中,故事情节与真实历史之间的确有一个交汇点,但希伯来《圣经》是犹太人心灵的印记,是想象中犹太人起源和先祖的图画,是耶和华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史诗。它令唯一的、无形的上帝成为犹太人精神想象力的原始宝藏,在历史长河中穿行。 ----西门·沙玛《犹太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