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曾国藩的名言大全及译文 正文

曾国藩的名言大全及译文

时间:2024-10-04 13:28:37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曾国藩

2、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曾国藩

3、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曾国藩

4、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曾国藩

5、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曾国藩

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曾国藩

7、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曾国藩

8、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曾国藩

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曾国藩

10、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曾国藩

11、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曾国藩

12、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覆多诈者败。——曾国藩

13、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14、既有定识,又有定力。——曾国藩

15、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曾国藩

16、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曾国藩

17、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18、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自柔出,柔能克刚。——曾国藩

19、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曾国藩

20、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21、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曾国藩

22、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曾国藩

2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24、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25、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曾国藩

26、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曾国藩

27、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曾国藩

28、家和则福自生。——曾国藩

2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曾国藩

30、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

31、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曾国藩

32、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曾国藩

33、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曾国藩

34、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威。——曾国藩

35、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曾国藩

36、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曾国藩

37、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曾国藩

38、举世惟一真字难得。——曾国藩

39、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曾国藩

4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曾国藩

41、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曾国藩

42、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曾国藩

43、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曾国藩

44、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曾国藩

4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46、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曾国藩

4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

48、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曾国藩

49、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曾国藩

50、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曾国藩

好的

曾国藩说的名言警句

1、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2、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3、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4、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6、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7、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

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8、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9、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10、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11、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12、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13、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14、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15、特患业之不精耳。

16、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17、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18、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

19、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20、人生莫惧少年贫。

21、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22、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23、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24、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25、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26、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2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28、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2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30、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31、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32、家和则福自生。

33、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3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35、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36、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37、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38、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39、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

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40、智慧愈苦而愈明。

41、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42、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

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3、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44、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5、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46、须先立坚卓之志。

47、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48、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49、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50、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51、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

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52、无好小利。

53、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54、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55、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56、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57、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58、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59、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1、纵与人有相争,只可就事论事。断不可揭其祖父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祸关杀身。

2、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得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3、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4、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5、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6、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7、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8、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9、止骂所以助骂,助骂所以止骂也。

10、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可以畜德。

11、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12、人若少知自爱,岂有营营逐利,甘为商贾之行?只心有所系便是欲,便当极力克治。不然,恐流弊无穷。

13、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14、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15、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16、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17、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18、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19、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20、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21、人有差错,他怕你恼,便当含容,若责之不已,他知你意不可挽回,反不怕起来,有何趣味?

2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3、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24、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25、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26、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27、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28、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29、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30、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1、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32、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

33、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34、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35、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6、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37、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38、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39、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40、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41、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42、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43、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44、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45、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46、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47、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48、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4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50、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51、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52、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我不可犯其锋,亦不可与之狎,敬而远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5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5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55、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56、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57、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58、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59、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60、纵是道成德立,小人终不可近。若自谓他柄在我,不妨兼举竝包,必暗受其损而不觉。

61、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62、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强诈者,祸之始。

63、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64、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于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65、以忠沽名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66、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67、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

68、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69、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70、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71、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72、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73、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74、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75、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76、人若一味见人不是,则到处可憎,终日落嗔。

77、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78、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伤和,存心不忽微,所造自即于大。

79、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80、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