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名言的出处和原话 正文

名言的出处和原话

时间:2024-10-02 01:23:09

小升初国学常识试题篇1

1、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

A、欧阳修  B、欧阳洵

2、"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3、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

C 、上都  D、南京

4、"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B)

A、齐桓公  B、蔡桓公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B)

A、杜甫   B 、李白

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

A、大草原

B、盛产羊毛的地方

C 、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

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

A、玄奘  B、鉴真

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

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0、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

A、十个   B、十二个

11、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  B、圆明园

12、"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  B 、表意字

13、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14、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B)

A、《桃花扇》

B、《长生殿》

C、《牡丹亭》

D、《南柯梦》

15、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

16、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D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17、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数量

B 、政治地位

小升初国学常识试题篇2

一、填空题

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小说。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_____________,他所使的武器是_____________,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3.《水浒传》的作者是、《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__________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4.《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者是_________,“景阳冈打虎”的是__________。

5.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也被称为“赛诸葛”的人是_____________。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章回体小说。

2.李逵,板斧。

3.罗贯中、施耐庵(有争议),宋江。

4.吴用,武松。

5.吴用。智取生辰纲。

二、选择题

1、“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 。

A、男角B、女角C、儿童D、男女均可

2、“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述的是谁和谁的爱情故事?【B】

A、牛郎和织女

B、李隆基和杨玉环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

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4、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这“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5、“陛下”是古代人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

A、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C、玉玺

6.“小李杜”指( C )

A、李白、杜甫B、李白、杜牧

C、李商隐、杜牧D、李商隐、杜甫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

A、孔子

B、孟子

8、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A】

A、一字千金

B、一诺千金

C、一饭千金

D、一掷千金

9、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满一百岁被称为:【A】

A、期颐

B、耄耋

10、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C】

A、除夕

B、正月初一

C、立春

D、春分

11、《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A】

A、《诗经》

B、《离骚》

C、《楚辞》

D、《孔雀东南飞》

12.“文武二圣”指的是( B )

A、孔子、曹操B、老子、关羽

C、孔子、刘备D、孔子、关羽

13、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

A、辛弃疾

B、李清照

15、司马迁的史记共有多少篇( A )

A、130 B、120C、140 D、160

16.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 )

A、戊B、戍C、戌D、术

17.我国古代历法中的24节气中“立夏”这一节气大约是现行公历的什么日子( B )

A、4月5-6号B、5月5-6号C、5月7-8号D、4月7-8号

18、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B】

A、居无松

B、居无竹

C、居无梅

D、居无菊

19、“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

A、朋友

B、学生

20、《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

A、秦朝

B、清朝

21、“鼎”的最初用途是:【C】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22、“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B】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B】

A、孔子

B、孟子

小升初国学常识试题篇3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

A、月亮B、姻缘

2.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

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

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

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

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

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

7.“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

8.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

A、胡适之B、周作人C、唐三藏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10.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

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 ..........

原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释义: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不想要做什么),不要强加给别人。欲:想要,喜欢。施:施加,强加。

出处:《论语?卫灵公篇》和《论语?颜渊篇》。

纠改:原句表述的意思是正确的,但将“己”字改为“人”字,成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使之成为更具人性化的格言。

解析:

原句出于《论语》中的两篇典文,是孔子经典名言之一,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格言,也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为了证明原句表述意思的正确性,先假设几句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句式来做比较,以利甄别。

1、己所不欲,强施于人。

此句意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强加给他人。这显然是一种极端自私、专横霸道的行为,与孔子儒家思想的“恕道”相违悖。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自己不想干的事情强加给别人,则形成混乱的无政府主义状态。

2、己之所欲,强施于人。

此句意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想做的事情,强加给别人。此句实为古语“己所好者,而欲人之同好;己所恶者,而欲人之同恶。有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有;无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无。”的浓缩表述,其实也是一种自私专横的行为。自古至今,某些官员就存在这种思想和行为,他们往往将百姓视为子民,视为牛马,供其驱使,供其调教,这就是古代官员称其施政为“牧民之术”,并且自称“父母官”的缘由。而当今社会,此类现象屡见不鲜,某些官员的私人之欲代替民众之欲、社会之欲,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按照个人的好恶爱憎,追求私人政绩,不顾民众利益及社会利益,随意发号施令,极尽折腾的能事。“己之所欲,强施于人”的行为若流于官员干部之中,则是封建专制的'而非民主科学的行为。

3、己之所欲,勿施于人。

此句意为: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所想要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他人。这应是一种既明智又民主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也是处理人际关系应遵循的法则。

上述第1、2句就处理人际关系来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有强迫他人之行为,乃“施”字有强加、施加之意。第3句的关键词为“勿施”,就是不要强加,显然就合乎孔子“恕”的原理。

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强调人应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这样,才是“仁”的表现。这句话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此语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作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如若将自己所讨厌的事务,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人的关系,也会使事态形成僵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必须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外,还应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己所不欲而施于人。

宽恕待人,这是对的。但孔子此语要求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做参照物来对待人,这个观点就值得商榷。因为,他的出发点是自己,是以“自我”为导向,以自己行为做参照物。而人与人是有差异的,不注意个性的不同,人际交往时往往会很尴尬的。如果我们把“人”看得高于“己”,以“人”为导向,那我们会发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话就需要修改了。当然不是原话错了,而是原话不足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你看,只将“己”字改成“人”字,成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他人所不喜欢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他人。这样一改,既保持原话意义上的正确性,又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成为更完美更权威的格言。

参考答案:

一、1.A2.C3.B4.C5.C

1.语录

2.丘、仲尼、春秋、儒

3.仁

4.虎兕龟玉

5.为政以德

1.把……作为

2.岂不、恐怕

3.通“欤”,语气词

4.危:站立不稳。颠:摔倒。

四、1.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2.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那个助手呢?

3.远方之人还不归附,便再完善德政教化来使他们归顺;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居下来。

4.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却在鲁君啊!

五、1.“夫子”指季氏。由(子路)与求(冉有)足季氏的家臣。

2.指攻打颛臾一事。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干戈”指代战争。

3.成语:“祸起萧墙”。修辞方法:借代,以“萧墙之内”代指鲁君(古代只有人君宫内有萧墙)。

课文翻译:

季氏准备攻打颛臾。冉有、子路二人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恐怕这应该责备你了吧!颛臾,已故的周天子曾经授权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的疆土早在我们鲁国最初被封时的疆界之中,正是和鲁国共安危存亡的忠心耿耿的附属国,为什么要攻打它?”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做,我们二人本来都是不同意的。”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譬如盲人站立不稳,不去扶持;摔倒了,不去搀扶,何必还要那个助手呢?你的.话是错误的。老虎犀牛从木笼子中逃了出来,龟甲和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责任呢?”

冉有说:“颛臾,城郭坚固而兵甲精锐,而且离季孙家的采邑费(今费县附近)很近。现在不去占领,日子久了,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态度)不说自己贪得无厌,却一定另找借口。我听说过:无论是诸侯(有国者)还是大夫(有家者),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须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应担心境内不安。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睦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之人还不归服,便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定地生活。如今仲由和冉求你们二人辅佐季孙,远方之人不归服,却不能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之内使用兵力。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却在鲁君呢!”

一、选择题

1.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著名语录体散文集是(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苟子》

2.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批评冉有,这种论据的类别是( )

A.具体事例

B.历史事实

C.至理名言

D.科学公理

3.“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出自( )

A.《孟子》

B.《论语》

C.《韩非子》

D.《庄子》

4.“祸起萧墙”这一成语来源于( )

A.《孟子·梁惠王上》

B.《庄子·养生主》

C.《论语·季氏》

D.《墨子·非攻》

5.“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一句所用的修辞格是( )

A.排比

B.夸张

C.比喻

D.比拟

二、填空题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__________体的散文集。

2.孔子,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人。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3.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

4.“__________出于柙,__________毁于椟中。”

5.《季氏将伐颛臾》体现出孔子关于治国以礼、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无乃尔是过与?

3.是谁之过与?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四、翻译题

1.何以伐为

2.则焉用彼相矣

3.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4.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五、分析题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夫子”指何人?“由与求”与“夫子”是什么关系?

2.“而谋动干戈于邦内”指何事?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可以压缩成哪一个成语?这句话中使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