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鹊桥仙·纤云弄巧》由秦观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以隐喻的手法透露深没的亡国之恨。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原文】
《鹊桥仙·纤云弄巧》
作者:秦观
纤云弄巧⑴,飞星传恨⑵,银汉迢迢暗度⑶。金风玉露一相逢⑷,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⑸。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⑹。
【注释】
⑴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⑵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⑶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⑷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⑸忍顾:怎忍回视。
⑹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
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
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
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
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
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
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赏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扬州市)人。少年时代豪俊慷慨,喜读兵书。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他到彭城拜见苏轼。苏轼对王安石称赞他的诗,又在哲宗元祐元年(1086)把他推荐给朝廷,他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绍圣初年,新党执政,他被贬监处州酒税,接着免去官职,迁徙到
《宋史·秦观传》说秦观“长于议论,文丽而思深”。其实他的散文并没有什么特色,《进策》、《进论》等多是书生的纸上空谈。倒是他的诗时有可观,王安石称为“清新妩丽,鲍谢似之”,有些像南朝的鲍照、谢
秦观主要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今存词约一百首左右,陈师道说:“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秦七,即秦观;黄九,即黄庭坚。但实际上黄庭坚的词风与秦观不同,成就也不及秦观。秦观词在当肘即传唱颇广。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秦观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 “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这是说秦观善于填词,语言工丽,又合于音律,懂得音律的人称之为“作家歌”,宋神宗元丰年间流行于淮河与长江中下游一带。叶梦得又记载苏轼对秦观的文学创作无不“极口称善”,但对他的词“犹以气格为病”,觉得气格弱了一些,所以开玩笑说:“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山抹微云”,是秦观的词句:“露花倒影”,是柳永的词句。苏轼把秦观和柳永并列,说明秦观没有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而是沿袭了柳永的婉约格调。他在词中多写与歌妓舞女的交往、依恋,这一点正和柳永相同,只是较少柳永那种一味倚翠偎红的浪子作风,而更多失意文人抚今追昔的愁绪。与柳永词相比,秦观词的内容显得狭窄,情调显得还要低沉。这并不主要由于他重蹈《花间》派婉约词的创作途径,和描写男女相思离别的哀怨,而主要是由于他感情的脆弱、意志的薄弱、性格的软弱,以致陷入忧伤悲苦,几乎不能自拔,从而形成他词风的柔弱。
后人一向推秦观为宋代婉约词的正宗词人,其词意绪委婉,情辞相兼,于凄迷中见哀怨,在和雅中显莫测。再三读之,便觉骚情雅意哀怨无端。这些,在他的.长调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然而,他的一些小令中调,也是珠圆玉润,玲珑透剔,淡语有味,浅语有致,令人爱不释手。这首《鹊桥仙》则写得较为开朗、爽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著名的神话传说。据说西王母硬性拆散这对情侣的婚姻,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搭桥,这时夫妇才能相会。天上的织女星在银河北边,牵牛星在银河南边,真的到七月七日夜晚相距最近。不过那是自然现象,人们口头流传的鹊桥相会,则是根据人们意愿创作的神话故事。这首词所取的题材,就是这一传统题材。古往今来以此为题的作品众多,都是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歌颂爱情的诚挚、专一、纯洁、坚贞。《鹊桥仙》这个词牌本来由于牛郎织女的故事而得名,秦观运用这个词牌来歌咏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说非常吻合。其命意之新颖,下语之雅丽,一空众作,遂为绝唱。面对这样陈旧的题材,作者匠心独运,文思起伏,表现在词中,具体为感情脉络的哀乐交迸,使人读来回肠荡气。
上片写景,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描写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的相逢,而一次比一次更加相爱。前半部是以哀怨为主,这种哀怨,在“飞星传恨”中表现得比较直截,而在“纤云弄巧”中表现得比较婉转。“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这三句是写七月七日的夜晚,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环境,但景中有情。“纤云”,是纤薄的云层。“弄巧”是写纤薄云层很轻柔,随风飘动,形态不断变化,像是巧妙地织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传说织女手很巧,善于纺织,所以古代民间习俗,妇女就在七月七日晚上摆出瓜果食品向织女“乞巧”,同时用线穿针,希望织女给予她们纺织刺绣的工巧。词人在这里以“纤云”的千姿百态,想象为织女的巧手织出的各式各样的云锦。这都表现出词人善于扣住题目去展开描写,而不流于浮泛。“飞星传恨”一句也是紧扣题目,但“飞星”并不指牛郎星、织女星,而是泛指,指天上间或飞过的流星,那划破夜空的一道一道长长的火光,它像是信使,仿佛在传达牛郎织女长久分离的怨恨,这怨恨虽然时隐时出,但总是如火光闪烁,难以平息。“银汉迢迢暗度”一句更是与题目有关。“银汉”,即银河。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相会也是在银河。“迢迢”,在这里是形容银河的宽阔与长远。“暗度”,不是说牛郎织女偷偷地渡过银河,而是说银河随着夜晚时间的过去,正慢慢地转换着方向。这实际上是表现天上的空旷,银河的阔而长,牛郎织女就这么被它长期阻隔。这三句未写相逢,先写相逢的环境,感情是哀怨的。
但到下面二句写相逢,纵起—笔,“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哀怨顿转为欢乐。作者把“一”与“无数”对举,既写出牛郎织女在久离后得以相见的无限欣喜,又衬托出他们之间爱情的纯真强烈。“金风”,就是秋风;“玉露”,就是白露。“金风玉露”,代指秋天。这是指他们在秋风白露来临的七月七日相逢,他们经过长期分离才得相逢一次,他们的欢乐就不知道要超过人间相会的欢乐多少倍。因为这一年一度的相逢,时机难得,所以格外珍重这难得的相会;而且相隔越久,相爱越深。
下片写情,写牛郎织女从相逢到相别。“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三句是承上片写两人彼此温存相爱的感想像水那样和顺深长,短暂的美好的相会像梦一样,怎么忍看回去的路?亦写将要分要分别之时的情景。“柔情”,指彼此温存相爱的感情。“似水”,是扣着银河来写,写“柔情”如水那样轻软,又如水那样深而且长。“佳期”,指彼此的美好的会见。“如梦”是扣着夜晚来写,会见是那么难得,仿佛是在朦胧的梦中,又好像梦那样短促。情深而会短,当然不忍分手,所以说“忍顾鹊桥归路”。传说牛郎织女相会是由喜鹊在银河上搭起了一道桥。现在是不忍心回头看那“鹊桥归路”,表示难舍难分。这感情还是哀怨的。我们看,前两句写尽了感情的缠绵和相会的令人心醉,而一个“忍”字,则将转瞬分离的无限辛酸尽诉笔端。词至此,犹如山穷水尽,但作者随即转笔振起: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双方的爱情如果真是长久不衰,那就没有必要成天守在一起。这两句是写既别之后的祝愿,以相爱的深切冲淡了相别的哀怨,歌颂了忠贞不逾的爱情,并不在朝欢暮乐。词人提出爱情贵在始终如一,愈久愈深,而不在朝夕相伴,形影相随。秦观真是绝去流俗,把爱情写到了无以再深,无以再纯的地步。与之相比,不但那种感慨于人情和生命的变异短暂因而追求长期厮守的世俗观念不值得一提,即使是那种为了爱情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愿望,也够不上秦观这两句词所达到的思想感情的高度。这首词的思想健康,意义深刻,没有那种低回伤感的情调。这是一首较为开朗、爽健的词,作者用清丽之词来表现高洁的爱情,以立意新颖取胜,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讲解】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
接下来词人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
1、陌上花开 开无邪 陌上花败 麒麟劫
2、"我偏是爱了他吴邪,你世人又能拿我如何. (张起灵)"
3、说不上是为何,解语花很喜欢去小时的古宅里,庭院海棠树,树下小板凳,都是记忆中模样。还有那个说长大会娶他的小人儿。即使多年后终于相见吴邪却把他忘记,也依旧坚信着。可当他发现,吴邪看向张起灵的眼神,跟他看向吴邪的眼神是一样时,忽悟了。吴邪要等的人,从来就不是他。 ——一只倾小城
4、愿再见那黑眸,愈淡然; 静回忆那历险,人心乱; 候得终极归来,命几悬; 灵验十年长约,日日念; 归来不见风雪,已十年。 《盗墓笔记》
5、那个翻越千山万水渐失天真的人,他叫做吴邪,他不是李易峰; 那个老奸巨猾去向扑朔迷离的人,他叫做吴三省,他不是张智尧; 那个眼神淡然背负着一切的人,他叫张起灵,他不是杨洋; 那个忠肝义胆高唱红高粱的人,他叫潘子,他不是魏巍; 那个嘻哈扯皮却笑中带泪的人,他叫王胖子,他不是刘天佐; 那个长眠蛇沼精干历练的人,她叫阿宁,她不是唐嫣。 那个深入骨髓让人痛彻心扉的故事,叫做盗墓笔记,不是盗墓笔记季播剧。
6、也许 我们一开始便错了 长白山没有青铜门 2015.8.17它只是个日期 张起灵永远不会出来 终极就是永无止境的轮回 吴邪不会去接张起灵 灵忘邪葬花哑黑亡 他们不存在 鬼玺是假的 十年是个骗局
7、望,长白,天真未忘,起灵,你在何方; 守,青铜,十年未至,吴邪,忘了我吧。 唱,西厢,戏装泛黄,瞎子,身处何方; 焚,墨目,又见海棠,花儿,你可安康。 《盗墓笔记》
8、他,一生强大孤傲,却挡不住命运的束缚; 他,一生天真无邪,却逃不过人性的暗黑; 他,一生唱遍繁华,却挣不脱枷锁的捆绑; 他,一生放荡不羁,却奈不何生命的流逝; 他,一生忠义两全,却留不住古楼的别离。 《盗墓笔记》
9、我们回到开始好不好? 没有我曾经撕心裂肺的想念, 没有你曾经孤独无依的守门。 我们回到开始好不好? 我依然天真无邪, 你依然冷淡默然。 我们回到开始好不好? 我不认识你, 你不属于我。 我们回到开始好不好? 你依然是那个闷油瓶, 我依然是这个店店主。 我们回到开始好不好? 我不想再等, 没有时间了。 回答我, 我们回到开始好不好? 《盗墓笔记》
10、《解语花》 戏 自欺 妆难洗 玉容俏丽 落花人独立 满目坎坷谁理 步步危机靠自己 打死归爷一身霸气 朱唇微启浅唱着青衣 最美不过儿时竹马之期 天真戏语深藏不忘记 擦肩重逢君已不记 再相遇浅笑轻提 无邪只道儿戏 微雨凭墙倚 海棠花泣 风再起 笑矣 戏 《盗墓笔记》
11、一个人 情太深 缘太浅 他跨越了茫茫沙海 可是却只能逝了天真 直到最后 他割喉坠崖 直到最后 他没能带他回家 直到最后 一个人 在轮回路上苦苦等待 一个人 魂太重 命太轻 他穿越了苍苍长白 可是却只能孤寂十年 直到最后 他失去记忆 直到最后 他没了有他的家 直到最后 一个人 却不再寻找存在意义 两个人终究没能厮守一生 《盗墓笔记》
12、吴邪的梦里,是皑皑白雪中背刀人转身决绝的背影。 张起灵的梦里,是皓月星空下那句你消失了至少我会发现。 解语花的梦里,是永远看着吊儿郎当戴墨镜的人站在远处对自己笑。 黑瞎子的梦里,是身着大红戏服咿咿呀呀在台上打转的人,转眼就跌进自己的怀里。 《盗墓笔记》
13、他把风雪披戴,如梦浮生葬送在长白; 他把命局主宰,天真无邪散落在沙海; 他把笑里藏哀,锋芒眸光消融在暮霭; 他把柔情掩埋,嬉笑怒骂演绎在戏台; 他把忠魂植栽,苍凉壮歌回荡在巴乃; 他把真心托载,万缕愁丝缭绕在苗寨。 《盗墓笔记》
14、《老九门》 张启山:我张启山的全家都在这里,只要你答应我唱这一出戏,你要我全家的性命,都尽管拿去。 二月红:你会下面吗?我想吃一碗阳春面。 半截李:我坐着,永远比别人矮了一截,所以在我面前站着的人,你上上下下我看得一定比其他人清楚。如果不想被我看得那么明白,你要么跪下,要么飞到天上去。 陈皮阿四:我觉得,人要做点事情,总能找到一些事情来做的。 吴老狗: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黑背老六":六爷我只欠人命,不欠人钱。 霍仙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齐铁嘴:一张铁嘴讨春秋,一路神算求天命。 解九爷:一切事情只有行不行,没有爱不爱。 ——南派三叔 《盗墓笔记》"
15、张起灵,命硬,气煞,福薄,缘浅,情深。
16、那一年 你留我一人 说用你一生换我十年天真无邪 可是 十年后 你已归来我却不愿让你记起 那个天真 早就跟随着你的脚步葬进了雪山 现在留下的 仅仅是无邪了 《盗墓笔记》
17、一叹张起灵命运多坎,鬼玺重现留在长白山巅; 二叹小三爷命运不济,迷雾掩盖天真散落沙海; 三叹解雨臣命运多舛,戏装卸下倾尽当家风采; 四叹黑眼镜命运不公,人生苦短墨色破碎深埋; 五叹书外人无能为力,阖上书页只能梦境重演。 《盗墓笔记》
18、你曾经很天真 盗笔邪:所以我以为我三叔不会骗我。 藏海花邪:所以我以为我能推开那扇门。 沙海邪:所以我以为我可以一直天真。 漫客邪:所以我以为我是个出色的演员。 海客哥:所以我以为我终会摘下面具。 张起灵:所以我以为我能护他十年天真。 黑瞎子:所以我以为我可以笑的自然。 解雨臣:所以我以为我能卸下浓妆。 王胖子:所以我以为我能留在巴乃。 吴三省:所以我以为我不会负了文锦。潘子:所以我以为我会一直陪着三爷。 解连环:所以我以为我可以做回自己。 裘得考:所以我以为我能长生不老。 南派三叔:所以我以为我能把坑填完。 《盗墓笔记》
19、"—光阴流转年少懵懂洗尽,心如明镜世情冷暖沉淀,一舞水翩翩一曲清音绵绵,方回首顾盼言笑晏晏再转身敛眉泪雨涟涟。一折唱罢,戏台上粉墨下,何人解雨臣,何人解语花"
20、西泠月如钩,天真已不留,断桥残雪,谁话相思愁 长白雪依旧,起灵难再留,姑苏月冷,十年谁人守 剪影冷如秋,海棠难回首,倾国倾城,谁笑百年忧 巴乃水长流,云彩已飘悠,千杯浊酒,何以解心愁 长白雪零落,天真终不复,葬花沙海,谁懂离别忧 《盗墓笔记》
21、一定会重聚的, 遍体鳞伤也没关系,记忆全无也没关系,穷困潦倒也没关系,该在的人都在,就够了。 这么多人,这么多年,这么多的祈愿,终不会负他所托。 到时候,一壶酒,三个人,又是一段盗墓江湖。 《盗墓笔记》
22、麒麟竭生麒麟劫,十年别来思无邪。 陌上花开开吴邪,陌上花败起灵劫。 《盗墓笔记》
23、《张起灵》 忘 难放 身世藏 遍体鳞伤 刺青浮胸膛 周复始寻过往 家族使命一肩扛 淡水双眸孤影拉长 麒麟踏火焚风朔流光 纵横墓道难逃命运股掌 耳畔谁人言誓说不忘 几番生死情缘成网 终成绝响邪瓶胖 分离长白山上 十年之期长 天真不放 海花藏 莫忘 张 《盗墓笔记》
24、你曾拼了命的寻找真相 拼了命的寻找与你没有关系的记忆 后来你不再下斗 断了与他唯一的联系,你们再没见过 但你仍认真的守着承诺 蹲在那不大的古董店里 希望突然的某天 阳光正好,那人逆光走进店里 蓝色连帽衫仍是当初模样 可穷其一生 你再没见到他一面 你曾拼了命的寻找记忆,拼了命的保护着那天真的谁 后来你不再倒斗,于是断了与他唯一的联系 你们再没见过 你脑里有了过去的一切 心里却缺了一块,怎么也补不回来你仍想找,于是下斗 发现这次没人同你一起,没人要你保护,没人硬要知道真相 原来,少的是当年无邪的小三爷 但如今你只能看着他墓碑 你们都说: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盗墓笔记》
25、长白夜,麒麟劫,阴兵借道,再见 昆仑巅,龙脉前,黑金古刀,无言 杭州别,谁无邪,只余三爷,十年 叠昼夜,指下弦,蓦然十年,勿念 《盗墓笔记》
26、张起灵你可知我奉你为神,却也怜你孤苦无话漂泊百载,如若可以,我愿倾尽笔墨给你一生无忧。 小三爷你可知我奉你为神,却也怜你天真尽葬沙海沉浮,如若可以,我愿倾尽纸页还你天真如初。 解雨臣你可知我奉你为神,却也怜你刀口舔血血染粉装,如若可以,我愿倾尽年华陪你戏语繁花。 黑眼镜你可知我奉你为神,却也怜你嘻笑生死淡看尘世,如若可以,我愿倾尽一生随你浪迹天涯。 《盗墓笔记》
27、他强大如神,双眼淡然无悲无喜,长白大雪掩了痕迹 他天真吴邪,沙海深处十七刀痕,散了天真困了回忆 他笑如棠花,一席青衣一纸戏文,八岁那日葬了自己 他嘴带笑意,看似快乐无忧无虑,墨镜底下埋了孤寂 他体宽心阔,嬉笑打屁墓中情谊,巴乃竹楼散了爱情 他精如狐狸,真真假假为了谜居,眼角落泪没了过去 他忠心耿耿,汉子一条兄弟情谊,张家楼中哀歌送行 《盗墓笔记》
28、带我回家,我笑若天真 待我回家,我泣如雨下 代我回家,我满头苍发
29、青铜内,麒麟焚灭; 西湖边,枪响花落; 黑眼镜埋于长白山巅; 潘子三叔血染帛书后; 王月半终敌不过万千尸蹩。 最后,再没人护天真无邪一世周全 《盗墓笔记》
30、2015.8.17,静候灵归。
31、“胖爷我这一生,看过两对有情人,让胖爷我感动。” 伙计:“哟~是哪两对啊?” “一对,山上山下,天涯咫尺。” “一对,台上台下,咫尺天涯。” 伙计:“哦~,是吗?还真是,可惜啊。后来呢,怎样了?” 胖子灌口酒仰起头: “没怎么,一个忘,一个亡。” “一个死,一个思。” 《盗墓笔记》
32、瞎子无眼,却道破天机; 戏子无情,却缘定倾心; 哑巴无言,却生死不弃; 天真无邪,却阴谋算尽。 《盗墓笔记》
33、鲁王宫中七星棺,青眼人面狐脸尖, 只道一路行艰险,不知身已入谜团, 海底墓里乾坤转,生死已成过眼烟, 秦岭神树枝万千,原来人心最易变, 云顶天宫墓道远,青铜门前淡漠眼, 阴兵借道身影远,万物终极在眼前, 西王母国鸡冠艳,沼泽密集树影纤, 张家楼底生死连,此生永远命相牵, 邛笼石壁人影现,除平安外无所愿, 六角铜铃引线牵,生死不过一念间, 十年长白约再见,不负生死相托言, 藏海花中真假辨,沙海茫茫谁如愿。 ——稻米
34、用我一生走遍他们走过的路程, 从山东瓜子庙到秦岭, 从西沙的海底古墓,到长白的茫茫白雪, 从西藏墨脱,到杭州印社, 从昆仑龙脉,到新疆塔木陀, 从青海格尔木,到寻找西王母国, 以及广西巴乃…... 我期待有一天,我的儿子跑回家告诉我:今天老师给我们讲地理的时候提到了盗墓笔记,他说他曾经为了盗墓笔记走遍了整个中国,然后他就哭了,咦,你怎么也哭了?我会告诉他:傻孩子,因为我们曾经用我们整个青春去爱过他们…… 《盗墓笔记》
35、一把古刀,一脸淡漠,一世迷失。 睥睨四海,却唯有你君临天下。 张起灵 愿我有生之日,得见你 君临天下。 《瓶邪吧》
36、有这样三个人。 一个冲锋陷阵,一身神膘,无人可挡; 一个坐镇殿后,沉默寡言,以一敌百; 一个居中策应,天真无邪,运筹帷幄。 三人,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便能成包围之势,做无罅防御。 三人,在黑暗的盗墓空间中,无条件信任,无理由配合 。 《盗墓笔记》
37、文武双全 瓶:文能百家历史,武能横行墓道。 黑:文能音乐解剖,武能轻过蛇沼。 花:文能熟读万卷,武能悬崖踏花。 邪:文能写写
38、《思无邪》 结 忘怯 风凛冽 殊途迷迭 旧事重影叠 指间白雪幻灭 铜门终极目一瞥 藏海花逝故影决绝 谁道诗经三百思无邪 十年沥血怎奈迷题难解 尤记初逢如镜花水月 红颜沉沼情葬古穴 回首旧忆如帛裂 浮华长生不屑 梦醒空悲切 古籍书页 恨难写 长谢 别 ——莲叶轻舟 《盗墓笔记》
39、一弦叹,叹起灵,云顶天宫,白雪覆君迹,孤身一人入门,从此岁月无痕迹。 二弦叹,叹吴邪,过往天真,一去不复回,十年断肠相思,今生无缘空自悔。 三弦叹,叹雨臣,水袖霓裳,戏子无情殇,望尽一世荣辱,可怜今世无量劫。 四弦叹,叹瞎子,无牵无挂,笑看尘间世,从此无言追随,怎奈离别复相迎。 五弦叹,叹胖子,此生相伴,本是无心人,却不料遇情殇,为一人空守巴乃。 六弦叹,叹潘子,一生颠簸,终不的好眠,墓中唱尽一曲,漫漫尘世无此人。 七弦叹,叹三叔,机关算尽,难以摘假面,妄窥雾中谜底,布局无奈作悲笑。 七弦叹,叹了又叹,奈何不能与君伴。 《盗墓笔记》
40、何谓张起灵? 强大宛如神佛,却找不到回家的路。 何谓吴邪? 众人舍命相护,却终是天真不复。 何谓解语花? 台上一曲道尽世间三千情长,台下孑然傲骨独挑解家大梁。 何谓黑瞎子? 墨镜下凛冽目光,痞笑不改一世张扬 。 何谓潘子? 一曲红高粱荡气回肠,以命相托,保驾护航。
41、黎簇想过把吴邪弄死, 苏万想过把瞎子搞死, 杨好想过把大花砍死, 可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动手, 黎簇就被吴邪坑死, 苏万就被瞎子玩死, 杨好就被大花虐死, 真是个伤心的故事。 《盗墓笔记》
42、我是天真, 我时天真, 我失天真。 望君归来, 妄君归来, 忘君归来。 待我回家, 带我回家, 代我回家 《盗墓笔记》
43、吴邪:待我两鬓白发,与你坐看云霞。 张起灵:待我踏雪归家,与你共饮清茶。 黑眼镜:待我凡尘放下,与你共赏棠花。 解雨臣:待我卸下面甲,为你独唱蒹葭。 潘子:待我魂随风沙,伴你行走天涯。 胖子:待我摒弃荣华,守你小寨静雅。 吴三省:待我谜题解答,还你爱情真假。 《盗墓笔记》
44、带我回家,代我回家,待我回家。 《盗墓笔记》
45、当初 张起灵只是想找到过去,吴邪只是想追寻真相,胖子只是想闯荡一番,解雨臣只知道遵从家训,黑瞎子只是笑看一切,潘子只是一心为三爷。后来 张起灵只想自己承受一切,吴邪只想每个人都活着,胖子只想安静呆在巴乃,解雨臣只想不再有血腥,黑瞎子只想能看久一点,潘子只想护吴邪最后一程。
46、我曾经年少轻狂甚至莽撞到视死如归 却因为遇见了你才开始渴望长命百岁
47、张起灵是吴邪永远猜不透的终极,吴邪是张起灵永远无法触碰的纯白,解雨臣是黑瞎子永远赏不到的海棠,黑瞎子是解雨臣永远看不见的微光。 ——祈于人心
48、悠悠长白,雪岭寒山,东北冷风渐起。怅流景无多,命格如此。欲问苍天何悲,叹此生,孑孑多年行。雾迷归途,诡计权术,独自背负。三圣,掩终极。冷嘲世人愚,苦求长生。却奈何,唯他心存天真。应是一世无邪,未料想,谜深难回头。换十年,不悔当初,并肩携手一路。
49、魂命明明早已相牵,偏偏不能生死相依,那生有何欢,死有何惧?
50、他千年重担,只字不言,因而忘了悲喜何貌,痛为何感。 他无邪心善,追逐犯险,因而常常谎言笼罩,伤痕难免。 他戏妆掩面,决绝果断,因而变得心如死牢,身可撑天。 他墨镜遮眼,笑看世间,因而难知笑中忧扰,眼中波澜。 《盗墓笔记》
51、帛书字,血尸亡,西沙外海真假茫; 七星宫,秦岭树,云顶天宫海底墓; 破身迷,得己忆,驻守青铜许鬼玺; 人皮面,麒麟记,十年蛛网故人启。 《盗墓笔记》
52、小天真:“你叫什么?” 小哥:“我……忘了。” 小天真:“喏……你记住我的名字,我叫吴邪。 [依旧转自瓶邪吧]
53、那一年,莫名相见,无言擦肩。却不知往后,他为起灵,护你无邪。 那一年,三叔不见,铜鱼惊现。却不知海底,他为张秃,与你并肩。 那一年,许久不见,与他失散。却不知后来,长白底层,无声再见。 那一年,沙漠再遇,与他渐远。却不知那夜,许他今生不忘却。 那一年,三人遇险,同困巴乃。却不知当时,他竟心安,展露笑颜。 那一年,你为“起灵”,他可脱身。却不知为何,默默转身,替你入铜门。 那一年,你门外痛哭,他门内想念。却不知一墙之隔,阻一双人多少年。 那一年,我们书外看你们,你们书中一世界。却不知一书之隔,隔了我们多少悲欢。 多少年,2015长白之约不再只是你们之约,而是我们所有人,一起去见证一个永远见不到的诺言兑现。 《盗墓笔记》
54、献给胖子。我姓王,因为人长得肥所以人称胖爷。当然像小天真这样跟我熟的可以叫我胖子。王胖子。很多人猜测我叫什么,有人说我叫王胖子,也有人说我可能叫王月半,更有人猜测我可能就是一个叫王凯旋的家伙。开什么玩笑,胖爷我就是胖爷,才不是别人。小天真可能一直以为我挺不靠谱的,也以为我挺和善的、嗨,那是表象,跟小天真和小哥他们是这样,别人可就不一定了、胖爷我也杀过不少人,经验不比解家的那个小子少;胖爷我也有过不少苦, 不必总笑着的黑瞎子经历的少。可是啊,从来没人说我胖爷不容易,说总是笑着的人才最让人心疼的时候也没想到心疼心疼我胖爷。胖爷我也年纪大了,就留在巴乃了。哥几个你们好好过,不用担心我,逢年过节来个电话,胖爷死的时候来哭个丧,胖爷也就知足了。 ——胖子 《盗墓笔记》
55、看一场拔山踏河归隐大唐的月光,寒来暑往,路长。 怨不得这声色犬马之世人心太凉,眉间心上,凝霜。 寻不到你所说的带有身世的前方,费尽思量,彷徨。 望不见长白雪山茫茫的举世无双,生死阴阳,无常。 盼不到思无邪与同本的与子同裳,岂曰无衣,夜凉。 歌不尽千里长河华夏九州同沦亡,惜君如常,不伤。 逃不过宿命为你排的一场十年伤,来我身旁,归乡。 ——竹取千间 《盗墓笔记》
56、初见谁乱了谁的心神,相识谁比谁更加认真。两载光阴生死的旅程,历历过往是爱的凭证。痛着分离情系青铜门,十年等候盼得了归人。白首相离总是太残忍,阵阵微风拂过他的坟,旁边守着那个背刀人,像是给他一世的安稳。静静凝望着没有出声,仿佛回到初见的黄昏。
57、你在孤独中,守望你的天下。 他用十年长,等待你的归家。 你在苍茫中,成就你的神话。 他在阑珊处,饮下你的牵挂。 ——竹取千间 《盗墓笔记》
58、你说七星鲁王,初见一场,后来不归之路,各自无妄。 你说怒海如狂,情深意长,后来得见天日,夜夜寒凉。 你说云宫天上,万奴拥王,后来终极开启,幸得归旁。 你说楼中为你,殊途同往,后来潘子在里,魂归阴阳。 你说人生在世,不过消亡,后来梦影流光,将你做王。 你说浮华过往,人走茶凉,后来白骨作沙,惜君如常。 你说天苍地茫,归途太长,后来长白雪山,故人两忘。 《盗墓笔记》
59、相约十年 酒一杯,敬长白风雪,青铜门掩,无言十年。 酒两杯,敬西子湖畔,天真不见,等候十年。 酒三杯,敬巴乃瑶寨,时岁幽远,相思十年。 酒四杯,敬解家宅内,海棠幕帘,承担十年。 酒五杯,敬天地苍茫,墨目低敛,涉险十年。 酒六杯,敬阴山楼底,忠心可鉴,葬身十年。 酒七杯,敬西沙海下,白了鬓边,匿迹十年。 酒八杯,敬南派徐磊,坎坷历练,执笔十年。 酒九杯,敬纸上情缘,生死相牵,盗墓十年。酒十杯,敬无悔执念,曙光重现,期满十年。
60、青铜门外,无言唏嘘; 青铜门内,终极难测。 十年之前,长白孤影; 十年之后,静待灵归。
《清明》译文及赏析1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清明》注释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家,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展开了一处远比诗篇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长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清明》创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清明》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清明》译文及赏析2
《清明日对酒》
宋代: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日对酒》译文
南北山上有很多的墓地,清明时节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
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痛哭而流出的血泪染红了满山的杜鹃。
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晚上归家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人生本来如此,今朝有酒就应今朝醉,百年之后就连一滴也带不到地底。
《清明日对酒》注释
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
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
《清明日对酒》赏析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意即四面八方。是不是就可以解成“四面八方的山头上有很多墓田”了呢?难道我们竟没有体会出诗人说这句话时无限悲凉的口吻吗:“(你看啊!)四面八方的山头上竟然有这么多的墓田,(那些可都是死去的人啊!)”这样解就丰满得多了。下面人景也就很是顺理成章了,墓地多,自然来祭扫的人也就多了:“清明祭扫各纷然”。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各”指每家祭扫每家的毫不相干,“纷然”则指人数众多。那么既然人数众多,何以“各人自扫门前雪”呢?难道不会出现相互帮助、相互劝慰的场景吗?须知道,人们一般只有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互不搭腔,就是已经痛苦难过到了极致,以致习惯成自然,各自心知肚明,无需多言。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两句,诗人走上前去,镜头拉近,细节刻画物景与人景:“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字面上很好说,就是说冥纸成灰,灰飞漫天,好似白色的蝴蝶;相思成泪,泪滴成血,仿佛红色的杜鹃。可为什么要以纸灰作蝴蝶,泪血作杜鹃,而不是旁的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美丽的神话中有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范式。那么就清楚了:原来蝴蝶是沟通阴阳二界的使者啊,冥纸当然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样的,相思要怎么样来表达才最恳切,总不至于老是“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一类的吧,这样就浅薄了。“我”要告诉阴间的人,“我们”想你想得都把眼泪哭干了,现在啼出来的是血啊!这种震撼力,实在是难以言表的。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承接上句,依照时间发展续写诗人的所见所想:“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句当然是虚景,哪里会有这么巧让诗人碰到狐狸在冢穴里面睡觉呢!不过是说,一天的祭扫结束了,日薄西山,人人各自归家,但“我”知道,只有一种动物是不会离开的,那便是狐狸。你凭什么这么说?虽然“我”没有看见,但“我”竟连“狐死必首丘”的道理也不懂吗?你们这些人,祭扫之时哭哭啼啼,平日里哪里见到你们有丝毫的伤心难过?狐狸却不同,它们始终对同伴、对“家庭”忠诚无二,即使死了,也要将头对准丘穴的方向!真是“狐犹如此,人何以堪”啊!这一层强烈的反差不经仔细的推敲是得不到的。可是哪里知道反差更强烈的还在后头:晚上回到家来,看到孩子们在灯前玩闹嬉戏,他们怎么会知道“我”的心酸,怎么会知道生离死别的痛苦?这于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可是还不止如此,我们再挖掘下去就发现:这些孩子都还那样弱小,是那么天真无邪,可是终归要长大,终归要衰老,终归也要死去,这是天命所在,是多么得令人遗憾,令人神伤。你看,这里正好与首联我们提到的诗人厌倦死亡的思想相照应了。是不是吃了一惊,短短十四个字,居然内涵多至如斯境地,且皆为感人心魄,发人深省之语。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诗人要总结了,也算是表达自己的态度:“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应当说这是比较易见的文人士大夫的心理常态,就是及时行乐。我们读到这里,定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古诗十九首》里那么成系统地高唱“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或者会更直接想到“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但果真如此简单吗?我认为关于这一点我们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并未区分与判断抒发及时行乐思想究竟是已臻化境,心本开阔,还是无奈愁极,故作旷达,这一点是极重要的问题,是可以作为专题来研究的。就高翥这首诗而言,显然是故作旷达无疑。你看,诗人尚在阳间,就已经想到死后别人祭祀他的酒他一滴也尝不到了,可见他对这个世界是何其留恋!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由此可见欲望能使人丧失本我,渐成依赖。
原本下面该是艺术手法的分析,因又要涉及理论,与我想要表达鉴赏的最初的心理流变旨趣不合,故略去。高翥是南宋后期江湖诗派的重要作家,且为宁波人,可以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与我近来研究的楼钥有偶合之处。
《清明日对酒》作者介绍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清明》译文及赏析3
《鹤冲天·清明天气》
宋代:杜安世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鹤冲天·清明天气》译文
正值清明天气,愁绪萦怀,整日没精打采,如痴如醉。暖风轻拂,台榭的周围,绿树成荫。归来的燕子,新巢已经筑成,小小的池塘,长满了青青的荷叶。正是悠然欣赏游玩的时节,然而生活在这里的女主人公却只是将单衣随意披在肩上。
鲜红的石榴花就像红色的薄绸。女主人公倚靠在窗外几竿修长的竹子下。有一个她关心的人,却难以相见,只能白白的盼望。女子在深闺里一会儿坐下,一会儿又站起,坐立不安,也不想梳妆打扮,虽然思念使人憔悴,但即使打扮好了,遮盖了憔悴的颜色,又有谁来欣赏呢?
《鹤冲天·清明天气》注释
鹤冲天:词牌名,双调八十四字,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八句五仄韵。
台榭:建在土台上的敞屋。
薰风:和风,初夏时之东南风。又同“南风"。
蔽:遮盖,指荷叶长满荷池。
红绡(xiāo):红色薄绸。
修篁(huáng):修竹,高长之竹。xiāo
关心处:指关心之人。
凝睇(dì):凝视,注视,注目斜视。
《鹤冲天·清明天气》鉴赏
这首词是北宋前期词人杜安世的作品,词风与柳永相近,长铺叙,少粉饰,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词。
上片重点铺叙居住的环境和时序景致,也写出了环境中的人物。“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点出人物清明天气中的感受。清明是春分之后的一个节令,此时已入暮春,梅、杏、桃等花相继调谢,最容易引起思妇离人的愁怀。“愁如醉”,兼状愁人的内心感受和外表现。愁绪袭来,内心模模糊糊,外表则显现为表情呆滞。愁人是容易感到日长的,何况清明之后,白昼又确实是逐渐地长了起来,故曰“永日愁如醉”。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描写闺人所居住的环境。“台榭绿阴浓”至“新荷蔽”数句,活画出一幅春末夏初的园林美景。暖风轻拂;台榭的周围,绿树成荫;归来的燕子,新巢已经筑成;小小的池塘,长满了青青的荷叶。如此美景,“恰是逍遥际”,作者认为正是优游自地赏玩景物的好时光!但是却只“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词的抒情女主人公,一位肌肤柔软洁白的佳人披着件薄薄的夹衣,呆呆地站立那里。“半笼”两字,见出她披衣时的漫不经心;而开头“永日愁如醉”句已作了提示,这里作一呼应,写出她神情呆滞之状。另外,此处作者把写人和写景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优美的环境,衬托着美丽的闺人,恍如绿叶丛中簇拥着牡丹,相得益彰;同时环境和人物又构成了反衬:景物自佳而人物自愁,节奏并不协调,于是更显出了人物的愁绪之重。
下片着重写闺人的幽怨情怀和憔悴情态,但却从景物写起:“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这是以“红绡”比石榴花之红以状其美。石榴夏季开花,花常呈橙红色,故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诗云:“石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以红色的织物比石榴花,大概就从这里开始,作者看来是受到过白诗的启发的;其后苏东坡也有“石榴半吐红巾蹙”(《贺新郎·乳燕飞华屋》)之句。文学上的继承借鉴而又有所变化,就是如此。这两句是继续写园林美景,词意更见错综。
“窗外数修篁”两句,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就是女主人公的窗外大概真的有几竿修竹;因为中国的园林中,竹子是必不可少的。虚写就是她并不一定真的去相倚;这里用了杜甫《佳人》诗中的意境:“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说明她也具有自怜幽独的怀抱而已。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人,其作用是从写景过渡到写人,而且本身已具有丰富的幽怨内涵。
紧接着上面两句,作者揭示了女主人公心灵幽怨满怀、行动呆滞,是因为“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意即有一个她关心的人,却难以相见,只能白白地盼望。这行文上是水到渠成的一笔,对女主人公的情怀、表现那么多,其原因也该有一个交代了。
结语三句:“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是对女主人公情态的进一步刻画,也是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补足性刻画。她深闺里行坐不安,形容憔悴,没有什么心思去梳妆打扮。经过了最后这几句的进一步刻画,一位因怀念远人而憔悴幽怨的闺中少妇的形象,呼之欲出了。
这首词,前片着重写景,后片着重写人,但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即闺怨。这样,词的气脉就一气贯串,不枝不蔓,人物形象也渐趋完满。
《鹤冲天·清明天气》创作背景
这首词具体的创作年代已不详。杜安世是一位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人,他深知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这首《鹤冲天》即反映如此。
《鹤冲天·清明天气》作者介绍
杜安世,生卒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字寿域,(一作名寿,字安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200,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慢词作家,亦能自度新曲。《四库总目》传于世。有《寿域词》一卷。
《清明》译文及赏析4
清明(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历代有踏青扫墓垢风俗。
2.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3.借问:请问。
古诗今译
清明时候偏赶上细雨蒙蒙,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小村。
名句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但这日却细雨纷纷,这“纷纷”在此自然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镜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诗人捕捉到这一情景,而且描写得格外生动。“借问酒家何处有”,是问谁?从下一句得知是问牧童,“牧童遥指杏花村”,告诉人们什么?从上句得知是指酒家。这种两句互相补充,互相发明的写法叫作“互文见意”。它节省了字句,增加了诗歌的跳跃性。一问一答,情景十分生动。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古诗词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唐代晚期的著名诗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小杜”有才华,有抱负,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清明》译文及赏析5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唐代:祖咏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译文
皇帝的亲信刘郎中在田野有一座清幽的别墅,但不肯独自行乐,经常找亲近的人设宴共享。
这天雨过天晴,园林景致更加幽美,清明设宴,想必是用皇帝赐给近臣的新火了。
刘郎中常以文章学问聚会朋友,有道德不会孤单,自有人来结伴为邻。
阳光在池水上返照进,客人定到晚上兴尽才回去,杯中的春酒带着药的香味。
屋檐前落花满地,竹丛里的鸟儿常来窥看客人。
身居于这样清幽的地方,何必再寻找什么桃花源。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注释
刘郎中:郎中,官名,作者的友人。别业:别墅。本宅之外另建的园林游息之所。魏晋以来,达官贵人多有别业。唐时此风尤盛。
近臣:皇帝的亲信。
违:离开。亲:指双亲。
霁(jì)日:指雨过天晴。
烟火新:是指古时习俗清明节前一天禁烟火,清明皇帝才颁新火给贵戚近臣,故叫“烟火新”。
池照:是指阳光在池水上返照。
桃源:桃花源。晋陶渊明有《桃花源记并诗》,述避世而居桃花源中之人的状况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后世因以桃花源代指避世隐居之地。
隐沦:隐士。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前后,是作者参加司勋刘郎中别业的宴会后而写的。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赏析
这首诗叙述清明节诗人在刘郎中别墅的宴饮情况。第一句写刘郎中在田野有别墅,为人和蔼,第二、三联写刘郎中在清明前后以文会友,第四、五联写别墅中的池塘、药酒、花儿和鸟儿的景象,最后一联总写别墅就是一个室外桃园,很合适隐居。作者善化用和拟人的手法,动静结合描绘一幅以文会友的情景,作者融情于景,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起而破题,点明“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之事。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便来承接上联,进一步写出清明的情景:清明多雨,而“霁日园林好”,这一天更是到处传接“新火”,但这只是大处来写清明春日之景。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是对主人的称颂,同时也将作者的笔转到眼前之景:“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是写主人居住的环境及其悠游、闲静的生活情态。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属对工整,写景更是传神,虽然也只是平常的句子,但它写出了仕途之外最令文人士子们向往的一种生活。
同时“花覆地”、“鸟窥人”写出了这园林、居处的幽静、适意。有了这样的描写、渲染,诗的结句中,诗人自然要有感慨了:“何必桃源里”,这就是一个世外的桃花源。不必去苟营于仕途、官场,有这样的环境,正可以“深居作隐沦”。
诗人的感慨,表面看来自然是有一份洒脱,可这一些也许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是面对窘困、穷愁时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劝慰,当然在席筵之上,更有它的一种应酬意味,诗的本身当然也不会再隐含什么深意,但当读诗的人,明白了诗人的那种心态,又听他吟诵这样的诗句时,在心中才起了一种别样的滋味,这感受中有一种无奈,这只是读者内心的事了,但它是由诗作引发而起的,那么就不能不说诗歌本身也确有一些言辞之外的东西。这样说来,这酒席上的应酬之作,也有可读之处了。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作者介绍
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清明》译文及赏析6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释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译文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赏析:
黄庭坚的《清明》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春雷阵阵、细雨绵绵、万物复苏,大地上到处芳草萋萋、桃李盛开,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野田荒芜之处,是死者的坟墓,使人心生悲哀。诗人触景生情,由清明的百花想到荒原的逝者,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清明》译文及赏析7
《清明夜》
唐代: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夜》译文
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
独自在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清明夜》注释
清明夜:清明节的夜晚。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砌(qì):台阶。
独:独自。
回廊:回旋的走廊。
遥:遥远,远远。
看花:赏花。
《清明夜》赏析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写的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
“好风胧月清明夜”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碧砌红轩刺史家”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独绕回廊行复歇”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遥听弦管暗看花”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诗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清明夜》鉴赏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一首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
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
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不禁让人要笑问:“可是愁嫁?”
对白居易一向颇有好感,虽然当初《琵琶行》《长恨歌》曾经让我背得痛不欲生,但是长大以后细细回味,其名句却处处可用得,选他这首,是因为意境的清朗,和颜色对比的鲜明却不刺眼,诗人在夜里听乐看花,怡然自得,但绕着回廊行而复歇,却含蓄点出了此闲适后的诗人的真正心意。
《清明夜》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清明》译文及赏析8
1、原文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2、作品赏析
(1)、注解:
①青鸟:神话中鸟名,西王母使者。这里指梅道士。
②赤松: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这里也指梅道士。
③金灶:道家炼丹的炉灶。
④仙桃:传说西王母曾以仙桃赠汉武帝,称此桃三千年才结实。
⑤童颜两句:意谓如果仙酒真能使容颜不老,那就不惜一醉。流霞:仙酒名。李商
隐《武夷山诗》:“只得流霞酒一杯。”这里也指醉颜。
(2)、韵译:
高卧林下正愁着春光将尽,掀开帘幕观赏景物的光华。
忽然遇见传递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访问他家。
炼丹的金炉灶刚刚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开花。
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颜,何惜醉饮返老还童的流霞。
(3)评析:
诗以隐士身分而宴于梅道士山房,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驻颜、流霞等术语和运用青鸟、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赋予游仙韵味,流露了向道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