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非子简介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出身韩家贵族。与李斯同事荀卿。韩非所处年代,正是战国末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年代。韩非眼见韩国政治腐败,改革不力,在强秦进攻面前一再割地受辱,多次上书韩王,提出修明法度等富国强兵的建议,但不为韩王所采纳,于是退而著书,写成《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五十五篇十余万言(《韩非子》)。后来,这些著作传到秦国时,秦王政(后来的秦始皇)看到《孤愤》、《五蠹》等著作,其深邃的思想,不禁使他拍案叫绝。秦王为了急于得到韩非,便发兵攻韩,韩王没有办法,只好把韩非送到秦国。韩非到了秦国,不到一年,还没有来得及被重用,李斯怕韩非得势夺取了的地位,于是和姚贾利用韩非曾建议秦王存韩以为蕃臣,在秦王面前说韩非的坏话,秦王听了李斯的话,将韩非下狱治罪。韩非要求面见秦王,没有得到允许,李斯使人送毒药给韩非,迫使他自杀。不久,秦王又后悔,使人赦免他的罪过时,他已死了。
韩非根据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统治经验,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法、术、势三者之间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推行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彻底打垮奴隶制,必须变法,实行法治。推行法治必须掌握政治上的权势,他主张统治者要有势。有法有势而无术,会大权旁落,人君得不到利益,所以必须有术。韩非认为,法是国家根本的规章制度。是除了人君之外所有臣民必须一道遵守的根本大法。韩非主张“任法不任贤”,厉行法治,严格考核铨选,一定能出现胜任封建行政管理的官吏。韩非还继承前期法家商鞅的'“以刑止刑”的观点,力主重刑厚赏,“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五蠹》)。韩非的重术思想渊源于申不害。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新的阶级矛盾的条件下,韩非提出术是“藏之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难三》)的工具。人主要不动声色地掌握赏罚大权。对于势的理解和运用,韩非发展了前期法家慎到的观点。
他认为,要想取得统治的成功,必须依仗“人为之势”,即“抱法处势”,“抱法处世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要牢牢地控制住政权,运用政权的力量去行法用术,统治人民,“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五蠹》)。法、术、势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政治思想体系,它成为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工具。韩非,是先秦时代最后一位法学大师,作为上升时期地主阶级的代表,他的法治思想和他建立中央集权政治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确曾起了进步作用。
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补充和发展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认为“道”是天地万物构成的总根源,韩非的历史观是反对复古主义的,他认为天子不是由天的意志决定的;经济生活决定历史;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生活资料决定道德面貌和法制。韩非对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还提出了“参验”的方法,就是用考查比较得到证实的方法。韩非还从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出发,提出了自己新的伦理学说和社会观点。他从荀子的性恶论出发并发挥了性恶论的观点,认为人生就是好利的,只有“利”才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群合作的唯一力量,利害关系才是人类的唯一的社会关系,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也是国家执行赏罚、法令的依据。
二、关于韩非子名言名句(精选100句)
1、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韩非子名言精选
2、抱法处世则治,背法处世则乱。——韩非子
3、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
4、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撄人主之鳞,则几矣。——韩非子
5、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韩非子
6、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韩非子
7、仁暴者,皆亡国者也。——韩非子
8、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韩非子
9、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韩非子
10、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韩非子名言
11、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韩非子
12、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韩非子
13、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韩非子
14、赏罚之道实国之利器。——韩非子
15、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韩非子
1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7、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韩非子
18、峻法,所以禁过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韩非子
19、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韩非子
20、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韩非子名言精选
21、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韩非子名言精选
22、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韩非子名言
23、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韩非子名言
24、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韩非子
25、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韩非子
26、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韩非子名言
27、夫惜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韩非子
28、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韩非子名言
2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30、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名言
31、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韩非子
32、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韩非子名言
33、欲成其事,先败其事。——韩非子名言
34、爱弃发之费,而忘长发之利,不知权者也。——韩非子
3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36、自胜谓之强。——韩非子
37、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韩非子
38、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
39、治民者,禁奸于未萌。——韩非子
40、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韩非子
41、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韩非子
42、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韩非子
43、圣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
44、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韩非子名言精选
45、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
46、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韩非子
47、虫有虺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人臣之争事而亡其国者,皆虺类也。——韩非子
48、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
49、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韩非子
50、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韩非子
51、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韩非子
52、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
53、臣得树人,则主失党。——韩非子
54、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韩非子名言
55、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子
56、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韩非子
57、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韩非子名言
58、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韩非子
59、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韩非子名言精选
60、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韩非子名言精选
6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韩非子
6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韩非子
63、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韩非子名言
64、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韩非子名言
65、倒言反事以尝所疑。——韩非子名言精选
66、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韩非子
67、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韩非子名言精选
68、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韩非子名言
69、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韩非子名言
7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71、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韩非子
72、胜而不骄,败而不怨。——韩非子名言
73、主上不神,下将有因。事有不当,下考其常。——韩非子
74、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韩非子名言精选
75、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韩非子名言
76、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韩非子
77、因可势,求易道。——韩非子名言
78、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79、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80、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韩非子名言精选
81、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韩非子
82、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韩非子名言
83、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韩非子名言
84、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韩非子名言
85、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韩非子
86、一手独拍,虽疾无声。——韩非子名言
87、去甚去泰,身乃无害。——韩非子名言精选
88、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韩非子
89、良药苦于口,忠言拂于心。——《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90、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1,4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韩非子的名言
91、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韩非子名言精选
92、巧为蒡,拙为鸢。——韩非子名言
93、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韩非子
94、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韩非子
95、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若刑。刑重,则不敢以贱易贵;法审,则上尊而不侵。——韩非子
96、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韩非子名言精选
97、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韩非子
98、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韩非子》
99、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子
100、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韩非子
1、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唐·李白
2、有谁知?鬓残,心未死。——陆游
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三国志
4、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5、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6、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
7、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明·于谦
8、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唐·李梦阳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0、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1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5、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
16、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李白
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昌龄
20、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
21、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2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25、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26、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
27、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
2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29、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0、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31、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
32、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33、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34、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
35、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36、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少年行》
37、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清·龚自珍《漫感》
3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39、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40、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4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3、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44、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
45、莫避春阴上马迟。——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46、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47、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48、12、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49、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50、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来兮。——华罗庚
5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5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3、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54、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55、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56、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57、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58、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5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60、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屈大均《秣陵》
1、师其意,不师其辞。——唐代文学家·韩愈·《答刘正夫书》
释义:效法前人的文意,不模仿他的文辞。
2、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徐悲鸿
释义:事物的发展在于每天不停的创新发展,艺术同样也是如此,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不创新则事物就要被淘汰。
3、创意造言,皆不相师。——唐代文学家·李翱·《答朱载言书》
释义:文意和词句都要创造,都不要沿袭前人。
4、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韩非子·五蠡》
释义:不向往远古的制度,不效法过去常用的方法。
5、惟变所出,万变不从。——南宋诗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序》
释义:唯有千变万化而不盲目苟同,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创新而不随从。
6、尊新必威,守旧必亡。——清末维新派领袖·唐才常·《各国种类考》
释义:只有崇尚新法才可以更加兴旺,一味守旧,就会走向灭亡。
7、推陈出新,饶有别致。——清代·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
释义:在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很有别具一格的意味。
8、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问大钧赋》
释义:以坚持追求作为本体,以每天创新作为途径。
9、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南宋诗人·戴复古·《沦诗十绝》
释义:应该让诗句从我的肺腑中发出,切忌跟在别人的脚后走。
10、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释义:写诗应该自抒性情,纵横挥洒,如随人俯仰,陈陈相因,也太可怜了。
11、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西汉学者·扬雄·《太玄·玄搞》
释义:事物发展达到一定限度,就会转向反面;如果没有达到那个限度,就不会发生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事物的变化又表现为因、革交替,事物的转化过程是在继承过程中有创新。
12、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罢了。——《宋史·卷三三四·徐禧传》
释义:治理天下的方法,有继续有变革,但都是为了能合乎时代需要,到达治理的目标。
13、革弊,须从源头理睬。——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释义:变革弊病,要从源头开端。
1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用法古。——先秦·《商君书·更法》
释义:管理国家不要拘泥于一种措施,要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1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释义:喻指往事物必定消亡,新事物一直成长。
16、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释义:人间各种事件不断地变化,古往今来构成了历史。
1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先秦·《周易·乾·文言》
释义:每天谨严做事,发奋图强,和日月一起运行,永不结束。
18、事异则备变。——(先秦)《韩非子·五蠹》
释义:政事不一样了,本来的举动也要随之变化。
19、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认为法。——先秦·《吕氏春秋·卷一五·察今》
释义:废弃先王已制定好的轨制,学习先王如何去制订制度。
2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先秦·《周易·系辞下》
释义:到了止境就要产生变化,变化了就能通达,灵通之后才会久长。指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发展到衰败的进程,只有追求变化才能持续发展。
21、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宋·司马光·《陈纪》
释义:老的陈腐的事物不尽早去掉,它的影响就会波及到新的美好的事物。
2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汉·《礼记·大学》
释义:如果一天内能更新自己,就应当日日更新,天天都不间断。
23、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先秦·《管子·正世》
释义:不崇敬古时,也不完整停滞在今天,一切根据时代变化而变,随风气变化而变。
24、法若有弊,不可不变。——《宋史·卷三五一·赵挺之列传》
释义:法规要是有了弊处,不可不变。
25、事过境迁,变法宜矣。——先秦·《吕氏年龄·察今》
释义:世道时间都变了,法也要相应改变才行得通。
26、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释义:天象的变化不必害怕,祖宗的规则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要担心。
2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先秦·《荀子·劝学》
释义:青色染料是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色彩却比蓝草更深。
2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释义:要想看到更远的处所,必须站得更高。
29、变法以治,更礼以教百姓。——先秦·《商君书·更法》
释义:变法是为管理,变革礼节是为教化庶民。
30、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先秦·《庄子·天运》
释义:礼义法式都是依据时期的变更而不断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