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关于视听语言中色彩的名言 正文

关于视听语言中色彩的名言

时间:2025-01-12 07:56:44

1.当人们令你失望,你更要勇往直前,因为早晨到来,又是阳光灿烂的一天。

And when they let you down

You get up off the ground

Cause morning rolls around

And it’s another day of sun.

2.一次小小的邂逅,可能就是苦等的机遇。

A little chance encounter…

could be the one you’ve waited for.

3.我们追寻的不过是另一个人的爱,一股悸动、一个眼神、一个碰触、一支舞,凝视一个人的双眼,点亮一整片天空。

Yes,all we’re lookin’for is love from someone else.

A rush

A glance

A touch

A dance

A look in somebody’s eyes…to light up the skies

4.我只需要这疯狂的感觉,与噗通乱跳的心,但愿它一直都在。

Cause all that I need’s this crazy feeling.

The rat-tat- tat of my heart.

Think I want it to stay.

5.总会有个地方能让我实现,对自己的期许。

Somewhere there’s a place…

where I find who I’m gonna be.

6.就这样一文不名,我跳上巴士,来到这里,勇敢或疯狂,未来见分晓。

Without a nickel to my name

Hopped a bus,here I came.

Could be brave or just insane,We’ll have to see.

7.没人喜欢爵士,连你都不喜欢

Well,no one likes jazz!Not even you!

因为你,我现在喜欢了

I do like jazz now because of you!

8.敬那些做梦的人,哪怕他们有点傻,敬那些痛着的心,敬我们制造的混乱。

Here’s to the ones who dream

Foolish as they may seem

Here’s to the hearts that ache

Here’s to the mess we make.

9.正是那一丝丝疯狂,让我们看见新的色彩。

A bit of madness is key

To give us new colors to see’

10.人最爱别人倾注热情的事物。

People love what other people are passionate about!

11.音乐与机械打造的彩色世界,召唤我跃上大银幕,活在每一个场景中。

A Technicolor world made out of music and machine

It called me to be on that screen

And live inside each scene.

12.你为什么把「浪漫」说得好像很不堪?

Why do you say“romantic”like

it’s a dirty word?

我不知道,洛杉矶就是这样,什么都崇拜,什么都不重视。

I don’t know.That’s L.A. They just worship everything and they value nothing.

13.你可以自己写角色,写跟你一样有趣的东西。

You could just write your own roles,you know?

Write something that’s as interesting as you are

14.爵士就是…每次都是新的,每晚都是全新的,非常非常刺激。

It’s new every time.It’s brand new every night.影视知识

It’s very,very exciting.

15.如果那么墨守成规,要怎么当革命者?

How are you gonna be a revolutionary if you’re such a traditionalist?

你紧抓着过去不放,但爵士是放眼未来。

You’re holdin’onto the past,but jazz is about the future.

16.等你拿到这个角色,你必须要付出一切,全力以赴,这是你的梦想。

When you get this,you gotta give it everything you got.

Everything.

【基本信息】

《爱乐之城》是由达米恩·查泽雷执导,艾玛·斯通,瑞恩·高斯林,J·K·西蒙斯等主演的喜剧歌舞片。

该片讲述一位爵士乐钢琴家与一名怀揣梦想的女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于2016年12月16日在美国上映。

【影片评价】

该片虽然故事比较老套,但是在视听语言的呈现上,查泽雷导演使用了大量的装置艺术,用色块、几何形状以及光线的明暗区隔做出了明确的风格性特征。在歌曲选择上,也独具匠心,用音乐来讲故事。

影片并不完美,但是在风格展示和个性上却做到了令人无话可说。整部影片令人迷醉。

影片以一个极具野心的大堵车+长镜头开场,随后司机们纷纷下车开始欢快起舞,为影片奠定了整体基调。以“冬-春-夏-秋-冬”为界分成五个段落,虽然故事只是简单的“男孩遇见女孩,他们相爱了”常用套路,但在拥有超强控制力查泽雷的执导下,融合了爵士乐、摇摆舞,甚至是超现实的元素,都让歌舞片这个日渐没落的电影类型重新焕发了生机。其中男女主演的几段舞蹈都美好得不可方物,而导演对于影片的掌控能力,也着实令人惊叹。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

《甘地传》观后感1

这天看了《甘地传》,再一次加深了对甘地的印象。

高中的时候历史课上有他的一个说,那个时候觉得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很傻,甚至有点自虐的倾向,但是在这天看了《甘地传》后,我了解了他的那种思想。不一样地方,不一样国家的人有各自的思维习惯,有各自的信仰,又有各自的国情,因此不一样的群体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不一样。

甘地所在的那个时候的印度已经完全是英国的殖民地,那那个时候的中国只是半殖民,因此中国能够为了赶走帝国主义而发起武装斗争,而且我也坚信,如果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实行非暴力不合作的话,中国就不会那么快独立。而至于印度,已经在英国的统治下,突然发起武装斗争,只会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血腥镇压。因此甘地很聪明,利用他们自以为是礼貌讲法律的国家,发起非暴力不合作户外,让他们不得不让印度独立。

然而在看到最后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位印度国父是那么的悲伤。他也是一个人,一个瘦弱的老人,他为印度奉献了一身,可最后,他们为了那个所谓的党派纷争,那个所谓的权利争夺而忘了他以前的贡献,甚至想要杀了他,而最后他也确实被杀害了。

真的很让人心寒,好不容易争取了印度的独立,可又眼睁睁的看着内乱的发生,看着印度子民自相残杀,这比那次屠杀更让他心痛。

甘地是一个伟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那瘦弱的身躯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甘地传》观后感2

一个光着头戴着圆眼镜的老头,以其独特却又和平的方式赢取了国家与民族解放,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甘地传》用一种荡气回肠的写实拍摄手法表现了一代伟人充满坎坷却坚定不移的一生。

《甘地传》所描述的故事是从史实改编过来的。甘地在印度历史上确有其人,甘地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精神领袖,他发起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非暴力方式抵制英国统治和英国商品,手纺车运动便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旨在杜绝对英国纺织物的需求。甘地赢得了许许多多男女老少对他的爱戴和忠诚,包括各种宗教信仰的欧洲人以及几乎不同政治倾向的所有印度人。

影片中主要描述了甘地伟大的一生: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目睹了同胞所受的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回国后,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他让印度人自己纺织,拒绝购买英国人的衣服,他甚至让人民自己制造盐,以种种方式来寻求解放,并到全国旅行,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终于使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了权力,赢得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然而他在印度独立后四天遭暗杀。

影片从主角恢弘的葬礼上切入,借主持人的口来粗犷地勾勒出甘地非凡的一生。随后镜头一闪回到五十五年前,在表现甘地这位最具“神性”的人物时,影片完全跳出刻意美化的窠臼,采用人性化的视角。影片的后半部分笔墨浓重地刻画了触目惊心的种族大仇杀,让观众与甘地一同在这场浩劫里反复倾轧、难以脱身,让仇恨的毒汁慢慢浸透我们原本宽容的心灵。

在视听语言方面,音乐随场景的变化而变化,符合情境。整个片子节奏有松有驰,基调统一,音画和谐,情节动荡感人。

影片中的主角甘地表演是可圈可点的。片中饰演甘地的是有着英国、东印度和南非的血统的本-金斯利。由于外形酷似甘地又具有印度人血统和气质,导演邀请他出演史诗传记片《甘地》。金斯利成功地将和蔼善良的甘地,宛如再生般地呈现于世人面前,把这位伟人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和其非暴力和平思想体现得出神入化。使甘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愈加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了。金斯利凭借对甘地这一具挑战性的角色淋漓尽致的刻画,无可争议荣获奥斯卡影帝头衔。影片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奥斯卡奖。

整个影片的镜头特点比较活,如推拉镜头用的比较多,也有跟镜头。角度常用俯仰,这样有利于观众看到演员有做动作时的一个空间位置关系和调度关系。整体来说,影片中的镜头符合了导演所要表现的效果的要求。从光线色彩方面来讲,光线很多用的是轮廓光与侧逆光。在色彩上,服装与环境的搭配颜色的搭配比较和谐。在当时动荡的时代里,演员的服饰大多是暗色调的,以黑白居多。

整个影片的节奏比较缓慢,只有后面一些争斗的画面节奏稍快点,符合观众观看的心理。影片也适时的加以背景音乐,更具感染力。在甘地的葬礼上,哀伤而又庄严的音乐,让人的心情也不由的跟着变化。

这是一部质朴的英雄史诗,展现了印度圣雄甘地奋斗的一生。导演兼制片人为这部影片筹划二十年,最后用三年的时间,雇佣八十名英国演员和一百名印度演员并完成了这部巨片。无疑的,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好莱坞影片。

《甘地传》观后感3

是的,每个民族都有它的英雄,每个民族的英雄,都需要我们的尊重与爱戴。在那历史的长河中,在那印度的土地,有着这样一位英雄,他用他的一生,为印度人民的人权,为印度的独立事业,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他,就是人民心中平凡而伟大的甘地,人民心中永恒的“圣雄甘地”。或许,它的一生都是平凡而困苦地度过,然而他做的,却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在大英帝国统治下的印度,民不聊生,印度人民的生存权和人权严重地遭到破坏,许多的印度人民忍饥挨饿,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对待。甚至,多少的生命,在无力的抵抗中死去。然而,一代英雄在危难中出现了,他惨睹了在英国统治下,印度人民受到的种种不公与悲惨命运。于是,他站了出来,他为印度人民的人权与独立展开了最坚决的斗争。他写了许许多多的文章,作了许许多多的演讲,他的顽强抵抗受到了大英帝国的强烈反应,得到了印度人民的忠实拥戴。他以最独特的方式,不暴力,不合作,不妥协,勇敢地与大英帝国作斗争。即使,他总遭到英国军队的威胁,或者无理逮捕,但是,他却以此作为获得胜利的筹码,迫使英国政府对他妥协,而事实上,他成功了。

在他的领导下,印度人民空前地团结,他们紧紧的围在甘地的周围,与他一同作战。或许,在这场无尽黑暗笼罩着的斗争中,他们会为了坚持正义而牺牲,然而,他们就像他们的英雄一样勇敢,为了印度的自由与独立,为了民族的尊严,他们勇往直前。多少的事件,多少无辜的生命。

在电影中,我看到一个年迈的老人,为了人民的事业,饱受着无尽的折磨。他常常遭到无故的逮捕,坐过不一样性质的牢,他常常无奈的选取绝食,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妥协与胜利。终极甘地一生,他是伟大的,正因他奋斗的一生,是人民的事业。他总是和人民一齐,一齐受苦受难,一齐斗争到底。

在许多人看来,或许他的所作所为是如此的不可思议,然而,他却勇敢地去做了,并且获得了属于他的胜利。当一代民族英雄在几声枪鸣中永世,当历史的长河涌向了无尽的前方,人们已不再追究那历史英雄的杀害者,正因,那只能是历史的残酷事实,人们怀念与铭记的是那永恒的圣雄-甘地,还有他伟大的一生!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是这样······”

《甘地传》观后感4

印度甘地,被人们称为“圣雄”,曾为印度的独立立下不巧的功勋——这是我在看该影片之前对甘地和印度唯一的了解,从不曾关心过印度这个国度,更不曾想过在这个国度生活的人们,甘地又是怎样一个圣雄。最近我开始喜爱看人物传记的'电影,于是我选取性的下载了几部影片,其中之一为《甘地传》。我先是看了影片的说——该片是由英国拍摄的彰显印度民族精神的影片。看到此种说,我下意识地好佩服英国精神。导演查德·安顿巴罗酝酿了整整二十年,他苦心孤诣、费劲心思终是成就了他迄今为止最高的荣誉。同时,饰演甘地的本金斯用他高超的演技让“圣雄”重生。该影片获得了1982年第5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剪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创作剧本七项奥斯卡奖。基于以上这些,我熬夜看完了片长为三个多小时的《甘地传》。

影片的开端是甘地被射杀,然后为他举行了场面极其恢宏的国葬。国葬场面之壮观使我略吃一惊,并吊起我继续看下去的胃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圣雄”才能配的上如此盛大的葬礼?他到底优秀在何处?

整部影片平铺直叙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物心理以及故事情节。没有什么特效效果,也没有什么令人出乎意料的情节或者场景,但是甘地在南非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民权斗争理念,让我真的震惊了。在如此复杂和没有人性的民族战争中,他竟然倡导“非暴力不合作”!此方法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该有多么困难!他在南非带头烧良民证、拒绝打指纹,同时在印度不顾英国的禁令带领群众公然自制私盐,他在法庭上,不服从,不辩解,坦然理解坐牢等等。他的追随者成千上万,为了得到应有的自由和权利,他的追随者宁愿死也响应甘地“非暴力”的号召。那些血的洗礼和民族信仰的斗争情节依然回荡在我的脑海!然后总结为两个字“佩服”!

每个看过该影片的人都就应会记得甘地的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他们终究总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是的,永远都是这样,甘地。

一个自己孩子被别人杀死并亲手杀害了别人孩子的异族人用沾满鲜血的手向甘地抛出一个干薯片让他“吃吧”,以免甘地死去。原来,异族人也不期望甘地死去!这就是甘地的个人魅力!他无助的问甘地如何才能不下地狱,甘地回答:“找一个孩子,一个父母都被杀死的孩子,把他当成你的孩子抚养,而且要把他养成回教徒。”多么精彩而经典的回答!大概只有超脱于世人并对人民怀有深深的爱的甘地才能想到如此的答案吧!

有人说甘地拥有最伟大的灵魂,有人说甘地拥有真正的大爱,说他是圣者,是神话。在看完影片后,对以上观点我都表示赞同。当然也有一些相反的论调,我身边的对甘地略知一二的一些朋友对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持万分否定的态度,他们拥护毛主席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调。我也同意毛主席的主张,伟大的新中国也是透过“枪杆子”得来的,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好。但甘地坦然地坐牢、极端地绝食,仅靠信仰和个人魅力竟然取得了天方夜谭般的民族胜利!难道这不是一个传奇?

其实,回归历史,回归当时的社会背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英国政府爱面子、那时的媒体报道很自由等等。每一次成功都需要适合的背景环境,无论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还是“非暴力不合作”,只要真理用对了时机,就会有伟大的效果!只是,甘地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反对统治者的残暴,他太有勇气了!向他致敬!胜利永远属于有勇气和坚持不懈的人!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

甘地传观后感作文1

一个光着头戴着圆眼镜的老头,以其独特却又和平的方式赢取了国家与民族解放,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甘地传》用一种荡气回肠的写实拍摄手法表现了一代伟人充满坎坷却坚定不移的一生。

《甘地传》所描述的故事是从史实改编过来的。甘地在印度历史上确有其人,甘地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精神领袖,他发起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非暴力方式抵制英国统治和英国商品,手纺车运动便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旨在杜绝对英国纺织物的需求。甘地赢得了许许多多男女老少对他的爱戴和忠诚,包括各种宗教信仰的欧洲人以及几乎不同政治倾向的所有印度人。

影片中主要描述了甘地伟大的一生:影片从甘地被暗杀开始倒叙。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印度还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年轻的律师甘地在南非旅行时,目睹了同胞所受的欺凌,决心为维护同胞的权利而斗争。回国后,甘地提倡非暴力政策,他让印度人自己纺织,拒绝购买英国人的衣服,他甚至让人民自己制造盐,以种种方式来寻求解放,并到全国旅行,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终于使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了权力,赢得贫苦人民的信任和爱戴,然而他在印度独立后四天遭暗杀。

影片从主角恢弘的葬礼上切入,借主持人的口来粗犷地勾勒出甘地非凡的一生。随后镜头一闪回到五十五年前,在表现甘地这位最具“神性”的人物时,影片完全跳出刻意美化的窠臼,采用人性化的视角。影片的后半部分笔墨浓重地刻画了触目惊心的种族大仇杀,让观众与甘地一同在这场浩劫里反复倾轧、难以脱身,让仇恨的毒汁慢慢浸透我们原本宽容的心灵。

在视听语言方面,音乐随场景的变化而变化,符合情境。整个片子节奏有松有驰,基调统一,音画和谐,情节动荡感人。

影片中的主角甘地表演是可圈可点的。片中饰演甘地的是有着英国、东印度和南非的血统的本—金斯利。由于外形酷似甘地又具有印度人血统和气质,导演邀请他出演史诗传记片《甘地》。金斯利成功地将和蔼善良的甘地,宛如再生般地呈现于世人面前,把这位伟人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和其非暴力和平思想体现得出神入化。使甘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愈加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了。金斯利凭借对甘地这一具挑战性的角色淋漓尽致的刻画,无可争议荣获奥斯卡影帝头衔。影片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8项奥斯卡奖(第55届)。

整个影片的镜头特点比较活,如推拉镜头用的比较多,也有跟镜头。角度常用俯仰,这样有利于观众看到演员有做动作时的一个空间位置关系和调度关系。整体来说,影片中的镜头符合了导演所要表现的效果的要求。从光线色彩方面来讲,光线很多用的是轮廓光与侧逆光。在色彩上,服装与环境的搭配颜色的搭配比较和谐。在当时动荡的时代里,演员的服饰大多是暗色调的,以黑白居多。

整个影片的节奏比较缓慢,只有后面一些争斗的画面节奏稍快点,符合观众观看的心理。影片也适时的加以背景音乐,更具感染力。在甘地的葬礼上,哀伤而又庄严的音乐,让人的心情也不由的跟着变化。

这是一部质朴的英雄史诗,展现了印度圣雄甘地奋斗的一生。导演兼制片人为这部影片筹划二十年,最后用三年的时间,雇佣八十名英国演员和一百名印度演员并完成了这部巨片。无疑的,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好莱坞影片。

甘地传观后感作文2

印度甘地,被人们称为“圣雄”,曾为印度的独立立下不巧的功勋——这是我在看该影片之前对甘地和印度唯一的了解,从不曾关心过印度这个国度,更不曾想过在这个国度生活的人们,甘地又是怎样一个圣雄。最近我开始喜欢看人物传记的电影,于是我选择性的下载了几部影片,其中之一为《甘地传》。我先是看了影片的介绍——该片是由英国拍摄的彰显印度民族精神的影片。看到此种介绍,我下意识地好佩服英国精神。导演查德·安顿巴罗酝酿了整整二十年,他苦心孤诣、费劲心思终是成就了他迄今为止最高的荣誉。同时,饰演甘地的本金斯用他高超的演技让“圣雄”重生。该影片获得了1982年第5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剪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创作剧本七项奥斯卡奖。基于以上这些,我熬夜看完了片长为三个多小时的《甘地传》。

影片的开端是甘地被射杀,然后为他举行了场面极其恢宏的国葬。国葬场面之壮观使我略吃一惊,并吊起我继续看下去的胃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圣雄”才能配的上如此盛大的葬礼?他到底优秀在何处?

整部影片平铺直叙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物心理以及故事情节。没有什么特效效果,也没有什么令人出乎意料的情节或者场景,但是甘地在南非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民权斗争理念,让我真的震惊了。在如此复杂和没有人性的民族战争中,他竟然倡导“非暴力不合作”!此方法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该有多么困难!他在南非带头烧良民证、拒绝打指纹,同时在印度不顾英国的禁令带领群众公然自制私盐,他在法庭上,不服从,不辩解,坦然接受坐牢等等。他的追随者成千上万,为了得到应有的自由和权利,他的追随者宁愿死也响应甘地“非暴力”的号召。那些血的洗礼和民族信仰的斗争情节依然回荡在我的脑海!然后总结为两个字“佩服”!

每个看过该影片的人都应该会记得甘地的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他们终究总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是的,永远都是这样,甘地。

一个自己孩子被别人杀死并亲手杀害了别人孩子的异族人用沾满鲜血的手向甘地抛出一个干薯片让他“吃吧”,以免甘地死去。原来,异族人也不希望甘地死去!这就是甘地的个人魅力!他无助的问甘地如何才能不下地狱,甘地回答:“找一个孩子,一个父母都被杀死的孩子,把他当成你的孩子抚养,而且要把他养成回教徒。”多么精彩而经典的回答!大概只有超脱于世人并对人民怀有深深的爱的甘地才能想到如此的答案吧!

有人说甘地拥有最伟大的灵魂,有人说甘地拥有真正的大爱,说他是圣者,是神话。在看完影片后,对以上观点我都表示赞同。当然也有一些相反的论调,我身边的对甘地略知一二的一些朋友对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持万分否定的态度,他们拥护毛主席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调。我也同意毛主席的主张,伟大的新中国也是通过“枪杆子”得来的,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好。但甘地坦然地坐牢、极端地绝食,仅靠信仰和个人魅力竟然取得了天方夜谭般的民族胜利!难道这不是一个传奇?

其实,回归历史,回归当时的社会背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英国政府爱面子、那时的媒体报道很自由等等。每一次成功都需要适合的背景环境,无论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还是“非暴力不合作”,只要真理用对了时机,就会有伟大的效果!只是,甘地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反对统治者的残暴,他太有勇气了!向他致敬!胜利永远属于有勇气和坚持不懈的人!

甘地传观后感作文3

今天看了《甘地传》,再一次加深了对甘地的印象。

高中的时候历史课上有他的一个介绍,那个时候觉得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很傻,甚至有点自虐的倾向,可是在今天看了《甘地传》后,我了解了他的那种思想。不同地方,不同国家的人有各自的思维习惯,有各自的信仰,又有各自的国情,因此不同的群体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不同。

甘地所在的那个时候的印度已经完全是英国的殖民地,那那个时候的中国只是半殖民,因此中国可以为了赶走帝国主义而发起武装斗争,而且我也相信,如果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实行非暴力不合作的话,中国就不会那么快独立。而至于印度,已经在英国的`统治下,突然发起武装斗争,只会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血腥镇压。因此甘地很聪明,利用他们自以为是文明讲法律的国家,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让他们不得不让印度独立。

然而在看到最后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位印度国父是那么的悲伤。他也是一个人,一个瘦弱的老人,他为印度奉献了一身,可最后,他们为了那个所谓的党派纷争,那个所谓的权利争夺而忘了他曾经的贡献,甚至想要杀了他,而最后他也确实被杀害了。

真的很让人心寒,好不容易争取了印度的独立,可又眼睁睁的看着内乱的发生,看着印度子民自相残杀,这比那次屠杀更让他心痛。

甘地是一个伟人,一个了不起的人,他那瘦弱的身躯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甘地传观后感作文4

下午观看电影《甘地传》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样一位印度的贵族公子哥,在英国取得了律师资格证,有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及美好好的前程。可是他却置这些于向外,用他心中的真理和爱领导印度各个教派的信徒和大英帝国对抗。

甘地的指导思想是: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终究就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我不会为任何主义而杀人,不论他们怎样对待我,我们绝不还击,绝不杀人。但是我们绝不印指纹,谁也不印。他们会把我关起来,没收我们的财产,可是只要我们坚持,绝不能抢走我们的自尊,我们承受一切痛苦,他们就会看清自己的不公正。这和攻击他们一样具有杀伤力。他们可以折磨我,可以打断我的骨头,甚至杀了我,而他们所得只是一具尸体,而不是我的屈服!

他深受基督教义中的人要忍受一切痛苦,当有人打你的左脸时,请你把右脸也伸过去的影响。从年青时代在南非组织印度劳工争取权利开始,他的一生都在用宽广的胸襟,坚强的意志带领人民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伟大精神不仅得到全体印度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也博得了对手的赞许。最后的胜利属于甘地。

一生的努力终于换来了印度的自由和独立。他对真理和爱的追求超越了宗教信仰,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线,成为全人类的榜样。

对我感触最深的他那句,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才能得胜。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就要把真理和爱洒向民族的未来,祖国的花朵。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爱满天下的高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