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名言名句出处解析 正文

名言名句出处解析

时间:2024-10-03 17:20:4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刘禹锡的.名句,关于其名句还有哪些呢?

1、兵符相印无心恋,洛水嵩云姿意看。

2、苟有所见,虽布衣之贱,远守之微,亦可施用。

3、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4、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

5、天与人交相胜。

6、兰在幽林亦自芳。

7、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

9、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1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1、美人首饰傧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12、教化之移人也如置邮焉。

13、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14、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15、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16、巧言易信,孤愤难申。

17、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18、五刃之伤,药之可平,一言成疴,智不能明。

19、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

20、厚发奸之赏,峻欺下之诛。

21、守法持正,嶷如秋山。

22、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23、千里之缪,不容秋毫。

24、秋风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25、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26、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余把笔痕。

27、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

28、雷雨江山起卧龙。

29、以清俭自律,以恩信待人,以夷坦去群疑,以礼让汰惨急。

30、弘爱人屈己之道,酌因时适变之宜。

31、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32、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33、有事之世易为功,无为之时难为名。

34、清越而瑕不自掩,洁白而物莫能污。

35、人生不失意,焉能暴己知?

36、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37、时乎时乎,去不可邀,来不可逃。

3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9、进退维谷,冰炭在怀。

40、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41、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4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43、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44、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千去。

45、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

4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48、浮言可以事久而明,众嗤可以时久而息。

49、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50、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51、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52、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5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4、偏伤朋友尽,移兴子孙间。

55、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

56、花红昌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57、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58、在此为美兮,在彼为蚩。

59、朝来入忘树,孤客最先闻。

60、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61、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

62、空气恶浊的酒馆是罪恶的渊薮,能把贤人变成笨蛋!

63、东边日出西边南,道是无晴却有晴。

64、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

65、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给大家介绍一些老子的名言。为什么要学习老子名言呢?我们先来了解以下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汉族,春秋时期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二)

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

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十一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十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十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十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二十六章

【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十五

物壮则老。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十六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十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十八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十九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二十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道德经名言精选及翻译讲解(三)

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十一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二十二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二十三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二十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二十五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二十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二十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二十八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考查要点】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

【知识疏理】

⑴诗文默写:①根据课文填空;②默写诗文名句;③读图默写诗文名句;④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名句。

⑵课外积累:①按要求写出格言或警句;②由具体的语境联想诗文名句;③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中的文学形象;④中外文学名著评价。

【试题特点】

20xx年本部分中考题的题型,主要有读图填写题、填空默写题、扩展开放题、简述问答题和比较选择题等。

【解题导引】

例1.(20xx·盐城)根据下列名句及出处,完成第(1)—(4)题。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野火烧不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④万事俱备,。(罗贯中《三国演义》)

⑤云横秦岭家何在?。(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⑥沉舟侧畔千帆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⑧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⑨,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⑩,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在上面各句的空白处,填写上句或下句。

(2)句④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烧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句⑤出处中的“左迁”是指。

(3)在上面各句中,能表现诗人杀敌报国情怀的名句有、。(只填序号)

(4)请你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引用上面的某个名句写一段话,60字左右。

上面这一中考

例2.(2003·北京)下面一段话中四个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分别是()

在盛唐的诗歌中,有一类通常被统称为“边塞诗”。这些诗作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盛唐边塞画卷。这里有①的雄奇景观,有“潮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壮阔雪原,有②的风雪酷寒;这里有③的慷慨悲壮,有④的惆怅无奈,有“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极度愤慨……

A.“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B.“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C.“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E.“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F.“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这是一道创新题,其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第一,试题材料取自于课外,要求考生填写的诗句却在课内;第二,在短短的一段文字中,要求考生填空的'诗句只有四处,给出并注明出处的诗句却有6句;第三,在要求填写诗句的地方,有比较隐晦的提示,考生解答了这道题,对“边塞诗”的印象应该是很深刻的。

解答本部分试题,一是要弄清题干要求,二是要调动自己的积累,三是要察看具体的语境,四是要注意写字的规范。

【常见失误】

解答本部分试题常见的失误是考生在考场上往往不易把要求提示与诗文名句的具体内容联系起来,还有就是写字不够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