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孟子里面同情心的名言 正文

孟子里面同情心的名言

时间:2024-10-01 19:19:41

《诗经》经典名句的赏析1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周南·卷耳》又言:“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是好也。”《诗经大雅抑》。解释成白话则是:他送我的是红桃,我报他的是琼琚,琼琚哪能算报答,是求彼此永相好。这就是“投之以桃,报之琼琚”的成语原产地。脍炙人口的《邶风·静女》则活脱脱写出了一对无暇情人相约城隅的情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简单说就是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

琼琚:精美的玉佩

《诗经》经典名句的赏析2

一、意旨遥深的诗人: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时代状况:玄学。篡权。战乱。黑暗。

竹林七贤:怀县(今属河南省)的山涛、向秀,尉氏(属陈留郡,今属河南省)的阮籍、阮咸,铚(zhì)县(今属安徽省)的嵇康,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的刘伶,还有林沂(yí)(今属山东省)的王戎。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和王柔虽然很崇奉老庄的道家哲学,但也非常热心于名位利禄,所以,他们二人的生平在“竹林七贤”中比较富贵、显达,而不以文学著称,也没有留下很多好作品。

向秀、刘伶、阮咸虽然留下一些作品,但不算很多,只有向秀的《思旧赋》、刘伶的《酒德颂》等较为著称。

在七贤中,真正倜傥不群,富有个性,而且在文学上有较大成就的自然就是嵇康和阮籍了。这两个人的作品风格完全不同,阮籍的风格是寓意遥深,志气旷逸。前人评他们二人的诗说:“嵇诗清峻,软旨遥深。”意思是说嵇康的诗清新、峻切,阮籍的诗意旨遥远、深微,难以测知。

如果从诗歌的艺术价值来说,嵇康的诗虽然也写得很好,但是,写得过于直率了,缺乏含蓄,没有蕴藉;阮籍的诗虽有一份哀怨之意,但很有节制,很含蓄。所以阮籍的诗富于蕴藉、沉挚的意趣。因而,在竹林七贤之中,在“正始时代”的作家之中,阮籍的文学成就是第一位的。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瑀“工于诗文、长于书札”,诗、文和书信都写得很好,曾担任过曹操的记室。

历史上记载: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喜怒不形于色”。这是因为他所处的魏晋之交的乱世,不如此不足以远祸全身。阮籍的性格,一方面他的生活非常放浪,秉赋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礼法的拘束。另一方面,他为了能够在衰乱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内心非常有节制。阮籍的诗之所以写的如此寓意遥深,他的为人之所以这样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为他有两种相反的情感的缘故。

关于阮籍的为人,历史上记载说,他“内心淳至,以孝称,而疏于礼法”。虽然他外表上行为放浪,而内心却是非常淳厚、非常笃挚的,并且以孝顺著称。有一天,阮籍正和一位朋友下棋。这时,有人把他母亲死了的消息告诉他,他的朋友想要停止下棋,但他却对下棋的朋友说,请终此局。下完这盘棋,他就放声一恸,呕血数斗,而且“哀毁骨立,杖而后起”。

当时人们以吊丧为重,当中书令裴楷来吊祭阮籍母亲之丧时,阮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既不给裴楷答礼,也不哀哭。裴楷仍然尽他的吊丧之礼。当时有人问裴楷,既然阮籍没有给你答礼,你为什么还尽丧之礼呢?裴楷回答说,阮籍那样的人物是在礼法以外的,他可以像他那样行事;我们是一般的寻常人,是在礼法以内的,是应该遵守礼法的。此外,阮籍疏于礼法,他遇俗士则白眼沉默,遇知己就以青眼相对。嵇康的哥哥来见阮籍,他就以白眼相对;嵇康自己来见阮籍,就以青眼相对。

历史上还记载,阮籍“口不臧否人物”。当时有人故意与阮籍谈话,像当年谗毁嵇康的钟会,也非常忌恨阮籍。钟会当时任司隶校尉,他“数以时事问之”,

多次让阮籍对当时正事进行评论,希望从阮籍的口中得到他对当时一些人物的批评作为把柄,然后再给阮籍加上一些罪名,而阮籍绝口不臧否人物,“皆以酣醉获免”。(司马昭替他的儿子司马炎向阮籍求为婚姻,要阮籍把他的女儿嫁给司马昭的儿子,阮籍知道司马昭的用意之后,便常常饮酒,一醉达60天之久,使司马昭没有机会谈及此事。)

历史上还记载,阮籍好读书,爱山水,常任意出游,“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他喜欢读书,也喜欢游山玩水。他常常任意地驾上车出游,但不按着一般人所经过的路径走,而是任意而行,当走到途穷无路可走的时候,就恸哭着转回来。

历史上海记载,阮籍有一次登上了当年刘邦与项羽作战的广武山,当他目睹旧时楚汉相争的作战遗迹时,不禁叹息道:“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他是在感叹在一个衰乱的时代,没有一个真正伟大的英雄人物能够拯拔、能够救济正处于水火涂炭之中的人民。他对时代危亡的慨叹和失望的悲哀之情,都在这两句话中深深地表现出来。

阮籍好老庄,然而他曾经屡次出仕,(比如他做过太尉蒋济的掾属,做过尚书郎,步兵校尉),是为什么呢?一方面,他有放浪不羁的一面,对当时的时代非常失望、不满,但另一方面,他又有一种委曲求全的苦心,能够节制自己。所以,他屡次出仕又屡次辞官,正好可以看出他内心矛盾挣扎的痛苦。

在七贤中,阮籍是内心最为矛盾、最为痛苦的一个人。因此,他常常“夜阑酒醒,难去忧畏,逶迤伴食,内惭神明。耿介与求生矛盾,旷达与良知互争,悲凉郁结,莫可告喻。对天咄咄,发为诗文”。老庄哲学的旷达与他良知上所忍受的悲苦互争,内心真是“悲凉郁结”,而这种痛苦又没有一个人可以诉说,所以就把内心的零乱、悲苦用诗文表现出来。

阮籍在政治上有雄心壮志,但他不满司马氏的所作所为,不愿依附司马氏,又怕遭祸而不敢公然反对。他崇尚老庄的自然无为,蔑弃礼法;对司马氏提倡儒家礼教的一套虚伪行径,深为反感。他有才能,有志向,但无法施展,所看见的是恐怖的屠杀和虚伪的礼法。哀伤、苦闷、恐惧、绝望包围了他。他写下了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充分表现了他那孤独苦闷的心情,同时隐隐约约地对时政和上流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了讽刺,忧生和愤世构成了他诗作的主题。他的诗语言比较质朴,不假雕饰,但因对许多丑恶现象不敢明言,隐约其辞,因此不少篇章的内容显得深晦难晓。他的诗在展示内心世界的丰富复杂性方面,在深入表现诗人的个性方面,堪与曹植的诗比美。

二、咏怀诗

阮籍咏怀诗共有82首。所谓“咏怀”,就是抒写怀抱的意思,内心之所感动的,内心之所思想的,都可以抒发出来。

阮籍的82首咏怀诗,不是作于一个时候,而是“因物因事,情动于衷而见于吟咏。内多忧时愤激之言,而出于隐喻象征,迂回吞吐,耐人寻味”。

前人的评价:

钟嵘《诗品》:“《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又说:“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指出阮籍的诗,言语字句所写的景物好像就在我们耳目之前一样,而它其中所蕴含的情意,其寄托像八荒一样的遥远,很难搞懂他的主旨是什么。

晋宋之交的诗人颜延年在他的《咏怀诗注》中说:“嗣宗身事乱朝,常恐罹

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清代的陈沆在《阮籍诗笺(jiān)》的开头引用颜延年上面的那些话,接着说:“今案软公登临广武,啸傲苏门。远迹曹爽,洁身懿、师。其诗愤怀禅代,凭吊今古。盖仁人志士之发愤焉,岂直忧生之嗟而已哉。”陈沆说,阮籍的诗并不仅仅是颜延年所说的写人生的忧患艰难而已,而是仁人志士的作品,具有非常深远的含义。

三、夜中不能寐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表面意思是说,作者半夜睡不着,做起来弹琴而已。却蕴含着他内心的忧思烦乱,他那想要求得抒发,想要求得解脱、寄托的努力和挣扎都表现在其中了。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帷:帐幔、帘幕。在这指窗帷。

鉴:照

天上的明月照在这薄薄的窗帷之上。然而,阮籍所写的明月照在窗帷之上,还蕴含着他此时此刻内心的一种触发,内心的一份感动与哀伤。因为月亮这个意向,会引发诗人一份寂寞、惆怅、哀伤的感情。(举头望明月。“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清:凄清

衿:衣服的前衿,正当胸怀的所在。

这里是说这时又有凄清、寒冷的夜风直吹到我的衿怀之内。这种寒冷,不仅仅是身体所感受到的寒冷而已,而且是他内心之中一份寒冷的感受。

“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鸿:是雁中最大的一种。这种鸟飞得很高,飞得很远。鸿雁是常常成群结伴地飞翔,或者排成“一”字,或者排成“人”字。而有时会有一只失群的孤雁,它孤独地一个人,所以是孤鸿。

这一句表面上写他耳朵听到的孤鸿的号叫,其实是他内心的孤鸿的感觉。他说我听到那孤鸿在悲鸣,在哀号,在什么地方哀号呢?在辽远的旷野之上。

朔:指北方。朔鸟,就是指北方的鸟。然而“朔”还有“寒冷”的意思。冬天的北风就是朔风,朔风就是寒风。在这里,与其把它讲成北方的鸟,不如把它讲作寒鸟,是写在寒冷的冷风之中的寒鸟在悲鸣,在啼叫。在什么地方呢?在北方的树林之中。北方的树林是指寒冷的树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我在这个地方走来走去,将要看见什么,能见到什么呢?明月、清风、孤鸿、朔鸟。但他说,他什么也没看到。

难道“明月、清风、孤鸿、朔鸟”都被阮籍一笔抹杀了吗?不是。阮籍所说的不是这些,这些明月、清风、孤鸿、朔鸟所代表的是绝望,是幻灭,是悲哀,是寒冷,是孤独,他要挣扎着离开它们,然而,除了它们以外,他再也找不到什么了,没有一件事物能够给他带来温暖和安慰。所以,他在徘徊与彷徨之中再也

寻觅不到任何一件事物了。

在魏晋如此危亡、衰乱之世,我能够希求、盼望些什么呢?所以“忧思独伤心”。他只有满怀忧愁、烦乱的一份情思,自己单独地伤心。而且,这一份伤心是无可告喻的。有谁能知道我的伤心,向谁倾诉我的伤心?

他身仕乱朝,常恐遭祸。他不敢把自己对时代的那一种黑暗、危亡的“愤怀禅代”的感觉向人诉说。只有“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了。

意象与抒情

四、嘉树下成蹊(xī)(其二)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嘉树:是美好的树,凡是一切美好的树,都可以称它是嘉树。

《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有一些美好的树,树的下面就自然会走出路来的,这些树就是东园的桃树和李树。这两句比喻美好繁盛的时代。

秋风吹飞藿(hu?),零落从此始。

飞藿:“藿”是豆叶,即豆类的植物。“飞藿”是指零落的豆叶。——对比木本植物。

沈约解释这两句说:“风吹飞藿之时,盖桃李零落之日:华实既尽,柯叶又凋,无复一毫可悦。”

这两句是说,秋风吹在豆叶上,我们就感到万物零落从此就开始了。比喻凋零、衰败的时代。

前面四句,我讲的只是表面的意思。陈沆的《诗比兴笺》认为这四句诗是有一种比兴寓托的深意,陈沆说那是“司马懿尽录魏王公置于邺。嘉树零落,繁华憔悴,皆宗枝剪除之喻也”,意思是说这四句诗比喻曹魏的宗室之被司马氏所剪除。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繁华:颜色美丽。

荆:一种落叶的灌木,它的茎是丛生的,大概有四五尺高,枝干很坚劲,古人常有人以荆木做手杖用。

堂:是一所房屋之中最中央的、最美好的、最高大的建筑。

杞:枸杞。

这两句是说,人世之间本来就是如此,一些盛衰兴亡的转变都是如此:一切繁华的事物都会有一个憔悴的结果和下场。而厅堂之上就会长满荆、杞。生——死;聚——散。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舍:舍弃

之:代词,指零落、憔悴而长满荆杞的地方。

西山:用典。是伯夷、叔齐当年隐居的地方。伯夷、叔齐是商纣时代孤竹国国君墨胎初的两个儿子。周武王灭了商纣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叔齐临死之前作了一首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微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xū)嗟徂(cú)兮,命之衰矣!”

趾:山脚。

这两句是说,这样一个危亡、衰乱的时代,我要赶着我的马,鞭策着我的马,离开这个地方,到很远很远的西山去。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

阮籍在魏晋之交的危乱之时,他有那种委曲求全地保全的悲哀和痛苦。有的时候,之之所以肯于委曲求全,还不只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说自己果然就贪生畏死而就委曲求全了,有时不是的,而是为了对自己的亲属、家人的一份保护爱护之意,因为有的时候会因为自己而连累整个家族。

阮籍说,我有时想到我一身的安危都不能够自保,何况说我还要恋念、还要保护我的妻子儿女,我如何能够保全他们呢?像这样的危亡之世,有一天说不定就会有杀身之祸。

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凝霜:凝结的寒霜。

被:遮盖

岁暮:一年最后的日子

已:毕,完

这两句说,那寒冷的严霜整个地把郊原四野的野草都覆盖的时候,有什么生物还能保全下去呢?一年就要过去了,那我只好说一切都完结了,什么希望都没有了。这里表现得非常绝望,同时,也表现了他在这个危亡、衰乱之时,那一份要苟且、委曲求全地求生的矛盾和悲哀。

其六 一日复一夕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每个人都是在白天黑夜的循环中度过的。在一天又一天的岁月累计中“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逐渐衰老,这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因为阮籍“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所以他的人生体验是时时刻刻焦躁不安的。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诗经》经典名句的赏析3

阮籍《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 苦闷与旷达 渊永的滋味与隐约曲折的风格

曹魏后期,政局混乱,曹芳、曹髦等皇帝既荒淫无度,又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 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此时文人的命运与建安时大不相同。拥曹的何晏、夏侯玄 人被杀。嵇康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亦惨遭杀害。阮籍本有济世志,但不满于司马氏的统治, 酣饮和故作旷达来逃避迫害,最后郁郁以终。山涛本来与阮籍、嵇康等人为友。同在“竹 林七贤”之列,后来投靠司马氏。正始十年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权利后的十 年间,全国进入恐怖状态。(只到高平陵政变十六年后,司马氏才最后取而代之,夺了曹 家的帝位。)

这一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了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 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故阮籍诗“颇多感慨之词”(钟嵘《诗品》)和“忧生之嗟”(李善《文选注》),嵇康诗 亦“多抒感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八)。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 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 特的艺术风貌,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说:“以时而论,则有……正始体。”注云:“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所作,是其政治感慨的记录。 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 了重大影响。

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为咸池晖,濛汜受其荣。” (其十八)“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其三十二)或 者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如:“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 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记。” (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悦怿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其十二) “清露为凝霜,华草成蒿莱。”(其五十)

“不见日夕华,翩翩飞路旁。”(其五十三)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如

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中,特别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为诗 人反复歌咏的对象(如其十四、其二十四、其七十一)。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 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如其四、其五、其六十五),功名富贵之难保(如其十三、其五 十三、其五十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如其二十、其二十七、其三十)。由于从自然 到人事都充满苦难,阮籍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咏怀诗》其一说: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此末尾两句可视为全部《咏怀诗》。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 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卷三)又如其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 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这首诗写独坐无人,出门无人,登高无人,所见仅为孤鸟、离兽,栖惶无主之情溢于 纸上。在这种局面之中,诗人进而感到壮志、理想都成了泡影。

《咏怀诗》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写诗人心虽悦之而无由交接,表现了理想不能实现 的痛苦。其八十命意亦相似,只是又多了一层生命短促之悲。其七十九写凤凰的悲剧,凤 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但羽翼为秋风所伤,已无法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简直是阮籍的自况。《咏怀诗》中迁逝之悲、祸福无常之感触目皆是,正体现了他忧愤深广 的情怀。阮籍诗中悲哀、凄怆、涕下、咨嗟、辛酸、蹉跎、忧伤、愤懑、怨尤、悲悼等词语 十分常见,充分反映了他极度苦闷的心情。

面对污浊的社会与短暂的人生,阮籍无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旷达,在生活中, 他做出许多惊世骇俗的事情;在诗歌中,他也为自己设计了精神的出路,这就是游仙和隐居。 阮籍的《咏怀诗》有不少篇章写游仙和隐居,有些则是仙隐结合。他在诗中常常赞美巢由、 夷齐、邵平、四皓等隐士,而讽刺苏秦、李斯等人因贪利禄而导致杀身之祸。

阮籍赞美神仙隐逸,只是排遣苦闷的一种方式,他其实是颇有济世之志的。《晋书》本 传说他:“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 为常。”所以他在写愤懑与出世之情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和自己的怀抱。如《咏 怀诗》其三十一,批评曹魏政权荒淫腐朽,指出其必定灭亡的命运: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歌舞 曲未终,秦兵已复来。夹林非吾有,朱官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有的诗则揭露礼法之士的虚伪,如其六十七: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容饰整颜色,磬折执圭璋。常上 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 姿态愁我肠。

有的诗则抒发自己的壮志,如其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 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 气节故有常。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钟嵘《诗品》),这主要是由其时代与身世决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满于司马氏,但身仕 乱朝,常恐遭祸,故处世极为谨慎,“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阮籍传》)。 作诗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或借古讽今,或借游仙 讽刺世俗,或借写美人香草寓写怀抱。李善《文选注》分析这种情况说:“嗣宗身仕乱朝, 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 测。”但就诗歌精神而言,阮籍的《咏怀诗》与建安风骨仍是一脉相承的,如严羽《沧浪诗 话·诗评》说:“黄初以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内骨。”

试论阮籍的《咏怀诗》

阮籍(嗣宗)是魏晋交替时期的著名作家,尤以其82首《咏怀诗》享盛名于中国诗坛。

然而,也正是这些《咏怀诗》在中国的文艺批评史上引起了颇多的争论。

从刘勰的《文心雕龙》提出“阮旨遥深”以后,后代论者便沿着这个思路而推波助澜。 《诗品序》称其“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李善的《文选注》有“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之说;张溥则谓之“咏怀诸篇,文稳指远”(《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愈往后, 论家便更把阮诗内容渲染为神秘莫测,进而连其表现形式也被说得神乎其神了。刘熙载甚 至说:“阮嗣宗咏怀,其旨固为渊远,其属辞之妙,去来无端,不可踪迹。后来如射洪 《感遇》,太白《古风》犹瞻望弗及矣”(《艺概·诗概》)。黄节和肖涤非二先生也认 为:“后之学步邯郸者,既未得其仿佛,而浅见寡闻之士,又以眩于故实,艰于检讨,亦 复望而生畏。于是咏怀之作,乃成千古绝响矣”。(《读诗三札记·读阮嗣宗诗札记》) 说阮诗遥深、隐晦是对的,但将之视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响”,则与事 实不符。

刘勰说“阮旨遥深”是在与“何宴之徒,率多浮浅”(《文心雕龙·明诗》)相对比

的情况下提出来的。钟嵘曾经说过:“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诗品上》)。 这就把《咏怀诗》放进中国诗歌发展的大结构系统之中,进行纵与横的比较研究。后人步 他们的后,只执其一端,恐怕是有违他们的初衷。

其实,阮籍的《咏怀诗》是循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发展逻辑而生长、发展的,它既 继承了前代诗歌创作的精华,也是后辈学习的圭臬之一。在中国诗的发展史上,起着一种 承先启后的作用。阮诗的“遥深”,是那个时代文学与哲学思潮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他在 诗歌中实践魏晋玄学“得意忘言”之文学观的体现。从这个思路出发,阮诗也许会不那么 “难以情测”了。

“言不尽意”这个哲学命题,早在周朝就有了雏形。《周易·系辞》中就有,“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可见乎”的说法;《庄子·外物》曰:“荃

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意而忘言”。魏晋时期,玄学 兴起,崇尚以无为本,哲学家们展开了言、意之辩。集大成者当为王弼。他说:“然则忘 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尽言,而象可 忘也。重画以尽情,而画可忘也”(《周易略例·明象》)。“象”即物象。王弼在言和

意之间加进了一个物象,这不仅表明思辩哲学有了新发展,即认识到表象的存在,认识到

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由表及里的;而且还表明“言不尽意”的哲学观已找到了向以形象 思维为主的文学渗透的关节点,由是,“得意忘言”的文学观的呼之欲出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得象忘言”和“得意忘言”在魏晋时代俨成时风。王弼在《论语释疑》和《老子注》 等著作中一扫汉代经学的繁琐考证,多用假言释意,追求思辩的哲学境界,而不拘泥于表面 的文字。如他在解释孔子“予欲无言”这句话时说:“欲明本,举本统末,而示物于极者 也。”真是地地道道的得意而忘言。

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说:“口不尽味,乐不极音,揆终始之宜,度贤愚之中,为之 检则”。这里讲的是得意而忘音。

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云:“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之趋失矣。 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对之神通也。”这实际 上道出了魏晋画坛在创作思想上的主线条:“画尽意在”,即王弼说的“重画以尽情,而画 可忘也。”

在这样一种推崇“得意忘言”的时风中,生机勃勃的文学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四面八方 涌来的新思想的信息,必然会在对新思想最敏感的诗坛产生强烈的反应。阮籍率先表了态: “余以为形之可见,非色之美,音之可闻,非声之善,”(《阮籍集·清思赋》)这充分表

明了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将追求什么,又会摒弃什么。后来刘勰将之升华为“情在词外日 隐状溢目前日秀”,提出了“隐秀”说,阮籍实为其开先河者也。

阮籍的《咏怀诗》就是他实践“得意忘言”思想的杰作。肖涤非先生说:“嗣宗诗之特 点:(一)用典变化。(二)命意委曲。(三)情感多哀乐同时而发”。(《阮步兵咏怀诗 注》)可惜肖先生将三者孤立起来,使人不得要津,倘若用“得意忘言”的创作思想来贯穿 之,就会顿时柳暗花明。因为诗中用典可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故而是“得意忘言”最为行 之有效的手段。《咏怀诗》用典极多,往往一个典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如“高鸟翔山 岗,燕雀栖下林”(《咏怀诗》四十七)这句诗就含有两个故事。一是《吴越春秋》中范蠡 劝文种:“高鸟已散,良弓将藏”,要他见好就收;一是《史记·陈涉世家》所录陈胜那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千古绝叹。两个典故一经诠释,言外之意顿时跃然纸上,读者只 要忘掉文字的表面含意,顺着诗句的内涵去思索,就可以品味出作者既有不安苟且,欲济世 经国的雄心,又害怕成为被烹的“走狗”那种曲曲宛宛的真情。

阮籍的《咏怀诗》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因此,用典时往往信手拈来,掐头去尾,甚是 随便。因而读阮诗,不能仅在字面上考究,而是要在释典上多下功夫,才能窥见作者的内心

《诗经》经典名句的赏析4

莫笑阮籍太猖狂,一字一句咏怀伤。

人生百年几多悲,且看阮籍笔下挥。

凄寂深夜不能寐,弹琴无人知佳音。

金石之交旦夕绝,山盟海誓换离悲。

才华凋落仕不保,封妻荫子梦化汤。

青春易逝人易老,富贵美好不能长。

黄金百镒终有尽,万事蹉跎空余恨。

不满布衣可终身,不惧患害逐浮云。

日月更迭四时尽,亲朋好友别离多。

一心宏图游四海,迷途游子不识归。

生活在魏晋之际的阮籍,政治的动乱锻炼了他对世俗人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意识。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句句凄凉悲怆,读来让人深深感受到人生的悲惨凄凉,甚至会对人生产生悲观的认识。

第一首:凄寂深夜不能寐,弹琴无人知佳音,知己难逢,佳音难觅,人生孤苦。第二首:金石之交旦夕绝,山盟海誓换离悲,如金石一般坚固的情谊也会瞬间断绝,回想之前的山盟海誓只能是徒增伤悲。第三首:才华凋落仕不保,封妻荫子梦化汤,当个人的利用价值失去的时候,士人的仕途就不复存在,甚至是自身难保。第四首:青春易逝人易老,富贵美好不能长,时光易逝,青春不再, 美好的东西总是容易失去。第五首:黄金百镒终有尽,万事蹉跎空余恨,再多的财富也会挥霍尽,恣意浪费青春只能一事无成。第六首:不知布衣可终身,无惧患害逐浮云,无尽的欲望迫使人们追逐无限的身外之物,却不知最终会惹祸上身。第七首:日月更迭四时尽,亲朋好友别离多,聚少离多,长亭送别的离情别怨让人伤悲。第八首:一心宏图游四海,迷途游子不识归,年轻气盛时四处闯荡,迷途难返时方感凄凉??咏怀诗八十二首,每首诗都表现出阮籍对人生悲剧的认识,时光易逝、生命短促、生离死别、知己难逢、才华易逝、仕途坎坷、迷途难返等等各种人生孤苦愤懑之事充满阮籍的字字句句之中。咏怀诗八十二首将阮籍的人生观完全表现出来,他看透世俗红尘,人间百态,但他本人并非是消极的生存,他坦然面对生死与名利。“穷达自有常,得失又何求”,“贵贱在天命,穷达自有时”等等。这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在一个动乱年代获得一片心灵净土的乐观的思维方式。而诗中多次写到登高望远,也表现出他对遥远的向往与希冀。人们常说阮籍嗜酒,穷途而哭,然“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逐酣饮为常”,饮酒并不是他的真正人生,他饮酒的目的只是为了避祸而已,这对于生活在魏晋时期的人来说无可厚非。

诗人以诗言志,阮籍借咏怀诗抒发自己对世俗人生的不满,也许阮籍的人生观在现在看来有些悲观,但处于魏晋玄世的他能用哲学的思维来洞察人生已是

十分可贵,是文学史的一大进步。

《诗经》经典名句的赏析5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诗经》经典名句的赏析6

1、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2、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前句写你问我什么时候会回去,我却没有准确的时间可以告诉你,“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这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归的愁苦跃然纸上。次句写出了极富形象性的原因:因为巴山下了大雨,这雨几夜没停,所以江河湖泊池塘都水满为患了!也就是说,洪水泛滥,阻断交通,让人有家不得归呀!让想念我的你失望了!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当”一词表愿望,“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此联跨越上联郁闷、孤寂之心境,而去设想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重聚时的乐。诗句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4、赏析“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此联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况味。地点是扬子江边的渡口,时间是春天,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在写景中,深寓着别情离绪,故有“杨花愁杀渡江人”。“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这里只写“渡江人”,然而彼此羁旅漂泊,君愁我亦愁的内心波动,跃然纸端。

这一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

5、赏析“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此联即景生情,扬子江头,已是愁绪万千,离亭宴上,更是难舍难分,欲言又止。“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实在是信手拈来,妙手天成。

6、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前句写关中地区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城阙”即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辅”即护卫,“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点出送别之地。次句写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巴蜀的五大渡口。“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上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等五大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送行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这一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其壮阔精整。

7、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

典故二(“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棋还没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旧:老朋友。

8、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9、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前句兼写时令。写景则专取杨花,寓意为“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出李白当时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一事的悲哀和同情。后句直书原因,“五溪”,即雄溪、蒲溪、酉溪、沅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内。两句虽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见。

10、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此联意境犹为深远。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只好将这种愁思托之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三是说,只有依靠它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通过诗人的丰富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娈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被贬的朋友。

通过诗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是此诗的一大特点。

11、赏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辽阔的江南春天大地上,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映衬着盛开的红花,无论是傍水的村庄,还是依山的城郭,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描写的江南春景,所见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这媚人的春色,铺洒在江南的千里大地上,更显出它的深邃,它的广阔,它的无边无际。

12、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丰年”。这里,词人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蛙身上,构思奇妙,话语清新,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真是词人的匠心独运。

1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不害怕飘浮的云把眼遮住,当然是因为我身处最高处。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面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常被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一是来自经验,即从书本上得到历史经验,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扫荡“浮云”,就会贻误自己的大事。这句是带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说明王安石在后来的变法中之所以能够抵住保守势力的种种打击,不是偶然的。

14、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从齐到鲁都可望见。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作者怎样突出其山势的呢?他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致在齐、鲁两佃都可以望见泰山。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峻。这既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超诗才的体现。

15、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这两句诗,是写出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6、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17、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18、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19、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20、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此句写被蒙蒙春雨滋润着的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看似平淡的诗句,向人们透露了春悄悄来了的消息,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21、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官军全体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豪情。既表明了作者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立场,又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最强音。

22、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23、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24、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银河相隔,情意相通。脉脉的眼神传达着千丝万缕的情意,此时胜过千言万语。“语”作动词,意为谈话。此句看上去好像有叙事意味,但仍然是紧扣织女的形象和现实的景物来描写的,仔细玩味,又确实写景,织女的离愁却在这里被轻轻点染出来,可谓情景相生。

25、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诗经》经典名句的赏析7

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 ·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 王风 ·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0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 小雅 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0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 郑风 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0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出《诗经 秦风 蒹葭》。

译: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

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07、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译: 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 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08.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①[投]这里指赠送。 ②[木桃]就是桃子。 ③[报]回赠。 ④[琼瑶]美玉。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09.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出自《诗经·郑风·风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 ②[已]止。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0.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1.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12.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 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14.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①[临]来到。 ②[履]踩,走。

15.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

16.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①[靡]没有谁。 ②[鲜(xiǎn)]少。 ③[克]能。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7、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1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2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21、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2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诗经》经典名句的赏析8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鹤鹊楼》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诗经》经典名句的赏析9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骆宾王《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替临安邸》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湖北高考作文 篇1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制造飞机的代表人物,他指出飞机以后,全部精力花费在申请专利上,而不是钻研会怎样提高飞机的性能。战争爆发,美国的飞机已经落后了,因为他们的技术不高,也没有尊严飞机的性能。我以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这就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物。美国的一间大礼堂由四根坚硬的橡木支撑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橡木逐渐的老化了,开始腐朽了。人们纷纷着急起来。但是事情并未如此糟糕,值得赞扬的是当时的设计师设计礼堂时就想到:木材终有一天会腐朽,只要及时采取措施就不怕。所以设计师就在礼堂四周种植了橡树。等到换的时候就很方便了。就这样,礼堂还会像原来一样坚固。正是因为设计师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才避免问题的发生。

有一个渔夫,他仰慕其他渔夫,捕到许多又大又新鲜的龙虾,于是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捕捉大龙虾给他们看看。结果这一次出海渔夫还是没有发现大龙虾,只有许多的螃蟹和小鱼小虾。渔夫失望透了,最终空手而归,什么也没有,所以他最后饿死了。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渔夫因为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下定决心捕大龙虾就捕大龙虾虾,错过螃蟹和小鱼小虾。没有考虑到其他,所以才被饿死了。

有时候想一想事物发展的结果,就会比别人知道多一点,了还可以扭转局面。江南是著名的生产茶叶地方,人们纷纷来购买。一个商人远地而来购买茶叶,等他到了也已经买光了。他很灰心丧气走在街上。看见有人在编箩筐,商人灵机一动。把全部箩筐买下,等到人们装茶叶需要箩筐时狠狠赚了一把,商人满载而归。商人看到箩筐也能想到跟茶叶有关系,这就说明商人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并及时的采用某种措施,他才成功的赚了一次。

无论是设计师,还是渔夫,商人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纠结眼前小小的问题,而错过更长远的发展机会。

湖北高考作文 篇2

普希金曾说过:“一切有理性的动物都会无聊。”作为能为心爱之人拔枪决斗的俄国贵族诗人,这的确像是他的风格与态度,他的感性让他死于这场决斗,年仅38岁不免让人唏嘘一番。因此我认同这句话的一半,只因理性作为“照耀人的灯”也是无可或缺的。

理性是区别人与物的标志。春秋时期,孔子提倡“克已复礼”,提出有礼乐制度才有规矩,用理性来约束自己。宋朝大学者朱熹说,“存天理而灭人欲”,也是这么个理。旧时学者儒生将人的理性看得如此之重,正说明了理性之光的重要意义。而五四时期提倡的“民主科学”之中的科学,更是理性的结晶。有了理性,人就有了自制力;有了理性,人就能探索宇宙万物的奥秒。可以说,理性之光是照亮人类未来前进方向的力量。

感性之花正是绣在理性这匹锦缎的芳华。感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道径,正因有了感性,才有喜怒哀乐,才有滋味丰富的诗意生活。那年,一封充满感性的辞职信火遍全国:“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其中的对祖国万里河山、对世界各处风景的幻想与期待,正是好触动了人们的感性。人因感性而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因感性而“看山不是山,看云不是云。”白居易辛弃疾曾在《贺新郎》词中写过,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试想,若他少了这份感性,又怎会有此逗趣之语,百年千年后的我们又怎么会有感触?

理性应为本,感性不可去。理性,早被人们认识到,是一切公正、平等的来源。古罗马由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由原来的对事“酌情处理”到有法可依,正是理性的胜利,以至于如今各国都宪法完备、依法治国。而感性是生活中一切真、善、美的源泉,是诗意的化身。只有理性,生活难免会枯燥无味,因为感性正是生活的调味品,一切色彩碰撞在一起,才有了多姿多彩的画卷。只有感性,也是万不可取的,难免会丧失做人做事的原则,就如不久前私自命名道路的“葛宇路”事件,正是感性作祟的闹剧。只有理性与感性并存,才能构筑和谐社会,才能让前行之路被光明照亮,看清路旁的鲜花。

人因理性而被称作人,因感性而不被称作动物。若能认清两者共存的意义,那么理性之光长亮,感性之花永开,也就不难实现了。

光不灭,花永开,前行之路再无荆棘。

湖北高考作文 篇3

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作为逃跑的一种方式,许多自称为英雄好汉的人以此为“座右铭”其实只是借口罢了,因此我认为退一步海阔天空也夹杂着一些不好的意思。

其实,退并不是唯一的方法,事实上也可以进。有人一定会问,你没搞错吧?进?明知是错还要进?错!进一步并不一定是错。从伤心太平洋改编的一句话“往前一步是升学,退后一步是留级,由此可见,近有错吗?进没错!如果退的话,那是懦弱的表现,在苦难面前一定要迎难而上。鲤鱼跃龙门中的小鲤鱼因害怕自己实力不够而放弃了吗?没有,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跃过了龙门。如果当时小鲤鱼放弃了,没有跃龙门,后果怎样?永远只是一条平平凡凡的小鲤鱼,没有理鱼跃龙门的故事,更加没有小鲤鱼的那种超越自我的精神。

当张海迪姐姐瘫痪后,她退了吗?她放弃了吗?没有!她选择了进,脚不能动还有手,手不能动了还有嘴,还有大脑。她靠自己的拼搏,走自己的道路艰难地走着,走着走到人生的尽头,也给别人留下了她那坚持不懈的精神,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

人生变化无常,有时也可以选择退,当知道做错了还要继续错上加错吗?那就不必了,因为它已经错了,进反而令事情更加复杂化,结果也不尽人意。有的人以好汉不吃眼前亏为借口,其实是害怕苦难,害怕损失,你若不吃你怎么知道是亏呢?也有可能因祸得福,总而言之,凡事要勇于尝试。

在生活中,我也尝试过。有一次,放学回家晚了,第二天还要考试,但我什么也没背,怎么办?背吧,睡觉的时间就少了,不背吧,怎么应对考试。思来想去,我把书本往书桌上一摊,不背了,大不了考试不及格,被老师骂一顿再写一份检讨。恩,就这么办。可当我钻进被窝后,困意全消,心里很紧张,很不踏实。又转念一想,学习是为自己,并不是为他人,我要创造的是我的未来,开拓的是我的世界。想到这,我拧开台灯,坐在书桌前认认真真地背起书来,那一晚,睡得特别香。

其实,退没有错,只是被那些懒惰的人说臭了罢了,进也没有错,在人生道路上,退和进直在你一念之间。进了则有可能飞黄腾达,相反,退了则可能失去一次挑战的机会,失去了成就的机会。进可以鼓励我们与困难作战,绝不像困难屈服;退则向困难举白旗,甘愿做困难的奴隶。

无论你进也好,退也罢,但你要想清楚,近的成功率大一些,只是冒风险,只有进才可以成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进一步,才可以海阔天空。

湖北高考作文 篇4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是杨绛先生在其《一百岁感言》里写的一段话,而这也如她的一生,在岁月变迁中坚守一种丰富的安静,淡定而从容。

而今,少了几分古人倚栏看斜阳的悠闲,多了几分躁郁和对名利的追逐,外界的诱惑也让人难以拥有一种平凡的心境,难以感受生活的美好。而物质与思想的失衡,更让人在名利中流离失所,而也有更多人想拥有一种淡淡的喜悦。

英雄固然纵横驰聘,可那也只是一个时代的英雄。有的人会老去,也有人会兴起,所谓英雄,不过是此时建功立业,却在多年以后,变成书中烫金的名字,供后人敬仰。可人生短短几十载,纵然他有再多才华,也只能随年华老去,随历史长河一并归于沉寂。而苏轼笔下的曹操“固一世之雄也”,可“而今安在哉”?不如把握当下,热爱生活。

壮士终有一天会迟暮,而最后长存的竟是那些随岁月沉浮,安然淡泊之人。陶渊明的诗在当代是脍炙人口的,可在当时,其朴素的诗风与社会的奢靡格格不入,梁朝钟嵘的《诗品》中也将陶渊明的诗只归于中品。可他依然过着“采菊东篱下”的悠然生活,终于在百年之后,他的诗重获新生,为世人称赞。可见,宁静者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变迁,归于沉寂,来日方长。

安妮宝贝曾在《得未曾有》中采访了四个归于沉寂的人,他们远离喧嚣,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平淡而知足,一位僧人在其中说:“心是不受外界局限的,心要超越他们”。或许就是这样,既然最后都会化为一抔黄土,那何不用自己的方式让生命更圆满呢?就像一句佛语:得未曾有,心净踊跃。

可宁静并非碌碌无为,宁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并不是无为那样的消极应对生活,人生终归沉寂,可我们也不能让人生一直归于沉寂,而要于其中绽放自己的光华。

湖北高考作文 篇5

世界上存在着怎样的两种人呢?也许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男人和女人,又或是好人与坏人之分”,而我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强者与弱者两种人,为何这样说呢?

自信心的有与否,可以体现一个人是否是强者或弱者,强者也就是充满自信心的人,而弱者恰好相反,则是没有自信心的人。

人生旅途中总是坎坷不平,曲折蜿蜒的,对于强者来说,也许是一种磨练与挑战,而对弱者来说,则是一种负担和不幸。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掌声,但是,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与态度,对于弱者,挫折是翻不过的山,越不过的沟,他只会痛哭流涕,埋怨老天的不公平与自己的不幸,因而止步不前;对于强者,挫折是通上成功的阶梯,是砥砺意志的基石,他会坦然面对一切,与逆境抗争,在挫折中奋起。

其实人生的道路上,不需要太多人为的执着,该放弃的就放弃,该追求的就追求,要哭就哭,要笑就笑,只是别忘了赶路。

人生不可能是完美的,必须留有一点缺陷,如果人人都是太完美了,生活不单调了些没吗?我们不要因为一个错误而成为一个不合格的人,生活就好比一场球赛,最好的球员也有丢分的记录,最差的球员也有辉煌的一天。所以强者也有犯错的时候,但他会在犯错后寻找原因,自己错在哪,哪个地方错了,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最终成为强者;而弱者也有他最辉煌的一天,但他永远都停滞在自己曾经辉煌的那一刻,不思进取,最终成为懦夫、弱者。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曾经有过辉煌的一天而骄傲,不思进取,其实那早已成为过去了,所以我们要为明天的光彩而努力奋斗。

作为祖国太阳的我们,一定要努力抓住今天,付出我们青少年的真诚与汗水,去浇灌明天的花朵。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指航灯,从而走上成功的阶梯,成为强者。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湖北高考作文 篇6

正好像这高原上的绿苗一样,只要我们努力,就会有希望。花有重开之日,叶有再生之时,人自然还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真是静!死一般的静!没有虫鸣,没有鸟叫,我和爸爸再一次徘徊在青藏高原的戈壁滩边缘,没有了第一天的惊奇,无边的荒地望不到头,一抹明显的绿色都没有,让人唉声叹气。

走着走着,我的嘴角再次扯出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的失望的笑容没有看到我心中希望的绿色。

刚准备转身离开,我恋恋不舍地回头望了一眼。绿色?绿色?竟然是绿色!我不由得拉紧了衣服,使劲揉了几下眼睛,生怕自己因为寒冷,出现了幻觉。

呀,没错,真的是一株嫩绿色的倩影,我蹲了下来,叫住一心只往回走的爸爸,小心翼翼地拨开覆盖在上面的一些杂草,露出点点嫩芽。

这么娇艳的绿色我之前没有发现,它竟在这几乎雪线的高原上破土而出。我用手摸了摸那灰黄色的沙土,很坚硬,即使我有足够大的力量,也未必能把它挖出个坑来,望着这坚强的生命,望着这其貌不扬却又触动我心灵的绿,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丝绿,又一丝,又一丝,从眼前延至远方

凝望着这高原上充满希望的绿色,我不禁回忆起了那天,那是一次测试,没有认真复习的我,成绩直线下滑,心里愧疚极了,想着老师家长对我的殷切希望,我的情绪变得低落起来。还有希望吗?

再次端详这株绿苗,想到它在这气候恶劣的高原上,遇到风雨交加的天气,这棵细嫩的幼苗却能迎着困难,挺起胸膛,尽管在不停地左右摇摆,却能屹立在土中,顽强地生长。

我转头看向爸爸,他正微笑着站在我身旁。我似乎看懂了什么,他这次带我来到青藏高原,不仅是放松心情,而且要锻炼我的意志。

我终于明白了,日出于东而落于西,叶发于春而败于秋,怒放的鲜花有凋谢之日,得意的人生亦有失意之时,我们又何必为一时的失败耿耿于怀而耽误大好时光呢?正好像这高原上的绿苗一样,只要我们努力,就会有希望。花有重开之日,叶有再生之时,人自然还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我再次对这高原上顽强的生命感到惊叹。

绿,这触动人心的绿,在这寒冷中的绿。

湖北高考作文 篇7

有人说只有长大了才会承担,而我认为只有勇于承担才会让人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如果一个人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年龄变大,却不知道自己肩头上所承担的责任,那我决不会认为那就是“成长”,有人说过“成长”不是从小蝌蚪变为大蝌蚪而是从小蝌蚪变为青蛙,我们在成长中要学会担当。

我们需要担当责任,责任又是什么呢?责任是我们应尽的职责,责任是我们应承担的过失。责任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在社会中,不同的角色决定了我们将承担不同的责任。作为孩子,孝亲敬长是我们的责任;作为学生,努力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作为社会成员,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的责任;作为中国人,我们更有努力奋发,让祖国更强大的责任。承担,需要我们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少了一块马掌钉,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争,败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国家。”可见,承担要从小事做起,从实事从做起。

作为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许多学生却该完成的学业不完成,校园公益活动不参加,如果连这些责任都承担不了,我们会败掉学业,丢掉青春。

责任是我们应承担的过失。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从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促进自身的进步。

海尔集团为什么那么负有盛名,就是因为它有承担过失的勇气。有一年,海尔集团的冰箱出了问题,有一批产品质量不合格,可是这批冰箱已大量流入市场。怎么办呢?有人认为应该选择默不吭声,而海尔公司的老总却宣布将所有冰箱全部召回,并当众砸毁。那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可是,也正是这次事件,让海尔公司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现观许多企业倒闭,大多是因为不敢承担责任。产品质量低下,安全问题堪忧。不承担过失也是其根本原因。一旦顾客因产品而受伤,企业就踢皮球或放任不管。

不承担,我们就不会有压力,亦不会有向前发展的动力。只有勇于承担,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增强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而在承担过失中,我们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经过反思,改进自己,更能增添我们的勇气,敢于负责。

只有承担,我们才能获得发展,获得成长。

湖北高考作文 篇8

成长如打翻的五味瓶,有酸、有甜、有苦、还有咸;又如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载满了成长的五颜六色。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在成长时留下了一个个脚印。成长有时欢乐、有时忧伤、有时获得、也有失去、有坚强无畏、也有怯懦退缩、更有豁达开朗。这些在我们成长中留下了点点滴滴。

我从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已经成长成了飒爽英姿的少年,这中间缺少不了成长的经历。小时候总是在外婆的歌谣中牙牙学语,在爷爷的`指导下蹒跚学步,慢慢的我踏上了学习的旅程,许多和蔼的老师成为我的引路人为我的成长指出一条光明的路,终于我戴上了梦中的红领巾,在对面国旗宣言的时候,我是那样自豪,在国旗下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我感到无比的光荣。等到上2年级时妈妈又为我报上舞蹈班,我看见别人跳出那动人的舞姿总是羡慕不已,本以为很简单,哪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动作就得费好长时间才能练的令观众满意。记得劈叉要把两腿拉直并且要挨地,两个同学把腿拉着老师用劲一压骨头都好像分开了,腿是劈开了,但是这种滋味让人痛得受不了,于是我放弃了,现在想起来才觉得很后悔,我告诉自己以后作甚麽事要一直做下去坚持到底。

成长虽然有苦,但是回想起来总是美好的,成长的历程记载了自己从小时候开始成长的经历,每当独自坐在一旁回想起这些美好的经历,心里总是几分感慨,几分激动。

长如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去增添色彩,就看你如何去增添,如今一张白纸上已增添了那麽多的色彩,看上去就想起了成长的快乐,成长有酸甜苦辣,成长如一道七色彩虹五颜六色样样俱全,为成长历程增添了无数的姿色,成长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脚印,等待着我们去回顾这些脚印。

成长是懵懂无知,成长是苦闷彷徨,成长是怯懦退缩,成长也是勇敢、坚强,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更离不开父母的关怀,成长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是一幅五颜六色的画;一个蕴含了各种颜色的万花筒;是一个打翻了的五味瓶,需要自己去酝酿、去磨擦、去整理;成长又是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看你怎样栽培和浇灌才能让它开出最美的花朵;成长需要自己去创造,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快乐的历程。

湖北高考作文 篇9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江上、湖上、溪流上,在上面随波漂流的还仅仅是一叶小舟,它们渺小极了,小得足以把它忽略。

一场旅行中,我有幸看到了一艘豪华的游轮。它相当的庞大,不似那些木头做的小舟般渺小,而且这些家伙还非常安全,它们不只能在碧水蓝天之间的湖面上航行,它们还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乘风破浪。这不是区区一叶小舟能做得到的。当我乘着它在大海上,我的内心激动地像有只小鹿在心中砰砰乱撞,被风吹起的发丝仿佛在彰显着我激动的心情。

望着游轮,我不禁想起那些停靠在河边的小舟。这一叶小舟,在浩瀚的大海中毫不起眼,或许在万米的高空上俯瞰,在云层之巅凝视着它,它只有蚂蚁一般大小,难以瞧见。它和它旁边那巨大的游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大小的反差,不禁让我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有谁能想到,这一叶小舟竟然是那高大的巨轮的祖宗!

这样的一叶小舟,偏偏有了难以想象的改变。它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逐渐蜕变,最终成为了如今那高大的巨轮。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们从一叶小舟开始,从只能在溪流中穿梭的小舟开始。在一代代中国人努力下,我们有了自己的船只。这些敏捷的快艇、高大的巨轮、强大的航母都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标志。在四十年前,我们听到“航母”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它威武的名号;但在四十年后,“航母”一词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听见这个词,我就不禁为中国拥有航母而感到骄傲!

这一切,不就是在告诉我们,告诉中国人民,告诉全世界的人们,“东亚病夫”已经成为历史,成为过去,成为一个不切实际的荒唐称号!这个称呼已经不能用来嘲笑我们,中国,将翻开一个新的篇章!

如今的中国虽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它的国力之强盛,还是令作为中国人的我深感自豪,从一叶小舟开始,由小小的溪流流向江河,在最终的时候,汇于浩瀚的大海,经历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洪流,这一路上所遇到的一个个礁石,都是成功路上的坎坷。

从一叶小舟开始,未来将会变得更好!

湖北高考作文 篇10

说到火车大家都很熟悉,对于我们铁路小学的全体师生更是司空见惯,但坐火车的心情却是不尽相同。

爸爸大学毕业后,从哈尔滨的老家来邯郸工作,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才到。年底放假回家过年时,因人多没有座位,他站着也要回家,后来又累又困,只好把衣服铺到座位底下躺着,可就是那样心里也是很高兴的,毕竟在异乡近半年,爷爷奶奶在家也是翘首以盼。

记得我上一年级暑假回爷爷奶奶家坐的卧铺,虽然也是将近二十四小时,但已经不是那时的绿皮车,车上环境好了很多。时间也很好,早上上车沿途透过车窗看外边的风景,累了晚上正好睡一觉天亮到站。车窗外有高楼大厦的城市,也有绿荫环绕的广袤村庄。此时感觉像是旅行,心情很舒畅。

去年我们又回爷爷奶奶家过年,为了不让爷爷奶奶期盼的时间过长,爸爸提前定了高铁票,有高铁后我也是第一次坐。检票进站后发现与往常的车有很大不同,它的车头流线型设计,车体是白色的崭新的,车厢内更是洁净舒适,乘务员是年轻漂亮的阿姨,整齐的着装,热情的服务,让我想起了电视里看到的空姐。

火车开动后,从车窗向外看到的物体都是一闪而过,以往经过村庄能看到村里稀疏的人走动,虽看不到表情但分得出男女老幼,经过城市能看到字牌上的大字和宽窄不同的街道。可坐在高铁上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转瞬即逝。往常用二十四小时才走完的火车,高铁只用了九小时,妈妈在快到站时颇多感慨:时代发展的真快,往常回来一次身心疲惫,现在刚感觉到累正好到站了,以后节假日准备坐高铁旅游。爸爸附和着说好啊!我更是欢喜雀跃。然后爸爸语重心长的说:“从普快,到特快,再到今天的高铁,火车行速的提高见证了时代发展的步伐。人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无不印证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成就,你要努力学习为将来作准备。”

中国x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我们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我默默的告诉自己:如今作为小学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将来时代的发展添砖加瓦,使人们生活的更加幸福。

湖北高考作文 篇11

有一种热带鱼在小鱼缸里养只能长到三寸来长,可把它放在大池里,不到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这是因为环境影响着它的成长;“花盆里种不出参天松,庭院晨练不出千里马”,没有广阔的空间,它们难以成才,这也是因为环境影响着它们的发展。不仅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受到环境的制约,人的发展也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因何在?环境影响发展。虽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最终可能改变结果。孟母三迁,慎重择邻,又是为何?环境影响发展。孟母懂得这个道理,选择了以学堂为邻,孟子从小耳濡目染,在学术氛围中长大,终成大器。成才,是有一定规律的。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卓越的才干固然很重要,但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点一滴渗透进人的成长之路,最终可能会改变发展的方向。

环境影响发展并不是个别事例、特殊表现,环境影响发展是一条永恒的真理,亘古不变。达尔文在阐述生物进化的本质时说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者生存,适者被淘汰,这条看似残酷的生存法则其实正表明自然的真谛。环境影响发展,甚至关乎存亡。

如果说地墓是摩天大厦拔地而起的关键,那么环境就是长远发展的铺垫;如果说水是生命的源泉,那么环境就是人才成长的支点。良好的环境常常推动优秀的发展。如果你是树苗,渴望蓝天,那么良好的环境会让你早日长成参天大树;如果你是花芽,向往开花,那么良好的环境会让你尽快吐露芳香。然而恶劣的环境往往会抑制正常的发展。如果你是种子,期待成长,那么恶劣的环境可能在萌芽时就把你扼杀;如果你是雏鹰,希望飞翔,那么恶劣的环境可能会毫不留情地伤害你的肉体和灵魂。环境影响发展,环境关系未来。

环境影响发展,家传的猴戏表演技艺让六小龄童将孙悟空表演得活灵活现。环境影响发展,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期望中,随机拟定的“最有前途者”名单上的学生竟都成绩提高。环境影响发展,不是一句空洞的话语,它有深刻的内涵,启示着我们要创造更好的环境,寻求更高的发展。

环境影响发展,让我们跳过不良环境的绊脚石,踏上良好环境的垫脚石,更加努力地接近成功。

湖北高考作文 篇12

报告 “为什么这一种灯泡更节能?办公室里面哪些电器比较耗电,能不能提供一点节电的小妙招?”6月13日,公司董事长亲自去每个办公室询问和征求大家的意见。时值节能宣传周,我公司相关活动陆续开展起来。

6月12日—18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主题为“节能领跑,绿色发展”,为做好节能宣传周活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宣传展示节能工作成果和节能环保知识,让绿色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

6月13号正值宣传周的第二天,公司大会议室内各部门的人员络绎不绝,大会议室展架上摆放着关于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各种宣传资料,以节能为主题的宣传展架摆放在显眼位置,展播屏幕上播放着节能宣传片,工程管理部员工往返于大会议室各个角落为各位来访者讲解宣传,节能展示区不时有各部门人员驻足询问。

“为什么我们办公室平时不怎么用电,用电量还是很高,有没有什么办法节省电量?”综合办公室向工程管理部人员问到。“平时办公室里面饮水机、电热水器、电脑如果不使用最好都是切掉电源,因为待机状态也是会耗电的。”节能宣传人员耐心的讲解。

“为迎接节能宣传周,我们提前准备,提前进行合理排班,以便安排人员做好宣传活动,平时我们工程管理部人员在同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一起开会和现场巡视时时也会发放节能宣传资料给他们,并给相关人员就如何施工现场节约用电支招。”工程管理部土建工程师说到。

据了解,节能宣传周期间,我公司将开展包括“节能知识走进施工现场”、“绿色工作方式走进部门”、“节能技术知识走进企业”的节能宣传活动,并将组织宣传人员在开展用电知识和节能知识宣传,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此外,今年还将发挥监理例会、生产例会等平台作用,组织开展节能培训交流活动,引导应用节能、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

自从公司创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秉持着绿色发展观念,在公司各部门办公室,在施工现场不断提升科学节能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电源发展利用,强化绿色理念。在外部宣传上不断拓宽宣传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让节能技术手段应用于生活,让节能的观念深入人心,实现绿色发展。

湖北高考作文 篇13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下“科技”已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做什么事,都离不开科技。然而,科技的灵魂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今日的发展;没有创新,国家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一个人国家的灵魂。

创新是个人能力的表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的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事物。

爱迪生发明电灯

众所周知,电灯是大科学家爱迪生的伟大发明。爱迪生能够发明电灯,不是他的一时心血来潮,不仅仅靠的是他的智慧,还有他踏实的行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点一滴的前进。最终,灯亮了起来,爱迪生的创新也成功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创新都是用踏实的努力换来的。创新,确实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踏踏实实的行动却是我们取得成功最基本的条件。总之,创新刺激我们前进,这之后则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朝前走。

变废为宝

曾记得,在小学时学校组建过“变废为宝”的活动。这样,大家的思维全都拓展开来,想,要怎样才能把一个旧的东西变成一个新的东西?大家都冥思苦想。第二天大家都拿着自己的作品来了,有的是,用筷子做成的小凳子:也有用易拉罐做灯笼的;还有用瓜子壳作画的。然而,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用铁丝做成的自行车,它的外观很精致其次他用的材料也很新颖,为此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不仅如此,学校还特地为此开展了参观活动,跟是把我们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出来。

有人说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少女的人,受到人们一致的称赞,被誉为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则被人们讥为庸才;等到第三个仍用此比喻的人,就被人们斥为蠢材了。这种说法未免夸张,但其中赞扬创新的意思却是无可非议的真理。我们应提倡创新,而且要敢于创新,而不去步人后尘,拾人牙慧。年轻的朋友们,趁我们正值青春年华,努力吧,愿我们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湖北高考作文 篇14

当人类走过一段漫长而又光辉的历史之后,必然会静下心来正视自己的缺点。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已清晰的意识到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条件与发展的基础,不能再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而不顾环境,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工程推进。但如何协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仍旧是人类研究的一大课题。

据统计,从1950-1980年30年间,全世界森林面积就减少了一半,多用于生产日用消费品等,这虽为推动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也对自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水土流失,估计全球每年的水土流失量为240亿吨,如此庞大的流失量使灾害日益增多-水灾、旱灾、沙尘暴这几十年来已达到历史之最;同时树木的减少还使空气得不到有力的净化。目前,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年平均增长量为1。5ppm,酸雨的次数也逐渐增多,这些污染物轻则是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严重可导致死亡。太触目惊心了,仅此一项树木减小就能引起这么多连锁反应。与此可以预测,破坏环境而一味发展,总有一天会带来灭顶之灾。

那么,仅保护环境,不谋求发展行不行?答案是否定的。曾记得一位科学家说过“有发展才有经济,有经济才有环保,有环保才会有发展”,他的话精辟地阐释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确实如此,没有发展,没有资金,怎样环保?它们就像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导致整个食物链断裂,生态系统的不平衡。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合理地开发才能确保环境的稳定。这在1992年第二次世界环境大会上已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它意味着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谋生存、求发展,会议还确定了通力合作,迎接环境的挑战,以可再生资源作动力为奋斗目标。我相信,人类一定会满怀信心的在改善生态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

中国,作为地球大家族的一员,在这场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行动中,更需要身先士卒。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快速发展,但也给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现在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发新能源,减少污染,为谋求更好的发展铺平道路。

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斗争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湖北高考作文 篇15

在鹿特丹世乒赛上,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在自豪骄傲的同时,一些极具忧患意识的人也表示对中国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可能会不利于发展的担忧,我认为这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垄断必能会造成不公平,打击选手的积极性,缺乏竞争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展,竞争力越强,发展的动力越大。

曾经女排、乒乓球、跳水都是中国的“垄断项目”,可为了这些项目的长期进步与发展,我们不保留“核心技术”积极与其他国家的选手与教练交流与合作。不垄断,促竞争,使中国及世界的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在中国教练郎平的指导下,俄罗斯女排成绩骄人;在外籍教练米卢的辅导下,中国男足第一次成功出线!公平的竞争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竞争亦促进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为瑰丽丰富的文化繁荣期。孙子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孟子主张“为政以德”;老子崇尚“清静无为”;庄子曾经梦蝶化仙;墨子力行“兼爱非攻,节葬节用”;韩非子开创“法、术、势”令人叹为感观止……。是竞争促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文化“大一统”事情无法达到的高峰。

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道与理亦然。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营企业逐渐丧失活力而成为国家财政负担,造成了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局面,政府开始了大力阔斧的企业改革,创新地打破了单一公有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政策;以宏观调控为主,加大企业自主权;将深化国有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革作为目标与重点,在竞争中,国有企业积极改革与创新,再次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是竞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宗教改革打破教会垄断教育,培养了无数启蒙运动的先驱;打破官窑垄断,民窑技艺更胜一筹;百家讲坛引起电视电视国家说教热后,后起之秀----文化中国、开坛等使国学热得以持续与发展……

竞争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竞争的压力下,我们前进、突围、避险、拼搏……竞争不是成功的坟墓,而是成功的摇篮,有竞争,才有发展!

湖北高考作文 篇16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骑车走人。大街上随处可见这样的一个场景,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地也是铺天盖地蔓延开了。共享单车,共享书店,共享雨伞……越来越多的共享资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人们于是步入了一个新时代————“共享时代”

共享资源给人带来了便利。以身边的共享单车为例,很多人喜欢开车出行,可是在拥堵的市中心,这是一个很不理想的出行方式,加上如果路程较远,家里没有自行车,地铁公交又比较繁琐,那么这个时候,你小区门口的那排共享单车会帮到你不少忙。你只要带个手机,随时随地都能使用这份共享资源,方便又有效。共享资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就共享单车而言,它的出现,使很多人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开车改为了自行车,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尾气排放,又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何乐而不为之。当今生活中慢慢增加的共享资源着实给大家带来了大大的便利,出门在外突然下雨了,共享雨伞就在你身边。闲余时间想畅游书海,共享书店就在你附近,书的资源多关键还省钱。诸多的益处让共享这个理念被人们慢慢接受,我们的生活也迎来了新时代。

共享资源还能体现国民素质。“共享”一词顾名思义就是大家一起分享资源。在这个共享资源刚刚起步阶段里,存在着一小部分没有真正理解共享资源意义的人,肆意破坏这些公共资源,偷偷把这些资源占为己用,更有甚者把资源拿回家的,但是有目共睹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现象已经大大减少,可见共享资源在推广和使用的过程中提升了国民素质,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然而,共享资源虽然给人们带来便利,却也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每个月都会有大批大批受到损坏的共享资源成堆地出现在垃圾场上,造成一种新“污染”。我认为那些制造,开发共享资源的公司应该对现状及时采取相应改善措施。我们使用者更要懂得不要恶意地去破坏,要共同维护这些宝贵的资源。

“共享时代”促进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新时代,新发展,当共享资源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我们也要融入这个新时代,尽力去维护共享资源,将共享发挥到极致,做到减少损坏率,减少污染。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一起创造新的未来!

湖北高考作文 篇17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从唐诗宋词到楚辞元曲,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太极长城到松竹民居,处处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个人接触文化的内容不一样,自然对不同文化的情感深浅不一,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气质。

当今便捷的交通,方便的通讯使世界变的愈发渺小。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村”,接受着不同文化的熏陶。于是便出现了一些“新新人类”,有爱摆内八字的“哈日族”有爱叫“欧巴”的“哈韩族”,有绅士风范的“英伦格调”,可是国外的都是好的吗?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尚未细细钻研,就盲目模仿外国的文化,这样真的好吗?

在日本,“内八字”是妇女长期跪坐所形成的一种病态,而在中国这种病态却被少女们竞相追逐模仿。网络上所流行的“非主流”“杀玛特”更是迷倒了一众男女,这是我们向外国所学习的先进文化吗?恐怕未必。

英国的骑士精神,美国的钻研创新,日本的积极进取,这些精神文化我们又学习吸收了吗?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持着一种包容与批判的态度看待外来文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基因,有利于我们在世界文化背景下,吸收世界主流文化价值观与普世思想,实现“一国之学问”的现代化,同时我们也要有选择性学习吸收外国的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塑中华文化,再创辉煌文明。

如今“洋节”之风盛行。我们有历史悠久的春节不过,却要过西方的“圣诞节”,有好好的七夕不过,却要庆祝西方的“情人节”,诸如此类的还有光棍节、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我们真的需要庆祝这些节日吗?现在的90后乐于过“洋节”,却逐渐忽略了重阳节,端午节这些我国传统的节日。当我们在为洋节而庆祝的时候是不是该想一想我们的传统节日呢?学习吸收外来文化不是盲目地追逐模仿。我们自己的文化正渐渐被遗忘,却还在盲目追赶世界文化,这必然会影响我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需要在继承与发扬我国文化的前提下,积极吸取世界主流文化。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重塑中华文化,再创辉煌文明!

湖北高考作文 篇18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交通也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发达。从前的马车到现在的汽车,从前的木船到现在的轮船……这些从古到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也证明了人类的智慧。

上个星期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还有表弟,一起来到了连江动车站。刚到站口一辆“和谐号”动车划过眼帘,像一阵风似的不见了踪影。“哇!这就是动车吗?开得好快哦。”我惊奇的叫起来。爸爸说道:“是的,我们一会就去坐!”

我兴奋地叫道:“这是真的吗?太棒了!”一想到我马上就要坐上快如火箭的动车,我的心比吃了蜜还甜呢, 别提有多高兴了。

连江的动车站可大了,一眼望去,十分气派,我们在站口照了几张相,留作纪念。爸爸买完票,我们坐在候车厅的椅子上,等候动车的到来。“叮咚,请前往福州的乘客,刷卡准备上车。”我们听到广播,就站了起来,迫不及待的刷了卡,站在月台上。只听“呼—呼—噜—噜——”几声响,一辆白色的动车正向我们驶来。我们兴奋的上了车,不一会儿列车就开动了。

上了车,我一抬头,就看见了一个小小的屏幕,上面写着:“尊敬的游客,您现在乘坐的是从杭州到福州的动车”。我接着就与表弟谈起了话。在不知不觉中,我感觉车里的温度提高了,爸爸说:“马上就要到了。”果然,车渐渐的停了下来,“好快呀,才十五分钟就到了。”我说。表弟也很开心:“是啊!以前来福州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呢!”

爸爸还告诉我们以前连江到上海需要10多小时呢,但是不用担心,如今有了动车,只需6个多小时。连江到杭州也让只要3个多小时呢。

这次做动车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动车让内地和外地的来往更密切了,方便了人们的探亲访友,让远方的人来我们内地做客。同时,也加快了我们福州与外地的经贸发展,也必定加快我们海西建设的步伐!动车飞奔,海西和谐发展。

点评:小作者细心观察,感受身边的变化,通过写自己坐动车的感受,和爸爸的介绍,写出了交通的发展必定带来经济的发展,更是写出了海西建设带来的经济发展。

湖北高考作文 篇19

丹麦钓者放掉小鱼,孟子主张不捕小鱼,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从长远角度保护生态环境。亚圣的观点跨越千年仍然流芳,仁者的做法远隔万里依然闪光。

《朱子家训》上说:“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增广贤文》也说:“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未满16周岁的杀人犯尚且不能判死刑,为什么要杀害幼小的动物呢?诸如烤乳猪之类,是令人发指的。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骂得真是痛快。饭店里“干炸小鱼”这道菜,更应该抵制。前几年,有人用微波炉烤小狗,不是被骂得狗血喷头吗?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故事很耐人寻味——用弯钩不是一举两得吗?其实,直钩虽很雷人,但能体现姜子牙的自信和不虚伪;更重要的是,直钩就是“仁政”这一政治宣言的最佳标志——对鱼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姜子牙不仅反对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和炮烙之刑,而且要让人民休养生息,更要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历史证明,姜子牙奠定的政治基础,使周朝延续八百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连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也心向往之,要改国号为“周”了。

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总结得很好。人类要发展,但也要抑制贪欲。

《太平广记》录有《牛拜》故事三则,第二头牛是头母牛,怀着孕不久就要生产了,有人生了恻隐之心,劝说屠夫换头牛来杀,而屠夫心肠硬得很,“略不介意”。牛遂“屈膝拜之”。可是,这头牛最后还是被杀了;读来令人心寒。

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也就是说,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而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不仅浪费了自然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例如,我国每年出口到日本的一次性筷子达200万亿双,折合木材达40亿立方米。因此林业专家警告说:“长此下去,将祸及我们的子孙后代”。

王绩诗云:“但使雏卵全,无令矰缴放。”成龙在电视公益广告中也说:“不要让2010年成为最后一个虎年。”保护生态,匹夫有责;持续发展,子孙无忧。

湖北高考作文 篇20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中国最美丽的滩涂乡村——霞浦。

傍晚,夕阳西下,我们沿着山路漫步在滩涂边。走着走着,只见滩涂上树立着许多根笔直的竹竿,这使我感到十分好奇。问了妈妈才知道,这儿是著名的“紫菜和海带之乡”,原来这些竹竿就是用来种植、晾晒紫菜、海带的。这些海洋藻类植物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它们就像是一台造氧机器,在海里进行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氧气。太阳慢慢地从山头落下去了,金灿灿的晚霞倒映在海面上,随着微微泛起的波纹,犹如一大片金子在跳跃,闪得耀眼。几艘渔船航行海面,穿梭在浮标竿影之间。三五成群的海鸟掠过海面,向远处飞去,还发出“嗷嗷”的叫声。此时,眼前的大海、远山、岛屿、天空浑然一体,此情此景让人迷恋。

天色渐晚,于是我们走回海边民宿。刚走进餐厅,便看见老板娘为我们准备好了一桌饭菜。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碗紫菜汤了,它乌黑光亮,很有光泽。老板娘说:“我们北岐村出产的紫菜就是不一样,不仅鲜嫩,闻起来还有一股浓浓的香味儿呢!你们可以尝尝看,如果吃得好,可以带点回去。”还没等老板娘说完,我这个平日里就对紫菜情有独钟的人就赶紧把筷子伸进汤里,大大地夹起一筷放进嘴里,口感绵绵的,很细腻,我连连称赞这个紫菜太好吃了。于是妈妈便打算买上几包带回去,与亲朋好友们分享。老板娘拿出了他们当地种植的紫菜和海带,对我们说:“除了紫菜,海带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它不仅口感好,而且还可以治疗高血压,粗脖子病……”妈妈刚付完钱,我就迫不及待地拆开了,撕下一片紫菜塞进嘴里。“嗯!真好吃,就像平常我爱吃的波力海苔一样鲜美!”

这些紫菜和海带,看似貌不惊人,并不起眼,实际上却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不仅可以成为食物,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氧气。既然大自然有助于我们,那我们也应该学会感恩,去回馈大自然。就像北岐村的村民们,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地理优势,大量种植紫菜和海带,并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与植物休戚与共,这样才能促进生态的和谐发展!

湖北高考作文 篇21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双城记》揭开了新时代的面貌。当今社会,生活水平飞跃的同时,只有守住道德标准,才能使我们不迷失前行的方向;物质与道德,二者平衡才能共发展,共新生。

生于21世纪的我们,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在发展的路上愈行愈健,即将步入全面小康……然而,媒体上的“高铁霸座”“食品安全”“医闹校闹”等层出不穷,人们感慨于“莫笑农家腊酒浑”的淳朴民风不再,惋惜于“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安贫乐道失落;同时也须反思:物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是否忽略了道德的标准?拥有好的生活质量诚可贵,但无疑的是,道德标准价更高。”

道德标准,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纵使生活再优渥,没有道德的加持,人生就只是一个空壳。没有道德标准,你便感受不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喜悦;没有道德标准,你便体味不到“积力之所举,则无往而不胜”的众志成城。当今社会,有些不良食品商家制假售假、非法添加以牟取经济利益,他们的确获得了高额利润,但谁又能确定,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们不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呢?

道德标准,更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道德与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相反,二者的有机结合,更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利率更多人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社会的道德素质水平自然会提高,人人都遵守道德标准,社会和睦了,自然有助于人们的安居乐业。因此,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更不能遗漏道德标准。

遵守道德标准,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上到国家,下到个人,每个人都可以为规范道德标准出一份力。对国家而言,要转变单纯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理念,人遵守道德标准在社会上蔚然成风。从我们个人而言,“少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年人更应以自己“敏锐之直觉,活泼之生命”在享受优越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以自身践行道德标准,促使物质与道德的协同发展。

若生活水平是大海中航行的船只,那么道德标准则是灯塔,在黑夜中指明前行的方向。物质与道德的平衡,才能实现共发展,促新生。

湖北高考作文 篇22

现代生活中,人工智能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莫大的好处,这好处越多,一些人便开始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不会威胁到人类的生活。但也有一个人,他的想法与他们相反,库克作为苹果公司的总裁,他发出了对人工智能会使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担忧。

在越来越科技发达的现代生活中,手机、电脑变成了每家每户,甚至是每个人的必需品。走在路上,随处可见低头族,每个人都专注于手机上的内容,不愿抬头看看他们身边,仿佛手机是眼睛,是耳朵,一切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都可以从手机中得来。每个人都开始变得“冷静”,他们学会了在遇到事时思考利弊,如同计算机一般减少对自身的威胁,但却不是每件事都可以给你犹豫思考的时间。由此看来,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如果人类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就会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是程序,没有生命,没有情感,它像法则一样严格执行,可人不同,人类是一种有着七情六欲,有着人生追求的生命个体。人无法像程序一样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完美正确的选择。就像西楚霸王项羽,他在乌江边选择自刎来结束他的生命,这种选择让他保留了颜面,死得有尊严。可若是让他苟且偷生,聚集力量,东山再起,这又将是另一番景象。不同的选择是由每个人的个人追求和向往所做出的,这一点是计算机永远无法做到的。又比如写出《陈情表》的李密,他在尽忠与尽孝间艰难抉择,可计算机不会,它会通过一系列的判定给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但这个答案始终无法做到两全,是舍弃亲情?亦或是做个忘恩负义之人?这两者都不可取。因此,作为一个人有血有肉的人,我们不应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程序是死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人是活的,且人的思想是不受限制的,我们应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认清人类和计算机的主次,追求内心的渴望,遵守真实的轻感,在取舍中留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究其根本,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发展其实并不冲突,只因人们的过度依赖才导致了库克的担忧,幸而我们已发现了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便不再是难事,我有信心相信科技发展会有的,人类思想境界的提升也是会有的,两者的和谐并进将是必然的结果。

湖北高考作文 篇23

一个人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如何向前发展,而在于他如何发现自我的特长。

——题记

曾记否,刘翔刚进入国家队时,是一名短跑运动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练和他自己都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刘翔虽然反应快,步幅大,但步频太慢。教练曾多次批评他,他自己也很努力地练习加快步频,提高跑步速度,但效果不是太明显。

有一天,刘翔在跑步训练的时候,旁边的一个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跳起后没有及时松开握着撑杆的手,导致撑杆飞起,刚好挡在了刘翔面前1.5米远、2米高的地方,正在跑步的刘翔无法立即停下来,只好加速越杆。在教练和那个失误的运动员惊呆的表情中,刘翔轻松地越过撑杆,继续向前跑去。此事过后,教练和刘翔非但没有怪罪那名撑杆跳高运动员,反而主动向他致谢。因为教练发现了刘翔的特长,刘翔也发现了自身的忧点。

从那以后,刘翔被调入跨栏式短路跑国家队。经过教练的指导和刻苦的训练,刘翔从此走上了成功之路,还曾打破世界记录,被誉为“亚洲飞人”。刘翔用自己的成功验证了“只有发现了,才能发展”。

数学家陈省身面对记者的采访说:“我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画家黄永玉面对记者采访时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两位著名人物的异曲同工的回答,同样验证了“只有发现了,才能发展。”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到世上都有其特立独行的一面。譬如有的人生来就拥有不可思议的记忆力,他在发现自己的特长后就用来记录曾经经历的故事和人物,给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食粮;有的人生来资质平常,但却拥有一颗爱钻研的心,当他发掘、不断摸索后便成为了一名创造奇迹的科学家;有的人发现了自己头脑简单、四肢健壮后,也不自卑自弃,他充分运用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人提供粮食、房屋,宽敞的道路等必需的物质基础。有的人……

世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只有去发现它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成就自我。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发展吧。

湖北高考作文 篇24

在这个科技文明时代,生活节奏凑得密麻,让人透不过气来。当我们以键盘轻敲文字,淡去的是汉字的挥洒激昂;当我们以时尚包装自己,忘却的是汉服的庄重;当我们以快餐满足食欲,抹掉的是汉食的甘美。

时代更替,人们不断迁徙,而汉文化在传承了五千年后归于宁静,点滴中传承。

汉字巍巍,疾书恢弘,是文化的烙印。汉字自炎黄二帝时开始传承,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篆、隶、楷、行、草等等,这些优美的线组成了中华最引以为傲的文化,像是烙印一般的印在身上,直达骨髓。它们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秀美,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悲伤,更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细水长流。在这年复一年,时光荏苒、弹指千年的更迭中传递。

汉服袅袅,轻逸悠然,是文化的灵魂。自古汉服便是汉文化的命脉之一。社会的繁荣昌盛、思想的万流汇宗、艺术的进步发展以及科技的发明创造都蕴于其中。汉代曲裾、唐制齐胸襦裙、对襟襦裙、袄子、褙子、晚清旗袍等等,它们是美的表现,更是工匠的技巧展示:纺织、绣工、染色道道工艺,层层辛劳,织就霓裳羽衣。这不是现代的休闲装可以替代的。汉服的庄重、典雅不仅在于衣,更有饰、帽、履等。在年复一年、时光荏苒、弹指千年的更迭中传承。

汉食醇醇,饱溢清香,是文化的皈依。在中华文化中,吃是尤为重要的一项。而现在的菜系更是多样:粤菜、川菜、湘菜、扬州菜系等等。更有以中药材入膳,用时间熬制汤水。不仅口味极佳,连营养价值也极高,非快餐所能企及。而我所能见最为庞大的一种饮食习惯,莫过于广东人吃早茶。没错,就是吃早茶,干蒸烧卖,虾饺皇,冬瓜蛊这些极为常见,最为值得一说的还有各种老店,他们古雅淳朴,亦在年复一年,时光荏苒,弹指千年的更迭中传承。

汉字、汉服、汉食,这些不过是汉文化的冰山一角,经过五千年沉淀洗刷的汉文化,在更替十分频繁的今日,淡去了她的浓妆艳彩,仅为晨露中的处子,悄然静谧,亦幻亦真,映于叶畔,亦如宝石灼灼然。

科技是一种生产力的进步,带给我们物质的享受,也给我们机遇,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的作用日新月异。但中华上下五千年,有些东西不可磨灭。那是根,是魂……

湖北高考作文 篇25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吴市长说:“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有市民这一共同的角色,共同记忆于我们看来,应该是城市原有的文化底蕴以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文明。

正如材料中吴市长所说:“我们需要高楼大厦。”一个城市的存在和发展必然需要机器、物质的支持和支撑,社会需要进步,城市需要建构完善,建筑物不断加高的楼层,机器不停加快的速度,都是我们离不开的。

然而,城市社会的不断发展固然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新事物不断的出现,不停的更新。我们紧跟现代化发展的潮流,但若是城市发展只剩下冷冰冰的机器、数据、高楼等等,那么在城市中的我们很有可能会日趋麻木,在精神上变得平庸。

城市中不仅有物的存在,还有情感丰富的人的存在,作为城市的主体,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以及共同生活的创造,成为了我们的共同的记忆。

有人说:“乡村世界的一个美好就在于“祖坟依偎着村庄”。”对于我们的城市而言,也应该是这样的。这个城市中有关于祖先的记忆,关于父母的记忆,世世代代在这里生长,在这里死去。让我们作为一个市民不舍和留恋的。是“记忆之美”也是“城市之美”。

我们所共同拥有的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世世代代、家家户户时间探索得出的经验,共同的纪念以及扎根于此的情感等等,都构成了我们对城市的熟悉的爱与记忆。作为市民,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究其原因,是这个城市长期发展以来存在着世代创造并保有的文化带给我们的熟悉与温暖,这就是我们的共同记忆。

因此,共同记忆对一个城市的重要程度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难以想象,若是每一座城市丢弃共同记忆,全部来发展现代化城市,千篇一律毫无特点,城市都将变得趋同和无趣。每一座城市都没有了自己该有的标志,也许,城市会变成一个我们不愿意想起的地方。

共同记忆无疑是重要的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陪伴我们的成长。因而,重视共同记忆,将现代文明与文化底蕴相结合,才是城市发展的良策。

湖北高考作文 篇26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传统的思想与当下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奋斗的关键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注重经验总结,到现在的注重创新,我觉得,这一变化可以促进新时代的发展。

传统奋斗离不开人们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人们只单纯地从前人及自己身上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这就造成了传统的东西停滞不前,虽历史悠久,却缺乏了创新,已经跟不上了时代的脚步,终难免被人遗忘。而被别人遗忘的东西,能够存活下来的唯一选择就是更替,变得更加的好。

相比之下,当下奋斗注重创新,在前人在前人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创新,以“新”为重,引领新时代潮流,摒弃传统中落后的元素,促进新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元素更有利于我们现在的时代。

或许有人会认为,传统奋斗中对经验的总结比当下奋斗中的创新为主要好得多。可我认为,总结经验并不比创新为主好。传统的经验会阻碍新时代的发展,因为如今是一个讲求创新的时代。

若一个人拥有一批新的自行车,放在以前,他可能会总结以往的经验,用能获得利润的出售方式把自行车卖掉;放在现在,他极可能想出与以往不同的办法去获利。现今家喻户晓的共享单车就是与传统奋斗不同的创新。

我们虽不能说传统奋斗的经验没有作用,但我们如今不能离开当下的创新。从经验到创新,是在这个新时代的变化,发展创新精神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不能为了各种各样不能的原因而不去做,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有个更好的未来,都应该去做到创新。

但在这一创新变化中,我们也应有选择地借鉴前人的经验,不要盲目地、脱离现实地创新,不重蹈覆辙。在传统奋斗的经验上发展当下奋斗的创新,可以使我们尽可能降低创新的失败率,这有助于促进新时代的发展。但我们绝不能停留在传统奋斗的经验中耳不创新。

从传统奋斗中以经验为关键,到当下奋斗中以创新为关键,是发展新时代的一大变化。这使得社会发展从停滞不前变成创新、进步。只要把握好发展创新的力度,就能促进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为此,我们要好好努力。

湖北高考作文 篇27

和谐是十六大报告中反复出现的词汇,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所有这些和谐,如春风拂面,让人备感亲切,也使人深长思之。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

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

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注重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融和,人与人之间的和合。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等等,就是这一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千百年来,中华文明虽屡受摧折而不绝,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不衰,这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十六大报告强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显示出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成熟。音律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

我们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出现过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已成为一种眼光和境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已成为一种理念和追求。

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也十分重要。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和平与发展既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我们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就需要全社会、各民族同心同德、团结协作、众志成城。正如古语所言,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全体人民矢志不渝奋进志,齐心共奏和谐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满怀一腔志,拧成一股绳,才能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湖北高考作文 篇28

科学是神圣而伟大的,人们慢慢研究科学,从中发现了许多奥秘,当现代人类科技已变发达,人类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更应该学习科学,就在这个星期国家把“流动科技馆”搬到了我县的奥林匹克的体育馆里。让我们尽情体验科学,享受科学!

进入了科技馆,我们首先看了一场精彩的电影——球幕电影,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这样的电影。球幕电影是半圆形的场地,用黑色的“海绵”围住。里面有一个仪器,它用灯把仪器上放映的图像投射在“海绵墙”上。虽然时间只有这短短的十分钟,但也足够让我们体会到科学的神奇。

看完了电影,我去参观了用一个圆柱玻璃围住的东西。在大圈齿轮围住的地方,上面横着这一条长条型玻璃,中间一条空隙。有一只鸭子被一条铁杆支撑着,铁杆连着一小圈齿轮。转动圆盘,鸭子就会随着小圈的齿轮,旋转起来。转动圆盘,为什么可以使鸭子沿着直线运动呢?我们个个都十分好奇,且又百思不得其解,这时一个大姐姐走了过来给我们说:“在平面上,一个动圆沿着一个固定的内侧作滚动时,此圆上一点的轨迹叫做内摆线。如果把小圆与两倍它直径的大圆相内切,且小圆在大圆内部作滚动时,小圆圆周边任意一点的轨迹为一条直线,这是内摆线的一个特例。小鸭子正好位于小圆圆周上一点,所有在小圆滚动过程中,它作直运动。”说罢,我们才恍然大悟,其实内摆线在机械结构中有广泛的应用。

明白这个神奇的道理之后,我又来到了一个正方形的圆盘上,同学们说只要你用手握住上面的铁杆就能测出你的心跳,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手放在上面,用手抓紧,“五、四、三、二、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数着,果然在屏幕上出现了我心跳的次数。啊,这样简单的操作就能测出你是否健康。我不得不惊叹,现在的科学多么发达!

除了这几项伟大的科技,还有许许多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说:控制铁球、机器人表演、体验平板电脑等等。

科学是什么?很的人都不知道,我现在就要告诉大家:科学就是人类智慧的创造,是我们人类的骄傲!体验科学,放飞梦想!向所有爱科学的人致敬!

湖北高考作文 篇29

发展着,发展着!从茅屋平房到高楼耸立,从遍地农田到工厂崛起……发展的力量以惊人的速度呈现着。

来到了,来到了!一座高大精美的建筑屹立着,面前是一个球形的雕塑,上面有着一个地球,雕塑上的字正写的是“联合国人居奖”。这就是城市规划展览馆哪!这建筑十分奇异,外形更让人为之惊叹,啊!这就便是发展的力量!

进来了,进来了!走进这座展览馆,顿时感到科技的强大,室内极为宽敞,头顶上便是高科技,那上百根灯管做成了一个球形,是时不时的发亮,而且方位在变化,心中不由想起了“地球”。进来才知道,这就像一个科技园,将科技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这才是最为独特的设计。

来到模型展区,一个完整的日照展现出来:城市建筑、港口、田园、农家、高山、公路……爸爸一把拉过我,指给我看,咦?那不就使我们居住的小区吗?

我们继续游览,你瞧那长达一面大墙的荧幕,正为我们描述着日照从古至今翻天覆地的改变。那边有一个感应的机器,上面有几个大球,写着经济开发、旅游名地等,只要把手放上去,就默认为点击打开,我从中体验到了高科技的乐趣和日照的规划。啊!这便是发展的力量!

来到历史展区,我们看到了古代的城池、青铜器和黑陶,为什么黑陶称蛋壳呢?原来这黑陶薄薄一层,犹如蛋壳。这里还是大文学家刘勰的故乡,看着看着,不禁一句名言涌上心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实器。——《文心雕龙》”。

上到三楼,新时代的图片告诉我这张是生产钢铁的基地,这张是商贸大厦;那张是灯塔广场,那张是帆船基地。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里,竟有着如此震撼的变化,谁见了都会发出感慨的。投影墙上是一张张人们的笑脸:大人、小孩、老人……一张张灿烂地笑容让人感到生活的幸福。可触屏机使我从娱乐中游览了“中华第一银杏树”、“大佛”等有名的景点,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这就是发展的力量!

回首过去,心中有抹不掉记忆!展望未来,新时代发展的力量掌握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

日照的未来,必将属于我们光芒四射的新一代!

告子章句上

作者:孟子及其学生

本篇集中讨论人性问题,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原文共20章, 本书选15章。

篇一:人性向善,犹水就下

【原文】

告子①曰:“性犹湍水②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③无分于东西。无分子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 水之就(4)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天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5);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注释】

①告子:生平不详,大约做过墨子的学生,较孟于年长。②湍 (tuan)水:急流的水。③信:诚,真。④就:趋向。⑤颡 (sang):额头。

【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缺口在东便向东方流,缺口在西便向西方流。人性无所谓善与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的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读解】

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孟子的雄辩风范。随口接过论敌的论据而加以发挥,以水为喻就以水为喻。就好比我们格斗时说,你用刀咱们就用刀,你用枪咱们就用枪。欲擒故纵,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平?”一语杀入穴道,只需要轻轻一转,其论证便坚不可移,使读者读来,不得不束手就擒。于是,我们便都是性善论者了。

只不过,当我们放下书本而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邪恶时,的确又会发出疑问:人性真如孟老夫子所描述的那般善良,那般纯洁得一尘不染吗?这种时候,我们即便不会成为苟子“性恶论”的信徒,多半也会同意告子的观点了罢:“人性之无分于善不时, 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篇二: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原文】

公都子①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 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②,以省瞽瞍(3)为父 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 曰‘性善’,然则被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④其情⑤,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 不善,非才③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 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7)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 失之。’或相倍蓰(8)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曰:‘天生 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9)。’孔子曰:‘为此诗者, 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注释】

①公都子:孟子的学生。②象:舜的异母弟,品行不善。③瞽 (gu)瞍(SOU):舜的父亲,品行不善。④乃若:转折连词,大致相当于 “至于”等。⑤情:指天生的性情。(6)才:指天生的资质。(7)铄 (shuo):授予。(8)蓰(xi):五倍。(9)《诗》曰:引自《诗经大雅 蒸民》。蒸,众;则,法则;秉,执;彝,常;懿,美。

【译文】

公都子说:“告子说:‘人性无所谓善良不善良。’又有人说: ‘人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所以周文王、周武王当 朝,老百姓就善良;周幽王、周厉王当朝,老百姓就横暴。’也有 人说:‘有的人本性善良,有的人本性不善良。所以虽然有尧这样 善良的人做天子却有象这样不善良的臣民;虽然有瞽瞍这样不善 良的父亲却有舜这样善良的儿子;虽然有殷纣王这样不善良的侄 儿,并且做了天子,却也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善良的长辈和 贤臣。’如今老师说‘人性本善’,那么他们都说错了吗?”

孟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可以使之善良,这就是我说 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 质.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 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 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 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 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 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 故。《诗经》说:‘上天生育了人类,万事万物都有法则。老百姓 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崇高美好的品德。’孔子说:‘写这首诗的 人真懂得道啊!有事物就一定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所 以崇尚美好的品德。”’

【读解】

学生公都子更为全面地提出了人性问题来和孟子进行讨论, 除了告子的观点外,还另外举出了两种观点,且有理有据,说服 力较强。这一次孟子没有以诘难或推谬的方式进行辩论,而是正 面阐述了自己关于人性本善的看法。说是阐述,其实也是重申,因 为其主要内客,即关于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心”以及它 们与仁、义、礼、智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在《公孙五上》里已经 提出并阐述过了。只不过在那里是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发, 探讨“四心”与“仁政”之间的关系,具有政治心理学的色彩。而 这里则是纯从人性探讨的角度出发,回答学生关于人性是否天生 善良的问题。

其实,到底人性是如孟子的看法天生善良,还是如苟子的看 法天生邪恶,或者如告子等人的看法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这是 一个很难说得清的问题。即便是哲学思想进步发展到今天,对于 这个古老的话题,学者们往往也莫衷一是,各执一端。所以,孟 子的看法的确也只能代表一家之言。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孟子在这里进一步提出了“求则得之,舍 得失之”的问题。按照孟子的看法,不仅人性本善,人性本来有 “四心”,就连仁义礼智这四种品质道德,也都是“我固有之也, 只不过平时我们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现在我们应 该做的就是要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之中去发现仁义礼智, “尽其才”,充分发挥自己的天生资质。这使人想到他在《公孙丑 上》里面所说的,人有仁义礼智的四端,“犹其有四体也”。仁义 礼智已经植根于我们的本性之中,就像手脚四肢已长在我们的身上一样,由于太自然,太习惯了,反倒使我们浑然不知,意识不 到了。如果有一个人突然对我们说:‘我发现手脚就长在我们的身 上!”我们不认为他是个百分之百的白痴才怪。可今天突然有人对 我们说:“我发现仁义礼智就在我们的本性之中!”我们认为他是 白痴还是认为他发现了“新大陆”呢?

古往今来,东南西北,多少人在寻求仁义礼智、世间公道,却 原来都是背着娃娃找娃娃。孟子向我们猛击一掌说:娃娃不就在 你的身上吗?于是我们都反省自身,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 中去寻求仁义礼智的善的根苗,加以培养,使之茁壮成长。

抛开抽象的哲学论争不说,孟子的“性善论”思想是不是有 它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意义呢?

篇四: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原文】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①;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 尔殊③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3),播种而耰(4)之,其 地同,树⑤之时又同,浡然(6)而生,至于日至(7)之时,皆熟矣。虽有 不同,则地有肥硗(8),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 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9)曰: 不知足而为履,我知其不为蒉(10)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口之于味,有同耆四也。易牙(11)先得我口之所喜者也。如使口之于 味也,其性与人殊(13),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 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14)耳 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 于子都(15),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 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 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 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16)之悦我 口。”

【注释】

①赖:同“懒”。②尔:这样,如此。殊:不同。③麰(mou)麦: 大麦。④耰(you):本为农具名,此处作动词,指用土覆盖种子。 ⑤树:动词,种植。(6)浡(b6):旺盛。(7)日至:即夏至。(8) 硗(qiao):土地贫瘠,不肥沃。(9)龙子:古代的贤人。(10)蒉(kui): 筐、篮。(11)耆(Sh i):通“嗜”。(12)易牙:春秋时齐国最擅烹调的人, 齐桓公的宠臣。(13)与人殊:即“人与人殊”之意。四(14)惟:此处为语 首词,无义。(15)子都:春秋时代美男子。(16)刍豢(huan):泛指家畜。 食草家畜如牛羊称刍;食谷家畜如猎狗称豢。

【译文】

孟子说:“丰收年成,少年子弟多半懒惰;灾荒年成,少年子 弟多半横暴,不是天生资质这样不同,而是由于外部环境使他们 的心有所陷溺。以大麦而论,播种后用土把种子覆盖好,同样的 土地,同样的播种时间,它们蓬勃地生长,到了夏至时,全都成 熟了。虽然有收获多少的不同,但那是由于土地有肥瘠,雨水有 多少,人工有勤惰而造成的。所以凡是同类的事物,其主要的方 面都是相似的,为什么一说到人就发生疑问了呢?圣人,与论 是同类的人嘛。所以龙子说:‘不用知道脚的长短去编一双鞋, 我也知道是绝不会编成一个筐子的。’草鞋的相近,是因为天下人 的脚都大致相同。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易牙就是先掌握 了我们的共同嗜好的人。假如口对于味道,每个人都根本不同,就 像狗、马与我们完全不同类一样,那么天下的人怎么会都喜欢易 牙烹调出来的味道呢?一说到口味,天下的人都期望做到易牙那 样,这说明天下人的口味都是相近的。对耳朵来说也是这样,一 提到音乐,天下的人都期望做到师旷那样,这说明天下人的听觉 都是相近的。对眼睛来说也是这样,一提到子都,天下人没有不 认为他美的。不认为子都美丽的,是没有眼睛的人。所以说,口 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睛 对于颜色,有相同的美感。一说到心,难道就偏偏没有相同的地 方了吗?心相同的地方大哪里?在理,在义。圣人不过就是先掌 握了我们内心相同的东西罢了。所以理义使我的心高兴,就像猪 狗牛羊肉使我觉得味美一样。”

【读解】

我们都有共同的人性。

物质享受如此,精神享受也如此。

说到底,还是“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发挥。

孟子这段话,成为二十世纪中叶理论界讨论“共同人性”。 ‘共同美”的主要依据之一。这恐怕是孟子本人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罢。 孟子本人则只知道刍拳悦口,理义悦心,说得亲切生动,有 滋有味, 令人真想亲口尝一尝那理义到底是什么滋味。

然而,美苦众生,凡夫俗子又有几人真能像圣人那样亲切体 味到理义之乐如口福之乐一样呢?

因为,理义之乐与口福之乐的确是有所不同的。“理义之悦我 心”所涉及的,实际上是道德判断的方面,是精神满足的问题;而 “刍豢之悦我。”所涉及的,实际上是感官知觉的方面,是物欲满 足的问题。前者是抽象的精神的,后者是具体的物质的,是两个 不同领域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这大概正是孟子所疏忽的地方 罢。

当然,说他有所疏忽,并不意味着他所说的一切都没有了道 理。事实上,只要不推到极端,不说得那么绝对,共同的人性也 罢,共同的审美感觉也罢,都的确是存在的。至于说共同的口味, 共同的听觉,共同的对于美人的欣赏和喜爱,那更是人之常倩,无 可辩驳的了。关键是我们在承认这些共同性的同时,也要承认个 体的差异,承认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样才相于把自助。 没有退路的被动位置上,把有道理的说法都变成没有道理的了。

篇五:操则存,舍则亡

【原文】

孟子曰:“牛山①之木 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②也,斧斤伐之, 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③,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④之生焉, 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5)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 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 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6)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7) 之所为,有梏亡之矣(8)。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人无时,莫知其乡。’(9)惟心之谓与?”

【注释】

①牛山:齐国首都临淄郊外的山。②郊:此处作动词用,在……郊. 大国:即大都市,指临淄。③息:生长。④萌蘖(nie):新枝嫩芽。 (5)濯濯(Zhuo):没有草木,光秃秃的样子。(6)平旦:黎明,天刚亮 时.(7)旦昼:第一天。(8)有:同“又”。梏(gu):拘禁,束缚。梏 亡指因受束缚而消亡。(9)乡:乡里,“居”的意思。

【译文】

孟子说:‘牛山的树木曾经是很茂盛的,但是由于它在大都的郊外,经常遭到人们用斧子去砍伐,还有够保持茂盛吗?当然,山上的树木日日夜夜都在生长,雨水露珠也在滋润着,并非没有清枝嫩芽长出来,但随即又有人赶着牛羊去放牧,所以也就像这 样光秃秃的了。人们看见它光秃秃的,便以为牛山从来也不曾有 过高大的树木,这难道是这山的本性吗?即使在一些人身上也是如此,难道没仁义之心吗?他们的放任良。心失去,也像用斧头砍 伐树木一样,天天砍伐,还可以保持茂盛吗?他们日日夜夜的生息,在天刚亮时的清明之气,这些在他心里所产生出未的好恶与 一般人相近的也有那么一点点,可到了第二天,他们的所作所为,又把它们窒息而消亡了。反复窒息的结果,便使他们夜晚的息养气不足以存在了,夜晚的息养之气不足以存在,也就和禽兽差不多了。人们见到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和禽兽差不多,还以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过天生的资质。这难道是人的本性如此吗?所以,假如得到滋养,没有什么东西不生长;假如失去滋养,没有什么东西不消亡。孔子说过:‘把握住就存在,放弃就失去;进出没有一定的时候,也不知道它去向何方。’这就是指人心而言的吧?”

【读解】

还是说性本善,只不过侧重于后天的滋养保持一方面罢了。

人性虽然本来善良,但如果不加以滋养,而是放任良心失去, 那就会像用斧头天天去砍伐树木一样,即便是再茂盛的森林也会被砍成光秃秃的。而一旦良心失去,心灵失去把持,还会以为原本就不存在。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心灵的故乡在哪里呢?

现代人惶惑不安,不就正在到处寻找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故乡吗?

问圣人,圣人也只是回答“操则存,舍则亡”,至于它什么时候出入,故乡在哪里,圣人也“莫知其乡。”

实际上,按照孟子翻来覆去的阐述,精神的家园或故乡根本就无它处可寻,而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就在我们自己的本性之 中。

所以,关键是自我把持,自我滋养,加以发扬光大,而不要到身外去寻求。

一句话——“还是回家种自己的园地要紧!” 伏尔泰笔下的老实人如是说。

篇六:一暴十寒与专心致志

【原文】

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②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奔③之为数④,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奔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奔秋诲二人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奔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弓缴(6)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①或:同“惑”。②暴(pu):同“曝”,晒。③奔:围棋。 (4)数:技术,技巧。⑤鸿鹄(hu):天鹅。(6)缴(zhuo):系在箭上的 绳,代指箭。

【译文】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 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 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读解】

这里所说的王,赵歧注为齐王,指当时有人怪齐王不明智而 孟子不曾辅佐,孟子因此而作解释。

一暴十寒,或者如俗语所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努力少,荒废多,很难奏效。因此,贵在坚持,责在有恒心。

世间万事莫不如此。即以生活小事而论,无论是练习写毛笔字,写

至于孟子所举到的围棋,在他的那个时代也许的确只是雕虫小技,但在我们今天,可已是了不得的盛事了。所谓“旷代棋王”,所谓“棋圣”,其桂冠已大有与圣人比肩之势。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题内的话就很简单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这在今天,已是小学生都能明白的道理。古令通则,放之四海而皆准。

不过,孟子这段话说得非常生动形象,理应入选小学

篇七: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原文】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①也。如使人 所欲莫甚于生,则几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 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 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②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③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④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 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⑤我与?乡(6)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①辟:同“避”。②豆:古代盛羹汤的器具。③呼尔:轻勇地呼 喝。④蹴(Cu)尔:以脚践踏。⑤得:通“德”,这里指以我为德, 即感激的意思。⑤乡:同“向”,向来,一向,从前。

【译文】

孟子说:“鱼是我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喜欢吃的;如果不两样都吃,我就舍弃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想拥有的,正义也是我想拥有的;如果不能两样都拥有,我就舍弃生命而坚持正义。生命是我想拥有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使我想拥有的,所以我不愿意苟且偷生;死亡是我厌恶的,但是还有比死亡更使我厌恶的,所以我不愿意因为厌恶死亡而逃避某些祸患。如果让人想拥有的没 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只要是可以活命,什么事情于不出来呢?如 果让人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只要是可以逃避死亡的祸患,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但也有些人,照此做就可以拥有生命, 时照此做;照此做就可以逃避死亡的祸患,却不照此做。由此 可知,的确有比生命更使人想拥有的东西,也的确有比死亡更使 人厌恶的东西。这种心原本不只是贤人才有,而是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保持它罢了。一篮子饭,一碗汤,吃了便可以活下 去,不吃就要饿死。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人虽然饿着肚子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踩踏后再给人吃,就是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可是现在,万钟的傣禄却有人不问合乎礼义与否就接受了。万钟 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奉养以及我 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吗?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妻妾的奉养而接受了;过去宁肯死亡都不接受的,现在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我而接受了。这些不是可以停止的吗?这种做法叫做丧失了本性。”

【读解】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鱼与熊掌”的确是我们的生命历程中经常遇到的二难选择。

大而言之,想名又想利;想做官的权势又想不做官的潇洒自由。

小而言之,想读书又想打麻将;想工作又想休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之所以难,难在舍不得,难在那不可得兼的东西都是“我所欲也”,甚至,也是人人所欲的。不然的话,也就没有什么可难的了。

生于朗朗乾坤、太平盛世,似乎已没有生与义,生命与爱情与自由的不可得兼了,这是幸事。不过,面对滚滚而来的经济洪流,义与利的二难选择却恒常悬在我们的面前了——

利,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什么而取什么呢?

至于孟子所说“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则是所谓“不吃嗟来之食”的问题。这有《礼记檀弓下》的一个故事可以佐证:

齐国遭到饥荒,黔敖准备了食物在路边赈济饥民。一个人饥饿不堪地走过来了,黔敖连忙左手端饭,右手端汤冲那人喊道: ‘嗟!来食!”那人瞪着眼睛对黔敖说:“我正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尽管黔敖再三向他道歉,那人仍然坚决不吃,直到饿死。

其穷棒子精神如此! 因为——“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这算不算是“舍生而取义”呢?

篇九: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原文】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1)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注释】

①放:放任,失去。

【译文】

孟子说:“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大道。放弃了大道不走, 失去了本心而不知道寻求,真是悲哀啊!有的人,鸡狗丢失了倒晓得去找回来,本心失去了却不晓得去寻求。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读解】

现代人寻找失去的灵魂。

这是二十世纪文学、艺术、哲学所津津乐道的时髦主题之一。

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年前,亚圣孟子就已呼声在前,要求我们寻找自己失去的灵魂(本心)--仁爱之心、正义之道了。时过境迁,孟子的呼唤与我们今天文学、艺术、哲学的现代追求还有没有相通之处?他的呼声还能不能响越百代,发聋振聩于当代国人呢?

篇十:忧指忘心,舍本逐末

【原文】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①,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2)也。”

【注释】

①信:同“伸”。②不知类:不知轻重,舍本逐末。

【译文】

孟子说:“现在有人,他的无名指弯曲而不能伸直,虽然并不疼痛,也不妨碍做事情,但只要有人能使它伸直,就是到秦国、楚国去,也不会嫌远,为的是无名指不如别人。无名指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叫做不知轻重,舍本逐末。”

【读解】

儒者的确是心灵美的呼唤者、卫道者。我们在孟子这里就可以看到,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着这个主题。

忧指忘心,当然是不知轻重,舍本逐末。究其原因,则有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指不若人,一目了然,无所藏匿(戴手套终不是办 法);心不若人,抽象无形,可以伪装(虽然总有暴露的时候)。

第二,指不若人,标准清清楚楚,无可辨驳;心不若人,难以有所度量,甚至可以自欺欺人。

所以,指不若人,羞愧难当,莫说秦楚之路,就是飞越太平洋也在所不辞,只要能去其耻辱。心不若人,不以为耻,甚至反以为荣,又有何秦楚之路可去呢?

篇十一:饮食之人,养小失大

【原文】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 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 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 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 檟①,养其樲棘②,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后背,而不知 也,则为狼疾③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 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④为尺寸之肤哉?”

【注释】

①檟:梧桐。檟(jia):即楸树,也是一种木质很好的树。②樲(er )酸枣。棘:荆棘。③狼疾:同“狼藉”,昏乱,糊涂。④适。通 啻”(Chi),仅仅,只。

【译文】

孟子说:“人对于身体,哪一部分都爱护。都爱护,便都保养。 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爱护,便没有一尺一寸的肌肤不保养。考 察她护养得好不好,难道有别的方法吗?不过是看他注重的是身 体的哪一部分罢了。身体有重要的部分,有次要的部分;有小的 部分,也有大的部分。不要因为小的部分而损害大的部分,不要 因为次要部分而损害重要的部分。护养小的部分的是小人,护养 大的部分的是大人。如果有一位园艺师,舍弃梧桐楸树,却去培 养酸枣荆棘,那就是一位很糟糕的园艺师。如果有人为护养一根 指头而失去整个肩背,自己还不明白,那便是个糊涂透顶的人。那 种只晓得吃吃喝喝的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鄙视,就因为他护养了 小的部分而失去了大的部分。如果说他没有失去什么的话,那么, 一个人的吃喝难道就只是为了护养那一尺一寸的肌肤吗?”

【读解】

那失去了的“大的部分”到底是什么呢?孟子在这里没有明说。不过,从他在其它地方所说的来看,我们知道,那就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滕文公上》)的“教”,也就是孔子所 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论语阳货》)的“用心”。也就是说,这里所说的“饮食之人”就是“近于禽兽”的人了。

赵歧注《孟子》说:“只晓得吃喝的人之所以受到人们鄙视; 是因为他保养口腹而失去道德。如果他不失道德,保养口腹也没 有什么不好。所以,一个人吃喝不仅仅是为了长一身细皮肥肉,也是为了培养仁义道德啊!”

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对于“细皮”的护养已到了登峰造 的地步,不仅自己全心护养,而且还求助于美容师和不断“新登场”的千奇百怪的美容护肤霜。

对“细皮”的追求已如此,而肥肉却是谁也不愿意长的了。可是,既不愿意长肥肉,又舍不得口腹之乐,于是便有减肥精减肥茶减肥霜减肥操大行其道了。这才真正是“难矣哉!”

与其减肥,不如“养大”,不如有所“用心”。

篇十二: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

【原文】

公都子问曰:“钧①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 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②者。先拉乎 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注释】

①钧:同“均”。②我:泛指人类。

【译文】

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这 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注重身体重要部分的成为君子,注重身体次要部分 的成为小人。”

公都子说:“同样是人,有的人注重身体重要部分,有的人注 重身体次要部分,这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眼睛耳朵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被外物所蒙蔽, 一与外物相接触,便容易被引入迷途。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 力,一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得不到。这是上天特意赋予我 们人类的。所以,首先把心这个身体的重要部分树立起来,其它 次要部分就不会被引入迷途。这样便可以成为君子了。”

【读解】

这一章正好可以作为上一章的补充。上一章是从否定的方面 达了“养小失大”的害处,这一章则从正面来说怎样树立“大”的 问题。而且,所谓“大”“小”也很清楚了;“心”是体之大者,也 是体之贵者;其它器官如眼睛、耳朵等都只是体之小者,体之贱 者。所以要树立心的统帅作用,只要心的统帅作用树立起来,其 它感官也就不会被外物所蒙蔽而误入歧途了。

单就本章内容来看,其中最突出的仍然是对心的重视,所谓 “心之官则思”成为了后世的名言,“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更 是强调了思考对人的重要性。联系到本篇所记载孟子对于人与动 物区别的一系列论述来看,这里所说的“此天之所与我者”实际上正是用“心之官则思”这一人类所独有的特点来划分人与动物 协限,弘扬心灵的思考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

本章另一点值得重视的是心与耳目等感官的关系问题。耳目等感官由于不会思考,所以容易为外物所蒙蔽,心由于会思考,所 以不容易为外物所蒙蔽。(当然,“思则得之”,思考了就会这样; “不思则不得”,如果你不思考,心也只是一种摆设,不起作用。) 所以,只要“先立乎其大者”,把心树立起来了,“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其它次要的部分,比如耳目等感官就不会被外物所夺, 所蒙蔽了。我们看到,这实际上已接触到所谓感觉与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问题,我们在前面曾经说过,孟子的整个学 说,具有非常浓厚了心理学色彩。所以,他虽然不可能提出感觉与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这些现代性的概念,但他对它们的 实质有所把握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至于他把“心”作为思考的器官,而没有发现“大脑”这个 新大陆,则是传统性的认识局限,不是他个人所能超载的了。事实上,作为传统性的习惯,我们今天在语言运用中也仍然把 “心”作为思想器官的代名词,又何况在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时代呢?

篇十三:“天爵”与“人爵”

【原文】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①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注释】

①要(yao):即“邀”,求取,追求。

【译文】

孟子说:“有天赐的爵位,有人授的爵位。仁义忠信,不厌倦地乐于行善,这是天赐的爵位;公卿大夫,这是人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水到渠成地获得人授的爵位。现在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其目的就在于得到人授的爵位;一旦得到人授 的爵位,便抛弃了天赐的爵位。这可真是糊涂得很啊!最终连人授的爵位也必定会失去。”

【读解】

所谓“天赐”只是一种比拟性的说法,天爵实际上是精神的爵位,内在的爵位,无需谁来委任封赏,也无法世袭继承。人爵则是偏于物质的、外在的爵位,必须靠人委任或封赏或世袭。

说穿了,天爵是精神贵族,人爵是社会贵族。

时代发展到民主的今天,社会贵族(至少在名份上)已日趋消亡,而精神贵族(按照我们这里的特定含义,而不是通常的意义)却长存。

回过头来说,孔、孟又何尝不是他们时代的精神贵族呢?

“忠信仁义,乐善不倦。”

这样的精神贵族,即使是在我们这个平民化的时代,是不是也多多益善呢?

篇十四:杯水车薪,应怪自己

【原文】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械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①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注释】

①与:助。

【译文】

孟子说:“仁胜过不仁,就像水可以灭火一样。但如今奉行仁道的人,就像用一杯水去灭一车柴草所燃烧的大火一样;灭不了,没说是水不能够灭火。这样的说法正好又大大助长了那些不仁之徒,结果连他们原本奉行的一点点仁道也必然会最终失去。”

【读解】

兵法说:“知已知彼,百战百胜。”

杯水车薪,自然是无济于事。不审时度势,反省自己是否尽到了努力,而是自以为火不可灭,灰心丧气,放弃斗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实际上是助纣为虐。

所以,当不能取胜的时候,应自知努力不够而加强力量,改杯水车薪为桶水车薪、池水车薪,最好是再加上水龙和其它现代加灭火器。如此一来,莫说是车薪,就是你一屋子的薪所燃烧的熊熊烈火也照灭不误。

不信,你拨119咨询去。

篇十五:大匠诲人,必以规矩

【原文】

孟子曰:“到之教人射,必志于彀①,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注释】

①志:期望。彀(gou):拉满弓。

【译文】

孟子说:“界教人射箭,总是期望把弓拉满,学的人也总是期望把弓拉满。高明的工匠教人手艺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学的人也就必定依照一定的规矩。”

【读解】

这正是《离娄上》所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的意思。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

没有规矩,教师不能教,学生无法学。

小至手工技巧,大至安邦定国,治理天下,凡事都有法则可依,有规律可循。

因此,一定要顺其规律,不可停逆而行。如果悖逆而行,就会出现“上无道楼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离娄上》)那样的情况,天下大乱。所以,规矩绝不是小问题。大家都应该自觉遵守,从清洁卫生、交通规则等身边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