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嫦娥》)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陆龟蒙.《中秋待月》)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元好问.《倪庄中秋》)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苏轼.《水调歌头》)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朝代:唐代
作者:皮日休
原文: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如此的好诗,读了心清气爽,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注释
天竺寺:今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
桂子:特指为桂花,本质是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实。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作者: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此诗运用了比喻,联想的修辞手法, 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
“玉颗珊珊下月轮”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交待了诗人所处的时间是中秋之夜,奠定了全诗是充满了轻松,了联想的基调。
“殿前拾得露华新”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桂花的颜色洁白而新鲜,阐述了诗人是享受中秋之夜的景色的,也表明了诗人此时在人生道路上是顺畅的'。
“至今不会天中事”通过传说透露出了诗人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阐述了诗人是热爱自然,怜惜自然的。
“应是嫦娥掷与人”感叹到桂花飘落是因为传说中的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通过丰富的联想,烘托出诗人是拥有包含万事万物的心境的。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 辛弃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晏殊 《中秋月》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 元好问 《倪庄中秋》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 米芾 《中秋登楼望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 苏轼 《中秋见月和子由》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 陆龟蒙 《中秋待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 《静夜思》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李商隐 《嫦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 《望月怀远》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 刘禹锡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李商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东坡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齐已.《中秋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陆龟蒙.《中秋待月》)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元好问.《倪庄中秋》)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李商隐.《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中秋节诗词名句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
月》)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