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清代名人名言大全 正文

清代名人名言大全

时间:2024-09-25 03:28:17

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下面是书法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1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2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3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3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3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3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3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3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4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42、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4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4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48、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50、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5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

5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5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5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55、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临池心解》

56、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张怀谨

57、拳要打,字要练。

5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刘熙载《艺概》

59、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60、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61、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62、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

63、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六体书论》

64、字怕练,马怕骑。

65、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附:如何学习书法

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字上去填写。

摹帖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字,用透明而不透墨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轮廓,用极细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来龙去脉,揣摩它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基础上,对帖字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要求去写,有一定规范和约束。摹帖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笔意,而易失古人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

时代呼唤战争而不是和平。

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

日本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思想家 池田大作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

古罗马历史学家 萨卢斯特

不能用和平取得的东西,就用拳头来取。

德国元首 纳粹党党魁 希特勒

昨夜的暴风雨用金色的和平为今晨加冕。 和平的名言

印度诗人,作家,哲学家,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泰戈尔

真理才是生命之光,斗争才是和平之母……

当代诗人 郭小川

和平使人民更加幸福,但也使人变得虚弱。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英国诗人 勃朗宁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

德裔瑞士作家 海塞

德国元首 纳粹党党魁 希特勒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 和平名言

韦格蒂乌斯

“正确”比“和平”更珍贵。

美国第28任总统 托·伍·威尔逊

我们只能用武器来保卫和平。

德国元首 纳粹党党魁 希特勒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

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

没有好战争,也没有坏和平。 和平的名言

中国好声音选手哈林庾澄庆导师队 王韵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唐·杜甫《昼梦》。息:停止。横:指态度粗暴蛮横。索:讨,征。这两句大意是:什么时候才能消除战乱,让老百姓安心种田,普天下再没有虎狼之吏横征暴 敛,残酷地向老百姓搜刮钱财呢?当时社会,广大人民一方面饱受战乱之苦,一方面为苛捐杂税所逼迫。诗人每天睁开眼睛,所能看到的不是百姓躲避战乱、颠沛流 离的苦况,就是百姓被敲门打户、催租逼债的惨象,只有在睡梦中,才能有片刻的安宁。因而诗人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看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从事正常的生产 劳动,不再胆战心惊地被敲榨勒索。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社会理想,表达丁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可用于表现封建社会广大人民对和平安定、宁静富足生活的向 往与憧憬。

唐代诗人 杜甫 《昼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唐·杜甫《洗兵马》。挽:牵引。天河:银河。甲兵:铠甲和兵器,这里泛指武器。这两句大意是:怎样能得壮士挽来天河水,彻底洗净各种武器,永远不再使 用呢?诗人目睹了战乱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巨太灾难,因而希望能有一天洗净甲兵,捎灭战争。作者在这两句中驰聘想象,用浪漫主义的手挂表达了他这种兵甲不 起,干戈永消的强烈愿望。可引用以抒发战乱之世人们渴望和平安定的意愿。

唐代诗人 杜甫 《洗兵马》

膏得锊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唐·杜甫《蚕答行》,焉得:怎样才能得以。甲:泛指武器。选两句大意是:怎样才能把天下所有的兵器都熔化掉铸成农具。使每一寸荒地都得到开垦耕种呢? 诗人痛感当时社会动乱、战争频仍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强烈希望能有一天永远消灭战争,使老百姓安居乐业,从事农桑生产。可用于表达战乱之世人 民对消灭战争,恢复和平的愿望。

唐代诗人 杜甫 《蚕答行》

安得普天休战伐,不令竹箭困输供。

明·刘基《会稽》。竹箭:用竹子制作的'箭。困:匮乏。输供:运输供应。这两句大意是:怎样才能使普天之下都停止战争,不使人们为赶制军需的竹箭而感到难以应付。两句表现了怒恨战争,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与杜甫名句“安得壮士挽天河,洗尽甲兵长不用”同一机杼。

明朝开国功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刘基 《会稽》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 和平名言

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 和平名言

美国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富兰克林

为了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了太空。

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杨利伟

人类在永恒的斗争中壮大,在永恒的和平中毁灭。

德国元首 纳粹党党魁 希特勒

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

《旧约全书》 《旧约全书》

和平不是一厢情愿和单相思,更不是对合理战争的回避。 和平的名言

军事战略专家 戴旭

我们不能让和平的诚意和主张,变成别人束缚我们的绳索!

军事战略专家 戴旭

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而奉献。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 松下幸之助

恶德——不和、战争、悲惨;美德——和平、幸福、和谐。

英国诗人 雪莱

做人要正直无欺,真实无伪,又要温厚和平,勿太梭角峭厉。

清代理学家 陆陇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炎武

3.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5.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

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

7.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8.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出师表》

10.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引自《进学解》

12.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引自《训学斋规》

13.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14.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引自《潜夫论赞学》

15.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引自《朱子语类大全》第10卷

1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篇》

17.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1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韩愈

19.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

20.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

21.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2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经》

23.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

2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25.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论语。子罕》

26.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引自《韩非子喻志》

27.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王充(东汉哲学家)引自《论衡别通篇》

28.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引自《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29.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引自《岳阳楼记》

30.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张孝祥(南宋词人)引自《论治体子甲申二月九日》

3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轲(战国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孟子滕文公下》

32.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荀况

3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清代政治家)

3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引自《郑板桥集》

35.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南宋女诗人)引自《乌江

36.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学记》

37.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38.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引自《盐铁论。制议》

39.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40.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41.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42.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孔丘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4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周易乾》(秦汉前儒家经典)]

44.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4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6.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4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4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9.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1.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2.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5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54.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番传》

55.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56.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57.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