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不求回报的付出的佛家名言 正文

不求回报的付出的佛家名言

时间:2024-09-24 11:28:27

经典佛家人生哲理语录一

1、幸福在于心灵的净化,而人们内在的心灵没有被净化,是因为人们只注重外在的物质生活水平。

2、知足常乐、心存感恩,才会产生幸福感,从而让内在心灵得到净化。

3、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4、真正学习佛法并能够受用,就一定要看到,佛法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用来对治我们这颗心的。

5、世间的无常源于内心。

6、世间的一切一定是无常的,快乐的时光会过去,痛苦的时光也会过去,你只要习惯了就没有什么了不起。

7、无论外在的世界赋予你多少压力,只要认识到它们的真相都是无常的,并以接受无常这样一种心态,那么就能坦然面对。

8、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们面对的这一切痛苦的遭遇都是正常现象;而且这一切遭遇的来源却是我们的内心。

9、业因和业果的这种关系,实际上是根源于我们的内心深处。

10、西方极乐世界是随念所成的,没有一点让你讨厌的地方,但他是一个完全满足我们内心要求的世界。

11、人们之所以造成内心的痛苦,是源于心灵上的不健康。

12、能使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的方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13、心能够产生业风,而业就是风。当我们的心到了,风也就到了。

14、只要你确信你绝对不会那样死,确信你绝对不会活着很难受,你就会很安心地活着,这便是信念的力量。

15、当战胜了自己内心的烦恼时,无论对待哪一位众生,你都能够给予他们慈悲和智慧。

16、佛法中所倡导的所有修行法门都告诉我们要往好的地方想,即心有所想,想有所成。

17、天台的止观是通过让我们去感受心灵像虚空一样无所得的空观,以及像佛菩萨的净土一样庄严的缘起世界,从而回归性空不二的中道,圆融自在。

18、“即心即佛”,无论是妄想的心也好,不妄想的心也好,凡夫起心动念的这颗心就是佛的心,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19、如果你敢于承担,无论是妄想或不妄想,这颗心一定是跟佛一样的 。

20、金刚妙慧眼扫荡一切妄念执情,定将身心世界一眼看透。

经典佛家人生哲理语录二

1、爱的升华为慈悲,慈悲的升华为大慈大悲。

2、不带执著的爱,是唯一不夹杂恐惧的爱,这种爱才是清净的。带有执著的爱是枷锁,蕴藏了情绪的狂浪,往往制造一种看不见的铁链。

3、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4、“爱”最伟大之处,就是打开了人生的视窗。

5、没有能力爱人比没有人爱更可怜。

6、爱是学习付出,也是学习接受。

7、如果仇恨是一种疾病,爱是唯一的解毒剂。

8、依戒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9、一切苦的主要原因,源于自我珍爱的心,它的解药就是珍爱别人。

10、最甜蜜的声音,是仁慈的话,它永远带来阳光。

11、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一切。

12、无私的爱是最美的礼物。

13、向诸生物,恒起悲心,拔其苦;恒起慈心,与其乐。

14、吾爱万物而无遗,此即开悟之道。

15、有了了解,才能有爱,有慈悲。爱与了解是一体的。

16、是亦众生,与我体同;应起悲心,怜彼昏蒙。善劝世人,放生戒杀;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17、慈悲心的另外一种是“爱”的表现。无我的爱,才是真正充满慈悲心的“爱”,不求回报的“真爱”。

18、最勇敢的人,也就是最温顺的人,所以,唯爱人者方有大勇。

19、生命无法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20、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没办法去爱他人的。

经典佛家人生哲理语录三

1、所谓佛法本来就是宇宙自然法则,是客观存在的,决不是佛陀制造出来的。

2、人生的意义应该就是利人,利人的范围越大,时间越长,那么你这个人生价值就越大。

3、所谓菩萨精神,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4、佛陀提出来的四宏誓愿,第一句是目标: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了要度众生,必须先断除烦恼。修学法门,圆成佛道,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提出的。

5、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各种因缘合和而生,因缘分散而灭。

6、我们这个生命也不是突然出现的,也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许多条件相互依存而产生的。

7、因果网络是互相依存的,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也没有一个绝对的边缘,所以世间一切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靠而生存,没有单纯存在的东西,人也是一样。

8、佛教认为“四大”不协调就会生病,四大一分散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

9、一个人的命运就是善恶业报的体现,佛教不讲“命运”,而强调因果。

10、往生的目的是度众生,成佛的目的也是度众生。

11、学佛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成佛,这一点是佛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

12、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

13、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固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

14、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 ,必须专修,不能杂修。

15、学修佛法,不同于研究世间学问,而是一经通一切经通。

16、我们这一生,真正要想往生,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是一个“专”字,没得别的诀窍,就是专。

17、佛告诉我们的法门,每一个法门都可以使我们到达涅槃彼岸。

18、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相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19、佛法以人为本位,学佛先学做人。

20、做人从家庭开始,从起心动念下手,从日常生活做起。

佛语经典语录90句

1、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

2、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3、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4、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5、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6、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7、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8、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

9、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10、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1、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12、一切如来本起因底,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13、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14、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常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5、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6、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7、(一生的行为)人一生的行为,不管是善是恶,皆由时间所累积。

18、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19、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20、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21、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22、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23、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24、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25、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26、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27、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恭祝新年快乐日日精进!

28、(感恩试练)若有人扯后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

2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30、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31、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32、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34、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35、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6、(无条件地奉献)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37、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38、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39、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

40、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41、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42、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43、(清水之爱)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44、把握好每一个念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便是最好的表现;希望你生命的每一刻都能自在吉祥!

45、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46、坦然地接受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47、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48、(真正的洒脱)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49、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50、(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51、愿佛光普照,法喜充满!愿三宝加持,福慧双收!更上一层楼,早登无上觉!时时心清净,日日事吉祥!

52、愿佛法的人生伴随你,观音的慈悲充满你,文殊的智慧带领你,地藏的愿心加持你,普贤的行愿成就你!

53、梦想是一个幸福的念想,想着想着就快乐了,它执着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个界标,代表着活力与向上。

54、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55、(愿力并行)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仅是空口谈愿,却不以实际行动表现,永远都无法满「愿」。

56、(赤裸裸地来去)人出生时,是一身赤裸裸地来;在世间忙碌了几十年,到最后也是一物不带而赤裸裸地走!

57、一粒沙里是一个大千世界,一朵花蕊就是一方净土。把无限放在你的手心上,将永恒在刹那间收藏。新年万福!

58、佛陀: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59、如果有人赞美我,赞美我的教义或赞美我的弟子,不要因而过分欢喜或得意,因为这样的反应会妨碍正确的判断。

60、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61、慈爱是积抵子,亦是积福根苗,试看哪有不慈爱的圣贤;容忍是无量福德,亦是无量福田,试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62、(真善无贪)人之所以虚偽,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也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63、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64、(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65、在找到智慧之前得先找到快乐,找到快乐之前得先找到自己。人要寻求最高的觉悟,得先明白自己和自己与时空的关系。

66、(时时心地现光明)心地若能时时现光明,与人坦诚相待,则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碍,也无需担忧别人是否不利自己。

67、我之为我完全是因为自己是什么,而不因为别人改变自己。一朵芳香的花朵不因为憎恶的人到来而改变芳香的本质而发臭。

68、高官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只求高兴就好!希望你多念一声佛,少一分烦恼!天天快乐!

69、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70、与愚同住苦,如与敌同居。与智者同住,乐如亲族。贤者智者多闻者,持戒虔诚与圣者,从斯善人贤慧游,犹如月从于星道。

71、祝福是一束清净纯美的青莲,飘着一股淡淡的花香,愿戒定的熏香去除您所有忧伤烦恼,带给你幸福清新的一天。阿弥陀佛!

72、佛说:沉默只因爱恨一朵朵,荡起的涟漪旋转爱情的执着;即使修百世方可同船渡,转读三寸经纶,终究曲终人散,往事落魄。

73、愿我三世累积的一切善根都回向与您,惟愿您速疾成就无上菩提!愿我生生世世都能作您菩提路上的助伴!恭祝新春吉祥如意!

74、有一座七宝楼阁,舒畅为地,福慧为基,悲智为梁,性空为瓦,方便为门,六度为梯,菩提为顶。让她承载着我的祝福到您身边。

75、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76、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77、(付出不求回报)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希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捨,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78、我们的心有很多种作用,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净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识作用,不令恶质的作用生出来。

79、如果有人毁谤我,毁谤我的教义或是毁谤我的弟子,千万别因此而沮丧或心情烦乱。因为这样的反应无济于事,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80、(粒米成箩)粒米成箩——将一小粒、一小粒的米集合起来,就可积成一箩米;如果因一粒米小而轻视它、漏掉它,怎能积成一箩的米?。

81、祝福是一束清净纯美的青莲,飘着一股淡淡的花香,愿戒定慧的熏香去除您所有忧伤烦恼,带给你幸福清新的一天。阿弥陀佛!新年万福!

82、(众生与人生)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83、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84、一个人要努力自求解脱,如来只是提供了修行的方法。就从禅定开始着手,真切地去做。最后终将解脱一切外在的束缚,心便得到了自由。

85、愚人的心攀缘外在,随外在的变化而起伏,怎能称自己为自己的主?智者保有自己,不因为别人的评断而改变自己的心,因此他是自己的主。

86、(学习大无畏)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87、慈悲的心念是福德的大海,包容的心量是智慧的源泉,感恩的情怀是和谐的甘露,欢乐的微笑是幸福的阳光。新年佳节,敬祝您欢喜自在,如意吉祥!

88、大海承载着佛陀的慈悲,苍穹闪烁着菩萨的智慧,愿佛前的缕缕香烟伴随幽幽的梵音,给你送去无限的祝福与祈愿:吉祥、平安、顺意、安康!佛光普照!

89、由积广大施福资,出离凡俗而成佛,往昔诸佛所未度,诸有情众我当度,我以所有救生业,及施所生诸福善,愿证佛位度世间,从烦恼中得解脱,节日吉祥。

90、中秋佳节即将来临,送你一尊白观音,愿你清静无染;送你一尊红文殊,愿你照彻法界;送你一尊黄财神,愿你妙手金银;送你一尊黑护法,愿你金刚摧魔。

1、【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茶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2、【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3、【保护心念】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瞋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4、【不毁谤同道】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5、【不求回报】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6、【不要执着小爱】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7、【道心不可断】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8、【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则

9、【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10、【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功德无量。

11、【化瞋恨为爱】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12、【及时行善】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13、【理财四分法】佛陀曾教我们理财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养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14、【菩萨行者】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15、【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16、【清水之爱】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17、【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啟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18、【缺爱症】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能祥和。

19、【人群磨练】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20、【人人都有菩萨心】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21、【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2、【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23、【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24、【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25、【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26、【无条件地奉献】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27、【心贼害人害己】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28、【行善要及时】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29、【行重】即行仪庄重,举止有节;是故「行重」则「有德」。

30、【修德】修德--是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累积而成,并抱持恒久心,于平常的言行举止中不离佛法教育;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修德。

31、【学习大无畏】行菩萨道,要经常接受考验。遇到困难与危险时,要学佛陀大无畏、大勇猛的精进精神,心无怖畏、志不退缩,不断向前迈进。

32、【言重】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鼓励人心向上,并解开众生的心结;所以「言重」则「有法」。

33、【以众人为重】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能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34、【用慈施悲】把贪念转为满足,把满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满足,还可发挥「用慈施悲」的爱心。

35、【用佛心看人】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36、【愿力并行】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仅是空口谈愿,却不以实际行动表现,永远都无法满「愿」。

37、【运动家精神】佛教徒应具足运动家的精神,只要肯精进,一定可以到达终点--佛的境界。

38、【真菩萨】菩萨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萨能做事、能说话、能吃饭,能寻声救苦随处现身。

39、【真善无贪】人之所以虚偽,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也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40、【真正的灵感】寺院中木刻、石雕的佛菩萨像,只是供我们摄心,真正灵感的佛菩萨在每个人的心中。

41、【真正的普度】真正的普度是发大心、立大愿,普爱一切众生。

42、【真正的洒脱】人生难得洒脱,要洒脱必须拥有宗教精神及人生目标,才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洒脱!

43、【众生与人生】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44、【重业轻受】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45、【注重礼仪】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礼仪,礼仪是人生最至真最美的形态。

46、【自杀的罪业】自杀所犯的罪有三:一、杀害父母所赐的身体,犯不孝罪。二、造自杀罪业。三、犯遗弃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47、【宗教的力量】宗教的力量,不仅能鼓舞人们的身心,并能带来心灵的净化。

48、【宝藏的琢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

49、【彼此感恩、行善】社会是群体的,只有一个人好或只有一个人向善还不够;希望拥有一个好家庭、好社会,就必须人人行善、彼此感恩。

50、【别让良知睡着了】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侵袭你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