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一生网 > 名言警句 > 伊凡伊里奇之死名言 正文

伊凡伊里奇之死名言

时间:2024-09-22 05:37:51

托尔斯泰传主要内容

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他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3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中止。(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死魂灵》中)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种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托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在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上周末读了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恰好,周六的知无知文化空间讲座,谌洪果老师也是解读托翁这个重要作品。

《伊凡伊里奇之死》,讲的是一位旧俄时代彼得堡高等法院的法官伊凡伊里奇,人到中年,仕途得意,家庭美满,工作得心应手,人缘口碑良好,但一场不期而至的大病,让主人公的生活发生巨变,主人公生前的最后时光,肉体疼痛加精神绝望,痛苦万分,烦躁焦躁,直到死亡前一天,神父到来,在神父的安抚下,主人公才安静离世。

读完《伊凡伊里奇之死》,有几分感慨感悟。

感慨之一是,我们须时刻警惕:庸常生活对人性的侵蚀。

小说里的主人公伊凡伊里奇,法律学院毕业,进入官场,工作认真,步步提升,得到了受人尊重的职位,薪俸很高,家庭幸福,儿女双全,业余有自己的娱乐小圈子,看起来,主人公是人生赢家。

这看似让人羡慕的生活背后,主人公的另一面:精于算计,同而不和,家庭貌合神离,私生活不检点。让我们很熟悉,主人公和我们当下生活身边的很多官僚政客,中产阶级朋友很像,钱理群先生对这类人有个定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日常生活里的多数人,沉陷于劳作,事业,家庭,期望中,庸常的生活,让我们中的大多数,忘却了人生的真正追求,也忘却了无常,变故,甚或死亡就在我们身边这个事实。光阴似箭,生命无常,一旦遇到大的生活变故,疾病,甚至面临死亡,很多人就会陷入偏执焦虑烦躁中,抱怨上帝不公,抱怨命运苛刻。

我们淡忘了先哲说过的,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或者,我们压根儿就不知晓这个忠告。

感慨之二,我们应该如何活着?是个很值得认真思索的大问题。

生活难道只有个人的事业进步,家庭美满,期望满足吗?

对此问题,先哲早已给出了指引,比如,耶稣,佛陀,孔子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的观念也值得参考:正视死亡,然后以更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活。

人生,不应只有个体自我的成长,获取个人功成名就。在死亡面前,这些个人的获取其实很渺小。很多先哲告诫我们,能够给予和付出,才是真正的成就。我们的视野,应该更开阔广博些,看看我们周边的社会,看看新闻里地球村的现状,你会惊觉,这个世界,苦难太多,可怜人太多。

还算幸福的我们,真的应该关注下我们身边的他人。

多关心陪伴父母长辈,关心子女,家庭和睦;

对有困难的同事给予些支持;

给我们居住社区的因病因残致贫的低收入人士一些关心;

关注进城务工的、从事着城市脏活累活儿的农民工工友们;

和朋友们去山区农村小学,给山里的孩子们买些文具;

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感慨之三,克服摆脱人生的虚无感,还需要宗教情怀。

按海德格尔的理论,死亡是每个人生命存在中最内在,最本己的体验,无可替代,无从借鉴,无法逃避。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会很容易陷入生命的虚无感和无意义感中。如古诗所言,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回望历史,多少英雄豪杰,王公贵族,所谓丰功伟业,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而基督教、佛教、道教这些古老宗教信仰,先哲们给我们描绘了一些美好的去处,永生的天堂,自由的极乐世界,解脱自在的生命状态。

让尘世间的我们能够有所期盼,有所追求,能够有机会实施自我救赎,而不至于沉沦和绝望。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过,宗教给人以希望,能够摆脱时间的桎梏,获得生死解脱。这个美梦让人生显得有意义,有追求,是很不错的人生观指南。

几大古老宗教还有很多教义让人心胸开朗,有爱心,不计较,更有生活智慧,让信众的生活过的更安静自在,烦恼减少,喜乐增加。

佛陀有云,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有了宗教信仰,我们会开始询问,我们能否觉悟,能否自我救赎,能否获得精神上的重生?这个学习,思考,修行的过程,会让我们不再怨恨,不再恐惧,并最终获得生死解脱的可能性。

1、作家作品: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文艺评论家。作品有《初次经历》、《象棋的故事》、《罗曼·罗兰传》、《巴尔扎克传》。本文选自《三作家》。

2、关于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19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它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 列夫托尔斯泰

2.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列夫托尔斯泰

3.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

4.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列夫托尔斯泰

5.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6.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一定法规的製约。 列夫托尔斯泰

7.我深信,再也没有比人的外表(与其说是外表本身,不如说是对外表动人不动人的信念)对于人的发展会有这样惊人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

8.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9.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列夫托尔斯泰

10.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11.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 列夫托尔斯泰

12.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列夫托尔斯泰

13.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 列夫托尔斯泰

14.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列夫托尔斯泰

15.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 列夫托尔斯泰

16.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

17.真正的爱,在放弃个人的幸福之后才能产生。 列夫托尔斯泰

18.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列夫托尔斯泰

19.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 列夫托尔斯泰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列夫托尔斯泰

20.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列夫托尔斯泰

21.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

22.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列夫托尔斯泰

23.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爱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 列夫托尔斯泰

24.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列夫托尔斯泰

25.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 列夫托尔斯泰

26.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列夫托尔斯泰

27.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28.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

29.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

30.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财产的分配与保卫占据了整个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