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读后感1
这应该是我花费时间最长的一本书,10小时42分钟。而对于同样篇幅的书,我正常阅读时间是三个小时左右。很多人问我,阅读速度为什么这么快,我总是回答:我阅读的过程就是把书中的内容直接扔到我知识体系的某个模块之内。那些我认为很好的书籍就是我知识体系缺失的那些模块,《原则》恰好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本书被无数次推荐过,而且每次去书店也必然不可能忽略,它总是在显眼的位置。然后之前一直缘分未到,即使它是一本好书,我依然对它没有兴趣。看到《原则》这个书名,内心就排斥的狠。
当我读到尾声时,将工作原则和生活原则整理成思维导图推荐给朋友,朋友说看到这样的内容就没有看下去的欲望,这就是我当初的想法。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来源于ray dalio自己的故事,看完他的故事我想:你就吹牛吧,有那么悬乎吗?带着要看他笑话的心态读了下来,一路读完。
有人说一千个人一千个莎士比亚,而且即使同一个人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莎士比亚。刚好在目前这个阶段,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解决目前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或许去年此时我阅读这本书可能会觉得就是一本成功学书籍,而不是现在指导手册。
厚厚的一本《原则》,其核心主线就是五步法,其他都是五步法的工具和方法。非常神奇的是这么厚厚一本书,几乎所有的原则在我读完后我就记住了。我正如ray dalio的原则,我们要从高处俯视看问题,跳出来看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我觉得它打开了我的思路,让我知道还可以这样,还可以那样。当然也如ray dalio所说,每个人后面都有故事,所以读完要小心哦!
《原则》读后感2
《原则》这本书读完有一段时间了,一是自己有点懒,二是书的内容有点宏大,好像抓不到重点,所以拖了一周多的时间才写一些读书感受。
作者是瑞·达利欧(RayDalio),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于他独到的投资准则改变了基金业,美国CIO经理人杂志称其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1、内容梗概
书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业,创业失败,人生低谷,然后再次创业,得到回报;第二部分讲述生活中的原则;第三部分讲述工作中的原则。如果让我说整本书的最大收获,我想结论是高效生活,高效工作,有效率、质量的过一生。
2、大体感受
对于生活,要独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现状是什么样的,然后如何去做呢。在思考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想要做到高效,要学会做最优抉择,评估和诊断现状,头脑开放的思考,在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要让人脑情绪部分控制我们,让我们有太多畏难情绪,进量去理性思考,理性看待困难,并且思考应对措施和改进。
对于工作,一是打造宗教般的文化,透明开放,并且让员工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且有意义的工作;二是工作流程化、机制化,并且在更高的层面去观察思考流程、机制,不断的反馈优化。
对于工作部分,再分享三个小点:
A.对于错误的态度。可以接受错误,不能接受一错再错,员工做一些事情,犯错误可以尽量避免,但总会发生的,如果不能容忍错误,会影响员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但是如果是一错再错,那态度和聪明度都有问题。
B.人各有所长,合理使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擅长的.领域,要尽量标签化员工的擅长点和性格点,匹配合适的工作,并且对于岗位,建立匹配模型,让合适的人做最有效率;对于自己,也要认清自己不擅长的地方,遇到问题的时候,去请教那么在该领域擅长的人,而不是自己聊得来的人。
C.建立反馈机制。反馈是最高效的进步方法。对于流程,要有反馈然后改进,反馈点可以来自于结果和目标的对比,深入分析,也可以看过程中的逻辑方法,修正;对于个人,要经常自我反思,没有反馈、思考的做事情,进步很慢,就好比,有100个数字,从1—100,我需要猜出来你选了哪个数字,如果没有反馈的化,可能是1次,也可能是100次,但是有反馈的话,2的7次方是128,那么1—7次就可以猜对,大大提高效率。
《原则》读后感3
在书写本篇《原则》读后感之前,不得不承认,我并没有完整详细的理解掌握全文。不知自何时起,内心已被这个喧嚣噪杂的生活所淹没,能读的书都是一些碎片化、快餐式的所谓知识,以及各种鸡汤、方法论、情商论,仅仅是选择划个重点还是截屏罢了,沁入骨髓的还是学生时代形成的记忆,通过眼观、耳听、手写、心记再反复考试行成条件反射式的学习方法,比如记忆作者名字,在这方面不是我的强项,运用那个时代的联想方法,一个不忘本的美国老头悠闲地吃着中国的达利园小面包,一下子就记住了瑞达利欧这个名字。再读《原则》似乎又找到学生时代那种对知识的感觉,谢过老刘推荐。
《原则》作者是美国人瑞达利欧,生于1949年长岛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与共和国同岁,同样他的一生与中国交集甚多,第一部分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梳理出他清晰的成长历程,作者如此大费周章介绍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背景,我觉得更应该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用大量篇幅是为了更好的铺垫,把后续从业,创办桥水并实践人生的第三阶段做了一个良好的内在逻辑说明。
初读本书给我的印象更多像本哲学与方法论的结合体。开篇直指原则的本质是根本性的真理,是行动的基础,与《道德经》开篇之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合我们如今所处的环境,错综复杂、处处喧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何能够妥善安排,离不开一个行事原则,实事求是抓住事物本质,起身追马,不如退而种草。
生活充满重复,工作熟能生巧,相似的事情也是不断出现,前人们总结的各项风俗习惯,道德法令,以至于器物制作,工程繁浩,简而化之都是总结原则的体现,不断整理形成路径,随着积累发展,逐渐辩证优化原则,使之与所处的生产力水平所匹配,后来者居上就由此而来,不可想象一个没有原则,没有积累的蛮荒会是什么样子。
由于本书更像是一部生活工作使用手册,凝聚了作者一生的阅历与工作经验,有作者所处环境,人生阶段的独特性,死记硬背不是我的真实意图,对于书中所提的工作方法,防范措施,在到达那个人生阶段前夕来体会遵守可能效果更佳,在此我更愿意分享一些具体理念,更适应现阶段发展的观点:
1、极度求真,极度透明。一个小孩子如果在他的成长环境里爷爷奶奶讲中文,爸爸讲英语,妈妈讲西班牙语,只要多交流,用不着刻意教,他就能自然而然掌握这些语言表达方式,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几乎不可能,难道是成年人智力不如一个小孩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小孩能更加真实,更加透明,敢于张口,不怕出丑,认认真真表达自己的需求,一个极度求真,极度透明的环境更能提高学习效率,让人极度舒适。
2、创意择优,对可信度加权。在一个彼此信赖,实事求是的环境里,基本要求就是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由于每个人所处环境,性格的不同,观点必然有异,这就要求对各种创意进行选择决策,寻找那个最适合的创意。可以根据以往成绩对本事项的决策人进行权重分配,选出最优方案,最大可能避免不利影响。如腾讯公司最初在广州成都等地设立了三个微信开发团队,做同样的事情,最终广州团队胜出,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形成神一样的垄断,助力公司二次腾飞,就是典型的创意择优。
3、奉行头脑极度开放,在进行决策过程中,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是两个最大的障碍,一个有逻辑有意识的自己与一个情绪化混乱的自己不断争夺大脑的控制权,这个如同视觉障碍一样是与生俱来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个头脑封闭的人,有太多先入之见,固执较真喜欢钻牛角尖,俗话说就是油盐不进,乐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反之一个头脑极度开放的人,更愿意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乐于探索,善于听从别人的观点,敢于承认自己不会一直正确,我杭州有一个朋友,交往多年了,他就有一个习惯,凡事自己总是对的,好在比较谨慎,可依然受困于此、圈子很小,合得来的都是比较看的开的,没有利益交集很有限几个人。做一个头脑开放的人对于个人团队的发展至关重要。
4、设计机器化的模型,根据各项数据变化,通过内在逻辑进行回归分析,把决策过程做成一个美丽机器,通过此消彼长的关系嵌入模型进行决策。
5、有效决策,先了解事情本质,剔除主观情绪,综合分析眼下的形势,找到一个可信,懂行的人讨论,做农产品就不能去问一个只做国债的,做矿产的也不能请教一个做外汇的,老话叫牛头不对马嘴,想创业请教行业成功者,他告诉你的是方法,问失败者他对你讲的可能是,这个不行,不可能赚钱。
初读此书,常常流露出作者细致、谦虚、谨慎的优异品质,总是担心你读者不能完全体会他的用意,又恐怕过犹不及,处处讲究辩证法,凡事不讲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各种方法要适时、适地、适度,再次感谢作者达利欧先生,及译者,还有深圳金海龟团队,期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阅读,实践《原则》通向人生的自由王国。
《原则》读后感4
《原则》一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Dalio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和盘托出,向读者娓娓道来,我想,无论读者是谁,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大概都会从此书中受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读者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也将很不相同。我在这里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首先,要多做有意义的思考。本书一开始,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三个问题:
(1)你想要什么?
(2)现实是什么?
(3)你打算怎么做?
如果不打算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对这几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人生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必须经常思考这几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接受现实,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现实,那就需要制定出一个行动的计划,让现实逐渐向期望靠拢。我们可以短时间生活在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时间长了肯定行不通。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期望和现实往往也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我的期望总是设定得比现实高那么一点,这样我既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于因目标定的太高而气馁沮丧。
其次,是要极端诚实、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这里说的诚实,不是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根本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极端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性格如何,我们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我们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别人帮助。我们可以尝试,可以提高,可以失败,但不能伪装。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我们就很难进步,就无法拥有更加有意义和成功的人生和职业。
和多数人的观点不同,Dalio告诉我们有弱点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他没有遇见过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经历当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挫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弱点所导致的。但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够正视自己,能够克服弱点,并不会让自我感觉阻碍自己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们的弱点会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业绩上。在市场面前,我们的自我感觉或者面子毫无价值。比如,我们做错了方向,难道市场会顾及我们的面子问题而改变其运行方向吗?当然不会。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第三,和上面那点相关联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是不可以失败,而是该如何去面对失败,是被失败打倒,还是把失败当作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而完善自己。个人如此,机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Dalio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几十年前道琼斯指数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数目前还在指数当中,就是这个原因。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没错,但前提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
在如何面对失败的态度上,古往今来人们的分歧其实还是挺大的。我有种感觉就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对失败非常不宽容。比如,在历史上,如果是武将战败了,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比较悲惨,一般是要被军法处置的,比如被斩首。如果是文臣失败了,比如推行某种变法失败,那么等待他们的常常是身败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谴责。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历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观西方,对失败就宽容很多。比如在古罗马,战败的将军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除非有通敌卖国的嫌疑;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被重新启用,继续在战场上驰骋。古罗马人认为,败军之将从失败中学到胜利所不能带来的宝贵经验,而且军人的荣誉感会驱使他们今后去追逐辉煌的胜利。
只允许胜利而不能容忍失败还将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不敢尝试,比如当事人想尽办法掩盖失败。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智者做过很多的论述。对于我们来说,这问题非常关键。在金融市场上,失败是常态,有个说法是:长期来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经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传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达到70%,你就是上帝。
最直接的感受先写这么多。此书无疑值得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两年左右,拿出来重读一遍,每次都应该有不一样的收获。
《原则》读后感1
《原则》这本书读完有一段时间了,一是自己有点懒,二是书的内容有点宏大,好像抓不到重点,所以拖了一周多的时间才写一些读书感受。
作者是瑞·达利欧(RayDalio),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于他独到的投资准则改变了基金业,美国CIO经理人杂志称其为“投资界的史蒂夫·乔布斯”。
1、内容梗概
书的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业,创业失败,人生低谷,然后再次创业,得到回报;第二部分讲述生活中的原则;第三部分讲述工作中的原则。如果让我说整本书的最大收获,我想结论是高效生活,高效工作,有效率、质量的过一生。
2、大体感受
对于生活,要独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现状是什么样的,然后如何去做呢。在思考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想要做到高效,要学会做最优抉择,评估和诊断现状,头脑开放的思考,在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要让人脑情绪部分控制我们,让我们有太多畏难情绪,进量去理性思考,理性看待困难,并且思考应对措施和改进。
对于工作,一是打造宗教般的文化,透明开放,并且让员工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并且有意义的工作;二是工作流程化、机制化,并且在更高的层面去观察思考流程、机制,不断的反馈优化。
对于工作部分,再分享三个小点:
A.对于错误的态度。可以接受错误,不能接受一错再错,员工做一些事情,犯错误可以尽量避免,但总会发生的,如果不能容忍错误,会影响员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但是如果是一错再错,那态度和聪明度都有问题。
B.人各有所长,合理使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者擅长的领域,要尽量标签化员工的擅长点和性格点,匹配合适的工作,并且对于岗位,建立匹配模型,让合适的人做最有效率;对于自己,也要认清自己不擅长的地方,遇到问题的时候,去请教那么在该领域擅长的人,而不是自己聊得来的人。
C.建立反馈机制。反馈是最高效的进步方法。对于流程,要有反馈然后改进,反馈点可以来自于结果和目标的对比,深入分析,也可以看过程中的逻辑方法,修正;对于个人,要经常自我反思,没有反馈、思考的做事情,进步很慢,就好比,有100个数字,从1—100,我需要猜出来你选了哪个数字,如果没有反馈的化,可能是1次,也可能是100次,但是有反馈的话,2的7次方是128,那么1—7次就可以猜对,大大提高效率。
《原则》读后感2
在书写本篇《原则》读后感之前,不得不承认,我并没有完整详细的理解掌握全文。不知自何时起,内心已被这个喧嚣噪杂的生活所淹没,能读的书都是一些碎片化、快餐式的所谓知识,以及各种鸡汤、方法论、情商论,仅仅是选择划个重点还是截屏罢了,沁入骨髓的还是学生时代形成的记忆,通过眼观、耳听、手写、心记再反复考试行成条件反射式的学习方法,比如记忆作者名字,在这方面不是我的强项,运用那个时代的联想方法,一个不忘本的美国老头悠闲地吃着中国的达利园小面包,一下子就记住了瑞达利欧这个名字。再读《原则》似乎又找到学生时代那种对知识的感觉,谢过老刘推荐。
《原则》作者是美国人瑞达利欧,生于1949年长岛一个富裕的中产家庭,与共和国同岁,同样他的一生与中国交集甚多,第一部分通过作者朴实的文字梳理出他清晰的成长历程,作者如此大费周章介绍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背景,我觉得更应该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用大量篇幅是为了更好的铺垫,把后续从业,创办桥水并实践人生的第三阶段做了一个良好的内在逻辑说明。
初读本书给我的印象更多像本哲学与方法论的结合体。开篇直指原则的本质是根本性的真理,是行动的基础,与《道德经》开篇之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结合我们如今所处的环境,错综复杂、处处喧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何能够妥善安排,离不开一个行事原则,实事求是抓住事物本质,起身追马,不如退而种草。
生活充满重复,工作熟能生巧,相似的事情也是不断出现,前人们总结的各项风俗习惯,道德法令,以至于器物制作,工程繁浩,简而化之都是总结原则的体现,不断整理形成路径,随着积累发展,逐渐辩证优化原则,使之与所处的生产力水平所匹配,后来者居上就由此而来,不可想象一个没有原则,没有积累的蛮荒会是什么样子。
由于本书更像是一部生活工作使用手册,凝聚了作者一生的阅历与工作经验,有作者所处环境,人生阶段的独特性,死记硬背不是我的真实意图,对于书中所提的工作方法,防范措施,在到达那个人生阶段前夕来体会遵守可能效果更佳,在此我更愿意分享一些具体理念,更适应现阶段发展的观点:
1、极度求真,极度透明。一个小孩子如果在他的成长环境里爷爷奶奶讲中文,爸爸讲英语,妈妈讲西班牙语,只要多交流,用不着刻意教,他就能自然而然掌握这些语言表达方式,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几乎不可能,难道是成年人智力不如一个小孩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小孩能更加真实,更加透明,敢于张口,不怕出丑,认认真真表达自己的需求,一个极度求真,极度透明的环境更能提高学习效率,让人极度舒适。
2、创意择优,对可信度加权。在一个彼此信赖,实事求是的环境里,基本要求就是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由于每个人所处环境,性格的不同,观点必然有异,这就要求对各种创意进行选择决策,寻找那个最适合的创意。可以根据以往成绩对本事项的决策人进行权重分配,选出最优方案,最大可能避免不利影响。如腾讯公司最初在广州成都等地设立了三个微信开发团队,做同样的事情,最终广州团队胜出,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形成神一样的垄断,助力公司二次腾飞,就是典型的创意择优。
3、奉行头脑极度开放,在进行决策过程中,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是两个最大的障碍,一个有逻辑有意识的自己与一个情绪化混乱的自己不断争夺大脑的控制权,这个如同视觉障碍一样是与生俱来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个头脑封闭的人,有太多先入之见,固执较真喜欢钻牛角尖,俗话说就是油盐不进,乐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反之一个头脑极度开放的人,更愿意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乐于探索,善于听从别人的观点,敢于承认自己不会一直正确,我杭州有一个朋友,交往多年了,他就有一个习惯,凡事自己总是对的,好在比较谨慎,可依然受困于此、圈子很小,合得来的都是比较看的开的,没有利益交集很有限几个人。做一个头脑开放的人对于个人团队的发展至关重要。
4、设计机器化的模型,根据各项数据变化,通过内在逻辑进行回归分析,把决策过程做成一个美丽机器,通过此消彼长的关系嵌入模型进行决策。
5、有效决策,先了解事情本质,剔除主观情绪,综合分析眼下的形势,找到一个可信,懂行的人讨论,做农产品就不能去问一个只做国债的,做矿产的也不能请教一个做外汇的,老话叫牛头不对马嘴,想创业请教行业成功者,他告诉你的是方法,问失败者他对你讲的可能是,这个不行,不可能赚钱。
初读此书,常常流露出作者细致、谦虚、谨慎的优异品质,总是担心你读者不能完全体会他的用意,又恐怕过犹不及,处处讲究辩证法,凡事不讲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各种方法要适时、适地、适度,再次感谢作者达利欧先生,及译者,还有深圳金海龟团队,期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阅读,实践《原则》通向人生的自由王国。
《原则》读后感3
《原则》一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Dalio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和盘托出,向读者娓娓道来,我想,无论读者是谁,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大概都会从此书中受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读者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也将很不相同。我在这里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首先,要多做有意义的思考。本书一开始,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三个问题:
(1)你想要什么?
(2)现实是什么?
(3)你打算怎么做?
如果不打算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对这几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人生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必须经常思考这几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接受现实,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现实,那就需要制定出一个行动的计划,让现实逐渐向期望靠拢。我们可以短时间生活在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时间长了肯定行不通。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期望和现实往往也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我的期望总是设定得比现实高那么一点,这样我既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于因目标定的太高而气馁沮丧。
其次,是要极端诚实、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这里说的诚实,不是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根本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极端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性格如何,我们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我们自己最清楚,
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别人帮助。我们可以尝试,可以提高,可以失败,但不能伪装。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我们就很难进步,就无法拥有更加有意义和成功的人生和职业。
和多数人的观点不同,Dalio告诉我们有弱点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他没有遇见过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经历当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挫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弱点所导致的。但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够正视自己,能够克服弱点,并不会让自我感觉阻碍自己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们的弱点会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业绩上。在市场面前,我们的自我感觉或者面子毫无价值。比如,我们做错了方向,难道市场会顾及我们的面子问题而改变其运行方向吗?当然不会。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第三,和上面那点相关联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是不可以失败,而是该如何去面对失败,是被失败打倒,还是把失败当作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而完善自己。个人如此,机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Dalio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几十年前道琼斯指数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数目前还在指数当中,就是这个原因。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没错,但前提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
在如何面对失败的态度上,古往今来人们的分歧其实还是挺大的。我有种感觉就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对失败非常不宽容。比如,在历史上,如果是武将战败了,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比较悲惨,一般是要被军法处置的,比如被斩首。如果是文臣失败了,比如推行某种变法失败,那么等待他们的常常是身败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谴责。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历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观西方,对失败就宽容很多。比如在古罗马,战败的将军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除非有通敌卖国的嫌疑;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被重新启用,继续在战场上驰骋。古罗马人认为,败军之将从失败中学到胜利所不能带来的宝贵经验,而且军人的荣誉感会驱使他们今后去追逐辉煌的胜利。
只允许胜利而不能容忍失败还将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不敢尝试,比如当事人想尽办法掩盖失败。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智者做过很多的论述。对于我们来说,这问题非常关键。在金融市场上,失败是常态,有个说法是:长期来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经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传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达到70%,你就是上帝。
最直接的感受先写这么多。此书无疑值得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两年左右——拿出来重读一遍,每次都应该有不一样的收获。
《原则》读后感4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我们的性格也不一样,原则也更不一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原则》呢?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一些在生活和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原则。网友是如何评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本离我很有距离的书,或者说是一本让我有些蒙圈的书。
读完之后,我竟很长时间不能get作者想表达的点,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反馈环,创意择优,极度透明,极度真实,可信度加权,工具量表等。
为什么说这本书让我感觉没什么收获?
因为书中大量的、不管是生活原则还是工作原则,好像都不能直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只能说通过这本书,我看到了最顶级的金融公司里的顶尖精英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往好的方向想,也是一种启蒙吧。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书名——《原则》。
这也让我一直在反思到底什么是“原则”?
我想:“原则”意味着绝对的理性,用理性的眼光去认识世界,通过将感性的、直接的经验变成一条条理性的,甚至冰冷的戒条来指导,规范我们的行为。
特别是犯错之后的反思,不要畏惧犯错,没有错误你就没有机会认识自己的不足,而更重要的是别忘了犯错之后的反省,没有反省你就不可能吸取教训从而继续成长,而最终把一条条反省之后写出来的规则就成了你为人处世的原则。
而这“原则”的价值高低取决于你反省的质量,从而决定了你今后的成就。所以,从现在开始,把建立自己的“原则”看成一项特别重要的事儿,在不断建立、更新自我原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原则》读后感5
说来有点惭愧~去年的热销书我今年才看完。
这本书适合处于各个阶段的人去阅读,不管你是学生党还是上班族亦或者是企业家。
这本书其实就讲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一个投资生涯历程的回顾,第二部分讲的是生活原则,第三部分讲的是工作原则。
这些生活原则与工作原则,其实都是来自于作者的生活,条例非常的清晰,覆盖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又非常的简明扼要!
现在脑中还一直记得作者一直在文中提到的一条生活原则:一定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作者似乎把这一条视为生活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
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了很多做到头脑极度开放的方法。但是我觉得做到头脑开放真难啊!
然后就是工作原则中,作者视为最重要的一条:极度透明,极度求真!
说来还是有些惭愧,这部分我读的懵懵懂懂……很多地方理解不是很深刻,可能是我没有全身心投入到书中吧~
但是这本书真的很不错,我觉得我十年之后再来看,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味道!
虽然这本书的翻译有些生硬,读起来有些拗口,也不想小说那样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所以读起来有些枯燥,但用心去读,不理解的句子多看几遍,再不理解就返回上一页再看一遍!所以这本书又打破了我的记录,以前看刘欣慈的《三体》看了十多个小时哈哈!然而这本书《原则》我看了38个小时多,包括我一开始听了一些部分,愿意花这么多时间是因为学到了很多,看的同时也在不断做笔记,所以这本书《原则》推荐给正在努力中的你?
《原则》读后感6
《原则》这本书在年初很火,一直打算看一下,最近终于将本书提上了阅读日程。说实话,看完后并没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有收获但与之前的期待是不符的,原因应该是目前的我还没有亲身的实践体验,而且也不会立马去用到书中的原则。
这是一本手册,作者瑞?达利欧作为全球知名对冲基金的创始人,将一生中生活和工作中的原则进行了记录和总结,桥水公司以这些原则为基石,参考、学习、执行和监督。作者在人生的晚年阶段将这些原则公开,希望能给世界带来帮助。
这本我读起来还是有点无聊乏味的,就像在读一大堆的公式定理,这很大一个原因是不太适合现阶段的我。因此不能一味追那些经典好评的书籍,适合现在的自己的书就是好书,能有收获的书就是好书。
作者如此强调原则,与作者的「把做事和投资决策的方法转化成计算机算法」强烈信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极度透明和极度公开也是希望增强公司成员的确定性,减少不确定因素,毕竟是做对冲基金,一点差错就可能导致倾家荡产。相比当下重视相关性而忽视因果关系的机器智能,作者偏爱强调强因果关系的专家系统,这也是其经历和行业所决定的。
结合自己的情况,说一些自己的感触。
当你开始建立自己的原则,并在人生历程中不断调整、加固,慢慢你就会塑造出你自己,你自己和他人都能更好地认识你,帮助你更好的做出决策。
以前面对质疑和批评,总会本能地抗拒和拒绝,希望以后以更开放和谦逊的态度去对待,不要过分在意所谓的面子和自我虚荣。
建立一种坦诚的文化,出问题时及时找到错误去修补,并找出如何避免再次重犯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去隐藏问题。
《原则》读后感7
初识《原则》这本书,在京东管理类热销榜上。翻一遍目录,深知有用、大有所用。
后来一次忘带纸质版,上微信读书搜寻,名为《原则(罗振宇跨年演讲推荐)》。故又特意去看罗振宇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20xx》,这是第二次认识《原则》。不能不说,罗振宇的演讲带些许喧哗取宠,但不妨碍带来一波崭新的思维。
罗振宇道:《原则》呈现了一个用“人生算法”驱动的生存方式,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算法就是你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
“人生算法”,我更乐意直白称为套路。这是人生的“公式”,不假思索做出更高概率的正确决断。我们有经验了,没有总结,没有套路。我们有经验了,有总结,有点套路。但记得一句话“你现在所经历以为跨不过的槛,之前或者已经有千千万万人经历过”,看瑞·达利欧跨过的经验,去总结,大有套路。
这不是对普通人虚无的成功学或鸡汤,毕竟瑞·达利欧和史蒂夫·乔布斯一样,没有比尔盖茨的IBM高管妈妈、马化腾的国企总经理爸爸、马云政商关系浓厚的艺术家族背景。他们都是真正白手起家,而区别在于瑞·达利欧把经验总结出来给世人,史蒂夫·乔布斯只留下了曾经极致的苹果。
因此,这部书对我来说是一个现实导师。记得好几次遇到困难解决不了,翻一翻,豁然开朗。“相信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打造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
我不相信努力越大就收获越大,那样的话我去搬砖能搬出世界首富。当然如果不努力,连搬砖的机会都没。而我坚信正确的方向、适合的套路是成长关键。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有了套路,相当于有了减少跌撞的“捷径”。
一生碌碌无为可怕吗?那一生都在努力仍碌碌无为呢?
《原则》提供了一套逻辑严密的、可执行的套路,瑞·达利欧希望大家要么不努力碌碌无为,要么努力并可以实现一点人生价值。
“时间就像一条河流,载着我们顺流而下,遇到需要做出决策的现实。我们停不下来,也无法避免与之相遇。我们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
《原则》读后感8
任何组织或机构若想正常运转,其工作原则必须与该机构成员的生活原则相契合。——瑞·达利欧
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员工。二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因为机构的员工塑造了机构的文化,而机构的文化决定了选用什么样的员工。优秀的机构拥有优秀的员工和优秀的文化。优秀的员工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优秀的文化不掩盖问题和分歧,而是公开妥善解决,喜欢让想象力驰骋且愿意开创先河。
首要原则是打造良好的文化。
要营造一种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意识到错误是事物演化过程中的自然连带部分。不要纠结于一时的成败,要放眼于达到目标。要观察错误模式,判断是否因缺点而引起。记住在经历痛苦后要反躬自省。知道哪些错误可以接受,哪些错误无法容忍,不要让你的下属犯不可接受的错误。
第二大原则是用对人。
之所以要用对人,是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要记住人与人存在差异,认识不同、思维不同使不同的人适合不同工作。对待你的团队要像体育界管理者那样:没人能靠一己之力单独取胜,但每个人都必须战胜对手。
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着怎样留住人。找人不仅是干份具体工作,你还要愿意与其分享你的生活。考虑薪酬时,要提供稳定性也要让人看到机会。要记住维系伟大的合作关系,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体贴和宽厚。
为了恰当地用对人,还要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属将经历个人成长。要准确地评价人,不做“好好先生”。严厉的爱既是最难给的,也是最重要的爱(因为它很不受欢迎)。要知道了解人们怎样处事和判断这种处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结果,这比了解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
瑞·达利欧将做好桥水基金的方法总结为《原则》,涵盖生活、工作、管理等方面,林林总总,你总以为成功有秘密,读完你可能发现成功道理大致相似,其中不少你也听过,觉得不过如此——但说到,并且做到,这才是成就瑞·达利欧的秘密,这才叫原则。
《原则》读后感9
前段时间读书,偶然接触到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读书都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我们从书中理解作者的观点,有触动之后就会深思,进而吸收,然而这只是初级的阅读,而更高一层的阅读则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如果是同样的话题,假设让我们自己写,应该怎么构思全文,然后对比自己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这样的阅读则更能够收获别样的智慧。
创新的原则,是选自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中的一篇文章,既然是谈原则,必然需要考虑一些边际条件,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而这个正是整篇文章的关键所在。现在看来,基于自己目前对创新原则的认识,与德老先生相比,是断不能思考如此全面。所以当我试着构思自己关于创新原则的文章时候,估计观点也都是普通大众都能够想到的层面,没有更深刻的见解。
既然现在有机会接触到德鲁克《创新的原则》这一篇文章,自当全力思考其中的逻辑,将知识信息转化为个人智慧。德老在开篇就告诉我们他所分析的创新不是灵光乍现,不是缪斯垂青,是可以系统化研究、发现的创新一般原则。简单总结为“五个要做”、“三个不要做”和“三个条件”。其中五个要做:彻底分析机遇、走出去、简单、细微、领导地位;三个不要做:不要太复杂,不要多样化,不要对未来;三个条件:工作、长处、市场。具体了解,可以阅读原文,这里不再赘述。
创新的原则等同于飞机的航道,飞机如果安全的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就不能够随意的飞行。同样,当我们在系统化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创新从创意到成果,必须有原则的规范。其实对于创新,很多人都普遍认为只有专业化的人才才能够胜任,以致于很多人在创新面前都望而却步。但当我们认真分析创新的原则之后,反而突然发现创新与普通工作无异,很多原则并不是创新独有的,也可以适应普通工作。换过来想,凡是能做好普通工作的人,也一定能够胜任创新工作。
德鲁克先生说:成功的创新者都是相当保守的,他们不得不如此。他们不是“专注于冒险”,而是“专注于机会”。企业家创新精神不是冒险性格的体现,然而却有一个前提,就是遵从于创新原则。如果企业家希望创新可以一夜暴富,那就是冒险,但如果希望成为行业领导者,那就是专注机会;如果企业家希望创新可以在办公室苦思冥想就可以成功,那就是冒险,但如果企业家走出去,多看、多问、多听,那就是感受创新可生长土壤;如果企业家希望的创新产品要非常复杂,以展现其超前性,那么就是忽略消费者接受能力的冒险,但如果基于简单思路,那就是可实践的创新。
《原则》读后感10
我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实现?
首先感谢推荐我读这本书的Tony老大,虽然只读了7天,却让我受益良多。此书开头就引起了我深度的思考。1,我想要什么?其实做萌煮之前,我就做了手工辅食,初心就是为了让我的宝宝吃的安全健康,这正是这份初心,让我和萌煮的理念不谋而合。如果说我现在短期想要什么,就是让我的宝宝吃的健康安全,与此同时又能让我有点额外的收入,这就是额外的馈赠。2,事实是什么?从做萌煮到现在,已经4个月了,我的宝宝不仅吃的有保障,我也有幸认识了一群有能力,有内涵,又温暖的姐妹。我们每天一起共事,一起乐此不疲的为孩子付出。互相帮助,一起进步,每天都充实富有意义3,面对事实如何实现我的愿望?我想让美好的东西传递下去,我就需要不断的去努力,但是不是盲目的努力,要有目标有计划的努力。4个月,我开始感觉到自己到了瓶颈期,浮躁,没有头绪,有一腔热血,却感觉自己无处抛洒,感恩此刻可以有幸看到这本书,让自己沉淀下来,希望看完之后,我会得到这个答案!
真诚,要谦逊,要心胸开阔
记得刚开始看这本书,我就把一段文字复制给我的姐妹看,这段话就是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能相处的融洽!但是,相处的过程,切记要真诚,要谦逊,要心胸开阔。这个也是我做人的原则。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所以面对谁都要谦逊,保持尊敬,因为,我不见得比其他人优秀,就算比我差的人身上,也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然而我又是一个不普通的人,我生活乐观积极,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为之努力奋斗。想来,这就是我为人处事的原则吧。环顾于我相处的十分要好的朋友,他们的身上也的确有很多和我一样的特质。
我喜欢这个真实坦荡认真用心做事的团队
说了些额外的事情,继续说回我和萌煮之间的羁绊。我的朋友有问过我说,做这个副业之后你每天忙忙碌碌的,收入一定很好吧?当我告诉她,我每个月的收益她有点不相信。是的,萌煮也许现阶段给予我的价值回报或许不如我的预期,甚至说赚钱的副业有更多的选择,但是我还是乐此不疲的输出,并不是说我人格多么高尚,真正的原因是萌煮带给我的感受,我喜欢这个真实坦荡认真用心做事的团队,也深深的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文化,这些都让我和萌煮精神上有了共鸣。当你为你发自内心喜欢做的事去努力的时候,没有把赚钱作为你唯一的目标的时候,这个过程确实是轻松的是愉快的。但是当你全心全意去投入,努力工作之后,我想回报给你的,肯定不止是金钱,肯定还有一群天南海北和你有共同价值观的朋友,你自身能力的提高,甚至说你思考问题高度的提高,这些可能真的是金钱换不来的。以上是我这一周的读后感。期待下周这本书会带给我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原则》读后感1
通过学习作者瑞·达利欧编的《原则》这本书,使自己从中收获了很多很多,其中的各项管理原则和生活原则使自己收益颇丰,在今后的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并从以下几点进行提升自我,达到新的高度:
一、做一个现实主义者
因为我明白了,想要拥有一个成功的生活,我们就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是改变世界还是享受生活,或者是两者相同时兼得。我其实想要两者兼得,既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做点贡献,同时又能享受生活,因为我想要的是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享受生活的过程就是在工作,在工作的时候就是享受生活。像作者瑞·达利欧在书中描述的自己一样,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与失败后,我至今仍然害怕跌倒,但我会去思考这种痛苦,怎么产生?怎么由来?如何解决?下次还会不会再犯?通过这次跌倒,有没有学到什么?看到瑞·达利欧说他自己基本上已经走出为了犯错而痛苦的阶段,在享受从犯错中学习的愉悦。这也是我一直想要努力学习到的本领。
二、做一个头脑极度开放的人
在同他人沟通交往的过程中,要多向他人学习各种知识,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多从同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便于能够尽量减少工作量,从而使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不同的人看待同意事物的方式是有差异的,有人关注整体,有人关注细节,有人是发散思维,有人是线性思维。并在于阐述哪种方式好,哪种不好,只是个人必然存在某种倾向,而在对立的方面存在不足,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看的角度不同,如果不能保持大脑的开放,可能会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而造成冲突。因此在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保持一颗极度开发的大脑,要多从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多学习他人的长处为自己所用,不要钻牛角尖,多思考多学习,这样才能够在与他人的相处中获得共赢,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
三、做一个不被打败的人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书中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大部分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遇到困难或挫折能够继续坚持,总结再出发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各个方案的探讨、沟通确定都需要一个过程,当方案确定下来去实施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困难,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一定不能够灰心丧气,最重要的时候能够理性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和相关人员沟通,确定更优的解决方案,重新评估后再去实施。
四、挑战自己的极限
每个人都想把工作做好,要想把工作做的更好,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分析自己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认清自我,结合工作规划和需要,积极挑战自我,提升自我,只有在能力和知识积累上取得了突破,我们才能够把工作做的更加的卓越。
五、牢记成功的五步流程法
(1)有明确的目标。
(2)找到阻碍你实现目标的问题。
(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做一些必要的事实践方案,实现成果。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一定会多学习各种原则,结合自身情况,形成自己的原则、标准和准则,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获得新的突破。什么是原则?原则就是宗旨,标准,行为准则。我们可以考虑下自己拥有什么样的原则,可以独立的思考下自己想要什么?事实又是什么?面对事实,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然后制定切合自己的原则。
《原则》读后感2
20xx年4月份,我司开展读书分享活动,我选择了瑞·达利欧著作“原则”。这本书主要分为生活的工作两大部分。看到导读前言:自己思考,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行动?这令我想起了人生的历程。
书中主要分为3个中心点描述:
一、现实与真相
瑞达利欧从心理学角度首先解释了大部分人无法做出理性决策的原因,自我认知障碍和思维盲点;也分为“高级自我”与“低级自我”,潜意识的动物性的斗争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的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经历等原因造成的思维盲点。因此,需要做到以开放的心态来听取外来的声音。需要理解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如何运转的,规律是什么,以及我们如何应对现实,在这一过程中,心态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心态的方向错了,会令人在前进方向上失去了理智。如果我们可以客观认识事物的本质,而非主观判断和揣测,那么我们离理性就更近一步。他还说到人生由三个阶段组成:
(1)我们依赖其他人,我们学习。
(2)其他人依赖我们,我们在工作。
(3)当其他人不再依赖我们,我们也不必再工作时,我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生活了。他做事的方式是试错,找出错误原因,总结出新的原则,最终成功。其实我觉得我们现在在工作中,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去尝试新的方法或更好的更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历史观和自然观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向大自然学习的智慧,现实且实用,系统性的看事物是如何运转并相互影响的,并认识到人类或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和角色。瑞达利欧对自然和进化的观点是: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驱动力。如果我们真切了解生物角度下人的存在,我们就知道我们在大自然在宇宙中的位置,就有一个俯视的角度,知道我们在哪里,并预测我们将来的走向。历史总是在重复出现,无论是金融市场的规律,人类发展的规律,深入研究历史的发展,是借鉴过去和预测未来的有效方式之一,记住历史在重演。
三、成功的方式
认识你自己,这是一个一生探求的问题,并知道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感触最深的就是成功的五个步骤,这五个步骤的构成是循环的。
1、明确的目标:尽管你几乎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你不可能得到你想要的所有东西,不要将目标和你的欲望混为一谈,首先你要分清楚自己的目标与欲望,这样才能明确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2、找到阻碍你实现目标的问题:不要逃避问题,因为问题根植于看起来并不美好的残酷现实。
3、诊断问题:先把问题弄明白,再决定怎么做。
4、规划方案:前进之前先回顾,你经历过什么,做过什么,然后设想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未来的日子应该怎么做。
5、坚持不懈地实践:规划做得再好,不执行也是没有用的,就像有想法不去做也是等于零。
工作中需要坚定地执行方案,如果问题比计划延迟,要制定挽留计划。虽然是匆匆忙忙看完这本书,给我很深的感触,回想一下,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们是怎么开展工作的?怎样在管理上取得更好的成绩的?在书中第三章的工作原则说到:“发现问题,不容忍问题”说到非常好,其实在目标道路上,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取得成功,必须发现问题时指正问题,不要放过任何问题,问题就像火车头发动机中的煤,通过燃烧来推动我们前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目标。
《原则》读后感3
任何组织或机构若想正常运转,其工作原则必须与该机构成员的生活原则相契合。——瑞·达利欧
一个机构就像一部机器,主要由两组部件构成:文化和员工。二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因为机构的员工塑造了机构的文化,而机构的文化决定了选用什么样的员工。优秀的机构拥有优秀的员工和优秀的文化。优秀的员工具备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优秀的文化不掩盖问题和分歧,而是公开妥善解决,喜欢让想象力驰骋且愿意开创先河。
首要原则是打造良好的文化。
要营造一种允许犯错,但不容忍罔顾教训一错再错的文化。意识到错误是事物演化过程中的自然连带部分。不要纠结于一时的成败,要放眼于达到目标。要观察错误模式,判断是否因缺点而引起。记住在经历痛苦后要反躬自省。知道哪些错误可以接受,哪些错误无法容忍,不要让你的下属犯不可接受的错误。
第二大原则是用对人。
之所以要用对人,是因为用人不当的代价高昂。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要记住人与人存在差异,认识不同、思维不同使不同的人适合不同工作。对待你的团队要像体育界管理者那样:没人能靠一己之力单独取胜,但每个人都必须战胜对手。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着怎样留住人。找人不仅是干份具体工作,你还要愿意与其分享你的生活。考虑薪酬时,要提供稳定性也要让人看到机会。要记住维系伟大的合作关系,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体贴和宽厚。
为了恰当地用对人,还要持续培训、测试、评估和调配员工。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属将经历个人成长。要准确地评价人,不做“好好先生”。严厉的爱既是最难给的,也是最重要的爱(因为它很不受欢迎)。要知道了解人们怎样处事和判断这种处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结果,这比了解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
瑞·达利欧将做好桥水基金的方法总结为《原则》,涵盖生活、工作、管理等方面,林林总总,你总以为成功有秘密,读完你可能发现成功道理大致相似,其中不少你也听过,觉得不过如此——但说到,并且做到,这才是成就瑞·达利欧的秘密,这才叫原则。
《原则》读后感4
我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实现?
首先感谢推荐我读这本书的Tony老大,虽然只读了7天,却让我受益良多。此书开头就引起了我深度的思考。
1,我想要什么?其实做萌煮之前,我就做了手工辅食,初心就是为了让我的宝宝吃的安全健康,这正是这份初心,让我和萌煮的理念不谋而合。如果说我现在短期想要什么,就是让我的宝宝吃的健康安全,与此同时又能让我有点额外的收入,这就是额外的馈赠。
2,事实是什么?从做萌煮到现在,已经4个月了,我的宝宝不仅吃的有保障,我也有幸认识了一群有能力,有内涵,又温暖的姐妹。我们每天一起共事,一起乐此不疲的为孩子付出。互相帮助,一起进步,每天都充实富有意义
3,面对事实如何实现我的愿望?我想让美好的东西传递下去,我就需要不断的去努力,但是不是盲目的努力,要有目标有计划的努力。4个月,我开始感觉到自己到了瓶颈期,浮躁,没有头绪,有一腔热血,却感觉自己无处抛洒,感恩此刻可以有幸看到这本书,让自己沉淀下来,希望看完之后,我会得到这个答案!
真诚,要谦逊,要心胸开阔
记得刚开始看这本书,我就把一段文字复制给我的姐妹看,这段话就是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能相处的融洽!但是,相处的过程,切记要真诚,要谦逊,要心胸开阔。这个也是我做人的原则。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所以面对谁都要谦逊,保持尊敬,因为,我不见得比其他人优秀,就算比我差的人身上,也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然而我又是一个不普通的人,我生活乐观积极,敢于尝试敢于挑战,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为之努力奋斗。想来,这就是我为人处事的原则吧。环顾于我相处的十分要好的朋友,他们的身上也的确有很多和我一样的特质。
我喜欢这个真实坦荡认真用心做事的团队
说了些额外的事情,继续说回我和萌煮之间的羁绊。我的朋友有问过我说,做这个副业之后你每天忙忙碌碌的,收入一定很好吧?当我告诉她,我每个月的收益她有点不相信。是的,萌煮也许现阶段给予我的价值回报或许不如我的预期,甚至说赚钱的副业有更多的选择,但是我还是乐此不疲的输出,并不是说我人格多么高尚,真正的原因是萌煮带给我的感受,我喜欢这个真实坦荡认真用心做事的团队,也深深的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文化,这些都让我和萌煮精神上有了共鸣。当你为你发自内心喜欢做的事去努力的时候,没有把赚钱作为你唯一的目标的时候,这个过程确实是轻松的是愉快的。但是当你全心全意去投入,努力工作之后,我想回报给你的,肯定不止是金钱,肯定还有一群天南海北和你有共同价值观的朋友,你自身能力的提高,甚至说你思考问题高度的提高,这些可能真的是金钱换不来的。以上是我这一周的读后感。期待下周这本书会带给我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原则》读后感5
这本书的内容比较庞杂,但是脉络清晰,主旨是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里奥将毕生的为人处世方式、经营企业之道抽象精炼为一项项具体化的标准或原则,从大的章节安排上分为三部分:我的历程、生活原则、工作原则,对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瑞·达里奥结合自身的经历,逐项逐条、言语生动的向读者描绘出来,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也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在生活或工作上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向本书求教,就算无法即时解决问题,但也给出了一种看待问题的角度。
桥水基金将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到极致,它有一整套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结构化的投资分析工具,这使他屡次在经济危机中表现抢眼,逆势发财,比如1987年10月美国发生的著名股灾,单日跌幅高达20%以上,而桥水基金获得22%的收益,被称为“十月英雄”;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对冲基金行业整体惨淡,雷曼兄弟倒闭,巴菲特旗下基金也损失了9.6%,而桥水基金获得14%的正收益;还有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桥水再次表现优异,获得高达45%的收益。
瑞·达里奥作为桥水基金的掌舵人,也将这种系统化投资分析方法的精髓应用到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或者说是生活和工作、投资决策相互影响。在瑞·达里奥的世界里,每一项决策,每一次行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规可循,都是在遵循他既定的原则在行动,当然这个原则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更新,在拥有过数次成功经验后,便成为相对固定的原则。
瑞·达里奥一直在强调,不要生搬硬套他和桥水的原则,一定要建立适合自己的原则,这是客观的、求真的态度。尽快我自己也是一直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读这本书,然后书中仍有不少闪光点带给我有意义的启发。
书中讲到“可信度加权”,用可信度加权的方式做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或熟悉的领域,也都有自己不擅长或不熟悉的领域,在对一项问题进行决策时,根据对该问题熟知的程度,可以给每个人附以不同的权重,在过去的时间内,曾多次出色应对该类问题的人,可信度最高,应给其比较高的加权分值,反之,不具备该领域知识,也没有有效应对过的人,可信度分值低,如此,通过对参与决策的人进行可信度加权,可以选出最好的观点。这种方法也指出了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这类传统决策方式的局限性,因为这类传统决策方式以假定所有人的能力水平是相同的为前提,真正优秀的观点可能会被埋没。这是个绝佳的理论,但是如何践行呢?怎么给不同的人在不同领域内进行赋权呢?在桥水的小生态环境里,有一套为创意择优所用的工具,比如“集点器”、“棒球卡”等,通过对员工进行日常记录积累起大量数据,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这种方式若运用于其他环境中,甚至大范围大规模地使用,应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是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书中讲到“头脑极度开放”,指出影响合理决策的两个最大障碍来自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自我意识是个人潜意识里的防卫机制,每个人都有“两个我”,一个是有逻辑和有意识的较高层次的我,一个是情绪化和潜意识的较低层次的我,比如当别人反对你的观点时,大部分人都容易被较低层次的我占据,将此视为攻击,而不是对不同观点产生兴趣。思维盲点是每个人认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差异,没有人能看到整个图景,大家都倾向于认为自己看到的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头脑封闭的两个人很难得出最优决策。解决办法就是奉行头脑极度开放,承认自己有盲点,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其他人可能在某件事上比你看得更准,克服对自己始终正确的渴望,始终让较高层次的自己控制自己。之前,经常提到“换位思考”、“直升机思维”,和这个观点有些异曲同工的味道。
还有,工作原则中提到的“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这让我有点小震撼,我想若是在一个社会系统内,将人的感性因素全部去掉,让信息保持绝对透明、完全对称,是肯定可以提高社会运营效率的。但是人是何其复杂的'生物,过度过量的信息对一个人来说是更优,还是蒙在鼓里更好?我想在中国的任何一家企业,若要推行“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的文化,都会是一场极大的冒险。但是,桥水确实是这么做的,同事之间坦诚相待,每个人都能够公开评价彼此的观点,不论职级,公司的会议录音、摄像后,向全公司开放,通过建立这种相互信任的环境,将每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当然瑞·达里奥也提到所谓极度透明也并非纤毫毕现,比如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容易被媒体误读、歪曲的事项等需要保密,但是在透明文件建设上,这也已经比很多企业往前迈进了很大一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爆发,3月18日,网传桥水爆仓,之后又各种辟谣,疫情之下,市场上的恐慌情绪可见一斑,不知桥水还能否续写传奇。
愿世界平安。
《原则》读后感6
当初在看到《原则》这本书的时候,我原以为这又是一本由成功人士所写的、有着固定套路的励志畅销书。不过在我深入阅读以后发现,这本书其实和同类的书籍有着很大的不同。
该书的作者达利欧是对冲基金公司桥水创始人。他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非常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26岁时在自己的两居室公寓内创办了桥水。经过42年的发展,桥水位列美国最重要的私营公司榜单第五位(《财富》杂志)。他入选《时代周刊》世界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并跻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但是谁也都不曾想到,在达利欧初入股票市场的时候,由于他那自大和自负的性格,加上他的错误决定,曾使自己的公司差点面临破产,并且不得不像父亲借钱来维持生计。在那次教训之后,作者学会了谦卑,并决定去制定一些列的系统和原则。而他之后也将他公司的原则和秘密一一向世人公开,希望可以帮助所有人努力,不断进步,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原则》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段,第一段是写达利欧成立桥水基金到现在的故事,后面两段讲的则分别是“作者的生活的原则”和“桥水的工作的原则”。作者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他将这些不管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经验知识总结起来,让自己即使在无知的情况下,也可以知道该怎么做。作者相信,只有透过将个人原则逐条记录下来,然后准确的执行它,人才能跳脱一切的矛盾、不理性和脆弱。以下我想分享我有感而发的想法。
一、有明确的目标。有的人在追求一万多元的名牌手袋或希望驾驶一辆名贵的车,但其实这样很少会有快乐的感觉。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千万不要把成功的标签误认为是成功本身。我们一定要确立追求的方向是什么。还有,如果你把目标设定为能力范围内可以实现的事,那么你的自我要求就太低了。记住,伟大的期望创造伟大的能力。
二、找到问题。把那些令你感到很痛苦的问题视为能令你进步的机会。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么做,因为那些问题会暴露他们的缺点。他们通常会避而不谈,或是很抗拒。但对于我来说我知道自己必须这么做。从我进入大学以来,我非常正视我的拖延习惯问题,纵使早期有很多的想法,我却不会采取任何的行动。而现在,只要我想做的,我都会及时践行,为自己未来留下生命足迹。
三、保持头脑开放。有没有遇到过当与人讨论时,对方是有多坚持他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你的想法是错误的。一个头脑、思想封闭的人,他们有太多先入之主,结果是他们不断地只看自己喜欢的事物,不断地在自己的盲点上撞墙。所以我常常跟人们说多元地阅读的重要性。训练自己分析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让你的自我意识或思维盲点阻碍你向前。我确实也有过与人发生争执时,自己也变得情绪化,而对方认为我不成熟、没本钱与他争辩。这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大多数人认为分歧是不好的事,但我认为这是学习的机会。每次在分歧中能学到东西、并在其中愿意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会收获很多。而那些仍坚持自己的想法、顽固地拒绝学习和改变的人,他们又会有多大的价值产生呢?
我妈妈曾经跟我讲过,真正关心你的人,会指出你的缺点,而那些默不作声、与你好好看看的人,你需要小心。确幸小时候就已经将这番话放在心上。我很珍惜遇上每一个指出我的不足、与我审视问题、给予我回应的朋友。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有联想到电影《英雄本色》里面,由周润发饰演的Mark所说的那句经典对白:“我有自己的原则,我不想一辈子被人踩在脚下。”而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亦在思考自己的原则。之前所一直坚持的原则,或许被时间或社会慢慢磨减了。当能重拾自己的原则,并一步步地去实践,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能走得更加顺利。
所以,虽然改变的过程很痛苦很困难,也可能人生一场,终是夸父追日般的永难出头。但是为了身边我们爱的和爱我们的人,都要更像着阳光,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原则》读后感7
《原则》一书内容十分丰富,作者Dalio将自己超过四十年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验和盘托出,向读者娓娓道来。我想,无论读者是谁,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大概都会从此书中受益。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位读者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也将很不相同。我在这里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首先,要多做有意义的思考。本书一开始,就开明宗义地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想要什么?(2)现实是什么?(3)你打算怎么做?如果不打算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需要想清楚的。一开始的时候,或者在很长时间内,我们也许对这几个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随着我们的阅历增长,人生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但我们必须经常思考这几个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于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现实之间有差距,这很正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接受现实,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现实,那就需要制定出一个行动的计划,让现实逐渐向期望靠拢。我们可以短时间生活在期望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时间长了肯定行不通。
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期望和现实往往也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这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最理想的状态是,我的期望总是设定得比现实高那么一点,这样我既有动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于因目标定的太高而气馁沮丧。
其次,是要极端诚实、正确面对自己的弱点。这里说的诚实,不是说不能欺骗别人,因为那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根本就不在讨论范围内。这里的意思是说,要极端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的性格如何,我们的强项和弱点是什么,我们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别人帮助。我们可以尝试,可以提高,可以失败,但不能伪装。如果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我们就很难进步,就无法拥有更加有意义和成功的人生和职业。
和多数人的观点不同,Dalio告诉我们有弱点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他看来,他没有遇见过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经历当中也会不断遇到各种挫败,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弱点所导致的。但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够正视自己,能够克服弱点,并不会让自我感觉阻碍自己的进步。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我们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们的弱点会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业绩上。在市场面前,我们的自我感觉或者面子毫无价值。比如,我们做错了方向,难道市场会顾及我们的面子问题而改变其运行方向吗?当然不会。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第三,和上面那点相关联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我们不是不可以失败,而是该如何去面对失败,是被失败打倒,还是把失败当作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从中汲取经验而完善自己?个人如此,机构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历史舞台。Dalio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几十年前道琼斯指数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数目前还在指数当中,就是这个原因。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会让我更强大”。没错,但前提是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
在如何面对失败的态度上,古往今来人们的分歧其实还是挺大的。我有种感觉就是我们的文化似乎对失败非常不宽容。比如,在历史上,如果是武将战败了,那么等待他们的结果就比较悲惨,一般是要被军法处置的,比如被斩首。如果是文臣失败了,比如推行某种变法失败,那么等待他们的常常是身败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谴责。这些情况在我们的历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观西方,对失败就宽容很多。比如在古罗马,战败的将军一般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除非有通敌卖国的嫌疑;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被重新启用,继续在战场上驰骋。古罗马人认为,败军之将从失败中学到胜利所不能带来的宝贵经验,而且军人的荣誉感会驱使他们今后去追逐辉煌的胜利。
只允许胜利而不能容忍失败还将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不敢尝试,比如当事人想尽办法掩盖失败。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智者做过很多的论述。对于我们来说,这问题非常关键。在金融市场上,失败是常态,有个说法是:长期来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经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传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达到70%,你就是上帝。
《原则》读后感8
跟风读完了这本今年1月出版的畅销书。我之前很少看经管或投资类的书,所以对这类畅销书不是很感冒。但是这本书实在名气太大,各种赞美之词,所以忍不住就买来看了。还好这本98元的书物超所值。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他的个人经历。
第二部分是他分享的生活原则。
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则。我也就按照这个顺序说说自己的感想。
一、个人经历
先说说作者。我之前从来没有关注过投资这个领域,所以达利欧这个大咖还有桥水基金这个名字自己是第一次听说。看完这本书,对于他的经历最感兴趣的是他对中国的极大兴趣。他对中国非常有好感,他曾经让他的11岁儿子寄宿在北京的朋友家,独自在北京生活了一年。还有就是他对岐山书记不吝赞美之词。而且听说他现在每半年就来中国一次。他自己甚至开玩笑说上辈子可能是中国人。
其次感兴趣的是桥水这个公司。从这本书看看来,桥水公司对于外界来说是一个有点神秘的公司,甚至是有点邪教感觉的公司。这可能是因为桥水奉行的企业文化和一般西方企业奉行的自由和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是相悖的。从本书的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达利欧以及他所建立的桥水基金是非常注重规则,相比起个性化,更注重所有人对于原则的绝对服从。他和桥水基金对原则的坚守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而是要记下来,甚至要用计算机把这些原则固化下来,而这些计算机固化下来的模型就是个人或者公司决策的依据。这种对于原则的绝对坚守造就了达利欧和桥水的成功。而他也在这本书里把他运用的原则公开分享出来。
二、生活原则
这部分我觉得是本书的最最精华的内容。就像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优秀的人都有些共性的品质,在这部分里,我认为达利欧就把这些优秀的品质总结出来,枚举出来。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原则中选取出适合我们的,再按照他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原则,一定会带来成长,让我们在朝向成功的路上更加顺畅。生活原则最重要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三个问题: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实现你的目标?
第一个问题是探究内在的过程,答案是你的梦想;
第二个问题是探究外在的过程,答案是现实;
第三个问题是探究方法的过程,答案是你的决心。
所以梦想+现实+决心=成功。仔细想想,很多人没有成功是输在了现实和决心,所以这个世界多的是空想家。现实是自己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真正理解现实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认识到有些事是永远做不到的。不要过于被自己的梦想感动,而要真正认识到个人的局限以及对于失败的承认。决心,这里更多的是指一套方法,并按照这个方法执行下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有开放的头脑,决心不是说固守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而是说拥有开放头脑,知道什么时候采用别人的决策。因为真正要坚定的目标是做出最优决策而不是你个人的决策。
三、工作原则
简单来说桥水基金的三大工作原则就是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创意择优。相对于生活原则的普适性,工作原则在中国公司中还是要有所取舍的。我当然喜欢这样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一个公开,透明,公开辩论,可信度评分的环境中工作。但是我觉得以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的现实,很难应用这些工作原则。首先国企不适合。国企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就不能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而且在人员素质和信息化能力方面还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小公司可能也不适合,毕竟这样大规模原则应用对于一个快速反应的中小企业反而是一种负担。那像那些独角兽公司呢?可能是最适合移植这种文化的。但是我一直对于中国人本身文化里面的隐晦有一种担忧,即便是最年轻的新新人类是否能够容忍这种极度透明。因为要求他人求真和透明的同时也要把自己全部求真和透明。就像对所有的会议录音,单说这一原则,就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不过,不论是哪种企业类型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鉴这些规则,适度地制定自己的原则。
四、总结
这本《原则》确实是一本非常好的书,阅读起来也很过瘾。里面有许多干货,值得多看几遍。这本书适合各类人群阅读,可以作为成长类书籍,也可以作为日常心理学书籍,还可以当作管理圣经,人力资源经理在招聘和绩效管理的参考。里面提到的可信度评分方法相对于绩效评价或许更有价值。
《原则》读后感9
前段时间读书,偶然接触到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读书都是一个信息获取的过程,我们从书中理解作者的观点,有触动之后就会深思,进而吸收,然而这只是初级的阅读,而更高一层的阅读则是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思考如果是同样的话题,假设让我们自己写,应该怎么构思全文,然后对比自己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这样的阅读则更能够收获别样的智慧。
创新的原则,是选自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中的一篇文章,既然是谈原则,必然需要考虑一些边际条件,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而这个正是整篇文章的关键所在。现在看来,基于自己目前对创新原则的认识,与德老先生相比,是断不能思考如此全面。所以当我试着构思自己关于创新原则的文章时候,估计观点也都是普通大众都能够想到的层面,没有更深刻的见解。
既然现在有机会接触到德鲁克《创新的原则》这一篇文章,自当全力思考其中的逻辑,将知识信息转化为个人智慧。德老在开篇就告诉我们他所分析的创新不是灵光乍现,不是缪斯垂青,是可以系统化研究、发现的创新一般原则。简单总结为“五个要做”、“三个不要做”和“三个条件”。其中五个要做:彻底分析机遇、走出去、简单、细微、领导地位;三个不要做:不要太复杂,不要多样化,不要对未来;三个条件:工作、长处、市场。具体了解,可以阅读原文,这里不再赘述。
创新的原则等同于飞机的航道,飞机如果安全的从出发地到目的地,就不能够随意的飞行。同样,当我们在系统化实践创新的过程中,创新从创意到成果,必须有原则的规范。其实对于创新,很多人都普遍认为只有专业化的人才才能够胜任,以致于很多人在创新面前都望而却步。但当我们认真分析创新的原则之后,反而突然发现创新与普通工作无异,很多原则并不是创新独有的,也可以适应普通工作。换过来想,凡是能做好普通工作的人,也一定能够胜任创新工作。
德鲁克先生说:成功的创新者都是相当保守的,他们不得不如此。他们不是“专注于冒险”,而是“专注于机会”。企业家创新精神不是冒险性格的体现,然而却有一个前提,就是遵从于创新原则。如果企业家希望创新可以一夜暴富,那就是冒险,但如果希望成为行业领导者,那就是专注机会;如果企业家希望创新可以在办公室苦思冥想就可以成功,那就是冒险,但如果企业家走出去,多看、多问、多听,那就是感受创新可生长土壤;如果企业家希望的创新产品要非常复杂,以展现其超前性,那么就是忽略消费者接受能力的冒险,但如果基于简单思路,那就是可实践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