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云云。但这些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宋朝的朋党之争,较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制度是庸才得势的最好制度。这些政治斗争也有一些规律,不过主要是在幕后进行时遵守而已。第一条是:一个高明的政客必须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太精辟了!)高明的官员永远不说出什么,但只要否认。高明的官员必须深有修养,长于说“无可奉告”、“阁下说所,诚然不错”,这样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条,他必须讨好朋友。第三条是,当特别提防开罪与人,守口如瓶,低声而斯文,全心全意的讨好人。
苏东坡为官时所力争的是“广开言路”。他若生在今天,一定会为言论自由而战,为强大而有益的舆论而战。他说:人虽能言,上下隔绝,不能自诉,无异于马。
我深信不疑的是:只有人能嘲笑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把这称之为神性的笑。倘若奥林匹亚圣山的神也犯人所犯的错误,也有人所具有的缺点,他们一定常常自我嘲笑。我想,若把自我嘲笑这种能力称之为沦落的人类的唯一自救的美德,该不会是溢美之词吧。
苏东坡既然天赋这样生气蓬勃的精神,他自然常遭到道德的矛盾。一方面要保持这种英雄本色,不失其与生俱来的大无畏精神。另一方面又要顾到同样重要的明哲保身人生的本分。在苏东坡一生的宦海生涯中,有某些时期此种冲突特别尖锐,往往他宁愿保持他的英雄本色。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2
这样的题目的确有点类似中学生的课后作业,颇显幼稚,名著读后感三篇。但在看过《苏东坡传》之后再想以苏轼本人为题材的话,要么就是以自己的语言复述林语堂笔下的苏轼,要么就是另起炉灶,为林的苏轼“翻案”了。前者不太有意思,而后者非自己能力所能为。所以只好以“读后感”为题。已经自由成性自然又不会写成中学时所写的八股文式的读书心得。文章可能写得零散、鄙陋,没有章法,望老师谅解。
一直觉得传记是个奇妙的东西,更奇妙的是那些有关年代远久的人物的传记。一个人写自传,如果写出来的内容大大超出读者的预期或他们先前对自传作者的理解,是要造成轰动的。至于是会博得巨大的同情还是汹涌的指摘那就因人因事而异了。“书写使人精确”,书写的过程让人反思,老练的作家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读者,他们所写的也就是他们希望被大众所了解的。那么传记内容的真实性也只有作者自己心知肚明。为他人作传则不免加入了很多传记作者的“私货”。哪一件事,哪一个人是“主人公”命运的转折,对其今后影响的权重有多大,都掌握在传记作者手中了。可是一个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另一个人呢?太多东西本来就是说不清的。总的来说我是个人的“不可知论者”。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私人版本的“苏东坡”,一千个人就可以有一千个。
林氏虽然不是史学家,但为了此书的创作一定也下了不少工夫做史据的考证。苏轼的人生可谓波澜壮阔,写他的话不可避免地要带出整个时代,要折射出同时代的许多人物。如果林氏考据正确的话,倒也不失为我们了解中国历史,尤其是北宋的朝廷政治。其政策及后果对我现在的专业也算是有一点帮助的。最近开始看一本不厚的书《当知识分子遇上政治》,写的都是二十世纪中叶前后的西方知识分子们。有老师提到的本雅明,有我自己喜欢的阿伦特和福柯。才刚开始看,没有来得及与中国二十世纪的知识分子的政治命运作比照,倒是回想中国历史上少有不遇上政治的“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读书便是要辅佐君王的。当然,“知识分子”本来就是个舶来品。我们使用的概念是“文人”。
再谈谈自己对林语堂的看法。林语堂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大概是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林语堂是被“雪藏”了很多年的。记得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提到了他,课文中的注释便使用了一些贬义的词语来描述。后来专门去找他的作品来看,仅仅找到了他的一本散文集,看了不甚喜欢,觉得他的文章真的是做到了他自己所提倡的“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若以宋词的“婉约”与“豪放”的标准来评判其小品文,大概是介于两者之间吧。我想或许是受意识形态荼毒太深,无法消受这类文章(但我却是喜欢张爱玲的)。也不喜欢那类以《生活的艺术》为题的书,让人感到庸俗浅薄。《苏东坡传》的写作就与小品文的写作相去甚远。如果依旧以那种格局狭小的文字来描写苏轼这样人物就会显得不合时宜。不过这大概很与此书是英文翻译过来有关。一种语言一个世界,说不定林语堂在使用英文时真的如苏轼附身那般行文激荡,也有可能是翻译者张振玉先生“妙手回春”,使这本传记更为可读、悦目——当然这都是根据我自己的喜好来评价的。没有读过林氏的《吾国与吾民》,读过的是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不知是否有相似之处。用外文来写国人的事,总有点在外人面前“作秀”的感觉。
不过中国人看起这本写给鬼子的书应该还是件蛮有意思的事。可以看看一件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或者如果是针对中国读者则无须解释的事是如何被详细说明的。为了让国外读者有亲切感和趣味性也加入了不少与英、法、美、德等国的比较。所使用的惯用语、比喻自然也是洋味十足。这些都让中文读者感觉更加轻松有趣。有点像看国人耍三角猫或者野狐禅的功夫表演给外国人看,绝对是众乐乐的效果,当然大家所乐并不相同。不过这样评价林先生的著作实在是刻薄过度了。《苏东坡传》还是给了我很多阅读乐趣的。
以前也曾与人讨论过为何名人之后大都没落了,譬如都少有听说李白、苏轼、杜甫的子孙如何如何,作文素材《名著读后感三篇》。有人戏称这些诗人都太爱酒,所生子嗣大概天生愚钝。读了《苏东坡传》至少可以对本段开头所述的“现象”给予解释。能否成名得看天资。也有父母不愿意子女出名的可能,譬如像鲁迅先生家。苏轼这位思想行为上“儒释道”合一的父亲对子女的未来看得还是很淡的,大有“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意思,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当然,苏轼与朝廷的恩怨也直接影响而后代的仕途。
书中引起我兴趣的还有苏轼的宗教信仰与迷信。他可真是个“拿来主义”的体行者,参禅,打坐,练瑜伽,炼丹。他也拜龙王,也企雨……中国文人向来是“进则孔孟,退则老庄”,其实只是具体到个人的具体时期而言“儒”“道”的比例分配不同而已。苏轼倒好,退路可多了。
读传记总是件有意思的事,生活是单调的,我们总想看看传奇。人们往往喜欢与和自己类似的人交朋友,但却可能欣赏与自己全然不同的人。这些欣赏与崇拜的对象就是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自己希望成为的人。苏轼可谓将自己人生的体验极大化了,其宽阔的人生格局大概是为林语堂所羡慕不已的,世人相与同。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3
《苏东坡传》,被誉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作者林语堂,群言出版社出版。
林语堂写苏东坡,用他自己的原话就是:“ 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看完此书,你会感觉苏东坡是一个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书写了文豪苏东坡仕途坎坷、历经磨难的一生。苏东坡多次被贬谪流放,大半生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尽管多次遭遇不公,但他却没有抱怨和颓废。他总是那样豁达随遇而安,总能找到快乐的理由,这正是苏东坡快乐人生哲学的体现。
苏东坡兼容儒释道的精髓,透悟人生,洞悉自然,关注民生,这才是苏东坡快乐哲学的源泉。文章中,他对弟弟说,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里,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真是一语悟透人生真谛。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4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我的印象中他的词最出名,其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最近我在诵读他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他是无数人仰慕的大才子,其作品千古流传。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识。确实,他是一位天才,他的文章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争相传诵。他因文章而惹祸,他的政敌因他的文字对他羡慕妒忌恨,制之于死地。他不仅在文章诗词上,还在书法与绘画上开创了新局面。在各个领域大放光芒,我想起一个人,弘一法师李叔同可与之相比。
苏不仅富于感性,而且非常理性。他既热爱自然,纵情山水,又谈佛论道。他的足迹遍及天涯海角,总少不了一些奇特朋友相随,谈经论佛,他对人生有深刻的认识。读他的《赤壁赋》,在数百字的短文中,你能体会到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他的后半生在流放中度过,在一个地方没有呆到三年,离京都越来越远,远到海外蛮地。“苦难让人成长”,残酷的生活造就了一代文豪,他是一位乐天派,他把对生活与人生的感悟付诸于诗文。文字成就了他的伟大。
他为人所爱的不仅是才华,豪爽、正直,这些品质更为人所喜,但是作为政治家,这些品质注定他会失败的。他不喜官场,也不为官场所容。无论是他的政敌王安石等当权,还是他的“同党”执政,他的正直的言论让人不安,最终他只能远离政治的中心。
可是他又非常热爱他的人民,只要有机会执政一方,他就把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比如治理黄河,建设西湖,林语堂说他是火命,在他的执政生涯中总与水对抗。在杭州他为后人留下了西湖美景,他是一位离不开大自然的诗人。既陶醉在自然的怀抱中,又与老百姓生活在一起,这样的长官人们能不被喜爱?
月夜当空,他最喜的是与人夜游,没有文友相伴就与百姓纵谈。在蛮地与百姓聊天,没有文化没关系,他说,谈鬼故事也行啊。于此,我读到一种深深的孤独。
他是一位乐天派,在海南蛮荒之地,他忍受着热带的高温,艰苦的自然环境也没有征服这位老人,他永无止境地探究着生命的乐趣,他亲自酿酒,还学瑜伽炼仙丹,他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他的朋友圈遍及各个层次。皇上皇后对他尊敬有加,老百姓也把他当作自己的父母官,当他入狱时,当他流放时,万人空巷相送;当他到达某地时总有许多人在岸边相迎。怪不得人们总是乐于谈论他的故事,他就生活在人民中间,在位时他时时为百姓着想,即使下野也想办法影响当政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首《水调歌头》我们耳熟能详,它的作者是苏东坡。而这本书写的正是他,林语堂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读过他所有的著作才来写这本书。林语堂也非常喜欢苏东坡,我也不例外。
拿到这本书时,以为这本书写的是苏东坡一些有趣的故事,没想到竟然写了苏东坡的一生。。我一开始读这本书时,觉得有些枯燥,爸爸却说“开始时可能是有点枯燥,但读着读着就不会这样了,这才是正真的文学!”或许文学就是这样吧!苏东坡的一生很坎坷二度遭贬,颠沛流离,读到第四卷,第24章苏东坡二度迫害时,我心里怒火中烧,真想穿越时空为苏东坡辩解。
有一回,我数学考试考的很差,我想回家给妈妈爸爸看卷子该怎么办啊!,我就伤心起来,不知不觉的就哭了起来,同学们都纷纷来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下次你考好一点,就可以了呀!加油!”我现在想想实在是好笑,考差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再努力一点就好了,做人就要像苏东坡一样要乐观面对。
我一直想不通林语堂为什么要写《苏东坡传》、《孔子的幽默》等写中国古代名人的书,爸爸又告诉我“那时候林语堂在美国,他要在美国中国历史文化,所以才写的!”原来是这样啊!我想林语堂肯定是个十分热爱文学、有热爱祖国的伟大人物。
这本书让我彻底了解了苏东坡,又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为人要善良、乐观、宽容、还要关心他人。我现在甚至觉得苏东坡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6
最近读了两本关于苏东坡的书。一本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本是知中系列的《幸会!苏东坡》。两本书各有所长,都很精彩。《苏东坡传》是很早就读过的,还曾作为果先生的睡前讲书内容给他讲过,只是他那时年纪尚小,只对神奇道士吴复古念念不忘。知中系列也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胜在考据多而详实,博引各家之言,以及图画精美。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原文是用英文写的,旨在向西方人介绍苏东坡,内容完整详实,波澜壮阔,道尽苏东坡丰盛肆意的人生。
苏东坡的标签很多,经历也广为世人所知,诗词书画更是流传千年,影响深远。未读此书时,苏东坡在你心中是诗人,有“大江东去”、 “月出东山”,也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还有“寂寞沙洲冷”;是政治家,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岭南;是美食家,爱吃荔枝和猪肉。读完此书,苏东坡在你心中成为一个丰满而有血肉的人——年少意气风发,为官造福一方,居高位呼朋引伴书画诗酒,被贬谪盖屋种田煮食酿酒,依然呼朋引伴书画诗酒。人生的颠沛流离、凄风苦雨,不过“一蓑烟雨”,一回头竞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政治生涯大起大落,与王安石变法息息相关。书中用详尽笔墨介绍了北宋王安石变法,感觉林语堂对王安石的痛恨和厌恶堪比苏轼。王安石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对苏东坡的人生产了巨大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导致苏东坡受到政治迫害,但这决非一人之因。书中诸多细节把王安石塑造成了一个行迹卑劣之人,感觉有失偏颇。王安石变法在当时虽无合适的实施条件,但也不失为一次对政治积弊积极而务实的抗争。我猜大概是因为国家资本主义在林语堂时代的西方被广为诟病的.原因所至。
安稳的生活和苏东坡没啥缘分。他的人生危机从“乌台诗案”开始,从庙堂重臣到阶下囚,最后被贬黄州,在“东坡”耕种养活家人,安贫乐道,陶然自得,期间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定风波》。当他写下“此去真为田舍翁”,准备安居之时,又被朝廷重用,扶摇直上几乎位极人臣,从而不可避免地卷入政治斗争。苏东坡因为刚直敢言,厌恶政治斗争而几度外任,过了几年比较闲适的生活。60岁时遭遇晚年流放,从此一贬再贬,到了大宋版图的最南端。
就是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却有豪迈悠然的心境,有像《浮生六记》里那样欣喜有趣的生活小故事,有对妻子、兄弟、朋友细腻而真挚的情感表达。还有瑜伽、炼丹的养生秘术,有重“意”而轻“形”的书画艺术。
夜游赤壁、夜游承天寺,烤羊蝎子,酿桂花酒,静坐闻檀香,光着脊梁在山寺午睡,席地而坐听农夫讲鬼故事,食阳光止饿,乡野采药,头顶大西瓜在田地边唱边走,为制墨差点儿把房子烧掉。与秀才和酿酒老妇比邻而居,盖屋掘井,栽花种树,不一而足。每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里,都可见诗人宁静欣悦的心境。
世人敬仰苏东坡,因为他的旷世才华,因为他的豁达胸襟,因为他的浩然正气。我喜欢苏东坡,因为他有趣的灵魂。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苏东坡传》封底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7
看完以后,感觉跟以前看的林语堂的大家文笔不太一样,可能是翻译的问题,生硬,好多地方语句不太通顺,连南岳华山这种低级错误都会出现了,比如,“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感觉好像是英文直接翻译过来的,严重影响阅读体验。
还有,个人以为叫传记之名,应尽量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最好不要掺杂个人的感情色彩,以主观色彩选取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史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个容易误
作者对王安石似乎怀有某种偏见,对他的大段描写有失偏颇。把王安石描写成了大肆打击异己,不择手段的政客。我觉得王安石与司马光两人都为公心,有理想,只是政见不同,德行操守毫无瑕疵,毋庸置疑。贬低一个来突出另一个有失偏颇。
任何一个作家要为苏东坡这么一个大众熟知的文人做传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从被贬杭州开始,作者渐渐的剖析了苏东坡的诗书画,这一段个人很喜欢。
每到一个地方总能率性而为,找到自得其乐的方式,不怨天尤人,积极融入其中,真是天生的乐天派。疏通河道,建造苏堤,改造西湖,酿各种酒,幽默诙谐,赈济灾民,建立医院等等。
与退休后的王安石谈诗论道,对待迫害他的章淳也最终是宽容豁达的态度。与子由之间的兄弟情令人感动。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这六十四年的一生,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是被贬谪,就是在被贬谪的路上,湖州,杭州,黄州,海南都留下了他深深地印记,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他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他代表了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在逆境中不意志消沉,保持一份乐观的天性不易,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自然洒脱,没有这份心境,哪能融儒释道三家
正如作者说的,“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
眼前一个“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不羁的形象缓缓的向我走来……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8
这并不是与东坡居士的初相遇,却又让我认识了这位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豪情壮志的大词人。正如纪录片《苏东坡》文案中所言:“在这世上,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逆生长的。当古树发芽,石头花开,一张纸页成了传奇,人们就会从那张古老的纸上,嗅出旧年的芬芳。”南风带着氤氲热气,撩动人心,吹开了积攒千年的尘灰,我似乎可以看见,看见一个鬓如霜的老人烛下花前,醉离歌宴,一壶浊酒,大笔挥毫,问书生何辱何荣?一蓑烟雨任平生。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构绘苏东坡的全貌。”“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试问苏轼这一生苦不苦,以众人的角度观之,从乌台诗案开始被贬黄州,之后一路南谪,与实现他凌云壮志的京城天各一方,这是仕途坎坷之苦;在他二十七岁那年,年少结发的贤妻王弗香消玉损,从此阴阳两隔,这是爱人离别之苦。事业和爱情的双重打击,对一般人而言已是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了,但苏轼没有。在为官上,苏轼秉持为官者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在人生态度上,君不见,一种东坡美食遍布世界各地,一曲婵娟词传唱大江南北,一种人生态度印刻进中华血脉……就算“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又如何?只要想起“山头斜阳却相迎”的美好,就有了“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勇气与快乐了。
我喜欢苏轼的词,豪放却不奔腾,缥缈却不虚无,婉转却不悲凄,喜欢他词中开阔豁达的意境,喜欢他悠然淡泊的情怀。只有他可以在风雨的逆境中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只有他可以在坎坷的仕途中依旧满怀豪情,笑傲江湖。书中使人印象最深刻的还属这位智者的晚年时期。苏东坡在黄州有两处住所,一为城中临皋亭,一为城东的东坡雪堂,他每日不厌其烦,在这两地间往返,林语堂说:“这段一里多的脏泥路,大概是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这条小路上,那凌乱的脚印,一脚深一脚浅,踩出了一个放浪形骸的达者。他在黄州偏远的乡间,咀嚼几碟素菜,品味出,“人生有味是清欢”的淡泊;他在惠州的陋室,隔帘听雨,享受“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意境;他在杭州西湖,看桃红柳绿,吟咏“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清雅;他在密州的烟雨丛林,竹杖芒鞋,感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况味。他的词中,蕴含了大自然的钟灵俊秀,藏纳人生的世情百味。有姹紫嫣红便无需惊涛骇浪,苏轼就是这样,在他的云水生涯中,可以品出淡定从容。人生浮沉,世故难测,在烟尘飞扬的尘世间,犹记明月清风;在颠沛流离的境遇里,学会了随遇而安。这就是苏轼的处世之道,在不合时宜的境况里,依旧清醒明达,不诉悲凉之音。
深秋之夜,苏东坡在雪堂饮酒,夜渐渐沉寂下来,他步履蹒跚回到临皋亭,大约三更时,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他拄着拐杖,临近江边,沐着清风听闻涛声,明月霜天,好风如水,看着夜幕下的江滔,层层波澜由缓至急。回首多年,置身鱼龙混杂的官场,浮沉几度,漂泊不定。夜阑风静,恰如她此刻清醒,平静的江面,清晰的照见了心灵,于是,他写下了“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原来鲜衣怒马与风烟俱净,只隔了一卷光阴。他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鸿;是品味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词人;是寻风钓月,纵迹白云的雅客;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当时光荏苒,青春不再,白发苍苍,人老珠黄。唯吟咏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便是苏子。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9
我在前天刚读完由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林语堂先生笔下的苏东坡是一个正派,豪宕,有问题勇于指出的人。本书叙述了苏东坡崎岖的终身和苏东坡终身所阅历的有记载的作业。
他的性情:他为人坚强不屈,有问题便会提出,即使有再多的力气阻遏,他也能据守自己的准则。比方,神宗皇帝时期,那是一个全国大乱,生灵涂炭,万马齐喑的时代。除了那些元祐大臣和极少数正派的人勇于宣布言辞以外,就没有其他人敢说对立新政,对立王安石的话。苏东坡却是元祐大臣中最活跃的那个,他一直在向皇帝上书说新政的损害,青苗借款对公民形成的巨大损伤。
他的文学作品:他的文学作品十分美丽,连欧阳修看了之后也叹了一口气说:“30年后就不会有人再议论我了。”让我最赏识的一点是他的文章没有一点是虚情假意,都是真的!我觉得一个人实在是最重要的,勇于宣布自己正确的言辞也是很重要的。苏东坡将这一行为做到了最大化,他简直终身都在说真话,都在为国家宣布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言辞。苏东坡十分爱家人,所以他也十分爱他的弟弟,有一次与他弟弟别离之时心中十分伤感便作下了妇孺皆知的《水调歌头·中秋》。这首诗十分的实在,我逼真地感触到了苏东坡心里的伤感,那种对弟弟难得一见的哀痛。
最终,他的思维层次。我觉得他的思维层次是很高的,由于他历来不会由于自己的寓居环境之陋而哀痛,他看中的是寓居环境周围的气氛,周围的雅。比方,他在被贬岭南之时,他发现了周围的雅,酒的雅,岭南有桂花酒,他十分沉浸于这种雅之中,由于他也是一位爱喝酒作诗的人。我从此能看出他对自己的居所之粗陋仅仅一笔带过,轻描淡写,对周围的雅是写的可谓是十分翔实。我觉得这种早已脱离物质日子的思维层次值得每个人去学习。还有,他很少会直接正面攻击自己不喜欢的人,除了在朝上。比方,他再度被放逐,去往海南之时,这是被董必所加害的。所以他就在喝醉时写了鳖相公的故事,使我不由得捧腹大笑,他将鳖相公写得有板有眼,也将董必这一人物完美的转化成了鳖相公。
苏东坡早已逝去很久了,但他的精力,他的思维不朽于人世。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觉得第二类人说的正是苏东坡!咱们都应该学习他的精力,领会他的境地,学习他人生的层次。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0
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颗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这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有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弟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娼妓题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既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
拿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1
第一次在书店与《苏东坡传》相见时,我首先便注意到了它的英文译名——“TheGayGenius”,一个乐天派天才。
苏轼是一位于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人:因背诵过十多
苏东坡的快乐,是与自然相融,与草木相惜,随遇而安。林语堂先生
苏东坡的快乐,是乐于开拓,喜于尝试,开放好奇与冲动,永葆童心与热情,提笔将生活写成诗。“他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若是放在现今的生活里,苏东坡一定是个不折不扣的“斜杠诗人”。他沉浸艺术滋养情趣,修行瑜伽术修炼性情,钻研宗教寄托
苏东坡的快乐,是自信、洒脱,顺其自然,永无止境,问心无愧。甚至到弥留之际,他也不改平静而从容的态度。他认为自己生平未尝作恶,不怕会归于地狱;他也不再祈祷病情痊愈,因为他知道即使祈祷也于事无补,命运只能顺其自然;他不去空想来生,不去勉强自己,他觉得无论做什么,勉强就错了。其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
如林语堂先生在全书结尾所写的一样:“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
苏东坡乐自然、乐生活、乐诗意,并将他的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12
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是其阅读大量史料,包括苏东坡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著的传记。翻开这本书,我聆听着苏子的脚步声,细读那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诗作,细品他忧患拂逆却又不改其乐的传奇一生。
我敬仰苏东坡,因他无可比拟的旷世才华。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的是
我敬仰苏东坡,因他悲天悯人的浩然正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他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杭州率领众人疏通西湖,建立三塔,筑建苏堤。流落儋州时办学堂,成为儋州文化的传播者。他悲天悯农,多次上书为农民的疾苦大声疾呼。他不伎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的经历,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
我敬仰苏东坡,最因他无比乐观的豁达心性。“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苏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开启了他不断被贬谪而颠沛流离的人生序幕,暮年投荒,他经受了无数的坎坷磨难。然而他仍然能够用诙谐的语言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
他的一生似一阵清风——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中国的精神作文800字 篇1
中国,这个孕育了五千年的孩子,从繁荣走向毁灭,又从毁灭走向繁荣,一次次打击让这个“孩子”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人说他在腐朽,我说,没有!
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从封建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之中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精忠报国的岳飞,写下浩气长存的《正气歌》的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李大钊,都说明了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始终与刚正不阿同行!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时刻有着面对诱惑时的那份坦荡!这正是五千年文化所孕育出的不朽精神!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顾客在网上购物,看到一台相机后,想买但又不放心。于是网络店主回复了一封邮件,讲述了这个唐山店主的父亲,在地震中为了完成对朋友的承诺,为了一台相机而死在了废墟中……这份足金的诚信,在生命与诺言之间,从容地选择,然后,死亡。这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吗?一台相机用生命来换,这超乎想像的事迹,说明了中国,不会腐朽的传奇!
司马迁,《史记》的作者,有人知道他写《史记》过程中的艰难,但是他还经历了更严酷的摧残,受到“宫刑”……这是对人心的扼杀,肉体的毁灭,但司马迁在痛苦过后,继续了《史记》的编写,最终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巨作!是啊,即使身心受到多大的摧残,但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来说,这是对人的磨练,是中国告诉我们要坚强!
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了。中国这个国家积极应对,救出了一名名中华子孙,血脉相连的中华儿女情,让我们一起面对这次巨大的考验!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死亡人数仍然在增加,而被救人数也在增加……
面对亲人的离去,死亡的恐惧,中国人用更加坚决的态度来面对,让在废墟下的人创造了7天6夜的世界记录。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渴望与不放弃的精神,中国胜利了!这是人呢吗对祖国的回报!感谢中国给我们这永不放弃的希望!
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朴实,这是中国给我们的最好礼物。有了这份朴实,到困境面前,我们总能不紧不慢的度过困境。同样的一件事,中国人一定会埋头苦干,直到完成,这就是朴实;不攀比,这就是朴实;不骄傲也不低头,这就是朴实……
你曾仔细听过风流过水的声音吗?那是多么美妙而和谐的旋律,没有词可以形容她。我知道,那是中国在“欢笑”,纯洁的笑声,回荡在耳际。中国,纯洁的净土,孕育了炎黄子孙,给了我们一切,自己却不求回报,这才是真正的中国!
中国,不会腐朽!因为她饱含天地灵气,拥有美好品质,坦荡,诚信,坚强,不屈不挠,永不放弃……这些精神,不也正说明了,中国,永不腐朽!
中国的精神作文800字 篇2
鲜血洒满天空,撒满大地,也撒满了五星红旗。有人说,那是烈士的热血染红的,有人说那是人民的心血渲染的。不管怎样,五星红旗是神圣的,是不可侵犯的,它代表着我们新中国的成立,代表着我们人民的团结。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新学期,新样貌。9月1日,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当看到五星红旗并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升起时,作为少先队员的自豪,骄傲全都在心中奔腾,在心中绽放。
在这些节目当中,从白公馆脱险幸存的老奶奶郭德贤,最为让我感动,当时她和一些同胞在白公馆被困,虽然当时已经解放,但仍有一些同胞未被解救,当在牢笼里传开来新中国成立之时,他们都高兴的手舞足蹈。是啊,他们虽说只有20多岁,但却有一颗热血,爱国的'心。
他们渐渐平息下来,开始幻想着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子的。
“我知道,一定是五颗星在四周做装饰。”
“才不是呢,它呀,一定是四颗星在周围,一颗星在中间。”
他们虽然被困牢狱,但依然有着一颗活泼向上的心,嘹亮的歌声在周围缓缓响起,他们渐渐痴迷了。
最终他们做了一幅四颗星在四个角上,一颗大五角星在中间的五星红旗。有点丑是吗?但是这面红旗寄托了当时他们所有为国家出身入死的信仰和希望!
三个来自上海高镜中学的跳绳少年,一起携手创造了平均一秒高达9。5次的双脚跳世界杯赛冠军。当看到自己国家的红旗冉冉升起时,心中的自豪无法形容。自豪我们的红旗,自豪我的血脉,更自豪我是中国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运动连绵不绝,三个少年仍不满足,在《开学第一课》他们还准备挑战自我,向更高的境界冲刺。三人的那种对彼此的信任和默契,他们的配合协作,挑战成功后的拥抱,都让我无比感叹,多么有毅力多么自信的少年哟,我为你骄傲!想想我平时练武术时、学习时总是偷懒,不禁羞愧不已,我要向大哥哥学习,“少年强,则国强”!努力做强大的中国好少年!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搭成我们新的长城……五星红旗,我向你致敬!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中国的精神作文800字 篇3
人所共知,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些光辉的历程铸就了现在的一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举世公认的。
近代中国给世界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孱弱、保守、落后。落后必定挨打。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却愈加炽热。当年的爱国者深情的呼唤:“支那乎,支那乎!吾将崇拜而歌舞之,吾将顶祝而忭贺之,小大声疾呼我国民之前曰:“支那万岁!”为了拯救为难的祖国,千千万万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人人有忧国之心,人人心忧国家之安危!”使得中华民族的精神实现了伟大的升华。今天,我们正亲眼看到这个庞大的民族觉醒过来。获得新的精力。并且更加积极的面向世界。
人所共知,中华民族素以勤劳刻苦著称。而对于这一拼搏精神的归纳,成书于秦代的《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高度概括。这句名言真真切切的道出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不断进取的特性。正是凭借这样一种精神,中华民族创造了引以为自豪的龙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正是凭借这样一种精神。黄皮肤的中国人在科技方面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正是凭借这样一种精神,即使近代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情况下,众多的炎黄子孙也不曾失去民族自信心。
众人说革命的胜利,得益于四个法宝: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是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一精神的主题,就是坚定革命信念。长征精神是一往无前的精神。这一精神的内涵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西柏坡精神是永不停顿的精神。这四种精神非但不能丢,而且在当前全面推进的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征程中,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将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这四种精神共同铸造了中国精神。他是不朽的民族之魂。他们是支撑国家的脊梁支柱,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精神资源。
今天,中国精神已成为支撑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未来美好愿望的精神动力。中国精神正在向全世界昭示,中国将更加坚强,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地走向工业化,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我们的肩上,担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实现。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青春的激情,汗水和劳动,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国的精神作文800字 篇4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因为我确确实实被我的这一位良师益友所折服。
何谓“良师益友”?我想阅读书籍将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书香,进入我神驰已久的书海,在其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嚣抛诸脑后,在天堂飞翔。因为阅读我听懂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白了“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领悟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华文明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之时,我对古人之云心领神会。我喜欢把指尖轻划在书页上,享受那集富韵味的书质;喜欢口中不断朗诵文中之精髓,让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爱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翅膀,不断揣摩,思考文学,飞到文学的彼岸……
仍记得往日里,茶余饭后之时,总愿意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着落日的余晖,带着崇高的敬意欣赏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穿过晚霞,我彷佛看到一个世纪前中国文明被“进步”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刻,几乎所有所谓的进步分子都要将西方文化全盘代替中国文明,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声音宛如开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捍卫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淳淳细语回响在我的耳畔“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朴,此外还有灵敏”。我颔首沉思:百年前与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谁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得道德传统?他告诉了我,在许多生活的琐事之中,透其细节我们都能摸索到中国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注重的礼节孝悌,这难道不是我的中国文化优秀得传承吗?
是否还记得1861年北京的战火,那是从“万园之园”圆明园升起的硝烟。正如雨果反语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东方“野蛮人”的圆明园。在丑陋贪婪中,西方人摒弃了他们所谓的道德约束,丧失了他们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身处在战争年代,“粗缯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强不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可言语的文雅和傲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建设美好新中国。
我迷恋着“‘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 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这句话,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
白马过隙,我们的祖国来到了21世纪,她在充满着鸟语花香的阳光大道上前行,历史的重任担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宽大的臂膀上,中国不断前行,不断在充满未知的富强之路摸索,而我们应该要拿起我们的“武器”——中国人的精神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我们的日月新天。
中国的精神作文800字 篇5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多少风云变幻,丰功伟业,都随着岁月变迁而消褪了色彩。繁华终归落幕,熠熠闪光的一直是那传承下来的中国精神。
自古以来,坚强的精神从未在中国人身上褪去光辉。中华人士在苦难中用坚强打造中华文明。“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经历了家庭没落的打击,失去了优越的家庭条件。但并未因此而颓废丧志,而是选择坚强地承受苦难,以文字来揭示封建家庭衰败的命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他在悼红轩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当中,用坚强换取了《红楼梦》这颗璀璨明星的问世。
坚强的中国精神造就了不朽的文明。只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司马迁使得汉武帝龙颜大怒,被处以宫刑。在人生如此黑暗的时期,他犹豫过、挣扎过,然而最终他选择了坚强地生存下来,让苦难成为过客。从肉体到精神,从个人到历史,坚强隐忍。
上天给了他黑夜,他却在黑夜中活出了朝霞般璀璨的光辉。他用坚强属史家之绝唱,吟无韵之离骚,用坚强铸就了不朽的《史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面对家亡之苦,国破之恨,越王勾践忍气吞声,在夫差身边做马夫,纵使被驱使,被奴役,他也坚强地承受了下来,只为将来能一雪前耻。三年之后,他终于回到故国,时刻不忘过去受过的耻辱和遭受的苦难,于是卧薪尝胆,创造了奇迹。
即使放下了尊严,勾践仍坚强地地度过了三年。因为坚强,使曾经所谓的阴霾不过成为了短暂的雨季,因为坚强,他创造了一个朝代的辉煌传奇。
千百年来,坚强的中国精神,经久不衰。坚强使断翅蝴蝶依然能飞越沧海。
刘伟自幼失去双臂,放弃了年少时游泳的梦想,面对种种苦痛他只当是上天给他开的玩笑。于是他选择在音乐道路上坚强地走下去,他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劳累和苦痛来用双脚练习弹钢琴。“没有人规定钢琴只能用手弹”,于是他用一双完美的脚弹出了灿烂的人生,踏进了金色的维也纳大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坚强的精神。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拥有一颗坚强的心,便能创造奇迹。古往今来,坚强的中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传承坚强的中国精神,铸就辉煌人生,打造传奇的中国奇迹!
中国的精神作文800字 篇6
中国机长中国精神
有一种红,叫作中国红。
有一种美,叫作中国美。
有一种精神,叫作中国精神。
——题记
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与死亡的擦肩而过,那一次次的演练,都是为了那最关键的一次。也许,我们不愿不幸的发生,但一旦发生,那将是对命运的考验。
虽然剧情比较简单,虽然大场面并不是很多,虽然已是大众均已知晓的事情,但这一次,通过大屏幕,让我们又一次历经了那场值得让人铭记的事件。
在面对大家的质疑是,“黑脸”的机长,心怀对工作的敬业之心,认真检查飞机的每一个细节,在面对困境之时,用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沉着冷静,一心想着乘客,做好每一步。
虽然有些傲娇的副驾驶,但在玻璃破碎的时候,仍能坚持忍耐,协助机长工作,他的安危,他的处境令人担心,应该说,这一次的飞行,对他来说是一次真正的考验,真正的成长。
飞机上的乘务人员,他们是给乘客定心的,乘务长的冷静是给于我最大震撼的人物,她是一个妻子、母亲,更是工作中的好老师,面对乘客的刁难,始终以微笑应对,没有丝毫的不耐烦,在最危急的时刻,正式她的话语,她的态度,给于了机长宝贵的时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最关键的环节,这也足见她的优秀。
飞机外还有许多的部门在协调,有许多的民众在关注,也正是由于这么多人的配合,才可以让迫降顺利,可以说,一次“意外”应急,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能力。不可否认,中国机长是我们值得敬佩的人,但我们更为我们伟大富强的祖国而感到骄傲。不论是从数据上,还是从生活体验上来说,我都觉得身为中国人,是安定的,是幸福的。
类似中国机长的人,还有许多许多,我们需要正能量,我们需要中国精神,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中华文化的传承作文1200字 篇1
前些天爸爸让我看了篇报道,大大的配图照片是一个苍老且再也普通不过的老农,正站在破旧的房屋面前,举着粗糙但坚实的手,似乎坚定地要告诉我们什么,再看配图标题,粗粗的黑体写道:“温州‘诚信老爹’身上流着道德血液”,小标题是:“八旬老人还儿债,诚信做人动乡邻”,整篇报道是讲一个“温州八旬老渔民为在台风中死去的三个儿子还债五年至今”的故事。诚信老爹,一个本来就生活拮据的老人,在承受了失子的巨大悲伤过后,平静地对债主说出“人死债不烂”这样的话,用“子债父还”之举诚信守诺,用“诚信”之心感动了全村的人,也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肃然起敬。
德,不因显爵而高尚;品,不因贫穷而低劣。诚信老爹,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再现。中华上下五千年,就是一个中华文化的文明史,诚信、谦让、勤俭、仁义、从善如流等太多的中华美德故事了。
诚信,从《陈太丘与友期》中的陈太丘信守承诺;《孟母不欺子》中的孟母坚持说到做到,到商鞅的“立木为信”,曾子的“杀猪偿信”等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这些都是古老的故事了,历史和时间或许把它们打磨得有些褪色了,但无论光阴的轮回,世事的变迁,都决不会被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中国人会遗忘、丢弃。
而当今社会,随着那种摒弃诚信牟取暴利的风气的不断蔓延,食物都是“有毒”的,连自己亲手生产的馒头自己绝对不吃,这不仅是令人痛心疾首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种道德传承的沦丧的悲哀!企业家们,为了一切的利益,可以坑害人民,可以见利忘义,身体中再不流淌道德的血液!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脸上不再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老人的气息愈来愈沉重,年轻人的朝气荡然无存,生产问题食品的人们难道没有一丝从心底里的愧疚吗?扪心自问,当所有的食物大家都不敢轻易食用,当所有的诚信都被利益所吞噬,当所有的人全都以鄙夷的眼光打量着身边的人,冰冷的世界,那些赚得的金钱可以使人感到温暖吗?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早在二千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人要是失去了信用,那他将什么事都做不成。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遇相跟,而失去了诚信你所拥有的一切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烟云,终会随风而逝。
中华文化浩如烟海,传承中华美德,固守诚信品德,就如同一个国家有了灵魂,大树有根,江河找到了源;不然,只能堕落,只能枯萎,只能干涸……
真的,看似平凡困苦的“诚信老爹”,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复苏的点点闪亮,这与当下一些有悖于中华文化的行为,值得我们思忖与反思。诚信的传承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重归无尘的心灵,用“诚”和“信”,让人与人之间少一分冷冷的怀疑,多一份暖暖的笑容!只有有了诚信我们才能发现:青草绿树,蓝天白云,花香鸟语,美丽无处不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月圆月缺,美丽尽存其中……
中华文化的传承作文1200字 篇2
雷锋,一个响亮的名字。在中国,他家喻户晓,他的事迹温暖了一颗有一颗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这凭借的就是他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了现代乐于助人任的标志。
雷锋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雷锋有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崇高的愿望。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无时无刻不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生活在现代化生活中的我们更需要雷锋精神来引领我们前进,雷锋,这个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人们将永远记住它,他为中华留下一段不朽的诗篇。
现代社会不可否认有一些现象不尽人意,一些不法商家出售不合格的产品,以及一些个人不文明现象。但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公民,我们更需要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以前有雷锋激励人们做好事,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现代社会也有这样的好人,汶川地震,一名名伟大的教师,牺牲自己,护住学生;一名名救护员竭尽全力救助伤员。
从最美教师张丽莉,拼命推开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底,造成双腿截肢,到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的最后几十秒他缓缓换挡、减速、停车、拉手刹,告诉大家安全下车,然后他倒下了。他用自己生命挽救了34位旅客的生命。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迹,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一次次使人潸然泪下的壮举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有榜样,我们不缺活雷锋!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的人物,今年的有
胡忠谢晓军夫妇: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的并蒂雪莲。
吴菊萍: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出,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拖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就是现代的雷锋,他们就是我们应该高举的旗帜,他们的精神会引领我们前进。我们应该传承华夏文化,发扬雷锋精神。
中华文化的传承作文1200字 篇3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就是要告诉我们只有多看书,才能长知识,我就很喜欢看书。书即是香的又是友好的,你试着和它交朋友,它就会告诉你许多知识和一些有趣的故事。在这个寒假里,我就看了一本名叫《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的好书,这本书里有许许多多引人入胜的人物故事,我每一篇都读得很认真,通过这本书,我即学到了很多没学过的历史知识,也懂得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使得我的寒假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每一天,我都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看《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一开始,我也看不进去,也想和小朋友们出去玩,后来妈妈告诉了我这本书里有奥秘,我马上就被吸引了,渐渐的,我对里面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更加聚精会神地阅读着。在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其中的两个故事,一个就是《六尺巷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清朝宰相张英的家人与邻居之间,为了争墙基而引发的矛盾, 张英在家人求助时,只用几句话就解决了纠纷, 原话是“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就是让自家人主动地将院墙后移三尺,张英的这一做法让邻居羞愧难当,也主动地将自家院墙后移了三尺。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张英在指挥家人笑脸移墙的画面,这件事说明了张英是个为人正直,心胸豁达的人,所以后人赞誉他:“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安徽桐城,我也是安徽人,所以我感到很骄傲,我要向张英学习,学习他的深明大义和豁达胸怀,凡事要多忍让。俗话说得好:“忍得一时气,免得百日忧”啊。
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所以在我们能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学习。这本书中我还喜欢另外一个故事,他是西汉时期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孩子,大家一定都知道他是谁,是的,他就是匡衡。匡衡非常喜爱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也上不起学,但是勤奋好学的匡衡在农忙的时节,去给有钱有书的人家去打工,不要工钱,只要求人家可以借点书给他看。后来,他长大了,更没有时间去看书了, 不过,这可难不倒聪明的匡衡,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晚上,他就借着邻居家的光来看书。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匡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掌握了很多的才能,不但成为了丞相,还成为了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故事看完了,我的眼睛也湿润了,匡衡那么渴望读书,终于,他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我真为匡衡感到高兴。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真正含义,我们要用少年时期去看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想想看,那些贫苦人家的孩子,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看书,是为了什么?对呀!不就是想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途吗?既然他们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认真学习,为什么我们不能呢?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努力学习吧!奋斗吧,少年!让未来的我们也能在蔚蓝的天空下展示出一片光彩!
我们中国是个泱泱大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中华文化,不但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更能丰富我们的精神家园,让我们一起来读《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吧,让我们在学知识懂道理的同时,也能把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
中华文化的传承作文1200字 篇4
《诗经》有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也许想告诉我们,外在的礼仪与内心的情操是一致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便难以绘出丰富多彩的图案。而鄙人认为,文化亦如此,文化不纯粹,是难以进入行云流水的境界的。
那么,何谓纯粹的文化?我想,保持自身原有的特质,不随波逐流或为人随意滥用的文化,才当之无愧为真正的纯粹文化。惜哉!惜哉!如今人们正在给中华文化这张原本洁白无瑕的脸涂抹着各种不适宜的妆容,使中华文化纯粹的气质,慢慢地淡去……君不见,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文学著作一次次地被压缩,只因人们不愿花时间品读原著;君不见,代表着中华智慧的文化遗产渐渐成为商家牟取利益的工具,只因人们对其纯粹的内涵还不够尊重;君不见,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日益成为放假的代名词,只因人们对中华文化爱得还不够纯粹……难道我们愿意曾经光芒四射的中华文化在我们这里黯然失色,甚至掺和着原本不属于她的杂质吗?难道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应担当起还中华文化以纯粹之色的责任吗?
明末清初学贯中西第一人辜鸿铭曾在他的《中国人的精神》里提到:“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当今的中国人是越来越有“智慧”了,但似乎辜老所提及的心灵的生活离我们却越来越远。心灵的生活,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接受纯粹文化的熏陶,可当下的中国人总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行为意识与物质生活挂钩,一切都以是否会为我带来实际利润为衡量标准,从而使自己无法感受到纯粹中华文化的魅力。悲哉!悲哉!倘若中国人不还中华文化以纯粹之色,岂不是连自己最美妙的特质都失去了吗?!
中国人需要这美妙的特质,中国则需要拥有这些特质的大师、伟人。因此,我们需要纯粹的文化,去孕育那纯粹的灵魂。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发言时,曾提出“文学无用论”。难道文学真的无用吗?鄙人认为,莫言只不过想借用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文学是很纯粹的,她不一定会满足你对名利、权力等功利的欲望,只是会给予心灵慰藉罢了。其实,这位由纯粹文化孕育出来的文学家,正在极力保护文化的纯粹性,不愿看到文学与政治,利益掺和在一起,浑浊不堪。同样,在舞蹈界赫赫有名的灵魂舞者杨丽萍说过:“我会倾尽毕生精力去揣摩舞蹈,鲜花、掌声、金钱都是身外物。”他们都是通过汲取纯粹文化而形成的大师,同时,他们也以纯粹的态度去对待和保护文化的本色,希望让更多人能从纯粹的文化中感受到智慧与力量,成为中国下一位的大师。
文化的价值,在于她的纯粹,当我们不顾其感受,随意涂抹时,她的本色也会黯然失色。是时候还文化以纯粹之色了。面对文学著作,少一分畏惧,多一分投入,让自己全身心地享受文学的熏陶;面对文化遗产,少一分功利,多一分责任,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悠久历史的结晶;面对传统文化节日,少一分轻视,多一分了解,让你体会华夏文明之博大精深……
一点点,一滴滴,还吾中华文化以纯粹之色;
慢慢地,慢慢地,中华文化以纯粹之色,也能在世界之林大放光彩!
中华文化的传承作文1200字 篇5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
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的无比神圣的任务。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文明的延续性是最为顽强的,是这股顽强不屈的劲让这位“老人”经过了衰败,经历过了兴国,尝过了苦,也品过甜。这位“老人”心里藏着许多事,但她从不会像那些小妇人那样八嘴八舌的说个干净。这位“老人”很坚强,这位“老人”手非常巧,巧的编织了无数令人敬重,仿照的魂宝。这位“老人”很聪明,创造数不胜数造福于人类的神奇之创。中华是一个包容大度的国家,没有那些小赢小利的思想,大方的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和拥有的东西奉献出来,让国际的友人赞赏不已。但是在威胁国家之安危,民族之利益的人面前,中华民族的子女是没有退缩的,“士可杀不可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刚健奋发,矢志不渝,多难兴邦的阳刚之气都在这里体现。
文化成果 光照百代
中国的传承,让我们受益终生。中国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世界文明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的责任和荣誉。中国,念起这位母亲的名字,内心激动的,不知从何说起她的好。因为她太伟大了,说起来大多都是好,她创造了数不胜数的让中华子女受益匪浅的文明文化,创造了闻名世界的科学技术。而构成这一独特科技文明主要支柱有“四大学科”、“三大技术”和“四大发明”,对世界“天文学”、“数学”、“医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比欧洲的发明都要早几百年。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诗经》、《清秋》、《史记》、《资治通鉴》……像这样保存了如此浩瀚的文化典籍,也只有像中国这样经历上下五千年风雨沧桑的文明之国才能做到吧!瑰丽璀璨的古代文学,精彩纷呈的古代艺术,世代传承的文明礼仪都是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爱国主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阅读完岳飞精忠报国、范仲淹胸怀大志、戚继光驱逐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些故事后,让我更加明白了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希望这句话的重大意义。
家庭和谐 家风良好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在一个好的环境成长,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书中同龄人例举出了他们的榜样事迹,我想中华民族子女是像他们那样,是因为那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感染,熏陶着我们。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广褒无垠的文化知识和传统,需要我们传承的太多太多,我们要牢记的太多太多。读完这本书,回溯五千年的历史足迹,感受了百年沧桑巨变后的坚强毅力,我的心深深被她的坚强震撼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化文明的创造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也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她经历了风、雨、阳光……才铸就了这样富有民族特点的民族之魂。
中华文化的传承作文1200字 篇6
在一个阴雨天里,我正坐在书桌前温习知识。白天发下的语文书崭新崭新的,带着墨香。我随手一翻,便翻到了最后一页的课文,是几行娟秀的.小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愣愣地看着,琢磨不出这是什么意思,只觉着眼熟,念了一遍又一遍,流连于其中的音韵之美。很久以后,我忘了当时我究竟在想着什么,却依稀记得那句话。后来做到一道阅读题,作者笑谈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同—— “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或是“我们结婚吧”。有什么区别?我思索片刻后,落笔:“含蓄美, 工整美,音韵之美。”
在漫漫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所有在岁月中最珍贵的都沉淀在文字中,浓缩了精华在一个个方块字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最古老的文字,每个方块字里都包含着文字独特的情感。而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前人的所感所想,就算在几千年之后也可以被炎黄子孙感应到。字字珠玑,禅意深深,这是一个民族在血脉中所世代相传的文字艺术,在一腔热血中所流淌着的虔诚文化。我没有一刻像此时一样清晰地认识到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骨子里留着的是汉族的血,我的一些情感,关于爱国,正在暗涌着,它们沉沉的睡去,又在某一刻突然苏醒,被我的意识唤醒。告诉我,你是多么爱国。在这片被爱与真善美所灌溉这的土地上赖以生存。
当我执笔将一字一句缓慢书写时,听到从指间流泻出的音律时,在千年古街上游走,凝望着褐迹斑斑的红柱,孜孜不倦的流淌了千年的清水时。年轻的心脏又在雀跃着,来自遥遥远方的呼唤。我的青春刚刚开始,我的生命在燃烧,对于生活总是有说不完的热情,对于祖国总是有道不完的情思。我从一出生就长长久久的生活在了祖国的怀抱之下,每每到了航天飞船、火箭的发射爆炸升空,总是心情澎湃。历年的春晚槽点越变越多,我却能在除夕晚上准时搬来一张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我觉得祖国的初心没变,只是人们的要求越变越高。2012年的世博会,中国馆建得又大又漂亮,大红的色彩染红了展馆的外表,一个个方块的拼接流露出了古典的传统之美,使我心中满满的自豪感溢出。
过去的人儿们能否想到,在千年后的今天,在同样的一片土地上,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终于变成了现在的模样,国家领土经历了分分合合,王羲之的《兰亭序》传了几十代人,也不知是真真假假。而我们,却永远生活在这片土地下,共享同一片蓝天,我们的心中涌动着鲜红,在传承着亘古不变的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不论相隔多远,我都能感受到流动的空气里,他们被世世代代曾在这儿生活过的人们呼吸过,他们吟诗作对,感叹花好月圆。如今,青春年少的孩子们手捧课本书声琅琅,似乎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在水一方的大片芦苇,还有心心念念的伊人。
拂去茫茫雾气,文化俨然就在深处,我慢慢思考,慢慢读,慢慢写,直到它融入了我精神的一部分。
我听到青春如花开般的声音,每一个破土而出的瞬间我都听到它在说着,这儿的土地,真肥沃。
中华文化的传承作文1200字 篇7
关注传统文化现状的人都清楚,有不少人可能根本就不在乎传统文化,即便在乎又怎么样?就说比较喜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的人们,在这些日子里做了什么?在春节期间,除了燃放鞭炮与大吃大喝,还做了什么,还剩下多少内涵?说好听一点,不过是有“传统”没文化,看上去热热闹闹,其实味同嚼蜡,结果是年越过越淡,就跟大家看央视春晚一样,越看越没劲。传统与文化的分量显然有些单薄,我们难道要靠鞭炮与吃喝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弄得某些忧国忧民之士忍不住竭力疾呼“用法律保护传统节日”,以此提醒人们记住民族传统,不使洋文化吞没民族传统文化,可谓用心良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是法定节假日的一些洋节日在城市里越来越火,甚至在农村也开始流行。难道这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母亲节、情人节、圣诞节什么的,虽然没有大型活动助威,更没有特意放假,可参与者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过节的理由和方式,各类大众传媒还连篇累牍地刊登一些十分有趣的让人们感到亲切的细节点缀节日气氛。我们必须承认,洋节在我们这里表现得很有活力,生活化了,很富有人情味,这就是一种“文化”气氛。
再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很令人担心得不到及时保护而面临失传。尤其是当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性强,影响范围较小,不为众人熟悉,过上现代化生活的青少年,对“非遗”更陌生更疏离,文化遗产就面临消逝的危机。即使一些列入保护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事实上已陷入濒临失传的境地。不仅民俗实物和器物平常难得一见,一些民俗文化活动也趋于萎缩。文化遗产靠什么保护或者发展?戏要有人看,曲要有人听。可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跟大众文化生活渐行渐远,仅仅靠列入遗产名录恐怕难以为继,至于还想吸引外地人似乎有点勉为其难。
因此,使本地人先熟悉本地的文化遗产实在是当务之急。不仅仅是在文化遗产日搞一阵子宣传,地方报纸不妨长期开专栏介绍,地方广播电视设立专题节目宣传,逢节庆活动,各地要让传统文化内容走街串巷,使本地文化遗产广为人知,家喻户晓。让广大群众跟本地文化遗产多一些亲密接触,让青少年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熟悉本地的传统文化遗产。由此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起来,深入人心,植根社会,成为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文化遗产就不只是珍稀动物一样的“遗产”,更是一个地方文化生活的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原本需要特殊保护的文化遗产通过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零距离体验而重新赢得大众的喜爱,必然焕发生机,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发展,何须谁再为如何保护传承焦虑?
另外,不妨多点“拿来主义”,向“洋节”学点经验,引导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使传统更鲜活一点,给传统节日注入更多的时代气息,比如鼓励大家读几本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欣赏或参与诸如各种戏曲、相声、评书等传统文艺活动,大力为传统文化造势,使传统节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就一定会更有滋味,更具魅力,传统文化就一定更有前途。
中华文化的传承作文1200字 篇8
一个国家就是一棵大树,而那个国家的文化就是这课大树的根;一个国家就是一栋高楼,而那个国家的文化就是那栋高楼的地基。文化是构成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文化像根,一样稳扎稳打地,像地基一样打的稳、打的深、打的坚固,才能在风雨过后屹立不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能代表中国的只有它,我们中国的文化之根——汉字。
汉字,不但是文化之根,而且还有着怒久的历史。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一些陶器上刻一些符号,这就是汉字的形商周使其,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而金文就是刻在青铜器和钟鼎上得文字。虽然甲骨文和金文出现在同一时期,但是金文比甲骨文更进步。这是汉字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汉字发展的前期。后来,汉字演变成了小篆和隶书,这是汉字发展的又一个过程,也是汉字发展的中期。东汉时期,隶书又演变成了楷书,楷书的形体方正,壁画平直。魏晋南北朝后,楷书成为了汉字主要书写体。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作为汉字的规范体,并广泛运用。与楷书并行的还有草书和行书,这就是汉字发展的后期,也是汉字发展的另一个过程,再后来就形成了现在的汉字,这就是汉字发展的全过程。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奇妙、那么的优美。中国汉字是多么的神奇啊!每一个汉字都拥有着它自身的意思和含义,每一个汉字都形象代表着某物。中国汉字又是多么奇妙啊!有的汉字不但神奇而且奇妙,有一些汉字真可用“同字不同意,同意不同字;字同意不同,意同字不同”来形容。
汉字的奇妙在书法家的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一点、一横、一竖、一撇在书法家中变成了越冬的校精灵或舞者跃动的优着舞资。可是当这些笔划组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汉字;当这些汉字组合起来的时候,它就奇妙的变成了一句话;当一句一句的话组合起来时,它就形成了一篇文章;当一篇篇文章组合起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本书。多么奇妙啊!汉字不但神奇、奇妙,而且还很优美。在书法家手上,汉字的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又或凝滑如脂。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写得字被世人称为“惊若浮云,娇若惊龙。”从此看出他写的字甚是优美,而他写得正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从此又可看出汉字的魅力有多么大。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上,有多少人还能写出一手好字呢?现在,很多人都依赖电脑和手机来写字了,哪还有多少人能写出一手好字啊!如果你叫一个成天玩手机或玩电脑的人来写几个字,都是歪七八扭的,哪有多少人还能写出一手好字呢?让我们呼吁全国人民。放下手机,放下电脑,放下电视,把汉字学好吧!你要让我们的汉字在未来中消失,成为一个历史!
汉字,文化之根。它展现出我们中国汉字的神奇、奇妙、优美与它无限的魅力。不要让电脑代替它,不要让手机代替它,不要让电视代替它,不要让它悄无声息地沉下去成为一个历史。我们要它发扬光大,而不是成为一个历史。让我们呼吁全国人民,放下网络,学好汉字,让它发扬光大。它不但是我们的文化之根,也是我们中国的瑰宝!
中华文化的传承作文1200字 篇9
打下这个题目时我的内心其实相当忐忑,这种往往由专家和学者们才有资格讨论的话题我却在这里夸夸其谈,但仅当作闲来时的“龙门阵”摆来好了。
刚开始有这些想法是源于不知道是哪本杂志上一张照片,那是一张有关四川川剧团的照片。画面上是一个穿传统孙悟空戏服且画着脸谱的川剧演员,演员身上的服装已经有些旧了,但精美的绣花依然华丽出彩。但与这身令人啧啧称奇的行头相对应的却是演员坐在简陋的板凳上那垂着肩颇显疲惫与无奈的身形,背景是杂乱无章破旧得犹如废品回收站的后台。这无疑就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当今局势的缩影,这当然是在提醒人们保护我们的传统艺术,但我要说的是这个号召已经遍地开花了,可真正的现实却是留不住的仍然在流逝。
其实也有许多人在尝试改变这样的局面,曾经就看到过有一些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将传统戏服元素融入了服装设计,那些服装可谓是保留了传统戏服的精华更加显得时尚且精致。可是却又有一些人自认为文化保护者的站出来指责说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看到这里我就不明白了,稍有改变就叫做“亵渎”那我们干脆放弃电视电影改看戏台子上的了,这样演员也不至于失业我们也保留了“传统”,因为当初的戏台不就相当于现代人的电视电脑吗?
当然我也并不说保留原汁原味的东西不好,看那些博物馆里的古品不是得到了相当好的保存吗?但那却是无法再现生命的标本罢了,仅仅只是古老而已有又谁真正明白它们曾经的辉煌?他们的生命在于被使用,而当我们仅仅为了保存那份古老将它们束之高阁的时候便注定了它们终究被忘却的命运。我不希望有一天我仅仅只能从博物馆或者某个拍卖会上看到那些凝聚着前人精华与心血的艺术品,而它们昂贵的价格是因为技艺的失传换取的。这样的艺术仅仅是“传”而未“承”更不要提“发展”二字。
就拿中国的戏曲艺术来说,除了上文提到的戏曲服装之外更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它形式的古板剧本的稀少,而唱腔也因为过于的注重保留传统而几乎没有发展改进。这样的戏曲注定不会被当今社会所喜好,即使我们意识到了它们的消失也无济于事。
此外还有中国各处的古镇,很多人都认为老街古镇应是安静与沉默的。而我却认为不然,它们之所以形成且具有如此的规模是因为人口聚集的关系,那时的它们最原始的感觉应是热闹与繁华。就像是现在的都市一样的存在又何谈安静与沉默呢?也许让古镇真正鲜活起来的正是挤挤攘攘的人群。
其实我们应该将现代的观念放在一边,真正以古人的心态去看待这些传统文化。假如没有这些现代化娱乐方式,我们仍然只有戏曲这一比较高档的娱乐,那么我们便会想方设法去改进它,使它与时俱进。不会去想是不是破坏了它的原汁原味,也不会去想是不是亵渎了传统文化,仅仅是需要而尽可能的发展它们,那么我相信像戏曲、皮影戏、木偶戏、川江号子之类的非物质文化绝不会渐渐被人所淡忘。我们忘记了现存的传统艺术其实也是经过了无数代人的改进与发展才渐渐形成的,我们不应该也没有理由放任它们消失而是应该行动起来用现今的技术与智慧将它们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中华文化的传承作文1200字 篇10
谈起读书,应该读过最多的是课文,而又有很多的书籍,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与美德,体现我们伟大的传统文化美德。
传统的文化书籍非常之多,它们都体现了各种不同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美德又有很多当面的表达。如 尊师重道,孝顺父母等等。
尊师重道,不仅是传统文化的美德。现在的人们,对尊师重道不仅仅是为了礼数,而是潜移默化的这成为了一种习惯,久久存于人们的心里。抹也抹不去。《师说》中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短短的几个字,却对我的启发是非常大的。老师。这个称谓,有些人觉得很可笑。但是。我认为的老师是伟大的。在入学期间。能长久陪伴我们的。不是父母,也不是朋友。是老师,作为一个老师。难道就应该忍受那些无比讽刺的话吗?不。他们只是在宽恕,尽管有些人不尊重老师,对老师这个职业不屑,但老师永远都在包容,就连你伤心难过时,默默走来陪伴,安慰你的是老师。那个你不耻,在愚弄的人――老师。她是舵盘,当你遇到风暴迷茫不前时,她努力控制方向,带你走出危险;她是阳光,当你被阴云重重包围时,她双手撑起雨伞,不受风雨阻挡;她是大树,当你糊涂犯下错误时,她用那点点树叶,宽恕你的错误。在这一生,大半辈子和你相处时间最多的是老师,她会包容,开导,宽恕你。尊师重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我们就该尊师重道。
孝顺父母。也是我国其中的一种文化美德,如《陈情表》中的李密,他为人忠厚,老实,有能力,还孝顺。在很小的时候,是他的祖母亲自扶养了他。对他照顾有加。没有因为朝廷的重任委之,从而放弃了照顾生病的祖母,离开了她。他悉心照顾祖母,不为任何事而动摇,直到祖母离世,李密受任去朝廷复命,他为了让自己为祖母尽最后的孝道,不惜拒绝朝廷的邀请。像李密这样。用:“百事孝为先”这句话来说。再好不过了。一个人。有孝心,才能更好的去做别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心。谈其他的事都是妄谈。孝顺父母,把它看得重,这样的人才能作为。更值得别人信任。
爱过敬业。这是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要有的。不仅我认为,应该每个人都这样认为。在这个国家。不爱国,一个叛逆的人只会格格不入,爱国的人,与人相处和睦,深受宠爱。《荆轲刺秦王》就很明显的表达出了一个人爱国的那种淋漓尽致。荆轲希望这个国家能和平安好。每家每户都能过上平静安逸的生活。于是接受使命,去往秦国谈和,尽管最终的结果是自己死在秦国,也想在最后关头上为自己国家的百姓谋福,就算任务没有完成,自己也不后悔自己来刺杀秦王。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事业。不后悔。这便是一个英雄。
从古至今的传统文化美德。无论是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还是爱过敬业。这些传统精华都是值得我们去守护,传承的。现在的国家是一个美好而文明的国家。我们应该让这些美德散播到各地去。让各地人们认识到我国的传统美德是如此的美好。也是如此的经典。
传统文化美德,经典精髓。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让我们把我国的传统文化美德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