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的家长用于训诫、教育子弟后代的文字。它包括家诫、家规、家书、家范、家箴、庭诰、遗训等形式。
家训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历代的名人志士、文豪学者、文武大臣多以家训的形式训诫子弟、垂饬后代。这些家训有不少一直流传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有些家训收集了不少警世哲语,并将这些警世哲语加以编排、分类,读来朗朗上口,对今人也颇有警策意义。有些家训,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家教百科全书了。
一般来说,家训的内容包括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立志、气节、为政等几个方面,其中又以修身、处世、治家为最主要。
封建士大夫历来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反映在家训中,就是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的内容。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尤其在家书中,更是占绝大部分。其中如“志当存高远”、“有志者当勉学以就业”、“君子忧天下不忧个人”等足可让人奋发;“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正不可不守”、“清白之家,当以家声为要”等,又足可让人守定气节,义不受辱;反映戒骄戒躁、反躬自省、节欲制怒、淡泊寡欲等思想的训诫之言也举不胜举。
因为是“家训”,所以“治家”在其中占主要地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盛行宗法制度下的大家族,所以“治家”不仅仅是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而且包括了相当部分的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其中立家以勤俭为本的.思想为主,中间还夹杂安贫乐道、耕读传家、教子当早、教子当严、齐家以和、忍让兴家、教子以正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今应该加以弘扬的。
已广为人知的家书,是家训的一种重要形式。家书往往随事而写,有感而发,尽管不很系统,但富有情感,词气真切。在家书中,有的直接点出了教子的主题,如西汉刘向的《诫子歆书》、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等。
与家诫的板起面孔的训诫相比,家书中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如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彭端淑的“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左宗棠的“志患不立,尤患不坚”等,都是家书中的教育名言。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1.下列关于“家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训分家诫、家规、家书、家范等多种形式,历史上家长用其对子弟后代进行训诫和教育。
B.家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有些家训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家训是周文王的《诏太子发》。
C.有的家训除了教子、治家等内容外,还可涉及音乐、风俗等内容,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D.家训中“治家”这一内容占主要地位,其中安贫乐道、齐家以和等现在也应弘扬的思想在家训中都有所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家训的内容主要是修身、治家、处世,而家训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占绝大部分。 客从(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情诗(曹植) 阅读答案附赏析魏书·明亮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生态影视的困惑与超越 阅读答案大医精诚 妙手仁心 阅读答案塞下曲四首·其一(王昌龄)阅读答案附赏析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阅读答案采桑子·杂忆 阅读答案附赏析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答案垃圾人 阅读答案以笔作枪的抗日勇士张乐平 阅读答案中华文化具有会通精神 阅读答案古代的神话 阅读答案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阅读答案为荆棘而感恩 阅读答案读”出一个书香中国 阅读答案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阅读答案讨白 阅读答案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阅读答案但开风气不为师 阅读答案
B.“治家”不仅仅倡导父慈子孝,耕读传家,还起到了强化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作用。
C.古代家书富有情感而又词气真切,那些娓娓道来的长者之言比板起面孔的训诫更富于感染
力,更能启发、教育和鼓舞下一代。
D.古代家书中不乏教育名言,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充分表现出诸葛亮对求学者的教诲与期望。这些名言今天读来仍使我们受到震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名人志士多用家训训诫子弟,这些家训既教育鼓舞了子孙,又为今人留下了一笔很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B.家书中那些含有让人奋发、守定气节、戒骄戒躁、淡泊寡欲等思想的训诫之言举不胜举,这和封建士大夫重视对子孙后代的人格教育有很大关系。
C.封建士大夫注重“勉子立志、劝子为学、教子修身”,尤其注重“劝子为学”,也留下了不少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D.对于家训中有关宗族礼法、墓域祠堂、田产房屋、奴仆侍役等方面的规定,今人需要辩证地看待。
阅读答案: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从周文王的《诏太子发》算起,成文的家训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原文强调是“成文的家训”,并不意味着《诏太子发》是最早的家训。)
【解析】(A偷换概念,原文中说“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B无中生有,“起到了强化封建社会宗法制度的作用”文中无据。D张冠李戴,“表现出诸葛亮对求学者的教诲与期望”错误,文中举例为家书,自然是教诲子弟后代的。)
3.C
【解析】(“尤其注重‘劝子为学’”一句错误,文中只是说“教子为学方面的家训,关于学习方法和治学态度方面的论述所占比例极大”,可见选项是对原文的主观臆断。)
世界十大顶尖家族家训
常言道“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贵族”与“绅士”不仅代表一定的经济地位,更是一种风度与修养的体现。
分享世界十大顶尖家族,感悟他们历久弥新的家族精神。
一、政治世家:肯尼迪家族
1.亲手制作孩子的育儿
2.帮助孩子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讲述他在事业上所发生的故事;
4.吃饭时要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讨论氛围;
5.教授孩子“取得第一名成绩的人不会被人无视”的世界法则;
6.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7.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进行学习,使之获得最好的人脉关系;
8.让孩子明白,起初的笨拙与不适应,将会通过反复努力而变得熟能生巧的道理;
9.告诉孩子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但切勿急躁,必须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10.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要形成一种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氛围。
二、瑞典首富:瓦伦堡家族
1.在海军服兵役,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
2.通过在世界知名大学学习与在跨国企业里就职开阔眼界;
3.构筑国际性人脉关系;
4.遵守并重视世代相传的原则;
5.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6.每周日早晨与孩子们一起散步;
7.弟弟接着穿哥哥穿过的衣服,从而养成俭朴的生活作风;
8.做事不能鲁莽,避免锋芒毕露的行为;
9.爷爷作为孙子的人生导师,传授智慧和经验(隔代教育);
10.如果想要成为继承人,必须首先具备一颗爱国心。
三、西雅图的银行名门世家:盖茨家族
1.留给孩子巨额资产,势必阻碍他成为创意性人才;
2.父母帮助孩子开创人脉网络;
3.保留缺点,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4.年少时多读科幻小说(电影);
5.母亲的礼物可能会转换孩子的命运;
6.通过阅读报纸拓宽视野;
7.富家子弟也不可娇生惯养;
8.机会来临时毫不犹豫地迎接挑战;
9.经年累积的经验将成为日后创业基础;
10.孩子们以言传身教的父母为学习榜样。
四、犹太人的至尊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
1.重视兄弟间和睦与家族间团结的传统;
2.不追求金钱,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
3.教育子女拥有正确的金钱观;
4.信息就等于金钱,从小开始重视信息的重要性;
5.世代相传收集情报信息的传统;
6.警惕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的思想倾向;
7.坚持“不是儿子就不参与经营”的原则;
8.不忘促使五兄弟和解的“五支弓箭”的教训;
9.世代保持捐赠的慈善传统;
10.犹太人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事业。
五、天下第一世家:孔子世家
1.虽然生活贫困,但绝不抱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2.即使生活在困境中,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热情教育子女;
3.越是伟人,越要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
4.失败也绝不气馁,用顽强的挑战精神武装自己;
5.通过长途旅行考验和锻炼自己;
6.凡是精明的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老师;
7.结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8.不亲自教授子女,只监督和考察其学习情况;
9.人性的.弱点有时反而会成就一代伟人;
10.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六、诺贝尔名门世家:居里世家
1.即使不在学校里学习,也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2.实践夫妻平等的原则也是优秀的子女教育;
3.在大自然中培育子女探求真理的心;
4.父亲既是家庭教师,又是领导人;
5.通过爷爷教育孙女,实现“隔代教育”;
6.即使夫妻二人都是上班族,也应该重视与孩子建立互相依赖的关系;
7.母亲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8.绝不为继承和发扬家族的荣誉而强迫子女成为科学家;
9.让子女自觉培养自立意识;
10.在探
七、科学名门世家:达尔文世家
1.父母作为子女的人生导师,一定要起到领导作用;
2.时刻营造充满音乐的欢快的家庭气氛;
3.通过旅行制造人生的转折点;
4.无论是哪一方面,如果与子女的性格不适合,则不要强求;
5.一旦发现子女具有学者的潜质,就要全力支持;
6.如果反对的人占多数,就采用长期说服的方法;
7.举行聚会,建立珍贵的人际关系;
8.创建可以世代相传的家业或家学;
9.制定每天的计划表,并努力完成;
10.结交可以为子女开创崭新人生的良师益友。
八、印度教育世家:泰戈尔世家教育子女的十训
1.营造书香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
2.通过阅读,弥补在学校无法学到的知识;
3.当孩子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时,寻找积极的对策;
4.通过聘请家庭教师培养孩子的多种才能;
5.将钱包交给孩子,对他进行经济教育;
6.消除对其他宗教的偏见;
7.成为富翁后积极支持文化艺术;
8.通过与子女一同漫游大自然,从而培养子女的想象力;
9.制订周密的计划,使子女从旅行中学到更多的道理;
10.引导子女从小接触音乐与美术。
九、俄罗斯延续了六百年的名门世家:托尔斯泰家族
1.让孩子每天通过写日记反省一天的行为;
2.拟定彻底的计划表,并且付诸行动;
3.使整个家族的成员都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4.从小开始大声地朗读课文;
5.有意识地开发子女在音乐与美术方面的才能;
6.发现孩子的才能后聘请家庭教师为其辅导;
7.向当地的家庭教师学习外语;
8.经常陪伴在年幼的孩子身边,并为他讲述童话故事;
9.讲述家族的发展历史,让孩子对家族产生自豪感;
10.努力帮助贫困的邻居。
十、英国延续了六百年的名门世家:拉塞尔家族
1.过分严格和禁欲主义教育不可取;
2.有效管理时间;
3.不强求特种教育;
4.世代相传自由进步主义精神;
5.享受自由的同时,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6.为吸引自己的目标倾注所有精力并不断进取;
7.认为是真理,那么就不要计较得失;
8.不可孤立自己,要在人群中寻找幸福;
9.尽可能地养成写信的习惯;
10.一流父母培育出一流子女。
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7、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8、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9、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0、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11、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1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1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18、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9、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20、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吕氏春秋-用众》
2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26、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8、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2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转》
3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3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6、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37、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38、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39、仁者寿。——《论语·雍也》
4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4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42、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4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4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4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46、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47、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4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5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1、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5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53、轻诺必寡信。——《老子》
5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55、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5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5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58、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拓展: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进行,具有现代价值。
礼仪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礼仪是人际关系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即在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一种习惯做法。
礼仪队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协调人际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